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景别

特 写
特写是影视中刻画人物、 特写是影视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 特手段, 特手段,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因 素之一。 素之一。
特写的适用场所
1.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2.能将人物细致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 能将人物细致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 传达给观众,常用来细腻地刻划人物性格, 传达给观众,常用来细腻地刻划人物性格, 表现其情绪; 表现其情绪; 3.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揭示其含义; 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 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 揭示其含义; 4.鉴于其空间感不强,运用比较灵活,常用于 鉴于其空间感不强, 鉴于其空间感不强 运用比较灵活, 转场时的过渡画面。 转场时的过渡画面。
《鲁豫有约》 鲁豫有约》
特写( 特写(close-up) )
视距最近的景别表示物体的局部和细部。 视距最近的景别表示物体的局部和细部。 表现: 表现: —— 人物的表情、情绪 人物的表情、 表现人的头部、眼睛) (表现人的头部、眼睛) —— 物体的关键部分和位置 起形象放大、内容深化、 (起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 作用) 作用) 特写给人以强烈、集中和突出的印象, 特写给人以强烈、集中和突出的印象, 能强烈地刺激人的视觉和心理。 能强烈地刺激人的视觉和心理。
“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 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 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 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 一个领域,精神领域, 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做心灵领 域。” 巴拉兹《电影美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巴拉兹《电影美学》
利用全景,可以: 利用全景,可以: (1)确定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 )确定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 (2)利于表现人和事物的动势; )利于表现人和事物的动势; (3)作过场镜头,起叙事作用。 )作过场镜头,起叙事作用。
分镜头脚本

小的构成单位,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有时一个镜头却有许多画面镜头的种类很多,下面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别镜头的特征与作用:1、根据视距远近,分各种景别的镜头表现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展示巨大空间的远景;表现事件全貌,能看清人的全部动作,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全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交流的中景;表现人物上半身,用以介绍人物,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变化,突出人物情绪的近景;集中表现细部的特写。
各种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力,根据内容、性质和要求,相互配合,以达到对事物及其过程的准确叙述和描写。
2、根据镜头运动方式,分不同拍摄技巧的镜头根据镜头的运动来分可以分为推、拉、摇、跟、横移以及升降镜头等。
(1)推镜头推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突出介绍的重点,强化事物的特征;展示巨大的空间,产生纵深感。
推镜头还可以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绪;渲染人物内心活动;起到美化画面的视觉效果。
(2)拉镜头它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像机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镜头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拉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
如从一串鲜红荔枝果的特写拉出荔枝树,展示了荔枝果是结在荔枝树的枝头上;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拉镜头还能形成鲜明的退出感、结束感。
(3)摇镜头“摇”可以左右摇,上下摇,还可以斜方向摇。
摇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展示空间环境;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与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介绍大面积主体物。
通常都是用左右摇去展现宽广的主体物,用上下摇展现高大的主体物,能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4)移动镜头移动镜头分为横移和跟移两种。
横移为向左或向右横向移动;跟移则向前或向后纵向移动。
背景空间发生不断变化,造成一种流动感。
移镜头的主要作用有: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
比如,在前进的汽车上,拍摄街道两边的建筑与人群,使人物与景象逐一展示,反映出一片繁荣景象。
广角镜头

鱼眼镜头
广角镜头以适用于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交换镜头为例,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约在6-16毫米之间的短焦 距超广角摄影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且呈 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鱼眼镜头最大的作用是视角范围大, 视角一般可达到220·或230·,这为近距离拍摄大范围景物创造了条件;鱼眼镜头在接近被摄物拍摄时能造成非 常强烈的透视效果,强调被摄物近大远小的对比,使所摄画面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鱼眼镜头具有相当长 的景深,有利于表现照片的长景深效果。鱼眼镜头的成像有两种,一种像其他镜头一样,成像充满画面;另一种 成像为圆形。无论哪种成像,用鱼眼镜头所摄的像,变形相当厉害,透视汇聚感强烈。
标准镜头
广角镜头以适用于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交换镜头为例,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 影镜头,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标准镜头给人以记实性的视觉效果画面,所以在实际的拍摄中, 它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与人眼视觉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标准镜 头拍摄的画面效果又是十分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平淡”的,它很难获得广角镜头或远摄镜头那种渲染画 面的戏剧性效果。因此,要用标准镜头拍出生动的画面来又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资深的摄影师也认为用好用 活标准镜头并不容易。但是,标准镜头所表现的视觉效果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用标准镜头拍摄时与被摄物的距 离也较适中,所以在诸如普通风景、普通人像、抓拍等摄影场合使用较多,最常见的纪念照,更是多用标准镜头 来拍摄。另外,摄影者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标准镜头还是一种成像质量上佳的镜头,它对于被摄体细节的表现非 常的有效。
镜头的类别及作用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发布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一、镜头的类别(一)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二)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拍摄技巧的镜头: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三)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四)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
(五)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
(六)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别镜头的特征与作用。
二、景别的区分与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取其势,或近看取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
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才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电视镜头不同景别的获得,取决于摄像机同被摄对象之间的远近,也取决于摄像机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固定距离处,改变可变焦距摄像机的焦距,可以拍下不同景别的镜头。
景别的划分,一般地是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围去区分,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
(一)远景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能展示巨大的空间,表现的围相当宽广,用来交代事物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也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也可用来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二)全景表现围比远景小,只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而不包括它周围的环境。
从人物来看,就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它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
(三)中景取景围比全景小,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
它使用较多,因为它不远不近位置适中,非常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四)近景取景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电影拍摄中常用的镜头类型及其适用场景

