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教材
【精选】化工安全与环境燃烧与爆炸PPT课件
含有过量的可燃物
过量空气冷却,
质,空气不足,火
阻止了火焰蔓延,
焰不能蔓延,但此
活化中心的销毁 数大于产生数
时若补充空气,则 有火灾爆炸危险 32
2.4.2 爆炸极限及其计算
B、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a、原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T ,分子内能 ,爆炸危险性
对于气体物质
L 下 T ) ( L 下 2 【 ) 1 5 ( 0 .7 ( T 5 2 ) * 4 5 .1/8 H C 】 68
11
③自燃
➢定义:可燃性物质在助燃性气体中,在无
外界明火的直接作用下,由于受热或自行 发热能引燃并持续燃烧的现象。
➢自然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
燃的最低温度。
➢根据热源不同,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
自燃
12
2.1.5 氧指数
➢氧指数又叫临界氧浓度(COC)或极限氧浓
度(LOC),是用来对固体材料可燃性进行 评价和分类的一个特性指标。
HCl
H·+ H· H2
C l·+ C l· C l
18
链的 H2 O2 2HO 引发 H2 M 2HM
HO H 2 H H 2O
链
H O 2 HO O
的 传
O H 2 H HO
递
H O 2 M HO 2 M
HO 2 H 2 HO H 2O
能作为参考
C、爆炸极限的计算:
查文献,直接测定,计算,经验公式
(1)闪点法
L下
100p闪 p总
%
✓其中,p总——混合气的总压力,常压时为
1.013×105Pa;
P闪——闪点时该液体的蒸汽分压,Pa。 36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乙炔的自燃点为 305℃,乙烯的自燃点 425℃,乙烷
的自燃点515℃。
§2.1 物质的燃烧
Ⅰ.同系物:分子量增加而自燃点减小。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422℃,丙醇的自燃点为 405℃。 Ⅱ.乙醇的自燃点为 正构与异构物:正构物自燃点 <异构物自燃点。 540℃,而异丙醇的自燃点为 620℃。 Ⅲ正丙醇的自燃点为 .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 >相应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的自燃点 Ⅳ.苯系化合物的自燃点>相同碳原子数的脂肪族碳氢化
§2.1 物质的燃烧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④闪点的测定: a.闭杯法: b. 开杯法:GB/T 267-88 c.室温>闪点>-40℃的石油化工产品闪点的测定,可用 低温闪点测定仪,按国 标GB7634-87的规定测定。
§2.1 物质的燃烧 ★3.着火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①着火:在氧化剂充足的条件下,可燃物与明火接触能 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以后仍能保持燃烧的现象。
温度。
物质的饱和蒸气压越大,其闪点越低。闪点越低,火灾 危险性越大。
§2.1 物质的燃烧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③易燃液体:闪点小于等于45℃的液体。
表2-1 常见液体的闪点分类级别表
种类 级别 Ⅰ Ⅱ 可燃液体 Ⅲ Ⅳ 闪点(℃) t≤28 举例 汽油、甲醇、乙醇、乙醚、苯、 甲苯、丙酮、二硫化碳
易燃液体
爆轰火焰 气体爆炸
气相 多相
气体
气体预混 液体 固体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2.1 物质的燃烧 ★⒉闪燃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①闪燃: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所产生的蒸汽与空 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瞬间的燃烧。
闪燃是可燃液体着火的前奏或火险的警告 闪燃原因:液体蒸发速度小于燃烧速度
燃烧与爆炸理论2PPT课件
16
(2)闪燃火灾 泄漏后已经形成气云再点火,则称闪燃火灾,
又称气云火灾,此时不会产生显著的超压。如果有 显著的超压,则叫气云爆炸。
在石化工业企业中,经常发生因泄漏而形成闪 燃火灾的事故,如果是泄漏立即点火,则气云尺寸 可能不大;假如是气云扩散一段时间再点火,则会 形成明显的闪燃火灾。1951年和1984年曾经分别在 新泽西和墨西哥发生过严重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闪 燃火灾。
阶段被动量控制; 第二阶段主要受浮力和燃烧过程控制; 第三阶段,随着燃烧的完成,由于浮力的作用,
爆炸造成当班的6名工人中5人死亡、1人失踪,事故 还造成6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
4
秦皇岛骊骅淀粉车间爆炸
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 四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发生时现场共有107人,其中39人平安,19人 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伤势较重。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淀粉糖行业前20名、是中国淀粉及淀粉 行业中综合生产能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现有员工3300人, 总资产10亿元人民币。
E a E m e SD E s (1 - e-SD )
15
2.1.2 泄漏火灾
描述火灾的完整模型应包括如下一些参数: 火焰形状及尺寸;热释放速率;热辐射;火焰温度;
火焰发射率;表面发射功率;形状因子。 (1)辐射传热
泄漏火灾中最主要的传的热方式是辐射方式。 火焰辐射热计算式:E=εσT4=Qr/Af
火焰传播速度yf将与容器的尺寸无关。 (3)燃烧速度
油池火灾,如果使用固体火焰传播模型,则必 须知道火焰的几何特征(直径、高度)。
2第二章_燃烧与爆炸
燃 烧 三 要 素
1.1.2 燃烧条件
• 燃烧三要素:燃料、助燃剂(氧化剂)、点火源
• 氧化剂 – 空气 – 氧气 –氟 –氯 – 过氧化氢 – 过氯酸盐 – 金属过氧化物 – 硝酸铵 • 点火源 – 。。。。 – 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 – 高温表面/冲击与摩擦 – 自燃/绝热压缩/雷电 – 其他 • 燃料(可燃物) – 汽油 –苯 – 木材 – 塑料 – 金属 – 氢气 – 一氧化碳 – 。。。。
