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利率及其决定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理论必须能够解释的三个经验事实: • 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随时间变化一起波动; • 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
IS线和LM线的交点表示货币市场和产品时 常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产出组合,由此决定的 利率为均衡利率,对应的产出为均衡产出。
理论特点:
1、与前三种理论比较,考虑到收入的因素;
2、克服了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只考虑商品市 场均衡的缺陷,又克服了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只 考虑货币市场均衡的缺陷,同时还克服了可贷资 金利率理论在兼顾两个市场时忽视两个市场各自 均衡的缺陷,因而该模型被认为是解释名义利率 决定过程的最成功的理论。
四、可贷资金理论
同时考虑了凯恩斯的货币因素和古典学派 的实质因素。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当 前的储蓄;二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也有两个方面:一是 当前的投资需求;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
用公式表示: DL =I+ΔMD SL =S+ΔMS 当可贷资金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
3、若某人每年存入1万元,年利率为1%,10年后此人存 款余额为多少?
4、某企业期望6年后折旧基金余额为100万元,该企业从 今年开始,按3%的利率计息,每年应提折旧基金为多 少?
5、某客户有合格票据200万元到商业银行贴现,还差60天 到期,若按月息3‰扣除贴现利息,银行实付贴现额为 多少?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三、利率的应用——货币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同样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 间点上具有不同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都是按照复 利方式计算的。
货币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相对数是指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平 均资金利润率或平均报酬率; 其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 来的真实增殖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利息率的乘积。
利率及其决定

金融学
利率及其决定
三、利率的经济功能 (一)调节资金供求的功能 利率的变动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并最终达到资金市 场的供求平衡。 货币当局可以通过主动的调整利率水平来改变资金供求 状况,影响总供求,以实现其所期望达到的调节经济增 长的功能。 利率的积极主动的调节可以帮助当局实现熨平经济波动 的目标,是货币当局实施“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的重 要措施。
N —1]
➢ 返回
利率及其决定
(二)利率的种类
1.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按计算利息的时间单位划分: 年利率是以年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分”; 月利率是以月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 “厘”; 日利率以日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毫”。
利率及其决定
2. 按信用行为期限长短为标准划分:
长期利率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短期利率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
金融学
利率及其决定
一、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息的计算
1.单利法:仅以本金计算利息,而对利息不再计息的方
法
利息的公式:I=P × r × n
本利和公式: S=P+I=P+P × r × n=P(1+r × n)
2.复利法:把上期利息转为本金并一并计息的方法
本利和公式:S=P(1+r)N
利息的公式 :I=S-P=P(1+r)N —P =P[(1+r)
利率及其决定
(二)遏制通货膨胀的功能
提高利率可以增加人们储蓄收益,引导增加当期储蓄,减少当最终会减轻通 胀的压力。
第03章 利率及其决定

资本的基本形式:产业资本 资本的派生形式:商业本、生息资本,服务业资
本。
8
工商业资本的运动
产业资本的价值运动
其价值运动表现为价值从货币形式到生产要素形式、产 品形式、再到货币形式的周而复始的形态变化。
资本运动的一般形式 货币—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产品—更多的货币
而正是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才有了计算货币未来价值 的工具—利率。
5
货币的两种属性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有两种使用价值:
作为货币,执行各种货币职能,如价值尺度,交易媒 介和价值贮藏。
作为资本,用于剩余价值或利润的生产。
6
货币作为货币使用和作为资本的区别
货币的使用是消费
货币的使用是一次性的行为,货币付出后不再回流,使 用者失去了自己货币的所有权。
• 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息理论: 实质利息理论:实质利息是实际资本的报酬和实际资
本的收益,实际利息率最终取决于起初的生产力因素,如 技术 、资源的可用性和资本存量等。
货币利息理论:短期利息理论,利息是借钱和出售证 券的成本,同时又是贷款和购买证券的收益。作为一种货 币现象,利息率的高低完全由货币的供求决定。
必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12
资本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任何商品交易都涉及交易对象的使用价值和交换 价值。在贷方这种特殊交易中,交易对象的使用 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什么呢?