电影拍摄中常用的镜头类型及其适用场景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镜头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距离和运动方式,传达出丰富的视觉表达和情感信息,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本文将介绍电影拍摄中常用的镜头类型及其适用场景。
1. 建筑镜头建筑镜头常用于展示电影中的场景和环境。
通过使用建筑镜头,导演可以将观众引入到剧情的背景中,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例如,当描述一座城市时,可以使用建筑镜头来展示城市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在描绘一座古堡时,可以运用建筑镜头突出其恢弘壮丽的氛围。
2. 远景镜头远景镜头常用于展示广阔的场景和空间。
它可以将观众置于故事发生的环境之中,引起观众的震撼和惊叹。
例如,在自然风光的电影中,远景镜头可以将观众带入大自然的美景中,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而在战争片中,远景镜头可以描绘出士兵们在广袤战场上的英勇与激情。
3. 中景镜头中景镜头是拍摄人物或物品时最常用的一种镜头类型。
它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使观众更加接近人物,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和内心变化。
例如,在情感戏中,中景镜头可以将观众聚焦在主角的面部表情上,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4. 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主要用于突出某一个特定的细节或表情,以及营造紧张和戏剧效果。
通过使用特写镜头,导演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画面元素上,增强观众对电影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悬疑片中,特写镜头可以突出关键线索或人物的眼神,制造出紧张和引人入胜的氛围。
5. 倾斜镜头倾斜镜头可以给人一种不稳定和扭曲的感觉,常用于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的起伏。
通过运用倾斜镜头,导演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迷茫、紧张或者疯狂。
例如,在心理惊悚片中,倾斜镜头可以突出主人公的痛苦和恐惧,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到电影的紧张氛围。
6. 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通过改变镜头的位置和角度,模拟运动的效果。
这种运动常用于表达人物的追逐、冲撞和迁徙等场景。
例如,在动作片中,镜头运动可以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车辆的高速行驶、人物的激烈战斗等场面。
视听语言的理论基础知识

3.1.2 镜头类别与作用
7
动画片《浪客剑心》分镜
3.1.2 镜头类别与作用
1.远景 远景是各种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是摄像机摄取 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远景画面可细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 类。大远景表现的是极开阔的空间,如茫茫的群山,浩瀚的海洋等 。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而有气势和较强的抒情性。远景一般表现 比较宏大、开阔的场面,多用来交待环境,表现事件发生的地理特 点和方位
3.1.1 镜头与镜头组
2.镜头组 镜头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镜头组接而成的多镜头画 面。 单个镜头表达的是一个简单的意义,表现的是整体内容 的一部分。镜头组将每个镜头都按照一定的艺术思想组 接起来,构成了一个个镜头“句子”,若干个这样的“ 句子”组成一个镜头段落。也就是说。 镜头组的分组是由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特定属性来决定 的。镜头组可以由同一时间或空间拍摄下来的若干个镜 头组成,也可以由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拍摄下来的,但 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的若干个镜头组成。
10
3.1.2 镜头类别与作用
11
3.1.2 镜头类别与作用
12
3.1.2 镜头类别与作用
13
3.1.2 镜头类别与作用
3.不同运动镜头
14
电视画面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画面内被摄对象 的运动,摄像机表现的是运动着的事物;另一种是摄像机 的机位、镜头光轴或镜头焦距发生了变化时所拍摄到的运 动的画面。运动镜头在电视节目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 。换句话说,运动镜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部电视节目 的效果。运动镜头的重要性源于它自身的艺术特点。
5
3.1.2 镜头类别与作用
2.不同景别镜头
6
在影视节目中,镜头发挥着“眼睛”的作用, 它所记录下的景象正是创作者引导观众看到的景 象。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不同的视觉需求,才 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摄像机同被摄对象之间的远近,以及摄像机所 用光学镜头的焦距,都会影响不同景别镜头的产 生。景别的划分,一般由摄像画面表现出来的景 物范围来区分。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为标准,一般 分为以下五种景别。
影视视频拍摄的专业属性——镜头

