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曹娥碑》
绝妙好辞:《读碑窠石图》
绝妙好辞:《读碑窠石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曹娥庙的规模在全国众多庙堂中可能都排不上名次,但因为有《曹娥碑》坐镇庙中,千百年来其庙小声大,声名不亚于诸多神庙,号称江南第一庙。
正所谓庙不在大,有碑则行。
曹娥是汉代会稽上虞(浙江绍兴市上虞区)著名的孝女。
她的父亲曹盱是一名巫祝,负责为当地祭祀祈福。
曹盱不但有边打击乐器边唱歌的艺术才能,而且还能和着曲调在祭祀仪式上舞蹈,使神高兴。
东汉汉安二年的端午节,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迎神的船队由曹盱指挥,船逆着江流行驶。
这一日风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盱落水身亡。
人们赶紧组织救援,但许久都没有打捞到他的尸体。
曹娥当时年方十四,昼夜沿江号哭,边哭边沿江寻找父亲的尸首。
一直寻至第十七天仍不见父尸,于是她就纵身跳入河中,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
曹娥虽然死了,可是她临死前找到了父亲的尸体,把他带回了岸上入土为安。
因而每年的端午节,还有不少地方纪念这位孝女。
后来,会稽上虞令度尚为曹娥的故事所感动,于是要在她投江处为她建庙立碑,颂扬她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
他先是让属吏魏朗撰写碑文,魏朗担心自己写不好而被后世耻笑,就推脱了这件事,上虞令只能让自己的弟子邯郸淳来写碑。
邯郸淳时甫弱冠,只见他从容捉笔,少许构思,一挥而就,众人嗟叹不暇。
碑文写好后拿给魏朗修改,魏朗阅读之后大加赞赏,撕毁了自己写的底稿。
这就是曹娥碑的由来。
《曹娥碑》碑文如下: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
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
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
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娥时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辛卯,莫之有表。
度尚设祭诔之,辞曰:伊惟孝女,奕奕之姿。
偏其反而,令色孔仪。
窈窕淑女,巧笑倩兮。
宜其室家,在洽之阳。
大礼未施,嗟伤慈父。
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
十种经典小楷字帖推荐
⼗种经典⼩楷字帖推荐⼀、钟繇《荐季直表》推荐理由:《荐季直表》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意。
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是汉字由⾪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个缩影。
钟繇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师卫夫⼈所崇敬的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据说钟繇是楷书(⼩楷)的创始⼈,被后世尊为“楷书⿐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巨⼤的,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书和⾏书,但是钟繇写得最好的是楷书,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
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的推动作⽤。
⼗种经典⼩楷字帖推荐钟繇⼩楷书法作品《荐季直表》局部⼆、钟繇《宣⽰表》推荐理由:《宣⽰表》较钟繇其他作品,⽆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息,字体端整古雅,字体宽博⽽多扁⽅,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传说王导东渡时将《宣⽰表》缝⼊⾐带携⾛,后来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后来⼜将它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为安,从此不见天⽇。
之后传下来的是王羲之的临摹本。
⼗种经典⼩楷字帖推荐钟繇⼩楷书法作品《宣⽰表》局部三、王羲之《乐毅论》推荐理由:如果说三国时期钟繇的⼩楷是楷书的萌芽期,那么到晋代王羲之的《乐毅论》,楷书就已经到了成熟期,《乐毅论》笔笔精到,⽆⼀笔含糊,楷法成熟,释智永认为《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
据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与《乐毅论》。
当年唐太宗还将最初的《乐毅论》摹拓分别赐给了长孙⽆忌、房⽞龄、⾼⼠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摹本的传布范围也只限于皇亲国戚或近侍⼤⾂,世⼈罕见其貌。
⼗种经典⼩楷字帖推荐王羲之⼩楷书法作品《乐毅论》局部四、王羲之《孝⼥曹娥碑》推荐理由:《曹娥碑》结体取扁势,与传为王羲之的其他⼩楷书法作品相⽐,这块碑的笔画更为舒展,表现在作为主笔的横画和捺画上更为明显,⾪书笔意暗存于笔画与结体之间。
