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讲义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ppt课件】防止sars感染的保护性措施

3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环节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 厉打击非法处置医疗废物的行为,防止二次污染 。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SARS疫情应对经验教训
早期识别和隔离
在疫情初期,应迅速识别和隔离疑似SARS患者,以减少病毒传 播。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
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消毒和防护措施,加强发热门诊和急诊的 管理,以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设立隔离观察区
在社区内设立专门的隔离观察区 ,对有疑似症状的居民进行隔离
观察。
加强病例监测
对社区内的病例进行密切监测, 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上报。
提供医疗支持
为隔离观察区的居民提供必要的 医疗支持和咨询服务。
开展环境消杀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环境消杀
对社区内的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杀 ,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建立健康监测机制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感染者,确保 医疗安全。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防止二次污染
1 2
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等流程 ,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
提高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确保医疗 废物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02
提高发热门诊的筛查能力,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患者。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03
确保发热门诊与其他科室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快速转诊和隔
离。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SARS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确保他们能够熟练 掌握防护技能。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医护人员应自觉遵守防护规定,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降低自身感染风险。
《SARS病毒》课件

03
SARS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结构
01
基因组由单链RNA组成,长度约 为29.7kb,是冠状病毒中最大的 基因组之一。
02
基因组包含10个开放阅读框( ORFs),其中ORF1a和ORF1b 占据了基因组的约2/3长度,编码 病毒复制和转录所需的酶。
病毒形态与结构
SARS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100120nm,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
流行趋势与预测
流行趋势
自2003年以后,SARS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未再出现大规模爆发。
预测与防控
通过对病毒特性的研究,科学家们对SARS病毒的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采取 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治疗、追踪密切接触者等。
05
SARS病毒的防控策略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等渠道,及时发现和报告SARS病例 。
病毒内部有一个螺旋形的核衣蛋白 组成,具有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能 力。
复制周期与繁殖方式
01
SARS病毒的复制周期包 括吸附、脱衣壳、基因 组复制和组装等步骤。
02
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 面的受体结合,进入细 胞并进行复制。
03
复制过程中,病毒产生 多种蛋白,包括病毒复 制酶、结构蛋白和非结 构蛋白等。
传播方式
总结词
SARS病毒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 切接触传播。
详细描述
患者在潜伏期和症状期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咳嗽、打喷嚏、 说话等方式排出病毒。健康人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环境和物 品也有可能被感染。此外,医护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等 高危人群更容易感染。
02
SARS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sars讲义.ppt

流行病学证据 尚无证据表明苍蝇、蚊子、蟑螂等媒介昆虫可
以传播SARS-CoV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病例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组,占85.29% 高危人群
SARS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 从事SARS-CoV相关实验室操作的工作人员 果子狸等野生动物饲养销售的人员
2004年出现散发和实验室感染SARS病例,未 出现大的流行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2~10天
二、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类
