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doc
许渊冲翻译理论
许渊冲翻译理论一、理论的起点许渊冲,一个名字可不简单,简直是翻译界的“大咖”。
他不是随便一个翻译家,而是带着一股子“个性”的学者。
他在翻译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中西文化之间的桥梁作用可谓信手拈来。
要说许老的翻译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忠实、通顺、传神”。
这三个字,听起来有点像老爸对儿子唠叨的家训,但其中的道理却深得人心,真的不是你随便说说的。
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忠实”这点。
许渊冲认为,翻译首先要忠于原文的意思。
听着好像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你想想,中文和英文两个语言体系差异有多大?文化背景更是天差地别。
每个字、每句话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
许渊冲觉得,翻译可不能随便搞些“意译”啊,得“原汁原味”地传递给读者。
举个例子,你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如果随便乱翻,不仅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没传达出来,反而把人家的原意给误了,岂不是大事不妙?那还不如不翻译。
二、语言的魅力许渊冲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碰撞。
那这文化碰撞的火花咋才能点亮呢?你得把原文的美感、情感都保留下来,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掉链子。
许老大特别强调“传神”这个词。
说白了,就是要把原作者的心意传递过来,让读者在不懂原文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那种情感的波动。
你看许渊冲翻译的《红楼梦》,光是看标题就感觉跟其他翻译版本不太一样。
翻译不是简单地把字一个个按字面意思抠出来,而是要把书中的意境、人物的性格、那份深深的文化底蕴都给翻出来。
做不到这点,翻译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要让读者也能在翻译后感叹:“原来这就是曹雪芹的心血!”许渊冲还特别注意语言的“韵律感”。
你想想,中文诗词的韵脚、音节搭配,怎么能让它变得“翻译感”十足呢?这就得靠翻译者对语言的“驾驭”了。
翻译的好,不仅仅是把原意传递清楚,最重要的是能让读者的心灵跟着一同舞动。
许渊冲的诗词翻译,简直就是语言的艺术创作。
像他翻译的《唐诗三百首》,把那些诗词里的意境、情感全都保留了下来,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诗歌翻译批评..
• “等化”: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为 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 的语言;原文为抽象、一般性语言的,译文也 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包括换词、“反 译”等方法(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相反,在内 容上却倒相同),如 • “恨君不似江楼月” (《采桑子》) • 译成“我但愿你能像江上的明月”,把“恨” 说成“愿”,把“不似”说成“像”,译文和 原文在形式上相反,在内容上却倒相同。
再谈优势竞赛论
• 忠实并不等于保留原语表达方式,文学翻译更要保存 原作的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 方式,以便更好传达原作内容。译者要有敏锐的感觉 才能鉴赏,要有独到的表现力才能创造。独创并不是 生造新词,而是巧妙利用旧词。
• (《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
“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 ”
赠别(杜牧)
• • • •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 • • • • • • • Even the candle, feeling our sadness, Weeps, so we do, all night long. Tr. Witter Bynner, 1929 The candle has a heart, it pities our separation, For our sake it sheds tears until the sky is light. Tr. Hans Frankel, 1976 The candle grieves to see us part: It melts in tears with burnt-out heart. Tr. X. Y. Z.
