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广东省各气候类型特点

广东省各气候类型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有广州、肇庆、梅州、河源、清远、东莞、中山、云浮、潮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有:茂名、佛山、揭阳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有:深圳、江门、惠州、珠海、汕头、汕尾、阳江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有:韶关以上四项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热带季风气候:湛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的气候区分布图可以看出,广东省绝大部分位于南亚热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而从广东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广州、东莞、肇庆等市来看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属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年平均气温22度,年平均降雨量1982.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800小时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

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珠海气候宜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属南亚热带与热带过渡型海洋性气候。

宁静、休闲是人们对珠海的第一印象。

珠海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6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

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岛屿星罗棋布,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

珠海市太阳能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1991.8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6兆焦/平米。

这里气温比邻近珠江三角洲各县市都高,年平均气温为22.4℃,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冻,是中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汕头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

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

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

广东省降水分析

广东省降水分析

广东省降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广东省的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湿明显变化大。

各地年年均气温在18℃~24℃之间。

按气候分季标准,广东大部分地区只有春夏秋三季,夏季长达七个月,仅在英德、新丰、龙川以北的粤北地区才有短暂的冬季,韶关以北的粤北北部,冬季也只有一个半月。

广东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广东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平均每年约有10次台风影响。

台风会给广东带来灾害,但也带来雨水,广东降雨多与台风多有一定关系。

广东其它灾害性天气主要还有低温阴雨、干旱、暴雨、寒露风和寒潮等。

其中,关于广东降水的情况。

广东是全国降水最丰沛的地区之一,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350~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雨日114至187天。

全省有三个多降水中心和四个少降水区域。

全省年降水量三个在2000mm以上的最大值中心,一个位于恩平、阳春、阳江、上川岛、斗门一带,恩平的年雨量高达2548.3mm,为全省之冠,阳春、阳江、叮岛和斗门的年雨量分别为2385.0mm、2252.7mm、2129.4mm和2271.8mm;第二个中心位于海陆丰、普宁和揭西一带,海丰的年降水量达2381.9mm,陆丰为2006.1mm,普宁和揭西分别为2115.2mm 和2147.0mm;第三个位于佛冈、清远和龙门附近,佛冈的年雨量达2210.4mm,清远为2200.0mm,龙门为2188.0mm。

四个少降水区域是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南澳和雷州半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500毫米以下。

广东年平均雨日的地理分布,大致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减少。

广东年降水日数呈带状分布的最多的是连山(184.9天)、阳山(175.2天)、连县(168.6天)、广宁(164.2天)、佛岗(167.2天)、连平(163.2天)一带,由此向北和往南基本上是减小的。

另在仁化和恩平各有一个较多雨日的独立中心,仁化的年降水日数为170.1天,恩平为168.9天。

广东省6月长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广东省6月长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这场 暴雨 造成 珠 江流 域 罕见 的特 大 洪 水 , 中两 广 其
受 灾农 田为 9 . 3 1 m。 3 3 × 0h ,受 灾 人 口 6 0万 人 。 0 由于西 、 、 北 东三 江洪水 同时遭 遇 , 又适逢 天文 大 潮 , 故使 广州 和 珠江 三角 洲遭 受最 惨重 的洪 涝灾 害 。广 州被 水淹 7天 7 , 深 1 最 深达 3 4 珠 夜 水 ~3m, . 8m, 江 三角洲 的堤 围几 乎 全部 溃决 , 淹没 农 田为 4 . × 32
根据 每 日( 8 0 一 次 日 0 : o 雨 量 图 , 东 省 0 :O 8o) 广 内某 站 的 日降水量 达到 5 0mm 以上者 , 称该 站 有 暴
表 1 广东省 16m20 9 1 0 8年 6月 最 长 一 段 暴 雨 日数
" be 1 T ea n a u e td y tt eln e t o t u u an t r i u e d rn 9 1 2 0 n Gu n d n l l h n u l mb ro a s o h o g s n i o sr i so m nJ n u i g1 6  ̄ 0 8 i t i n c n a g o gP o i c r vn e
庄 被淹 , 农作 物受 浸 , 利设 施 损 毁 , 分 地 区 出现 水 部
了地质 灾害 。此 次过 程 造 成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约 5 3亿 元 。可 见 , 来长 连续 暴 雨所 造成 的危 害十 分 巨大 。 历 近年 来 由 于经 济 的 迅 速发 展 , 续 暴 雨造 成 的 连 重 大经 济损 失 , 引起 了气 象 业 务 部 门 的极 大关 注 和 重 视 。短期 连续 暴雨 过程 形成 原 因 的分 析研 究 已有 大 量报 道[ ] 并在 预 报 业 务 中取 得 了一 定 成 绩 , 3, 中 期 连续 暴雨 过程 形 成 原 因的 分 析 和 预报 , 年来 也 近