1.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 温一般高于38℃,呈持续性高热,伴有畏寒、肌肉 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早期退热药可有效, 进展期退热药难以控制高热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症状明显者传染性较强 超级传播 显性感染为主
动物?-果子狸、蝙蝠等
二、传播途径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气溶胶传播 手接触传播 目前尚不能排除粪便、尿液传播的可能性 泪液、汗液等体液传播不确定 尚无经过血液途径、性途径传播和垂直传播的
四、结构
外膜蛋白 S蛋白负责 病毒与细胞的黏附、 膜融合及诱导中和抗 体。E蛋白对病毒的装 配发挥关键作用。M 蛋白在病毒包膜的组 装及核心的稳定方面 起重要作用
核衣壳N 蛋白与病毒 RNA上的包装信号序 列结合,导致螺旋形 核衣壳的形成
七、抵 抗 力
室温24℃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 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降 各种消毒方式可被灭活
少数重症病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多可在出 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助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数在正常范围,部分减低,晚 期因使用激素或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可升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随之升高
以传播SARS-CoV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病例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组,占85.29% 高危人群
SARS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 从事SARS-CoV相关实验室操作的工作人员 果子狸等野生动物饲养销售的人员
2004年出现散发和实验室感染SARS病例,未 出现大的流行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2~10天
二、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类
1.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 温一般高于38℃,呈持续性高热,伴有畏寒、肌肉 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早期退热药可有效, 进展期退热药难以控制高热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症状明显者传染性较强 超级传播 显性感染为主
动物?-果子狸、蝙蝠等
二、传播途径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气溶胶传播 手接触传播 目前尚不能排除粪便、尿液传播的可能性 泪液、汗液等体液传播不确定 尚无经过血液途径、性途径传播和垂直传播的
四、结构
外膜蛋白 S蛋白负责 病毒与细胞的黏附、 膜融合及诱导中和抗 体。E蛋白对病毒的装 配发挥关键作用。M 蛋白在病毒包膜的组 装及核心的稳定方面 起重要作用
核衣壳N 蛋白与病毒 RNA上的包装信号序 列结合,导致螺旋形 核衣壳的形成
七、抵 抗 力
室温24℃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 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降 各种消毒方式可被灭活
少数重症病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多可在出 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助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数在正常范围,部分减低,晚 期因使用激素或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可升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随之升高
sars病毒ppt课件

加速SARS病毒相关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 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积极开展SARS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为预 防和控制未来可能出现的SARS疫情提供有 力保障。
04
SARS病毒的未来展望
疫苗研发与治疗方法的改进
疫苗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 SARS病毒的疫苗研发将取得更多突 破,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防控措施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
某市在发现SARS病例后,迅速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追踪密切接触 者、加强公共场所消毒等。经过努力,该市成功遏制了疫情的传播,没有出现大规模的
爆发。
案例二
某医院在收治SARS患者后,采取了全面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实施严 格的探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等。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该医院没有发
健康监测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并 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以 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治疗手段
01
02
03
04
隔离治疗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SARS患者 ,应尽早隔离治疗,以减少病
毒的传播。
氧疗和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 进行氧疗和机械通气,以维持