贷放资本的使用价值:
可以自由支配一定量的社会财富,可以用来生产利润或 实现当前的消费。
贷放资本的交换价值或价格:
利息,利息是财富支配权的价格。
14
资本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目的
货币所有者暂时转让货币使用价值的目的,是为 了实现价值的增值。
第三章利率理论-精品文档

1.3 利率的种类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主要应用于短期借贷 浮动利率主要用于长期融资
利率上浮 利率下浮
1.3 利率的种类
法定利率(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法定利率是由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制定的
1. 2.
对金融机构的再融资利率 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
市场利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1.3 利率的作用
微观上
促进资金使用效率
影响家庭和个人投资决策
宏观上
促进资本积累—储蓄转化投资 调节信用规模—贷款利率,再融资利率
抑制通货膨胀—货币角度
调节经济结构 平衡国际收支—资本,经常项目
1.3 利率的度量
利息的计算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是指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产 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 单利法计算公式如下: I = P ·r ·n S = P + I = P ·( 1 + r ·n )
现值和终值
系列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一系列现金流的情 况,如分期等额付款、还款,发放养老金、支付工程款 等。经济学上将这种定额定期的支付称为“年金”。
年金现值和年金终值的计算:
设年金额为A,利率为r,期数为n 则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
2 n 1 S = A + A ( 1 + r ) + A ( 1 + r ) + + A ( 1 +利计算时,要将每一期的利息加入本金一 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复利计算公式为:
n S=P*(1+r)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比原 子弹更大”----爱因斯坦
第三章 货币银行学 利息与利率

课堂思考:
1995年底,我国规定的一年 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0.98%,二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1.7%。按 照复利的定义和制定原则,这样 的利率制定是否科学,为什么?
答案:
(1+10.98%)*(1 +10.98%)-1=0.2317 11.7%×2=0.234
0.2317<0.234 所以,制定合理
利率(interest rate)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 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利率=利息/本金 r=P/C 利率反映利息水平的高低。现实生活中的 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
(二)利率体系
是指一国各种不同的利率相互联系构成的 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 导机制。一般而言,利率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利 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组成。
S P (1 r )
复利的运用
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 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我国银行公布的官方利率以单利标示, 但是银行制定利率水平遵循复利原则:不 论以单利计算还是以复利计算,都应该是 期限越长的定期储蓄,利率越高;而且按 长期储蓄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必须高于按 短期储蓄利率用复利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息。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 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 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对 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被称为流动性陷阱。
政策指导意义:此时,货币政策无效; 政府要增加支出,刺激有效需求。
四、可贷资金理论 同时考虑了凯恩斯的货币因素和古典学派 的实质因素。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当 前的储蓄;二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也有两个方面:一是 当前的投资需求;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
货币金融学PPT第三章 利率

货币金融学PPT第三章利率概述利率是货币金融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借贷资金的成本或回报率。
利率的高低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利率的定义、类型、决定因素以及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利率的定义利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借贷资金的成本或回报率。
它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经济变量,反映了借贷双方的期望收益和风险。
利率的类型利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市场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在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水平,它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确定。
市场利率是各种借贷人和借贷机构所接受的基本利率水平,也是货币市场利率的参考标准。
•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借贷资金的货币数额,不考虑通胀因素。
它通常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用于计算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
•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除去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利率水平,它反映了借贷人的实际购买力变化。
实际利率是通胀和名义利率的差额,用于衡量借贷人的实际利益。
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的决定因素有很多,包括货币供求关系、通胀预期、货币政策等。
•货币供求关系:当货币供应增加,货币供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通常会降低。
相反,当货币供应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时,利率会上升。
•通胀预期:如果市场预期通胀会上升,借贷人就会要求更高的利率来抵消通胀对资金的侵蚀。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政策来影响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上的利率。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利率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投资决策、消费支出和货币供应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投资决策: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决策。
当利率较低时,借贷成本较低,企业和个人更愿意借贷用于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当利率较高时,借贷成本较高,投资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
•消费支出:利率的变化也会影响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支出。
利率及其决定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四)我国经济学界对利息本质的认识
• 利息是信用活动的标志,有信用就有利息。 •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利息曾一度被看作是服从计划管理需要的工具。 • 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认为社会主义下的利息来源于
