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话清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话清明

高一三班0335 邓冠衡又是一年清明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现代人或祭拜祖先,寄托无尽的哀思,或出外游玩,感受春日的美好。那么,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一节日的呢?对于这一节日,他们又有什么独特的体会或感悟呢?下面,让我们走进先贤们用诗词构筑的清明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和现代一样,古代的清明也是一个祭拜先人的日子,带有凝重的气氛。淅淅沥沥的春雨,赋予了清明一丝淡淡的忧愁。各色盛开的花朵,更是勾起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哀愁,催生了一首首销魂的诗篇。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给了我们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诗中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个远在天涯的游子。清明节,他本要回家祭祖,但归途漫漫,阻断了他的念想。他在陌生的异乡愁肠百结,几欲断魂。濛濛细雨中,他的愁思也是湿漉漉的。如何驱遣这无边的愁绪呢?找个酒家,借酒浇愁,也是好的吧。牧童遥指远方,杏花开处,隐隐露出了酒家。全诗一直笼罩着一层惆怅和忧伤,结尾处的杏花,为全诗涂上了一层亮色。唐代的韩偓在《寒食夜》中写道:“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诗中的杏花,也是天涯游子的一种精神寄托。异乡的杏花,也如故乡的杏花一样,缤纷烂漫。那么,对着满眼的杏花,薄饮浅醉,暂把他乡作故乡吧。诗人自我排遣的达观背后,所隐含的辛酸之情溢于言表,却无人可诉,使人不禁心生怜悯。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写道:“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这首诗更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海棠梨花,潇潇暮雨,平添无限愁绪。生死两隔,花是否也懂人的情感心思?花儿带雨,一如人的伤心断肠、泪落纷纷。

尽管忧愁是清明的主旋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明只有哀伤的气息。事实上,清明还是个有声有色,有香有味的节日。清明初至,春寒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风和日丽,一派暖意融融。这么好的天气,爱游山玩水的古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出门踏青的好机会。南宋的吴惟信便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北宋的才子柳永也在《木兰花慢》中写道:“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一场小雨过后,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食物,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享受春天的欢乐。管乐齐奏,更是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使游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愉悦。这幅清明游乐踏青图生机盎然,真令人心驰神往。

古人笔下的清明是多彩的。它生动鲜活,形象传神,惆怅而不失欢乐。这对今人而言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让我们在清明描绘的画卷里,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