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真菌部分 重点整理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真菌检验讲义

第二十八章真菌检验本章内容真菌的基本特性真菌的基本微生物检验方法病原性真菌一、真菌的基本特性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
具有典型细胞核,有完整细胞器,不含叶绿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细胞壁含几丁质和(或)纤维素;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
分类绝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如食用真菌及能产生抗生素的真菌等。
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真菌仅150余种。
分为黏菌、真菌两个门。
其中与医学有关的真菌主要属于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鞭毛菌门中仅腐霉属在医学上有重要性。
绝大部分致病性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
结构基本结构为菌丝和孢子。
菌丝: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孢子生出芽管逐渐延长或呈丝状,称为菌丝。
菌丝继续生长并向两侧分支,交织成团,称为丝状体。
营养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的菌丝。
气中菌丝:露出培养基表面的(部分气中菌丝可产生有性或无性孢子的称为生殖菌丝)。
孢子有性孢子:同一个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融合形成。
无性孢子:菌丝直接生成,并不发生细胞融合。
致病性真菌多为无性孢子。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孢区别真菌与细菌区别培养与繁殖气体环境: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氧气。
温度酸碱:22~28℃,某些深部病原性真菌在37℃生长良好,pH 5.0~6.0。
培养特点:最常用沙保弱培养基,生长缓慢。
多数真菌是以出芽、形成菌丝、产生孢子以及菌丝分枝与断裂等方式进行繁殖。
抵抗力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60℃1h即被杀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多数化学药品的耐受性较强;对1%~3%苯酚、2.5%碘酒、0.1%的升汞及10%甲醛比较敏感;对常用抗生素均不敏感,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致病性真菌性变态反应:真菌过敏。
真菌毒素中毒:真菌中毒、真菌毒素致癌。
二、真菌的基本微生物检验方法直接检测法1.不染色标本的直接检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检查,观察时有酵母型细胞、菌丝、菌丝体和孢子。
2.染色标本检查:观察酵母型细胞、菌丝、菌丝体和孢子。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菌毛(细菌的黏附器官)、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芽胞(细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方式)。
3.肽聚糖: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
4.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5.外膜层: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6.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7.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8.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9.细菌的生长曲线主要包括四期:延缓期、对数期(最佳研究时期)、稳定期、衰亡期。
10.细菌常见的遗传变异类型:
①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
②接合(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③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④S-R变异(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
11.细菌非染色标本:检查细菌动力。
12.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3.革兰染色步骤: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酒精)、复染(石炭酸复红)。
14.标本处理的一般原则:早期、无菌、适量、方法、安全。
15.培养基种类: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SS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克氏双糖铁)、营养培养基(巧克力平板)、特殊培养基(细菌L型培养基)。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繁殖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微生物类型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
(2)物质交换作用。
(3)屏障作用。
(4)免疫作用。
(5)致病作用。
(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功能: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具有免疫原性。
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1.细菌的发现者:安东尼·范·列文虎克,1665年,列文虎克研制出了第一台显微镜,1675年,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菌。
法国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曲颈瓶实验”建立了病菌学说;创立了巴氏消毒法;研制了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减毒菌苗、狂犬疫苗。
德国的细菌学家郭霍: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创立了细菌染色法;创立了实验动物感染方法。
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2.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按照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和组成分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呈环状裸DNA结构,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包括真菌和原虫)非细胞型微生物(仅有一种核酸类型,包括病毒、亚病毒、朊粒)根据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分类:正常菌群:定居在人类皮肤和黏膜上的各类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无害,而且具有拮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
条件致病微生物: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平衡失调,能引起内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指少数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3.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随着其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很多分支学科。
