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嵌入式系统结构概述

合集下载

最新嵌入式系统简介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嵌入式系统简介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ppt课件PPT课件

• ROM仿真器 • JTAG仿真器 • 逻辑分析器
• 需求管理工具
• 示波器
• DSP开发工具
• 器件驱动器开发工具
• 软硬件协同验证工具
9.3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1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
▪ 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差别:
– 人机交互界面 – 有限的功能
– 时间关键性和稳定性
▪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
嵌入式微控制器EMCU
• 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为单片机,它将CPU、存 储器(少量的RAM、ROM或两者都有)和其 它外设接口封装在同一片集成电路里。
• 嵌入式微控制器制造商:摩托罗拉、英特尔、 英飞凌科技、 Atmel、日立、NEC、三菱、 东芝、松下、Microchip、富士、飞利浦、德 州仪器、三星、三洋、索尼、Oki、凌阳科技 等。
9.1 嵌入式系统简介
• 广义上讲,凡是带有微处理器的专用软硬 件系统都可称为嵌入式系统。如各类单片
机和DSP系统。这些系统在完成较为单一 的专业功能时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但由 于他们没有操作系统,管理系统硬件和软 件的能力有限,在实现复杂多任务功能时, 往往困难重重,甚至无法实现 • 从狭义上讲,那些使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构 成独立系统,具有自己操作系统,具有特 定功能,用于特定场合的专用软硬件系统 称为嵌入式系统。
▪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
–引入任务设计方法 –需要固化程序 –软件开发难度大
➢ 嵌入式应用软件对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 抗干扰性等性能的要求都比通用软件的要求 更为严格和苛刻。
2.2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流程
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流程与通用软件的开发流程 大同小异,但开发所使用的设计方法具有嵌入式 开发的特点。整个开发流程可分为: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所有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欢迎大家参考!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包含了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

1、硬件层: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

嵌入式核心模块=微处理器+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存储器Cache:位于主存和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之间,存放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微处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它的主要目标是减小存储器给微处理器内核造成的存储器访问瓶颈,使处理速度更快。

2、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L或者板级支持包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和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系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层提供的接口开发即可。

BSP有两个特点:硬件相关性和操作系统相关性。

设计一个完整的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A、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初始化和BSP功能。

片级初始化:纯硬件的初始化过程,把嵌入式微处理器从上电的默认状态逐步设置成系统所要求的工作状态。

板级初始化:包含软硬件两部分在内的初始化过程,为随后的系统初始化和应用程序建立硬件和软件的运行环境。

系统级初始化:以软件为主的初始化过程,进行操作系统的初始化。

B、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3、系统软件层:由RTOS、文件系统、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

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4、应用软件:由基于实时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组成。

嵌入式芯片体系结构介绍1.嵌入式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Unit,MPU)嵌入式微处理器是由通用计算机中的CPU演变而来的。

它的特征是具有32位以上的处理器,具有较高的性能,当然其价格也相应较高。

但与计算机处理器不同的是,在实际嵌入式应用中,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紧密相关的功能硬件,去除其他的冗余功能部分,这样就以最低的功耗和资源实现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一、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体系主要组成包括:1。

硬件层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 、ROM 、Flash 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 接口(A/D 、D/A、I/O 等).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 中.2. 中间层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 ,HAL )或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 ,BSP ),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 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

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

软件层功能层3。

系统软件层系统软件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on 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

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4. 功能层功能层主要由实现某种或某几项任务而被开发运行于操作系统上的程序组成。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

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

硬件的设计本网关硬件环境以单片机S3C2440芯片和DM9000以太网控制芯片为主,实现RJ45接口和RS232接口的数据传输。

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初始化,数据的收发控制,封包解包设计,操作系统的移植等。