广东省汛期暴雨特征分析

广东省汛期暴雨特征分析

从广 东省 前 、 后汛 期 的降雨 总量 空 间分布 ( 1 可 图 ) 以看 出 , 降雨 量多 值 区主 要 出现 在 清远 、 阳江 和海 丰这 3个 站 点及 其周 边地 区 。其 中前 汛 期 ( 1 ) 图 a 的这 3个 中心 的 形 势更 加 明显 , 汛 期 ( 1 ) 阳江 和 海 丰 2 后 图 b的 个 中心也 仍有 体 现 ; 前后 汛 期 的降雨 量少值 区分布则 不
域 是逐 年减 少 的 。 从 全省 前汛期 逐 年暴 雨 日数 线 性拟 合 直 线斜 率 分
布 图( 9 ) 斜率 仍扩 大为 原来 的 1 0 图 a( 000倍 ) , 以 中 可 看 出 , 部 的韶关 、 远 、 三角 和沿海 的惠 州 北 清 珠 东莞 、 汕 尾 等地 以及 梅州 地 区的前汛 期暴 雨 日数是逐 年增加 的 , 其 中广 州地 区 的斜 率 最大 , 明前 汛期 的暴雨 日数增 加 表
4 结论
1 )广 东省汛 期 降雨量 有清远 、 阳江 、 丰 3个高 值 海 中心 , 前后 汛期 的暴雨 日数分 布也体 现 了 3个 高值 中心
的特 征 ;
根据 世界气 象 组 织 ( WMO) 国家 的规 定 , 序 列 和 把 距平 达 到 2倍 标 准差 的事 件 称 为异 常 偏 多 ( ) 件 , 少 事
(J b
j\
f /
{ ≥ ? \



' T ’

图 8 广 东 省 逐 年 暴 雨 日数 线 性 拟 合 直线 斜 率 分布
( 位 : 雨 日数 × 0/ ) 单 暴 1 ‘a
从 图上 可 以分 析 出 , 东 中部 的 阳江 、 门 、 广 江 云浮 、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教育科学学院吴佩文 082 2081611152主要摘要:广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

广州是一个降水量较多的城市,广州降水量多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地形等因素。

除此之外,由于广州是一个工业区,所以到一定的月份的话,灰霾天气严重。

关键词:广州降水量气候1、广州的概况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现包括10个区,2个县级市,位于东经112.8——114.2,北纬22.3——24.1之间,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南面是广阔平坦、肥沃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面是黄埔港,港阔水深。

平原和丘陵、山地、台地是广州的主要地貌特征。

地势上基本上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

广州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温暖、多雨,夏长冬短。

,夏季长达半年之久。

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少酷热,东无冰雪,纯常阴雨,秋高气爽。

1.1 气温广州站的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28.6?最大,次大的是8月份的28.4?;1月的13.6?最小,次小的是2月的14.6?;累年逐月的平均气温变化规律见图1。

