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型思维能力及其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幸运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并不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物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所需的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科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一、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并进行观测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操作方法和结果意义,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开放性问题解决提出开放性问题是激发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模型建立与应用模型在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模型可以是物理实验、数学公式或者计算机模拟等形式。

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跨学科整合物理科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跨学科整合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物理原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例如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实际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五、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还需要注重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例如观察、假设、推理和验证等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实验教学、开放性问题解决、模型建立与应用、跨学科整合以及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能力
理 模型 的构建 打下基 础 。
二 、 复杂 的物理 环境 中能 够准确 的识别 物理模 型也是 在
非 常 重 要 的
运用 物理模 型解决 实 际复 杂物 理问题 , 须学 会善 于识 必
别 模型 。如果 不善 于进行 模 型识别 , 就等 于是手里 拿着 尚方 宝 剑却 不 知道该 如 何加 以使 用 ,这 样 的结 果往 往是会 造成 解 题偏差 失误 的。所谓识 别模 型 , 就是 将具体 的物 理问题 中 所 涉及 的对象 和过程 , 属 于某一 典型 的物理模 型 。这是解 归
解析 : 小球 B: 对 其运 动模 型为 自由落体 运动 ,
高 中物理 教材 中有许 多 知识 点 本 身 就是 理想 的物 理模 型, 比如匀变 速直线 运动 、 类平 抛运 动 、 体 的运 动等 等 。 天 例 1 2 0 高考重 庆卷 ) 图 I 示 , 正 电的点 电荷 ( 0 6年 如 所 带 固定 于 Q点 , 电子在 库仑力 作用 下 , 以 Q为 焦 点 的椭 圆 运 做 动 。M、 、 P N为椭 圆上的三 点 , P点是 轨道 上 离 O最 近 的点 。
II I II II I
K JA H YE E IOC AN £
重 视培 养 学生 的物 理模 型思维 能 力
赵 旭 江 (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十 中学 乌 新 疆 乌 鲁木 齐 801 ) 3 0 1
科学 家通 常利用抽 象化 、 想化 、 理 简化 、 比等方法 把研 类 究对 象 的物理 学本质 特征 突 出 出来 , 形成 概 念或 实 物体 系 , 即为物理 模型 。物理模 型是 一种 理想 的物 理 形态 , 物理 知 是 识 的一 种直 观表 现 ,模型 思 维方 法是 对研 究 对 象加 以简化 和抽 象 , 出主要 因素 , 略 次要 因素 , 行 研 究 和处 理 物 突 忽 进 理 问题 的一 种思 维方 法 。近几 年 的高 考试 题 设计 物 理情 景 更 加新颖 , 构思 更加 巧妙 , 往往 考查 考 生在 分 析 问题 过程 中 构建 物 理模 型的能力 , 因为考 生构 建模 型 的情况 , 真实 地 能 反 映考 生 的理解能力 、 分析 综 合 能力 、 取知 识 的能 力等 多 获 种能 力 。特别 是联系 实际 的综 合性 试题 , 对这 种能力 的要 求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思维方法的培养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思维方法的培养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思维方法的培养自然界是千姿百态的、千变万化的,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遍及整个物理世界,在至天体,小至基本粒子,面对复杂具体的物体,研究它的形形色色的运动,中学物理教材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往往都是用理想模型来说明的.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物理模型,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为何要建立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因为某种模型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同时物理模型和数学演算交织在一起,模型错了,就会导致结论的错误。

研究任何物理现象,都应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例如:电学中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与带电体的电荷多少,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带电体之间的相对位臵及介质等多种因素有关,情况是复杂的.若不分轻重地考虑各种因素,非但不能得出精确结果,反之还会对复杂现象的研究感到束手无策.通过不断探索,科学家创立了有效的模型方法:突出对所要研究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次要因素,构建了许多合理的“理想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对复杂问题的研究。