• “美化”就是“创优”,“优”有高下之分,所以 创优就是竞赛,看哪种语文更能表达原作的内容。 总起来说,文学译论也可以说是“创优似竞赛”: 优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创是方法论,似是目的论, 竞赛是认识论,和前面提到的“美化之艺术”加起 来,一共是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其应用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其应用一、许渊冲的译作许渊冲在译作方面,除了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的汉译英《不朽之歌》外,还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李白诗选》、《苏东坡诗词选》和《西厢记》等英译,其中英译《楚辞》及《西厢记》分别被誉为“英美文学的高峰”,“可与莎士比亚的杰作媲美”;汉译法则有《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毛泽东诗词选》等;外译汉则有世界文学名著十种:〔英〕德莱顿《一切为了爱情》、司各特《昆廷-杜沃德》,〔法〕《雨果戏剧选》、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人世之初》、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水上》、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和《哥拉-布勒尼翁》,〔美〕亨利-泰勒《飞马腾空》。
二、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概述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翻英法、译唐宋,实践经验丰富。
“译者,尤其是优秀的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大多有自己信奉的翻译原则,并且还有其独特的追求目标。
”(谢天振,2003:69)许渊冲在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构建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他先后在学术期刊发表翻译类文章百余篇,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文学(尤其是诗词)翻译理论:“在我看来,‘信、达、雅’三字经可以理解为‘信、达、优’。
‘优’就是发挥译语优势,就是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用富有意美、音美、形美的词语,换句话说,‘优’就是‘美’。
……‘美化’就是‘创优’,‘优’有高下之分,所以创优就是竞赛,看哪种语文更能表达原作的内容。
总起来说,文学译论也可以说是‘创优似竞赛’:‘优’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创’是方法论,‘似’是目的论,‘竞赛’是认识论,和前面提到的‘美化之艺术’加起来,一共是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 这就是我积六十年文学翻译的经验(用中、英、法文出版了五十多本文学作品,把两千多首诗词译成英、法韵文)总结出来的理论。
”(许渊冲,2003)1、“三美”论“三美”之说,是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出来的。
翻译家许渊冲的神作赏析
翻译家许渊冲的神作赏析“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喜欢的在一起,做喜欢的事。
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乐趣。
”——许渊冲许渊冲翻译的代表作有:《诗经》、《楚辞》、《中国不朽诗三百首》、《汉魏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选》、《西厢记》、《埃及艳后》、《昆廷·杜沃德》、《雨果戏剧选》、《红与黑》、《包法利夫人》、《人世之初》、《约翰·克利斯托夫》、《追忆似水年华》以及《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谈》、《中国翻译百误》等。
许渊冲提出“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
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要求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
“三美论”正是在“信、达、雅”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翻译标准的具体化。
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
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整首诗翻译如下: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Where can a wine 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 picot flowers.毛泽东气势雄浑的《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首诗讲的是要将昆仑山一分为三赠与世界,共享和平幸福。
有些西方汉学家将“三截”直接翻译成了Three pieces或Three parts,都不能表现毛泽东以及中国文化宏伟的气魄与高旷的胸怀。
许渊冲翻译为:I'd give to Europe your crest.(山峰或顶部)And to America your breast.(山腰或中部)And leave in the Orient the rest.(山脚或余部)金岳霖当年翻译《毛泽东选集》,译到“吃一堑,长一智”时,一时下不了手。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绘画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绘画翻译-2023年文档引言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曾以其卓越的翻译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著作《文学翻译与三美论》探讨了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三美论”的概念。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基础,探讨在翻译古绘画时应如何进行赏析与翻译。
论文主体一、许渊冲的“三美论”许渊冲认为,文学翻译应追求三种美,即“准确美”、“流畅美”和“再创美”。
准确美要求翻译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准确传达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意境;流畅美则强调翻译的文章要流畅自然,读起来不拗口,符合母语读者的语言惯;再创美意味着翻译应该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兼顾原作的情感表达和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
二、古绘画的赏析古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形神兼备,意境深远。
在翻译古绘画时,我们需要通过赏析来理解其内涵,遵循许渊冲的“三美论”来进行翻译。
1. 准确美的追求要准确传达古绘画的意境,我们需要在翻译中保持原作的风格与形式。
通过深入研究绘画背后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我们可以准确传达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
2. 流畅美的呈现古绘画追求意境的表达,因此在翻译中要保持流畅自然的风格。
我们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阅读惯,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使翻译文本易于理解和欣赏。
