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
• 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举例子,通 俗易懂;列数字,准确;打比方, 生动形象;作比较,通俗易懂;分 类别,条理清晰;下定义,揭示本 质特征;作引用,引证事物特征, 有说服力。
• 4、说明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 性。
• 准确性概括公式:“效果=词本身 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如果去掉, 句子的含义)+与事实不符,说明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
•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2、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 解和主张,多出现在文章开头,也 有出现在末尾和中间,论点要求准 确和鲜明。
• 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4、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散文
• 1、显著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 2、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想象、
•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说明文
• 1、说明中心:①看题目;②看关 键句;③概括公式:“说明中心= 说明对象+特征”。
• 2、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作引用、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
联想、象征、对比衬托(反衬)、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
小说
• 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 情节。
• 人物描写(见记叙文知识)
• 环境:自然环境(作用:渲染气 氛,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 展)、社会环境。
• 故事情节又可分为: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拟人,悬 念,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动静 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托物 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 侧面、承上启下、烘托、渲染、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文:古文大致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
韵是一种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碑文。
散文,包括历史传记、议论文、杂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起源于战国末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工整,散文句混杂。
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剧,杂剧是表演。
散曲可分为诗和套曲两大类,其中诗由一首歌组成,套曲又叫套曲,由多首歌组成。
杂剧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由主语(人物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描写)、宾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等)组成。
语文中考文常
语文中考文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常识:包括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化背景等方
面的知识。
2.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特点、结构、
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3.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语言运
用中的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知识。
4.阅读理解: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把握、写作手
法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5.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组织等方面的
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等方面的能力。
在中考中,文常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出现在基础知识部分。
因此,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同时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 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文体:文章的体裁。
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章:篇幅不很长的作品。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可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第一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文体归纳总结
文体归纳总结文体是指写作或口述表达时所采用的特定形式和风格。
不同的文体对于表达的目的和效果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文体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文体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各种文体。
一、叙述文体叙述文体是指通过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讲述故事或阐述观点的文体形式。
它通常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有机联系,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子: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精彩的音乐会。
那天晚上,音乐会在一座宏伟的剧院里举行。
演奏者们穿着华丽的服装,站在舞台上,热情地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音乐。
观众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纷纷拍手喝彩。
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音乐盛宴。
二、议论文体议论文体是指通过对问题或观点的分析和探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文体形式。
它通常包括事实论证、逻辑推理和具体案例等,旨在向读者展示作者对特定主题的独立见解。
例子:当代社会,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
教育体制、就业形势等因素都对年轻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年轻人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能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三、说明文体说明文体是指通过描述对象的特征、构造、使用方法等,向读者传达信息和知识的文体形式。
它通常以客观、简明的方式展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所介绍的对象。
例子:微信是一款非常流行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
通过微信,用户可以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此外,微信还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功能,让用户可以轻松进行网上购物和转账操作。
总之,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描写文体描写文体是指通过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的文体形式。
它通常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念。
例子:春天到了,大地上万物复苏。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总结在初中学习语文课程中,文体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下面是一些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的总结。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时间和空间为主要线索,叙述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具有情感色彩。
记叙文的结构一般为引子、承接、高潮、结尾四个部分。
其中高潮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客观事物为表现对象,进行心理刻画和形象描写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的意境。
描写文的结构常常是先描述总体形势,再进行细节描写,最后加以总结。
3. 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言简意赅、逻辑清晰、思路明晰。
议论文的结构常常包括引言、论题、论证、结论几个部分。
其中,论证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能够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4. 说明文说明文是对一定对象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解释和阐述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表达清晰、内容丰富、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结构常常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时间式等几种形式。
其中总分式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
5. 小说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描绘人物经历的各种内心和外在的冲突,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观点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具有情节、人物、环境、语言、气氛等多方面的特色,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小说的结构常常是由起承转合、高潮、结尾等部分构成。
其中,高潮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关键的部分,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上就是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这些文体的特点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提高写作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语文学到几种文体
初中语文学到几种文体篇一: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 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都是考点!
