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具体内容为第一节《地球自转》。

教材详细介绍了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特征、地理意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地图、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球自转,并描述其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

(3)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一天。

(2)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不断交替地暴露在太阳光线下和阴影中,产生昼夜更替。

(3)地球自转影响昼夜长短、时差等,对人类生活、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其他天体运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地球自转》教案1【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悬导入法。

引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设置疑问】“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展示活动用具】地球仪【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教师活动】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学生活动】实验,自主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展示活动道具】手电筒及地球仪【实验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问题】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

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

而区分白昼和黑夜的那一个圆圈所在的界限则是晨昏线。

【问题】(1)地球是不断旋转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2)地球的自转会对白昼和黑夜有什么影响?(3)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时间,比如纽约时间、北京时间、伦敦时间等,这又是为什么?(4)两个极点(北极点、南极点)是否产生“运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师生共同总结】(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3)地球上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地区时间差异(4)两个极点进行旋转运动。

4.2 地球的自转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4.2 地球的自转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若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周期是2-1小时②理解昼夜交替现彖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过程与方法:①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毋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②在仃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教材重、难点】重点: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幻灯片),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引入:导入:展示图片:水流入下水道产生的漩涡疑问:为什么水的漩涡总是逆时针的?创设矛盾: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而我们观察到的为什么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好像太阳绕地球运行呢?难道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么?问题引导:那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么?二、地球的自转过渡:展示北天星空周日视运动图(中国台湾)解糅: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由相对运动原理,人们不觉得是地球在运动,却看到所有天体都在围绕天轴(地球自转轴的延伸)自东向西运动,24小时运转-周,叫做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太阳的东升西落也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

我们把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自转的吗?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

提出问题: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么样的嗯?建立假设:1、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2、地球可能是自东向西自转的.检验假设I: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I、一张白纸,画上太阳平行光线.用板皮泥将一根火柴和十字方向标粘在地环仪上的中国《北半球),并使十字方向标分别和经线、纬战方向一致(让太阳光找水平照射在赤道上2、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火柴与太阳光线之间的方位变化。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优质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优质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节《地球自转》。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地球仪、地图、挂图、黑板、粉笔、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自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3小时56分。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地转偏向力等。

期。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周期:约23小时56分。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地转偏向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通过观察天空、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讲课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讲课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它是怎样进行的?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它是怎样进行的?2. 提问: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3.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提问: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 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地球自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球仪和PP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课堂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通过总结和拓展活动,使学生对地球自转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和思考地球自转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地球自转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引入实地观测、开展实验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深入讲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球自转》教案

《地球自转》教案

《地球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2.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即一天一夜。

4.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产生的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2.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3. 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现象。

4.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课堂练习:填写有关地球自转的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地球自转与其他行星自转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2. 探讨地球自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地球自转的知识体系。

2. 强调地球自转在地理现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八、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自转方向和周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教案【篇一:地球自转公开课教案】《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的自转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②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②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真正理解,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差的现象。

讲授新课师: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会来了。

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从古至今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循环出现。

你想知道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自转。

(板书:地球的自转)(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将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去探究发现。

)第一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是怎样自转的?我们这里准备的有地球仪,大家先自己模拟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时间1分钟。

注意:找2-3名同学上台来进行展示,并且让大家点评谁的演示是正确的。

然后老师进行正确的地球自转演示。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问题的解答。

当一个问题被解决时,应该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加深印象,再次练习。

)这里提醒学生注意:如果仅考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空间位置可以看做是固定不动的。

因此我们在展示自转时应该把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

同时自西向东轻轻转动地球仪。

师:大家现在和我一起拿起手中的地球仪,来熟悉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生1:绕地轴。

生2:自西向东。

生3:24小时(一天)。

师:地球的绕转中心是什么?生:地轴(连接南北两极的轴)第二个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生:自西向东。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精品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精品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节《地球自转》。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周期和速度。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能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随堂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速度等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轴。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地方时差等。

5. 随堂练习:发放随堂练习册,让学生巩固地球自转知识。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地球自转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速度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答案: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方向是自西向东。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地方时差等。

3. 地球自转速度为每小时约1670公里。

2. 拓展延伸: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探讨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

课后反思如下:1.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

3. 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球自转的教案初中

地球自转的教案初中

地球自转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自转的课件或视频。

2. 地球仪。

3. 昼夜交替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地球自转的景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 时间差异: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时间不同,产生时间差异现象。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昼夜交替的实例:如日出日落、地球仪上的昼夜分布等。

2. 分析时间差异的实例:如全球各地的时间差异、跨时区旅行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 强调地球自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举出两个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例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件、地球仪和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模型分析地球自转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地球仪、地球自转动画、地球自转地图等教学道具。