正常的呼吸功能。
药物治疗
在发病早期,可以使用抗病毒 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
生院内感染事件。
教训与反思
教训一
对于类似SARS这样的传染病疫 情,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及时 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疫情的 传播。
教二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和水平。
反思一
对于传染病疫情的防控,需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SARS介绍课件

治疗和预防
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 支持性治疗、 对症治疗等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 生、避免接 触传染源、 佩戴口罩等
疫苗研发: 正在进行 SARS疫苗
的研发工作
公共卫生政 策:加强公 共卫生管理, 提高疾病防
控能力
流行病学特征
01
传染源:SARS病毒感
染者
02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03
易感人群:所有人群,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
的人风险较高
04
流行地区:全球范围
内,主要集中在亚洲
地区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01
易感人群:老年人、
02 儿童、免疫力低下者、
患有慢性病的人群
疫情控制和预防措施
隔离措施:对疑 似和确诊病例进 行隔离,防止疫 情扩散
01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
07
皮疹:皮肤出现红斑或丘 疹
02
咳嗽:干咳或伴有痰
04
肌肉疼痛:全身肌肉酸痛
06
腹泻:水样便或稀便
08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 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发 热、咳嗽、呼 吸困难等
01
诊断标准:符 合SARS诊断标 准
03
0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胸部X 线片等
04
鉴别诊断:与其 他呼吸道传染病 的鉴别诊断,如 流感、肺炎等
03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SARS 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05
02
追踪接触者:追 踪与疑似和确诊 病例有过接触的 人,进行医学观 察和隔离
SARS病毒ppt课件

11
北京街头宣传画
12
可爱的人们
13
8
巨大影响——非典
“非典”自2002年11月在我国内地出现 病例并开始大范围流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 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疫情主要 发生在粤港两地;2003年3月以后,疫情向全 国扩散,其中尤以北京为烈。 2004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 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禁令,标志非典事件 结束。
10
2003 年5 月上旬,是非典发病的高峰期,全 中国非典新患者(确定)一天就将近增加180 名,而到 月底的31 号,患者的增加人数(一天)竟减少到1 名, 截止5 月初为止的统计是,中国因非典死亡的人数为 173 名,而到5 月底为止,累计死亡人数高达332 名,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这次中国非典的最大牺牲者竟 是为患者治疗的医生和护士等众多的医护人员。5 月 份,医护人员中的非典感染人数增至265 名,累计 达1000 名左右,医护人员的患者人数约占非典患者 总数的20%。据事后统计,非典死亡人数中1/3 是 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9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 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 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 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 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 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 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 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2003 年8月16日下午16时,卫生部宣布全国非典型肺炎零 病例,至此,全国共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例5327例, 死亡349人。
【医学PPT课件】SARS

‧胸部Ⅹ光變化應有持續改善
萬一可能罹患了SARS怎麼辦?Ⅴ
出院病人的追蹤
‧每天量體溫(口溫)二次以上,如連續兩次高於38℃ 應立即返回原醫院就診。
‧出院後一週回診 - 胸部X光、全套血球計數及其他曾有異常之血液檢驗。
‧出現症狀後三週應返回原就醫院所採取恢復期血清 ‧出院期間應在家休養至少2週後,才能考慮返回工作崗
‧安排住院隔離或與其他SARS個案安置於同一病房。 ‧採樣供實驗室檢驗,以排除其他已知之非典型肺炎致病原:
1.咽喉或/及鼻咽拭子,並進行冷凝集素試驗(cold agglutinins,包括Weil-Felix reaction和Widal’s test)
2.血液檢體供培養及血清學試驗 3.尿液 4.支氣管肺泡洗出液 5.視狀況進行屍體解剖檢驗
SARS病例定義Ⅱ 2003/3/16 WHO修訂
極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
疑似病例經胸部X光攝影判定為肺炎,或有呼吸窘 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或 個案因無法解釋之呼吸道疾患導致死亡,解剖報告 顯示未知原因引起之呼吸窘迫症候群病理變化。
備註:除了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外,SARS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頭 痛、肌肉僵直、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非典型肺炎不全等於SARS