最佳拓本: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最佳拓本: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唐刻宋拓晋唐小楷八种,翁万戈旧藏。
王羲之小楷作品《孝女曹娥碑》绢本和拓本两种,此碑自明以来多摹刻于各汇帖中,题为王羲之作。
历史上或认为此乃晋人书,但不一定是王羲之。
这幅书法的作者暂置不论,其书学价值则是客观存在的。
宋高宗认为它“纤劲清丽”,有晋人风韵,“非晋人不能如此”。
文徵明则从中悟其“古雅纯质,不失右军笔意”。
赵子昂、虞伯生推崇为“正书第一”。
这些著名书家确实从绢素墨迹中体会出一种楷书法则上、书风气韵上的高妙处,而这些又与唐宋以后书家的楷书不相同。
《孝女曹娥碑》原石久佚。
绢本墨迹初被归于元初郭天锡收藏名下。
在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史上,元代郭天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著名的神龙本《兰亭序》即冯承素摹兰亭,即为其秘箧中宝物,今天《兰亭序》卷后,还可见郭氏题跋。
此外,晋王献之《保母志》、唐欧阳询《梦奠帖》皆入其藏,亦皆有卷后郭跋为证。
郭天锡之所以会重视这卷绢本墨迹《曹娥碑》,是因为一则传为王羲之书;二则是因为他以前的南宋高宗御府收藏此卷,高宗还曾为此卷作跋;后又归权相韩侂胄,被刻入韩侂胄之《群玉堂帖》;再后又入奸臣贾似道之手,卷首还钤有“秋壑珍玩”鉴藏印。
流传历历分明。
而在郭氏同时代的元初,此卷竟有著名书法家收藏家赵孟頫、虞集、乔篑成、黄石翁、康里巙巙等等包括郭氏自己的跋,其中大师如赵孟頫,对之竟有“正书第一”之定位;虞集一人分别年月竟有三跋。
后此绢本墨迹转入乔篑成所藏并跋,亦见于周密《云烟过眼录》所记。
再后来,入元文宗奎章阁御府,钤有珍贵的“天历之宝”御玺,翌年再由皇帝御赐朝廷新任鉴书博士柯九思珍藏。
明代递藏以后,又入清内府,乾隆皇帝深宝爱之,刻入著名的《三希堂法帖》,历嘉庆以下以至宣统;嘉庆、宣统两朝皆有御玺钤得为证,洵称清宫妙物也!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
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先使属吏魏朗为之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
李雪梅老师谈《孝女曹娥碑》的学习
李雪梅老师谈《孝女曹娥碑》的学习快速绕过误区,这里有精通小楷的最佳捷径!权权墨池 2018-08-16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的字本,堪称传世精品,其造诣仅亚于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单从小楷临习方面去讲,要写好小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曹娥碑》通篇气息自然古朴、结字疏散灵活、大小错落,摆布纵密横疏。
运笔上小动作少,笔画随笔运行自然生成。
《曹娥碑》隶意未除尽,但正是在这规范意识形成之初存在的不完善,更让大家觉得它自然、纯朴、生动、韵味无穷。
《曹娥碑》算是我们学习魏晋小楷的经典法帖之一。
【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即使是有一定的中楷基础或者写过魏晋小楷的学员们,在临帖时也会进入一些不必要的误区。
想学习好小楷,要针对自身找到学习的侧重点,一步一步的踏实临习才能最终掌握小楷的精道之处。
其实无论临习什么帖,都不能抄帖,每个帖都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和书写笔调,先要去读帖。
而且要深入读帖——读笔法、读字法、读气息、读章法。
【李雪梅导师《孝女曹娥碑》临摹】看看这几幅《孝女曹娥碑》的临帖,你是不是觉得她的技法从容自如又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曹娥碑》的张力呢?这几幅都是墨池学院的李雪梅导师之作,李老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吴门书社社员。
她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谈到《曹娥碑》的临习,李雪梅导师为大家深层次的进行了解读:从结体、布局上来看,《曹娥碑》字体偏扁,带有隶书结构特点,结体灵活多变。
捺写得较为开阔、在一些横画上写得特别舒展,整体结构看上去疏散大气。
它虽为小楷,但一点体会不到因字小带来的拘谨、憋屈感,通篇感觉大气浑厚。
在布局上,横向的空隙距离基本相等;纵向的空隙距离不等,有紧有松、字大小排列错落有致,因而每一纵行的字数不等。
这有行草书的特点,布局灵活自由。
章法特色每个人学习经典的取法不尽相同,对经典的理解和吸收也不一样,我们临经典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的剔除我们笔下的习气,不断的临习不断的剔除置换,经典的元素置换的越多,我们笔下就越发有出处有古意。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释文孝女曹娥碑。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
其先与周同祖[1],末胄[2]荒沉,爰来适居。
盱能抚节安歌[3],婆娑乐神[4]。
以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伍君[5],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时娥年十四,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
