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近亲属范围
法律规定的近亲属
![法律规定的近亲属](https://img.taocdn.com/s3/m/60e9b7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4.png)
法律规定的近亲属法律规定的近亲属是指在亲族关系中与某一人关系最为亲近的人。
法律通常根据亲属关系的程度来确定近亲属的范围,以进行法律调整和保护。
在我国的婚姻法中,法律规定的近亲属主要是指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直系亲属是指父母、子女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等亲属关系。
旁系亲属则是指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等与被确定的人有着直接血统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
直系亲属的血缘关系非常明确,法律对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也给予了较高的保护。
例如,在法律中,直系亲属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和权利,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义务赡养父母。
此外,在继承上,直系亲属也有优先继承的权利,他们的继承权高于旁系亲属。
在家庭暴力的问题上,近亲属也可以发起举报和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旁系亲属的范围略广,他们与被确定的人之间的关系可能通过血缘或婚姻等方式产生。
旁系亲属的权利和义务相对于直系亲属来说较为复杂。
例如,在法律上,兄弟姐妹之间没有直接的扶养义务和赡养义务。
在继承上,旁系亲属与直系亲属享有相对平等的权利。
此外,在婚姻法中,法律对旁系亲属之间的禁婚关系进行了规定,例如兄弟姐妹、舅、姨等禁止近亲结婚。
需要注意的是,近亲属关系并不是法律规定的亲属关系的全部。
除了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在法律上还存在其他类型的亲属关系,例如姻亲、姻亲的亲属等。
这些亲属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总之,法律规定的近亲属主要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他们在法律上享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通过对近亲属的规定,法律旨在调整和保护亲属关系,维护家庭稳定和个人权益。
亲属关系 定义
![亲属关系 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4eb50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1.png)
亲属关系定义如下是有关亲属关系的定义:一.民法上的亲属概念1.亲属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第一款: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2.近亲属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第二款: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3.家庭成员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第三款: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4.血亲词语解释:指有血缘联系的亲属。
5.自然血亲词语解释:指出于同一祖先、有血缘联系的亲属,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
6.拟制血亲词语解释:指本无血缘联系或者没有直接的血缘联系,但法律确认与自然血亲有同等权利义务的亲属。
7.直系血亲词语解释: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的亲属。
8.旁系血亲词语解释:指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与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
9.姻亲指以婚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配偶一方与另一方的血亲之间为姻亲关系。
二.民法上亲属的功能1.未成年人设立监护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设立监护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3.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民法典第四十二条: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
代管有争议,没有前款规定的人,或者前款规定的人无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民事诉讼法近亲属的范围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诉讼法近亲属的范围是怎么规定的](https://img.taocdn.com/s3/m/d51e281d453610661ed9f475.png)
民事诉讼法近亲属的范围是怎么规定的生活当中大家在提到近亲属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近亲属就是自己的经常走动的这些亲戚都可以称之为近亲属。
但如果具体要上升到法律阶段上来说,近亲属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受到限制,因此必须通过法律的规范对近亲属的范围作出统一的要求。
下面我们要了解的内容是,民事诉讼法近亲属的范围是怎么规定的?离婚证起诉离婚程序离婚起诉书协议离婚离婚损害赔偿离婚诉讼生活当中大家在提到近亲属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近亲属就是自己的经常走动的这些亲戚都可以称之为近亲属。
但如果具体要上升到法律阶段上来说,近亲属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受到限制,因此必须通过法律的规范对近亲属的范围作出统一的要求。
下面我们要了解的内容是,▲民事诉讼法近亲属的范围是怎么规定的?▲一、民事诉讼法近亲属的范围是怎么规定的?民法通则第二章第二节关于监护人的规定条文中出现了:“近亲属”一词,为了明确“近亲属”的范围,1988年1月26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中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这是我国法律对亲近属范围的最早规定。
▲二、近亲属的范围影响到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的确认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由于《意见》中已界定了“近亲属”的范围,因此,这就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有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本条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包括哪些人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包括哪些人](https://img.taocdn.com/s3/m/7f44c5b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0.png)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包括哪些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包括哪些人《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规定:“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本条以三个款项分别就家庭关系中的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的范围进行了规定。