由于一年中,太阳在夏至日这一天到达北回归线(23?27′N)上的天顶,也就是垂直照射最北的位置,在冬至日这一天到达南回归线(23?27′S)上的天顶,也就是垂直照射最南的位置,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环流、地理环境等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形成【】1了广州夏长冬短、夏无酷热、冬天冰雪的气候特征。

1.2日照广州站累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201.9小时最大,次大的是10月的181.8小时,3月的62.4小时,次小的是4月的65.4小时;日照时数不仅与太阳辐射有关,而且与一日中的云量多少有关,但总体而言,以下半年居多,这与上半年常出现连阴雨及锋面降水以致长时间无日照不无关系。

1.3雾日数全年以3、4月份发生雾现象最多,各站中,番禺平均年发生雾日数为15.3天居全市之冠。

近59年来广州市暴雨的变化特征

近59年来广州市暴雨的变化特征
1 2 暴 雨 E数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 . t
统计表 明, 5 近 9年来 , 广州 市 1—1 1月均有 暴雨 出
现, l 而 2月份没有 出现过 1次。计算 表 明 ,0 的暴 雨 9%
日出现在 4—9月 的汛期 , 中前 汛期 占 5 % , 其 1 后汛期 占
8 O 7 0 6 O
15 2 0 97~ 0 7年广东省潮 州 市的资料 , 总结 出当地暴 雨 主 要发生在 4— 9月 , 暴雨气 候事 件初 发 时间有提 前趋 势 。 广东省龙川 、 惠州 、 阳、 揭 海丰等市县 的气象 工作者 , 对本 地暴雨气候特征做 了类似 的研 究 一 。但涉及广 州市暴
’ 2 O l O 0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0 1 2
月份
图 1 15 9 1—20 0 9年 广 州 市 逐 月暴 雨 总 日数
另外从 图 1 可见 , 还 广州 市暴 雨 1数 的月 际分 布具 3 有单峰特征 , 峰值 出现在 5月( 9d ; 6 ) 大暴 雨 日数 的月际
的变化特征 , 结果 表明 19 9 5年 以来 , 上海 地 区暴 雨逐 渐 向强 、 部 、 短 时 间 方 向变 化 。凌 良新 等 分 析 了 局 特
稳定度增大 , 雨势增强 , 造成 暴雨 日数 突增 ; 7~9月 , 广 州受 热带气旋 和其他 热带 系统 的影 响 , 暴雨 日比前 汛 期减少且分 布相对 平均 ; 而非 汛期暴 雨 多 由北方 冷空气 过程影 响 , 所带来 的降水一般难 以达到暴雨标准 。
l 广 , 市 暴 雨的 变化 特征 k l 1
1 1 暴 雨 日数 的 月 际 变 化 .
分布具有双 峰型特征 , 峰值分别 出现在 5~6月 (4d 与 1 ) 8月 ( 4 d ; 后 汛期 暴雨 、 1 )表 明前 汛期 暴雨 总 日数 比后 汛期 多 0 5倍 , . 、. , . 而 后汛期大暴雨 总 日数则 略高于前汛期 。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教育科学学院吴佩文082 2081611152主要摘要:广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

广州是一个降水量较多的城市,广州降水量多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地形等因素。

除此之外,由于广州是一个工业区,所以到一定的月份的话,灰霾天气严重。

关键词:广州降水量气候1、广州的概况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现包括10个区,2个县级市,位于东经112.8——114.2,北纬22.3——24.1之间,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南面是广阔平坦、肥沃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面是黄埔港,港阔水深。

平原和丘陵、山地、台地是广州的主要地貌特征。

地势上基本上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

广州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温暖、多雨,夏长冬短。

,夏季长达半年之久。

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少酷热,东无冰雪,纯常阴雨,秋高气爽。

1.1 气温广州站的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28.6℃最大,次大的是8月份的28.4℃;1月的13.6℃最小,次小的是2月的14.6℃;累年逐月的平均气温变化规律见图1。

