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定义一、政策概念的演绎:从词源学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并无“政策”这一固定的社会科学范畴,只有“政”与“策”两个分开的词。

“正”的含义是“规范”、“控制”。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政者,正也”。

术也”。

若将两词合起来则为“规范的计谋”。

中国现在使用的“政策”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从日本传来的。

汉唐以后中国许多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文字中出现“政”与“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又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西方文字。

日本人在接触到英文“policy”以后,就翻译为“政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该词在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又传回中国。

另一说是由西方在中国的人士翻译出来的。

据载,英国传教土李提摩太,他曾在1895年上书清朝廷一份《新政策》,其内容是要求清政府设置新政部,聘请英美等国人士来主管新政。

其后,梁启超在1899年所写的《戊戌政变记》中开始使用“政策”一词,他认为:中国之大患在于教育不兴,人才不足,皇上政策首注重于学校教育之中可谓得其本矣。

后来,孙中山也在文章中使用“政策”这一概念。

此后,政策一词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成的“政策”概念,但是,与“政策”具有相同意义的语词却早已存在。

人们早已在“政策”的系列上使用其他丰富多样的概念,如“路线”、“战略”、“方针”、“策略”、“计划”、“措施”等。

可以将“路线”、战略”看作是“总政策”;将“政策”、“方针”看作是“基本政策”;将“策略”、“计划”、“措施”看作是“具体政策”。

在当代汉语中,人们在使用“政策”一词时,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将“政策”与“公共政策”通用,讲“政策”时多指“公共政策”。

如《辞海》中,“政策”被解释为“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因此,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将中国历史上大量的有关上“规范的计谋”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同现代的公共政策结合起来。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应急型政策管理)【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应急型政策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应急型政策管理16.1 复习笔记一、危机事件与应急型政策决策1.社会危机事件的因素①事件是在人们的预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并且持续存在,不断扩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②事件的发生已经对社会系统的某一局部甚至整体的正常运行构成了冲击和破坏。

③事件已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损失,而且这种威胁和损失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不断增大。

④个人、家庭、民间组织已经对付不了这类事件,迫切需要社会公共机构强制介入,实施包括动用强力机构在内的特殊控制方案和手段,才能控制和缓解事态,避免更大的社会混乱。

2.危机事件的特点(1)恐惧性。

指由于不了解或无从判断,产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慌乱、惧怕。

(2)扩散性。

指矛盾在一定时空引发以后,就会向其他更大空间蔓延。

(3)不确定性。

指不能准确地应对危机事件,就更增加危机事件变化的不确定性。

(4)紧急性。

指若不采取某种形式的应对和救援行动,不仅不能按常规生活下去,而且还会有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5)阶段性。

指危机事件也有其孕育、爆发、演变、衰退的过程。

(6)警示性。

指不仅仅意味着危险,而且还有转机、契机之意。

3.危机事件的类型(1)以引发社会危机事件的原因为标准。

分为由自然原因引发的危机事件和人为原因引发的危机事件。

(2)以人们对危机事件的可控程度为标准①由完全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危机事件。

包括地震、山洪暴发、海啸、台风等。

②由间接可控的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危机事件。

包括洪涝、旱灾、病毒等。

③由直接可控的特大事故引发的社会危机事件。

包括交通(航空、水上、陆路)事故,火灾、爆炸、剧毒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④由完全可以控制的社会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危机事件。

包括群体性骚乱、恐怖主义行为、重大政治和经济事件等。

(3)以社会危机事件所直接面对的主体为标准进行的分类①企业面临的危机。

如企业生产和销售形势恶化、金融状况突变、发生灾难性事故等。

②政府管理的危机。

指在政府责任范围内,政府及其部门需要以自己为主处理、缓解和消除的危机事件。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决策)【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公共政策决策7.1 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决策实质与作用1.政策决策的实质公共政策决策就是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