2.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陆地和海洋等。

2.提问:地球仪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的?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二、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1.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的位置。

3.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

4.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小时约1667公里。

三、学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交替(1)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现象。

(2)讲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不同部位,产生昼夜交替。

2.时区差异(1)展示地球自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区差异。

(2)讲解时区差异的原因: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不同,产生时区差异。

3.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1)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球公转的轨道。

(3)讲解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是地球公转的内部运动,地球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外部表现。

四、巩固练习1.判断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错误)2.填空题: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速度是______。

3.简答题: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五、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作业布置1.复习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观察地球仪,找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现象和时区差异。

地球自转教案怎么写

地球自转教案怎么写

地球自转教案怎么写一、教学目标:1. 认识地球自转是地球的基本运动之一;2. 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常现象;3. 掌握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影响。

二、教学准备:PPT、视频资料、地球仪、课堂小实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视频或展示一幅地球仪图像,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a.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 介绍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球形成地理经度和时间等;c. 讲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包括地球自转轴和自转速度的影响。

3. 实验探究(15分钟)a.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b. 进行小实验,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让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c.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4. 拓展延伸(10分钟)a. 展示一些地球自转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b.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季节不同;c.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猜想。

5.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自转的定义、现象和原理。

6.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程度。

7. 课堂互动(10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行星的自转现象,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8. 课堂评价(5分钟)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常现象和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验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地球自转的实际应用和拓展知识的引导,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球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3)了解地球自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认识,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2)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3)地球自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球仪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自转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组织学生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明确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2)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强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3)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说明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天,即24小时;(4)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4.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通信等;(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等。

5.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意义和价值;(2)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地球自转的知识;(3)拓展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地球自转教案

地球自转教案

地球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原理和特点•能够解释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地球自转的定义与原理2.地球自转的特点3.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步骤一:认识地球自转1.引入话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历,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分享观察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提出地球自转的概念。

3.定义地球自转: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即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步骤二:地球自转的原理1.地轴倾斜: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的原理,即地球的自转是由于地轴倾斜而产生的。

2.昼夜交替:讲解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现象,并通过图例展示。

步骤三:地球自转的特点1.自转方向:让学生猜测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进行讲解。

提示学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自转周期: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24小时。

3.赤道与极地的差异:解释赤道与极地地区自转速度的差异,以及赤道地区昼夜时间基本相等,而极地地区存在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步骤四: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时间标准:向学生介绍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而制定的时间标准,例如格林威治时间(GMT)、协调世界时(UTC)等。

2.日常生活:讨论地球自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时间的感知等。

3.天文导航: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对天文导航的重要性,例如通过观察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方向和导航航线。

四、教学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约耗时24小时,自转方向为西向东。

•赤道地区昼夜时间基本相等,而极地地区存在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时间标准的制定、日常生活的变化以及天文导航的应用。

以上是针对地球自转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特点,并明白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阐述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 时间差异:地球不同地区经历昼夜的时间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作息时间、旅行等。

2. 讨论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如航海、探险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自转方向和周期。

2. 收集有关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作业布置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地球的自转》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地球的自转》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地球的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产生的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地球自转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一个2.图片若干(地球自转示意图、昼夜交替现象等)3.视频一段(地球自转动画)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特征。

(2)教师提问:地球仪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别是什么颜色?有哪些著名的地标?2.探索地球自转(1)教师播放地球自转动画,让幼儿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

(2)教师提问: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现象?(3)教师简要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区差异等。

3.活动一:模拟地球自转(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地球仪。

(2)教师示范如何模拟地球自转,让幼儿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幼儿分组进行模拟地球自转,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活动二:探讨地球自转与生活实际的关系(1)教师提问:地球自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巩固地球自转的概念及产生的现象。

(2)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地球自转有什么新的认识?(3)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习的地球自转知识。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地球自转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动画、模拟实验等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地球自转的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热烈,表现出对自然科学浓厚的兴趣。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4.不足之处:部分幼儿对地球自转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地球的自转地理教案

地球的自转地理教案

“地球的自转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学生回答:自西向东。

(二)新课讲解1.地球自转的概念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线的照射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地方时:地球自转导致各地的时间差异,产生地方时。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导致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产生东升西落的现象。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讲解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成为扁球体。

(2)讲解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气候、季节的影响: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产生四季变化和气候差异。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地方时等。

2.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气候、季节等方面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结合地球仪,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并标明自转方向。

2.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自转》。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地理意义以及自转产生的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1)地球自转的概念与特征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等。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地球自转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地球自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 地球自转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为一天,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即地球的一半始终面向太阳,另一半则背向太阳。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还会产生时差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掌握较好,但对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初中地球自转逐字稿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逐字稿教案