硬件框图硬件框图是简单的将每个功能模块列出,也是一个基本的模块组合,可以简洁的每个模块的功能体现出来。

嵌入式系统组成结构简介

嵌入式系统组成结构简介
存储器按存储信息的功能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和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嵌入式系统中的输入形式一般包括触摸屏、语音输入、按键和虚拟键盘等
输出设备则主要有LCD 显示和语音输出
外围接口主要有GPIO、串口、I2C总线、USB总线和IEEE 1394总线等等
怀特电子高可靠性存储器系列 IDT公司FIFO及双口RAM Cypress公司高速SRAM系列 现代电子公司SDRAM系列 Intel公司 大容量Flash系列
嵌入式系统硬件
第二讲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
嵌入式系统硬件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
特征:MMU, Cache 最快频率、最高性能、合理功耗
特征:MPU, Cache 实时响应、合理性能、较低功耗
特征:no sub-memory system 一般性能、最低成本、极低功耗
嵌入式外围设备:在嵌入式系统硬件构成中,除核心控制部件(嵌入式微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微控制器、SoC)以外的各种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作为人机接口的显示器/键盘、串行通信接口等。
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分类
嵌入式软件
系统软件
支撑软件
应用软件
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中间件(CORBA、 Java) 等等
辅助软件开发的工具
系统分析设计工具 仿真开发工具 交叉开发工具 测试工具 配置管理工具 维护工具等
面向应用领域
手机软件 路由器软件 交换机软件 飞控软件等
指令寄存器
控制器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是指嵌入式系统在硬件和软件层面的组织结构和设计原则。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功能需求、资源限制、可靠性、实时性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的几个重要概念和设计原则。

一、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1.处理器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功耗特性。

常见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包括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等。

在选择处理器体系结构时,需要根据系统的性能需求和资源限制来确定。

2.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主要负责管理系统的资源和提供各种服务,如任务调度、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包括单任务系统、多任务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等。

在选择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时,需要根据系统的实时性需求和资源限制来确定。

3.硬件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

在设计硬件体系结构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资源限制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

二、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原则1.低功耗:嵌入式系统常常工作在电池供电或功耗限制的环境下,因此低功耗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处理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节能技术如动态电压调节、频率调节等来降低功耗;在软件设计上,可以采用功耗管理技术如功耗分级、功耗优化等来降低功耗。

2.实时性:嵌入式系统常常需要满足实时性需求,即对任务的响应时间有严格的要求。

在操作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实时调度算法如最早截止时间优先(EDF)、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RT)等来保证任务的实时性。

3.可靠性:嵌入式系统往往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在硬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冗余技术如备份处理器、备份存储器等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在软件设计上,可以采用容错技术如软件重启、错误检测与纠正等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简洁性:嵌入式系统的资源有限,因此在系统的设计上要追求简洁和高效。

嵌入式系统简介ppt

嵌入式系统简介ppt

手持仪
监控仪
嵌入式技术得应用-交通相关
汽车电子
处理器个数可达三位数 车载
娱乐,定位等
车控
ABS、EBD等
其她
中国版月球车
汽车立体声音 响HD Radio扩展包
改装遮阳板 DVD / TV / MP3
嵌入式技术得应用-军工
武器控制系统 数字化单兵系统
有苛刻要求
尺寸与重量 功率消耗 震动与冲击 温度与湿度
计算机应用领域得划分
小型专用型
桌面通用型
服务器
服务器
服务器
高端服务型
嵌入式系统与桌面通用系统得区别(1/7)
嵌入式系统中运行得任务就是专用而确定得
心脏监视器只需运行信号输入、信号处理、心电图显示任务 如要更改任务,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或在线维护
桌面通用系统需要支持大量得、需求多样得应用程序
嵌入式系统得含义与构造原理
含义:通俗地说,嵌入式系统就就是将计算机得 硬件或软件嵌入到其她设备或应用系统中所构 成得一种新得系统。 构造原理:嵌入式系统就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 算机技术为基础,采用可剪裁软硬件,适用于对 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 求得专用计算机系统,用于实现对其她设备得 控制、监视或管理功能。 嵌入式系统简单地讲,就就是定制硬、软件。
对系统中运行得程序不作假设 程序升级、更新等方便
嵌入式系统与桌面通用系统得区别(2/7)
嵌入式系统往往对实时性提出较高得要求。
实时系统:指系统能够在限定得响应时间内提供所需水平得服 务。(POSIX 1003、b )
嵌入式实时系统可分为:
强实时型:响应时间μs~ms级; 一般实时:响应时间ms~s级; 弱实时型:响应时间s级以上。