• 2000年7月9日零点班接班后,9号车司机赵东芳下井与维修工修理9号车,凌晨 1时多,经试车仍不能正常运行。赵因无活可干便步行到1150计量室,遇见12 号车司机王培元在拉完9车矿石之后因感冒头晕在计量室休息。王培元得知赵东 芳的车未修好,便将12号车借给赵东芳,这时约是凌晨2时。当赵东芳拉完第7 车矿石后,看到车上温度表已达到170℃,便驾车到1138-1118水平的斜坡道岔 口处熄火降温不到10分钟,大约凌晨4时40分再次启动后,发现发动机右后脚下 面着火,就取下车上的灭火器灭火,没有灭掉,就跑到5号车范玉江处,两个各 拿了一个灭火器灭火(有一个灭火器是空的),但火还是灭不掉。赵东芳又跑到一 工区找灭火器,一工区值班员许发礼说“灭火器是空的”。5时20分,许发礼在 帮助灭火过程中,向矿调度室调度员夏学军作了电话汇报。赵随后找了两个水 桶,与13号车司机刘永宏、5号车司机范玉江提水去灭火,因火势很大,用水灭 火也不起作用。赵东芳又跑到1118维修硐室内找灭火器未找到,赵就让硐室内 的岳小军向计量室打电话(但未打通),尔后赵又返回现场,试图让铲运机铲断水 管用水灭火,但因铲运机司机不在而未成。这时赵东芳看到巷道内烟很浓,并 感到头痛无力,便摸着巷道走到了1150中段休息片刻后,乘罐车出井,约7时到 地面,再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 卡车着火时,1118中段作业点共有施工人员59名。7月9日5时30分,临夏 二建六队值班长孔有理在1118中段5号溜井焊钢模时,发现有烟从溜井上面下来, 就跑到6号道,待一会6号道也进来烟后,即组织人员往2号道有通风井的地方跑。 当时有人提出硬冲1118-1138斜坡道,他就制止他们不要去,但仍有好多人不听 制止跑往1118-1138斜坡道,造成17人死亡,2人重伤。其余40人相继撤离到 FV1通风井处而脱险。 • 在事故中死亡的17人中,中国煤炭五公司第二工程处10人,浙江省苍南第 三公司4人,临夏二建工程公司2人,北京中煤矿山工程公司1人。
燃烧与爆炸基本原理(共134张PPT)
炸的条件,从而引起二次爆炸。
化学反应失控—放热化学反应如硝化、磺化、氧化、氯化、聚合等失
控引起温度迅速升高、反应速度急剧加快、内压急剧上升。
1.2 爆炸的基本概念
按化学爆炸发生的场合,可分为3类
密闭空间内爆炸—介质燃烧爆炸发生在封闭空间内,如压力容器或管
燃烧的基本概念
➢氧气不足,燃料有剩余, y 。ym在in 这种条件下,只有部分C元
素被氧化为CO,无CO2生成,部分H元素被氧化为H2O,部分S 元素被氧化为SO2,剩余燃料气以气态分子形式存在,
C a H b O c S d y O 2 3 .7 7 y N 2a C O 2 b H 2 O 3 .7 7 y N 2d S O 2 (1 )C aH b O c S d 4 y
C5H12
基本燃烧速度/ m/s 0.40 0.47 0.46 0.45
0.46
气体 丙酮 丁酮 甲醇
氢
一氧化碳
分子式
C3H6O CH3COC2H5
CH3OH H2
CO
基本燃烧速度/ m/s 0.54 0.42 0.56 3.12
0.46
C6H14
0.46
二氧化碳
CS2
0.58
C2H4
0.80
苯
C6H6
燃烧的基本概念
1.1.6 理论火焰温度
火焰温度与燃烧条件有关,燃料特性、混合比、散热条件、约束 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一般采用绝热燃烧温度来衡量燃烧特性。
如果燃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未传到外界,而全部用来加热燃烧 产物,使其温度升高,则这种燃烧称为绝热燃烧。
在不计及离解作用的条件下,绝热燃烧时所能达到的温度最高, 这一温度称为理论燃烧火焰温度。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气的火焰传播速度, m/s(管径25.4mm)
气体名称 最大火焰 可燃气体在空气 传播速度 中的含量/% 气体名称 最大火焰 可燃气体在空 传播速度 气中的含量/%
氢 一氧化碳 甲烷 乙烷 丙烷
4.83 1.25 0.67 0.85 0.82
38.5 45 9.8 6.5 4.6
乙炔和氯气的反应:C2H2+Cl2 还原剂
2HCl+2C
2)自燃点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阅读教材26页
影响自燃点的因素 :压力、浓度、催化剂、化学结构等
反应当量浓度时,自燃点最低;
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
容器的影响:形状、大小、材质等; 添加剂的影响:活性催化剂使自燃点降低,钝化催化剂使
自燃点升高; 固体物质的粉碎程度:分散度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氧气(或其他 助燃气体)的浓度。
加热
加热
所以闭杯法闪点测定值一般 哪个闪点更低一些? 要比开杯法低几度。 影响闪点测定的因素?
闪点的测定
影响闪点测定的因素?
点火源的大小及与液面的距离 加热速率 适用的均匀程度 试样的纯度 测试容器 大气压力
阅读教材 23页内容
闪点的意义——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P88-90
闪点是物质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指标,也是 其挥发性指标。 闪点越低,越容易挥发,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越大,安全性差。
几种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
几种物质的闪点:乙醚-45℃,苯-11℃,丙酮-10℃,乙醇12℃,醋酸38 ℃
在缺少闪点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用燃点来表征物质的火险。
3、自燃和自燃点——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P88-90
自燃
可燃物质在在助燃气体中,在外界无明火直接作用的条件 下,由于受热或自行发热,引燃并持续燃烧的现象。
《化工安全技术》课件——2 爆炸基础知识
《精细化工技术资源库建设》系列课程
感谢观看
复杂分解 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
压力容器、气瓶、锅炉 等超压发生的爆炸
简单爆炸所需能量 爆炸时伴有燃烧
是由爆炸本身分解 反应,燃烧所需
产生的,不一定发 氧是由本身分解
生燃烧反应。
时供给,如炸药。
可燃气体、蒸汽、 粉尘等与空气混合 成一定比例,遇点 火源引起的爆炸。
PbN6→Pb+3N2
C3H5(ONO2)3爆→炸3C分O类2+图2.5H2O+1.5N2+0.25O2
粉尘浓度
➢ 空气中粉尘只有达到 一定的浓度,才可能会 发生爆炸
化工安全技术
爆炸基础知识
三、爆炸极限
【案例】新华网报道:记者从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抢险指挥部 了解到,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唐山刘官屯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允 许值100倍,瓦斯浓度接近爆炸极限。 据了解,截至目前,唐山刘官屯煤矿 瓦斯爆炸事故已经造成74人遇难,还有32人下落不明。目前,搜救工作遇到 困难。