3. 再创美的创作再创美要求翻译不仅要符合原作的情感表达,还要顾及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
在翻译古绘画时,我们可以适度进行创意的解读与表达,使翻译作品更贴近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翻译实践在将“三美论”运用到古绘画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技巧:1. 增加背景知识在进行翻译之前,我们应尽可能多了解古绘画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特点。
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并在翻译中准确再现。
2. 语言转换与调整在翻译古绘画时,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和修饰词汇,以使翻译的文本更流畅自然。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翻译的情感表达,体现再创美的要求。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雕塑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雕塑翻译-2023年文档引言古代雕塑是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历史、欣赏艺术的窗口。
然而,古雕塑的研究和欣赏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懂古代文化和语言的人。
因此,翻译古雕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基础,探讨古雕塑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古雕塑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许渊冲的“三美论”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他提出了“三美论”,即译文应具备形美、义美和音美三个方面的美感。
1. 形美:指的是译文的形式美感,包括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韵律感。
在翻译古雕塑时,需要使用精确的词汇和得体的表达方式,以呈现古雕塑的形态和艺术特点。
2. 义美:指的是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古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对古雕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理解,以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古雕塑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音美:指的是译文的音韵美感。
在翻译古雕塑时,需要注意译文的韵律和节奏,以使译文具备一定的音乐性和艺术感。
这样能够增强译文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古雕塑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二、古雕塑的翻译方法和技巧1. 文化背景的了解:古雕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翻译古雕塑时,需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宗教、艺术风格等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和了解,以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古雕塑所表达的文化和艺术信息。
2.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古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语言表达需要精准而准确。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古代语言和词汇的研究,以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译文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古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文化转换的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翻译古雕塑时需要进行文化转换的处理。
对于某些只有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理解和接受。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戏曲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戏曲翻译-2023年文档引言许渊冲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以其独特的眼光和技巧在翻译领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他的“三美论”在古戏曲翻译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许渊冲的“三美论”进行赏析,并探讨其在古戏曲翻译中的实践。
一、许渊冲的“三美论”许渊冲的“三美论”包含“忠实美”、“通顺美”和“雅俗共赏美”。
其中,“忠实美”强调翻译作品要忠实于原著,尊重原作意图,保持原作的风格和形式。
而“通顺美”则要求翻译语言流畅自然,与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雅俗共赏美”强调翻译应该平衡雅俗之间的关系,既能满足高雅审美的要求,又能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二、古戏曲翻译中的应用在古戏曲翻译中,许渊冲的“三美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忠实美”要求翻译作品要忠实于原作,保持原著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翻译古戏曲时,要注意保留原作的词藻和意象,以确保观众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意图。
同时,也要注重对原著的深入研究,理解戏曲特有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其次,“通顺美”要求翻译语言流畅自然,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惯。
在古戏曲翻译中,保持节奏感和韵律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地传达曲艺的魅力和韵味。
同时,适当调整翻译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使之更符合现代语境,提高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度。
最后,“雅俗共赏美”要求翻译作品在保持高雅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
在古戏曲翻译中,要注意平衡高雅艺术的呈现与大众喜好的需求。
适当运用当代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古戏曲更贴近现代观众,提升古戏曲的魅力和影响力。
三、结论综上所述,许渊冲的“三美论”在古戏曲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遵循“忠实美”、“通顺美”和“雅俗共赏美”的原则,翻译者能够更好地传达古戏曲的内涵和魅力。
