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 - 中国林业网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是中国重要的岩溶山区之一,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导致该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地治理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治理石漠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应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禁止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的力度,及时掌握石漠化问题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推动植被恢复和改良植被是防止石漠化发生和加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改良。
可以通过人工造林和天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复和培育毕节岩溶山区的植被。
在植被恢复的也可以通过引进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改良土壤质量和保水能力,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在毕节岩溶山区实施石头堆肥、石块固定、陡坡防护等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岩石崩塌的发生。
还可以修建梯田、水土保持林带等工程,提高山区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岩石崩塌的风险。
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是有效利用毕节岩溶山区资源、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还可以开发和推广山地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综合治理和科技创新治理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
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探索适应当地条件的治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效果。
可以通过建立石漠化问题数据共享平台,加强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
要想有效治理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植被恢复和改良,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加强综合治理和科技创新。
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发展进程及治理成效
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发展进程及治理成效张楠;吕文龙;韦旻【摘要】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was analyzed ,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and prob-lems of implemented comprehensive projects were studied .%浅析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系统分析了所实施的综合治理工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32【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石漠化;生态失衡;岩溶区;综合治理【作者】张楠;吕文龙;韦旻【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石漠化是岩溶(喀斯特)区水土流失过程的伴随产物,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极端表现形式[1]。
它是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植被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并以地表基岩大面积裸露为标志的土地荒漠化过程[2-3],20世纪80年代末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砂页岩、红色岩和石灰岩丘陵山地陡坡开垦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研究中提出[2]。
我国石漠化主要发生在贵州[4]、云南[5]、广西[6]、湖南[7]、四川[8]、重庆[9]、广东[10]、湖北[11]西南8个岩溶省份。
同时,这一区域也是珠江、长江和流向东南亚诸多国际河流的源头区或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其水土保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12]。
截至2005年,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8.29万km2增加至12.96万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2.10%和区域喀斯特面积的28.70%;尤其以滇、黔、桂三地较为严重,三者石漠化面积达8.58万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66.13%[13]。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
第16卷第2期2002年6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V ol .16N o .2Jun .,2002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Ξ苏 维 词(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摘要: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从碳酸盐岩的抗风蚀能力、成土过程、地貌结构、土体剖面、人口压力及耕作方式与产业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西南岩溶石漠化的成因机理,探讨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六条原则;在结合西南岩溶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生产(技术)、生态、生活与发展等3个层面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式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石漠化; 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岩溶山区; 中国西南中图分类号:S 157.1;X 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2)022*******Con troll i n g M odel for Rocky D eserti f i ca ti on of KarstM oun t a i n ous Regi on andIts Preven ti n g Stra tegy i n Southwest ,Ch i n aSU W ei 2ci(Institute of M ountain R esources ,Guizhou A cad e m y of S ciences ,Guiy ang 550001)Abstract :T he types and the curren t distributed characteristics of rocky desertificati on w ere analyzed ,s pecifically exp l ored the causes and for m ing m echan is m of karst eco 2environm en tal fragility from the foll ow ing as pects such as w eathering 2resistance of carbonate rock ,the s oil 2fo r m ing p rocess of carbonate rock ,surface structures of karst landfor m s ,two different k inds of boundary face in karst s oil p rofile ,overl oaded p ressure of populati on and back 2w ard far m ing m ethods ,etc .Based on the analysis ,eco 2econom ic model of contro lling rocky desertificati on from th ree levels of p roducti on (techno l ogy ),ecol ogical (vegetati on rehabilitati on ),lives and rural industrial devel op 2m en t and five p ropo sals to harness rocky desertificati on w ere suggested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conditi ons ofGuizhou karst moun tainous regi ons.Key words :rocky desertificati on ;con tro lling model of eco 2econom ics ;karst mountain regi on ;s outhw est of Ch ina西南岩溶山区的石漠化和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两大根本性的地域环境问题,石漠化已成为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研究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研究屠志方;李梦先;但新球【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2nd national rockydesertification(RD)monitoring,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RD Land at Karst area in southwest China,analyze the trend of RD and its causes,fo-cuses on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RD control.Finally,this essay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combating RD.%以国家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为基础,介绍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现状,阐述了石漠化动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了石漠化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石漠化防治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5页(P4-7,13)【作者】屠志方;李梦先;但新球【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 100714;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 100714;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5;P941.73【相关文献】1.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及林业防治措施 [J], 关健超;覃良伟;陈丽;韦立权;莫剑锋2.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及对策 [J], 李林立;况明生3.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研究--以滇黔桂三省区为例 [J], 董宾芳4.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研究 [J], 李林立;况明生;蒋勇军5.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发展趋势 [J], 李梦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邵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问题与建议
邵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问题与建议□赵单(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介绍邵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现状与分布,以及综合治理的成效,分析邵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从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建设和管护投入力度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问题;建议文章编号& 1004-7026(2018)16-0104-02中国图书分类号&X 171; S 728文献标志码:A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一半湿润气候条 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 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 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岩溶地区石漠化严 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 关注,启动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邵 自2011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了 成。
1石漠化现状与分布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第二次监数,邵 岩溶地区 在10 1国有林场, 63作拆P 1个区。
邵P 眼岩溶地区总面积146 332.2 hm 2,其 中石漠化土地41 114.1 hm 2、在石漠化土地25 918.2 hm 2、 石漠化土地15 195.9 hm 2。
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19 364.7 hm 2,占石 漠化土地面积的47.10%;中度石漠化16 939.0 hm 2, 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1.20%;重度石漠化4 317.0 hm 2, 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050=;极重度石漠化493.4 hm 2, 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20>。
2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情况2011—2017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共治理岩溶面积29 059.6 hm 2、治理石漠化面 积 11 673.7 hm 2, 治理 7 , 成6 105.11 ,其中,中央 5 575.00、地 530.11 。
永善县岩溶山地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4年第12期现代园艺度。
标识设施泛指游憩空间内的景区平面图、路标、文化展示栏、安全警示牌等。
影响标识设施的因素有标识设施的数量、布局的合理性、可读性及维护程度。
5游憩形象分析游憩形象包括物质景观形象与非物质景观形象。
图3城市天际线图4武汉江滩历史文化雕塑图5狮头鱼尾像图6巴黎旅游商业logo永善县岩溶山地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胡朝会(云南省永善县林业局657300)通过分析永善县石漠化分布现状、成因,提出永善县石漠化治理的措施。
岩溶山地;石漠化;防治59093.8hm 2,疏林地43.9hm 2,灌木林地57911.1hm 2,未成林造林地2934.9hm 2,苗圃地3.1hm 2,无立木林地12440.1hm 2,宜林地19716.7hm 2。
2石漠化成因通过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数据表明:导致永善县石漠化土地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人为活动。
因人口过快增长,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超负荷。