爆炸基础知识
爆炸极限范围 变化比较大
该物质的爆炸 极限范围很窄
该物质的爆炸极限 范围很宽,几乎在 任一浓度下均可发
生爆炸
9
化工安全技术
2、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 初始温度 ★ 初始压力 ★ 氧含量 ★ 惰性气体含量 ★ 点火源能量 ★ 通道尺寸和形状
爆炸基础知识
化工安全技术 ① 初始温度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爆炸限范围越大,危险性增大。
化工安全技术 ② 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爆炸基础知识
不同初始压力下甲烷的爆炸极限
初始压力(MPa) 0.1 1 5 12.5
最新化工安全教育2-第二章化工生产的防火防爆
• ①简单分解爆炸 能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没有燃烧现象, 爆炸所需的热能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如叠氮铅、雷汞等。这 类物质由于只需轻微的振动即可引起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在体积迅速 膨胀的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因而十分危险,破坏力极大。
• 液体的燃烧速度取决于液体的蒸发速度,易挥发的液体燃烧速度较快。 火焰在液体表面的蔓延速度决定于液体的初温、比热容、蒸发潜热及火 焰的辐射能力,风速对火焰的蔓延速度也有很大影响。液体火焰的蔓延 速度越快,火灾危险性越大。
• 固体的燃烧速度较气体、液体要小。固体的燃烧速度取决于比表面积, 即燃烧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燃速越快,反之,燃速愈小,这就 是粉末状易燃固体比块状物容易燃烧的原因 。
•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一般是用可燃起体、蒸气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数 来表示的。某些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见表2—5。
表2—5 常见气体或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
物质名称
氢 氨 一氧化碳 二硫化碳 乙炔 苯 甲苯
爆炸极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限
上限
4.0
75.6
15.0
28.0
12.5
• 核爆炸 由原子核裂变而引起的爆炸称之为核爆炸。
•2.2.2.爆炸极限及爆炸危险度
•2.2.2.1.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必须按一定比例混合。才 能引起燃烧爆炸。当可燃物在混合物中浓度太低时,因过量空气的存在, 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可燃物浓度太高时,空气量不足。燃 烧由于助燃物的缺乏造成窒息。因而只有当可燃物在混合物中的浓度在一 定范围内时,遇着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该物质的爆炸范 围。
化工企业防爆安全培训教材
化工企业防爆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引言化工企业是生产化学品和制造产品的重要行业,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工作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爆炸安全风险。
为提高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本教材将介绍化工企业的防爆安全知识,旨在帮助员工预防和应对爆炸事故,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第二章:化工企业的爆炸安全风险2.1 爆炸事故的定义和危害性爆炸事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燃料、氧气和源头点火源之间的三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剧烈化学反应所导致的爆炸现象。
化工企业的爆炸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2.2 化工企业的爆炸危险源化工企业的爆炸危险源包括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可燃粉尘等,这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进而引发爆炸事故。
第三章:防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3.1 法律法规及标准化工企业应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安全生产法》、《爆炸性环境防护》等,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并制定相应的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3.2 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对化工企业中存在的爆炸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工艺优化改进、设备安全防护、场所通风与排风、静电防护等,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
第四章:爆炸事故应急处理4.1 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态发展。
4.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进行爆炸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危险场景处理技能,保证员工在危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第五章: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5.1 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开展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爆炸安全的认识和警觉性,引导员工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5.2 技能培训针对化工企业的岗位特点,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使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提高对爆炸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和处理应对能力。