这为古戏曲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古戏曲翻译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许渊冲的“三美论”,不断提高古戏曲的翻译质量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许渊冲. (2002). 许渊冲论翻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其次,从形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形式和 结构。例如,在翻译杜甫的《登高》时,他采用了英文中的对仗形式,使得译诗 在视觉上与原诗保持了对等和对称,从而保留了原诗的视觉美感。
最后,从意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意象和 意境。例如,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 和意境,使得译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佳作,被誉为“唐诗之冠冕”。此诗以登 临黄鹤楼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英译本中,许渊冲将这首诗的“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准确传达了原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如“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在译文中, 我们能够看到许渊冲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对英语表达的精细打磨。他用词精准, 使得英译本在传达原诗意蕴的同时,又具有了英语诗歌的韵味。
以《登鹳雀楼》为例: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许渊冲译文:“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s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seldom see so far as a thousand miles; You must climb upstairs higher and higher.”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 诗译作
01 一、音美
03 三、意美
目录
02 二、形美 04 参考内容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为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从“三美论”的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2024年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范文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篇一一、引言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翻译艺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语言之间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许渊冲,作为当代中国翻译界的佼佼者,其翻译理论与实践成果为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及实践,揭示其背后的艺术魅力。
二、许渊冲的翻译理论许渊冲的翻译理论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他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美学平衡。
他认为,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在语言、文化、情感等方面实现美的传递。
许渊冲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三、许渊冲的实践探索许渊冲的翻译实践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持原文的美学风格,同时充分考虑译语的接受度。
他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音译、化译等,使译文既符合原文的意义,又能在语言上实现美的再现。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而且在国际上也获得了高度评价。
四、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从美学视角看,文学翻译不仅要关注语言层面的转换,还要关注文化、情感、意境等方面的传递。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他通过精妙的翻译技巧,将原文的美学元素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欣赏译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原文的美学魅力。
这种美学传递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化的内涵上。
五、许渊冲翻译理论的美学价值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他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的束缚,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他的实践成果也充分证明了其理论的可行性。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语言上实现了美的再现,而且在文化、情感、意境等方面也实现了美的传递。
六、结论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为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他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许渊冲英译闺怨评析
许渊冲英译闺怨评析摘要:一、许渊冲简介二、英译闺怨背景三、译文评析1.文学性保留2.语言表达创新3.文化内涵传递四、翻译启示正文: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致力于中英文文学的互译工作,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在他的众多译作中,英译《闺怨》一曲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对许渊冲英译《闺怨》进行评析,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原诗的文学性、创新语言表达以及传递文化内涵。
首先,许渊冲充分理解原诗的背景和意境,巧妙地将古典诗词的韵味融入英文译文中。
例如,《闺怨》中的“闺”,意指女子闺房,寓意着孤独、寂寞。
许渊冲将其译为“boudoir”,既传达了闺房的含义,又体现了女子的娇柔。
此外,他还通过英文词句的排比、对仗等手法,保留了原诗的韵律美,使译文在语言层面上具有可读性。
其次,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创新。
他运用了英文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丰富了译文的表达。
例如,《闺怨》中的“斜阳”一词,许渊冲译为“setting sun”,将夕阳的余晖与女主人公的离愁别绪相互映射,使译文更具表现力。
再者,许渊冲在翻译中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
他深入了解原诗的文化背景,通过英文表达方式,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例如,《闺怨》中“独上西楼”的意象,许渊冲译为“Alone on the western terrace”,传达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女子恪守礼仪、忠贞守节的品质。