利润,是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企业、银行 、居民之间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关系。
第三节 各种证券的收益率
二、股票的收益率 • 股票的收益来源有二,其一是公司派发的股息;其二
是股价变动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股票收益率计算通 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计算本期股利收益率;二是计 算持有期收益率。 (一)本期股利收益率 • 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某种股票,则股票收益只有每年 正常的现金股利收入。 (二)持有期收益率 • 持有期收益率是投资者投资于股票的综合收益率,它 除了获得的现金股利收入外,还应包括资本的损益。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四)根据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分为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是指不考虑物价上涨对利息收 入影响时的利率。
•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下的利 率,即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五)根据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可分为 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 优惠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 对某些客户所收取的比一般贷款利率低的 利率。
• 公定利率是由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如银行业公会等规定的 要求会员金融机构实行的利率。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二)以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为标准,分 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 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 种金融资产的利率。
• 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 种金融资产的利率。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金融学》第3章 利息与利率

二、利息的本质
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 (2)希克斯的“不完全货币论”。 • 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运动过程来分析利息的来源并揭示 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6
三、利息与收益的资本化
•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 收益的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 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 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 是收益的资本化。
7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3.2 利率与利息的计算
二、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利率能够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33
三、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利率管制。
2、授信限量。
3、市场开放程度。 4、利率弹性。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17
• 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 (1)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 物因素来分析利率的决定。 (2)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
(3)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利率理论。
(4)古典利率理论使用的是流量分析方法。
18
三、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 理论观点: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凯恩斯在1936 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理论 之一。凯恩斯认为,利率属于货币经济范畴,而 不属于实物经济范畴,极力主张利率是由货币量 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结构
在不同类型的融资中,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就存 在着利率的结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利率的 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 环境与条件
• (一)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 决定利率水平; (二)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 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三)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 高; (四)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 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 为什么我国要进 行利率市场化改 革?
• 为什么应逐步放 松利率管制,实 行渐进式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总结
• 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也 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能表明利息 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
• 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 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 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 (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 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 价值的关系。
• 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 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 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要从现值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种类的债 务工具,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不一样, 但其思想是相同的。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1、中央银行利率、金融机构利率、金融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利率
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
利 率 体 系
金融机构利率
贷款(贴现)利率
发行金融债券利率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如LIBOR等
金融市场利率
民间借贷利率 各种债券的利率
2、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1)存款利率:
客户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时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一、利率决定理论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观点: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M=M1+M2=L1(Y)+ L2(Y) 4、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观点:利率由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决定。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利率正相关)来自储蓄、银行信用和反窖藏 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利率负相关)来自投资、反储蓄和窖藏;