人们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大量毁林毁草开荒,甚至陡坡开垦,顺坡开墒种植;高寒山区的乡、村搞轮耕撂荒,过度放牧,使本身植被就差的地区雪上加霜,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和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漠化。
其次,永善县是个贫煤县,燃料十分紧缺,当地居民以农作物秸秆和柴禾作燃料,林草植被严重过伐,植被破坏严重。
再次,对水保设施的建设性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急;一些矿山、采砂场、砖厂、道路等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周围植被造成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建议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溪洛渡电站建设的有永善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贫困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全沙江下游,属云贵高原北缘向四川盆地倾斜的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03°15′~104°01′,北纬27°31′~28°31′之间。
境内有大面积的岩溶山地,碳酸盐岩出露广泛,类型多样,是永善县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区是我国岩溶山区的典型代表,该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十分严重,已经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生态灾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
石漠化是长时间剥蚀作用下,石质地表物质逐渐失去受固土及植被覆盖,形成了裸露、疏松、岩石暴露的一种土地类型。
针对岩溶山区石漠化严重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石漠化土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
因此,贵州毕节地区应该采取多种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农林特种产业发展等方面。
其中,生态修复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梯田种植、草本植被覆盖、树木种植等措施。
对于一些困难地带,可以采用人工植树造林,有计划地培育草本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水土保持也是综合治理方案的一部分。
石漠化地区由于植被覆盖极度缺乏,地表水热的蒸发能力增大,土壤容易流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和重塑土地。
可以利用人工沟渠、拦沙坝、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增加水源,防治冲刷;在山地裸露处堆石、石条缓压,增强土体抗冲性和防风力。
最后,农林特种产业发展是当前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另一重要方面。
通过农林特种产业发展,可以引导和促进当地居民在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从事生产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从生态上来说,这有助于恢复石漠化土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建立生态平衡。
总之,贵州毕节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采用多种有效的措施。
通过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农林特种产业发展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石漠化的恶化,实现石漠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
参考内容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 挑战。特别是岩溶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规划,以期实现生 态与经济的双赢。
五、结论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 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本次演示通过对石漠化特征和成因的探讨,为制定 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的生态 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政府和企业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 治理措施。首先,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严格限制对岩溶地区的过度开发,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加强了对石漠化地区的 治理。例如,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等工作,改善了农业 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经济 意义。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果。然 而,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仍需不断加强探索与创新,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 赢。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和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共同为建设美丽广西、推动地区 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岩溶地貌 的形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导致岩 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石漠化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减少了土地资源,还 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岩溶 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西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6-6993(2020)03-0005-03西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措施傅俊涛、龚怡2’(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云南昆明650200;2.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云南昆明650215)摘要:岩溶地区石漠化是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石漠化地区经济的社会发展,危及国土生态安全。
在西山区开展的第三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现状调査中,对该区的石漠化土地的分布、面 积、类型进行了调查,文章根据调査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石漠化土地;现状;西山区;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 728文献标识码:B第43卷第3期 内蒙古林业调査设计v 〇1.43.N〇.32020年5 月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 nd DesignM a y.2020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 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 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 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 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的顶 级表现。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我国西南岩 溶地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灾害,其中以贵 州省和云南省最为严重。