总之,许渊冲英译《闺怨》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文学性、创新性和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中英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从这一翻译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原作品的文化背景,注重语言表达的创新,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努力传递文化内涵,让更多读者了解和欣赏原作品。
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研究
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研究》这篇文章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许渊冲先生的文学诗歌翻译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许渊冲先生作为中国翻译界的泰斗,其翻译理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翻译学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关于文学诗歌翻译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文学和翻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出发,分析其在文学诗歌翻译中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我们将深入探讨他对于“三美”理论(意美、音美、形美)的阐述和应用,以及他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美学目标。
我们还将关注许渊冲先生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语言转换和审美传达等问题,从而揭示其翻译理论的实际操作价值和指导意义。
通过对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翻译学界的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也为推动中国文学和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许渊冲,中国著名的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其文学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集中在“三美论”和“三化论”上。
他主张翻译文学作品时应追求“意美、音美、形美”的三重境界,力求在传达原文意义的保持原文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许渊冲认为,好的翻译不仅要有“信”,即忠实原文,更要有“达”和“雅”,即表达流畅、优美,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审美体验。
“三化论”则是许渊冲提出的翻译方法,包括“深化”“等化”和“浅化”。
深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和提炼,使译文更加深入人心;等化则强调译文与原文在表达上应尽可能对等,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浅化则是指在保证原文意义不变的前提下,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广大读者理解。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不仅注重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也强调翻译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他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为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建筑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建筑翻译-2023年文档简介本文旨在通过对许渊冲的“三美论”进行赏析,探讨古建筑翻译的相关问题。
文中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准确传达古建筑的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一、许渊冲“三美论”的核心观点许渊冲在其文献《翻译美学“三美论”及翻译批评》中提出了“三美论”,即概念美、形象美和结构美。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并翻译古建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概念美:指的是古建筑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翻译时应注重传达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象征意义,使读者能够感知到古建筑所承载的价值。
- 形象美:指的是古建筑的外在形象和艺术风格。
翻译时应注重准确表达建筑的空间结构、装饰图案和建筑风格等特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建筑的美感。
- 结构美:指的是古建筑的内在结构和构造方式。
翻译时应注重传达建筑的建造原理、材料选用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使读者能够理解建筑的工程价值和技术特点。
二、古建筑翻译的挑战与策略翻译古建筑涉及到语言、文化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因此存在一定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应对挑战的简单策略:1. 文化背景理解:深入了解源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差异,研究并理解古建筑的相关历史、哲学和宗教背景。
只有掌握了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传达其美学价值。
2. 专业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建筑学知识,并了解古代建筑的结构、材料和构造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准确翻译建筑文本中的专业术语和技术描述。
3. 情感和体验传达: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使读者能够在阅读翻译文本时产生共情,感受到古建筑的美感和情感价值。
同时,尽量保留并再现源文本中的修辞风格和表达方式。
三、案例分析本文案例分析将使用[具体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翻译分析,展示如何应用许渊冲的“三美论”理论和上述策略。
- 概念美:通过准确传达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背景,使读者能够了解到该建筑的重要意义和象征意义。
- 形象美:通过描述古建筑的外观特征和艺术风格,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建筑的美感和独特性。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Xu Yuanchong
.
Examples
吃一堑长一智。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心所欲遵循客观规律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了更美没有什么清规戒律不可以打破贝多芬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从心所欲不逾矩每天背一句造一句翻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之道是可以知道的但不一定是大家说的对等知道可以是创新之道优化之道