4.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预防治疗措施的学科。
5.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1.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2.提供快速而准确的病原学诊断3.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6.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1.确保分析前质量2.全面了解机体的正常菌群3.保证检验过程中的质量4.采用三定一结合(定性、定量和定位,结合病情)5.重视和加强与临床的联系第一章1.生物安全:采用微生物学技术、安全设施、保护设备,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及公众暴露于实验室中处理储存的已知或潜在的感染性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细菌部分 重点整理(上篇)

球菌主要是化脓性细菌——能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分布非常广泛。
病原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细菌,医务人员的带菌率70% vs 正常30%。
主要包括三个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及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单个菌体呈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直径平均1 μm,G+菌,无鞭毛,无芽孢;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中等大小S型菌落,并因种不同出现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脂溶性色素,金萄菌溶血毒素在血平板上形成β溶血。
3、生化反应:触酶(+),致病菌株分解甘露糖。
4、抗原结构葡萄球菌A 蛋白(SPA) 、多糖抗原(磷壁酸中的成分)、荚膜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于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功能:具有抗吞噬作用可进行协同凝集反应(coagglutination),以及免疫荧光、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技术中用来替代第二抗体,促进细胞分裂,与噬菌体吸附呈负相关,激活补体途径。
荚膜:有利于黏附和抗吞噬。
多糖抗原(磷壁酸抗原):黏附。
5、分类①依生化反应不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性葡萄球菌②依色素不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③依是否产生凝固酶分为:+/ -④依噬菌体裂解作用不同分为:4~5群26型6、抵抗力:是无芽胞菌中抵抗力最强的:干燥脓汁、痰液中存活2~3月;耐热(60℃1h 或80℃30min 才可杀灭);耐盐(10%~15% Nacl);对碱性染料敏感(2%~4%龙胆紫);对磺胺和青霉素耐药(90%金葡)(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1、凝固酶(coagulase):是指于体外能使含有抗凝剂(枸橼酸钠或肝素)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化、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掌握以下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对于正确识别和鉴定微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2.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培养是检验微生物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如液体培养、平板培养和深层培养等,并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操作的方法。
3.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包括生长曲线、生长速率、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pH等。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和进行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是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
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掌握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微生物。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微生物的致病机制、致病微生物的鉴定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6.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了解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功能和影响,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微生物计数、微生物培养、抗微生物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和病毒检测等。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微生物。
8.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参数和阈值,能够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微生物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等。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以及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生长要求、代谢特性等。
2.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熟悉常规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掌握不同微生物的适宜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需求等。
3.微生物鉴定: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和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如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厌氧性检测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化学试纸、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
4.耐药性检测:对微生物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各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这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