(1)调节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决策就是决策者依据一定的约定规则和程序,在特定的情景下,对适用的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节器”的选择。

(2)确立主导性意志和利益。

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价值和立场经多方博弈、不断妥协和折中的产物。

在现实的决策活动中,决策权力及其影响力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作为社会主导力量的执政党、政府和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力量联盟在政策决策中起着主导作用。

(3)提供集体行动的规则。

政策决策是国家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治理社会的一种核心活动。

政策决策的任务是为社会提供集体行动的规则,从而为整个社会生活的运行和发展指明目标和确定方向。

2.政策决策的作用(1)固化利益表达的结果。

公共政策决策的一个作用就是对各种已经表达的利益做出选择。

政策决策表示的是在政治过程中已形成的目标,反映的是决策联盟期望的社会结果,确认的是领导人认为可用以取得这些结果的手段。

(2)提供政策执行的基础。

公共政策决策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政策的实施做准备。

公共政策是为公共生活提供的某方面的集体行动规则或活动范本。

因此,政策决策的又一基本作用就是为社会公共生活确定集体行动的框架,为后续的政策执行提供前提和基础。

(3)产生权威性政策产品。

政策决策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它是建构政治产品的基础。

政策制定的基本目标是在不断完善的政策供给活动中向国内或国际环境输出提取性、分配性、管制性和象征性的政策,进而产生福利、安全和自由等政策产品,而这些政策产品则是构成政治产品的基础,也是评估政治体系生产力的根本要素。

二、公共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型1.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是以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经边沁、密尔等功利主义者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科学家的概括而形成的一种管理决策理论。

严强《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预算)【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预算)【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公共预算6.1复习笔记一、公共预算概述1.公共预算的界定(1)从会计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政府收入及支出的报告书;(2)从经济学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工具;(3)从行政学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一项管理的工具;(4)从政治学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本质上是一项政治活动;(5)从政策学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一种政策工具或者政策过程;(6)从法律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一种法律性计划。

公共预算是指以会计报告为形式、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支计划,该计划发生于政治领域,是参与各方冲突、协调的产物,但一经批准,政府部门就必须严格执行,并接受立法机构与社会的监督和控制。

2.公共预算的原则(1)古典预算原则古典预算原则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它最初是为了限制乃至最后剥夺封建君主的财政权。

古典预算较具代表性的是尼琪原则、纽玛克原则、舍德原则和桑德特原则等。

①全面性原则要求政府预算应该包括其全部的财政收支,反映政府的全部财政活动,不允许有预算以外的政府收支活动,也不允许有在政府规定范围以外的财政活动。

②一致性原则要求预算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程序和标准来计量和编制,即所有财政收支统一编制,维持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可靠性原则要求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批准所依据的资料信息必须可靠,在此基础上,政府预算所编列的收支数据必须符合实际。

④严格性原则强调预算一经做出后就必须严格执行,并能有效地约束各个政府部门的行动。

⑤公开性原则各级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都必须经过立法权力机关的审议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预算公开包括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两个层面。

⑥年度性原则要求所有政府预算都按预算年度编制,列出预算年度内收支总额,同时不应该对本预算年度之后的财政收支作出任何事先安排。

(2)现代预算原则①1945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局局长史密斯提出的八条预算原则。

a.反映行政计划原则;b.加强行政责任原则;c.以政府预算报告为依据原则;d.执行中的弹性原则;e.适度权力原则;f.预算程序多样化原则;g.适当加强行政主动性原则;h.机构协调原则。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中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用书笔记公共政策学笔记前言第一章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第一节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突出的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问题的政策。

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公共政策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公共政策是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坚持的是公共价值。