意美
音美
形美
中诗英译三美论
.
.
Examples
不爱红装爱武装 They love uniforms, not gay dresses. (他们喜爱
.
名可名,非常名
“原文文字是描写现实的, 但文字不等同于现实; 译文是反映原文的,但 并不等同于原文。”
.
从心所欲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逾矩
遵欲不逾矩
为了更美, 没有什么清规戒律 不可以打破---贝多
芬
.
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每天背一句,造一 句,翻一句
.
道可道,非常道
“翻译之道是可以 知道的,但不一定 是大家说的对等知 道,可以是创新之 道,优化之道。”
制服,不喜欢花哨的衣服)---Paul Engle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 -
---Xu Yuanchong
许渊冲诗词翻译赏析
翻 译
Translation
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 体的过程或结果,或者说把用一种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 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标 准
信
等值地再现原
达
译文的语言表 达要做到与原
雅
等值地再现原著的话
语风格,传达原著的 美学信息和风格信息。
著的意义内容,
飞流直下三千尺, (描绘出瀑布飞散 而降的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 (作谓语,既合乎主语倒 挂的飞流飞下的走向,又传达出 瀑布凌空而落的气势)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虚拟语气, 把现实瀑布和想象中的银河自然 地联系起来)
CATARACT ON MOUNT LU 望庐山瀑布 The sunlit Censer perk exhales 李白 a wreath of cloud , (散发出/呼出, 日照香炉生紫烟, 将香炉峰人格化)(wreath,花环, (将静止的香炉峰写得 有缭绕,色彩艳丽的生动意向) 富有灵性)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被倒置, 遥望瀑布挂前川。 形容远望中的瀑布像倒挂的飞流,译 (化动为静,呼应上 出了诗词的弦外之音和意境之美) 文)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尽” 字前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Where 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目送行舟的 怅惘之情)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阐发之马矢奏春创作外国语学院115班3号冯奕璇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阐发在上了名家名篇赏析这门课之后,我们都知道了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许渊冲有“诗译英法独一人”的称号,同时他还总结了本身的诗词翻译理论.下面就让我们阐发一下许渊冲师长教师的翻译理论以及他的作品.首先是许师长教师所提出的“三美”理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要表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即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洁,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以他翻译的《关雎》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正人好逑”译文为“By riverside are cooing.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先说意美,关关雎鸠的意思是“关关鸣叫的水鸟”,许师长教师的译文顶用了“cooing”这个单词来暗示水鸟,运用了“拟声”的修辞手腕,将水鸟鸣叫这一气候描写的惟妙惟肖,“拟声”的手腕同时也表示出了原文《关雎》的活泼的感应,而“turtledoves”既有斑鸠的意思,也有情人的意思,暗示了这首诗为一首情诗,适合原文的意境.许师长教师用“a good young man”而不是“gentleman”表示出了原文“平易近俗歌谣”的特点,潇洒,不拘泥于形式.再说音美,译文中第一句的词尾“cooing”和第三句的词尾“wooing”读音相似,第二句的词尾“turtledoves”和第四句词尾“loves”读音相似.在音节上,第一句为七个音节,第二句五个,第三句又是七个,第四句五个.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音美”这一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形美”原诗中四字一句,对仗极其工整,译文中也保持在四到六词一句,共四行,和原诗相符.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许渊冲师长教师的“三美”理论,除了“三美”理论之外,许师长教师还提出了别的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三化”理论.“三化”即“深化,等化,浅化”.“深化”就是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措辞,译文则用形象、具体的措辞对译,包含加词、分译等.“浅化”是原文为形象、具体的措辞,译文则用抽象、一般性的措辞对译,包含减词、“合译”等.“等化”底子上是采取直译的方法,原文为形象、具体的措辞,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的措辞.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措辞,译文也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措辞,包含换词、“反译”等方法.以我们课上所学的许师长教师翻译的李商隐的《无题》为例.“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许师长教师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revive flowers dead”原文中第一句的两个“难”是本文的亮点地点,表达出了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将要分隔两地的局面,两个“难”缺一不成.许师长教师用等化的方法将第一个“难”译为“difficult”,第二个“难”译为“hard”,准确表达出了原文难舍难分的意境.“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译文是“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And candles but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在这句话华夏诗“丝”有两个意思,引申的含义是“思念”.假如只表达“丝”的原意,译文就不克不及将这首诗的激情完整的表达出来.许师长教师运用了深化的方法,用“lovesick heart”将“思念”表达出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周密为探看”译文“To the three fairy mountains it’s not a long way. Would the blue bird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蓬山”指的是“蓬莱山”,是中国传奇中的海上仙山,其他地方其实不知道此山,于是许师长教师运用“浅化”的方法译为“the three fairy mountains”,便于外国读者理解诗的真实意思.以上就是我对许渊冲师长教师的翻译理论的理解,以及对他作品的阐发.我们往后还要进修翻译方面的常识,信赖许师长教师的理论对我往后的进修能够起到指导传染感动,让我在诗词翻译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汉诗英译鉴赏(许渊冲)