《嵌入式系统结构》课件

《嵌入式系统结构》课件

嵌入式存储器包括RAM、ROM、Flash 等类型
Flash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断电后数 据不丢失,速度快,但价格较高
RAM用于存储临时数据,速度快,但断 电后数据丢失
嵌入式存储器的选择需要考虑成本、性 能、功耗等因素
嵌入式输入输出接口
输出接口:用于输出处理结 果,如显示器、扬声器、 LED灯等
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信 号,如键盘、鼠标、传感器 等
接口类型:串行接口、并行 接口、USB接口、I2C接口

接口功能:数据传输、控制 信号、电源管理等
嵌入式电源与接地
电源管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降低功耗 电源设计:考虑电源电压、电流、稳定性等因素 接地设计:确保系统安全,防止电磁干扰 电源保护:防止电源异常导致的系统损坏
Part Four
嵌入式系统软件结 构
应用程序:实现特定功能,如数据采 集、数据处理等
Part Five
嵌入式系统的性能 评估与优化
嵌入式系统的性能指标
资源利用率:系统对硬件资 源的使用效率
吞吐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 处理的数据量
响应时间:系统对输入信号 的反应速度
稳定性:系统在长时间运行 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功耗: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消 耗的能源
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
智能化生产:通过嵌入式系统实现 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质量控制:通过嵌入式系统实现产 品质量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整,提 高产品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设备监控:通过嵌入式系统实时监 控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生产 效率
智能物流:通过嵌入式系统实现物 流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物 流效率
嵌入式处理器的特点包括低功耗、 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等。

嵌入式系统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 TMS320系列处理器包括用于控制的 C2000系列,移动通 信的C5000系列,以及性能更高的C6000和C8000系列。
• DSP56000目前已经发展成为DSP56000,DSP56100, DSP56200和DSP56300等几个不同系列的处理器。
• 另外PHILIPS公司近年也推出了基于可重置嵌入式DSP结 构低成本、低功耗技术上制造的R. E. A. L DSP处理器,应 用目标是大批量消费类产品。
•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片上系统(SOC)
随着EDA的推广和VLSI设计的普及化及半导体工艺的 迅速发展,在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的时代 已来临,这就是System On Chip(SOC)。
•各种通用处理器内核将作为SOC设计公司的标准库,和许 多其它嵌入式系统外设一样,成为 VLSI设计中一种标准的 器件,用标准的 VHDL等语言描述,存储在器件库中。
CPU(中央处理单元)
输入设备
运算器
输出设备
控制器
存储器
CPU
单片机工作支撑模块
数据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
其他模块
内部总线
定时/计数器模块 串行通讯接口 A/D转换模块 D/A转换模块 通用I/O模块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1.2嵌入式系统基本构成
• 硬件系统
• CPU • 存储器 • 模拟前向通路 • 模拟后向通路 • 数字输入 • 数字输出 • 人机界面 • 通信系统 • 电源系统
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相比,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但是在电路板上必须包括ROM、RAM、总 线接口、各种外设等器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保密性也 较差。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存储器、总线、外设等安装在一块电路板 上,称为单板计算机。如STD-BUS、PC104等。