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亲属家庭关系中的亲属包含了第一款中规定的三类人员,即配偶、血亲和姻亲。
1.配偶配偶指经依法登记领取结婚证书的合法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双方,以及依法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的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双方。
不具备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如同居关系中,彼此均不具备对方的配偶身份,因此也就不属于对方的亲属范围。
有关事实婚姻的认定,以1994年2月1日即《婚姻登记条例》实施日为界限,此前未办理结婚登记,但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男女双方“结婚”,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彼此为对方的配偶,具有亲属身份;不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不能认定事实婚姻,彼此不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故不具有配偶身份。
自1994年2月1日起,凡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法律一律不再承认事实婚姻,而无论双方是否符合结婚的实质条件。
2.血亲血亲是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包括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
自然血亲即基于人的自然出生而产生的血亲关系,如生父母与其子女之间,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之间都属于自然血亲关系。
拟制血亲是指彼此本来没有血缘关系,但法律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同的亲属,目前主要是指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关系。
养父母子女关系,基于养父母对养子女的合法收养而产生。
养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生父母同其亲生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同,但生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后,生子女与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3.姻亲姻亲是指基于合法婚姻关系而与配偶的特定亲属之间产生的亲属关系。
爷爷奶奶算直系亲属吗
![爷爷奶奶算直系亲属吗](https://img.taocdn.com/s3/m/9010fa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c.png)
爷爷奶奶算直系亲属吗一、爷爷奶奶算直系亲属吗法律常识:爷爷奶奶算直系亲属。
1、直系亲属,即相互之间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的上下各代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
2、旁系亲属包括的范围如下:二代以内的亲兄弟姐妹;与叔伯、姑母、堂兄弟姐妹之间是三代以内旁系亲属;舅父、姨母、表兄弟姐妹之间也是三代以内旁系亲属。
直系血亲是具有直接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
父方母方都包括在内。
旁系血亲是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于三代以内的亲属。
这里的三代是,从自己开始计算为一代的三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千零四十五条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二、直系亲属范围是怎样的1.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
根据路程远近,企业还应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
职工在休丧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均应当照常发放职工工资。
2.爷爷、奶奶是直系亲属,但依据国家对于丧假的规定不在使用丧假的范围。
3.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直系亲属定义、范围比较模糊,一般认为直系亲属的范围广于直系血亲,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直系亲属不仅包括自然血亲还包括拟制血亲,直系血亲只包括自然血亲。
例如:父母,子女。
直系血亲仅指亲生父母和子女,直系亲属既包括亲生父母和子女,还包括养父母和子女以及有抚养和赡养关系的继父母和继子女。
(二)直系亲属包括部分直系血亲和配偶。
例如:在户口和有些表格中直系亲属为:配偶,父母,子女三者。
(三)直系亲属包括直系血亲、配偶、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例如:有些丧假的适用条件为:配偶、子女、父母,(外)祖父母,(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的死亡。
这里的血亲包括拟制血亲。
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哪些人
![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哪些人](https://img.taocdn.com/s3/m/b31b421e915f804d2a16c10a.png)
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哪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到近亲属,可能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这些。
但是如果涉及到具体的案件当中的话,其实我国的民法、刑法和行政法,对近亲属的具体范围都是不一样的,由于近亲属的性质比较特殊,有些情况下会影响到案件的审判。
在下文当中小编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哪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到近亲属,可能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这些。
但是如果涉及到具体的案件当中的话,其实我国的民法、刑法和行政法,对近亲属的具体范围都是不一样的,由于近亲属的性质比较特殊,有些情况下会影响到案件的审判。