2、从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出发,可以做出如下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界定:公共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政策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3、本书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定义表明:(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做出的以解决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问题为宗旨的政治决定;(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立足于责任和能力范围,使社会公共政策达到善良治理的一种手段;(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公共政策事实和价值统一的能动活动;(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的公共政策民主活动;(5)公共政策是强调使用方法、技术和程序的科学活动。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一公共政策些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特征:特征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发现并确认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前提);(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公共政策导的;(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主决策为生命的;(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湖师大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

湖师大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湖师大一、公共政策活动公共政策定义(严强):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一科学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其他公共政策概念: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选择所为或所不为之诸事即公共政策。

这一定义强调了政府选择,没有强调政府行动。

威廉·詹姆斯:公共政策是由政治行动主体或团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制定的一组相关联的决策。

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是某一行动主体或一群行动主体解决问题或相关事务的有意识的行动。

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活动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

发现并确认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最重要的前提。

2.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的。

在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社会网络。

在这一社会网络中,政府及其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

3.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

4.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的。

5.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常态社会中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功能:1.政策的引导功能。

公共政策的规范导向功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是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二是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人的行为方向。

导向作用可分为直接导向和间接导向两种。

从作用结果来看又分为正向导向和负向导向。

2.政策的调控功能。

包括两方面基础:必要性和可能性,两大类型: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平衡调控与非平衡调控,两种结果:积极调控与消极调控。

3.政策的分配功能。

政府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将社会公共资源正确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

分配原则有三种:一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二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作者整理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作者整理

目录公共政策第一章公共政策活动第一编公共政策系统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第三章公共政策价值第四章公共政策工具第二编公共政策过程第五章公共政策议程第六章公共政策规划第七章公共政策决策第八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第三编公共政策分析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和任务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问题建构分析第十二章公共政策的前景预测分析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行动建议分析第四编公共政策管理第十四章公共政策结构管理第十五章创新型政策管理第十六章应急型政策管理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前言第一章公共政策活动第一节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关键概念】社会问题链:由社会问题组成的一根“问题链”,一端是个人问题,另一端是社会问题。

政策连续谱:政策替代文化:拉斯维尔的公共政策观念:德洛尔的公共政策观念:建立一个能够将各种与公共政策有关的学科融于一体的特殊模型。

1、一般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突出的是公共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

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

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坚持的是公共价值。

2、公共政策的定义(从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出发,可以做出如下的公共政策界定):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3本书对公共政策的定义表明:(1)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做出的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的政治决定;(2)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立足于责任和能力范围,使社会达到善良治理的一种手段;(3)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事实和价值统一的能动活动;(4)公共政策是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活动;(5)公共政策是强调使用方法、技术和程序的科学活动。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主体)【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主体)【圣才出品】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2.1 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行动主体的特性与构成1.政策行动主体的特性(1)具体性。

指能够真正参加到政策的规划、决策、执行和评估活动之中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对政策行动方案的拟设、选择起作用的个体和组织机构则是有限的。

(2)对应性。

指在具体的公共政策活动中,政策行动主体是和政策活动中的客体相对应的。

(3)代理性。

指在政策活动中实际发挥作用的个体与其所在的公共组织之间,个体、公共组织机构和广大政策相关者之间,存在的都是委托一代理关系。

(4)能动性。

指政策活动中的行动主体不是机械地面对解决政策问题的备选方案的,也不是机械地选择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的。

(5)社会历史性。

指不同社会时期的社会民主的发育程度、人们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供人们参与公共论辩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公共政策行动主体的构成。

2.政策行动主体的构成(1)政策行动个体和行动群体可以区分为个体主体与团体主体。

个人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自然个人与组织个人。

组织个人是指政党、政府的代言者或负责人。

政策运行中的团体主体是指按照一定的信仰、目的和利益组织起来的进入政策运行过程的行为群体。

(2)政策制度内主体与制度外主体①主导者。

指国家立法部门的代表、行政机构的负责人、执政党组织的负责人,代表着政治体制的要求。

②介入者。

指包括政策咨询机构人员和政策过程中的技术部门人员。

③参与者。

指利益团体及其代表者,大众媒体及其代表者,以及与政策有关的公众代表。

(3)政策制定主体、执行主体与评估主体①政策运行的各个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是不同的,从而对主体的政治、利益、技术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②在政策运行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主体人员,有利于对政策过程实施严格的控制与监督。