嵌入式系统PPT讲解全

嵌入式系统PPT讲解全

三大领域所占比例之和接近60%
消费电子:信息家电,电视机、微波炉、数字电话 通信设备:手机、平板电脑 工业控制:自动化与测控仪器仪表 在工控和仿真领域,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都
采用嵌入式系统.新型的测控仪器仪表无一不是嵌入 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是当前最热门最 有前景的IT应用领域之一。
(软件外包是指软件外包提供商为了集中精力从事核心 竞争力业务,降低项目成本,同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将 自己的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合适的软件 企业去完成)
嵌入式系统在工业上的应用
嵌入式工控机 嵌入式工控机(Embedded Industrial Computer)是一
种加固的增强型工业计算机,它可以作为一个工业控 制器在工业环境中可靠运行。
工控机对于扩展性的要求也非常高,接口的设计需要 满足特定的外部设备,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工控机需要 单独定制才能满足需求。
嵌入式工控机的优点 性能可靠 体积小巧 免维护 低功耗、无风扇、宽温设计、适应恶劣工作环境
嵌入式工控机的三大缺点。 一是性能较低; 二是扩展性较差;
三是缺乏标准化。
嵌入式工业触控一体机
工控机(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IPC)即工业 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 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具总称。 工控机具有重要的计算机属性和特征,如具有计算 机CPU、硬盘、内存、外设及接口,并有操作系统、 控制网络和协议、计算能力、友好的人机界面。
工控机的主要类别有:IPC(PC总线工业电脑)、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DCS(分散型控制系统)、 FCS(现场总线系统)及CNC(数控系统)五种。
嵌入式工控机的优势

嵌入式系统PPTPPT课件

嵌入式系统PPTPPT课件

物联网与5G技术
嵌入式系统将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结 合,实现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物联网和5G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嵌入式系统 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嵌入式系统将 更加网络化、智能化。
02 嵌入式系统硬件
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它是一 种集成电路芯片,包含了计算机的基本 组成要素,如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
嵌入式系统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嵌入式系统硬件 • 嵌入式系统软件 •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 嵌入式系统应用案例 • 嵌入式系统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嵌入式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 ,主要用于控制、监视或帮助操作机 器设备。
特点
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发 挥着核心作用,通过嵌入式处理器和 相关硬件设备,实现对家庭设备的控 制和管理。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包 括:远程控制、定时控制、语音控制 等,为家庭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嵌入式系统技术, 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调研市场需求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和依据。
制定开发计划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包括时间 安排、人员分工、资源需求等。
系统设计
硬件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合适的硬件架构,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等。
软件设计
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架构,包括操作系统、 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等。
01
02
03
系统集成
将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概述



通用计算机产业是垄断的。
嵌入式系统与技术是一个分散的工业,充满竞
争、机遇与创新。
没有哪一个系列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能够垄断
全部市场即便在体系结构上存在着主流,但各
不相同的应用领域决定了不可能有少数公司,
少数产品垄断全部市场。因此嵌入式系统领域
的产品和技术,必然是高度分散的,留给各个
行业的中小规模高技术公司的创新余地很大。
12.
一般专用于特定的任务,而PC是一个通用计算机。
使用多种类型的处理器和处理器体系结构。
及其关注成本
有实时约束
使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软件故障造成的后果比PC系统更严重
大多有功耗约束
经常在极端的环境下运行
系统资源比PC少的多
通常所有的目标代码存放在ROM中
需要专用工具和方法进行开发设计
嵌入式系统的数量远远超过PC
电子产品到大型通信设备,无所不包。
处理器芯片主要型号是PowerPC 750,它于1997年
研制成功,最高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500MHz,采
用先进的铜线技术。该处理器有许多品种,以便适
合各种不同的系统。包括IBM小型机、苹果电脑和
其他系统。
嵌入式的PowerPC 405(主频最高为266MHz)和
PowerPC 440(主频最高为550MHz)处理器内核可
1.4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1.4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1.5嵌入式系统的产品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MODEM
消费电子:手机、MP3、PDA 、可视电话、
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数码照相机、
数码摄像机、信息家电
办公设备: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

第2章 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2章 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
ARM7 局部总线 SRAM Flash 外部中断 TIMER0/1 ADC 通用I/O ARM7TDMI-S CPU 系统功能
AHB总线
VIC
AHB To VPB 桥
EMC I2C串行接口 SPI串行接口 UART0 & 1 CAN
PWM0
实时时钟
看门狗定时器
系统控制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
2.2.1 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DSP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
2.2.1 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 高的优点,但是在电路板上必须包括ROM、RAM、总线 接口、各种外设等器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技术 保密性也较差。 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存储器、总线、外设等安装在一块 电路板上,称为单板计算机。如STD-BUS、PC104等。
2.2.2 嵌入式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
Flash ROM(闪存)
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
存储器类型
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DRAM
同步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DRAM)
硬盘、软盘、CD-ROM等外存储器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
2.2.3 外设及接口
串口UART
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通信接口 以太网口 I2C、SPI、GPIO etc LCD、触摸屏 外设及接口 输入输出设备 键盘 SD/MMC卡 存储扩展接口 CF/PCMICA 电源及辅助设备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
2.4.1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流程
(1)需要交叉开发工具和环境 (2)软硬件协同设计
(3)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以应用专家为主
(4)软件要求固态化存储
(5)软件代码高质量、高可靠性

