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文体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能够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仅仅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一、文体知识文体知识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称“四六文”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
• 说明方法作用分析公式:“作用= 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极其特
• 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举例子,通 俗易懂;列数字,准确;打比方, 生动形象;作比较,通俗易懂;分 类别,条理清晰;下定义,揭示本 质特征;作引用,引证事物特征, 有说服力。
• 4、说明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 性。
• 准确性概括公式:“效果=词本身 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如果去掉, 句子的含义)+与事实不符,说明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
•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2、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 解和主张,多出现在文章开头,也 有出现在末尾和中间,论点要求准 确和鲜明。
• 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4、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散文
• 1、显著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 2、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想象、
•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说明文
• 1、说明中心:①看题目;②看关 键句;③概括公式:“说明中心= 说明对象+特征”。
• 2、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作引用、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
联想、象征、对比衬托(反衬)、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
小说
• 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 情节。
• 人物描写(见记叙文知识)
• 环境:自然环境(作用:渲染气 氛,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 展)、社会环境。
• 故事情节又可分为: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拟人,悬 念,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动静 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托物 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 侧面、承上启下、烘托、渲染、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梳理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梳理汇总
排比
[统编七下P40]
辨析: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
作用: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长于抒情,更有气魄;③叙写透彻,条分缕析。
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力(强烈)地写出(表达)了……的特点(感情)。
夸张
[统编八上P40]
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实物线
以某一件具体(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统编七上)《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表现了四季的雨的不同形象和特征,描写四季的雨景和给人的感受。
4. 记叙人称
人 称
作 用
教材举例
第一人称
“我”“我们”
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
②叙述亲切自然;
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统编八上)朱自清的《背影》,(统编八下)鲁迅的《社戏》等,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第二人称
“你”“你们”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统编九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第二人称“你”对话,亲切自然,情感真挚。
第三人称“他”“他们”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统编九下)《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呼之欲出。然而之后的多“变”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衬托
(正衬/反衬)
突出一方的特征。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作用: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举例:(统编九上)《故乡》一文,写作者回到故乡见到的闰土,已经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由此而回忆起他与少年闰土在一起的欢乐场景是插叙。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1、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反复;反语。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简练工整。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例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3)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文体修辞特点及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文体修辞特点及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文体修辞特点及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中常见的文体和修辞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1. 记叙文:
修辞特点:记叙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表达效果: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记叙文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事件和场景,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2. 说明文:
修辞特点:说明文的语言通常平实、准确,但有时也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因此其语言力求准确无误,条理清晰。

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说明文可以更生动有趣地呈现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议论文:
修辞特点:议论文通常使用严谨、逻辑性强的语言,并经常使用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加强论证。

表达效果:议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因此其语言力求有说服力。

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议论文可以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观点,使读者信服。

4. 诗歌:
修辞特点:诗歌常常使用象征、隐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感。

表达效果:诗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美感,引发读者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5. 小说:
修辞特点:小说常常使用描写、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和情节。

表达效果:小说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深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以上是初中语文阅读中常见的各种文体和修辞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通过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八大文体

初中语文八大文体

初中语文八大文体初中语文八大文体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体。

它具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样式有消息、通讯(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游记、人物特写、回忆录等。

例如,夏浩然、樊云芳的《“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细致描绘了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场面,把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3个步骤,热情赞美吕伟的精彩表现,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功能或阐释事理的含义、特点、来源、演变、原理等的文体。

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规则、章程、解说词和科学小品等。

按照说明对象来分,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照语言风格来分,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

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性事物说明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结构坚固、形式多样等特点,赞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分析、评论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表明观点、立场、态度或看法的文体。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

例如,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这篇议论文提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列举了6种“无教养”的例子和“有教养”的表现,指出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引导人们努力做有教养的人。

4、应用文:一般指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处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达意愿等所应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体的总称。

应用文种类繁多,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日期。

例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热情赞扬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开头顶格写称谓“先生”,正文先交代写信缘由,后表明自己的看法,结尾有署名和日期。

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
抒情散文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作用)。
拟人
[统编七上P9]
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举例:(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发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
06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手 法
作用及答题规范
比喻
[统编七上P5]
辨析:甲(本体)如、像、似的、若、犹、好像、仿佛(喻词)乙(喻体)。
作用:①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03线索
线索
时间线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地点线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活动地点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人物线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以回忆“我”的母亲在“我”童年时对“我”的教育为线索。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 PPT 课件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 PPT 课件

五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叙述: 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 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议论: 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 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 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表现手法:
伏笔、悬念、对比、衬托、渲染、象征、 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
文体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 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包括四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游记。
1、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 3、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更加
三、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 (1)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2)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 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作图表等。 (3)三要素: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生动性、语言的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
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4、记叙文的线索: 1.人线 2.物线 3.情线 4.事线 5、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作用分析: 在结构上: 总分总
①文段在开头: 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 奠定感情基引起下文、 ③文段在结尾: 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
二、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 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三要素:论点、论据 (1)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 (2)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

初中语文课文体裁归纳

初中语文课文体裁归纳

初中语文课文体裁归纳
在布编版的初中语文课文学习当中,我们会学习到非常多的文学体裁,其中古文题材有以下几种:
古文体裁: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特点是用韵。

如《陋室铭》(刘禹锡)
【记】记是描写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觉。

《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小石潭记》(柳宗元)
【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说】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马说》(韩愈)《爱莲说》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诸葛亮)
【书】古代书信的一种。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

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

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

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记叙文
•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3、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细节描写。 •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说明文
• 1、说明中心:①看题目;②看关 键句;③概括公式:“说明中心= 说明对象+特征”。 • 2、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作引用、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 • 说明方法作用分析公式:“作用= 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极其特
小说
• 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 情节。 • 人物描写(见记叙文知识) • 环境:自然环境(作用:渲染气 氛,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 展)、社会环境。 • 故事情节又可分为: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 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举例子,通 俗易懂;列数字,准确;打比方, 生动形象;作比较,通俗易懂;分 类别,条理清晰;下定义,揭示本 质特征;作引用,引证事物特征, 有说服力。 • 4、说明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 性。 • 准确性概括公式:“效果=词本身 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如果去掉, 句子的含义)+与事实不符,说明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说明、议论、抒情。 • 2、常见的文章体裁:按表达方式 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 类。 • 3、常见的文学作品样式:一般分 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
写作手法
• 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 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技巧) •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拟人,悬 念,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动静 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托物 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 侧面、承上启下、烘托、渲染、虚 实相生,托物寓意等。
议论文
•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2、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 解和主张,多出现在文章开头,也 有出现在末尾和中间,论点要求准 确和鲜明。 • 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4、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散 文
• 1、显著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 2、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想象、 联想、象征、对比衬托(反衬)、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