教案:初中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理解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自转示意图;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运动;2.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通过地球自转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2. 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绘制一幅地球自转示意图;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示意图和PP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影响。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地球自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年级课文地球的自转教案

六年级课文地球的自转教案

六年级课文《地球的自转》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 教学准备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自转方向图片。

自转周期图片。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引起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1.4.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

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展示自转方向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1.4.3 地球自转的周期介绍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

解释地球自转周期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展示自转周期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1.4.4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体验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和地轴倾角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和地轴倾角的影响。

2.3 教学准备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地球形状和地轴倾角图片。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提问:“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呢?”2.4.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呈扁球体。

解释地球自转对地轴倾角的影响:地轴与地球表面的夹角。

2.4.3 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释地球自转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解释地球自转对风向和气候的影响。

2.4.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形状和地轴倾角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
②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②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真正理解,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差的现象。

讲授新课
师: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会来了。

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从古至今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循环出现。

你想知道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自转。

(板书:地球的自转)(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将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去探究发现。

)
第一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是怎样自转的?
我们这里准备的有地球仪,大家先自己模拟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时间1分钟。

注意:找2-3名同学上台来进行展示,并且让大家点评谁的演示是正确的。

然后老师进行正确的地球自转演示。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问题的解答。

当一个问题被解决时,应该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加深印象,再次练习。

)
这里提醒学生注意:如果仅考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空间位置可以看做是固定不动的。

因此我们在展示自转时应该把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

同时自西向东轻轻转动地球仪。

师:大家现在和我一起拿起手中的地球仪,来熟悉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生1:绕地轴。

生2:自西向东。

生3:24小时(一天)。

师:地球的绕转中心是什么?
生:地轴(连接南北两极的轴)
第二个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自西向东。

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呢?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明明是我们在运动,我们看到是却别的物体在做相反运动。

(坐火车的例子)
(问题虽简单,但它让学生思维开放,奔向更广阔的空间,不仅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 老师总结:好像我们坐在平稳行驶的火车里,常常感觉不到火车在向前运动,而是车厢外的房屋、树木在向后做相反运动。

同样,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实际上是由于地球在做相反的自西向东运动所导致的。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的自转运动得出结论。

任取一点,找到该点的北和南方向。

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各点都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第三个问题,在南北极如何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使用工具——地球仪,让学生眼、手和思维一起动起来。

地球仪是最简单常见的教学工具,却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

通过使用这些简单有用的工具,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
师:(布置探究一)分组模拟地球自转,观察从北极、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

(各小组模拟地球的自转,主动探究,积极观察,很快发现答案。

)
师:通过探究各组都有了结果,请汇报一下。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
生1:北极顺时针,南极逆时针。

(同学纷纷举手,表示不同的意见。

)
生2:北极逆时针,南顺时针。

师:现在出现不同的意见,怎么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演示,检验哪种说法正确。

(教师演示地球自转,学生一起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南极顺时针,北极逆时针。


第四个问题:地球自转一圈的周期是多长?
生:24小时。

师: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学习,同学们自己去总结发现。

(埋下伏笔,和后面的昼夜交替相结合)
第五个问题,自转产生哪些现象?
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面向太阳,能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对太阳,不能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黑夜。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中国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师:可见,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昼夜交替(昼夜现象)
师:是昼夜现象么?假设地球不自转,这是地球上还有白天、黑夜之分么?
正是由于地球不透明,所以太阳光在照亮地球时也会出现白天黑夜现象,但是昼夜就不会变化。

因此,地球的自转就出现的应该是昼夜交替现象。

师:地球自转一圈会使一地出现几次白天和几次黑夜?(1次白天和一次黑夜)
地球上某地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大约是多少?(24小时)
我们以24小时为一天的时间和地球的自转周期有什么关系?(一样的)(教师板书,参与学生的讨论,点拨学生遇到的问题,但不做回答,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借用手中的地球仪帮助解决问题。

学生遇到争论的问题,学会用事实说话。

很多的问题能自我解决。

)
2.时间差异的差异
【教师设疑】观看“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
1.在地球仪上的同一纬线上做2个标记,如日本和中国。

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2个标记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位置偏东的标记,要比位置偏西的标记先进入昼半球,也就是说,在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早一些,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

2.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两个地方的时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

【学生活动】如世界杯;大宾馆服务台上的各地时间。

因此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2个现象。

板书:地球的自转
1.特点绕转中心:地轴
2.现象:昼夜交替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逆时针)时间差异
(南极:顺时针)
周期:一天(约24小时)
S 太阳光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