在下文当中小编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哪些人?▲一、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哪些人?民法总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二、近亲属的范围影响到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的确认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由于《意见》中已界定了“近亲属”的范围,因此,这就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有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本条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意见》中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范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的范围是否一致,法律没有进一步规定。
三、近亲属的出庭佐证特免权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对争议许久的证人出庭和证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也出台了新的规定,刑诉法的近亲属出庭作证有特免权制度对长期以来,我国在证人制度中实行的是强制作证主义,法律规定如实作证是任何一个知晓案情的公民的义务,不如实提供证据被视为妨碍司法机关办案的行为,甚至要受到刑法的制裁。
刑诉法的近亲属指什么人?【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刑诉法的近亲属指什么人?【婚姻家庭法律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387bda3a0116c175f0e488e.png)
刑诉法的近亲属指什么人?【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刑诉法的近亲属指什么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刑事诉讼法中对于近亲属的规定主要指的是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而在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领域中的“近亲属”的涵义是一样的,均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可见刑诉法的范围要小很多。
一、刑诉法的近亲属指什么人?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刑事案件庭审程序是怎样的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的审判程序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
(一)开庭开庭是法庭审理的开始,其任务是为完成实体审理做好程序上的准备。
(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是法庭审判的核心阶段。
在这一阶段,合议庭要在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等的参加下,通过提出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当庭调查证据,全面查明案件事实,为法庭作出正确的裁判提供事实根据。
(三)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是指控辩双方在审判长的主持下,依据法庭调查中已经调查的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证据有何种证明力和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罪责轻重、应否处刑和如何处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在法庭上当面进行论证和反驳的诉讼活动。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被告人最后陈述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结束之际,就自己被指控的罪行进行最后辩护和最后陈述的活动。
这是法律赋予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五)评议和审判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一)“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二)“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四)“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五)“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民法典》释义谁才是我的近亲属
![《民法典》释义谁才是我的近亲属](https://img.taocdn.com/s3/m/2aa1a36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7c.png)
J U J I A O《民法典》释义:谁才是我的近亲属◎楚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
但在法律上,其法律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与我们g常认知是不是一 样?这些亲人的概念,在法律上又被賦予了什么权利和承受什么义务?请看《民典法》释义:谁才是我的近亲属?通常,我们的社会关系涉及到的亲戚 有很多,主要是: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儿媳、女婿三叔、六伯、七大姑、八大姨这么多亲戚究竟谁是自己的亲属,谁 又是自己的近亲属,家庭成员又包括哪些 人呢?在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们的认 知可能有所不同。
《民法典》中新增了对 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的明确界定,成 为确定家庭关系中所有成员权利与义务 的基石。
一、亲属、近亲属及家庭成员的法律界定粗略统计,在《民法典》中搜索“近 亲属”出现19次、“亲属”出现3次、“家庭 成员”出现5次。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从所涉范围上 说,是一个逐步限缩的过程。
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这符 合人们的日常认知。
它包括因婚姻、血缘 或收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亲属的含义有 以下三个方面:1.亲属是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关系,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2.亲属由 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产生;3.亲属与家属、家庭成员的区别:家庭成 员是指相互负有扶养义务的一定范围内 的亲属,主要指夫妻、父母子女,有时也 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外子女、外孙子女 及兄弟姊妹等。
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所述的近亲属概念只适用于处理平等主体间的民事纠纷。
刑事、行政诉讼及行政许可代理,近亲属的概念与《民法典》规定有所不同。
法律规定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
![法律规定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https://img.taocdn.com/s3/m/eb423cd6f8c75fbfc77db292.png)
法律规定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与相关法律规定息息相关,这其实也体现出了法律的实效性,即法律是为了维护某种秩序,以服务于广大人民。