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6],莫之有表。
度尚[7]设祭之诔[8],辞曰:伊惟孝女,晔晔之姿,偏其返而[9]。
令色孔仪[10],窈窕淑女,巧笑倩兮。
宜其家室[11],在洽之阳[12],待礼未施。
嗟丧慈父,彼苍伊何[13],无父孰怙[14]!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
是以眇然[15]轻绝,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乍沉乍浮。
或泊州屿,或在中流。
或趋湍濑,或还波涛。
千夫失声,悼痛万余。
观者填道,云集路衢。
流泪掩涕,惊恸国都。
是以哀姜哭市[16],杞崩城隅[17]。
或有克面引镜[18],剺耳用刀[19]。
坐台待水[20],抱树而烧[21]。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
岂况[22]庶贱,露屋草茅。
不扶自直[23],不镂而雕[24]。
越梁过宋[25],比之有殊。
哀此贞厉,千载不渝。
呜呼哀哉!乱[26]曰:铭勒金石,质之乾坤。
岁数历祀,丘墓起坟。
光于后土,显昭天人。
生贱死贵,义之利门[27]。
何怅华落,飘零早分。
葩艳窈窕,永世配神[28]。
若尧二女,为湘夫人。
时效仿佛,已招[29]后昆。
汉议郎蔡雍[30]闻之来观,夜暗,手摸其文而读之。
雍题文云:“黄绢幼妇,外孙韲臼。
”[31]又云:“三百年后碑冢当堕江中,当堕不堕逢王叵。
”[32]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之。
注释[1] 与周同祖,曹姓始祖为曹叔振铎,是周文王之子。
[2] 末胄,子孙后裔。
[3] 安,通“按”。
抚节按歌,随着节拍唱歌。
[4] 婆娑乐神,巫师迎神时作舞蹈,舞姿婆娑,取悦于神。
[5] 伍君,即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等事,被赐死,投尸江中。
纪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故事
纪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故事到了东汉时期,端午节的起源又加入了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
传说在很久以前,浙江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叫曹家堡的小渔村。
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名为曹盱,他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
他还是一位巫者,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
这位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生得美如天仙,聪明伶俐,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有一年的春夏之交,连绵大雨,舜江洪水暴涨。
江上浊浪滚滚,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洪水淹没了滩涂。
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
按着当地的习俗,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在舜江上举行迎祭神仪式。
曹盱望着混浊的江水,决定要参加这个重要的仪式。
曹娥望着满天风云,劝爹不要去。
她爹说:“我善于安歌乐神,这个仪式每年都参加,只要小心就无事。
”曹娥见爹要去,就央求爹,她要同去,好歹也有个照应。
她爹说,女儿不识水性,去了会给他添麻烦的,就不要去了。
曹盱去不多时,站在举行仪式的船头,忽然一个巨浪将船掀翻,很多人被翻进滔滔江水中。
曹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卷进漩涡不见了。
曹娥在家不放心,时时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
直到日中太阳过了西,还不见爹爹回家来。
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爹。
曹娥心里不安,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爹。
太阳快落山头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啊……”喊声招来了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的,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告诉曹娥说,他们一起突然被洪涛推进漩涡,你爹让水冲走了。
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追去。
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于是她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
到7天时,曹娥脱下衣裳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
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
”这句话刚说完,眼看衣服就沉没了。
曹娥随即纵身投到江里,寻找父亲去了。
5日后,也就是五月初五这一天,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
