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烂茎线虫耐寒力测定
陕西省甘薯上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鉴定及综合防控技术
![陕西省甘薯上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鉴定及综合防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cbe07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e.png)
陕西省甘薯上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鉴定及综合防控技术刘晨李英梅杨艺炜陈志杰(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陕西西安715299)摘要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危害甘薯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其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危害陕西甘薯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物型主要为A型,其1年发生8~10代,在27~28℃、20~24℃、6~10℃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分别为18d、20~26d和68d。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主要以卵、幼虫、成虫在薯块、土壤、粪肥中越冬,种薯和种苗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本文提出了严格进行种薯检测、建立无病留种田和挑选健康种薯、温汤浸种、覆膜栽培、轮作倒茬、清洁田园、高剪苗、药剂防治等适宜陕西区域推广应用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减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对甘薯的危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甘薯;生物型;发生规律;综合防控技术;陕西省中图分类号S433.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9-0109-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9.03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Biological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on Sweet Potato in Shaanxi ProvinceLIU Chen LI Yingmei YANG Yiwei CHEN Zhijie(Shaanxi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Agriculture,Xi'an Shaanxi715299)Abstract Ditylenchus destructor is an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nematode to sweet potato,which has aggravated year by year.Through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it was determined that Ditylen-chus destructor harming sweet potato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mainly type A.It occurred8-10generations in a year. Under the condition of27-28℃,20-24℃and6-10℃,a generation was completed for18d,20-26d and68d, respectively.Ditylenchus destructor mainly overwintered in potato blocks,soil and manure as eggs,larvae and adults, and seed tuber and seedling were the main transmission routes.In this paper,the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Shaanxi region were put forward,such as strictly detecting of seed tubers,constructing disease-free field,selecting healthy seed tubers,soaking seeds in hot water,plastic film covering cultivation,crop rotating,cleaning the field,high seedling cutting,pesticide controlling,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creasing the damage of sweet potato caused by Ditylenchus destructor.Keywords Ditylenchus destructor;sweet potato;biological type;regularity of outbreak;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Shaanxi Province甘薯属旋花科番薯属,为蔓生性草本块茎植物,具有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投入少且产出高的优点。
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现状研究
![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8756f5c8d376eeaeaa31bf.png)
Curren t Situation of P opula tion D ifferentia tion ofD itylenchus destructor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 1): 110~ 112 Acta Agr iculturae Jiangxi
腐 烂茎 线 虫种 群分 化现 状研 究
王宏宝 1, 2, 李 茹 1, 魏利辉 3, 陈香华 1, 赵桂东 1, 林茂松 2*
( 1.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 淮安 223001; 2.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96)
2 腐烂茎线虫的分类与命名
自从 1980年张云美报道山东省甘薯茎线虫病的病
原线虫为马铃薯茎线虫 (D. d estructor Thom e)后, 1982年 丁再福和林茂松先后对采自山东、江苏等地的甘薯线虫 病的病原线虫进行鉴定, 认为 D. destructor 是腐烂茎线 虫 [ 4] 。郑经武于 1988年将从河北卢龙采集的甘薯病原 线虫进行分离与鉴定, 认为甘薯病原线虫是马铃薯茎线 虫 [ 11] , 在国外也有 Potato rot nem atode之称 [ 12] 。
腐烂茎线虫 (D itylenchu s d estructor Thome)是一种对 植物危害严重的病原线虫。该类线虫最初发现于马铃薯 上, 可导 致马 铃薯腐 烂, 因 此国 外也 称 之为 Potato rot nematode[ 1]。该线虫被亚太植物保护组织、许多国家和 地区及我国列为重要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 2, 3] 。
腐烂茎线虫对当归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腐烂茎线虫对当归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aaf94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4.png)
腐烂茎线虫对当归细胞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作者:漆永红张新瑞曹素芳李敏权李青青李雪萍蒋晶晶李继平来源:《农学学报》2021年第06期摘要:為了明确当归受到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侵染后其根部细胞结构和叶部生理特性的变化,本试验以‘岷归1号’和腐烂茎线虫为材料,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测定了腐烂茎线虫侵染后当归根部细胞结构,以及叶部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
徒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腐烂茎线虫侵染后,根部发病部位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和断裂。
当归病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达到1.18 mg/g,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升高,为76.19 ws/cm。
当归病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当归病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CO2饱和点均降低,而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均升高。
同时当归病叶营养元素氮、磷、钾、锌、锰、铁的含量降低,分别为2.41、5.71、36.07、33.53、112.37、1318.03 g/kg,而铜、钙、镁的含量增加,分别达到8.07、538.13、33.13 g/kg。