在各种民事活动、刑事活动、行政活动等活动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个直系亲属,那么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呢?直系亲属包括直系血亲和直系姻亲。
直系血亲包括父母、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即是指两者之间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收养、抚养关系也能成立直系亲属关系,譬如收养人与收养的子女、继父母抚养的继子女等。
直系姻亲包括女婿与岳父、岳母,儿媳与公、婆,即是指与配偶一方的直系血亲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律相关规定中,直系亲属会以另一个词汇表示出现“近亲属”,而且在民诉法、刑诉法、行政诉讼法中彼此的含义还有所区别。
▲一、民诉法中的近亲属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民诉法中的近亲属一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当然有时这里的近亲属还会作扩大解释,在关于自然人的近亲属可以担任当事人的民事诉讼代理人规定中,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除了上述的“近亲属”外,还包括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二、刑诉法中的近亲属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刑诉法中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可以享有多种权利,如申请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权利;在法院对被告人进行判决或裁定后,对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的权利等等。
▲三、行诉法中的近亲属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行政诉讼法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如果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不幸死亡,那么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即包括上面的近亲属。
终上所述,当处于不同法系范围内的活动时,近亲属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但都包含配偶、父母、子女三种亲属。
股东近亲属的界定
![股东近亲属的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e77b27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c.png)
股东近亲属的界定在商业法律实践中,对于“股东近亲属”的界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环境、公司章程以及案件背景进行综合考量。
这一概念的明确对于公司治理、股权传承以及防止内部人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律层面的近亲属定义从法律层面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近亲属的定义存在差异。
在中国,《民法典》中规定了近亲属的范围,通常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这些亲属关系在法律上享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如继承权、抚养义务等。
然而,在商业法律领域,特别是涉及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时,对于股东近亲属的界定往往需要更加具体和细致。
这主要是因为股东在公司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其近亲属可能通过血缘或婚姻关系获得对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二、公司治理中的股东近亲属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近亲属可能扮演多重角色。
他们既可能是公司的直接股东,也可能通过家族信托、持股平台等方式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这些近亲属的存在对公司的决策、管理以及利益分配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和维护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许多公司在章程或相关协议中对股东近亲属的权益进行了限制或约束。
例如,可能规定近亲属在股东大会中的投票权限制、股权转让的限制条件等。
三、股权传承中的近亲属问题在家族企业中,股权传承是一个尤为敏感且复杂的问题。
股东近亲属在股权传承中通常扮演重要角色。
一方面,他们可能是股权传承的直接受益人或继承人;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因为继承纠纷、家族内部矛盾等原因成为股权传承的阻碍。
因此,在规划股权传承时,明确界定股东近亲属的范围和权益至关重要。
这不仅可以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和冲突,还有助于维护家族和企业的和谐与稳定。
四、防止内部人控制的考量内部人控制是公司治理中需要警惕的问题之一。
当股东近亲属通过持有大量股份或担任公司高管等方式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时,他们可能会利用这种控制地位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在公司章程和相关协议中设置限制性条款外,还需要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制衡机制。
民法典关于“亲属、近亲属及家庭成员”规定的精讲讲义
![民法典关于“亲属、近亲属及家庭成员”规定的精讲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16333c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7.png)
民法典关于“亲属、近亲属及家庭成员”规定的精讲讲义重点法条第一千零四十五条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亲属和近亲属及家庭成员范围问题的规定。
条文释义《民法典》首次对亲属范围作出明确规定,亲属的范围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在自然人的社会关系中配偶或者有血缘关系的或者有姻亲关系的人均为亲属。
在亲属当中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这八种关系人为近亲属;上述近亲属中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人组成家庭成员。
《民法典》对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各自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我国的亲属立法始于1950年5月1日颁行的《婚姻法》,此后通过1953年全国范围的贯彻婚姻法运动,使旧的婚姻家庭制度彻底崩溃,新婚姻家庭制度迅速建立起来,自主婚姻显著增加,民主和睦的家庭大量涌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980年9月10日修改的《婚姻法》,使我国的亲属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修改的目的,是将《婚姻法》调整的重点由改革婚姻家庭制度转移到稳定婚姻家庭关系、保障和发展婚姻家庭建设上来。