孝女曹娥碑原文和译文
孝女曹娥碑原文和译文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是中国著名碑刻,且有一段字谜的传说。
开始由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书写此碑,千百年来风雨沧桑之后,又由宋朝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新临摹,一直保存至今。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孝女曹娥碑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原文和译文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
其先与周①同祖,末胄②景沉③,爰④来适居。
盱⑤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
汉安二年五月,迎伍员⑥。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时娥年十四岁,号慕⑦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⑧,莫⑨之有表。
度尚⑩设祭诔之,辞曰:①周,周朝王室。
②末胄,子孙后代,一般指帝王贵族的后代。
③景沉,也有版本写作“景沈”“景流”“荒流”的。
在这里大意是指没落的意思。
沈,沉。
④爰,于是。
⑤盱,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一名负责祭祀的巫祝。
⑥伍员,伍子胥。
五月端午,曹盱在江上祭祀伍子胥,这条江也就是现在的曹娥江,由上虞流入杭州湾。
⑦号慕,哀悼父母、长辈。
⑧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古代的时间。
⑨莫,墓。
⑩度尚,当时的上虞县令。
伊惟①孝女,晔晔②之姿。
偏其反而③,令色孔仪④。
窈窕淑女,巧笑倩兮⑤。
宜其室家,在洽之阳⑥。
待礼未施,嗟伤慈父⑦。
彼苍伊何?无父孰怙⑧!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
是以眇然轻绝⑨,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载沉载浮。
或泊洲渚,或在中流。
或趋湍濑⑩,或逐波涛。
千夫失声,悼痛万余。
观者填道,云集路衢。
泣泪掩涕,惊动国都。
是以哀姜哭,杞崩城隅11。
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13。
坐台待水14,抱树而烧15。
①伊惟,句首语气词。
②晔晔,形容姿色美丽。
③偏其反而:语出《论语》,“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偏,翩。
反,翻。
形容身姿优美。
④令色孔仪:语出《诗经》,“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令,好的意思。
孔,很的意思。
形容姿色美好很体面。
⑤窈窕淑女,巧笑倩兮:都是《诗经》里的句子。
⑥宜其家室,在洽之阳:也出自《诗经》,见《大雅》,意思是可以结婚成家了。
绝妙好辞《曹娥碑》
在古 越 大地 有两 块 名 闻遐迩 的碑刻 , 是 后 世所 盛赞 的 “ 篆 淳 碑 ” 就 斯 。斯 篆 , 指 秦 朝 丞 相 李 斯 撰 文 是
并 篆写 的《 会 稽 刻石 》 淳碑 , 指东 汉后 期 上虞 县 长度 尚弟子 邯 郸淳 撰 写 的《 女 曹娥碑 》 秦 ; 则 孝 。淳 碑 虽 出 自
中华 艺 术 宝 库 中 的 明 珠 重 现 光 彩 。
关键 词 : 娥 ; 曹 曹娥 碑 ; 郸 淳 ; 邕 ; 邯 蔡 隐语
中 图 分 类 号 : 87 4 K 7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x( o 2 0 0 1 —0 10 —2 3 2 0 )4— 0 1 4
堡人 。其 父 曹盱 , 巫 祝 ” 以“ 为业 , “ 娑乐 神 ” 能 婆 。东汉顺 帝 汉 安 二 年 (4 13年 ) 月初 五 , 乡 里 习俗 , 五 按 要在
舜 江 ( 改名 为 曹娥 江 ) 行 迎 神活 动 ,曹 江孝 女 庙 志》 :越 俗 初 五 效楚 国 吊 屈 原 遗 事 以迎 伍 大 夫 。 祭 后 举 《 载 “ ”
一
个 普通 的 民间 少女 。 各类 史籍 所 载 曹娥 的故 事 , 在情 节 上并 无 大 的 出人 , 这也 增 加 了对 曹 娥 其人 其事 的
可信 度 。
《 曹娥 碑 》 的筹 划 与撰 写 , 是在 曹 娥死 后 九年 的事 。东汉 桓 帝元 嘉 元 年 ( 元 1 1 ) 上 虞 长度 尚对 曹 公 5年 , 娥 “ 怜其 义 , 悲 为之 改 葬 , 其 弟子 ( 说外 甥 , 北 魏郦 道 元 《 经 ・ 江水 注 》 邯 郸 子 礼 为之 作 碑 。 ( 世 命 或 见 水 渐 ) ”《 说 新语 ・ 捷语 》 邯郸 子 礼 即邯郸 淳 , 子礼 。对于 邯 郸 淳写 作 《 ) 字 曹娥 碑 》 的情 况 , 预 《 稽 典 录》 得 更 清 虞 会 写 楚 :上 虞长 度 尚弟 子 邯郸 淳 , “ 字子 礼 , 甫弱冠 而 有 异 才 。 尚先使 魏 朗作 《 娥 碑 》 文 成 未 出 , 朗见 尚 , 时 曹 , 会 尚与之 宴饮 , 而子礼 方 至督 酒 。 尚问 朗碑 文成 未 ?朗 辞不 才 , 因试 使 子 礼为 之 , 笔 而成 , 所 点定 。朗 嗟 挥 无
王羲之最出名十首诗
王羲之最出名十首诗1、王羲之的《兰亭诗二首·其一》:相与信可乐;三春三月三,气和风景好。
相与修禊事,乐乐无懊恼。