第六章:安全监测与评估6.1 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化工企业应建立安全监测体系,通过监测仪器和设备对工作场所、设备运行状态、气体浓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及时预警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
《燃烧与爆炸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燃烧与爆炸理论/Theory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学时:68学分:4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化工、机械、环境类相关专业开课单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燃烧与爆炸理论》是“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
火,可促进人类进步、给人类带来文明,但也能给人类造成灾难。
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各种火灾与爆炸不知要毁掉多少的生命财产。
因此,为了预防与减少因火灾与爆炸造成的生命与资源的损失,研究、了解燃烧与爆炸理论很有必要。
课程目的是:1、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安全工程与危险性评价、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安全管理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必备的基础。
2、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燃烧与爆炸理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具备对一般的化工、矿山安全生产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工程应用三个方面掌握的重点是:基本知识:燃烧理论爆炸理论爆炸参数的计算燃烧、爆炸物理参数的测定燃烧、爆炸的预防灭火及灭火设施使学生了解气体燃烧与爆炸、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燃烧、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自燃物的热自燃与热爆炸及其它类型的燃烧与爆炸基理,让学生撑握防火防爆技术。
基本方法:教学、实验、实习、科研工程应用:火灾与爆炸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火灾与爆炸危险的预防安全效益评价防火防爆设计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崔克清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教学参考书:2、冯肇瑞杨有启化工安全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3、张应立张莉工业企业防火防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六、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第二章化工危险化学品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 程中要有危险标志
三、危险化学品包装的安全要求
包装的重要意义:
严密完善的包装,可以防止因接触风、雪、阳光、 潮犯、空气和杂质,使物质变质或发生剧烈的化学 反应而造成事故;
还可以减少物质在储运过程中,所受的撞击和摩 擦,使之处于完整和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 储运的安全;
防止物质撤漏、挥发以及物质性质相互抵触的事 故发生或污染储运设备。
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危险标志:符号为黑色,底色为橙红色。
3.分类:
o
第一,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二,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三,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具、
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四,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第五,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例如铵油炸药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与讨论
一、广东省某市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见下图) 二、某市酚中毒事件
(4)主要特性 爆炸性 对撞击、摩擦、温度等非常敏感 有的爆炸品还有一定的毒性 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应
二、化学物质的潜在危险性
化学物质的两面性: 造福人类; 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威胁。
化学品: 绝大多数化学品具有潜在危险性。
认识危险化学品的意义: 1. 了解其类别和性质; 2. 认识其危害性; 3. 采取科学的、有效的防范管理。
o第二章化工危 险化学品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一、引言
1.定义 (1)化学品:化学品是指各种元素(也称化学元素)、 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和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 都属于化学品。
化学物质具有两面性!
(2)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 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化学品。