本研究为阐明当归麻口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当归;腐烂茎线虫;细胞结构;光和CO2响应;生理特性;营养元素含量中图分类号:S432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087Ditylenchus destructor: Effects on the Cell Structure and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gelica sinensisQi Yonghong1, Zhang Xinrui1, Cao Sufang2, Li Minquan1, Li Qingqing1, Li Xueping1, Jiang Jingjing1, Li Jiping1(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2Institute of Fruit and Floriculture Research,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Abstract: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of root cell structure and lea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gelica sinensis after infected with Ditylenchus destructor,‘Mingui 1’and D. destructor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cell structure of roots and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ves were tested in filed by natural diseased conditi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cell structure of the diseased roots were seriously damaged and broken after infected with D. destructor.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diseased leaves decreased to 1.18 mg/g, while the electrolyte leakage conductivity increased to 76.19 ws/cm.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transpiration rate decreased,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 of intercellular CO2 increased. Moreover,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light saturation point, the 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dark respiration rate and the CO2 saturation point decreased, while the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and the CO2 compensation point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some nutrient elements including Zn, Mn, Fe decreased to 2.41, 5.71, 36.07, 33.53, 112.37 and 1318.03 g/kg,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ntent of Cu, Ca, Mg increased to 8.07, 538.13 and 33.13 g/k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lucidating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A. sinensis disease caused by D. destructor.Keywords: Angelica sinensis; Ditylenchus destructor; Cellular Structure; Light and CO2 Respons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0引言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岷归、秦归、西当归、川归等,秋末采挖,以干燥的根入药,味甘、辛,微苦,性温,归于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温中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1]。
定西地区腐烂茎线虫群体多样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定西地区腐烂茎线虫群体多样性及室内毒力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97967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3.png)
定西地区腐烂茎线虫群体多样性及室内毒力测定定西地区腐烂茎线虫群体多样性及室内毒力测定引言:线虫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且对农作物产生重大损害的微小动物,它们通过寄生在植物的根系中摄取养分,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腐烂茎线虫属于线虫中的一种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农田和园艺作物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研究腐烂茎线虫的群体多样性和其对植物的毒力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一、腐烂茎线虫的分类及生态特征腐烂茎线虫属于线虫纲根结线虫科茎线虫亚科,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身体细长、线形,体表有细长的纵棘,雌雄同体。
腐烂茎线虫通常以卵粒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成熟后通过二次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对植物造成危害。
二、定西地区腐烂茎线虫的多样性调查为了了解定西地区腐烂茎线虫的多样性,我们在该地区的不同农田和园艺作物上进行了采样和观察。
通过取样并在实验室中分离,我们鉴定了一系列的腐烂茎线虫种类和数量,包括某某种、某某种等。
结果显示,定西地区的腐烂茎线虫种类相对较多,但主要以某某种和某某种为主。
这些线虫主要寄生于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根系中,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明显的危害。
多样性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腐烂茎线虫的生活史、生态习性及其对植物的毒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三、腐烂茎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为了进一步探究腐烂茎线虫对植物的毒力和致病机理,我们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实验。
首先,我们从田间采集到的腐烂茎线虫中筛选出一定数量的某某种作为实验对象。
然后,我们分别将其接种到不同作物的幼苗上,通过比较其对不同作物的影响,评估腐烂茎线虫的毒力。
实验结果显示,某某种腐烂茎线虫对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毒力较强,能显著抑制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我们观察到腐烂茎线虫在寄主根系中繁殖迅速,形成大量的卵粒,进一步加剧对植物的危害。
结论:本研究对定西地区腐烂茎线虫的群体多样性和对植物的毒力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显示定西地区腐烂茎线虫种类相对较多,对玉米、小麦等作物具有较强的毒力。
陕西榆林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特异性分子鉴定
![陕西榆林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特异性分子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c697e7c45a8102d277a22fed.png)
陕西榆林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特异性分子鉴定付㊀博1ꎬ2ꎬ王家哲1ꎬ任㊀平1ꎬ2ꎬ李英梅1ꎬ张㊀锋1(1.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ꎬ陕西西安㊀710043ꎻ2.陕西省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陕西西安㊀710600)㊀收稿日期:2019 ̄10 ̄27㊀㊀修回日期:2019 ̄12 ̄10㊀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2019k-05)㊁陕西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7ZDXM-NY-008)ꎮ㊀第一作者简介:付博(1982-)ꎬ女ꎬ吉林省吉林市人ꎬ博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生物防治与微生物农药研发ꎮ㊀通信作者:张锋(1973-)ꎬ男ꎬ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果树和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ꎮ摘㊀要:旨在对陕西榆林8个县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进行特异性分子鉴定ꎬ明确该地区线虫病害的种群类型ꎬ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ꎮ采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和特异性引物DdS1/DdS2(A型)㊁DdL1/DdL2(B型)进行基因扩增㊁测序㊁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ꎬ对线虫种类进行鉴定ꎮ结果显示ꎬ陕西榆林8个采样点线虫病害种类均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ꎬ并且这8个地理种群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ꎮ关键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ꎻ生物型ꎻ特异性引物ꎻ分子鉴定㊀㊀2015年1月ꎬ我国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ꎬ力争通过扩大种植面积㊁提效增产ꎬ使马铃薯成为我国的第四大主粮作物[1ꎬ2]ꎮ陕西北部(包括榆林和延安)地处黄土高原ꎬ马铃薯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ꎬ是近年来当地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的首选优势产业ꎬ仅2017年陕北地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3.1万hm2ꎬ占全省马铃薯总面积的60%[3]ꎮ马铃薯腐烂线虫(Di ̄tylenchusdestructor)是危害马铃薯块茎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ꎬ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20%~50%ꎬ严重时可达100%ꎬ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业发展[4~6]ꎮ该病害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均有发生ꎬ并可在甘薯上引起严重病害ꎬ一般引起甘薯田块减产30%~50%ꎬ严重时绝产绝收[7]ꎮ目前ꎬ我国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危害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ꎬ对榆林地区马铃薯线虫病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ꎮ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鉴定方法ꎬ主要包括形态学分析(镜检形态观察和数据测量)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对rRNA-ITS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8]ꎮ由于线虫形态具有复杂和重叠交错的特点ꎬ在种水平和生物型上很难区分ꎬ因此分子诊断逐渐成为植物线虫研究的新途径[9ꎬ10]ꎮ近年来ꎬ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显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存在种群分化现象ꎬSubbotin等人对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78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rRNA-ITS区序列和28SrRNA-D2/D3区序列进行聚类ꎬ结果显示基因序列和长度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差异ꎬ并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划分为7个生物型ꎬ主要为A型和B-G型两个分支ꎬ除G型外ꎬ其他6种生物型在中国都有分布ꎬ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分布具有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特征[11]ꎮ王金成等通过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7个地理群体的ITS序列分析ꎬ证明了我国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种群主要分为A型和B型2个分支[12]ꎮ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扩大ꎬ线虫为害风险也日渐增加ꎬ明确马铃薯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和线虫种群类型ꎬ对有效防控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ꎮ笔者研究采用特异性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ꎬ对陕西榆林地区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种类鉴定ꎬ明确该地区线虫病害的种类并分析群体系统发育关系ꎬ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1.1.1㊀供试虫源㊀马铃薯采集自陕西榆林地区8个不同采样点ꎬ选取外表有腐烂症状ꎬ表皮皱缩㊁龟裂的薯块并置于4ħ冰箱保存ꎮ将病薯切成小块浸泡于适量水中ꎬ两层面巾纸过滤12h后收集病原线虫[13]ꎮ马铃薯的采集时间㊁地点见表1ꎮ1.1.2㊀主要试剂及仪器㊀TaqPCRMasterMix(Cat.No.:B639295)㊁DNAmarker2000(Cat.No.:B600335)购自上海生工ꎮPCR仪(eppendorfMas ̄tercyclergradient)㊁冷冻离心机(Sigma1-14K)㊁电泳仪(BaygeneBG-Power600)㊁紫外分析仪(ChampGel5000)㊁显微镜(奥林巴斯BX-41)等ꎮ1.1.3㊀引物序列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PCR扩增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均由西安擎科泽生物技44 陕西农业科学2020ꎬ66(03):44-4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haanxi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术有限公司合成ꎬ序列见表2ꎮ表1㊀马铃薯采集信息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马铃薯品种观察对象1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2017-3-7紫花白马铃薯茎线虫2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谢抓村2017-3-7紫花白马铃薯茎线虫3靖边县东坑镇羊羔山村2017-4-7紫花白马铃薯茎线虫4靖边县涌泉居2017-4-7紫花白马铃薯茎线虫5府谷县木瓜镇尧坬坡村2017-4-24紫花白马铃薯茎线虫6神木县大保当乡阿卜达一队2017-4-24紫花白马铃薯茎线虫7榆阳区岔河则乡石峁村2017-5-15紫花白马铃薯茎线虫8吴堡县寇家塬镇东庄村2017-5-15紫花白马铃薯茎线虫表2㊀PCR扩增引物引物类型引物编号引物序列长度鉴定生物型参考文献通用引物rDNA1rDNA25 -TTGATTACGTCCCTGCCCTTT-35 -TTTCACTCGCCGTTACTAAGG-3940或1100A或B[14]特异性引物DdS1DdS25 -TCGTAGATCGATGAAGAACGC-35 -ATTATCTCGAGTGGGAGCGC-3 252A[15]DdL1DdL25 -TTGTGTTTGCTGGTGCGCTTGT-35 -GAGTGAGAGCGATGTCAACATTG-3 485B1.2㊀方法1.2.1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NA提取㊀取1滴线虫溶液至洁净的凹玻片ꎬ体视显微镜下并挑取待测线虫(每个检测样品100头虫)ꎬ放入至含有14μL10ˑExtaqBufferꎬ蛋白酶K(2mg mL-1)6μLꎬddH2O20μL的PCR管中ꎬ于-80ħ冰箱冷冻保藏2hꎬ玻璃棒研磨2次以上ꎮPCR运行程序:65ħ90minꎬ85ħ10minꎬ13000r min-1离心1min取上清即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DNA[15]ꎮ1.2.2㊀分子生物学鉴定反应体系㊀TaqPCRMasterMix12.5μLꎬ正反向引物各1.5μLꎬ模板DNA3μLꎬddH2O6.5μLꎮPCR扩增条件:95ħ预变性4minꎬ94ħ变性45sꎬ50ħ退火30sꎬ72ħ延伸2minꎬ35个循环ꎬ最后72ħ延伸10minꎬ于4ħ保存[15]ꎮ取2μL扩增产物在0.8%琼脂糖凝胶上电泳ꎬ设置120v20minꎬ在凝胶成像仪中观察并照相ꎮ1.2.3㊀测序及序列分析㊀将PCR产物送西安擎科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ꎬ将获得的8个种群序列与GenBank中下载的7个国内外种群(EF062575㊁AM232227㊁AY987007㊁EF062572㊁FJ911551㊁KC923223㊁EF062574)的rDNA-ITS序列进行ClustalX比对分析ꎬ采用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通用引物扩增马铃薯腐烂茎线虫rDNA-ITS序列的结果㊀㊀分别以陕西榆林8个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总DNA为模板ꎬ采用通用引物rDAN1/rDAN2扩增rDNA-ITS序列ꎬ结果显示8个地区种群的样本均扩增出1100bp的条带ꎬ无940bp的条带(图1)ꎬ判断这8个地区的马铃薯线虫病害是由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引起[15]ꎮM.DNA分子质量标准DNAmarker2000ꎻ1~8.榆林8个不同地区线虫的rDNA-ITS通用引物扩增序列图1㊀通用引物扩增的rDNA-ITS序列凝胶电泳图54 付㊀博ꎬ等:陕西榆林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特异性分子鉴定2.2㊀特异性引物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㊀㊀采用特异性引物DdS1/DdS2和DdL1/DdL2分别进行PCRꎬ结果显示扩增出485bp条带ꎬ无252bp条带(图2)ꎮ采用特异性引物对陕西8个地区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分型鉴定ꎬ结果均为B型ꎬ与上述通用引物PCR扩增鉴定的结果一致ꎮM.DNA分子质量标准DNAmarker2000ꎻ1~8.榆林8个不同地区线虫的rDNA-ITS特异性引物DdL1/DdL2扩增序列ꎻ9~16.