由于一年中,太阳在夏至日这一天到达北回归线(23°27′N)上的天顶,也就是垂直照射最北的位置,在冬至日这一天到达南回归线(23°27′S)上的天顶,也就是垂直照射最南的位置,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环流、地理环境等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形成了广州夏长冬短、夏无酷热、冬天冰雪的气候特征。

【1】1.2日照广州站累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201.9小时最大,次大的是10月的181.8小时,3月的62.4小时,次小的是4月的65.4小时;日照时数不仅与太阳辐射有关,而且与一日中的云量多少有关,但总体而言,以下半年居多,这与上半年常出现连阴雨及锋面降水以致长时间无日照不无关系。

1.3雾日数全年以3、4月份发生雾现象最多,各站中,番禺平均年发生雾日数为15.3天居全市之冠。

5·23广东特大暴雨过程特点及数值诊断分析

5·23广东特大暴雨过程特点及数值诊断分析
关 键 词:广东特 大暴雨 ;低空 急流 ;季风扰动 ;数值诊断 文献标识码 :A Do:1 . 6  ̄i n10 .9 5 0 1 50 6 i 03 9 .s.044 6 . 1 . .1 9 s 2 0 中图分类号 :P 5 .2 . 4 81 1 . 1
受灾 ,直接经济总损失 1 亿多元 ,衍生的地质灾
长和落区集 中的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及影 响系统进行诊 断分 析。分析结果显示 ,季风扰动沿着稳定副高 西侧气流北上从而影响珠江 口及粤西沿海 地区 ;高层辐散为暴雨提供有利 的背景场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 间 上 ,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和季风扰动都 与特大暴雨有 密切关 系。利用局地经 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对过程进 行模拟 ,定量诊断结果表明 ,在 1 7个物理 因子 当中,潜热加热在整个 暴雨 过程 中起最重要 的作用 ,而与西风 带系统有关 的高纬冷平流则间接地做 出一定贡献。
文 章 编 号 : 10 -9 52 1)50 3 —7 0 44 6 (0 0 —7 80 1
52 ・ 3广 东特大暴雨过程特点及数值诊 断分 析
陈炳 洪 ,林 良勋 ,张维 ,吴乃庚
( 州 中心气 象 台,广东 广州 5 0 8) 广 100

要: 利用 N E 再分析资料与常规观测数据,对 2 0 年 5 2 广东出现的强度大、强降水时间 CP 09 月 3日
江门市一带 ,广东东部、北部及雷州半岛雨势较
弱 。 1 出雨量 超 过 2 0mm 的 8 观测 站 ( 图 b给 5 个 台
收稿 日期 : 2 1.10 ; 订 日期 :2 1-60 0 00 -4 修 0 0 -8 1 资助 项 目 :“ 风预报 技 术创 新 团队项 目” ;中 国气象 局预 报员 专项 (MAY Y 0 10 8共 同资助 台 c B 2 l—3)

2021年4·26华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特征

2021年4·26华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特征

2021年4·26华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特征2021年4·26华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特征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发。

而在华南地区,5月的第四个星期一,也就是4·26这一天,却发生了一场特别激烈的区域性暴雨过程。

这场暴雨过程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本文将对这场暴雨过程的特征进行探讨。

首先,该暴雨过程在华南地区的范围上是较大的。

灾情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占据了整个华南地区的大部分。

降雨带纵贯南北,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小时,导致了整个地区的降雨量迅速积累。

这一特征与传统的夏季季风降水不同,更具有突发性和强烈性。

其次,这场暴雨过程的降雨强度极大。

据监测数据显示,局部地区的小时降雨量甚至超过了200毫米,持续降雨量也超过了400毫米。

尤其是在广东省的一些城市,暴雨造成的降雨量达到了创纪录水平。

这种强降雨不仅使得地面积水严重,还引发了洪涝灾害,导致城市交通瘫痪,许多居民被困在家中。

第三,这场暴雨过程还伴随着强烈的风暴天气。

大量的降雨在持续时间内导致了土壤的饱和,同时伴随着强风,使得树木倒伏,电线杆折断,造成了大面积的停电。

风暴还引发了山体滑坡和土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了灾情的严重程度。

这一特征使得灾害的范围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最后,这场暴雨过程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和预报,虽然预测到了这次暴雨过程的可能性,但并未提前预警。