嵌入式资料PPT课件

嵌入式资料PPT课件

C语言
适用于需要面向对象编程 的应用场景,如GUI开发、 游戏机等。
Python语言
适用于需要快速原型开发 或脚本编程的应用场景。
嵌入式软件设计模式
单片机程序架构
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微控制器,如8051系列。
ARM Cortex-M系列MCU程序架构
适用于ARM Cortex-M系列MCU,如STM32。
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和总体设计,设计 软件模块和接口,确定软件架构。
系统实现与测试
编码实现
按照设计要求,编写代 码并实现系统功能。
单元测试
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 确保模块功能正常。
集成测试
将所有模块集成在一起 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整
体功能正常。
系统测试
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 确保系统满足需求规格
说明书的要求。
系统部署与维护
系统部署
将系统安装到实际运行环境中,并进 行配置和调试。
系统维护
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升级,确保系 统稳定运行。
05
嵌入式系统应用案例
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
01
通过嵌入式系统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
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
02
包括远程控制、语音控制、自动化控制等,提高家庭生活的便
传感器和执行器是嵌入式系统 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实现系
统的感知和控制功能。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需 要考虑应用场景、性能要求和
成本等因素。
嵌入式硬件开发工具
嵌入式硬件开发工具包括原理图 设计软件、PCB设计软件、仿真
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 设计、仿真和调试嵌入式硬件系

《嵌入式系统结构》课件

《嵌入式系统结构》课件

云计算和网络化
嵌入式系统将更多地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结 合,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定制化设计
随着应用领域的多样化,嵌入式系统的定制 化设计需求越来越高。
02
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 ,负责控制和协调整个系统的 运作。
常见的微处理器类型包括ARM 、MIPS、PowerPC等,它们 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优化技术
01
嵌入式系统优化技术概述
介绍嵌入式系统优化的目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优化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02
代码优化技术
介绍代码优化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变量优化、循环优化、函数优化等
,以及如何使用代码优化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和降低功耗。
03
内存优化技术
介绍内存优化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内存管理、内存泄漏检测和内存压
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实例
ARM架构嵌入式系统
ARM处理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和物联网领域。
MIPS架构嵌入式系统
MIPS处理器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常用于网络设备和数字电视领域。
03
嵌入式系统软件结构
嵌入式操作系统
实时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提供实时响应, 确保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 。
《嵌入式系统结构》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 • 嵌入式系统软件结构 •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与技术 •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案例
01
嵌入式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主要 用于控制、监视或帮助操作机器和设备。

嵌入式系统架构

嵌入式系统架构

嵌入式系统架构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计算机系统,被嵌入到其他设备中,用来控制和管理这些设备的特定功能。

而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是指其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它直接决定了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系统架构的基本概念、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常见的架构类型。

一、嵌入式系统架构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是指系统中各个组件的组织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

一般来说,嵌入式系统架构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 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处理器的选择可以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来确定,有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等不同类型。

2.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数据和中间结果。

常见的存储器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闪存等。

3. 输入/输出(I/O)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比如,键盘、显示器、传感器等。

I/O模块通常与处理器之间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4. 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分配系统的资源,提供运行环境和服务。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嵌入式Linux等。

5. 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或网络进行通信。

通信接口可以是串口、并口、以太网等。

6. 供电与电源管理:嵌入式系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同时还需要电源管理模块来降低能耗和延长电池寿命。

二、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CPU、内存、存储器、I/O设备等,它们负责系统的数据处理、存储和交互。