对应的特异性引物DdS1/DdS2扩增序列图2㊀特异性引物扩增的rDNA-ITS序列凝胶电泳图2.3㊀马铃薯茎线虫rDNA-ITS序列分析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显示ꎬ序列1~8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ꎮ将榆林地区8个种群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7个国内外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种群(EF062575㊁AM232227㊁AY987007㊁EF062572㊁FJ911551㊁KC923223㊁EF062574)的rD ̄NA-ITS序列进行ClustalX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ꎮ结果显示ꎬ在亲缘关系上所有的序列聚为3个分支ꎬ获得的榆林地区8个种群中ꎬ1㊁2㊁3㊁4㊁5㊁8和EF062575㊁AM232227群体聚为一个分支ꎬ6和KC923223㊁EF062574群体聚为一个分支ꎬ7和EF062572㊁AY987007㊁FJ911551群体聚为一个分支ꎬ榆林地区8个地理种群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ꎮ图3㊀UPGMA法构建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系统发育树3㊀讨论自2012年以来笔者研究团队在陕西省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ꎬ从陕西省榆林地区的马铃薯上发现疑似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害ꎬ并连续多年对陕西榆林㊁延安等地区的马铃薯检疫性病虫害进行了田间调查ꎬ完成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人工培育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㊁生态适应性分析等一系列工作[16]ꎮ近年来ꎬ陕西榆林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ꎬ但是线虫为害风险也日渐增加ꎬ为进一步明确线虫种类ꎬ实现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控ꎬ笔者研究采用特异性引物DdS1/DdS2和DdL1/DdL2进行线虫分子鉴定ꎮ研究结果表明ꎬ陕西省榆林8个地区的马铃薯线虫病害的病原线虫是马64 陕西农业科学2020年第66卷第03期铃薯腐烂茎线虫ꎬ其生物型为B型ꎮ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ꎬ这8个地区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ꎮ王金成等通过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证明了我国腐烂茎线虫是1个复合种群体ꎬ明确了河北㊁江苏㊁山西㊁山东㊁安徽5个省份的甘薯上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包含A型和B型2种[12]ꎮ李惠霞等研究了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线虫病的病原种群分类地位ꎬ并根据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线虫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ꎬ并发现其存在B型和C型2个不同的生物型[2]ꎮ目前ꎬ我国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存在较为严重的群体分化现象ꎬ包括了A~F6种不同类型[11ꎬ17]ꎬ笔者研究中鉴定的陕西榆林地区为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ꎮ根据文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腐烂茎线虫群体的差异明显ꎬ说明其正处于快速进化过程ꎬ并且不同地理来源的腐烂茎线虫在抗药性㊁致病力㊁虫体大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18~20]ꎮ笔者研究明确了陕西榆林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ꎬ证明了特异性引物适用于快速鉴定腐烂茎线虫A型和B型群体ꎬ为腐烂茎线虫种群的分类学㊁群体遗传学研究ꎬ以及有针对性开展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ꎮ参考文献:[1]㊀赵建宗.完善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控制体系服务马铃薯主粮战略[J].种子世界ꎬ2015(03):4 ̄6. [2]㊀李惠霞ꎬ徐鹏刚ꎬ李健荣ꎬ等.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线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ꎬ2016ꎬ43(04):580 ̄587.[3]㊀方玉川ꎬ常勇ꎬ黑登照.陕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ꎻproceedingsofthe201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ꎬ中国云南昭通ꎬFꎬ2018[C].[4]㊀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发布[J].农药市场信息ꎬ2007(13):38 ̄39. [5]㊀DINGSWꎬYANGSHꎬWUWJꎬ等.Rapiddiagno ̄sisofDitylenchusdestructorbyloop ̄mediatedisother ̄malamplificationassaybasedon28SrRNAsequences[J].EuropeanJournalofPlantPathologyꎬ2018ꎬ(3):DOI:doi.org/10.1007/s10658 ̄018 ̄01633 ̄7S. [6]㊀SHOKOOHIEꎬIRANPOURFꎬSWARTAꎬ等.Mor ̄phologicalandmolecularcharactersofthreeDitylen ̄chusspeciesfromIran[J].2018:[7]㊀朱秀珍ꎬ田希武ꎬ王随保ꎬ等.甘薯茎线虫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J].山西农业科学ꎬ2004(03):54 ̄57.[8]㊀刘先宝.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鉴定及分子检测[D].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ꎬ2006.[9]㊀于海英ꎬ彭德良ꎬ胡先奇ꎬ等.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rDNA ̄D2/D3区序列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ꎬ2009ꎬ39(03):254 ̄261.[10]㊀YAGHOUBIAꎬPOURJAMEꎬYEWꎬ等.Descrip ̄tionandmolecularphylogenyofDitylenchusgilanicusn.sp.(Nematoda:Anguinidae)fromnorthernfor ̄estsofIran[J].EuropeanJournalofPlantPatholo ̄gyꎬ2018ꎬ152(03):735 ̄746.[11]㊀SUBBOTINSAꎬDEIMIAMꎬCHIZHOVVNꎬ等.Lengthvariationandrepetitivesequencesof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ofribosomalRNAgeneꎬdiagnos ̄ticsandrelationshipsofpopulationsofpotatorotnem ̄atodeꎬDitylenchusdestructorThorneꎬ1945(Ty ̄lenchida:Anguinidae)[J].Nematologyꎬ2011ꎬ13(07):773 ̄785.[12]㊀王金成ꎬ季镭ꎬ黄国明ꎬ等.腐烂茎线虫不同地理种群ITS区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ꎬ2007(05):79 ̄83+98.[13]㊀徐进军ꎬ李世东ꎬ杨之为.马铃薯茎线虫的培养[J].西北农业学报ꎬ2004(04):77 ̄80.[14]㊀WENDTKRꎬVRAINTCꎬWEBSTERJM.Separa ̄tionofThreeSpeciesofDitylenchusandSomeHostRacesofD.dipsaciby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J].JournalofNematologyꎬ1993ꎬ25(04):555 ̄563.[15]㊀宛菲ꎬ彭德良ꎬ杨玉文ꎬ等.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ꎬ2008(03):263 ̄270.[16]㊀洪波ꎬ张锋ꎬ李英梅ꎬ等.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陕西省的适生性分析ꎻproceedingsofthe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ꎬ中国湖南长沙ꎬFꎬ2017[C].[17]㊀郭全新ꎬ简恒.危害马铃薯的茎线虫分离鉴定[J].植物保护ꎬ2010ꎬ36(03):117 ̄120.[18]㊀王宏宝ꎬ李茹ꎬ魏利辉ꎬ等.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现状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ꎬ2011ꎬ23(01):110 ̄112.[19]㊀丁中ꎬ彭德良ꎬ高必达ꎬ等.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Dd ̄ace ̄1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0ꎬ36(04):437 ̄441.[20]㊀王宏宝ꎬ戚龙君ꎬ王金成ꎬ等.马铃薯腐烂线虫不同群体同工酶表型与致病力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ꎬ2009ꎬ35(04):425 ̄432.74付㊀博ꎬ等:陕西榆林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特异性分子鉴定。
昆虫耐寒性的类型、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综述
![昆虫耐寒性的类型、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1a156eaba1aa8114531d95e.png)
昆虫耐寒性的类型、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综述生活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昆虫在长期的发育过程中均要经受冬季寒冷低温的影响。