6.检验流程和规范:了解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集、处理和保存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类检验方法的操作步骤,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抗生素治疗和微生物学监测:了解抗生素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及微生物的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和监测方法。
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目标之一8.感染控制: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环境和医务人员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感染防控。
9.病原微生物的定量检测:对一些病原微生物,如HIV、肺结核菌等,需要进行定量检测。
这有助于预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治疗方案。
10.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微生物检验也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如实时荧光PCR、质谱技术、核酸杂交等。
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可以提高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总结起来,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知识点涉及微生物学基础、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诊断、标本采集处理、抗生素治疗和感染控制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考试重点知识总结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潜伏感染:若宿主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内,一般不排出体外,称为潜伏感染。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时引起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葡萄球菌肠炎等,如果肠道正常菌群破坏后艰难梭菌异常增长并分泌肠毒素,则可损伤肠粘膜引起伪膜性肠炎。
3、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病原菌在宿主间传播、侵袭、定植并逃逸免疫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4、细菌的大小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
5、球菌呈圆球形、近圆球形、矛头状或肾形。
6、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
鞭毛染色7、鞭毛可鉴别细菌,糖萼可作为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8、芽孢的功能:⑴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强大的毒抗力。
⑵以是否杀死芽孢作为物品消毒灭菌判断效果的指标。
⑶芽孢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大小随菌种的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细菌鉴别。
9、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后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以倾注平板法计数孵育后的菌落数可换算出菌落形成单位,连续检测细菌不同培养时间的CFU,以CFU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生长数的变化规律曲线,称生长曲线。
10、生长曲线分为四期:⑴迟缓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做好准备。
⑵对数生长期:细菌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对数增加。
此期细菌代谢活跃而稳定,其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生化反应典型,对外界因素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 ⑶稳定期:生长繁殖菌数和死亡数处于动态平衡,此期细菌合成较多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⑷衰亡期: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增加,死亡数大于增加数,一般不用该期的细菌做鉴定和研究工作。
临床微生物学必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学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临床微生物学》①基本定义:临床微生物学就是研究那些和人体生病有关的微生物,像细菌啊、病毒啊、真菌还有寄生虫等等的一门学问。
简单说,就是搞清楚这些微生物在人得病的时候是咋回事,咋进去身体,又对身体做了啥坏事。
②重要程度:这在医学里可太重要了。
如果不懂得临床微生物学,医生就很难找到病因,就像在黑夜里瞎摸。
知道了是哪种微生物让人得病,才能对症下药。
比如说,肺炎可能是细菌感染,也可能是病毒感染,要是弄不清,治疗方法就可能选错。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生物学基础知识吧,知道细胞结构啊、新陈代谢这些基本内容。
就好比盖楼得先有地基,有这个基础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微生物在人体里怎么生存繁殖。
④应用价值:在医院天天都用得着。
比如一个人发烧咳嗽,医生通过检验痰液里的微生物,就能判断是流感病毒还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
这样就能针对病情给病人合适的药,少走弯路,让病人好得快。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临床微生物学就像一个大拼图,每一块拼图都是关于一种微生物或者一类和微生物有关的知识。
像细菌那一块儿,里面得包括细菌的长相、生存环境、怎么对人体使坏等等。
它处于医学知识体系里关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核心部分。
②关联知识:和药理学联系紧密。
你知道是细菌感染了,这和用啥药杀菌、药物怎么在身体里对细菌起作用这些药理知识是分不开的。
还有病理学,微生物在身体里造成生病,怎么造成组织病变都是和病理学交叉的点。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感觉比较难的是那些长得差不多的微生物的区分。
比如说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就有点像,要想分清得仔细看形态还有它们的生化反应。
- 关键点:我觉得关键在于得记住每类微生物的独特之处,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个就是它区别于细菌和真菌的超级大的特点。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超级重要。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考试都会大量考这个内容,而且从平时的小测验到最后的结业考试都离不开。
- 考查方式:有考概念的,像让你解释啥叫细菌的耐药性。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真菌学题库考点(三)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真菌学题库考点(三)1、单选与原发性肝癌有关的真菌毒素是()A.T-2毒素B.展青霉素C.灰黄霉素D.黄曲霉素E.溶血毒素正确答案:D2、问答题真菌菌丝的变态类型?正确答案:5种变态类(江南博哥)型吸器、假根、菌环(套)(菌丝网)、附着枝、附着胞。