这导致民众的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应对灾害的准备措施。

当暴雨降临时,很多人被困在水中,无法及时疏散,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2021年4·26华南区域性暴雨过程具有范围广、降雨强度大、伴随风暴天气以及突发性等特征。

这种极端的天气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也给相关部门的应对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举措。

1961—2015年广东阳江、阳春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

1961—2015年广东阳江、阳春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
年 平均 出现 雷暴 1 3 数为 8 2 . 4 d , 属 于 多雷 区。其 中年 最多 雷暴 日数 为 1 9 7 5年 的 1 2 5 d , 年 最少 雷 暴 日数为 2 0 1 5年 的 4 8 d , 两者 相差 达 7 7 d , 说 明
暴 的发生概率 以及雷暴的年际变化差异。从广 东 省整 体 的 雷暴活 动分 布情 况来 看 , 也 具 有 明显
O F分析方法 , 将我 国雷暴活动频繁发生的区域 划分为 5 个区域 , 其 中广东省属 于华南两广雷暴
发 生 频繁 地 区 , 同时 比较 了各地 区 日间 和夜 间 雷
根据我 国多雷区的定义 , 年平均雷暴 E t 数超 过4 0 d的地 区为 多 雷 区。1 9 6 1 .2 0 1 5年 阳江站
1 9 9 4年 、 阳春站在 1 9 8 2年前 后发生突变 。 关键词 : 气候 学 ; 雷暴 ; 气候特征 ;突变检验 ;阳江 、 阳春地 区 中图分类号 :P 4 6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9 0 . 2 0 1 6 . 0 6 . 0 0 6
站( 5 9 4 6 9站 ) 1 9 6 1 0 l 5年共 5 5年 的雷 暴 日数 统计 资料 , 采 用最 小二 乘法 、 滑 动平 均 、 突变 检验
前期、 7 0 年代初到 7 0年代末期 、 8 0年代 、 9 0年代 末到 2 0 0 0年代 中期 、 2 0 1 0年代 ; 存在 3个 变化相
7 O年代末到 8 0年代初 以及 8 0年代 中期均 出现
了雷 暴 的减 少性 突变 , 并 发现 这一 变 化趋 势 与 同
江站存 在 5个下 降 阶段 , 分别 为 2 0世 纪 6 0年代

增城市近52年来暴雨变化的气候特征

增城市近52年来暴雨变化的气候特征

限的振荡周期 。廖 雪萍 分析 了广西近 5 降水 资料 , 0年
结果发现广西 暴雨 日数 逐渐 增 多且年 际 变化 均存 在着 2481 、 、 、4年周期振 荡信号 。广东 省 的广 州 、 山、 i 佛 龙J 、 I 海丰等市县的气象 工作 者对本地暴雨气候 特征做 了类似
的研究 。本文 利 用增 城 市 国家 基准 站 15 21 99— 00 年逐 1 3降水资料 , 分析 了增城市暴雨的气候变 化特征 , 以
水量 ≥10m 0 m为一 个大暴 雨 日, l E降水 量 ≥2 0m 为 5 m