昆虫的耐寒性是指昆虫长期或短期暴露于低温下抵御寒冷仍然存活的能力,这种能力与诸多非生物因素及生物因素均有关。
昆虫耐寒性研究至今已成为昆虫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从昆虫耐寒性的类型、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昆虫耐寒性的研究进展。
1 昆虫的耐寒性类型通常情况下,根据不同昆虫的耐寒特性,可将其分为耐结冰型和不耐结冰型。
耐结冰型昆虫的过冷却点较高,可以在过冷却点以下生存,忍受虫体结冰,此类昆虫通过提高过冷却点来诱导胞外结冰,从而避免寒冷对胞内亚细胞结构的伤害。
如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1℃,而冬季在-15℃暴露24h后的存活率仍达60%以上(Atapour et al.,2009);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1.98℃,但却能在-23.5℃条件下安全越冬(赵建兴等,2009)。
不耐结冰型昆虫的过冷却点较低,昆虫不能在过冷却点以下温度存活,一旦结冰就会死亡(Lee,1991),此类昆虫通过降低过冷却点来增加耐寒能力,以降低体液结冰的概率。
如大菖蒲夜蛾(Holotropha leucostigma laevis)卵的过冷却点为-34.1℃,以较强的过冷却能力避免寒冷结冰,越过寒冷的冬天(筒井等,1991)。
随着昆虫耐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学者又对其进行了更细致地划分。
孙绪艮将其分为7种类型:以耐冻性为主的种类,耐冻性+行为回避,以过冷却为主的种类,过冷却+行为回避,过冷却+耐冻性,行为回避以及复合型(耐冻+过冷却+行为回避)(孙绪艮,2001)。
但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Bale根据昆虫死亡出现时间而进行的类型划分方式,即耐结冰型、避免结冰型、抗寒冷型、寒冷敏感型和随机型(Bale,1996)。
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杂交后代致病力测定
![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杂交后代致病力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f831c5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5.png)
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杂交后代致病力测定王宏宝;毛佳;李茹;赵桂东;林茂松【摘要】利用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腐烂茎线虫杂交后代进行致病力、繁殖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内各组合中均能杂交成功,比较发现各种群的后代数目与对照亲本的数目有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中杂交率与F1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亲本自交);各杂交群体在致病力、繁殖力表现方面与对照DeSD种群在P0.05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各种群正反交群体致病力、繁殖力与对照相比,对照DeSD种群所在的反交组合表现特征均高于其正交组合;相关性分析,腐烂茎线虫两类基因型各种群基因型内杂交群体致病力与繁殖力均存在正相关.本研究对模拟我国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扩散后所产生杂交代的致病力分化情况,腐烂茎线虫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为不同地理来源有害生物入侵分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Using artificial inoculation methods, on offspring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e pathogenicity, fecundity of that were det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ybrids combinations within the same genotype can successfully. Compared of the number of descendants, found in the various groups and control par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hybridization rate and the number of F, hybrid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s the parents selfed) ;The hybrid groups and control DeSD population, in pathogenicity,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t the P0.05 level;Compared with groups of reciprocal groups and the control population in the pathogenicity, fecundity,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i-crosses was higher than the orthogonal on the control DeSD;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showed thatpathogenicity and fecundity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hybridization group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and the virulence differentiation of simulating proliferation of hybrids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 at the same time, This wa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pest invasion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1(026)006【总页数】5页(P212-216)【关键词】生物学杂交;腐烂茎线虫;致病力;繁殖力【作者】王宏宝;毛佳;李茹;赵桂东;林茂松【作者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uctor)是一种迁移性的内寄生线虫,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根瘤、匍匐茎、球茎、根茎和块根),很少为害地上部分,缺少高等植物时,可以取食土壤真菌存活。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82b62ec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d.png)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一种全世界分布广泛的植物寄生性动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种植区域,主要危害马铃薯等根茎作物,可导致茎瓤叶变黑枯死,经济损失极大。
甘薯也是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宿主之一,但往往出现子母不对应,鉴定和认定被感染者时,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实地鉴定。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可以使甘薯叶片与叶脉变黑、潮烂,也可以出现蔫萎、绿叶变白、表皮粗糙等症状。
也可能出现灰白色的病斑,病斑处经过按压或抠取时会检查到狭长的成虫或褐色的卵。
此外,甘薯根中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也可能长期潜伏,成熟者不能很容易被发现,因而检疫要特别当心,及早发现和防治。
为了准确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存在情况和治疗情况,需先进行常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同时进行模拟试验,全面分析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影响因素所造成的蔓延状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我们可以利用细胞凝聚和入侵的实验,进行靶物的分离、检测,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叶片上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及时确认病原及其传播蔓延情况,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尽早控制病害的发展和经济损失,确保农作物的平安产量。
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首先应到种植或病害发生原位查看,关注甘薯叶片是否出现植物萎蔫发黄、叶肉变黑等症状,出现有病斑的话,应将病斑取出及时浸泡,以提高动物的表观密度。
同时,应采用洗涤的方法将病斑表面的植物残渣洗净,然后仔细观察叶片表面,可以发现褐色粒状的卵、灰白色的成虫,以及褐色小虫、灰褐色小虫等,经过确认就可确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感染情况。
另外,还可以进行发芽实验,将病害发生区甘薯叶片在75℃水里浸泡,共浸泡2小时,再将其浸出,移植到湿土中,用文房四宝在植物叶片下编号,每天清洗观察包含的褐色卵和灰白色的成虫是否孵化,若有,则说明病情严重平时动物积累已达到有感染的程度。
综上所述,用于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需要对植物叶片、叶肉、病斑进行一一分析查看,结合发芽实验和显微镜查看,观察褐色的卵和灰白的成虫,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时鉴定并处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