整体而言,许译不仅把原诗壮观的自然美景淋漓尽 致地呈现给了读者,还“挖掘出了原诗中积极的精神 和作者开阔的胸襟,用英语再现出原作动人心魄的艺 术魅力”,很好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
谢谢观看
这首《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 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仅仅二十字,作 者却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和天人 合一的壮丽景象。
在第一句的翻译中,许先生没有拘于原诗将“白”译成 “white”,而是以动写静,将其转化为动词形式的“glow”(发出 白光),从而把黄昏时分那种令人陶醉的落日景象描写得活灵活 现。 此外,他没有直译“尽”,却通过介词词组“beyond the mountain”(山外)巧妙地对 “依山尽”作了一番深层诠释。 后两旬诗人借景抒怀,用“登高望远”的意境抒发自己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很显然,诗中的“千里目”和“一层楼”并非 真正意义的“千里目”和“一层楼”。 诗人王之涣在此情融于景,用表层的“一层楼”和“千里目” 来抒发其博大胸襟,同时又寓其积极进取的深层用意。
汉诗英译鉴赏
谈起诗歌翻译,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的话最为无情:“诗歌就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
(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这就一
下子把诗歌翻译判了死刑。中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对此
表示了不同意见:译诗有得有失,并可“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十个字。 他的理论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了译诗的“三美”原则,主张从意、音、形三个方面尽量保持和传递 原诗的神韵。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在再现原文意 美的前提下,达到三美的统一。
“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 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 美”。
三美论 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是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提出翻译在文字、情感和思想三个方面应当达到“美”的要求。
这三项要求统称为“三美论”。
文字美指译文的文字表达形式,也指译文的文字格式、文法、书写、措辞等,要求译文应当能够展现出原文的表达格式,使原文的表达形式在译文中重现,从而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原文。
情感美指译文应当保持原文的精神内蕴,引起读者与之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一句句表达模式的翻译。
比如保持原文节奏、词句的辛辣幽默和对比等,地给读者留下原有形式的精神负荷。
思想美指译文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思想,而不仅仅是表层的文字意思翻译,应当尽力展现出原文的思想内涵。
许渊冲在《翻译方法》中提到,译文的思想美应当把原文的神妙之数,尽可能地取出其翻译。
三美论对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提出了明确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在文字、情感和思想上都要达到精美的把握,不仅提高了翻译质量,而且也提升了翻译理论的普及程度。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2019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2019年文档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一、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三美论”许渊冲先生,这位“汉译英”方面的宗师人物。
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作品主要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西厢记》等近百部著作,获得了西方世界英、美、等国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微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许渊冲先生翻译“三美论”不是独创,而是继承和发展。
严复在《天演论》中讲到“译事三难:、达、雅”。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来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许渊冲先生继承了以上的理念,并集以上之大成,形成了他自己的译诗“三美”论,即:第一,意美;第二,音美;第三,形美。
2、许渊冲古诗词英译作品赏析-张继《枫桥夜泊》张继,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诗就是《枫桥夜泊》。
下面以此诗的英译作品为例,分析何为翻译“三美”。
全诗如下: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2019年文档这是一首描述夜泊枫桥场景和作者心理感受的诗。
第一句写到的场景: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二句写:江枫、渔火、对愁眠。
前两句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方面,短短的几个词组,就勾勒出了一副江上行舟、冷月当空、寂寞冷清、不眠人的寂寥场景,前两句诗人将不眠人的意象和叙述者视点融为一体,营造出了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三、四句写在客船上卧听古寺钟声。
月光、船,水,寺,渔火、乌啼、钟声,为我们勾勒出景物的立体布局,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意境清幽高远。
许渊冲师长教师的英文翻译如下: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Dimly-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Beyond the city walls,from Temple of Cold Hill,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midnight stillS老在忠实于原作的根蒂根基上,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即“三美”论)完美地翻译了《枫桥夜泊》。
许渊冲诗经翻译赏析
许渊冲诗经翻译赏析许渊冲诗经翻译赏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英译本版本众多,且各具特色。
本文将比较其中影响力较大的理雅各译本和许渊冲译本。
两位译者都是顶尖的翻译大家,但因两位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份、经历等都不尽相同,且由于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两个译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理雅各是完整翻译《诗经》的第一人,强调忠实原文,翻译更偏向直译。
其译本通常不仅包括原诗及其翻译,还增加了详尽的解释和评注,因此译本较长。
而许渊冲的译本践行了自己提出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