2001年仅对《婚姻法》进行了小范围的修改,在有限的程度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增加了保证婚姻法基本原则实施的措施,增加了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增设了无效婚姻制度和可撤销婚姻制度,明确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确认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明确规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法定条件,增加规定了违反法律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
《民法典》颁布之前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与婚姻立法一起,发挥了调整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民法典》颁布之前,我国婚姻法及其他亲属法规范存在缺陷和不足。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婚姻法》无法概括亲属法律的全部内容。
调整亲属关系的法律的名称局限于调整婚姻关系,使本来属于亲属法律内容的收养问题,由于《婚姻法》命名的不适当,在立法时又使用了《收养法》的名称,本应是《婚姻法》下属的一个法律与婚姻法成了相并列的法律,损害了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性。
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
![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8b9306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8.png)
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代理人是指在受委托人的授权下,代表其进行某种行为或处理某项事务的人。
在法律上,代理人是一种授权关系,代理人的行为和意志具有代表性和法律效力。
在家庭生活中,近亲属之间常常需要代理人来处理事务,比如代理购买或出售房产、代理签署合同等。
那么,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是什么呢?首先,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直系亲属是指父母、配偶、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
旁系亲属是指兄弟姐妹、叔伯姑婆、侄子侄女、甥子甥女等。
在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应当存在近亲属的关系,否则代理行为无效。
其次,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包括非财产事务和财产事务。
非财产事务包括代理出行、代理看病、代理办理证件等。
财产事务包括代理购买或出售房产、代理签署合同、代理处理遗产等。
在代理财产事务时,代理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侵占委托人的财产,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也包括限制代理事项和不得代理事项。
在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应当明确代理事项的范围和限制。
对于限制代理事项,代理人应当在其代理行为中遵守限制条件,否则代理行为无效。
对于不得代理事项,代理人应当明确告知委托人,不得擅自代理,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最后,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也包括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代理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和委托人的意愿,代表委托人进行行为或处理事务,并保证代理行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委托人应当支付代理人的合理费用,代理人也应当保守委托人的秘密,不得泄露。
总之,近亲属代理人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非财产事务和财产事务、限制代理事项和不得代理事项等。
在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和委托人的意愿,保证代理行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民法典近亲属的范围
![民法典近亲属的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3166200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c.png)
民法典近亲属的范围中国《民法典》第1622条规定,“近亲属是指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夫妇及祖父母、孙子女等血亲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民法典所认定的近亲属范围有六大类,分别是: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夫妇、祖父母及孙子女。
首先,父母是民法典认定的近亲属范围之一,一个人具有一对父母,他们之间有着血缘关系,因此,父母一般拥有一系列特定的关系权利,也有一定的义务与责任。
例如,父母对子女具有生活赡养义务,子女应当遵守父母的合法指示,并声讨父母享受家庭荣誉,尊重父母而不能侮辱谩骂,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当顾及父母的安全及身体健康,关心父母的情感需求等,由此可见,父母是民法典认定的近亲属范围内的最重要的一类关系。
其次,子女也是民法典认定的近亲属中的重要一类,指的是“直系血亲”的子女,就是父母的亲生子女或者收养的子女,家庭关系中,子女作为家庭成员,具有各种权利义务。
例如,子女有义务尊重父母,遵守父母的合法指示,应当顾及父母的安全及身体健康,维护父母的荣誉,支付子女抚养费等,此外,父母对子女也有家庭赡养义务,并为子女预备多种条件,使其能够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这就是子女作为家庭成员的权利及义务所在。
此外,民法典认定的近亲属还包括兄弟姊妹,也就是兄弟和姊妹、姐夫和弟媳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可以从共有父母的角度去考虑,兄弟姊妹之间有着一定的义务,例如,兄弟姊妹之间应当相互关心、支持、慰藉,不能互相谩骂、欺凌或者贬抑,在家庭遭受不幸的时候,他们也应当相互扶持,以此来平抑家庭的不幸。
另外,民法典还认定了近亲属的另外两类关系,即夫妇及祖父母、孙子女的关系。
夫妇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夫妻之间应当遵守权利义务,互相尊重、爱护、信任与帮助,以及支持对方的利益等,而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的关系,他们应当尊重彼此,对对方关怀备至,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总结以上内容后,可以得出结论:民法典所认定的近亲属应当遵守特定的权利义务,不是说只有血缘关系的才算有权利义务,同时要考虑行为方式的合法性,在履行关系义务的时候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直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
![直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5b5dd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1.png)