(4)国家公共法权政策主体。

指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执行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机构与职位。

(5)社会政治法权政策主体。

指经过法律认可和保护的,可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但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社会行为主体。

公共政策学(严强)第5—9章复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严强)第5—9章复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严强)第5—9章复习知识点选择(第五章)1.政策议程的相关问题:政策议程的分类问题,相关因素问题、设置的机制、设置的途径。

2.政策议程的作用拉雷.N.格斯顿说过“公共议程:政治决策的焦点。

”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政策议程是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另一方面是政策议程是政府在社会价值进行权威配置的基础。

3.政策议程类型:(1)拉雷.N.格斯顿: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公开的议程与隐蔽的议程(2)琼斯(3)系统性议程(公众议程),制度性议程(正式议程)4.象征性议程具有“安全阀”的功能5.象征性议程与实质性议程在政策过程中形成了某种互补关系,即政策行动主体会对实质性议题采取象征性回应(具体情况参考书127页)6.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都属于公开的议程。

7.隐蔽议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政府的合法性与效能性产生负面影响8.政策议程激发机制类型:理性模式的激发机制,政治模式的激发机制,多源流模式的激发机制9.政治模式的激发机制涉及以下因素:行动者,动力,信念,资源,地点10.多源流模式的激发机制的核心是试图解释为什么某些议程受到决策者的注意,而另外一些却被忽略了。

它是以政策之窗的形式揭示了政策议程设立的激发机制。

在该议程中存在三种源流:问题,政策与政治11.政治源流包括三个因素:国民情绪,压力集团的争夺行动,行政或立法上的换届12.政策议程激发机制构建的行为基础在于正确的理解和确立导致人的行为的前提,即人的本质或人性13.突破西方机制隐藏在背后的人性假设的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本质理论14.五种对政策议程建立形成触发效应的因素:需要或利益,认识或文化,规则或制度,影响力或权力,情境或环境15.重大事件形成触发机制,从而使政策之窗打开。

16.作为公共政策议程设立的催化剂,重大事件成为触发机制的条件来自于三个因素:范围,强度和时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激荡。

17.重大事件可分为内部事件(国内,自然灾害,技术突破,生态破坏和社会演变)和外部事件(国际:战争行动,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和军备增长)18. 政策议程设立的影响因素1、政策行动主体的特性;2、政策行动主体的态度(三种基本倾向:积极参与、被动参与、冷漠)19.利益集团资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一成员数量上有大有小;二有没有包括相似利益的集团高峰联盟;三一些集团资金充裕20. 西方政策议程设立的主要途径:1、外部推动模式;2、社会动员模式;3、内部推动模式;4、联盟替代模式。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8章)【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8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公共政策活动1.1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指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2.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特征(1)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

指公共政策的灵魂就在于解决公共社会问题。

(2)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

指公共政策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社会网络。

其中,政府及其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

(3)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

指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

(4)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

指公共政策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回应社会公众提出的要求。

(5)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

指目标是为了解决已经客观存在并且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已构成威胁的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功能1.常态社会中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功能(1)导引功能。

指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正是针对社会利益矛盾引发出来的公共社会问题确立一定的行为准则,保证社会形成合理的秩序。

(2)调控功能。

指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

政府必须使用公共政策这一有效的工具来对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控。

(3)分配功能①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

②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

③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2.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活动的特殊功能(1)政策的社会均衡稳定功能。