就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而言,实验表明;在真空中,随着带电体之间距离的增大,它们的形状、大小的影响逐渐减小,当远到一定程度时,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带电体的电荷量,其形状、大小都是无关紧要的,可忽略不计,于是建立了“点电荷”模型,库仑定律反映的就是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而实际问题中的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一般的带电体而言,可看作无数点电荷的集合体,借助叠加原理,根据库仑定律原则上可求出任意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见,没有“点电荷”这个理想模型的建立,就无法计算出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可以这样说,离开物理模型,就无法进行物理学的研究.二、中学物理中各个部分遇到的模型主要有:力学中: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等.热学中:理想气体等.电磁学中:点电荷、理想导体、绝缘体等光学中:点光源、薄透镜、狭缝、薄膜等.原子物理中:光子、自由电子等.和物理模型打交道,必须了解模型的一些特点.三、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的的方法物理对象模型化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建立物理模型,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对复杂的事物简化,进行抽象后建立起理想模型。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及其培养对策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及其培养对策

详细描述
首先,需要将气体分子视为弹性小球,并忽略其体积和 形状;其次,分析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理想气体的公 式是`PV=nRT`;最后,根据物理规律建立方程,描述气 体状态的变化。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物理建模能力对高中生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性别差异
男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普遍比女生更强,可能与男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强有关。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不足的原因
教材和教法问题
目前的物理教材和教法都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计算的训练,对于 物理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方面涉及较少,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练习。
教师能力不足
有些物理教师自身的建模能力和意识也不足,无法有效地引导学 生掌握建模方法和技巧。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进行物理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实践。
03 物理建模能力的 培养对策
提升物理教师对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意识
意识到物理建模能力的重要性
01
物理建模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其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物理建模的认知
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将更加注重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
概念和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未来,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如与数学 、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跨学科的问题,培 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及其培 养对策
2023-11-05
目录
• 物理建模能力概述 •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 • 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对策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进行论述。

一、重视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物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和思考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强化概念理解概念理解是物理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强化模型建立物理学是一门通过建立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学科。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需要培养他们构建模型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取关键信息,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问题解决。

3. 强化定量分析物理学强调定量分析和计算能力,学生应具备将自然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定量分析的训练,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探究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于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建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首先要注意实验室安全。

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实验探究能力的基本素质。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实验课题,并进行实践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设立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和实施,从而提升他们在物理学领域的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浅谈“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 过 程物 理 模 型 .
拉 力 等 于 砂 和 砂 桶 的重 力 。 实 。 车 受到 的拉 力 不 正 好等 于砂 其 小 和 砂 桶 的 总 重 力 ,只 有 砂 和 砂 桶 的 总质 量 远 小于 小 车 和 法 码 的
总 质 量 时 , 可 近 似 地 取 砂 和砂 桶 的 总重 力 为 小 车 所受 的拉 力 。 才 这 是 我们 采 取 简 化 计 算 的 一 种 数 学模 型 , 摆做 简 谐 运 动 时 , 单 为
然, 由于 物 理 模 型 是 客观 实 体 的 一 种 近似 , 以物 理 模 型 为描 述 对 象 的数 学 模 型 , 只 能 是客 观 实 体 的 近 似 的 定 量描 述 。例 如 , 也 在
研 究 外 力 一 定 时 加 速度 和 质 量 的 关 系 实 验 中 ,认 为 小车 受 到 的
模型 是培 养 学 生 科 学素 养 的 重 要 举 措 , 也是 提 高 学 生应 用 所 学 知识 解 决 实 际 问题 能力 的必 备 手 段 。

于 电 场力 , 以舍 去 重力 的作 用 使 问题 得 到 简化 。 学 中 的光 滑 可 力
面 : 学 中 的绝 热 容 器 ; 学 中 的 匀 强 电场 和 匀 强 磁 场 等 , 是 热 电 都 将 物 体所 处 的条 件 理 想 化 了 。 4物 理 学 中的数 学模 型 . 客观 世 界 的 一切 事 物 , 存 在相 互 联 系 的 数量 关系 , 定 量 都 要
力 的 要 求越 来越 高 。 同时 , 高考 加 重 了对 建 立 物 理 模 型环 节 的 考
用, 抓住 物 体 在 下 落 过 程 中所 受 的重 力 , 忽略 下 落 过 程 中 所 受 的 空 气 阻 力 , 立 起 一个 理 想 化 的物 理 过 程 , 自 由落 体 运 动 。 尽 建 即 管 在 生 活条 件 中 , 正 的 自由落 体 运 动 并 不 多见 , 当物 体 下落 真 但