影视视频拍摄的专业属性——镜头长镜头短镜头”的对称。
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
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假设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
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
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
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
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和景别,既能表现环境、突出人物,同时也能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
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衬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
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1、画面景别不同视距拍摄,得到的画面所包含的景物范围不同。
按照包含的不同景物范围,可以分为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以及特写等。
a. 远景远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广,是远距离拍摄的结果,它是提供宽阔的视野和广阔的拍摄空间,具有较为雄伟的气势,多于拍摄江河、山川等自然风光。
远景的构图注重整体的大块面的影调、色彩和线形的结构,画面以表现景色的气势为主,但远景所看到景物细节不清晰。
b. 全景相对于远景画面景物范围要小一些,通常以能表现人物全身的画面为全景。
最新课堂教学视频拍摄与编辑

❖c、检查支架的稳定性和摇手的灵活性;
❖d、调整好摄像机的白平衡。
课堂拍摄法
1、单机不停机摄录法 2、双机不停机摄录法
一、单机不停机摄录法
❖ 1、摄像人员熟悉拍摄 ❖ 2、三角架滑轮与活动空位(兼顾师生) ❖ 3、开始拍摄时,机位应在课室空行的最后面,这
❖推镜头: 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沿直线由远及近向主
体推进所拍摄下的连续画面。 作用: 1、突出介绍重点,强化事物的特征 2、展示巨大空间,产生纵深感
运动镜头
拉镜头: 被摄物不动,摄像机不断远离主体事物,镜
头画面显示出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 越大的效果。 作用: 1、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 环境 2、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拍摄方位
❖平拍 ❖俯拍 ❖仰拍
拍摄高度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拍摄距离
❖成分: ❖主体 ❖陪体 ❖前景 ❖背景 ❖空白
画面布局
❖正面光 ❖侧光 ❖逆光 ❖顶光
光线运用
❖线 ❖色彩 ❖色彩对比 ❖色彩和谐 ❖色彩重音
线与色彩
构图
❖概念:由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动静变 化及取景构图所产生的画面结构形成各种 构图方式。
面角度 ❖ 拍摄高度:仰拍、平拍、俯拍 ❖ 镜头时间:长镜头、短镜头 ❖ 空镜头
景别的区分与作用
❖远景:视距最远的景别,宽广,辽阔 ❖全景:事物的全体,全貌,不包括周围的
环境 ❖中景:任务膝部以上的活动 ❖近景:人物头部至腰或者肩之间。 ❖特写:由肩至头部 ❖大特写:局部细节(一双眼睛…)
肖像摄影知识:肖像摄影中镜头的选择与运用

肖像摄影知识:肖像摄影中镜头的选择与运用肖像摄影作为摄影的一大类别,是指摄影师通过拍摄人物的形象来表达和传达人物的内在情感、性格和个性特征。
摄影师在进行肖像摄影时,运用不同的镜头可以给肖像照片带来不同的特点和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镜头是非常重要的。
一、肖像摄影中的头像镜头头像镜头是最常用的肖像摄影镜头之一,它的焦距通常在50mm左右。
头像镜头拍摄出来的肖像照片能够将被拍摄的人物的五官面部特征清晰地表现出来,所以头像镜头下拍摄的肖像照片能够非常真实地呈现被拍摄者的面貌。
另外,头像镜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广泛的视角。
在肖像摄影中,拍摄者可以借助头像镜头,把周围环境的信息融入到照片中,从而更好地呈现出被拍摄者的气质和个性特征等方面。
当镜头对被拍摄者更加接近时,拍摄者的五官会显得更加饱满,同时拍摄者的个性也更加突出。
二、肖像摄影中的中焦镜头中焦镜头其焦距一般为70mm-135mm,这种镜头是肖像摄影中最常用的一种,因其同时兼具头像镜头和长焦镜头的特点,能够让被拍摄者的面部特征清晰,同时也可以捕捉到被拍摄者全身的特征。
另外,中焦镜头的层次感非常强,可以让肖像照片的主体脱颖而出,而其超强的透视力也有助于突出主体的层次感和深度感,让肖像照片更加生动、自然。
三、肖像摄影中的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其焦距在135mm以上,拍摄者可保持较大的距离来拍摄被拍摄者。
这种镜头主要用于拍摄需要突出被拍摄者形象的场景,例如行为、活动等。
虽然在肖像摄影领域内使用频率不高,但长焦镜头相比其他两种肖像摄影镜头在画面构图上拥有更强的创意性,创造出一些非常独特、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肖像摄影中的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可以拍摄出被拍摄者周围的环境,因此广角镜头非常适合拍摄肖像,能够为被拍摄者营造出一种非常舒适惬意的氛围。
同时,广角镜头还能够拍摄到被拍摄者的身形,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
但由于广角镜头容易发生畸变现象,因此在肖像摄影中需要注意构图,避免人物出现形变等现象。
镜头创作的分类