指对利益矛盾、冲突加以缓解、调和、协调,使之趋于和谐。

(2)政策的社会公平正义功能。

指通过各种协调、补偿措施,尽量实现个体之间、社会集团之间、社会层次之间、代与代之间在机会方面的公平、平等、公正。

(3)政策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

指通过基于新的利益追求和新的行为规则设计的公共政策创新,来突破旧的机构设置和旧的制度安排。

三、公共政策活动的历史演变1.西方公共政策的历史演变(1)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①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叶海卡·德洛尔的公共政策三部曲:《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构想》。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6章)【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6章)【圣才出品】

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9.1复习笔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与模式1.政策评估的定义公共政策评估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政策方案规划、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及价值进行估计和评价的活动。

在一项政策付诸实施之后,通常人们都需要对这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以判断该项政策是应该继续执行还是需要调整,还是应该终结?政策评估将决定政策执行之后的基本走向。

2.政策评估的作用(1)检验政策运行效果。

政策执行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有时候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表面的观察与实际的状况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避免政策实施的盲目性,就有必要及时地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和判断。

(2)决定政策未来走向。

政策在执行以后,其发展走向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延续;二是调整;三是终结。

无论采取哪种走向,我们都不能只凭想当然,必须依赖于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科学合理的评估。

(3)合理配置政策资源。

政策评估一方面可以使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从整体和全局角度出发,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因过多考虑局部利益所带来的资源过度投入。

(4)促进政策制定科学化。

政策评估则是使政策制定迈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通过政策评估,用政策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去反思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失误,只有经过建立在严格政策评估基础上的政策学习,政策制定才能逐步走向科学化。

3.政策评估的演变与模式(1)政策评估的演变阶段美国学者古巴和林肯把政策评估模式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从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了第一代评估模式。

这种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测量”(Measurement),认为“政策评估即实验室实验”。

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63年,产生了第二代评估模式。

这种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描述”(Description),主张“政策评估即实地实验”,重视到现实中进行实地调查。

③从1963~1975年,产生了第三代评估模式。

这种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判断”,一反第二代评估模式的“客观描述”主张,该模式认为“政策评估即社会实验”,强调了评估中价值判断的功能,将评估的重点放在社会公平性议题上。

行政管理考研北航行管严强《公共政策学》重点总结

行政管理考研北航行管严强《公共政策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第一节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突出的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问题的政策。

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公共政策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公共政策是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坚持的是公共价值。

2、从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出发,可以做出如下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界定:公共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政策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3、本书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定义表明:(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做出的以解决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问题为宗旨的政治决定;(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立足于责任和能力范围,使社会公共政策达到善良治理的一种手段;(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公共政策事实和价值统一的能动活动;(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的公共政策民主活动;(5)公共政策是强调使用方法、技术和程序的科学活动。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一公共政策些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特征:特征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发现并确认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前提);(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公共政策导的;(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主决策为生命的;(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工具)【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工具)【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政策工具4.1 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工具的实质和作用1.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的原因(1)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导致某些公共政策实施的失败,在探寻失败的原因时,促使对政策执行中工具选择与运用做出反思。

(2)为改变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失误以及政府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政府治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促使更多地从选择新的治理工具方面寻找革新的道路。

(3)当代政策科学研究日益朝着应用性方向发展,关注政策的贯彻实施,促使研究者更多地考虑有助于操作的工具性知识。

(4)政策科学研究的领域是不断扩展的,不断寻找新的研究领域,过去不太受人们注意的政策工具也逐渐被纳入到学科的范围之中。

2.政策工具的实质(1)将政策工具理解为实现政府行为的机制;(2)将政策工具理解为政府推行政策的手段;(3)将政策工具理解为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

3.政策工具的作用(1)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指与政策目的、目标的达成密切相关的是政策工具,政策目的、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政策工具作为媒介与手段。

(2)政策工具的选择是关系到政策成败的关键。

指政策执行的核心就在于选择和设计有效的工具,政策执行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政策工具选择和确定的过程。