母群體 非典型肺炎 SARS
CUMULATIVE NUMBER OF REPORTED SUSPECT AND PROBABLE CASES
Country Switzerland/Italy Canada Singapore Hong Kong Spain/Ireland/France Germany Taiwan Thailand UK USA Viet Nam Total
萬一可能罹患了SARS怎麼辦?Ⅴ
出院病人的追蹤
‧每天量體溫(口溫)二次以上,如連續兩次高於38℃ 應立即返回原醫院就診。
‧出院後一週回診 - 胸部X光、全套血球計數及其他曾有異常之血液檢驗。
‧出現症狀後三週應返回原就醫院所採取恢復期血清 ‧出院期間應在家休養至少2週後,才能考慮返回工作崗
‧安排住院隔離或與其他SARS個案安置於同一病房。 ‧採樣供實驗室檢驗,以排除其他已知之非典型肺炎致病原:
1.咽喉或/及鼻咽拭子,並進行冷凝集素試驗(cold agglutinins,包括Weil-Felix reaction和Widal’s test)
2.血液檢體供培養及血清學試驗 3.尿液 4.支氣管肺泡洗出液 5.視狀況進行屍體解剖檢驗
SARS病例定義Ⅱ 2003/3/16 WHO修訂
極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
疑似病例經胸部X光攝影判定為肺炎,或有呼吸窘 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或 個案因無法解釋之呼吸道疾患導致死亡,解剖報告 顯示未知原因引起之呼吸窘迫症候群病理變化。
備註:除了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外,SARS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頭 痛、肌肉僵直、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非典型肺炎不全等於SARS
母群體 非典型肺炎 SARS
CUMULATIVE NUMBER OF REPORTED SUSPECT AND PROBABLE CASES
Country Switzerland/Italy Canada Singapore Hong Kong Spain/Ireland/France Germany Taiwan Thailand UK USA Viet Nam Total
SARS肺炎的表现PPT课件

➢ 肺内病变吸收过程中可合并肺间质增生,动态 观察这些改变可逐渐吸收。部分可发展为肺间 质纤维化。
病变的康复过程
42例出院患者CT复查,时间为出院58~118天。 表现为: ➢ 局限小片状磨玻璃密度阴影:6例 ➢ 弥漫的磨玻璃密度阴影:20例
磨玻璃密度较低,合并的肺内细微结构可见
➢ 结核病灶:2例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记数通常正常或下降 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通常下降 血清抗体检测 PCR测定 细胞培养
病理改变
早期出现肺水肿和形成透明膜 肺泡机化阶段表现为肺泡腔内有细胞纤维粘液样 机化渗出,肺间质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可 见肺细胞空泡样变和多核肺细胞
病理改变
SARS肺在不同部位的病理表现可不一致 不同阶段的病变可并存,并有弥漫性的肺泡损害
动态变化
SARS在动态变化上有一定特点,主要表现为: 动态变化快 新旧病变的交替 病变的反复性
动态变化快
大部分病例病变在1~3日复查胸片均有变化。 SARS胸片动态变化快与其病变由机体变态反应 引起有关,符合变态反应变化快的特点。 病变变化较快者一日内病变大小即可有变化。
发病第1天
上午
下午
新旧病变的交替
进展期SARS的影像表现
• CT表现: ➢ 磨玻璃密度合并肺实变(75%,45/60)
在大片状、小片或类圆形的磨玻璃密度影像内均 可有密度较高的肺实变影像。磨玻璃密度影像与 肺实变也可位于不同的部位,可在同一CT层面或 不同的CT层面。
进展期SARS的影像表现
• CT表现: ➢ 肺实变为主的病变(8.3%,5/60)
有的病例合并心界增大。
SARS的胸部X线表现
重症SARS表现 两肺透亮度明显降低 两肺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
病变的康复过程
42例出院患者CT复查,时间为出院58~118天。 表现为: ➢ 局限小片状磨玻璃密度阴影:6例 ➢ 弥漫的磨玻璃密度阴影:20例
磨玻璃密度较低,合并的肺内细微结构可见
➢ 结核病灶:2例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记数通常正常或下降 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通常下降 血清抗体检测 PCR测定 细胞培养
病理改变
早期出现肺水肿和形成透明膜 肺泡机化阶段表现为肺泡腔内有细胞纤维粘液样 机化渗出,肺间质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可 见肺细胞空泡样变和多核肺细胞
病理改变
SARS肺在不同部位的病理表现可不一致 不同阶段的病变可并存,并有弥漫性的肺泡损害
动态变化
SARS在动态变化上有一定特点,主要表现为: 动态变化快 新旧病变的交替 病变的反复性
动态变化快
大部分病例病变在1~3日复查胸片均有变化。 SARS胸片动态变化快与其病变由机体变态反应 引起有关,符合变态反应变化快的特点。 病变变化较快者一日内病变大小即可有变化。
发病第1天
上午
下午
新旧病变的交替
进展期SARS的影像表现
• CT表现: ➢ 磨玻璃密度合并肺实变(75%,45/60)
在大片状、小片或类圆形的磨玻璃密度影像内均 可有密度较高的肺实变影像。磨玻璃密度影像与 肺实变也可位于不同的部位,可在同一CT层面或 不同的CT层面。
进展期SARS的影像表现
• CT表现: ➢ 肺实变为主的病变(8.3%,5/60)
有的病例合并心界增大。
SARS的胸部X线表现
重症SARS表现 两肺透亮度明显降低 两肺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
SARS PPT课件

SARS的来源
天鹅
西藏野生羚羊
中华梅花鹿
来源于野生动物
SARS的传播方式
一 些 可 能 性
•1.人与人的近 距离接触
2.近距离的 空气飞沫传播 3.接触病人的呼 吸道分泌物和密 切接触等
•另一种可能性: SARS可以透 过空气被更广 泛的传播
易感染SARS的人群
高危人群
• 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
• 病人家属
时代杂志封面
特点
(1)明显的传染性 (2)起病急,经过14天左右发展到高峰期, 以后逐渐缓解。 (3)抗菌药物无效 (4)早期肺部的体征不明显
SARS流行的十个条件
• 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SARS病毒的流行,都 必须同时满足SARS病毒流行的10个条件
1、病毒源 2、环境 3、温度 4、湿度 5、风力 6、阳光 7、变化大的气候 8、体质差的人 9、人口密度 10、人的联系程度
非典的治疗