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它们控制硬件的工作,实现系统功能。

1. 硬件部分硬件部分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硬件部分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来确定,包括选择适合的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功耗、体积、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2. 软件部分软件部分是嵌入式系统的灵魂,它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功能丰富
功能丰富是嵌入式处理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PC机平台上处理器都要通过北桥和南桥芯片与计算机中其他部件相连,但在嵌入式系统中,许多外设控制器都被直接集成在芯片内部,这样不但缩小了电路板的面积,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将多种外围设备控制器 (如串口、以太网控制器、LCD控制器等) 以及部分存储系统 (如Cache, SRAM, DRAM. EEPROM.Flash) 集成在芯片内部,由于在芯片内部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更宽的总线,因此这样的集成设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性能。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体系结构有30几个系列,其中8051体系的占有多半。生产8051单片机的半导体厂家有20多个,共350多种衍生产品,仅Philips就有近100种。现在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式处理器,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自己的处理器设计部门。嵌入式处理器的寻址空间一般从64kB到16MB,处理速度从0.1 MIPS到2000 MIPS,常用封装从8个引脚到144个引脚。根据其现状,嵌入式计算机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市场上常见的主流处理器结构有ARM,POWERPC,X86,MIPS,DSP等,本文将对这些类型处理器的综合性能进行比较研究。
二 嵌入式处理器的主要特点
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普通台式计算机的微处理器设计在基本原理上是相似的,但是工作稳定性更高,功耗较小,对环境 (如温度、适度、电磁场、振动等)的适应能力强,体积更小,且集成的功能较多。在桌面计算机领域,对处理器进行比较时的主要指标就是计算速度,从33MHz主频的386计算机到现在3GHz主频的Pentium 4处理器,速度的提升是用户最主要关心的变化,但在嵌入式领域,情况则完全不同。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必须根
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相比,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但是在电路板上必须包括ROM、RAM、总线接口、各种外设等器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保密性也较差。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存储器、总线、外设等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称为单板计算机。如STD-BUS、PC104等。近年来,德国、日本的一些公司又开发出了类似“火柴盒”式名片大小的嵌入式计算机系列OEM产品。 嵌入式处理器目前主要有Am186/88、386EX、SC-400、Power PC、68000、MIPS、ARM系列等。
嵌入式开发人员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选择一款最合适的处理器,既不会为了提高性能而超过预算,又不会牺牲功能特性。理想的嵌入式解决方案是: 选择最合适的CPU、外设和接口;现场远程更新,保持竞争,满足需求的变化;不必改动电路板设计,提升性能——针对需要的功能进行加速;避免处理器和ASSP过时的风险;将多种功能在一个芯片中实现,降低了总成本、复杂度和功耗。
3.2 处理器的缓存
四 处理器比较
4.1 嵌入式控制器和嵌入式处理器的比较
4.2 常见处理器简介及特点
4.2.1 ARM处理器
4.2.2 MIPS
4.2.3 Power PC
4.2.4 X86
4.2.5 DSP
4.3 应用领域
4.3.1 ARM
4.3.2 MIPS
嵌入式微控制器目前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系列包括8051、P51XA、MCS-251、MCS-96/196/296、C166/167、MC68HC05/11/12/16、68300等。另外还有许多半通用系列如:支持USB接口的MCU 8XC930/931、C540、C541;支持I2C、CAN-Bus、LCD及众多专用MCU和兼容系列。目前MCU占嵌入式系统约70%的市场份额。
3.1.3 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
DSP处理器对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适合于执行DSP算法,编译效率较高,指令执行速度也较高。在数字滤波、FFT、谱分析等方面DSP算法正在大量进入嵌入式领域,DSP应用正从在通用单片机中以普通指令实现DSP功能,过渡到采用嵌入式DSP处理器。嵌入式DSP处理器有两个发展来源,一是DSP处理器经过单片化、EMC改造、增加片上外设成为嵌入式DSP处理器,TI的TMS320C2000 /C5000等属于此范畴;二是在通用单片机或SOC中增加DSP协处理器,例如Intel的MCS-296和Infineon (Siemens) TRICOR。
3、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以能最迅速地开展出满足应用的最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4、 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功耗很低,尤其是用于便携式的无线及移动的计算和通信设备中靠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更是如此级。