4.政策工具的发展具体发展如表4-1和表4-2所示。

表4-1 新公共管理范式:公法机制到私法工具表4-2 新治理范式:从一元工具到多元工具二、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别1.自愿性政策工具自愿性政策工具指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如表4-3所示。

表4-3 政策工具图谱(1)家庭与社区在家庭和亲友中,儿童、老人和病人通常都能得到应有的关照,或是照看,或是金钱上的资助。

这些照看和资助虽然都得不到经济上的回报,但却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①优点。

除开政府选择对家庭和社区的这些行动进行授权或提供补贴外,一般不需要政府太多的支出。

②缺陷:a.在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时,基于家庭和社区的政策工具通常就显得很乏力;b.与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相比,家庭和社区分散提供的服务缺乏规模效应;c.一味地依靠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来解决公共问题可能存在不公平。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价值)【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价值)【圣才出品】

第三章公共政策价值3.1 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价值的地位1.政策中的问题、事实与价值(1)在公共政策活动的内部生态和整个活动过程中,究竟何种因素处于主导地位,至少存在着三种主要见解:①第一种见解认为公共政策问题是政策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相当多的人从公共政策的产生及其功能的角度来思考,认为在政策活动中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是首要目的。

因此,政策问题应处于整个政策活动的主导地位。

②第二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事实才是政策活动的主导因素。

从以解决问题为政策活动的主导因素,很容易过渡到坚持政策活动“以事实为中心”的取向。

因为要确认和诊断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就必须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

③第三种见解是认为政策活动应以技术为主导因素。

这是上面提到的把事实作为政策活动主导因素合乎逻辑的延伸。

以政策情境事实为政策活动的主导因素,会引导人们去思考如何才能够获得政策活动所必需的事实。

在一个重视知识和技术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

(2)更为激烈的争论是围绕政策事实、政策技术与政策价值的关系展开的。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在政策研究中之所以出现对政策问题相互冲突的定义,并不是因为人们掌握的事实不一致,“而是因为政策分析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人性、政府和通过公众行动来进行社会改革的良机持相互对抗的假设”。

这些假设其实就是价值取向。

2.价值取向在政策活动中的作用(1)正是依据政策行动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才能确定和诊断公共政策问题。

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事件和过程,究竟哪些是正常的、合乎秩序的,哪些则是不正常的、是有问题的,人们必须借助于价值标准来衡量才能得出结论。

(2)政策行动主体正是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政策价值才参与政策辩论的。

公共政策活动的最重要的属性是其民主性和科学性。

只有具备民主性和科学性的政策活动才能收到成效。

(3)政府制定、实施政策是为实现整个社会和制度的价值。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社会治理中运用集体行动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手段。

公共政策期末笔记(20210205162809)

公共政策期末笔记(20210205162809)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二)我们的定义:公共政策学是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政策过程,探求其规律,形成系统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其目的是要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三)内涵:1,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研究范围:政策系统; 政策的本质、构成和功能;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政策的调整和终结等。

3,研究的方法: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相结合,既注重事实分析又注重价值分析。

定量分析:指在政策过程中对把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用确切的数字定量化出来,建立数学模型,用数量关系分析研究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并用数量描述研究结果的方法定性分析:运用直觉和判断等方法对被考察对象的成分或具备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有关的分析结果。

事实分析指的是要分析一项政策事实是怎样的,描述政策的内容,性质,结果等价值分析指的是要分析政策有价值吗?为什么要实行这项政策?5,研究的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决策行为的主体1,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2,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二)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P8)3,政策一般: 所有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三)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它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

(四)政策过程:指政策系统运行的过程。

由政策制订、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等环节组成。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二)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第一:政治性与权威性、强制性政治性是指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政治组织,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治行为,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现行的政治统治。

公共政策学(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学(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第一章绪论表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术语•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y) 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政策研究(policy studies)1.1 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分析)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政策时间、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