• 抗生素是无效,因为SARS是 一种病毒病。 • 非典疑似病例必须隔离,最 好是在负压室,完全隔离护 理防范措施与这些患者采取 任何必要的接触。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非典”
• 外出返家最好先洗净头发 • 佩戴合规格口罩 • 避免到人烟稠密的地方
公共场所如何预防“非典”
• • • • 一、 改善环境质量,加强通风、消毒 二、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 1、科学洗手2、正确使用口罩 三、加强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临床症状
• (1)首发症状是发烧 • (2)常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 头痛、乏力。 • (3)呼吸系统症状 • (4)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 化道症状。
SARS患者症状出现的百分数
一般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2)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3)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4)常于发病早期即见CD+4、CD+8细胞计 数降低,二者比值正常或降低。
sars(非典)介绍课件

生存能力
SARS-CoV离开活宿主细胞后生存时间较短(约3h), 在尿液中至少可存活15d,在痰液和粪便中能存活5d以上, 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d,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 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可存活2~3d
对温度、紫外线和有机溶剂敏感。75℃加热30min,紫外 线照射60min,75%乙醇含氯的消毒剂作用5min均可灭活 病毒。
预防
① 对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② 注意个人卫生,均衡饮食; ③ 易感人员要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戴眼罩等; ④ 认真消毒患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⑤ 加强野生动物的管理。
中医抗非典医案
4诊:1月31日,体温降至正常,但神疲,乏力,头晕,偶有咳嗽 ,白粘痰,无口干,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细,白细胞2.3×109/L, 中性粒细胞50.2 %;红细胞:3.12×1012/L,血红蛋白97g/L,血小 板90×109/L,胸片:病灶增多,密影;热势已退,胸片虽病灶增多 ,强弩之末也,未足为虑,此乃正虚邪恋,治当清热养阴,扶正透邪, 此时舌苔呈现白腻,为伏湿外达之象,治疗上并重视化湿、活血。处方 :炙麻黄8g、杏仁10g、甘草10g、黄芩10g、半夏10g、竹茹10g、白茅 根15g、桑枝10g、苡仁20g、太子参20g、五味子20g、麦冬15g、藿香 6g、佩兰6g,仍加服仙方活命饮,并加大补气而性温和之五爪龙至30g ;热势既退,停用清开灵,改以参麦针益气生津。
6诊:2月8日,自觉身轻体爽,舌苔腻转淡,脉细;白细胞6.5×1 09/L,中性粒细胞46.2 %;红细胞3.62×1012/L,血红蛋白131g/L ,血小板161×109/L。
2月12日胸片示:右肺炎症全部吸收。守方略有加减,治愈出院。
中医抗非典医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重症病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多可在出 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数在正常范围,部分减低,晚 期因使用激素或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可升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随之升高
淋巴细胞计数:多数绝对值减少,有细胞形态 学变化。绝对值<0.9×109/L可作辅助诊断指 标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症状明显者传染性较强 超级传播 显性感染为主
动物?-果子狸、蝙蝠等
二、传播途径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气溶胶传播 手接触传播 目前尚不能排除粪便、尿液传播的可能性 泪液、汗液等体液传播不确定 尚无经过血液途径、性途径传播和垂直传播的
四、结构
外膜蛋白 S蛋白负责 病毒与细胞的黏附、 膜融合及诱导中和抗 体。E蛋白对病毒的装 配发挥关键作用。M 蛋白在病毒包膜的组 装及核心的稳定方面 起重要作用
核衣壳N 蛋白与病毒 RNA上的包装信号序 列结合,导致螺旋形 核衣壳的形成
七、抵 抗 力
室温24℃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 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降 各种消毒方式可被灭活
1.早期
病初的1~7天
急起发热,体温高于38℃,多伴有头痛、关 节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可有干咳、胸痛、 腹泻等,少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肺部体征:多不明显,部分可闻少许湿啰音
X线胸片: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肺部阴影,平 均4天,病程7天内95%以上出现肺部影像改 变
2.进展期
病程的8~14天,个别更长
流行病学证据 尚无证据表明苍蝇、蚊子、蟑螂等媒介昆虫可
以传播SARS-CoV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病例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组,占85.29% 高危人群
SARS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 从事SARS-CoV相关实验室操作的工作人员 果子狸等野生动物饲养销售的人员
压、血氧饱和度降低,重者血清pH值早期多升高 呈碱中毒改变,晚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1.SARS-CoV RNA 应用PCR方法,符合下列三项之一者为检测结果阳性 ⑴ 至少需要两个不同部位的临床标本检测阳性(例如鼻咽
分泌物和粪便) ⑵ 收集至少间隔2天的同一种临床标本送检检测阳性(例如