镜头创作的分类在镜头创作过程中,对片段和场景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故事,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
起先,把拍摄细分到一个个小段落,方便你更清楚地理解故事结构。
通过对镜头的分类,可以帮助你理解剧情发展的方向,帮助你更好地做出编辑的决定。
镜头分类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主题和镜头。
主题指的是剧情和叙事的类型,例如片头、片尾、启示录、内部空间等元素。
主题的分类方式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一个故事的架构以及角色的相互关系。
镜头指的是剧情发展过程中的拍摄片段,如入场镜头、中场镜头、出场镜头、特殊镜头等拍摄形式。
镜头的分类能够从角色以及环境角度,帮助理解场景以及人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
在镜头分类方面,更细化的划分包括远景、中景、特写、大角度、总台词等。
远景表示剧中的整个环境,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背景的设定;中景表示剧中的中等长度拍摄,能够帮助理解人物间的交流以及细节;特写则是剧中较短时间拍摄的表情、动作,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体会角色的情感;大角度镜头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景象变化,帮助观众了解剧情的转折及发展;总台词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角色的思想意图,并表现出对故事的把握。
除了上述分类方式外,还有另外一种独特的镜头形式叫做“无声镜头”,也就是不需要配音的拍摄。
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中不仅可以利用明星的配音,还可以利用天然的声音表达出故事的情绪,以及更细腻的场景效果。
有时候,恰当的无声片段可以更好地抓住观众的情感,而不是由明星配音的效果会更强烈。
要做好镜头创作,首先要更清楚地理解片段的内容,并且要更好地利用镜头的分类形式来表达故事的情感、变化和转折。
镜头创作的分类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把握故事,还可以帮助你更加熟练地操作镜头拍摄,从而使你能够更好地表达你想要表述的内容。
第二章 电视编辑原则

(三)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根据摄像机的视点是代表叙事者的眼 睛,还是代表剧中人物的视点,可分为主 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四)中性镜头与空镜头
中性镜头一般指人物视线不具方向性 的镜头。人物视线正对摄像机镜头,摄像机 的机位放在轴线上。由于任务视线直视观众, 常起到和观众直接交流的作用。
空镜头可作为转场的过渡镜头运用, 以及营造气氛和展现空间环境的作用;也可 作为象征性或喻意性的镜头运用,起到表意 性的作用,如高山上挺立的青松。
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它可以连续不 断地展现环境,丰富背景变化,扩大空间范围, 跟随人物运动,使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产 生巡视环境、展示规模、揭示动态中人物的精神 面貌、烘托情绪与气氛等多种艺术效果。
(4)移动镜头 A:横 B:跟移——向前或向后纵向移动。跟移镜头能使处
于动态中的人物或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不变, 而背景中的环境则处于流动中,有利于展示人物 在动态环境中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 移动镜头又可分为:由轨道的移动和无轨道的移动。
以画面的运动过程(包括人物动作、摄像 机运动、景物活动等)为依据,结合实际 生活规律的发展来连接镜头,目的是使内 容和主体动作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它是 构成电视节目外部结构连贯的重要因素。
在镜头连接的剪接点选择上,除了镜头内 部运动体的动作、动势外,摄像机的运动 方式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运动镜头的速 度、方向、起幅落幅同样会影响到镜头连 接的视觉连贯性。
镜头A
镜头 B
剪接点
一、叙事剪接点
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者解说词叙事, 或者情节发展所需的时间长度为依据所选 镜头的入出点,这是电视节目中最基础的 剪接依据。
这个最低长度是以展示画面内容为基础的, 同时要视景别、内容、上下情景而定。
镜头类别与作用