腐烂茎线虫的培养
![腐烂茎线虫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72032402b160b4e767fcf88.png)
第4 3 卷第 1 期
2 0 1 4年 1 月
腐烂茎线虫的培养
李世通,肖顺 , 章淑玲 , 周 峡, 张绍升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
摘要 : 采用长柄链格孢 和茄病镰刀茵进行培养腐烂茎线虫 的比较试验 , 接种量为 2 0 条, 在2 7℃黑 暗条件下培养 6 0 d . 结果 表明 , 长柄链格孢适 合培养腐烂 茎线 虫 , 线虫的培养量平均为 2 6 8 0 0 条 ・ 管 ~. 关键词 : 腐烂茎线虫 ; 长柄链格孢 ; 培养 中图分 类号 : ¥ 4 3 2 . 4 5 文献标识码 : A
( C o n e g e o f P l a n t P r o t e c i t o n , F u j J a n A g r l c u l t u m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 F u z h o u ,F u j i a n 3 5 0 0 0 2 , C h i n a )
s t r u e t o r 。t h e v u mh e r o f D. d e , t mao r w a s u p t o 2 6 8 0 0 p e r t e s t t u b e . Ke y wo r d s :D/ t y / e n c h u s d e s t r v  ̄ r ;A / t e r n a r / a/ o n g / p e s ;c u l t u r e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4 7 0 ( 2 0 1 4 ) 0 1 - 0 0 1 1 - 0 3
L I S h i — t o n g,XI AO S h u n,Z HA NG S h u — l i n g ,Z HOU Xi a ,Z HANG S h a o — s h e n g
一种纯化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方法
![一种纯化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1d819e0912a2161579291f.png)
通过简单和易操作的方法获得群体纯度高、生命力 良好的线虫是系统研究该线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 种群群体及个体的遗传变异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 系统进行纯化培养该线虫的方法,一般通过下述几种渠
道获得。如在PDA平板中接入茄腐镰刀菌,灰葡萄孢和 毛壳菌,25℃温箱中暗培养腐烂茎线虫,另外,刘斌等人 报道采用玉米培养基培养的灰葡萄孢对腐烂茎线虫进行 单异活体培养,在室内可以快速大量繁殖腐烂茎线虫,阮 龙等人报道采用甘薯发根单寄主培养体系繁殖腐烂茎线 虫的方法,上述纯化培养方法都是通过接种大量线虫获 得成功,且纯化成功的基础是在大量接种前进行腐生线 虫等其它虫体的去除,因此,建立1种快速、高效培养腐烂 茎线虫的方法是本研究的重点。
Mao Jia1,2 et al. (1Huaiy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Xuhuai Region in Jiangsu,Huai′ an 223001;2Huai′ 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orporation,Huai′ an 223001,China;3X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Jiangsu Xuhuai Area,Xuzhou 221131,China) Abstract:Ditylenchus destructor is an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nematode in the world. In this experiment,the ad⁃ 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matode culture were compared by three methods:sweet potato culture dish inocula⁃ tion method,potato centrifugal tube inoculation method and potato slice drilling inoculation method. A culture sys⁃ tem was screened,in which sweet potato slice drilling inoc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noculate a single pregnant fe⁃ male. This system provided a new idea for high purity culture and purification of rotten stem nematode,and also pro⁃
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
![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f5115a9856a561252d36fb2.png)
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马铃薯贮藏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马铃薯的生产。
本研究对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estructor)的发生危害、种类鉴定、培养条件、侵染规律和抗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采集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为害马铃薯的症状进行观察和描述,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病率为2-11%,病情指数为0.72-5.33;品种间的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其中青薯9号和荷兰15号的发病程度显著高于其它品种。
2.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甘肃定西马铃薯上的4个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利用UPGMA法构建线虫群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
结果表明,4个线虫群体在形态学上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一致,但群体DX27与群体DX11、DX16、DX19存在差异。
利用通用引物TW81/AB28扩增rDNA-ITS 序列获得了长度均为915 bp的片段;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群体DX27与其它3个群体相比,在ITS1区的96-255 bp片段内有25个位点的差异;系统发育树显示,群体DX27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C型群体聚为1支,群体DX11、DX16、DX19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群体聚为1支。
根据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该病原线虫确定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其中群体DX27属于C型,群体DX11、DX16、DX19属于B型。
3.选用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e)和茄链格孢(A.solani)等8个真菌菌株,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最佳室内培养条件进行筛选。
腐烂茎线虫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数量动态
![腐烂茎线虫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数量动态](https://img.taocdn.com/s3/m/dd90812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3.png)
腐烂茎线虫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数量动态作者:吴锦徐鹏刚刘永刚倪春辉张洁李惠霞来源:《植物保护》2023年第06期关键词:腐烂茎线虫;马铃薯;侵染部位;病程马铃薯Solanurn tuberosum L.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分布广、产量高、营养价值高以及经济效益好,有“第二面包”之称。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数据统计,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各种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由腐烂茎线虫引起的病害备受关注。
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隶属线虫门Nematoda粒科Anguinidae茎线虫属Ditylen-chus,又称马铃薯腐烂线虫,是危害马铃薯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也是我国农业检疫性线虫之一。
该线虫的寄主植物超过100种,其中马铃薯和甘薯受到的危害最大。
调查发现,一般在甘薯病田可造成减产30%~50%,严重时可达到80%以上,甚至绝收,此外,还会引起储藏期烂窖。
该线虫主要危害马铃薯地下部,块茎受到侵染后,表皮变薄,皱缩开裂,薯肉呈暗褐色,内部变空且伴有干粉,重量减轻。
同时,病部容易被其他病原微生物二次侵染引起腐烂,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目前,国内对于腐烂茎线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鉴定、致病性研究.药剂测定、基因表达分析等方面。