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肺部病变进行 性加重,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活动 后明显
X线胸片: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常为多叶病 变。少数(10%~15%)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3.恢复期
进展期过后
体温渐下降,症状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 多数经2周左右的恢复可达出院标准,肺部阴 影的吸收需较长时间
2004年出现散发和实验室感表现】
一、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2~10天
二、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类
1.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 温一般高于38℃,呈持续性高热,伴有畏寒、肌肉 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早期退热药可有效, 进展期退热药难以控制高热
2.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 SARS-CoV特异性抗 体。SARS-CoV抗体中和试验为血清学诊断金标准。符合 以下两者之一即可诊断
(1) 平行检测急性期血清抗体和恢复期血清抗体发现抗体 阳转
(2) 平行检测急性期血清抗体和恢复期血清抗体发现抗体 滴度升高≥4倍
五、病毒分离培养
将SARS病人标本(如呼吸道分 泌物、血液或粪便)接种到细胞 中进行培养
四、流行特征
这次流行发生于冬末春初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发病现象 主要流行于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
2002年11月~2003年7月30日,29个国家报 告临床诊断病例8098例,死亡774例,病死率 9.6% 中国大陆发病5327例,死亡349例,病 死率6.55% 中国两岸三地发病和死亡病例数分别占 全球总数的92%和88%
阳性结果:表明测定标本中存 在活病毒。阴性结果:不能排除 SARS
七、影像学检查
X线和CT基本影像为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影 磨玻璃密度影: 病变的密度比血管密度低,形
态可为单发或多发的小片状、大片状,或在肺 内弥漫分布
肺实变影:病变的密度接近或高于血管密度。病变 可为小片状或大片状,单发或多发
部分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液生化检查
可有肝、心、肾功能受损的相应实验室检查表现 肝功能:最常见,可有ALT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 心肌酶谱:部分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
酶等升高 少数血清铁降低 肾功能:重型可有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的升高 电解质紊乱:用激素可引起,尤其是发生低钾血症 血气分析: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可有血氧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感染科 孙利红
【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 ) 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 咳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病 死率较高
【病原学】
一、形态
SARS-CoV属冠状 病毒科冠状病毒 属,直径60~120 nm,包膜上有放 射状排列的花瓣 样或纤毛状突起, 形似王冠,与经 典冠状病毒相似
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少见,为干咳,少痰,可有胸 闷,严重者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3.其他方面症状:部分病人有腹泻、恶心、呕吐等消 化道症状
三、体征: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可闻及 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 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 腔积液的体征
四、分期
2份或多份鼻咽分泌物) ⑶ 在每一个特定检测中对原临床标本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或从原标本新提取RNA开始重复PCR检测阳性 2.PCR检测结果的确认: ⑴ 使用原始标本重复PCR试验 ⑵ 在第二个实验室检测同一份标本
四、血清学检查
1.SARS-CoV特异性抗原N蛋白检测 用于感染早期辅助诊断。阳性结果要密切结合临床指征 及其他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测,阴性结果也不能完 全排除SARS-CoV 感染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数在正常范围,部分减低,晚 期因使用激素或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可升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随之升高
淋巴细胞计数:多数绝对值减少,有细胞形态 学变化。绝对值<0.9×109/L可作辅助诊断指 标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症状明显者传染性较强 超级传播 显性感染为主
动物?-果子狸、蝙蝠等
二、传播途径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气溶胶传播 手接触传播 目前尚不能排除粪便、尿液传播的可能性 泪液、汗液等体液传播不确定 尚无经过血液途径、性途径传播和垂直传播的
四、结构
外膜蛋白 S蛋白负责 病毒与细胞的黏附、 膜融合及诱导中和抗 体。E蛋白对病毒的装 配发挥关键作用。M 蛋白在病毒包膜的组 装及核心的稳定方面 起重要作用
核衣壳N 蛋白与病毒 RNA上的包装信号序 列结合,导致螺旋形 核衣壳的形成
七、抵 抗 力
室温24℃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 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降 各种消毒方式可被灭活
1.早期
病初的1~7天