三 常用处理器概况
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业应用,比如:自动化流水线、核电站的自动报警系统及应急处理等,这部分对处理器的实时响应、稳定性的要求一般来说比
3.1.2 嵌入式微控制器 (Microcontroller Unit, MCU)
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嵌入式微控制器一般以某一种微处理器内核为核心,芯片内部集成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WatchDog、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A/D、D/A、Flash RAM、EEPROM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为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一般一个系列的单片机具有多种衍生产品,每种衍生产品的处理器内核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存储器和外设的配置及封装。这样可以使单片机最大限度地和应用需求相匹配,功能不多不少,从而减少功耗和成本。
推动嵌入式DSP处理器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例如各种带有智能逻辑的消费类产品,生物信息识别终端,带有加解密算法的键盘, ADSL 接入、实时语音压解系统,虚拟现实显示等。这类智能化算法一般都是运算量较大,特别是向量运算、指针线性寻址等较多,而这些正是DSP 处理器的长处所在。
嵌入式DSP处理器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Texas Instruments的TMS320系列和Motorola的DSP56000 系列。 TMS320系列处理器包括用于控制的 C2000系列,移动通信的C5000系列,以及性能更高的C6000和C8000系列。DSP56000目前已经发展成为DSP56000,DSP56100,DSP56200和DSP56300等几个不同系列的处理器。另外PHILIPS公司也推出了基于可重置嵌入式DSP结构低成本、低功耗技术上制造的R. E. A. L DSP处理器,特点是具备双Harvard结构和双乘/累加单元,应用目标是大批量消费类产品。
4.3.3 PowerPC
4.3.4 X86
4.3.5 DSP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军事技术、各类产业和商业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中。国内外各种嵌入式产品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嵌入式技术越来越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体系结构有30几个系列,其中8051体系的占有多半。生产8051单片机的半导体厂家有20多个,共350多种衍生产品,仅Philips就有近100种。现在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式处理器,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自己的处理器设计部门。嵌入式处理器的寻址空间一般从64KB到16-32MB,处理速度从O.IMIPS到2000MIPS, 常用封装从8个引脚到144个引脚。
2.1.2其他
此外,性能、封装形式、成本、供货周期、技术支持力度等因素也对嵌入式处理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2.2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
l 、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任务并且有较短的中断响应时间,从而使内部的代码和实时内核心的执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2、 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这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
3.1.4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随着EDI的推广和VLSI设计的普及化,及半导体工艺的迅速发展,在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的时代已来临,这就是System On Chip(SOC)。各种通用处理器内核将作为SOC设计公司的标准库,和许多其它嵌入式系统外设一样,成为 VLSI设计中一种标准的器件,用标准的 VHDL等语言描述,存储在器件库中。用户
据设计的需求,在性能、功耗、功能、尺寸和封装形式、SoC程度、成本、商业考虑等等诸多因素之中进行折中,择优选择。
2.1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优点
2.1.1 低功耗
低功耗是嵌入式处理器的重要特点之一,反之也正是嵌入式系统广泛的应用需求促进了低功耗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降低微处理器的能耗,一方面可以采用更新的技术工艺生产更小工艺尺寸的芯片,从而通过降低芯片的工作电压来降低功耗:另一方面是采用低功耗的体系结构设计,如ARM系列的处理器; 或者改进半导体技术,减小芯片中每个CMOS单元的漏电流:此外还可以通过让芯片内暂时不用的功能部件休眠或关闭以降低总体的能量消耗。现在一些常见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功耗一般都在瓦以下 (台式计算机中的CPU往往是几十瓦甚至100瓦以上) ,而且许多嵌入式微处理器都具备动态电压改变的能力,可以在负载较低的情况下降低电压工作,甚至进入休眠状态,减少能耗,延长设备持续工作时间。
嵌入式处理器的主要特点
2.1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优点
2.1.1 低功耗
2.1.2功能丰富
2.1.2其他
2.2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
三 常用处理器概况
3.1 处理器分类现状
3.1.1嵌入式微处理器 (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EMP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