有关该线虫的发生规律研究较少,王玉娟等研究了当归麻口病的发生规律,漆永红等研究马铃薯腐烂线虫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植株内的种群动态,徐振等报道甘薯生长期及茎线虫种群基数对茎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但对于该线虫在马铃薯不同部位的数量动态及危害情况未见报道。
本试验以腐烂茎线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盆栽,接种马铃薯感病品种,研究腐烂茎线虫侵染过程,以期明确腐烂茎线虫在不同时期马铃薯不同部位的数量动态、危害程度和主要的侵染时期,从而更好地预防该病害发生,发生后适时防治,有效减轻腐烂茎线虫的危害。
河南省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控
![河南省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7a5c5854ed630b1c58eeb534.png)
河南农业2019年第4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块引起的。
腐烂茎线虫对甘薯的为害极其严重,既可以在田间造成为害,也可以在窖藏时引起烂窖,育苗时亦可造成烂床,在防治不力的情况下,产量损失率可达50%,甚至绝收。
腐烂茎线虫既可为害甘薯,也可为害马铃薯、洋葱、大蒜、郁金香等作物,其寄主植物有90多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三、发病症状(一)苗期症状苗床为害时,可导致薯苗矮小、发黄、稀少,茎基部出现斑驳,髓部变褐色,切口处很少或不流白浆。
中可存活5~7年。
腐烂茎线虫在5~34 ℃的温度下可完成发育和繁殖,但在50 ℃左右的温水中,95%以上的线虫在10 min 内死亡。
甘薯收获后,在窖藏时或食用前还可继续为害。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侵染薯块以及黏附在薯块上的泥土进行传播,在田间亦可通过农事操作和水流传播。
五、防控措施(一)加强检疫腐烂茎线虫是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未经检疫调运种薯、种苗是违法行为。
植物检疫机构要严把调运检疫关,严禁从腐烂茎线虫发生窖后要经常检死种薯表皮的行消毒处理。
二是育苗时每667 m 2用碧护1 g 对水10~15 kg 处理种薯,增强种薯的抗病性,提高种薯的出苗率。
三是移栽前幼苗药液蘸根处理。
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或30%三唑磷微胶囊悬浮剂稀释3~5倍,将剪下的薯苗基部插入药液10 cm 以上浸泡10 min,取出沥干立即栽插,剩余药液随定根水浇下。
四是对重发区,移栽时每667 m 2用10%灭线磷颗粒剂1000~1500 g、10%噻唑磷颗粒剂1500~2000 g 穴施,或每667 m 2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500 mL,对水灌穴或制成毒土穴施。
一种纯化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方法
![一种纯化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744b48ba1aa8114431d9e3.png)
一种纯化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方法作者:毛佳曹凯歌章安康汪国莲孙厚俊王宏宝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6期摘要: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系世界上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
试验通过甘薯培养皿接种法、薯条离心管接种法、薯块切片打孔接种法等3种方法比较线虫培养方面的优缺点,筛选出以甘薯切片打孔接种法,接种已受孕单条雌虫为接种对象的培养体系。
该体系为高纯度培养纯化腐烂茎线虫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系统研究腐烂茎线虫个体遗传学及个体发育学等学科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腐烂茎线虫;纯化培养;甘薯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080-03Abstract:Ditylenchus destructor is an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nematode in the world. In this experiment,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matode culture were compared by three methods: sweet potato culture dish inoculation method,potato centrifugal tube inoculation method and potato slice drilling inoculation method. A culture system was screened,in which sweet potato slice drilling inoc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noculate a single pregnant female. This system provided a new idea for high purity culture and purification of rotten stem nematode,and also provided a systematic study of rotten stem nematode. Individual genetics and ontogeny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s.Key words:Ditylenchus Destructor;Purification training;Sweet potato甘薯腐烂茎线虫病是我国农业上的重要病害,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区。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鉴定及分子检测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鉴定及分子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affb164964bcf84b8d57b2b.png)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鉴定及分子检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侵染植物地下部分的一种迁移性内寄生线虫,在无高等寄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它们主要取食土壤里的真菌而生存,是能够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之一。
该线虫在我国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辽宁、甘肃、海南等省市均有发生,以山东、河北两省发生最为严重。
本文对我国河北、江苏及韩国等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甘薯、大蒜茎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对其ITS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根据测定的序列设计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特异性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方法。
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借助光学显微镜的形态鉴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张北送检的马铃薯的病原线虫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这在我国还是首次报道。
与其它几个供试群体比较主要形态特征上无明显差异,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
2.本实验还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培养方法进行筛选,认为最佳的培养条件是:以胡萝卜愈伤组织作为培养基质,在黑暗中,温度25℃,相对湿度70%。
3.供试样品的rDNA-ITS序列分析:用通用引物对rDNA1/rDNA2扩增供试群体rDNA-ITS区域,产生了序列长度不等的片段。
河北张北的马铃薯群体、韩国的大蒜群体和江苏的甘薯群体扩增片断长度均为1130bp。
而北京、北京大兴、河北抚宁的甘薯群体的扩增片段长度为942bp,与以上群体相比,在ITS区具有一个188bp的缺失片段。
根据Subbotin(2005)所公布的D.destructor的rDNA-ITS序列(GenBank NO:AY987007)确定ITS区域(包括5.8S全序列),Blast发现河北张北的马铃薯群体与其同源性最高,达到100%,进一步证实了种类形态鉴定的准确性。
比对后确定缺失片段位于ITS1区,而且该片段含有多个可重复小片段,这可能是造成碱基缺失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 日期 :09— 7—1 20 0 3
里, 线虫存活率在 8 . 7 一1. 3 58 % 0 5 %之间 , 一7 在 0℃处理 的 各时间段里 , 线虫 存活率 在 5 . 3 一4 8 % 之间。试验发 03 % 。5
摘要 : 5个不同地 理来 源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分别放置在使甘薯发病的病 薯、 对 甘油和细沙 3种介质中 , 一 O℃ 在 2
和 一 O℃温度下经过不 同的处理时问测定其存 活率来研究腐烂茎线虫 耐寒力 , 7 探索腐烂茎线虫在低 温冷冻下的保存 方法 。试验结果 , 腐烂茎线 虫在 一 O℃和 一 O℃低温下 , 2 7 随着处理时 间的延 长 , 同群 体线虫的存 活率都有所下 降, 不
薯块放在低温下保 存, 在遗传学研究等方面保存原始线虫种源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腐烂茎线虫 ; 耐寒 力 ; 甘薯
中 圈 分类 号 :42 4 5 ¥ 3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1o (0 0 o 0 l 0 10 32 2 1 )2— l0— 2
14 数 据 处 理 .
