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 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垂直”一课是新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内容,属几何初步知识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几何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因此,教"垂直"一节时,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教学上,而是要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放在首要位置。

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发展空间想像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垂直以前,已经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等,对几何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但无论是对直线、线段,还是射线的认识,都是对一条而言的,而垂直和平行一样则是两条直线的关系。

因此,可以说:学生学习垂直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垂线、垂线段、垂足等概念,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

启发学生折垂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精神,形
成垂线的空间观念。

通过测学生跳远距离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应垂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教学重点
(1)了解垂线、垂线段、垂足等概念。

(2)学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教学难点: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

2、教学手段:电脑演示、实物操作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自身实践活动来学习垂线的特点、性质及画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会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已身边的数学。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树立问题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程序
(一)看一看,说一说
1.电脑动画展示下图:(画面按规律逐一出现)
问:你能按相同的规律接着画下去吗?
2.学生边讨论边试着找规律去画。

教师巡视后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并揭示规律。

3.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
4.两条直线相交成了四个角,如果转动其中一条直线,转动到什么位置时,四个角各有多少度、各是什么角?
提出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找出上图中互相垂直(vertical)、互相平行的线段吗?
学生发表自已所观察的结果……
设计思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参与到垂线概念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试一试,闭眼想一想,通过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在实践、探索中掌握了知识。

同时,这一设计由两条直线的交角大小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画一画
1. 让学生试用两根小棒摆出两条垂直线,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 用三角尺在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画法:沿两直角边各画一条直线。


3. 用量角器在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画法:画90°角,再将两边反向延长。

) 符号表示:两条垂直的直线在数学上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即“⊥”。

(板书)如果直线AB 与CD 垂直,记作:AB ⊥CD ,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用 “ ”。

(板书)。

请同学们在自已画出来的图上标上字母并试用符号来表示一下。

设计思路:在过程设计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用什么工具画垂线,到怎样摆放三角板画垂线,都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实践,教师则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发展了学习的能力。

(三)想一想,议一议
1.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
2.操作思考:
在下列两个图中,分别过点A 作l 的垂线,你能作出来吗?
每个图中你能作几条? (学生讨论,可能会出现如点的大小,线的粗细等问题。


3. 教师演示后由学生得出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条件合适A l
了吗?不合适。


4. 让学生举反例:在不同平面内,如墙角的三条线中有两条都和第三条垂直。

5. 根据上述画图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垂线的基本性质:在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
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 师生一起总结用三角板画垂线的要点(一靠二过三划)。

即一靠(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二过(另一条直角边过已知点),三画(画出垂线)。

设计思路:在过程设计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垂线的空间观念。

(四)生活情境讨论:测量跳远的距离。

1. 实际问题:在地上划一条线,请一名学生出来跳,再请一名学生量。

2. 问题:怎样正确量出跳远的成绩?
3. 数学化: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让他到黑板上
画图,教师纠正并给出图形,师生共同指出,BD 为起跳线,A 为跳远时脚落的地点。

4、得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

如图,过A 点作l 的垂线,垂足为B 点,线段AB 的长度叫做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

强调: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用线段长度来定义,它是一个数量,不是图形。

5. 如果想让跳远的这些学生跳远好一点,测量的人怎么做?
测量的人能这样做吗?
设计的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

同时让学生理解垂线段最短,并培养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

设计思路:通过探索、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从而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做一做:折垂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只有一张纸,你能不能通过折纸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线,试试看!
l
用量角器量出折痕所成的角的度数,并与同伴讨论这种折法的合理性。

这里,有两点提醒学生注意:一是折痕要清晰;二是要保证第1步折出的折痕在第2步中相互重合,以确保把平角二等分为两个直角,得到相互垂直的两条折痕。

设计思路:通过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迫不及待的折出了直角。

打开纸后,清楚地看到了两条互相垂直的折痕。

再一次深刻认识了垂直中两条直线的相互关系。

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精神。

(六)练一练,试一试:第140-141页.
1.作一条直线l,在直线上取一点A,在直线l外取一点B,分别经过点A、B用三角尺或量角器作l的垂线.
答案:
2.找出图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答案:(1)OA⊥OC OB⊥OD
(2)AC⊥BC AC⊥CE AC⊥BE DC⊥CE DC⊥BC DC⊥BE
3.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作出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1)作一条直线l,在l上任取一点O.
(2)过点O作直线l的垂线m,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圆弧分别交直线l、m 于点A、B;
(3)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连结CB和CA.
四边形OACB就是一个正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七)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垂线的特点及定义。

2.垂线的多种画法;
3.垂直的表示方法
4.垂线的基本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

(八)作业布置:1.P140习题4.6:1-3; 2.P141试一试.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