第一节分镜头与分镜头稿本的格式一、镜头与镜头组
⏹在电视画面中,两编辑点之间的画面内容
为一个镜头。
⏹表述一个完整意思的镜头组合为镜头组二、分镜头
⏹将文字稿本中的画面内容分成若干镜头的
工作称为分镜头。
三、分镜头稿本及其格式(P165、453)
第二节镜头的类别及作用
一、不同景别的镜头与作用
1、远景:
第二节镜头的类别及作用2、全景
第二节镜头的类别及作用3、中景
第二节镜头的类别及作用4、近景
第二节镜头的类别及作用5、特写
第二节镜头的类别及作用6、大特写
第二节镜头的类别及作用
二、运动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1、推
2、拉
3、摇
4、移
5、跟
6、升、降
7、变焦
第二节镜头的类别及作用
三、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作用
⏹主观镜头:通过剧中人物的眼睛、表现剧中
人物的感受。
⏹客观镜头:代表观众的眼睛,客观叙述所发
生的事情
四、不同拍摄角度的镜头与作用
⏹平拍
⏹俯拍
⏹仰拍
第五章电视手法与分镜头稿本。
电视手法与分镜头脚本2完成

技巧:电视技巧包括拍摄技巧和 组接技巧。
时间:即镜头的长短,一般以 秒标明。
画面内容:即用文字描述的具 体画面的内容。
解说:解说词往往是与一个较长 镜头,或是一个镜头组相对应的。
音响效果:在相应的镜头标明使 用的效果声。
音乐:注明音乐的起止位置、内 容、风格等。
备注:此栏为导演提供了一个标 注特殊事项的地方特别要求,在 前面的各项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比如拍摄的地点、时间。
编写分镜头剧本的方法
分镜头的方法依摄制内容和导演 本人的创作习惯而定,大体可分 为三种 :
(1)导演将节目内容分为若干个场次, 再将每场分为若干个镜头,从头 到尾按顺序分下来,列出总的镜 头数。然后,进行斟酌,哪些地 方该细,哪些地方可省略,总体 节奏把握的如何,结构的安排是 否合理,再给予必要的调整。
镜头与镜头组
镜头是电视作品的最基本元素, 镜头组是电视编辑艺术的基础。 因此,要制作好的影视作品,就 应该从基础开始,把好镜头这一 关。
第一节 分镜头和分镜头脚本的格式
二、分镜头
分镜头就是把文学脚本中的画面内 容分成一个个具体可拍摄的镜头, 也就是将画面内容具体地视觉化。
在编制电视作品的过程中,分镜头 创作是导演的主要职责,一般都 是在进行了大量的学术调查和充 分的实地考察之后,依托丰富的 素材,在案头所进行的工作。
分镜头有以下几个特点:
(4)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具体。镜 头之间的组接包括技巧组接和非技 巧组接。
技巧组接是利用电子手段完成的, 而非技巧组接是利用镜头之间的联 系,没有利用电子手段完成的。这 两种组接方法都有各自适用的条件, 因此,分镜头要明确说明该镜头具 体采用哪种剪接方式。这样便于后 期制作。
电影镜头的分类和具体表达意义