这首诗是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所写,描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集会的欢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体现了集会中人们的心情愉悦。
2、王羲之的《兰亭诗二首·其二》:临川集锋颖;流觞曲水旁,临川看笔颖。
茂林修竹间,悠然心神往。
这首诗是王羲之在兰亭集会后所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飞逝的感慨;其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体现了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和超脱。
3、王羲之的《答许询诗》:争先非吾事,静躁不同往。
我今已古稀,两鬓霜白染。
人生如梦短,珍惜当下时。
这首诗是王羲之回答许询时所写,描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其中“争先非吾事,静躁不同往”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心境。
4、王羲之的《从妹帖》:顷疾笃勿药,人命危浅,可为酸鼻。
妹将去我久,思之痛深。
愿你善自珍重,福寿康宁。
这篇短文是王羲之写给从妹的一封信,表达了对从妹的思念和问候;其中“顷疾笃勿药,人命危浅,可为酸鼻”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关心和忧虑。
5、王羲之的《题甘蔗帖》:食之则甘,舍之则贵。
甘蔗甜美,珍重每一口。
这篇短文是王羲之题在甘蔗纸上的诗,描述了甘蔗的甜美和作者的欣喜;其中“食之则甘,舍之则贵”表现了作者对甘蔗的珍视和喜爱。
6、王羲之的《游目帖》: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
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这篇短文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表达了对风景的欣赏和游历的愉悦;其中“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热爱。
7、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夫书字贵明言,明言则表里洞达。
笔画之间,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这篇短文是王羲之关于书法笔势的论述,涉及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夫书字贵明言,明言则表里洞达”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8、王羲之的《黄庭经》:上洞虚无,修炼身形及诸尘。
道家养生,清净无为,自在逍遥。
孝女曹娥碑字帖
孝女曹蓉碑是东汉时期的一篇碑文,由邯郸淳所作,记录了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事迹。
以下是孝女曹娥碑文的原文及其字帖:
原文(字帖):
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
父瞽,早卒。
娥年十四,为县吏许知仁所略。
将鬻于吴以供费。
娥闻其冤枉,因自锁其船,泣血三日,不进饮食,自投江而死。
县吏知其非卖,而县官又重责之。
县吏乃自诬其父,使死人负其尸出。
娥又于父墓前自缢而死。
上虞令度尚收葬之,表墓为碑,刻其事于碑下,以旌义烈。
译文(字帖):曹娥碑记曹娥,会稽上虞的人。
她的父亲是个盲人,很早就去世了。
曹娥十四岁那年,被县里的小吏许知仁拐卖到吴地去供他挥霍。
曹娥听说自己被冤枉了,便自己把自己锁在船里,哭了三天三夜,滴水未进。
她投江自尽,以示清白。
县里的小吏知道她不是卖身,但为了邀功,还是把她的父亲杀了。
曹娥在父亲墓前自缢而死。
上虞的县令度尚把她收葬了,立了这块碑,把这件事刻在碑下,以此表彰她的义举。
曹娥的事迹后来被传颂为“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成为中国古代孝女节烈的典范。
同时,她的名字也成为了“忠孝节义”的代名词。
中国历代名家小楷精选
中国历代名家小楷精选乾隆《三希堂法帖序》代序钟繇《荐季直表》墨迹钟繇《荐季直表》碑刻钟繇《宣示表》碑刻(秦文锦藏本)钟繇《宣示表》碑刻(唐翰题藏本)钟繇《宋拓孝女曹娥碑》黄文宽藏本钟繇《孝女曹娥碑》(贞观本)钟繇《孝女曹娥碑》碑刻(天籁阁本)卫铄《奉敕书急就章》(卫夫人书)王羲之《黄庭经》碑刻(秋碧堂原拓磊翁跋)王羲之《黄庭经》碑刻(汪由敦藏本)王羲之《黄庭经》碑刻(唐翰题考藏本)王羲之《黄庭经》碑刻(褚遂良临本)王羲之《黄庭经》碑刻(包、孔、吴、叶四家藏本)王羲之《乐毅论》碑刻(异僧本)王羲之《乐毅论》碑刻(唐翰题考藏本)王羲之《乐毅论》碑刻(褚遂良奉敕排定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碑刻(小型碑刻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碑刻(补字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碑刻(缺字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碑刻(施孝长考跋本)王僧虔(刘伯宠陶瑾)碑刻萧敷《王氏墓志铭》碑刻(吴湖帆考跋本)智永《千字文》墨迹晋唐人《敦煌?晋唐人写经》六种墨迹隋代:《大般涅盘经》墨迹欧阳询《千字文》碑刻欧阳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虞世南摹《洛神赋十三行》碑刻冯承素摹《兰亭序》墨迹(行楷)冯承素《兰亭序》墨迹(行楷?