化工安全工程课件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
第四节 爆炸及其特性
一、爆炸概述
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 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
在爆炸过程中,爆炸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 对爆炸物质本身、爆炸产物及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
氢气:受热-燃烧 烃类气体:受热-分解-燃烧
可燃混合气体的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二、可燃液体的燃烧速度 液体的着火速度和其蒸气压密切相关。
表示方式: 质量速度:每平方米面积上每小时燃烧容器内液体质量 kgm-2h-1。 直线速度:每小时烧掉容器内液体的高度cmh-1 。
影响因素: 液体初温、液体热容、蒸发潜热、火焰辐射强度、液
到达T氧,可燃物质开始氧化。由于 温度较低,氧化速度不快,氧化产生的 热量尚不足以抵消向外界的散热。此时 若停止加热,尚不会引起燃烧。
T自
T初 T氧
继续加热,到达T自,即使停止加热,温度仍自行升高。T自是理论上 的自燃点,T自′是开始出现火焰的温度,为实际测得的自燃点。T燃为物质 的燃烧温度。 T自到T自′的时间间隔称为燃烧诱导期(着火延滞期)。
(3)自燃和自燃点 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 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的最低温 度称为自燃点。物质 自燃有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种类型。
①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 到其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称之为受热自燃。因此,受热自燃 的两个条件为:有外部热源和有热量蓄积的条件。
②自热自燃。可燃物质在无外部热源的影响下,其内部 发生物理、化学或生化变化而产生热量,并不断积累使物 质温度上升,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称为自热燃烧。 自热 自燃的三个条件:比较容易产生反应热的物质(如氧化热, 发酵热等)、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绝热保温性、 产生的热量大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燃烧与爆炸知识教育培训课件(通用)PPT41页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 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 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左右。
➢ 在不同类型油类的敞口贮罐的火灾中容易出现三种特殊现象:沸溢、喷溅和冒泡。 沸溢现象是指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断向液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度 大、沸点在100℃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能 产生沸溢现象的油品称为沸溢性油品。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固体的燃烧特点 —— 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 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 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三)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 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 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 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燃烧就根本不能发生。
一、燃烧
(三)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化剂 —— 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 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温度(引火源)—— 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 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从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而来的热 能。
物理化学-燃烧与爆炸PPT课件
2 2
O2 M
(3) OH H2
2OH 2H M H H2O
链的引发 (快) 链的传递
(4) H O2 (5) O H2
O OH H OH
(慢)
(快) 支链产生
(6) (7)
H 墙面销毁 H O2 M HO2 M
(低压) (高压)
链的终止
(8) (9)
HHOO22
燃烧与爆炸
许多物质能和氧气反应,都有一个控制不当引起 爆炸的问题。
燃烧与爆炸的产生可由两种不同的原因引起, (1)热爆炸 (2)由于发生支链反应
支链反应
………………
诱导期 由开始到反应速率急剧增加的时间。 销毁自由基 (1)墙面销毁 与容器或充填物表面碰撞而失去活性。 (2)气相销毁 在气相中互撞或与惰性分子相碰而失去活性。
气 体 组 成 对 爆 炸 影 响
氢氧反应机理
(1) (2)
H H
2 2
O2 M
(3) OH H2
2OH 2H M H H2O
链的引发 (快) 链的传递
(4) H O2 (5) O H2
O OH H OH
(慢)
(快) 支链产生
(6) (7)
H 墙面销毁 H O2 M HO2 M
(低压) (高压)
O OH H OH
(慢)
(快) 支链产生
(6) (7)
H 墙面销毁 H O2 M HO2 M
(低压) (高压)
链的终止
(8) (9)
HHOO22
H 2 H2O
H H2O2 OH H2O2
慢速传递
第一爆炸极限