知识贴:电影镜头分类和具体表示意义“镜头”也指“电视广告镜头”,是个技术术语,可依据不一样标准分类:1.依据画框内表现出视域范围可分为:远景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特写镜头。
2.依据摄影机和被摄体角度可分为:仰角镜头、俯角镜头、平视镜头、顶角镜头等。
3.依据摄影机运动情况分为:固定镜头、摇镜头、移镜头、推拉镜头和变焦距镜头。
4.依据镜头长短分为:长镜头、短镜头、闪镜头等。
1 鸟瞰镜头顾名思义,鸟瞰镜头是一个以在天空中翱翔鸟类视角为镜头视角摄像位置.鸟瞰镜头往往用来表现壮观巨大城市市貌、绵延万里山川河野、万马飞跃战场、一望无际广阔海面等。
鸟瞰镜头使观众对视野中事物产生极具宏观意义情感。
这种如神通常高高在上视角充满了主宰性,而产生一个若有似无悲壮宿命感。
鸟瞰镜头视觉范围内物质对象数量众多,而其个体面目模糊不清,难以识别。
所以鸟瞰镜头表现是数量上壮观,而不是表现个体视觉质量。
鸟瞰镜头属于一个性质极端俯视镜头,和通常俯视镜头含义含有比较大区分,所以不能被包含在通常俯视镜头类别内。
2:俯视镜头这里说俯视镜头,指是人眼处于日常生活状态下俯视镜头,不包含类似鸟瞰镜头这么极端俯视镜头.俯视镜头没有鸟瞰镜头统治感和主宰感。
因为含有强烈心理优势特征,俯视镜头和鸟瞰镜头一样是不太客观。
鸟瞰镜头丰富、壮观视觉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鸟瞰镜头不客观性。
因为俯视镜头不含有鸟瞰镜头壮观特征,所以俯视镜头即使不像鸟瞰镜头那样高高在上,但却充满了被扭曲、扩张主观性。
俯视镜头常被用来表现站立大人看着脚下正在玩耍孩子或宠物、强大战士看着弱小对手,高阶级上司看着下属等等。
俯视镜头使视觉范围内物质对象显得卑弱、微小,减低了视觉对象威胁性,相对增强了主观视角这一方威胁性。
俯视镜头中角色对象被推到和镜头背景相同地位心理位置上,变得次要,感觉上似乎被背景所包容、吞没。
因为心理上作用,俯视镜头角度越大,其中角色对象动作变得越缓慢、无力、呆滞,充满不自信或幼稚感。
电影文学

一、镜头的类别(一)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二)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固定镜头和运用不同拍摄技巧的运动镜头,如: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三)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四)根据拍摄方向不同,有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与背面角度拍摄的镜头。
(五)根据拍摄高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
(六)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
(七)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根据描写方法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表现剧中人物的亲切感受。
这种镜头在电视教材中使用不多。
客观镜头是代表观众和作者的眼睛,它客观地叙述所发生的事情,这类镜头在电视教材中使用较多。
主观镜头尽管在电视教材中少用,但适当使用能增强教学信息的表达效果。
因主观镜头基于剧中人对被摄对象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鲜明的感情色彩,从而使观众与剧中人的眼睛合二为一,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共同体验剧中人的感受。
如镜头为教师在显微镜上观察,接着出现布朗微粒运动的显微镜头,这一镜头就是剧中人教师的主观镜头,它代表了教师所看到的,同时也是要学习者去观察的镜头。
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态。
如用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的画面,表现人物的头晕目眩,或伤势严重;用光怪离奇,混沌不清的形象,反映人物的醉眼朦胧等等。
主观镜头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幻觉与想象。
在电视教材恰当运用这些镜头呈现相应的教学内容,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
镜头的组接方法