放大)钟绍京《灵飞经》精选字方格版本钟绍京《灵飞经》(王惕甫启功跋本)柳公权临《洛神赋十三行》碑刻王行满《周护碑》碑刻(局部)唐人临王羲之《东方朔画赞》小楷唐人《唐贤写经》墨迹(吴湖帆考藏本)苏轼《祭黄几道文》墨迹苏轼《问养生于吴子》、《与可画竹赞》碑刻蔡襄《海隅陇亩之人》墨迹(李书楼本)蔡襄《谢赐御书诗表》墨迹(乾隆御览本)蔡襄《谢赐御书诗表》墨迹(御书房鉴藏宝本)黄庭坚《眉公》、《当阳张中叔》碑刻黄庭坚《狄梁公碑》碑刻(局部)米芾《向太后挽词帖》墨迹米芾《王羲之王略帖》两碑刻赵孟兆页《汲黯传》墨迹赵孟兆页《大唐易州铁像碑颂》(原拓本)赵孟兆页《老子道德经》墨迹倪瓒《昨日承蔬笋》碑刻俞和《急就章》碑刻林佑《论唐李林甫、宋蔡京书品》碑刻(潢武丁卯)沈度《敬斋箴》墨迹沈度《四箴》碑刻、(中楷)沈藻《橘颂》碑刻(沈度之子)沈周《牡丹图题词》墨迹祝允明《前后赤壁赋》、《张诚意两鬼诗》碑刻文徵明《朱效莲墓志铭》碑刻文徵明《前后出师表》碑刻文徵明《莲社十八贤图记》墨迹文徵明《宫保白楼先生吴公传》碑刻文徵明《文端吴神道碑铭》碑刻文徵明《八角石记》碑刻文徵明《前赤壁赋》碑刻(双月楼本)文徵明《后赤壁赋》碑刻(双月楼本)文徵明《前赤壁赋》墨迹王宠《游包山诗集》墨迹董其昌《孝女曹娥碑、洛神赋十三行补碑刻董其昌《临徐、褚、薛、欧小楷》墨迹董其昌《月赋》墨迹黄道周《周顺昌神道碑》墨迹王铎《谟帖》碑刻王铎《北国学石鼓歌》碑刻王铎《评帖匪易》碑刻万寿祺《金刚经》墨迹局部)康熙《临董其昌书金刚经》碑刻金农《吉金录稿册》墨迹(局部)刘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碑刻。
孝女曹娥碑原文和译文
孝女曹娥碑原文和译文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
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
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
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娥年十四,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辛卯,莫之有表。
度尚设祭诔之,辞曰:伊惟孝女,奕奕之姿。
偏其反而,令色孔仪。
窈窕淑女,巧笑倩兮。
宜其室家,在洽之阳。
大礼未施,嗟伤慈父。
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
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载沉载浮。
或泊洲渚,或在中流。
或趋湍濑,或逐波涛。
千夫失声,悼痛万余。
观者填道,云集路衢。
泣泪掩涕,惊动国都。
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
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
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于戏孝女,德茂此俦。
何者大国,防礼自修。
岂况庶贱,露屋草茅。
不扶自直,不斫自雕。
越梁过宋,比之有殊。
哀此贞厉,千载不渝。
呜呼哀哉!铭曰:名勒金石,质之乾坤。
岁数历祀,立庙起坟。
光于后土,显照天人。
生贱死贵,利之义门。
何怅华落,飘零早分。
葩艳窈窕,永世配神。
若尧二女,为湘夫人。
时效仿佛,以昭后昆。
孝女曹娥,是上虞曹盱的女儿。
她的祖先和周朝同宗,后来子孙繁衍到远方,于是来到这里居住。
曹盱能够敲打着节拍唱歌,欢快地娱神。
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他逆着波涛迎接伍君(伍子胥),被江水淹没,找不到尸体。
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哀伤思念曹盱,在江边悲泣,过了十七日,就自己投江而死,过了五天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从汉安年间到元嘉元年青龙辛卯(年),一直没有人表彰她。
度尚设祭并作诔(叙述死者生平,表示哀悼)文,诔文说:这个孝顺的女子啊,有着美好的姿态。
她的行为与众不同,容貌和仪态都很美好。
她是个文静美好的女子,巧笑的样子很迷人。
本应使家庭和顺美满,在那洽水的北面(指家庭幸福之地)。
但盛大的婚礼还没举行(这里指曹娥还未出嫁),就悲痛地失去了慈爱的父亲。
苍天啊这是为什么?没有父亲依靠谁呢?向神灵诉说悲哀,投身江中长久哀号,视死如归。
王羲之行楷书法字帖
王羲之行楷书法字帖
王羲之著名的楷书字帖有:《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等。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的行书,以《兰亭序》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春,全篇28行,328字,字字“遒媚劲健,绝代所无”,字,更是情态各异,绝不雷同,可谓别开生面。
王羲之不仅行书独步天下,他的楷书也是一绝。
他在学习钟繇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青出于蓝,并变文字的楷书为书法的楷书。
《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等最为有名,至今仍在流传。
曹娥碑译文注解逐句
曹娥碑译文注解逐句
《曹娥碑》是唐朝贯休的诗作。
原文:
高碑说尔孝应难,弹指端思白浪间。
堪叹行人不回首,前山应是苎萝山。
译文:
高大的曹娥碑啊,你上面记载的孝女的事迹真是难以言说。
我每当想起孝女曹娥的事迹,就仿佛置身于白浪滚滚的江畔。
孝女的事迹使众多的过路行人感怀不已,频频回顾,前面的山就是那出名的苎萝山了。