个 特大暴雨 日; 中所指暴 雨 日数 及暴 雨雨量 时均 已 文
17d 占 2 . % , 到 1 逐 渐 减 少 。 1 , 5 5 6月 0月
以及保障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意义 重大 。 目前 , 国内对暴
雨气 候特征已做了不少研究 , 如林纾 利 用西北 地 区 例
19个站 4 的 日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研究 了该地区 0 4年
暴雨的时空分 布和变化 特征 , 结果显 示暴 雨频次最 少在 中西部 , 最多在东部 , 并且 6—9月 的暴雨 均存在 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年
第3 3卷第 6期
21 0 1年 l 2月
d i1.9 9 ji n 10 o :0 36 /.s .0 7—69 .0 10 .0 s 10 2 I.6 0 8
广 东 气 象
Gu n d n t o oo y a g o g Mee r l g
Vol3 _3 De e b r e m e
的只有 4d 暴雨 日数 以0 0 66d 年 的线性趋势增长 ; , .3 / 年暴雨 日数 与年暴雨 雨量 、 降水量 有很好 的相 年 关性 。小波分析表 明增城市暴雨 E数存在着 1 年和 2 年 的显著周期 ,0 0— 0 0年有 5年的周期 , l 1 1 20 21 预

粤北暴雨中心的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粤北暴雨中心的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另外,由于近年 来 出 现 多 次 极 端 强 降 水 过 程,各部门高度重视,如 1311号台风“尤特”环流 引发的华南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8-9]、“5· 23”粤 西 特 大 暴 雨[10]、“18·8”粤 东 极 端 强 降 水[11-12]等,该类强降水过程通常具有影响大、持 续时间长、雨强大、极端强降水落区局地性强、灾
2 粤北暴雨中心空间分布特征
2.1 粤北暴雨中心范围 《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采用国家气象
观测站年降水量 >2000mm定义了以清远 -佛 冈 -龙门 -河源为中心的粤北暴雨中心范围[1], 该标准只 考 虑 了 观 测 站 的 年 降 水 量,为 了 更 科 学、合理定义粤北暴雨中心范围,本研究根据陈 芳 丽 等[2] 定 义 粤 东 暴 雨 中 心 的 方 法,利 用
1 资料与方法
广东境内的连山、连南、连州、英德、清城、佛
收稿日期:2019-10-11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0814);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CMAYBY2020-091) 作者简介:陈芳丽(1980年生),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短期气象预报及服务工作。E-mail:419569019@qq.com 通信作者:李明华(1980年生),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研究与管理工作。E-mail:hzqxlm暴雨中心的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11
冈、花都、从化、增城、龙门、新丰、河源共 12个国 家气象观测站 1962—2018年逐日 20:00—20:00 (北京 时,下 同 )日 降 水 量 资 料,以 及 广 东 省 2003—2018年 约 2 900个 气 象 自 动 监 测 站 20:00—20:00降 水 量 数 据 (剔 除 了 回 南 天 观 测 站、浮标站和年平均降水量为 0mm的站点),通 过数 理 统 计 等 方 法,利 用 统 计 分 析 软 件 SPSS230进 行 气 候 统 计 分 析。 定 义 汛 期 4— 9月,其中 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 雨日是指日降 水 量 ≥0.1mm 的 天 数,短 时 强 降 水是指时降水量≥20.0mm。

广州前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广州前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年 ; 汛 期 暴 雨 累 积 雨 量 平 均 值 为 2 7 1m 极 大 值 为 前 7. m, 8 17m 出 现 在 19 2 . m, 9 3年 , 小 值 为 0, 现 在 15 、 极 出 9 3
彭丽英等 研究 了华 南前汛期暴 雨 的气候 特征 ; 谢炯 光 等 研究 了广东前汛期连续暴雨 的气候背景及 中期环 流 形 势等 等。也有专 家对广 州 的暴 雨进 行过不 少研究 , 如 陈嘉玲等 分析 了广 州前汛期暴 雨各 层天气 系统 特征 ; 曾琮等 对广州 的大 暴雨灾 害及 天气 成 因进行 了分析 。
分析 过 去 5 9年 中 5年 滑 动 平 均 的 4— 6月 份 逐 月 雨
析气象变量时间序列( 或场 ) 的周期振荡 特征 , 对于认识 分析对象变化规律及做 出相应 预测均 有重要 意义 , 因此 小波分析方 法在 气象 定量 分 析 中得 到广 泛 使用 m 。 图4 a为广州前 汛期 总雨定量 的 M d t o e 小波功 率谱 的时
( 3, 图 ) 二者变化曲线基本 一致 , 在过去 的 5 0年里 , 汛 前 期暴雨频次总体呈波动 上升 的趋势 , 但是 气候倾 向率 仅
为 00 9次/ , 升 趋 势 不 明 显 。 .1 年 上