许渊冲认为翻译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保持原作的美,为了不损害《诗经》的简洁之美,译文没有过多的注释。
例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理译:Andnooneknowsoursadness.Atfirst,whenwesetout,Thewillowswerefreshandgreen;Now,whenweshallbereturing,Thesnowwillbefallinginclouds.许译:WhenIlefthere,Willowsshedtear.Icomebacknow,Snowbendsthebough.解析:两种译本通过不同的诗歌形式,都保留了原诗的意义。
理雅各的译本提供了大量详细注释和评论,读起来更像散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而许渊冲的译本通过运用韵律,在保留原诗美学的同时,韵脚工整,格律严格。
原诗结构一致,讲究押韵。
理雅各严格遵守原诗的句子结构和顺序,但没有押韵,读起来更像是富有乐感散文。
许渊冲煞费苦心来保留原诗音韵美,译文韵律格式采用:AABBCC,每行四个音节,双行押韵,且语言力求简短。
例2、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理译:Thereheisgatheringthedolichos!Islikethreeseasons!AdaywithoutseeinghimThereheisgatheringthemugwort!Islikethreemonths!AdaywithoutseeinghimThereheisgatheringtheoxtail-southerwood!Islikethreeyears!Adaywithoutseeinghim许译:OneDaywhenISeeHerNotWhenherIdonotsee,TogathervinegoessheOnedayseemslongasseasonsthree.WhenherIdonotsee,Togatherherbsgoesshe.Onedayseemslongerthanmonthsthree.WhenherIdonotsee,Togatherreedgoesshe.Onedayseemslongerthanyearsthree.解析:该诗用重调叠咏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相爱青年男女彼此思念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外国语学院
115班
3号
冯奕璇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在上了名家名篇赏析这门课之后,我们都知道了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许渊冲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称号,同时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诗词翻译理论。
下面就让我们分析一下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以及他的作品。
首先是许先生所提出的“三美”理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
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要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即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
以他翻译的《关雎》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文为“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先说意美,关关雎鸠的意思是“关关鸣叫的水鸟”,许先生的译文中用了“cooing”这个单词来表示水鸟,运用了“拟声”的修辞手法,将水鸟鸣叫这一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拟声”的手法同时也表现出了原文《关雎》的活泼的感觉,而“turtledoves”既有斑鸠的意思,也有情人的意思,暗示了这首诗为一首情诗,符合原文的意境。
许先生用“a good young man”而不是“gentleman”表现出了原文“民俗歌谣”的特点,洒脱,不拘泥于形式。
再说音美,译文中第一句的词尾“cooing”和第三句的词尾“wooing”读音相似,第二句的词尾“turtledoves”和第四句词尾“loves”读音相似。
在音节上,第一句为七个音节,第二句五个,第三句又是七个,第四句五个。
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音美”这一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形美”原诗中四字一句,对仗极其工整,译文中也维持在四到六词一句,共四行,和原诗相符。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除了“三美”理论之外,许先生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三化”理论。
“三化”即“深化,等化,浅化”。
“深化”就是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语言,译文则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译,包括加词、分译等。
“浅化”是原文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则用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对译,包括减词、“合译”等。
“等化”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的语言。
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语言,译文也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包括换词、“反译”等方法。
以我们课上所学的许先生翻译的李商隐的《无题》为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许先生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原文中第一句的两个“难”是本文的亮点所在,表达出了一对难舍难分的恋人将要分隔两地的场面,两个“难”缺一不可。
许先生用等化的方法将第一个“难”译为“difficult”,第二个“难”译为“hard”,准确表达出了原文难舍难分的意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译文是“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And candles but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在这句话中原诗“丝”有两个意思,引申的含义是“思念”。
如果只表达“丝”的原意,译文就不能将这首诗的感情完整的表达出来。
许先生运用了深化的方法,用“lovesick heart”将“思念”表达出来。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To the three fairy mountains it’s not a long way. Would the blue bird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蓬山”指的是“蓬莱山”,是中国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其他地方并不知道此山,于是许先生运用“浅化”的方式译为“the three fairy mountains”,便于外国读者理解诗的真实意思。
以上就是我对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的理解,以及对他作品的分析。
我们以后还要学习翻译方面的知识,相信许先生的理论对我以后的学习能够起到指导作用,让我在诗词翻译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