《曹娥碑》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它以孝女曹娥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孝顺的赞美和崇敬。
首先,诗作的开头“高碑说尔孝应难”,就以高大的曹娥碑为引子,开始了对孝女
的崇敬和纪念。
此处用“高碑”一词,不仅是为了形容曹娥碑的高大雄伟,更是为了突出孝女曹娥的伟大形象和深远影响。
其次,“弹指端思白浪间”一句,将读者带入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中。
诗人通过描绘白浪翻滚的江水,表达了曹娥投江寻父的勇气和决心。
这里的“弹指”一词,寓意时间短暂,更加凸显出曹娥的英勇果断。
再次,“堪叹行人不回首”一句,表达了人们对曹娥的怀念和感怀。
诗人通过描绘
行人频频回顾的情景,展现了曹娥事迹对人们的深远影响。
这一句也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曹娥的独特魅力和不朽价值。
最后,“前山应是苎萝山”一句,以山峰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曹娥的形象和影响。
苎萝山是著名的美女西施的故乡,这里以此山比喻曹娥,寓意她也是一位美丽、善良、勇敢的孝女。
总体来说,《曹娥碑》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启示性的诗作,它通过对孝女曹娥的崇敬和纪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孝女曹娥碑临创讲解
孝女曹娥碑临创讲解
《孝女曹娥碑》是古代中国的一篇重要碑文,记录了孝女曹娥的孝行和人们对她的敬仰。
下面是对这篇碑文的临创讲解:
1.背景介绍:教萝娥是上虎善盱的女儿,她的祖先和姬姓周王朝有着共同的血统。
在元嘉元年(151) ,时任上虎县长的度尚为了表彰孝女曹娥的孝行,撰写了这篇《孝女曹娥碑》。
2.碑文解析:这篇碑文虽然只有442字,但"彰孝烈"其情其旨自溢于言表。
如果用现代汉语解读之。
我们便能谛听到这样一个凌美动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人们那泓折心动容的哀伤。
3.书法风格:由于这篇碑文是度尚所写,他的书法风格对整篇碑文有着很大的影响。
度尚的书法以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菩称,这筒碑文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4.临草技巧:在临草《孝女曹娥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首先。
要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表现出笔锋的力度和变化。
其次,要学握字形的结构特点,注意整体的布局和排列。
最后,要表现出书法的神韵和气韵,使整筒碑文充满生命力。
5.创作应用:在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孝女曹娥碑》的书法风格和临草技巧。
运用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
同时,也可以将这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如平面广告、包装设计等。
总之,《孝女曹娥碑》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遗产,通过对其临创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书法艺术以及传统美德。
制表:审核:批准:。
曹娥碑的基本介绍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是中国著名的碑刻之一。
该碑原立于浙江绍兴上虞曹娥庙内,现存于绍兴市文物管理局内。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碑之背面所刻之“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所题,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字谜。
扩展资料:
曹娥碑背面所刻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是字谜,谜底是“绝妙好辞”。
这个字谜是由东汉大文学家蔡邕所题,他在探访上虞时,看到了孝女曹娥的墓碑,但上面只有“曹娥”二字,于是他就在墓碑背面题下了这八个字。
当时的人们都不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直到后来曹操和杨修看到后,杨修解释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
一个‘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辣的器具,受辛合成一个‘辞’(繁体字为‘辤’)字。
所以,这八个字的谜底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听后也表示赞同。
这个字谜运用了离合、会意等多种字谜的构造方法,既谜面高雅,又通俗易懂,因此广为流传。
绝妙好辞《曹娥碑》
绝妙好辞《曹娥碑》
刘亦冰
【期刊名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22)004
【摘要】曹娥孝女庙被誉为江南第一庙,庙内镌有为数众多的楹联和匾额.然而,该庙的真正精华是东汉邯郸淳撰文的.该文就碑文撰写的缘起、撰写过程及流传等问题,作了必要的考证和梳理,旨在说明碑文的重要价值,使这颗中华艺术宝库中的明珠重现光彩.