IJ I f ▲ . I . h
年份
. I .j JI h I
1 5 9 6 1 6 9 6 1 7 9 6 1 8 9 6 1 9 9 6 2 012 0 9 11 5 9 1 1 6 9 1 1 7 9 1 1 8 9 11 9 0 0 6
,『 T 1 r ’ T rl 1 I V I - …
1 5 1 5 9 1 9 6 1 7 1 7 9 1 9 6 9 1 1 9 0 1 0 6 9 1 9 6 1 6 1 6 9 1 9 6 1 8 1 8 暴 雨 日数 和 前 汛 期 暴 雨 频 次

佛山市连续性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佛山市连续性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3 2 热 带 天气 系统 引发 的连 续性 暴 雨 .
级 , 中有 3个 达 到 台风强 度 。 其 仅有 一 例是 登 陆珠 江 5 1 附近地 区 的 T C。统计 还表 明 , 发连 续 性暴 雨 的 引
1个 T 1 C中 , 5个 属 于 南 海 T 其 余 6个 属 于 西 有 C,
2 连 续 性 暴 雨 的基 本 气 候 特 征
近 5 年佛 山市 连 续性暴 雨 过程 共 2 1 2次 。最 长
持 续 日数 为 2 。从 年代 际变 化看 , 世 纪 六 十年 代 d 上 为 7次 、 十 年 代 2次 、 十 年 代 5次 、 十 年代 1 七 八 九 次 。 1 纪 头 十年 为 6次 。暴 雨频 次 在 年 际表 现 为 2世
南 下 , 稳定 的低 纬槽 前 西南气 流相 遇 , 与 或形 成切 变
期 连 续性暴 雨 有 l , 3次 占总次 数 的 5 .%。 91
3 前 汛 期 连 续 性 暴 雨 环 流 特 征 和 影 响
系统
前 汛 期 连 续 性 暴 雨 有 8次 . 5次是 由西 风 带 系 统 影 响造 成 的 , 占本 季 总 数 的 6 .%, 与 热 带 天 25 3次 气 系统 有关 。主要影 响 系统有 高 空槽 、 变线 、 南 切 西
第3卷 1
增刊 Ⅱ







Vo _1 S l 2 3 De . 01 c2 0
21 0 0年 1 2月
J 0URNALOF ME EOROL T OGI AL RE E C S ARC AND AP L CA I H P I T ON
文 章 编 号 :6 3 8 1 2 1 ) 2 0 1 — 3 17 — 4 1(0 0 S — 0 3 0

惠州市近40年前汛期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惠州市近40年前汛期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第3 6卷第 3期 2 0 1 4年 6月
广 东 气 象
Gua n g d o n g Me t e o r o l o g y
Vo 1 . 36
No . 3
J u n e
2 0 1 4
陈芳丽 ,张子凡 , 李 明华 ,等. 惠州市近 4 O年前汛期暴雨 的气候特征分析 [ J ] . 广东气 象, 2 0 1 4, 3 6 ( 3 ) : 2 5— 2 9
惠州 市地 处 粤东 南 , 南 临南 海 , 年 内 可按 降
水 多寡 大致分 为汛 期和 非汛期 , 而汛 期 又可 以分
环流场 特 征 , 并 指 出连 续 暴 雨 存 在 准 2 0 d的周
期震荡 ; 谢小敏 等 J 、 伍 志方 、 陈嘉玲等 分 别对发生在深圳和广州等地的强降水做 了分析 研究 , 为本 地前 汛期 强 降水 的预 报预 测 及 服务 提
汛 期暴雨 的气 候 变化 特 征 , 进 行 初 步 的分 析 , 为
性 的特点 。 对于前 汛期 暴雨 的研 究 , 特 别 是华 南前 汛 期 的研 究 , 一 直 是 广 东 气 象 工 作 者 的一 项 重 要 工 作, 在 近 几 年 已 取 得 了很 大 的成 绩 。如 谢