直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一、直系血亲法律意义上的直系血亲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有自然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
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另一种是指本来没有血缘关系,但由法律确认其具有与自然血缘同等权利义务的亲属,这种情况称之为法律拟制血亲。
如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
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指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三代以内,除父母直系血亲以外的,与自己有间接血亲关系的亲属。
所谓“三代以内”是从自身往上数,自己为第一代,到父母为第二代,到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三代;从自身往下数,自己为第一代,到子女为第二代,到孙、外孙为第三代。
- 1 -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图1.阴影部分为直系血亲关系图;2.除阴影部分外为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图。
三、近姻亲关系是指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近姻亲主要指配偶的怙恃、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怙恃、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 2 -第一类:为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图第二类:为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图- 3 -近姻亲关系分类:1.血亲的配偶,指本人直系、旁系血亲的配偶。
如儿媳、姐夫等。
2.配偶的血亲,指本人配偶的血亲。
如岳父、夫之妹等。
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指自己的配偶的血亲的夫或妻。
如妯娌、连襟等。
姻亲关系因夫妻离婚或夫妻中一方死亡、他方再婚而消失。
近姻亲关系是指通过婚姻确立关系的双方的直系血亲。
比如你和某女立室,那么某女的直系血亲就为你的近姻亲。
比如:岳父的哥哥或者弟弟就不属于近姻亲,但岳父的怙恃,岳母的怙恃就是近姻亲。
简单说就是双方的3代直系血亲才算是彼此的近姻亲。
民法总则中的近亲属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总则中的近亲属是怎么规定的](https://img.taocdn.com/s3/m/310fe856caaedd3383c4d3bb.png)
民法总则中的近亲属是怎么规定的在我国的几部最重要的法律法规当中对近亲属的划分范围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民法和刑法当中规定的近亲属就有区别,因为主要是近亲属在这些不同性质的案件当中所享有的义务都是有差别的,民事案件当中近亲属有时候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关键,但是首先当事人应该知道民法总则中的近亲属是怎么规定的?在我国的几部最重要的法律法规当中对近亲属的划分范围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民法和刑法当中规定的近亲属就有区别,因为主要是近亲属在这些不同性质的案件当中所享有的义务都是有差别的,民事案件当中近亲属有时候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关键,但是首先当事人应该知道民法总则中的近亲属是怎么规定的?▲一、民法总则中的近亲属是怎么规定的?民法总则中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二、民事诉讼代理人基本定义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在一定权限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人。
被代替或被协助的当事人称为被代理人。
“一定权限”又称为诉讼代理权限,即诉讼代理人为诉讼行为和接受对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权利范围。
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在一定权限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人。
被代替或被协助的当事人称为被代理人。
“一定权限”又称为诉讼代理权限,即诉讼代理人为诉讼行为和接受对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权利范围。
民事诉讼一般由当事人亲自进行,但在当事人不能或难以亲自进行诉讼时,就需要有人代替或帮助其诉讼。
民事诉讼代理就是适应这一客观需要而设立的一种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代理人可分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三、诉讼时效的起算,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1、对应当知道的理解:约定还款期限的,从期限届满之日起为应当知道之日。
几代人结婚才算近亲
![几代人结婚才算近亲](https://img.taocdn.com/s3/m/13418d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07.png)
几代人结婚才算近亲一、婚姻法对近亲结婚范围的规定婚姻法对近亲结婚范围的规定所谓的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如果他们之间通婚,就称为近亲婚配,也叫近亲结婚。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结婚的情形之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是指生育自己或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血亲,即所谓己身所从出或从己身所出的血亲。
上溯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下至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等,皆为直系血亲。
旁系血亲指双方之间无从出关系但同由一共同祖先所生的血亲。
如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姐妹,同源于祖父母的伯、叔、姑至侄子女之间,堂(表)兄弟姐妹之间皆为旁系血亲。
同父母所生者为全血缘亲属,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所生者,为半血缘亲属。
不能近亲结婚的范围:1、父母和子女之间、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之间、姥姥、姥爷和外孙子、外孙女之间,当然不能结婚。
2、和自己的伯伯、叔叔、舅舅、姑姑、姨母不能结婚。
3、和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不能结婚。
4、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
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间不能结婚。
5、不同辈的叔、伯、姑、舅、姨与侄(女)、甥(女)。
即叔叔(伯伯)不能和兄(弟)的女儿结婚。
6、姑姑不能和兄弟的儿子结婚;舅舅不能和姊妹的女儿结婚;姨妈不能和姊妹的儿子结婚。
至于老百姓常说的“远房亲戚”,一般都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不属于禁止结婚的近亲属范围。