3、单选真菌的繁殖方式不包括()A.芽生B.裂殖C.复制D.萌管E.隔殖正确答案:C4、问答题鞭毛菌亚门的共同特点?正确答案:鞭毛菌亚门真菌是较低等的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菌丝特征:单细胞,不形成菌丝或菌丝不发达,较高级种类形成无横隔、多核的分枝菌丝。
5、问答题试述医院感染中最主要的真菌病原、可致的疾病及常用的鉴定方法。
正确答案:医院感染中最主要的真菌病原是白假丝酵母菌,可致浅部(粘膜)、脏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白假丝酵母菌性心内膜炎及全身性假丝酵母菌病等。
鉴定方法:(1)标本直接检查直接镜检,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2)分离培养与鉴定菌落鉴别,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同化或发酵试验。
(3)血清学诊断。
6、问答题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正确答案:(1)载孢体的类型,即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内或着生在散生、束生的分生孢梗束或分生孢子座上(2).分生孢子的形态、颜色和分隔情况;分生孢子形成方式和产孢细胞(产孢梗)的特征等。
7、单选不属于新生隐球菌特性的是()A.菌体单细胞,外包厚荚膜B.标本可直接用墨汁负染色后镜检C.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酵母型菌落D.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假菌丝E.常引起慢性脑膜炎正确答案:D8、单选观察真菌菌落色素,合适的培养基是()A.沙氏培养基B.玉米粉培养基C.尿素琼脂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E.心脑浸出液葡萄糖琼脂正确答案:D9、单选培养真菌通常使用的培养基为()A.MAC培养基B.改良罗氏培养基C.沙氏培养基D.液体培养基E.半固体培养基正确答案:C10、单选做毛发穿孔试验,同时作阳性对照的癣菌是() A.红色癣菌B.石膏样癣菌C.紫色毛癣菌D.玫瑰色毛癣菌E.许兰毛癣菌正确答案:B11、单选有假根的真菌是()A.毛霉B.根霉C.黄曲霉D.烟曲霉E.裴氏着色真菌正确答案:B12、单选关于孢子丝菌,叙述错误的是()A.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申克孢子丝菌B.申克孢子丝菌是二相性真菌C.组织相可见卵圆形小体位于中性粒细胞内D.在胱氨酸葡萄糖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快E.在SDA培养基上形成咖啡色的酵母型菌落正确答案:E13、多选关于新型隐球菌的特性,正确的是()A.尿素酶试验阴性B.荚膜是主要的致病因素C.主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D.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E.可引起免疫力低下者的内源性感染正确答案:B, C, D, E14、判断题白假丝酵母菌鉴定的关键性试验是芽管和厚膜孢子试验。
微生物检验 (28)

微生物检验 (28)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真菌检验● 考点真菌的基本特性真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皮肤真菌【内容讲解】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
具有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
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壁含几丁质和(或)纤维素。
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
第一节真菌的基本特性一.真菌的分类二.生物学性状(一)真菌的基本形态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二相性真菌呈圆形或椭圆形,常见的有酵母菌或类酵母菌,以出芽方式繁殖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伸长分支,分枝交织成丝状体,称为丝状菌,又称霉菌在体内或体外含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为酵母型真菌,而在体外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霉菌型真菌如白假丝酵母.隐球菌。
如皮肤癣菌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和孢子丝菌.副球孢子菌(二)真菌的结构菌丝孢子菌丝: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孢子生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
菌丝继续生长并向两侧分枝,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
孢子有性孢子:由同一个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融合形成。
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无性孢子:由菌丝直接生成,并不发生细胞融合。
致病性真菌多为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三)真菌的培养与繁殖营养要求不高,最常用的为沙保弱培养基。
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某些深部病原性真菌在37℃生长良好,最适pH5.0~6.0。
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氧气。
单细胞真菌中虽有少数酵母菌可以二分裂繁殖,但多数真菌是以出芽.形成菌丝.产生孢子以及菌丝分枝与断裂等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的繁殖力极强,但生长速度较慢。
真菌菌落有3种类型:1.酵母型菌落:类似一般细菌菌落,菌落光滑.湿润.柔软.致密,显微镜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生芽细胞。
2.酵母样菌落:外观性状同酵母型菌落,但在菌落表面除有芽生细胞外,还有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如白色念珠菌。
3.丝状菌落:菌落疏松,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菌落正面和背面可显示各种不同的颜色,常作为鉴定菌种的参考。
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考点:真菌

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考点:真菌2016年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考点:真菌重点掌握皮肤真菌的概念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感染类型和致病作用。
熟悉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致病性、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并且需要知道新生隐球菌所致疾病的种类。
考点串讲一、概述(一)生物学性状1.分类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按国际通用的真菌分类法可以将真菌界分为黏菌门和真菌门。
真菌门又可以分为五个亚门:①鞭毛菌亚门;②接合菌亚门;③子囊菌亚门;④担子菌亚门;⑤半知菌亚门。
2.形态与结构(1)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①酵母型真菌:不产生菌丝,芽生方式繁殖,菌落同细菌。
②类酵母型真菌:芽生方式繁殖,可产生假菌丝,培养基内可见假菌丝体。
(2)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大基本结构组成。
①菌丝:显微镜下不同菌丝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②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