H2和O2(2:1)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氢氧反应机理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 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 点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 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点火源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4) 复杂可燃固体燃烧
这类物质有木材、煤、纸、棉麻纤维、橡胶、合成树脂等。 它们在燃烧时,首先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 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再发生氧化燃烧。例如,木材开始受热时先蒸 发出水分和二氧化碳,然后慢慢分解出一氧化碳、氢和碳氢化合 物等可燃的气态产物,继而剧烈地氧化,直至有火焰的燃烧。因 此,这种燃烧也是分解燃烧。
愈低。如:CH4,当压力从0.5atm增大到10atm,其自燃温度下降100℃。 2.浓度的影响 在热损失相同的情况下,贫乏的和富裕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自燃温
度较高,化学计算浓度时自燃温度最低。如:H2S在爆炸下限浓度时,自 燃温度为373℃;在爆炸上限浓度时,自燃温度为304℃;而在化学计算 浓度时,自燃温度仅为246℃。
❖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
混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
火和自燃三种形式。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闪燃与闪点
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数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 该液体所处的温度,温度越高则蒸气浓度越大。
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包括少量可熔化的固体,如萘、 樟脑、硫磺、石蜡、沥青等)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 度时,遇点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闪点 是指可燃性液体产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
燃烧和爆炸的基础知识 教学PPT课件
可燃物
燃烧条件
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 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是空气、氧气 和氯气、氯酸钾等氧化剂
生产中常见火源种类
明火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电火花 静电、雷电
摩擦与撞击 易燃物自行发热 绝热压缩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
综合治理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添预加防标为题主
安全第一
1. 温度 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宽(下限下降,上限上升),爆炸危险性增加。 2. 压力 压力越大,爆炸范围越宽(对下限的影响较小,对上限的影响较大),危险性增加。压力降到某一数 值,上限与下限重合,这一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低于临界压力,混合气则无燃烧爆炸的危险。 3. 氧含量 混合气中增加氧含量,会使上限显著增高,爆炸范围增大。 4 . 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变窄,但不同惰性气体的影响不同。
自然与自燃点
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 的现象. 自燃点: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 (3)发出声响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
措施 冷却法 窒息法
隔离法 抑制法
原理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措施举例
1、有直流水喷射着火物; 2、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等
消防助燃物
1、封闭着火的空间 2、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 3、用湿棉被、湿麻袋等后盖已着火物质 4、向着火物上喷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喷雾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源
(1)明火
在易燃液体装置附近,严禁明火。
为了防火安全,常常用隔墙的方法实现充分隔 离。隔墙一般推荐使用耐火建筑,即礴石或混凝土的 隔墙。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燃烧要素;燃烧 类型。了解燃烧过程。理解燃烧的过氧化 物理论;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掌握燃烧 温度;燃烧速率;燃烧热等。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燃烧及其特性 燃烧机理 燃烧一、燃烧概述
(3)自燃和自燃点 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 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的最低温 度称为自燃点。物质 自燃有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种类型。
①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 到其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称之为受热自燃。因此,受热自燃 的两个条件为:有外部热源和有热量蓄积的条件。
②自热自燃。可燃物质在无外部热源的影响下,其内部 发生物理、化学或生化变化而产生热量,并不断积累使物 质温度上升,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称为自热燃烧。 自热 自燃的三个条件:比较容易产生反应热的物质(如氧化热, 发酵热等)、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绝热保温性、 产生的热量大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易燃液体在应用时需要采取限制措施。在加工 区,即使运输或贮存少量易燃液体,也要用安全罐盛 装。在火灾中,防止火焰扩散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罐 都应该设置通往安全地的溢流管道,因而必须用拦液 堤容纳溢流的燃烧液体,否则火焰会大面积扩散,造 成人员或财产的更大损失。