激发创造力用物理学习培养新思维

激发创造力用物理学习培养新思维

激发创造力用物理学习培养新思维激发创造力:用物理学习培养新思维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的科学,它不仅具有理论性和实验性的特点,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和培养人们的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习如何帮助我们培养新思维,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物理学的思维方式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广泛,从微观的原子与分子到宏观的天体和宇宙,涉及到了时间、空间、运动、能量等多个方面。

因此,物理学家在研究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1.系统思维:物理学家常常将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利用系统思维将问题归纳、分解,并找出问题的核心。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来考虑问题。

2.模型建立: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建立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现象。

模型能将复杂的现象简化为数学表达式或图像,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

建立模型时需要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3.实验观察:物理学家常常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理论和推测。

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的规律,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思维。

二、物理学习培养创造力的方法1.培养问题意识:物理学研究常常从一个问题出发,因此,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一个物理定律或者公式时,我们可以思考其背后的问题,或者设想一些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境。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2.勇于质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识的“疑难”。

我们应该敢于质疑、思考并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勇于质疑并不代表否定一切,而是通过思考和验证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激发创造新的思路。

3.多角度思考:物理学常常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数学和实验的角度、理论和实际的角度等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通过多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培养丰富多样的思维模式,并产生新的灵感。

4.创意实践:学习物理并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需要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

高一物理学习中的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高一物理学习中的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高一物理学习中的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模型构建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模型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现象,而问题解决能力则是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高一物理学习中如何培养模型构建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模型构建在物理学习中,模型构建是指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

学生们可以利用数学、图表、实验数据等工具,建立起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简化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1.1 数学模型构建数学模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

通过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学生们可以将物理现象转化为可计算、可预测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学生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1.2 图表模型构建图表模型是指通过绘制图表来描述和分析物理现象。

学生可以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表,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推导出相应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学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可以绘制出速度-时间图表,从而更好地理解速度的变化规律。

1.3 实验模型构建实验模型是指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物理模型。

学生们可以设计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来揭示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学生可以进行光线折射实验,验证折射定律,并建立起折射的数学模型。

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们可以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1 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物理学习中,理论知识是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光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们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学习电路时,学生们可以通过搭建电路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2 多样化问题探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老师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探究活动。

物理模型思维能力及其培养

物理模型思维能力及其培养

物理模型思维能力及其培养
物理模型思维能力是指利用已知的物理模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确定模型、理解模型、应用模型和调整模型等方面的能力。


养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物理模型意识。

有意识地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并将观察结果转化为物理模型。

2. 加强物理模型的理解。

对物理学中经典的物理模型进行深入
的理解、学习和应用;理解物理学中不同的物理学原理和概念的关
联和互相作用。

3. 提高物理模型的应用能力。

以真实的问题为背景建立与事实
相关的物理模型,运用已有的物理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 注重物理模型的调整。

在应用物理模型的过程中,随时改进
和调整所选取的物理模型,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以上是培养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常见方法,但实际应用时应根
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具体实施。

如何通过物理学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

如何通过物理学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

如何通过物理学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通过物理学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规律,也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物理学涉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通过学习物理学可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物理学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培养思辨能力物理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来发现事物的规律。

这就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进行问题的解决。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1. 提出问题和假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和假设,建立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

通过不断思考和质疑,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活力。

2. 分析问题和数据:学生应该学会仔细观察和分析问题,并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来进行推理。

通过对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3. 构建模型和理论:物理学习注重通过建立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现象。

学生可以通过模型构建和理论推导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构建模型和理论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的方法,培养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进行实验和观察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和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实验学习方法:1. 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和进行物理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和预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观察和记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和记录现象。

通过反复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和变化,可以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学生应该记录实验现象的细节和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

三、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物理学学习中,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是必不可少的。

论物理模型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物理模型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物理模型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近年来高考命题提倡能力立意优先,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信息准确构建物理模型,再利用模型所对应的规律解题。

作者就学习、认识、应用模型的三个阶段谈谈对模型化思维能力培养的见解。

关键词:物理模型模型化思维能力培养物理模型是指具有典型性且满足一定条件的某一物体或某一物理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步入模型这个思维的大门,进而适应这种思维形式,最后掌握物理模型化思维这一技能。

一、学习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众多,现就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分析,该模型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物理模型,其变化也比较多。