【总页数】5页(P11-14,43)
【作者】刘亦冰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政法系浙江绍兴 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42
【相关文献】
1.曹娥碑与"中华第一字谜" [J], 苏兆瑞
2.打造城市喧嚣中的“后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区改造及曹娥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J], 吴明伟;吴晓;刘博敏;雒建利
3.汉孝女曹娥碑考 [J], 张鹏飞
4.口头传承与文学加工——以曹娥碑为中心看曹娥故事相关文本的流布 [J], 张颖慧
5.曹娥曹娥碑与曹娥庙 [J], 马志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孝女曹娥碑结体特点
孝女曹娥碑结体特点
孝女曹娥碑是中国古代碑刻之一,它的结体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严谨稳定:孝女曹娥碑的结体非常严谨稳定,每个字的大小、形状、间距等都经过精心设计,整体呈现出紧凑有序的布局。
2. 笔画劲健:碑文中的每个字都经过严格的字体规范,笔画形状清晰,并且有着一定的笔画力度,给人以生动有力的印象。
3. 朴素简洁:孝女曹娥碑的结体非常简洁朴素,采用了古代的隶书字体,没有过多的修饰与装饰,使得整体看起来庄重而端庄。
4. 规整对称:碑文的结体非常规整对称,左右对称的字形、字数,以及段落的分布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5. 用字平实:碑文所使用的字词非常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与雕饰,文字简练明了,表达出了孝女曹娥对父母的深切感情与至诚奉献之心。
综上所述,孝女曹娥碑的结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严谨稳定、笔画劲健、朴素简洁、规整对称和用字平实等方面。
孝女曹娥碑临摹作品点评
孝女曹娥碑临摹作品点评一、临摹作品的整体观感这孝女曹娥碑临摹作品啊,一瞧就很有感觉。
有的临摹作品在整体的布局上就特别像那么回事儿,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行与行的排列,就好像是在努力还原原碑的那种古朴的秩序感。
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在努力模仿另一个人的走路姿势,那种认真劲儿全在纸上体现出来了。
不过呢,也有一些作品在整体观感上就差了那么点儿意思,可能字的大小忽大忽小,整体看起来就有点杂乱无章,像是一群调皮的小孩在乱跑,没有纪律性。
二、字体形态的临摹情况1. 笔画特点在笔画上啊,好的临摹作品那笔画是相当到位的。
曹娥碑的笔画粗细变化很有讲究,有的临摹者就能够很好地抓住这个精髓。
像那些横画,起笔、行笔和收笔都模仿得很细致,能让人感觉到原碑的那种韵味。
可是呢,有些临摹者就有点马虎啦,笔画要么过于纤细,像没吃饱饭似的,没有力量感;要么就过于粗壮,感觉像是在刻意强调,反而失去了原碑笔画那种含蓄的美。
2. 字体结构说到字体结构,有的作品真的是可圈可点。
临摹者把每个字的结构都拿捏得很准,像是“曹”字,各个部分的比例协调,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小房子,稳稳当当的。
但是有些作品里的字结构就歪歪扭扭的,“娥”字可能左边大右边小,看起来就很别扭,就像一个人穿了不合身的衣服,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三、墨色与纸质的呈现效果1. 墨色运用墨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哦。
好的临摹作品墨色浓淡相宜,就像一幅水墨画,有深有浅。
该浓的地方浓,比如一些笔画的起笔处,浓墨重彩,能突出字体的重点;该淡的地方淡,像一些笔画的中间部分或者一些比较纤细的笔画,淡墨能表现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可有些作品呢,墨色要么太黑,黑乎乎的一片,让人看不清楚字的细节;要么太淡,感觉像是没墨了似的,字都快看不清了。
2. 纸质选择与表现纸质对临摹作品的呈现也有影响。
有的临摹者选择的纸质很有质感,能够很好地吸收墨汁,让字的线条看起来更加饱满。
在这样的纸上临摹,就像是给字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家。
而有些纸质就不太合适了,要么太光滑,墨汁不容易附着,字写上去感觉浮在表面;要么太粗糙,让字的笔画看起来毛毛糙糙的,影响了整体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