1.1.1 公共政策代表性的定义: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Lasswell)亚伯拉罕·卡普兰(A.Kplan)我们可以将公共政策界定为: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政策”的内涵:一、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三、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1.1.2 政策系统我们将它界定为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政策客体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公共政策学自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自学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概念: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科学,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内容、过程以及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概念的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也就是公共决策;2)有准科学的特征;3)从学科上讲,该学科具有跨学科、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4)这门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和权力运作相结合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的是组织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注: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形式编制起来的人群体系。

2、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注:公共组织: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3、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

综上:从行为取向方面: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从结果取向方面: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4、政策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5、政策过程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决策行为使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而决策行为是一个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

政策过程是一个至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一:什么是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2、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2)是公共权力机关活动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中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用书笔记公共政策学笔记前言第一章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第一节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突出的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问题的政策。

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公共政策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公共政策是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坚持的是公共价值。

2、从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出发,可以做出如下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界定:公共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政策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3、本书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定义表明:(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做出的以解决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问题为宗旨的政治决定;(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立足于责任和能力范围,使社会公共政策达到善良治理的一种手段;(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公共政策事实和价值统一的能动活动;(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的公共政策民主活动;(5)公共政策是强调使用方法、技术和程序的科学活动。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一公共政策些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特征:特征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发现并确认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前提);(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公共政策导的;(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主决策为生命的; (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5、如何看待中外著作中公共政策多种多样的有关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定义?(1)托马斯戴伊托马斯.戴伊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公共政策府选择所为或所不为之诸事即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定义曾被很多人引用。

这一定义强调了在公共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政府选择的因素,强调了其中包含做与不做的决策,但缺乏或没有强调政府行政策动的因素。

(2)威廉詹金斯威廉.詹金斯威廉詹金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治行动主体或公共政策团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制定的一组相关联的决策,包括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这些政策原则上是行动力所能及的。

”的定义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强调了政府决策范围是其力所能及的,强调了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政府行动的一面,并指出这些行动需要有目标选择公共政策和与目标相关的手段的配合。

(3)由于詹姆斯安德森詹姆斯.安德森詹姆斯安德森的公共政策著作比较早地被翻译到中国来,书中的公共政策定义也为许多人所接受。

安德森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认为,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某一行动主体解决问题或相关事务的有意识的活动。

强调了现实的公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存在许多行动主体,强调了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为取向的,强调了公共政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公共政策定义总是与人们现实的社会治理任务联系在一起,因此,策行动主体的自觉意识。

公共政策不存在一个能包揽一切、永远正确的绝对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定义。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公共政策们总是要概括出与现实社会治理相适合的,具有某种相对性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定义。

第二节公公共政策共政策活动的基本功能一、常态社会中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共政策公共政策分配功能。

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规范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现出来:一是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二是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向。

(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发挥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导向和间接导向,在一定条件下,两公共政策者可以相互转变。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的结果来衡量,可以有正向的导向,公共政策也可以有负向的导向。

2、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1)公共政策调控功能的基础包括两方面: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一是这种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之所以需要运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进行调控,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政府必须使用公共政策这一有效的工具来对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控;二是这种调控的可能性,社公共政策会之所以能够运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进行调控,乃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运行不是一个自发的、无序的公共政策过程,而是一个依据客观规律的、有序的、按比例的过程。

(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调控活动也有直接与间接两大类型,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还可以分为平衡调控和非平衡调控两种方式;就调控结果来说,则有积极调控与消极调控两类。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1)一般来说,政府公共政策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二公共政策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市场经济体制下)。

(2)能从政府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以下几类:一是公共政策与政府的主观偏好相一致的公众;二是能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三是在社会中成为大多数者的公众。

二、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特殊功能(1)社会均衡稳定功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作用在于:当矛盾还没有加剧和激化时,协调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化解这些矛盾;当某些激化,引发社会动荡时,缓解社会冲突,防止社会混乱,使社会有良好的秩序,保持稳定,促进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