镜头的组接通过剪辑,运用对比,隐喻的手法,能表达特殊的思想感情。
所以剪辑是影视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
在讲解镜头组接原则之前先总结一下镜头的类别。
一、镜头的类别1.根据视距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
如远、全、中、近、特写镜头。
2.根据摄像机运动方式不同,有不同的运动镜头。
如推、拉、摇、移、跟、升、转、虚、晃、甩。
3.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即剧中人物的眼睛和观众作者的眼睛所看到的画面内容。
4.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平、仰、俯、顶、角度,正、侧、斜、背面镜头。
5.根据镜头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短镜头。
6.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用来比喻象征,抒发情感。
7.运用特技方法拍摄的特技镜头。
不同的镜头组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由于组接它代表着人眼视点的转换,因此它必须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一致。
因此组接应遵循两条基本的原则:第一要求镜头与镜头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织、衔接必须合乎人们的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符合事物运动的本来面目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第二要求镜头与镜头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保持平滑流畅,使观众在看画面时的思路不致被打断。
具体说镜头组接时应遵循下面的原则:二、镜头的组接原则(一)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
即合乎事物运动发展的逻辑,合乎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如教师在投影器上放一张投影片,学生必然想看清银幕上出现的究竟是什么?打靶训练时,队员有射击的动作,观众就想知道中靶的情况。
有个片子是拍摄某游乐场的情况,有射箭、跑马、骑骆驼等,拍了不少精彩镜头。
在编辑时却忽视了组接原则,在拉弓射箭镜头之后,接上一个跑马的镜头,人们看后还有点担心射出去的箭是否射中了奔跑的马。
类似的镜头组接,还导致了一桩“现行反革命案”。
文革初期,电视台播出了一则民兵训练的新闻片,在民兵射击镜头后,接着是民兵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镜头,“造反派”就抓住这一点,说将枪口对准毛主席,是对毛主席的刻骨仇恨,包括台长在内都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发布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一、镜头的类别(一)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二)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拍摄技巧的镜头: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三)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四)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
(五)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
(六)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别镜头的特征与作用。
二、景别的区分与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取其势,或近看取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
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才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电视镜头不同景别的获得,取决于摄像机同被摄对象之间的远近,也取决于摄像机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固定距离处,改变可变焦距摄像机的焦距,可以拍下不同景别的镜头。
景别的划分,一般地是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范围去区分,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
(一)远景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能展示巨大的空间,表现的范围相当宽广,用来交代事物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也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也可用来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二)全景表现范围比远景小,只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而不包括它周围的环境。
从人物来看,就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它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
(三)中景取景范围比全景小,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
它使用较多,因为它不远不近位置适中,非常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四)近景取景范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五)特写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用以突出刻画被摄的对象。
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由肌肉颤动和眼神变化而表露出来的感情。
这种表情比语言更富于表现力,更能感染观众。
(六)大特写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局部细节,如人的一双眼睛,一只拳头,汽车转动的车轮。
它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在需要突出事物的局部和强调某些情绪时运用。
景别的划分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同样一个取景范围,它属于哪一类景别,这就要看对什么而言。
如一个窗户的全貌,对于一栋房子来说,它是局部;但对窗户本身来说,它是全景。
电视教材以物为主,它应以主体物为标准去确定景别。
各种景别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力,其表现力也各有所长。
全景能表现事物的全貌,但看不清人物的情绪;近景、特写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情绪,但表现不了人物之间的联系,更看不到事物发生的地理位置和场面的大小。
我们在选用景别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要求,根据镜头组内镜头的相互配合,来确定取哪一种景别。
三、运动镜头运动镜头取决于摄像机和它的光学镜头的运动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推镜头推镜头是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沿直线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所拍摄下的连续画面。
它相当于人们面对着主体走近去看。
通常是把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拍摄的。
摄像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就在画幅中逐渐变大,次要部分在画面中逐渐消失,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观的部位,使呈现的主体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
推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突出介绍的重点,强化事物的特征。
例如,电视教材《青蛙》用了大量推镜头去突出青蛙的形态。
如28号镜头,“从青蛙全身推到眼部”,突出介绍“青蛙头部前方有一对高高突起的眼睛”; 33号镜头,“从青蛙全身推到后腿部,突出脚肢”,突出介绍了“青蛙的后肢有蹼。
”另外,39号镜头,从摇过嫩绿的草地,接着推上镜头,呈现出青蛙,说明青蛙具有与草地相近似的保护色,当镜头推进时,才能引导人们去发现它。