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孢子形态与结构各不相同,是真菌鉴别和分类的主要依据。
(二)真菌的繁殖与培养1.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繁殖能力较强,繁殖方式多样,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型。
(1)无性繁殖: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就能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病原性真菌主要是此种方式繁殖。
(2)有性繁殖:指经过两性细胞配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是普通真菌主要的繁殖方式。
2.真菌的培养(1)培养要求:营养要求不高,病原性真菌常用沙保培养基。
由于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态差别很大,故鉴定真菌时均以沙保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准。
(2)培养特性:生长慢,培养时间长。
(3)菌落形态:沙保培养基上,一般真菌可形成以下三种类型菌落。
①酵母型菌落;②类酵母型菌落;③丝状型菌落。
(三)真菌的致病性真菌在机会感染及食品卫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真菌可通过不同的形式致病。
1.浅表真菌感染由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
2.真菌机会性感染多由寄居在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引起。
3.深部真菌感染4.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①真菌中毒症;②真菌毒素与肿瘤。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检验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真菌检测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微生物检验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
一、微生物培养1. 细菌培养条件:细菌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大多数细菌在37摄氏度下生长最适宜,pH值维持在7左右,而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2.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葡萄球菌培养基等。
3. 培养方法: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包括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混悬液培养法。
其中,平板法是将含有琼脂的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使其凝固后可以在上面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4. 培养时间:一般来说,细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其生长情况。
常见的培养时间包括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等。
二、菌种鉴定1. 形态学鉴定: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下观察和染色法。
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鉴定其种类,包括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氧气需求、氧化酶活性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和亲缘关系。
三、抗生素敏感性测试1.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观察其抑菌圈的形成情况,以确定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
2. 微量稀释法:将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细菌混合,通过改变抗生素浓度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从而确定其抗生素敏感性。
3. 自动化敏感性测试: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方法对大量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度。
以上是微生物检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通过对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word版)【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第一部分)总结,文档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局部〕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根底。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
血脑屏障,胎盘屏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存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那么。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
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tuberculosis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别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别离培养鉴定。
②别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假设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
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
真菌的特点: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与人关系密切
一、定义: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含几丁质及纤维素
二、分类
临床分类(按致病部位):浅部真菌、深部真菌
形态学分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在鉴定上起重要作用
三、生物学形状
(一)形态与结构
1、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包括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
酵母型真菌以芽生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不产生菌丝,其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真菌也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酵母型真菌相似,但它产生的芽体不从母细胞上脱落,而是延伸入培养基内形成假菌丝。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种基本结构组成
A.菌丝: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萌发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按照功能分为:
①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②气生菌丝:露出培养基向空气中生长;③生殖菌丝