云南省岩溶面积为 1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8.1 %,其中石 漠化面积约为28.4万公顷,仅次于贵州省,居全 国第二位[11。
1 基本情况西山区隶属昆明市,位于昆明市西部,地处东 经102。
21,~102。
45,、北纬24。
41,~25。
26'之间,境 内最高海拔2641 m ,最低海拔1 750m 。
年平均气 温14.1丈,降雨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全年干湿季分 明,雨热同季,降水分布极不均匀,雨季降水占了全 年降水的90 %以上,且大雨、暴雨集中。
全区成土母岩主要以石灰岩、砂岩、页岩及玄 武岩为主。
因土壤发育程度、植被类型、侵蚀等级 不同,形成了亚热带山地红壤、棕壤、紫色土、石灰 土等多种土类。
广西百色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现状、模式、效果及建议
百 色 市 在 治 理 石 漠 化 过 程 中 ,借 鉴 和 吸 收 了其 它 地 区石漠化治理经验 ,结 合该市 的实 际 ,探索 出 了适 合百 色市石漠化 治理模 式 ,为 今后 治理 石 漠化 提 供 了宝贵 经 验 。 3.1 以封 为 主 ,“育 、造 、沼 、迁 ”相 结 合 的 治 理 模 式
2 石漠化治理 的思路
(1)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思路 。以小流域 为 单 元 ,生 物 治 理 和 工 程 治 理 相 结 合 。通 过 实 施 封 山 育 林 、人工造林 、坡改梯 、小 型水 利水保 工程 ,有效 遏制 石 漠化 危 害 ,加 强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提 高农 民 收 入 。
20
郭 秀芬 ,等 :广 西 百 色市岩溶地 区石 漠化 综合 治理现 状 、模 式 、效 果及 建议
自然 与 生 态
促 进 封 山育 林 的方 法 ,以封 为 主 、封造 结 合 ,有 效 地 减 少 分 利 用 适 合 种 植 竹 子 、名 贵 树 种 及 木 草 药 的有 利 条 件 ,
(2)“保 护 与 开 发 ”相 结 合 的治 理 思 路 。生 态 建 设 与 产业发展兼顾 ,在石 漠化危 害较 重 ,生产 条件 和地 理条 件 较 差 的地 区 ,发 展 种 植 果 树 、木 林 、药 草 及 牧 草 ,圈 养
草食 动 物 ,实 现农 民 致 富 和 生 态 治 理 的 双 赢 。
地 区石 漠 化 综 合 治 理 规 划 (2008~ 2015年 )》把 百 色 市 的 12个 县 (区 )列 入 工 程 规 划 范 围 。2010年 监 测 统 计 ,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处岩溶山区,岩石破碎,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稀少,石漠化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综合治理石漠化问题,恢复和改善环境,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岩溶山区土地脆弱易崩塌,需要通过加强土地保护措施,例如控制开发建设强度,限制砍伐植被和石头开采等活动,减少土地破坏和侵蚀。
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制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保护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推进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
在岩溶山区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必须注重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可以通过引入抗旱耐瘠薄的植物,例如蓝杆菌、苜蓿等,进行植被恢复和修复工作。
采取生物工程措施,例如建立人工林和果园,种植树木和果树,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土壤保持能力。
还可以开展土地封禁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土地保持和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治水土流失工作。
在岩溶山区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必须注重水土保持和防治水土流失工作。
可以建设水利设施,例如建设山地水库和水渠,收集和利用雨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
开展护坡、护沟、护岸等工程,加强土壤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还应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工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降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第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在岩溶山区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必须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工作。
可以引入农业高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农业,例如蚕桑养蚕,中药材种植等,丰富农民的经济来源和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推进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治水土流失工作,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可以有效治理石漠化问题,恢复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分析(待续)
Th e Ana l y s i s o f Pr e s e n t S i t ua t i o n o f Ro c k y De s e r t i ic f a t i o n i n Ka r s t Ar e a s
DAN Xi n q i u , TU Zh i f a n g 。 LI Me n g x i a n g , WU Xi e b a o , W U Z h a o ba i ’
但新球 , 屠志方 , 李梦先 , 吴协保 , 吴照柏 ,
( 1 .国家林业局 中南林业调 查规划设计院 , 长沙 4 1 0 0 1 4 ; 2 .国家林业局石漠化监测 中心 , 长沙 4 1 0 0 1 4 ; 3 .国家林业局 防治荒漠化管理 中心 , 北京 1 0 0 0 1 4 ) 摘 要: 采 用“ 3 S ” 技 术与地 面调查相结合 , 并 以地面调 查为主的技术路 线, 开展 了我国岩溶地 区土地石
,
( I .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F o r e s t I n v e n t o r y a n d P l nn a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t a t e F o es r t y r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1 4, Hu n a n , C h i n a ; 2 . R o c k y D e —
d e s e r t i ic f a t i o n mo n i t o r i n g o f Ka r s t a r e a s i n e i g h t p r o v i n c e s o f s o u t h we s t e r n Ch i n a,i n v o l v i n g o v e r 2 . 3 mi l l i o n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2015年5月《现代园艺》放在“生态环境”专栏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闵永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云南昆明650200摘要: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大约占全省岩溶面积的28%左右,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8%左右,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本文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对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土地石漠化的现状作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