二者的比较:
固定利率: 融资中的不确定性减弱、有可能成为不合理的利率。 浮动利率:利率能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和资金供求的变动而适时地 调整,但融资中不确定性提高。
5、官定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
(1)市场利率
在借贷货币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息率, 包括借贷双方直接融通资金时商定的利率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 各种有价证券时的利率。 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变化的指示器
(2)贷款利率:
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所收取的利息与借贷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 A、银行作为企业的本质 B、一部分资产处于低利甚至无利状态 C、贷款收息率问题 D、贷款的流动性低于存款的流动性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名义利率
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
(2)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1)

上例:(1+5%)(1+4%)-1=9.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利息税曾三度被免征,而每一次 的变革都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 1959年
• 1993年
• 2008年10月9日
• 1999年10月31日前,不征收利息所得税 • 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20% • 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5% • 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免征
▲单利法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利息仅按借贷本金、利率和期限一 次计算。
▲其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I)=本金(P)×利率(r)×期限(n) 本利和=本金+利息
S=P+I=P+P·r·n=P(1+r·n)
▲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 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 第一年, S 1 P I 1 P P r P ( r1 ) • 第二年, S 2 P I 2 P P r 2 P ( 21 r ) • ……. • 第n年, S nP I nP( r 1n)
二、现值、终值与贴现
1、含义 • 现值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
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 终值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
于0; 3、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小于0
时,即为负利率。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 粗略计算方法 rip (1)
• 精确计算方法 i 1r 1
(2)
1p
r=(1+i)(1+p)-1 (3)
推导:
i
1 1
r p
1
i(1+p)=(1+r)-(1+p) r=i(1+p)- 1 + (1 + p) =i+ ip+ (1+p)- 1 =i(1+p) + (1+p)- 1 =(1+i)(1+p)- 1
第三章 利率决定理论

第3章 利率决定理论
综上所述,包括国内储蓄、外国贷款、货币的负窖藏和国内银行体 系创造的新信用在内的可贷资金供给与利率同向变化,可贷资金供 给曲线如图3—8所示。利率升高时,可贷资金供给量增加,这意味 着当发放贷款可获得的收益增加时,更多的可贷资金流向资本与货 币市场。
利率(年率)
SLF(=国内储蓄+新创造的存款+ 外国向国内信贷市场的贷款 -窑藏需求)
今天消费者和政府都是重要的借款人,影响着资金的可获得性和成
本。
10
3.2.1 货币需求
3.2 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3章 利率决定理论
1)持有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观察到公众需求货币出于三种不同的目的(动机):交易动 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 币的动机。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出现的支付而持有一定货币的 动机。
利率(年率,%)
图3—2 投资需求曲线
I 12 10
0 150 200 投资支出额(万元)
8
3.1 古典利率理论
3.1.3 古典利率决定
第3章 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市场中 均衡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共同决
图3—3 均衡利率
利率(年率)
定的。如图3—3所示,储蓄供给 曲线与投资需求曲线相交于E点,
资金供给曲线
20
3.3 可贷资金理论
3.3.3 可贷资金理论的均衡利率
第3章 利率决定理论
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与贷款水平 (如图3—9所示),均衡利率为iE,均衡贷款量为QE。
利率(年率)
DLF
SLF 均衡利率
iE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7.托宾的“q”说
q =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重置成本
3.2 IS曲线
1.定义: 反映利率和均衡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其所反映的收入是均衡收入,线上任何一 点都满足i=s,故称为IS曲线。
2.IS曲线的推导:
1)投资函数:i=i(r)=e-dr 2)均衡条件:i=s 3)储蓄函数:s=-α+(1-β)y
i=s
(1) 投资需求 i=1250-250r
250 500 750 1000 1250 i
3.IS曲线的斜率
从均衡收入表达式
y edr 1
得:
re1y
dd
4.IS曲线的移动
1)增加投资
i增加,投资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 IS表达式y= α+e-dr/1-β得。
2)增加储蓄
相当于储蓄函数s=- α+(1- β)y中α变 小。储蓄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引起IS曲线向左 移动。
凯恩斯:r由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决定。 而货币供给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视为外 生变量。因此利率r由货币需求决定。
1.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和谨慎性动机的货币需求量和收 入成正比
为:L1=L1(y) 一般,L1=ky
3)投机动机:为了抓住有利时机购买有价 证券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为: L2=L2(r)
第3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本章教学要点:
1.产品市场均衡(IS )。 2.利率的决定。 3.货币市场均衡(LM )。 4.IS-LM分析。
3.1 投资
1.实际利率与投资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利率是首要因素。 设r1为预期投资利润率, r实际利率,则: 1)若r<r1, ;若r1< r,不 。 2)利率上升时,社会 需求量减少;利率下降时, 社会 需求量增加。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LM
E1
r1
E2
r2
L2
L22 L21 O L12 L11
Y1
Y2
Y
V
L1 L1(Y )
L1
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的决定
r LM
r0
IS
y0
y
r
IS
LM
r1
A
E
re
r2
B
Y
y1
ye y2
3.4 利率的决定
根据IS-LM模型可知: 利率高低取决于投资需求函数、储 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 量。
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
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和 投资的相互作用
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
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 关系决定的
新古典学派 的可贷资金理论
同时考虑了货币因 素和实质因素
一方面肯定古典学派考 虑储蓄与投资对于利率 的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肯定凯恩斯学 派关于货币因素对利率 的影响作用的论述。
3.4 利率的决定
单、复利比较:
单利计算简便,适用于短期借贷。复 利因充分地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更适合于长期借贷。
3.2 利率及利息的计算
二、终值与现值 终值是指现在的货币随时间增值后 将来的价值,现值则是指将来的货 币扣除货币时间价值相当于多少现 在的货币。
3.2 利率及利息的计算
(1)复利终值计算公式: F=P(1+r)n
(2)该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即认为储蓄数量和 投资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而与收入无关。储蓄与投 资的均等决定均衡利率。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 与投资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他变量。
3.4 利率的决定
(3)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利 率与货币因素无关,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政策的 影响,因此古典利率理论又称为非货币性的利 率理论。
金融市场学 第三章 利率的决定基础

售 会对证券持有者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条款(如 纳税、转换和赎回),这类条款的影响会在证券
金融市场学
4
第一节 信贷资金理论
信贷资金理论
信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水平由影响信贷资金供求状况的因素来决定。 1、信贷资金的供给方
指的是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者所提供的资金净额。一般来讲,随 着利率的上升,信贷资金供给的数量会增加。
家庭一般是信贷资金市场上最大的供给方。在决定其信贷资金供 给额时不仅要考虑一般利率水平和财富总额,而且还要考虑证券投资 的风险。
金融市场学
9
信贷资金理论
(2)资金需求: 借款购买资产的效用:增加-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利率和资金均
衡交易量的上升。 非价格因素对借款的限制:增加-需求下降-左下方移动-均衡利
率的资金均衡交易量的下降。 经济状况:增长阶段-需求上升-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利率资金均
衡交易量的上升。
金融市场学
10
小结
பைடு நூலகம்
影响金融证券市场信贷资金供求状况的因素
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正向 负向 正向 正向 负向 负向
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正向 正向 负向 正向
金融市场学
11
第二节 单个证券收益率的决定因素
单个证券收益率的决定因素
单个证券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取决于六个方面;
因素 通货膨胀 实际无风险
利率 违约风险 流动性风险
特殊条款或 协议
到期期限
定义 一篮子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无预期通货膨胀时某种证券的名义无风险利率
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按单利计算:
I=100*10%*5=50万元 S=100(1+10%*5)=150万元
按复利计算:
I 100[(1 10%)] 5 1] 61.051万元
S 100(1 10%) 5 161.051万元
四、复利法的应用
1、复利法下实际利率的计算
2、现值与终值 3、现值应用的案例
5.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存款利率是借入货币 资金的价格,贷款利率是贷出货币资金的价格。
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即为存贷利差,这是 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 存贷款利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差距,以保证金 融业有利可图。否则,金融业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 基础。
6.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是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
IS-LM 分析的利率理论:利率由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的总均衡所决定。
i E LM
io
IS O Yo Y
图5-4 IS-LM框架下均衡利率的决定
特点:利率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求、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并与收入水平同时 决定。
五、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
前面建立的利率决定理论是针对一种利率而言 的。但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利率,比如贷款利 率、短期政府债券利率、长期政府债券利率、公司 债券利率,这些利率不尽相同。那么这些不同利率 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出现利率差异?回答这 些问题正是利率风险结构理论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的任务。 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考察相同期限的证券出现 利率差异的原因,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考察具有相 同风险及流动性的证券,其利率随到期日的时间长 短出现差异的原因。
合计
方
5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9500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六、利率决定理论
均衡利率决定理论是利率理论的核心,它研究 的是利率总水平的变动由什么因素决定。最具 影响力的理论有: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实际利 率理论、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借贷资金理论以 及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利率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平均利 润率决定利率。
(二)古典学派利率理论——储蓄投资理论 (三)凯恩斯利率理论——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M=L1(Y)+L2
求可按不同的需求动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即L=L1+L2,L1是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 机的货币需求,又是收入的增函数,即L1 (Y);而L2是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它是利率的反函数,即L2(i)。
IS—LM曲线
i
LMΒιβλιοθήκη ieEO Ye
IS Y
S
O
Y
i B'
A' IS
O
Y
S
I=S
O i
i1
i2
I
IS
一、利率自由化(市场化)的涵义 二、金融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三、国外利率自由化实践的经验教训 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是由央行设定基准利率,
各银行只能在此基础上至多上浮10%。各期限 利率高低,根本上还是由央行说了算。所谓利 率市场化,就是要取消各期限存款利率的央行 基准利率,由市场自行决定。比如在美国,除 了隔夜利率由美联储议息决定外,其余期限利 率均通过债券市场等市场价格来决定。
返回
二、金融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一)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1、金融抑制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
纳德.I.麦金农提出的——基本特征是低的 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的信贷分配。 2、金融深化论是美国教授爱德华.肖提出 的 (二)理论的缺陷
3 第3章 利率及其决定——金融学课件PPT

利率 Interest
Rate
是用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 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利率
利息 本金
西方经济著述中也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1. 利率是衡量利息数量大小的尺度
2. 利率体现了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
利率按期限长短分为: 年利率,年息:百分之几(分) ; 月利率,月息:千分之几(厘); 日利率,日息:万分之几(毫)。 在我国,不论是年息、月息还是日息,习惯上都用“厘” 作单?位你。参虽与然某都公叫司“集厘资”1,0万但元差,别该很公大司。承如诺年每息月7厘支是付指利 年利率为息76%8,0元月,息请7厘问是这指笔月借利款率每为年7的‰利率为多少?