按照结构分为:
①有隔菌丝:多数致病性真菌;②无隔菌丝。
菌丝的形态大小不一(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菌丝间有无分隔、形状特征(绒毛状/絮状/粉末状) →鉴别真菌
B.孢子:由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a)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
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多为非致病性真菌所产生。
(b)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不经两性细胞的配合。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可分为三种
①分生孢子:又可分为大分生孢子(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真菌都能产生,诊断意义不大)
②孢子囊孢子
③叶状孢子:又可分为:芽生孢子(一般芽生孢子生长到一定大小仍不与母体脱离,则形成假菌丝)、厚膜孢子(是真菌的一种休眠形态)、关节孢子
真菌种类不同,孢子形状大小也不同→鉴别真菌
(二)培养特性
1、培养条件
营养:一般细菌用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常用沙保(Sabouraud)培养基
温度:22 ℃~28℃(深部真菌:28 ℃/ 37℃)
pH:4.0~6.0 (弱酸性)
需氧、湿度高
2、生长速度:浅部真菌生长慢(1~4周见典型菌落),深部真菌生长快(3~4天见典型菌落)
3、菌落特征:酵母/酵母样菌(光滑柔软湿润)、丝状菌(疏松,绒毛状/棉絮状/粉末状)。
颜色(正/ 背面)
(三)临床意义
若在人体正常无菌部位分离到非病原性真菌且37℃生长加上临床表现可视为该病人的病原体
1、全身性真菌病:
病原性真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急慢性/局部肉芽肿性炎症)、隐球菌
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
2、浅部真菌病:皮肤真菌、瓶形酵母、白色念珠菌
3、皮下真菌病:较少见
4、其他:真菌过敏、真菌中毒、真菌毒素致癌
(四)真菌的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技术
1、标本采集:皮肤/指甲(屑)、毛发、血液、脑脊液、胸腹水、脓液、口咽、泌尿生殖道(注意正常菌群的污染)
2、直接检查:
染色标本(乳酸酚棉兰染色) 、不染色标本(观察菌丝/孢子形态)、其它染色(墨汁负染:观察新型隐球菌,荚膜)、10%KOH (观察癣菌,菌丝/孢子)
抗原检出: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白色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
3、分离培养:
培养基:Sabourad培养基(非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培养方法:试管法(用途:初代培养、菌种保存)、大培养(斜面,用途:纯种的培养、研究)、小培养(玻片,用途:菌种鉴定)、其他(玻片法钢圈法方块法)
第二节深部真菌
侵犯表皮以外组织和器官的病原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包括:酵母和酵母样菌、丝状菌、二相性真菌
一些真菌在营养、温度、理化因素等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种形态的可逆转化,称为双相型真菌。
(一)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
1、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正常存在于人的口咽部、肠道、阴道黏膜
浅部感染: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指间糜烂、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
深部感染:支气管/肺念珠菌病、念珠菌性肠炎、念珠菌性心内膜炎
2、微生物学检查
①直接检查
直接镜检:革兰染色阳性,圆形/卵圆形芽着色不均。
假菌丝
抗原检测:检测白色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
②分离鉴定:芽管形成试验;糖同化/发酵试验;厚壁孢子形成试验;动物试验
克玛嘉显色培养基上: 绿色菌落(可与其它的假丝酵母菌相区别)
(二)隐球菌属
新型隐球菌: 人类病原菌,经呼吸道感染→由肺入血液→侵犯肺、脑/ 脑膜→隐球菌肺炎、脑病。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结构不同,分为四种血清型(A B C D),致病物质: 荚膜多糖
微生物学检查:
①直接检查
直接镜检: 墨汁负染(黑色背景中有圆形透亮的出芽菌体,周围有宽厚的荚膜)
抗原检测:检测荚膜多糖抗原
②分离鉴定:酚氧化酶试验(新型隐球菌形成棕黑色菌落)。
尿素酶试验(阳性)。
糖同化及发酵试验:不发酵糖。
同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
不同化硝酸盐。
(三)二相性真菌
特征:
1. 组织内和37℃培养时:酵母(组织相) / 室温:霉菌(菌丝相)
2. 自然界的腐生菌
人体:原发性真菌病病原(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马尔尼菲青霉)
致病:申克孢子丝菌病(慢性结节性/溃疡性损害)、马尔尼菲青霉病(皮下脓肿/网状内皮系统感染)
第三节浅部真菌(皮肤真菌)
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
寄生于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导致癣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癣(灰指甲) 头癣
分类:表面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皮下组织感染性真菌
致病特点:一菌一病、一菌多种癣、多菌引起同一症状
致病机制:皮肤真菌对表皮角化组织有特别的亲嗜性
(一)表面感染真菌
位置: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
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
代表: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是一种亲脂性酵母样菌为条件致病菌
症状:皮肤表面出现花斑癣(汗斑)
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镜检(透明胶带法):粗短有隔的成从菌丝,孢子成簇位于菌丝的顶端
(二)皮肤癣真菌
1、生物学性状:Sabouraud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病损部位皮肤、甲屑、病发
直接镜检: 10%KOH将标本制成湿片:观察菌丝孢子
分离鉴定: 沙保培养基:菌落/ 培养物镜检特征
其他试验:毛发穿孔试验、脲酶试验、特殊营养需要试验
(三)皮下组织感染性真菌
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
着色真菌感染都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黑,故称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
在我国主要有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
申克孢子丝菌(Sporotrichum schenckii),属于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上,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花草等引起感染。
此菌可经微小损伤侵入皮肤,然后沿淋巴管分布,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肉芽肿,使淋巴管形成链状硬结,称为孢子丝菌下疳。
此菌也可经口进入肠道或经呼吸道进入肺,随后经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
是一种二相性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