并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机理及现状,提出了一些防治土地石漠化的防范对策。
将生态建设和开发相互结合,实施能源建设、植被恢复、生态移民等多种方式,分不同区域进行土地石漠化综合防治。
关键词: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成因机理;防治对策;现状成因石漠化主要是指岩溶 (又称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及过程,是目前云南省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因素下,由于岩溶作用以及人类一些陡坡垦荒等破坏活动,间接导致某些岩溶地段的地表基岩裸露、土层严重流失,地表缺土缺水少林草,以及土地出现类似荒漠化的现象,生产力严重下降。
它是一个具有能量、特殊物质、结构及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环境容量低、生态敏感度高、稳定性差及抗干扰能力差,一旦森林植被受到破坏,极易造成基岩裸露、水土流失、频繁旱涝灾害等。
一、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成因(一)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近几年以来,云南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呈现持续扩张的趋势,并从非石漠化逐渐向石漠化,从轻度石漠化逐渐向中度甚至重度石漠化的方向转变,石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整个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
据有关部门统计,云南省存在岩溶土地的地区共有115个县(市、区),近二十几年来,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增加了3798.3km2,石漠化面积发展速度很快,其中,石漠化土地约占全省岩溶面积的28%左右。
云南是我国岩溶分布区域最为广泛以及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由于石漠化地区表土薄,土壤流失很严重,甚至有些地方已出现全部裸露的现象,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从而造成云南省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低下,并严重威胁到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生态平衡。
马关县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及对策
马关县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及对策摘要:根据岩溶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石漠化防治对策;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相结合,通过对“坡改梯+坡面水系工程+造林+保土耕作+封禁治理+管护和能源建设”等进行石漠化防治。
关键词:土地石漠化;岩溶地区;成因;对策;马关县1 土地石漠化分部现状土地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喀斯特极其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石漠化地区土地裸露程度高、土层薄、植被稀少、综合利用能力低、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差,造成区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文山州岩溶面积达1.67万平方公里,分布于8县(市),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3.4%,其中,石漠化面积占1.01万平方公里。
马关县国土总面积2659.95平方公里,岩溶面积达2009平方公里。
其中,石漠化面积1251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2.3%。
石漠化漫延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生存条件恶劣,是我县石漠化地区群众的真实生活写照。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石漠化山区群众多年来在陡峭的山坡上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耕种。
尽管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汗水,但收成往往与付出的辛劳不成正比,生活十分艰难。
2 防治对策2.1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马关县历年来都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石漠化,防止水土流失,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点面兼顾、分步实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为出发点,根据我县不同区域、不同地形、不同条件、因害设防、合理布设的要求,山上山下一起治,治山上保山下,多种措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并针对该区域地形气候特点,坚持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果则果,宜封则封。
在治理布局上做到科学合理,在土壤条件较差,大力实施封育措施进行自然生态恢复。
在流域中部地形平缓的地方,重点发展经济林。
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
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石漠化①已经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查清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04年~2005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监测工作。
针对岩溶地区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单纯依靠遥感技术对于植被覆盖下的地类判别的局限性,本次监测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方法。
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0个县(市、区),监测区总面积107.14万平方公里,监测区内岩溶面积为45.10万平方公里。
参与监测的技术人员达3600人,共区划和调查图斑61.2万个,获取各类信息记录5000多万条。
主要监测结果如下:一、石漠化土地现状1、石漠化土地面积。
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上述八省区的451个县(市)中,截至2005年底,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2.96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总面积的12.1%,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28.7%。
按省分布状况。
在这八省区中,贵州省石漠化面积达331.6①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万公顷,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5.6%,其后依次为云南288.1万公顷、广西237.9万公顷、湖南147.9万公顷、湖北112.5万公顷、重庆92.6万公顷、四川77.5万公顷和广东8.1万公顷,分别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2.2%、18.4%、11.4%、8.7%、7.1%、6.0%和0.6%。
按流域分布状况。
石漠化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最大,为732.1万公顷,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6.5%;珠江流域次之,为486.5万公顷,占37.5%;其它依次为红河流域52.3万公顷,占4.0%;怒江流域17.7万公顷,占1.4%;澜沧江流域7.6万公顷,占0.6%。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处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在这片美丽的山水之间,却隐藏着一种神秘而又破坏性的地貌现象——石漠化。