先看它的基本模型——轻绳模型:质量为m的小球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运动过程中关键的几个物理量是绳子的拉力、加速度、速度,两个特殊位置是最高点和最低点。

在领悟基本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物理量研究透彻,并且研究清楚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及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这些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其变化规律小结如下:两个特殊位置:最低点f-mg=m最高点f+mg=m(当f=0时,v=,该速度也是确保小球能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临界速度)两个典型过程:最低点→最高点-2mgr=mv-mv最高点→最低点 2mgr=mv-mv例1:绳系着装水的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0.5kg,绳长l=0.4m.求:(1)桶在最高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2)若水在最高点速率为4m/s,求桶在最低点时水对桶底的压力?(g取10m/s)[解析]该题是一个典型的轻绳模型,在学生了解该模型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可以准确做出解答。

(1)由mg=m 得v==2m/s;(2)由2mgl=mv-mv,f-mg=m得f=45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水对桶底的压力为45n。

在学习物理模型阶段,学生尚停留在对模型基本知识的记忆、模仿阶段,对于模型本质特征还很茫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发现其本质的东西,拓展其应用的范畴。

高一物理思维模型导学导学篇

高一物理思维模型导学导学篇

高一物理思维模型导学导学篇高一物理思维模型导学篇一、引言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宇宙的规律和物质的本质。

高一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型,以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高一物理思维模型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二、物理思维模型的基本概念1. 观察和描述在学习物理时,我们首先需要进行观察和描述。

通过观察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物理世界中的规律,并用语言和符号对其进行描述。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我们可以描述它的速度、加速度和滑动距离等。

2. 建立假设在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一些假设来解释现象。

假设是对现象的一种合理猜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探索物理世界。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个摆动的物体时,我们可以假设它的摆动周期与摆长有关。

3. 进行实验或观察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或观察。

通过实验或观察,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以验证或修正我们的假设。

例如,为了验证摆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摆长来进行实验,并测量摆动的周期。

4. 建立模型在实验或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物理模型来描述现象和规律。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理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弹簧振子的模型来描述振动现象。

5. 进行预测和解释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进行预测和解释物理现象。

预测是对未知情况的猜测,解释是对已知情况的理解。

通过预测和解释,我们可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推导出其他的物理规律。

例如,通过弹簧振子模型,我们可以预测不同摆长下的摆动周期,并解释为什么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

三、物理思维模型的应用举例1. 物体的自由落体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我们可以应用物理思维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我们观察并描述物体下落的过程,然后建立假设: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培养学生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策略物理模型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来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物理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能力,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是培养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基础。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积累实际的物理现象和数据,从而建立起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和思考是培养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第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培养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关键。

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培养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团队合作的力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建立物理模型,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实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物理模型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物理模型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这些策略和方法也可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借鉴和应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
实践探索: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和观察现象,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培养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概念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力、速度、重力等。

可以通过故事、图表、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认识物理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理原理,例如摩擦力、浮力等。

通过将物理原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实验来找到答案。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或解释日常现象。

通过实践应用,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物理思维。

多元化学习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课、讨论课、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方法,但对于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还应该根据学生年龄、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如何培养物理思维

如何培养物理思维

如何培养物理思维物理思维是指通过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它包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问题的抽象和分析、推理和实验的设计等能力。

培养物理思维对于提高科学素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物理知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些培养物理思维的方法和建议。

1.具备基础知识:培养物理思维的第一步是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

这包括掌握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学等基础物理概念和规律。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思维。

2.良好的数学基础:物理与数学密切相关,因此良好的数学基础对于培养物理思维至关重要。

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因此,建议学习者在培养物理思维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数学水平。

3.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物理思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实践导向。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可以培养学习者对物理现象的敏感性和观察力,并且能够通过实践探索物理定律的规律性。

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务必进行实验和实践,通过亲身感受和观察来加深对物理的理解。

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物理思维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因此,培养学习者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解决物理问题来训练学习者的分析思维。

首先,要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理清问题的条件和要求。

然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

最后,要对解答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反馈。

5.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物理思维需要学习者具备多角度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物理世界是复杂而丰富的,不同的问题和现象往往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因此,学习者需要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出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物理思维。