(2)社会公平正义功能在转型社会中,效率和公平是需要经常注意和处理的一对矛盾。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作用在于通过各种协调、补偿措施,尽量实现个体之间、社会集团时间、社会层次之间、代与代之间在机会方面的公平、平等、公正。

(3)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在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任务是破除无效率的、已经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旧体制,这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变革、向外开放,但是旧的体制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公共政策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基于新的利益追求和新的行为规则设计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创新,来突破旧的机构设置和旧的的制度安排,逐步形成新的组织机构、新的制公共政策度安排,保证在新的利益结构出现后,能够促使其成长、壮大,并推动新的组织、制度安排的出现,以促进社会的变革、发展。

第三节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的历史演变一、西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科学的创建时期(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策科学的创建与策历史的演变 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两次大的政策争论和一次学术讨论会有关。

所谓两次政策争论,一次是有关罗斯福“新政” 的政策争论,另一次是由奥本海姆引发的原子能政策争论。

一次学术会议是指在斯坦福大学召开的“关于国际关系论的革命性、发展性学术讨论会” (简称 RADIR 学术会议)——美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最为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在这一时期,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大公共政策多采用的线性思维方式,将政策制定规划视为由若干环节按照程序组成的循序推移的过程,只重视自然科学,只有枯燥的数字,因而是一门“冰冷”“生硬”的学科。

、2、公共政公共政公共政策学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以策科学的发展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 1968 年至1971 年旅居美国期间写出的被称为公共政策在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出版。

构成德洛尔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三部曲的是《重新审查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1968 年)《政策科学探索》、(1971 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 年)。

在美国,世纪 60 年代后期和 70 年代前期出现了公共政策 20 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趋前倾向”(偏重公共政策政策咨询),70 年代中期则出现了“趋后倾向” (偏重于政策周期研究)。

3、公共政公共政(20 世纪 80 年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从 20 世纪 50 年代正是成为政治科策科学的自我批判时期学、公共行政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以后,经过 60 年代的政策咨询研究,70 年代的包括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在内的政策周期研究,发展至 80 年代,开始进一步转向有关政策效率、政策信息多元化、政策学家与政治家关系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政策学家比较多地对学科采取谨慎的批判态度。

4、公共政策科学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20 世纪 90 年公共政策代)(1)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是美国和西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科学突破性发展的时公共政策期。

以金顿、奥斯特罗姆、萨巴蒂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批判阶段论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和深化了政策过程的研究。

政策过程被看成是政策系统中政策行动主体、实体机构、政策价值和政策工具构成的子系统的能动过程。

(2)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以费切尔为代表的美国和西方政策学家,批判了纯技术的专家治国观点,将割裂的事实与价值重新统一起来,发展出一套实证辩论的政策分析整体理论。

(3)在 20 世纪 90 年代,西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研究表现出两种主要趋势:一种趋势是对原有公共政策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化,另一种趋势是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对原有主题的深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问题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另一个问题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关系。

对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问题,自从有了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研究,人们就已注意到了这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

至 20 世纪 90 年代,学者们感兴趣的是究竟从哪些途径去探索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公共政策伦理价值。

关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学者公共政策们不是去讨论两者的区别,而是探索两者的结合。

关于拓展新的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增强公共政策的应用性,二是加强理性意识形态,由传统的政策决策研究转向政策调查研究。

二、中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传统与发展(一)中国公共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产生的历史渊源1、中国古代产生和积累了丰富的政策谋略思想(1)形成了以民为本、政策事异备变的政策思想;(2)建立了恩威并施、以柔克刚的施政原则;(3)形成了中政策辩论、政策分析的传统;(4)形成了完整的国策谋略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为当代中国准备了宝贵的政策研究传统(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无产阶级政治家留下的政策思想与政策实践;(2)其次是毛泽东关于政策策略的光辉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