通过以上罗列,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近亲结婚及不能近亲结婚的范围。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三代之内、五代之内不能结婚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楚,这时可以向专业人员咨询。
二、近亲结婚的范围有哪些一、近亲结婚的范围有哪些近亲结婚常见的就是表兄妹及堂兄妹之间的结婚,超过就不算了,就不在民法典禁止结婚之列了。
像你这种关系算起来是5代旁系血亲,是可以结婚生育的,这样算:1.—2.你外公父亲—3.你外公—4.你母亲—5.你1.—2.她外婆父亲—3.她外婆—4.她母亲—5.她不能近亲结婚的范围:1、父母和子女之间、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之间、姥姥、姥爷和外孙子、外孙女之间,当然不能结婚。
民法中近亲属的法律规定(3篇)
![民法中近亲属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89ae4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1.png)
第1篇一、引言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民法中,近亲属的法律规定涉及到继承、婚姻、抚养、赡养等多个方面,对于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近亲属的定义、法律地位、继承、婚姻、抚养、赡养等方面,对民法中近亲属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二、近亲属的定义与法律地位1. 近亲属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其中,配偶是指男女双方依法结婚后形成的夫妻关系;父母包括生父母和养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和养子女;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包括直系血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包括直系血亲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2. 近亲属的法律地位近亲属在法律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权:近亲属作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2)婚姻关系: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在婚姻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3)抚养、赡养关系: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近亲属在抚养、赡养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三、近亲属在继承方面的法律规定1. 法定继承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 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依法立下的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其遗产。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但遗嘱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
3. 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四、近亲属在婚姻方面的法律规定1. 婚姻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婚姻自由,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近亲属包括什么人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近亲属包括什么人](https://img.taocdn.com/s3/m/1507a7e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a.png)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近亲属包括什么人根据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刑事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等过程中,当事人的近亲属有特定的地位和权利保障。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被视为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的近亲属呢?本文将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重点解析法律对于近亲属的定义及其权利保障。
一、被告人的近亲属被告人的近亲属主要包括被告人的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被告人的父母、子女和配偶。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的近亲属具有一些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他们有权请求取保候审、提出管辖异议、向法院提供证据材料等。
另一方面,他们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比如要积极协助安排被告人辩护人、代理人;配合法院的调查和取证工作等。
在适用这些权利和义务时,被告人的近亲属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限度。
例如,在向法院提供证据材料时,他们应当遵守证据收集的规定,不得以违法或不当的方式获取证据;在协助被告人辩护人、代理人时,他们不得干扰正常的诉讼程序,阻碍法院审判。
二、被害人的近亲属被害人的近亲属主要包括被害人的父母、子女、配偶以及被害人的兄弟姐妹等亲属。
对于被害人的近亲属,法律也给予了一定的权利和保护。
首先,在立案阶段,被害人的近亲属有权请求立案,并参与公诉机关的起诉。
这可以通过提供证据、作证等多种方式实现。
其次,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被害人的近亲属还有权提出人民监督申请,监督刑事诉讼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及时性等方面的问题,保障案件的正常、公正、快速审理。
最后,在刑事判决后,被害人的近亲属还可以请求赔偿,主张受到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三、证人的近亲属证人的近亲属也受到刑事诉讼法的保护。
在证人出庭作证时,其近亲属可以陪同其进入法庭。
此外,被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证人的近亲属有权进行申诉,要求法院立即暂停强制措施。
证人的近亲属还有义务协助证人接受调查、出庭作证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适用这些权利和义务时,证人的近亲属应当尊重证人的意愿,不得干扰证人作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近亲属范围
1、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2、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3、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其范围最为广泛。
这三个规定都不包括同乡的人,由此看来,你说的同一个家乡的人不属于近亲属范围的范畴。
领导干部的近亲属
是指与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