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区,因为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地表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土壤严重流失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毕节地区石漠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石漠化形成原因、石漠化治理措施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对贵州毕节石漠化进行综合探讨。
一、石漠化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贵州毕节地处喀斯特地区,地形多为山峦、峡谷,流水落差大,山石尤多。
这些因素使得植被覆盖稀疏,土地易裸露,暴露的岩石在自然风化作用下,形成了石漠化地貌。
2.人为因素在上世纪的农田扩大、牧畜过度放牧等大规模人类活动下,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土壤流失,加速了石漠化的形成。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生产活动也是石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石漠化治理措施1.生态植被恢复通过大力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方式,加强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阻止进一步的石漠化。
2.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山地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包括梯田、植被覆盖、防护林等,减少水流速度,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地流失。
3.农村生态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倡生态农业,限制农业面积扩大,减少耕地面积,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4.政策法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石漠化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工作。
三、未来展望贵州毕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未来,应加大投入石漠化治理工作中,特别要注重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民自发治理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适合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经济产业,推动贵州毕节石漠化治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维护好家园的生态环境。
贵州毕节地区作为喀斯特地貌区,受石漠化问题的影响十分严重。
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地处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拥有众多的岩溶地貌,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岩溶山区之一。
随着近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毕节岩溶山区却面临着石漠化的严重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造成的。
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滥伐滥伐导致了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加速了石漠化的形成。
气候变化、干旱频发以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开采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石漠化的加剧。
缺乏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缺乏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是石漠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石漠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
二、石漠化对当地的影响石漠化不仅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石漠化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化,减少了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石漠化还会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的肥力,使得农田和草场的产量减少,进而影响了牧民的生活。
石漠化还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害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石漠化对毕节岩溶山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三、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探讨为了有效地治理毕节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毕节岩溶山区的保护力度,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要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投入,利用农田水利工程、造林、固沙、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快进行土壤水源的保护和土地的修复。
还可以采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政府的补贴、生态补偿金等方式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中来,提高治理的效果。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生态补贴和补偿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并对当地推行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模式。
中国石漠化状况公报
中 国
426.2万公顷,占35.5%;红河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7.0万公顷,占
石
4.8%;怒江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4.7万公顷,占1.2%;澜沧江流
漠
化
域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7万公顷,占0.5%(图2)。
状
况
ڎNJʿՎึ۪ᆂӐڠڗ᭦ሤඊ᧗ڎ
公
报
ঠึ۪
ጙึ۪
现
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8个省(区、市)
状
463个县5609个乡。
1、按省份分布状况。贵州省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为
325.6万公顷,占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4.5%;湖北、广西、
云南、湖南、重庆、四川和广东,分别为237.8万公顷、229.4万公
顷、177.1万公顷、156.4万公顷、87.1万公顷、76.9万公顷和41.5万
报
ڎNJʿՎึ۪ڙᆂӐڠڗ᭦ሤඊ᧗ڎ
ဨึ۪
ጙึ۪ ༈෩ึ۪
ঠึ۪
பைடு நூலகம்
᫁ึ۪
三 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
监测显示,截至2011年底,岩溶地区有石漠化土地1200.2万公 顷,与2005年(第一次石漠化监测信息基准年)相比,石漠化土地 面积减少96.0万公顷,减少了7.4%,年均减少面积16.0万公顷,年 均缩减率为1.27%(图6)。[据专家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漠化 土地面积年均增加1.86%,“十五”时期,石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增 加1.37%。]