腐烂茎线虫群体样 品分 别来 自河北 、 河南、 江苏 、 山东等
省 区 的病 区 ( 1 。 从 病 薯 中分 离得 到线 虫 后 , 在 解 剖 镜 表 ) 先 下 挑 出生 活 力 较强 的线 虫 10条 , 3 H O 0 用 % :消 毒 3r n 接 i, a
悬浮液滴 加 到灭 菌 的沙 子 中。 ( ) 虫 悬 浮 液 配成 5 、 3线 %
1 % 、5 、0 、5 、0 、5 、0 不 同浓 度 的甘 油存 放 0 1% 2 % 2 % 3 % 3 % 4 % 腐 烂茎 线 虫 。
rt e oe之称 …。该线虫 除了危害甘薯外 , o nmm d 还危 害花生 、 茄子 、 薄荷 、 甜菜和草莓等作物。近几年腐烂茎线虫在环渤海 带及山西等地时有发生。腐烂茎线虫在生命 活动中 , 温度
线 虫 的越 冬 需 要忍 受 低 温 的影 响 ; 因此 , 究 腐 烂 茎线 虫 对 低 研
腐烂茎线虫耐寒力的大小是通过对低温处理下测定腐烂
茎 线 虫 的 存 活率 来 计 算 的 。 13 冷 冻 线 虫 的 活 力观 察 与计 数 . 将处 理 过 的 线 虫在 室 温 下 分 离 后 放 置 ,4h后 摇 匀 吸取 2
一
10一 1
江苏农业科学
21 0 0年Leabharlann 2期 王宏 宝 , 红 梅 , 李 李
茹 , .腐 烂 茎 线 虫耐 寒 力 测 定 [ ] 等 J .江 苏农 业科 学 ,OO 2 :1 2 L ( ) 10—12 1
腐烂茎线虫耐寒力测定
王宏 宝 | - ,李红梅 李 , 茹 ,林茂松
(. 1江苏徐淮地区淮 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江苏淮安 2 3 0 ; . 2 0 1 2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江苏南京 2 09 ) 10 5
一
12 2 冷冻处理时间 对 以上冷冻方 法分别放在 一 O℃ 、 .. 2
一
7 0℃ 的低 温 中存 放 7d 1 、0d9 、8 观 察 线 虫 、4d 3 、0d 10d后
的存 活 状 态 并 统计 数 量 。 每个 处 理 设 3 重 复 。 个
对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 在不 同生境条件下 , 腐烂茎
种到经 乙醇( 5 消毒 5m n的健康薯块上 , 7 %) i 蜡封 。2 5℃培 养 3 , 0d后 转移到 4℃冰箱备用 。 。
12 冷 冻处 理 方 法 .
对试 验结果 中的腐烂 茎线 虫各 种群 的线 虫数 , D S 用 P
( a rcsi yt 数 据处 理 系 统 6 5进 行 多 重 比较 。 D t Poes gS s m) a n e .
其中 D WY和 D I e eJ群体在不同处理 时间下的存活率均高于其他 3个群体 ,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 平 , 初步证实 这 2个群 体有很强的耐寒力 。试验发现在细沙和不同甘油浓度条件下 , 有线虫群体在低 温处理 下均未查到 活虫 。腐烂 茎线 所 虫在低温下的生存状态依赖于原寄主材料 , 甘薯薯块是腐烂茎线虫在低温下抵御逆境最好 的屏障 , 腐烂茎线虫侵染的
12 1 冷冻保存方法 ..
() 1 腐烂茎线虫病薯薯块。( ) 2 线虫
2 结 果 与 分 析
表 1 供 试 腐 烂 茎 线 虫编 号 和 来 源
如 表 2所示 , 腐烂 茎 线 虫 经 一2 0℃ 和 一 O ℃低 温处 理 , 7 随着 处 理 时 间 的延 长 , 群 体 线 虫 的 存 活 率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各
温的耐寒力是决定其在 自然条件下存活和分布的主要 因素 。
1 材料 与 方 法 11 腐 烂 茎线 虫群 体 纯化 培 养 .
约 80条线虫在显微镜 下观 察, 0 能进行较强 地卷曲和伸展运 动的线虫在显微镜光和热 的刺激下卷 曲和伸展运动 较弱, 头 部有轻微卷曲 , 或尾部微弱摆动者均判为冷冻存活线虫 ; 呈一 字形 、 不动 的线 虫 判 为 冷 冻 死 亡 线 虫 。用 计 数 器 对 活 虫 进 行 计数 , 计算其存活率。
甘薯茎线虫病是我 国甘薯生产上 重大病害之一 , 该病 为
我 国检 疫 性 病 害 。病 原 物 是腐 烂 茎 线 虫 ( il cu dsu— Dt e h s e r y n tc t) o 。腐烂 茎 线 虫 最 早 在 马 铃 薯 上 发 现 , 国 外 也 有 ptt r 在 o o a
下降 , 中 D WY 和 D U 群体 在各处理 时间下 的存 活率均 其 e e 高于其他 3个群体 ,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 说明在低温胁迫下 这 2个群体表现出很 强的耐寒力。在不 同低温胁迫处理时间 下 ,e D WY和 D I 体问的存 活率未 达到极显著差 异, 明 eJ群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