6.参加物理竞赛和讨论:参与物理竞赛和讨论能够很好地培养物理思维。

竞赛和讨论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与他人交流和比拼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在竞赛中,可以面对更多的物理问题,锻炼解题的速度和应变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下是一些建议:
创设实践场景: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进行简单的物体运动实验,比如使用小车和斜面,让学生观察和测量摩擦力、斜面倾斜角度等。

引导提问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可以通过提问如“为什么物体会下落?”、“为什么物体会停下来?”等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运用模型和图像:使用模型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可以通过使用物理实物模型、示意图、动画或模拟软件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并学会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比如,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对磁铁的吸引力或排斥力,引导他们总结出物体的磁性特征。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讨论和交流。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融入生活实例:将物理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例如,通过解释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为什么水中的物体看起来会变形。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但请注意,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年龄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浅析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方法心得

浅析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方法心得

浅析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方法心得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是物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对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的建模和描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高中物理模型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是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善于思考、勇于质疑。

在模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假设,不要害怕犯错。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证明的,因此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有趣的小故事、精彩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拓展高中物理模型教学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形成更为丰富的知识网络。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的例题和实例,帮助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理清知识的脉络。

四、增加实践环节在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从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问题解析、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高考不断改革,自然学科也会根据考试的制度相应调整,物理本身是具有特色的,要想学生有物理模型的构建思维,需要任课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构建能力,在解题时将研究的对象主要因素显现,根据这些条件构建反应问题的本质,在显现出来的问题包括主要矛盾,能够进一步剖析物质的运动规律,才能使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使物理模型构建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物理模型构建能力思维培养物理不在是简简单单的把课本知识原封不动的讲给学生听,是需要培养学生兴趣,通过模型建立来进行思维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1]。

对于物理不再有抵触心理,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这个科目。

一、加强学生对模型的了解,创建物理模型1.物理模型的含义我们所处的自然界有多种多样以及相互错乱的运动状态,所以事物在运动过程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性,而且还会关联着许多方面的动因,针对于高中生,对于物理有抵触情绪,认为物理是一个很难的学科,其实很多是学生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会进行演变,再者物理老师是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而建造物理模型就简要分析,如今,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教师的充分理解,搭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来感知知识,从而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程教学时,不断地指引着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开展物理实验,将真空中的小球自由落体运动和空气中的小球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比较,仔细观察和分析小球下落的状态,并且建造小球自由落体的模型,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两者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规律。

同时对小球的模型进行研究,来发现建构的因素,从而进行模型的建构。

通过模型的建构,来给小球做自由下落的的定义,在建模过程中,根据的得到的结果来不断地的进行思维的培养。

1.什么是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就是指对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等用语言表述出来,用抽象化的形式表述出来对于这一类的学习要注重对概念模型的意象化,通过本质来抓住主要的思维,注重概念模型的使用条件[2]。

物理学习指南如何培养科学思维

物理学习指南如何培养科学思维

物理学习指南如何培养科学思维物理学习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物理,我们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实证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学习的指南,帮助读者培养科学思维。

一、培养好奇心科学思维的核心之一就是好奇心。

要培养好奇心,首先要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学电影或参观科技展览等途径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好奇心。

当我们对物理学知识保持好奇心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得解答。

二、建立科学模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建立科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通过定量的描述和预测来加深对物理世界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建立起一系列的科学模型,从而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运动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运动方程的模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注重实验和观察科学思维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修正理论。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物理定律。

同时,也要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关注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物理学习中,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要培养科学思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可以通过参加科学竞赛、实验室实践或相关科研项目等方式,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五、多角度思考问题要培养科学思维,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包括理论角度、实验角度以及应用角度等。

通过多角度思考,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培养出系统性思维。

六、追求科学真理科学思维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科学真理。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并至少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接受新知识时,要有辨别能力,进行合理的判断,并持续进行反思和质疑。

物理思维训练的方法

物理思维训练的方法

物理思维训练的方法物理思维指的是通过物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和分析事物。

物理思维训练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物理思维训练的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学实验是培养物理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和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的流动来理解液体的性质,通过观察振动的规律来理解波动和声音的传播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观科学馆和实验室,参与一些科学实验活动,更直观地了解物理学的知识和实践。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解决物理问题来锻炼物理思维。