物质燃烧过程的温度变化历程 T
T自' T燃
燃烧是一种同时有光和热发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失掉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 被还原。所以,氧化反应并不限于同氧的反应。
燃烧的判断: ✓ 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 放出大量的热 ✓ 发出光
以上三个要点同时成立的才为燃烧。如,氢在氯中燃 烧。金属和酸反应非燃烧,灯泡中的灯丝非燃烧。
3.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 蒸发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气的燃烧。通常液体 本身并不燃烧,只是由液体蒸发出的蒸气进行燃烧。
✓ 分解燃烧:固体或不挥发性液体经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 的燃烧。如木材和煤大都是由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燃 烧。
可燃固体和液体的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均有火焰产生, 属火焰型燃烧。
二、燃烧条件
燃烧三要素: ①有可燃物的存在; ②有助燃物的存在; ③有能导致着火的能源。
简单地说,就是燃料、氧和火源。有时虽然已具备了三个基 本(必要)条件,但是燃烧也不一定发生,这是因为燃烧还必须 有充分的条件,即可燃物与助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引起 燃烧;点火源也要有一定的强度(温度和热量)。对于正在进行 的燃烧,只要充分控制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终止。
T初为可燃物质开始加热的温度。初 始阶段,加热的热量用于可燃物质的熔 化或分解,温度上升较缓慢。
到达T氧,可燃物质开始氧化。由于 温度较低,氧化速度不快,氧化产生的 热量尚不足以抵消向外界的散热。此时 若停止加热,尚不会引起燃烧。
T自 T初 T氧
继续加热,到达T自,即使停止加热,温度仍自行升高。T自是理论上 的自燃点,T自′是开始出现火焰的温度,为实际测得的自燃点。T燃为物质 的燃烧温度。 T自到T自′的时间间隔称为燃烧诱导期(着火延滞期)。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液体,某些可燃固体, 如樟脑和萘等,也能蒸发或升华为蒸气,因此也有闪点。
(2)点燃和着火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 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 烧( 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点燃的最低温度称 为着火点。如木材的着火点为295℃。
可燃液体的着火点约高于其闪点5-20℃。但闪点在 l00℃以下时,二者往往相同。在没有闪点数据的情况下, 也可以用着火点表征物质的火险。
2.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
按照可燃气体的燃烧过程不同,分: ✓ 混合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预先混合而后进行的燃 烧。速度快、温度高,一般爆炸反应属于这种形式 ✓ 扩散燃烧:可燃气体由容器或管道中喷出,与周围的空 气(或氧气)互相接触扩散而产生的燃烧。在扩散燃烧中, 由于与可燃气体接触的氧气量偏低,通常会产生不完全燃 烧的炭黑。
因此,氧指数越高,阻燃性越好。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温 度等条件的变化,氧指数随之变化。
三、燃烧过程和燃烧形式
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存在的相态、混合程度和燃烧过程 不尽相同,其燃烧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 按照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相态的不同,分为: ✓ 均相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间的燃烧反应在同一 相中进行,如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煤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 非均相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并非同相,如石油 (液相)、木材(固相)在空气(气相)中的燃烧。非均相燃烧 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可燃液体或固体的加热,以及由此产 生的相变化。
引起物质自热的原因有:氧化热(如不饱和油 脂)、分解热(如赛璐珞)、聚合热(如液相氰化 氢)、吸附热(如活性炭)、发酵热(如植物)等。 (自学)
五、最小点火能量
处于爆炸范围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中产生电火花,从而 引起着火所必须的最小能量称为最小点火能。
六、氧指数 氧指数又叫临界氧浓度或极限氧浓度,是用来对固体材 料可燃性进行评价和分类的一个特征指标。材料维持有焰燃 烧的以体积百分数表示的最低氧气浓度(氧气-氮气体系), 此最低氧气浓度称为氧指数。
诱导期与自燃点的关系
四、燃烧种类
如果按照燃烧起因,燃烧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 类型。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 特征参数。
(1)闪燃和闪点 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 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 的现象称为闪燃。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如60%的乙醇 的闪点为22.5℃。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都 有被火点燃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