急起发热,体温高于38℃,多伴有头痛、关 节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可有干咳、胸痛、 腹泻等,少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肺部体征:多不明显,部分可闻少许湿啰音
X线胸片: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肺部阴影,平 均4天,病程7天内95%以上出现肺部影像改 变
2.进展期
病程的8~14天,个别更长
流行病学证据 尚无证据表明苍蝇、蚊子、蟑螂等媒介昆虫可
以传播SARS-CoV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病例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组,占85.29% 高危人群
SARS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 从事SARS-CoV相关实验室操作的工作人员 果子狸等野生动物饲养销售的人员
压、血氧饱和度降低,重者血清pH值早期多升高 呈碱中毒改变,晚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1.SARS-CoV RNA 应用PCR方法,符合下列三项之一者为检测结果阳性 ⑴ 至少需要两个不同部位的临床标本检测阳性(例如鼻咽
分泌物和粪便) ⑵ 收集至少间隔2天的同一种临床标本送检检测阳性(例如
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肺部病变进行 性加重,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活动 后明显
X线胸片: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常为多叶病 变。少数(10%~15%)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3.恢复期
进展期过后
体温渐下降,症状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 多数经2周左右的恢复可达出院标准,肺部阴 影的吸收需较长时间
2004年出现散发和实验室感表现】
一、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2~10天
二、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类
1.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 温一般高于38℃,呈持续性高热,伴有畏寒、肌肉 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早期退热药可有效, 进展期退热药难以控制高热
2.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 SARS-CoV特异性抗 体。SARS-CoV抗体中和试验为血清学诊断金标准。符合 以下两者之一即可诊断
(1) 平行检测急性期血清抗体和恢复期血清抗体发现抗体 阳转
(2) 平行检测急性期血清抗体和恢复期血清抗体发现抗体 滴度升高≥4倍
五、病毒分离培养
将SARS病人标本(如呼吸道分 泌物、血液或粪便)接种到细胞 中进行培养
四、流行特征
这次流行发生于冬末春初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发病现象 主要流行于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
2002年11月~2003年7月30日,29个国家报 告临床诊断病例8098例,死亡774例,病死率 9.6% 中国大陆发病5327例,死亡349例,病 死率6.55% 中国两岸三地发病和死亡病例数分别占 全球总数的92%和88%
阳性结果:表明测定标本中存 在活病毒。阴性结果:不能排除 SARS
七、影像学检查
X线和CT基本影像为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影 磨玻璃密度影: 病变的密度比血管密度低,形
态可为单发或多发的小片状、大片状,或在肺 内弥漫分布
肺实变影:病变的密度接近或高于血管密度。病变 可为小片状或大片状,单发或多发
部分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液生化检查
可有肝、心、肾功能受损的相应实验室检查表现 肝功能:最常见,可有ALT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 心肌酶谱:部分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
酶等升高 少数血清铁降低 肾功能:重型可有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的升高 电解质紊乱:用激素可引起,尤其是发生低钾血症 血气分析: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可有血氧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感染科 孙利红
【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 ) 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 咳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病 死率较高
【病原学】
一、形态
SARS-CoV属冠状 病毒科冠状病毒 属,直径60~120 nm,包膜上有放 射状排列的花瓣 样或纤毛状突起, 形似王冠,与经 典冠状病毒相似
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少见,为干咳,少痰,可有胸 闷,严重者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3.其他方面症状:部分病人有腹泻、恶心、呕吐等消 化道症状
三、体征: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可闻及 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 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 腔积液的体征
四、分期
2份或多份鼻咽分泌物) ⑶ 在每一个特定检测中对原临床标本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或从原标本新提取RNA开始重复PCR检测阳性 2.PCR检测结果的确认: ⑴ 使用原始标本重复PCR试验 ⑵ 在第二个实验室检测同一份标本
四、血清学检查
1.SARS-CoV特异性抗原N蛋白检测 用于感染早期辅助诊断。阳性结果要密切结合临床指征 及其他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测,阴性结果也不能完 全排除SARS-CoV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