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5省14市快速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对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喜忧参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专报

第39期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二○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西北5省14市快速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对“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喜忧参半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时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金融时报》发表《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的署名文章。为了解各方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的看法和反映,西安分行组织对陕西西安、渭南、延安、宝鸡,甘肃酒泉、白银、天水,张掖、平凉,宁夏中卫、固原,青海黄南,新疆克拉玛依、巴州14市开展了快速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上,供参阅。

一、调查样本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方式,西北5省14市参与调查的政府部门29家,金融机构82家(其中:银行业39家,占比47.56%;保险业25家,占比30.49%;证券业18家,占比21.95%),企业41家,专家学者28位,社

会大众148位。共发放问卷328份,收回有效问卷328份,有效率为100 %。其中: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专家学者、社会大众的问卷占比分别为8.84%、25%、12.5%、8.54%、45.12%。

二、各方的看法和反应

(一)政府部门:表示基本理解,对改善调控有一定效果,但对实际操作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持保留态度。从被调查的29家政府部门看:对社会融资总量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理解的占24.14%、基本理解占72.41%、不理解的3.45%,政府部门普遍认为“社会融资总量能更好地代表社会总需求,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稳定,若能以社会融资总量替代人民币信贷规模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定能有助于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其中:认为有助于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效果的占68.97%、认为不确定的占31.03%。但对社会融资总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的操作性抱有不确定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上可能会面临指标设计难和准确度低、重复计算、协调困难等问题,实际操作起来阻力仍然不小。对于调节经济失衡状况和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仍不能肯定。

(二)金融部门:总体持支持肯定态度,认为更加合理,效果和操作性还有待检验。

银行业:银行业人员认为,社会融资总量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金融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便于中央掌握全社会整体资金形势,有助于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同时,由于社会融资总量是客观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社会融资总量涵盖广泛,不易监测统计,因此,短时间内还无法以社会融资总量替代人民币贷款规模。

保险业:保险业从业人员认为,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是新形势下的创新与探索,将有助于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但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来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将成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同时,社会融资总量还应包含民间(地下)融资总量,要将这部分数据纳入系统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

证券业:证券业从业人员认为,近年来,随着融资手段、方式的多元化,证券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逐渐加大,人民币贷款规模不能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将有助于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一定要合理把握调控,并有效的控制社会融资总量和货币结构,及时观察社会融资总量的变化情况,使其更加符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

(三)企业:认为对今后的融资及发展会受影响,对操作性方面有所顾虑。企业工作人员认为,对其概念和内涵基本理解,社会融资总量能够客观的反映企业融资能力,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将有助于引导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但企业仍较为担心向社会融资总量转换的过渡期,由于社会融资办理手续所需周期长,若过渡期银行贷款突然收紧,那么企业将会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对企业发展有一定影响。另外,企业还建议,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按企业类型划分融资口径,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专家学者: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但在实际操作和执行方面仍会面临困难。有专家指出“社会融资总量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发生变化,而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监测指标进行了调整,是政策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从理论上的可行性看:有

57.14%的人表示可行;有32.15%的人表示不确定;有10.71%的人表示否。但是社会融资总量具体管理起来涉及各部门间协调,还需要认真研究、审慎推进。社会融资总量的可控性和信息获得的真实性不如人民币贷款规模,一定要疏通社会融资总量数据的采集渠道,明晰社会融资总量影响机制和路径。另外,还应注意区域差别。我国各地社会融资结构差异较大,按照社会融资总量测量,将会产生较大差异,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地的影响将会不同。

(五)社会大众:认知度不高,难以准确判断。从被调查的148位社会大众看:对社会融资总量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理解的占14.19%、基本理解占38.51%、不理解的占47.3%,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社会融资总量的计算渠道模糊不清,而银行贷款的计算更加规范、严谨,因此,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在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效果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其中有39.86%的人认为有助于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效果,54.73%的人表示对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效果不确定,有5.41%的人表示不会有效果。大部分人认为并未深入思考过其操作性的问题,只期盼能达到好的调控效果。

本期发送:总行办公厅信息处。

内部发送:行领导,机关各处室。

本期审签:介长利责任编辑:赵育宏联系电话:(029)881505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