物理问题解决需要我们全面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物理题目,如计算速度、力的大小等,来培养我们的物理思维。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物理竞赛或者进行团队合作来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数学建模来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学和数学密切相关,数学作为物理学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我们可以将物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数学计算来解决物理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质点的力学方程来分析物体的运动,通过解微分方程来研究振动和波动等。

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第四种方法是通过模拟实验来培养物理思维。

模拟实验是运用计算机来模拟已知物理过程和现象,以此来探索未知的物理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物理模拟,如使用计算机编写程序来模拟物体的运动轨迹、光的传播等。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的规律和原理,培养我们的物理思维和计算能力。

第五种方法是通过创新和思维训练来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科学实验和项目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物理学原理、模型或者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模型思维能力及其培养专业:物理教育姓名:蒲志杰学号:412410100003【摘要】物理是一门应用学科,随着物理教育的逐年改革,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模型思维是物理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

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具体,突出事物间的主要矛盾;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物理模型思维常用模型抽象思维思维培养【引言】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从科学宝库中汲取思维营养,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而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和物理问题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常见的物理模型有:质点、点电荷、光滑平面、钢体、热学的绝热容器、弹簧振子、理想气体模型等。

一、可以简化和纯化物理问题的处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问题时,由于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108千米)比地球的半径(约为 6370千米)大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把地球直接作为一个“质点”来处理。

所以,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可以简化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状态和发展变化过程,大大地方便了对物理问题的处理。

二、可以帮助建立、证明物理理论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合作能力。

在这其中的一重要过程就是要对某一理论提出猜想,接着建构模型,搜集证据,论证结果,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分子”时,因分子是属于微观世界的,它看不到摸不着,不可感知,在教学中困难度很大,学生们很难理解。

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可感知的事物,如教室四周,课桌椅等,设问“它们是否还有更小的结构了呢?这又叫什么?”再通过观看由小到大的“二极管发光字”“十字绣”发现物体是由颗粒组成的,是不连续的,并让同学们用放大镜自己观察黑板上的粉笔字验证。

接着设置几个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红墨水实验”,搜集了一系列证据得出了物质是可分的。

如果在这一节课中不建立物理模型讲解,即使用传统教学法,整节课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学生只是纯粹一味的在接受知识,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太抽象了,无法感知,更不用说用语言描述出来。

因此,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甚至于去建立“物理模型”,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好物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不可多得的途径。

三、有利于发挥想象力和物理抽象能力物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活动都表明,从宏观世界中天体的运行到微观世界中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的运动,以及大量电磁现象、光学现象及过程一般都比较复杂,无论是探索和揭示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规律性,还是解决处理复杂的实际物理问题,只有采用适当的物理模型来分析,才能有效发挥物理抽象思维的作用。

如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先让学生观察图形,中间的表示原子核,外围的表示电子在那一范围运动的概率。

在讲到原子核半径很小,它的数量级只有10-13米时,引入如果将它与乒乓球相比仅仅似一个针尖;若与地球相比,就似一个乒乓球。

学生们都睁大眼睛,很惊讶,表明他们在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知其大小。

若不建立这一物理模型,再小的数字对学生来说都是空洞的,记住这一数量级并不难,但物理教学不是纯粹的记忆知识,而是理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自己消化,从而形成概念、发现规律。

四、物理模型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1、理想化物理实验如:为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伽利略实验。

2、建立模型概念,理解概念实质如质点、刚体这些概念学生在理解时很难把握其实质,而建立概念模型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3、认清条件模型,突出主要矛盾条件模型是将许多次要因素舍去,抓住条件中的主要因素研究问题,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比如,在研究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这一问题时,就考虑到碰撞时间极短且外力远远大于内力,因此将外力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动量就守恒了,这样既简化了过程,研究也方便了。

4、构造过程模型,建立物理图景比如,在研究平抛时可以建立如下的过程:质点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分别对水平和竖直方向分析之后再合成,即找到质点终态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可见,对过程建模不但使问题简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使具体问题普遍化如在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建立液柱模型。

只需要推导出液柱对其底部的压强,便知此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这里液柱的高度即为液体深度,其结论具有普遍性。

五、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熟练地运用模型法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在平时学习中是否在头脑中建立准确、清晰的物理模型,是否有足够的物理模型积累。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知识的。