!(680*12)/100000=8.16%
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日利率=(1/30)×月利率=(1/360)×年利率
思考?
问题2,某银行理财产品30天年化收益率为 4.2%,请计算购买100,000元产品利息为多少?
年率、月 率、日率 计算练习
?日利率为3 ‰0 ,存入500元,每日获 利几何?每月获利几何?每年获利几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了解利息与利率的基本概念 及其运用,掌握复利的计算及其运用,理解利率决定理 论及利率期限决定理论,了解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及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利息概念的运用 2.利率的基本种类 3.现值公式的理解及运用 4.到期收益率的理解及计算 5.利率决定理论及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推导及意义
!日0.15元,月4.5元,年54元
利率 种类
(1)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 也叫中心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 用的利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只有风险相对 较小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
国债利率 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
有的中央银行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也称基准利率 。其中,如中国人民银行直取基准利率字眼,并必须执行; 有的不用基准利率字眼,其意义在于诱导市场利率的形成。
—P——W'——G' 3、货币本金和利息的回流,即G'——G'
※ 马克思认为,利息在本质上同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 转化形式。
※ 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上限,下限应该是大于 零的正数,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受供求关系影 响波动。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供求关系着眼的,他 们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主要分 歧在于是什么供求关系决定利率.
R——名义利率; i——实际利率; p——物价水平
1+ r
i=
-1 (国际通用实际利率公式)
1+ p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划分依据是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优点:对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 缺陷:在通货膨胀时期,对债权人造成损失。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根据借贷双方 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 一般调整期为半年。
七、年率、月率、日率
划分依据是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划分的。 按日计息,多用于金融业之间的拆借,习惯叫“拆息”或“日拆”。
中国传统的习惯: 年率1厘,1%;月率1厘,1 ‰ ;日拆1厘,0.1‰。 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日利率=(1/30)×月利率=(1/360)×年利率
八、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四、利率的作用
总体来看: ※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 2.利率可以调节投资; 3.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 济效益;
2.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可以引 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 融资产 。
◆ 土地。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 决定其价格大小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有收益。它表明 资本化使本身并无价值的事物有了价格。
◆ 工资的资本化。在经济学中,“人力资本”被视为:工 资之类的货币收入被视为这个资本的所得,这个资本则是 由为了增进一个人的生产能力而进行的投资所形成。
◆ 有价证券的价格形成。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 利率。
由于利息可以界定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那么,利率是反映补偿的“度”。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由于风险的存在而必须超出机会成本补偿支付更多的金 额
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 相对于千差万别的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也就成为“基准利 率”。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利率的作用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因为有 些人为的因素或非经济因素使其作用受到限制。
利率发挥作用受到的限制因素: (1)利率管制 (2)授信限度 (3)市场开放程度
第四节 利率的度量
利息计算中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与复利。
单利: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计算公式:
概念和计算公式
三、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 件下的利息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 险的利率。
通俗定义:银行挂牌利率及证券票面利率。
正利率和负利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 胀率、实际利率大于0时,即为正利率; 反之则为负利率
r? i? p
r ? ?1? i?1?? p??1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及其系统
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 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西方经济著述中也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现实生活中的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随着金融活动的发展 ,利率种类也日益繁多。
二、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是指在多种利率 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 与消费和储蓄 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本的收益提高,居民会减少即期 消费,增加储蓄;而高利率也会使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导 致公众收入下降,消费减少。
2、利率与投资 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大,投资规模会缩小;低利率则 会减少投资成本,使投资量增加。