༈෩ึ۪
ဨึ۪
᫁ึ۪
3、按程度分布。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431.5万公顷,占石漠 化土地总面积的36.0%;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18.9万公顷,占 43.1%;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17.7万公顷,占18.2%;极重度石漠 化土地面积为32.0万公顷,占2.7%(图3)。
石漠化已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
4月22日从国家林业局新闻办公室获悉,在第40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专项规划》正式启动实施。
这是中国治理和改善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和保护地球陆地生态的又一重要举措。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7万平方公里,新增林草植被面积822.65万公顷,其中封山育林育草634.44万公顷,人工造林188.21万公顷,植被覆盖度提高7.8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2.8亿吨,构建起一个岩溶地区功能稳定、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系统。
据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介绍,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的要求,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并印发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专项规划》。
该规划围绕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试点区域林草植被保护与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实施植被管护、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发展生态旅游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6项内容。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的直接表现,已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
我国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1/3。
调查显示,我国石漠化面积正以每年2%-4%的速度扩展。
只有在石漠化地区加快森林植被建设,尽快恢复和重建好岩溶地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石漠化、控制水土流失,根治长江、珠江水患,促进脱贫致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石漠化①已经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查清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04年~2005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监测工作。
针对岩溶地区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单纯依靠遥感技术对于植被覆盖下的地类判别的局限性,本次监测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方法。
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0个县(市、区),监测区总面积107.14万平方公里,监测区内岩溶面积为45.10万平方公里。
参与监测的技术人员达3600人,共区划和调查图斑61.2万个,获取各类信息记录5000多万条。
主要监测结果如下:一、石漠化土地现状1、石漠化土地面积。
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上述八省区的451个县(市)中,截至2005年底,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2.96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总面积的12.1%,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28.7%。
按省分布状况。
在这八省区中,贵州省石漠化面积达331.6①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万公顷,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5.6%,其后依次为云南288.1万公顷、广西237.9万公顷、湖南147.9万公顷、湖北112.5万公顷、重庆92.6万公顷、四川77.5万公顷和广东8.1万公顷,分别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2.2%、18.4%、11.4%、8.7%、7.1%、6.0%和0.6%。
按流域分布状况。
石漠化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最大,为732.1万公顷,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6.5%;珠江流域次之,为486.5万公顷,占37.5%;其它依次为红河流域52.3万公顷,占4.0%;怒江流域17.7万公顷,占1.4%;澜沧江流域7.6万公顷,占0.6%。
按程度分布。
轻度石漠化356.4万公顷,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7.5%;中度石漠化591.8万公顷,占45.7%;重度石漠化293.5万公顷,占22.6%;极重度石漠化54.5万公顷,占4.2%。
2、石漠化土地分布特征。
石漠化分布特征主要有:一是分布相对比较集中。
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81个县,国土面积仅占监测区的27.1%,而石漠化面积却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3.4%。
二是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
发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积达1100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4.9%。
三是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
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3.2%。
四是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
监测区的平均石漠化发生率为28.7%,而县财政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18个县,石漠化发生率为40.7%,高出监测区平均值12个百分点;在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5个县,石漠化发生率高达52.8%,比监测区平均值高出24.1%。
二、潜在石漠化土地状况潜在石漠化土地是一种非石漠化土地,其岩性为碳酸盐岩类,基岩裸露度(或砾石含量)在30%以上,目前虽然尚有较好的植被覆盖或已经修为梯田,但如遇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干扰,极有可能变为石漠化土地。
经监测,监测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2.34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岩溶土地面积的27.4%。
按省分布状况。
潜在石漠化土地在八省区都有分布,贵州省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为298.4万公顷,占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4.1%;其后依次为湖北236.5万公顷、广西186.7万公顷、云南172.6万公顷、湖南143.8万公顷、重庆85.8万公顷、四川73.7万公顷和广东省40.5万公顷,分别占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9.1%、15.1%、13.9%、11.6%、6.9%、6.0%、3.3%。
按流域分布状况。