抒情散文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 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 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答题规范: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设问:运用设 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7. 表达方式
记叙
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中考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尤其是把插 叙、倒叙作为考查重点)
描写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详见“8.常见的描写方法”)
3. 线索
时间线 地点线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 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活动地点为线索,先写“我 ”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人物线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 由。
(统编九上)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统编九下)鲁 迅的《孔乙己》。
5. 叙述顺序
定义: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叙述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是一 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不在一条线上,至少有2个故事)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以回忆“我”的母亲在“我”童年 时对“我”的教育为线索。
事件发展变 化线(明线)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或事物的来龙去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注
重情节的安排和时间顺序的组织,以描述事实真实性为要求。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描写人、物、景物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描写文注重细致
入微的描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物品、景物等产生直观感受。
3.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释或阐述事物的来龙去脉、原理、作用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
文体。
说明文通常采用分析、解释、举例等方法,使读者理解和掌握被说明的事物。
4.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论述某一问题或主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要有明确
的观点立场,使用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通过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来论证观点。
5. 诗歌:诗歌是一种具有韵律和格律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过押韵、节奏和对比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6.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自由写作方式和散文形式表达个人感受、思考和观
察的文体。
散文常常具有随笔性质,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7. 寓言:寓言是一种常以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为形象,通过谐趣、象征等手法,寓言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可以启迪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道理的思考。
这些是初中语文文体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不同文体的文本。
初中语文作文文体知识总结
3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文体是文学作品在形式上特定的体裁或类别。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根据题材、情感、视角等不同要素进行分类。
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文体知识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初中语文常见的文体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主要以散漫的方式进行叙述和描写。
它可以真实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
散文常见的形式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1. 记叙文:记叙文主要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通过讲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来传达主题。
记叙文一般有引子、承接、高潮、尾声等部分。
例如:在那个夏天的一天,我独自站在窗前,遥望着远方的大海……2. 描写文:描写文以文字描绘人、物、景等具体事物的外貌特征、情感和细节。
描写文常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
例如:夜幕降临,在街道上点亮的路灯下,一位老人佝偻着背,边行走边无助地寻找着方向。
3. 议论文:议论文主要通过陈述观点和提出论据来进行讨论和辩论。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合理的论证结构和有力的论据支持。
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人应该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有人则主张人类可以逐渐征服自然。
二、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凝练的文体,主要通过韵律、节奏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联等。
1. 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歌形式,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或者七个字。
绝句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成诗歌篇章。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对联:对联是指上下两行对仗工整,既完整表达含义又韵律和谐的文字。
对联常常用在节日祝贺、门联等场合。
例如:春风送暖气象新,年年岁岁花相似。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戏剧分为话剧、昆曲、京剧等不同形式。
戏剧除了以文字交流外,还包括表演、舞台布景等要素。
例如:《茶馆》是现代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通过茶馆老板贾天祥的遭遇,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完整版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一、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 (含中考考点)
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带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统编七上)《春》中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致,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03线索
线索
时间线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地点线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活动地点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人物线
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 (含中考高频考点)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故事情节。
举例
(统编八上)《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实物线
以某一件具体(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统编七上)《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表现了四季的雨的不同形象和特征,描写四季的雨景和给人的感受。
04记叙人称
记叙人称
人 称
9张图表讲清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抒情
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议论
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看法。
08描写方法
分类依据
方法类别
特 点
作用/答题规范
根据描写内容
人物
描写
动作描写
又称行动描写,是指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人物自身的行动。
作用:①反映人物心理;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③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文章主题。
(统编七上)《猫》中,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和死亡;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预示它被路人拐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
照应
……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统编八上)《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一次比一次抒发得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父亲背影形象的感人。
(统编八上)朱自清的《背影》,(统编八下)鲁迅的《社戏》等,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第二人称
“你”“你们”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统编九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第二人称“你”对话,亲切自然,情感真挚。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
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
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
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1 . 记述文六因素六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经过和结果。
作用归纳文章内容、归纳故事情节。
( 统编八上 ) 《背影》内容归纳:冬日的一个下午 ( 时间 ) ,在南京火车站 ( 地址) ,“我” ( )人坐物火车去北京 ( 因由 ) ,父亲 ( 人物 ) 来车站送“我”() ,经过举例( 结的果感触)“ 我”看着父亲走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2 . 常有种类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和事的表达和描述较为详细、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其重视于从表达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应事物的本叙事散文质。
举例: ( 统编八上 ) 《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 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诚挚。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详细过程,没有完好的情节,也不详细描绘人物,而是经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应完好的精神相貌,表现特定的精神或要旨。
抒怀散文举例: ( 统编七上 ) 《春》经过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季喜欢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珍惜春色、奋斗向上。
真理散文拥有抒怀性、形象性和真理性的特色。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阐述道理并加以议论总结。
举例: ( 统编八上 ) 《我为何而活着》为“—总分———总” 构造,作者在第一真理散文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世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尽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世做出总结,他以为这样活是值得的,存心义的。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经过完好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绘来反应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
举例: ( 统编九上 )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妻在发现富于勒变为穷于勒时的不一样表现和心理。
小说三因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旨 ) ;②情节(作用:承前启后;吸引读者;下伏笔 ) ;③环境(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经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