3、利率与通货膨胀 高利率可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降低利率可防止过度紧缩
一般的贷放中,贷方的货币金额,通常称为本金( principal),与利息收益和利息率的关系如下:
C=P · r
P——本金 C——收益 r ——利率
故此,当我们知道C和r 时,也能求得P,即资本化的公式:
P?C r
“收益资本化”的几个例子
正是按照这样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 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也可以取得 具有一定金额的资本的资格;甚至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 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
5
在复利情况下,本利和大约为133823(= 100000 ×(1+6%)元
L=L1+L2
M1
M2
r1 r2
O
M1
M2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利率仅仅决定于两个因素:货币供给与保有货币的意愿(货 币需求)。货币供给量为一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 币需求是由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决定的。利率决定于货 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两者的函数交点即为均衡利率。
该理论的特点:
(1)是完全的货币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纯粹是货币现象,与实际因素无 关。
(一)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的实际利率理论:
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 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不 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 平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 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
S——边际储蓄倾向 I—— 边际投资倾向
I' I
r2 r0 r1
S S' O
S S'
I' I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 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 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官定利率与行业利率常常是只规定利率的上限或下限,在上 限之下、下限之上由市场利率调节。
六、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划分依据以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条件为准。 商业银行优惠利率是指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一般提供给信誉好, 经营状况良好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借款人。
在我国,优惠利率属于官定利率,授予对象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联系, 一般提供给国家 认为有必要重点扶持的行业、部门及企业(贴息贷款)
优点:可为债权人减少损失 缺点:手续繁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加费用开支,多用于3
年以上的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贷。
两种利率的表示
固定利率直接用百分数表示。如3%、2.25%等。 浮动利率用“基准利率+附加利率”表示。
基准利率值是不确定的、浮动的。 附加利率值却是确定的、不变的。 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般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基准利 率,再根据借贷期限长短,加上一个固定不变的附加利率 。 比如,LIBOR+3%。其中,LIBOR浮动,3%不浮动!
4、利率与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使得中央 银行利用利率杠杆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和有效。
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 (1)对进出口的影响:利率水平较高时,出口产品价格 会提高,出口竞争力下降,形成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降 低利率,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2)对资本输出入的影响: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本大量 流入;低利率则会导致资本外逃。
(2)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但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 度之内。
(3)若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 影响。
(4)是一种存量理论,认为利率是由某一时点的货币供求量所决定的。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 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详讲
三、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如上讨论的关乎利率水平的根本性因素,此外,还有 如下因素影响利率的波动。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二:一是影 响利率的风险;二是对利率的管制。
第三章 利率及其决定
章节目录:
1 利息 2 利率及其种类 3 利率的决定与作用 4 利率的度量 5 利率的结构
第一节 利息
利息是与信用相伴随的一个经济范畴。它是指 债权人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债务人手中获 取的超过本金部分的报酬。
若着眼于债务人的角度,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 货币资本所付出的成本或代价。
(二)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决定利率对风险补偿(风险溢 价)的要求: ——需要予以补偿的通货膨胀风险; ——需要予以补偿的违约风险; ——需要予以补偿的流动性风险; ——需要予以补偿的偿还期限风险; ——需要予以补偿的政策性风险……
(三)利率管制 ◆利率管制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率或利
一、人类对利息的认识
1、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的基本观点,是把 利息理解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2、补偿由两部分组成: ⑴对机会成本的补偿; ⑵对风险的补偿。
机会成本:
二、利息的实质
马克思分析论证了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 利润在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 本家之间的分割。
该理论的特点: (1)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利率与货币因素
无关。
(2)认为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 不影响其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