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潜在石漠化土地为835.3万公顷,占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7.5%;其它依次为珠江流域355.4万公顷,占28.7%;红河流域21.0万公顷,占1.7%;怒江流域17.5万公顷,占1.4%;澜沧江流域8.6万公顷,占0.7%。
三、石漠化成因分析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因素所致。
(一)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二)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
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度樵采。
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监测区的能源结构中,36%的县薪柴比重大于50%。
二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岩溶地区山多平地少,农业生产大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
由于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易被冲蚀,导致土地石漠化,据调查,监测区现有耕地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20%。
三是过度开垦。
岩溶地区耕地少,为保证足够的耕地,解决温饱问题,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这些新开垦地,由于缺乏水保措施,土壤流失严重,最后导致植被消失,土被冲走,石头露出。
四是乱砍滥伐。
建国以来,西南岩溶地区先后出现几次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如大炼钢铁时期大规模的砍伐活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的“以粮为纲”的政策等,使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地表失去保护,加速了石漠化发展。
五是乱放牧。
岩溶地区散养牲畜,不仅毁坏林草植被,且造成土壤易被冲蚀。
据测算,一头山羊在一年内可以将10亩3-5年生的石山植被吃光。
经过统计分析,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中,过度樵采形成的占31.4%,不合理耕作形成的占21.2%,开垦形成的占15.1%,乱砍滥伐形成的占13.4%,过度放牧形成的占8.2%。
另外,乱开矿和无序工程建设等也加剧了石漠化的扩展,占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面积的10.7%。
四、石漠化防治形势分析党和国家对生态建设工作十分重视,近年来,依托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坡改梯等工程,在石漠化地区累计完成营造林340万公顷,实施坡改梯和低产田改造80余万公顷,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为开展石漠化治理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研究、积累了一批适用技术,总结了许多成功治理模式,培育了一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石漠化防治的先进典型,积累了一定的治理经验。
但是,当前的石漠化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
一是面积大。
根据监测,石漠化面积已达12.96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28.7%,需要加速治理;此外,还有12.4万平方公里的潜在石漠化土地,占岩溶面积的27.4%,如果不尽快实行保护,很容易转化为石漠化土地。
因此,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目前石漠化仍呈扩展趋势。
通过对云南、贵州、广西、湖南这四个重点省区的部分区域进行监测显示:1990-2002年的十多年间,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呈扩展趋势,其扩展速率在0.8%~3.2%之间。
三是防治难度大。
岩溶地区虽然雨热条件好,但由于土壤流失殆尽,肥力极差,治理难度大。
同时,区域经济不发达、人口密度大、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频繁,石漠化防治难度很大。
四是区位特殊。
岩溶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有45个民族、近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8%。
同时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152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超过1000万人,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4.6%。
五是危害严重。
据调查,由于土地石漠化,70年代后期贵州省年均减少耕地近20万亩,2000年前的25年间广西岩溶区耕地减少约10%。
黔、桂、滇三省每年约有300万人饮水发生困难,缺水达4、5个月,许多地方丧失了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
石漠化还造成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发,1999年黔桂滇3省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1亿元。
可见,石漠化危害严重,形势严峻,已经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照此下去,在未来的发展中,地区间的差距势必拉大。
加快石漠化防治,刻不容缓。
五、石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为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要将石漠化防治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级地方政府政务内容。
石漠化防治要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作为各级地方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加强法制,严格保护。
石漠化的防治要从源头上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
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做到一手抓治理,扩大林草植被,一手抓保护,严格监管,依法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3、设立专项,综合治理。
国家应把石漠化防治纳入国家生态建设总体构架之中,尽快编制石漠化防治工程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石漠化防治专项工程。
要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造林种草、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基本农田和配套小型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条件以及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综合治理,迅速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
4、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防治。
石漠化防治必须依托科技,要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模式,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特别是加强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的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防治石漠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治理者的整体素质。
5、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
以本次监测为基础,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实行5年为一个周期的监测制度,定期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做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