1、需要以客观实在为原型,以观察、实验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他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这一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原子的正电子球模型。

卢瑟福又根据他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模型基础上,把已有的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这些都说明要建立物理模型必须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加实物、图片、活动挂图等的展示,进行实验教学,加强感性认识。

如在讲到“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又有单分子和双分子之分,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又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显中性的中子构成。

后来盖尔曼还提出了存在‘夸克’这一粒子,它组成了质子。

”这么一连串的知识,学生们听得都混了。

这可以通过画一幅结构图,分别一层一层的展开讲解,建立图形,并加带的实物,可自己搭的水分子结构模型、氧气模型等。

水由水分子组成,氧气由氧分子组成,则学生不难观察出水分子有两种原子组成,即氢原子和氧原子,物理学中称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为双分子。

而氧分子仅有一种氧原子组成,即单分子。

接着观察石墨、金刚石、足球烯模型,思考属于哪类分子。

由上可知观察、实验是建立物理模型,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

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部分,当然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实验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

2、多利用类比模型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类比模型,因为有些物理现象、规律,我们无法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时如果我们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模型作类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合理的物理模型。

在讲到“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其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但有时引力大于斥力,有时引力等于斥力,有时引力小于斥力。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知识,我设计了“拉伸弹簧”这样一个物理模型作类比:一弹簧的两端各有一个小球,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相当于分子处于平衡位置距离,引力等于斥力;当弹簧被拉长时,相当于分子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距离,松手后,两小球相互吸引,原因是吸引力大于排斥力,作用效果表现为吸引力;当弹簧被压缩时,相当于分子距离小于平衡位置距离,松手后,两小球相互排斥,原因是吸引力小于排斥力,作用效果表现为排斥力。

在这个讲解中还得注意到学生已有知识,他们还没学力学,所以只能通过现象及建立的类比模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力与排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3、抽象思维,抓“主”撇“次”例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先提出猜想,其次建构模型,进行实验,再归纳总结。

在模型中,采用了正方形小卡片,在对角线的两端分别挂一条细线,通过绳子控制力的方向,两端挂的钩码的多少来控制力的大小。

这些都是主要因素,对于小卡片,它不仅受到两端绳子对它的拉力还有重力,但在这一物理过程中,小卡片的重力与所受绳子对它的拉力相差很大,可忽略不计。

撇去次要的,建立一个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学会运用物理抽象思维,对由观察实验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抽象出反映事物主要因素和本质特征的物理模型。

4、发现规律、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在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用闪光照相的方法拍下物体在横空玻璃筒中的自由下落过程。

通过研究发现: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小球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表明小球的速度也越来越大,即小球在作加速运动,如果再定量测量计算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会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g。

5、在概念和规律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物理模型是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中所提供的物理模型素材的作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运用形象化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物理模型思维。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理性的。

要想使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有深刻的反映,必须将它与人脑中已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物理模型大都是以理想化模型为对象建立起来的。

建立概念模型实际上是撇开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因素以及对当前考察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认清事物的本质,利用理想化的概念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连通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茶壶锅炉水位计等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些物体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找出它们的共性: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进一步建立起连通器的物理模型。

同样在研究简单机械时,可以列举生活当中的多种工具或器械,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有的固定点在一端,有的固定点在中部,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围绕固定点转动。

进而抽象出“杠杆”这一物理模型。

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时,很难把握其实质,而建立概念模型则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

6、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有心的同学熟练掌握了这些物理模型,就可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物理情景化解为简单模型的组合,灵活简便地解出难题,可谓熟能生巧。

具有较高的领域技能。

而没留心的同学只会根据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去推证,结果费时费力,即使得出了结果,心中对那些物理情景仍不是很清楚,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触类旁通,温故知新。

所以在习题课教学中中,要指导学生会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和解答实际的物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模型。

其基本程序:(1)通过审题,摄取题目信息。

如: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

(2)弄清题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起主要因素。

(3)在寻找与已有信息(某种知识、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联系,通过类比联想或抽象概括,或逻辑推理,或原型启发,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问题“难题”转化为常规命题。

(4)选择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

我们平常碰到的一些物理习题,就是依据一定的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精心构思设计而成的。

只要找到事物间的联系,就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