这些镜头都恰当地发挥了推镜头能突出观察的重点部分和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作用。
2、展示巨大的空间,产生纵深感。
当摄像机向远方的目标推进,比如摄像机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朝前方拍摄,使得前方的景物不断进入画面,这样产生了从纵深方向展示巨大空间的效果。
如《古都北京》介绍十三陵前的石马.石羊,石象等景物时,用推的镜头展示了这一景象的磅礴气势和巨大的规模,起到了固定镜头不能起的作用。
(二)拉镜头它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像机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镜头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拉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
如从一串鲜红荔枝果的特写拉出荔枝树,展示了荔枝果是结在荔枝树的枝头上;又如,许多反映教学情况的镜头,常常从“教案”的特写拉出,接着展示出教师在家里认真备课,或者是在课堂上讲课。
2、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电视教材《布朗运动》的12号镜头,将藤黄酒精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近景,拉出实验员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中景。
它既用近景恰当突出了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情景,又拉出中景交待了主体物被实验员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关系。
(三)摇镜头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而摄像机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就象我们站着不动,只转动头部去观察事物一样。
摇,可以左右摇,上下摇,也可以斜方向摇。
摇镜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展示空间环境和位置关系。
如喀青蛙》一片介绍青蛙的生活环境时,用了这样一个摇镜头:“池塘内水面如镜,倒影清晰可见,镜头从这里摇到池塘岸边的水草”,说明青蛙生活的草丛是处于池塘岸边这一空间环境。
又如《古都北京》中,“镜头由天安门往东,摇至劳动人民文化宫”,解说天安门左侧是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镜头由天安门往西摇至中山公园”,解说天安门右侧是社稷坛,今为中山公园,明确展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与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
如“从实验室一角摇到正在做实验的学生”,展示了学生是在实验室这一空间里活动广从教室里听课的学生摇至讲坛上讲课的教师,”展示了师生在教室这一空间进行教学活动。
3、介绍大面积的主体物。
如为了展示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覆盖最厚的地区,用连续几个摇的镜头:全摇:辽阔的黄色大地,陡峭的土壁;中摇:外露的岩层,镜头上摇,经过很厚的红土过渡层,便是厚厚的黄土层;中摇:厚厚的黄土层;中摇:更厚的黄土层…象上面所展示的大面积主体物,充分发挥了摇镜头的作用。
在电视教材中常用摇镜头介绍主体物,如摇镜头逐一介绍陈列的仪器设备;用摇镜头扫视学生听课的神情等等。
通常都是用左右摇去展现宽广的主体物,用上下摇展现高大的主体物,自下而上摇出高大的建筑物等,会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摇镜头不能无目的地摇摇晃晃,摇的速度和摇时出现画面的景别,都必须与需呈现的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否则就起不到摇镜头的作用。
(四)移动镜头移动镜头分为横移和跟移两种。
横移为向左或向右横向移动;跟移则向前或向后纵向移动。
跟移与推拉镜头不同,它是跟随拍摄对象的运动而向前或向后移,而与对象基本保持不变的距离,但背景空间却发生不断变化,造成一种流动感。
横移镜头是把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一侧拍摄的镜头。
横移镜头和摇镜头不同:摇镜头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只改变拍摄方向;而横移镜头是拍摄方向不变,只移动摄像机。
横移镜头一般不宜展示远距出的事物,不能象摇镜头那样改变方向展示广阔的空间,但擅长于逐一展示近距离的事物景象。
移镜头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
比如,在前进的汽车上,拍摄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与人群,使人物与景象逐一展示,反映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通过移镜头使得每组实验的人物活动都能清楚地层示等等。
(五)跟镜头跟镜头是推,拉镜头和摇镜头的不固定的组合,一般是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主体物拍摄。
跟镜头的主要作用是:1、突出表现运动的事物。
如中景(跟):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的复习情况,时而停下作辅导;又如,体育电视教材中的跑,跳,投掷等,大量使用跟镜头去突出运动员和投掷物的运动状态。
2、突出表现一些技术性的操作。
如近景(跟):教师把羊皮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将棒放到验电器上观察。
这样可使学生看清整个操作过程。
(六)升降镜头,摄像机随升降机的上下运动进行拍摄。
可把高、低处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地呈现出来,展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件的规律。
(七)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是机位不变,通过改变摄像机焦距而连续改变视角,从而获得连续变化的不同景别范围的图像。
通过摄像机光学镜头焦距的急剧变化,可以起到急推、急拉镜头的效果。
若是缓慢改变焦距,又产生与推、拉基本相同的效果,即能从全景推向突出拍摄对象,或从拍摄对象拉出全景,但周围背景的展示与推、拉镜头有—定差异。
上述七种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使镜头展示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它们有以下几点作用:l、展示坏境与人物关系,渲染和介绍环境气氛;2、突出和强调事物的主体和重点;3、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内在联系;4、处理节奏。
四、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根据描写方法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表现剧中人物的亲切感受。
这种镜头在电视教材中使用不多。
客观镜头是代表观众和作者的眼睛,它客观地叙述所发生的事情,这类镜头在电视教材中使用较多。
主观镜头尽管在电视教材中少用,但适当使用能增强教学信息的表达效果。
因主观镜头基于剧中人对被摄对象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鲜明的感情色彩,从而使观众与剧中人的眼睛合二为一,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共同体验剧中人的感受。
如镜头为教师在显微镜上观察,接着出现布朗微粒运动的显微镜头,这一镜头就是剧中人教师的主观镜头,它代表了教师所看到的,同时也是要学习者去观察的镜头。
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态。
如用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的画面,表现人物的头晕目眩,或伤势严重;用光怪离奇,混沌不清的形象,反映人物的醉眼朦胧等等。
主观镜头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幻觉与想象。
在电视教材恰当运用这些镜头呈现相应的教学内容,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不同方位与角度的镜头方位是指摄像机的位置,角度是指摄像机在一定位置上的拍摄方向,摄像机在同一方位上可以摄出若干角度的画面。
方位包括:正面的基本方向,侧拍的方向和反拍的方向等;角度包括:仰拍、俯拍和平拍等。
方位和角度的变化,是导演创作时所运用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摄像机拍摄对象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位、角度。
但方位和角度的变化取决于能正确地揭示与表现事物的本质与运动状态,以及展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