使 我们能 更进 一 步 认 识 和 了解 华 南 前 汛 期 暴 雨
时容 易引 发 山洪 、 泥 石 流 和 山体 滑 坡 等 次 生 灾 害¨ ] , 严 重威 胁 到人 民财产 和生命 安全 。前 汛 期
暴 雨 主要是 系统 性天气 造成 的 , 有 范为此 本研 究 针对 惠州市 前
在惠州市 的前汛期暴雨个例进行系统 的统计分析 , 主要结论 有 : 惠州市 各地暴雨 分布存在 明显的时 间 和空间不均的特征 , 暴雨 日数龙 门最 多 , 惠 阳最少 ; 各地 区 6月份 的暴雨 日数 占前汛期 总暴雨 1 3数 的

珠海市水文气候特征

珠海市水文气候特征

2.3水文气象特征2.3.1降雨特征珠海是广东省多雨地区之一,降雨充沛,平均年雨日达130~150天。

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量2061.9毫米。

受季风影响,降雨季节性明显,其中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9%。

其中4~6月为前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到锋面低槽、低空急流、低涡或高空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平均降雨量840mm,占年降雨的42%。

7~9月为后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到热气旋等热带天气系统所致,平均总降雨量为946mm,占年降雨量的47%。

而后汛期的台风强度大、降雨量多,一次降雨过程可以达到200~300mm,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年降雨量的地区差异明显:香洲、下栅以北的地区,雨量最多,一般为2700~3000mm;小林、三灶、南屏以及澳门半岛,雨量一般为2200~2300mm;大横琴、大万山等岛屿,雨量最少,一般为2000~2100mm。

珠海市域内大陆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变幅为2000~3000mm,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地区分布特征。

降雨分布图如图5.受热带气旋影响,本地多发暴雨,历时短降雨强度大,近年来屡次出现大暴雨,降雨量为实测系列极大值,珠海市各雨量站实测系列最大24小时暴雨统计见表3。

表3珠海市实测最大24小时暴雨统计表图5.珠海市降雨分布图2.3.2气候特征(1)气温:珠海市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对本地气候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热量丰富。

多年平均气温22.2℃,最高气温多出现于7~8月,历年日最高气温37.9℃(红旗站,199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多出现于12~1月,历年日最低气温1.5℃(红旗站,1975年12月14日)。

(2)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97小时,最大值2320小时(1975年),最小值1406小时(1985年)。

(3)蒸发量:据广东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等值线图,珠海市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69mm左右,合24.27亿m3,占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3.24亿m3)的73%。

《2024年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范文

《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经常遭受各种气象灾害的侵袭。

本文将针对广州主要的气象灾害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广州主要气象灾害1. 暴雨洪涝: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暴雨频发。

由于地势低洼,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2. 台风:广州是台风登陆的频繁地区。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潮汐等,往往对广州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干旱:虽然广州属于湿润地区,但因气候异常等原因,也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现象,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4. 雷电:广州雷暴天气频繁,雷电灾害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三、气象灾害的影响1. 对社会的影响(1)人员伤亡:暴雨、台风等灾害往往导致人员伤亡和失踪。

(2)交通中断:洪涝、台风等灾害会导致交通中断,影响人们的出行。

(3)生活受影响:干旱、雷电等灾害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如用水、用电等。

2. 对经济的影响(1)农业生产损失:暴雨、干旱等灾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基础设施损坏:台风、暴雨等灾害会损坏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造成经济损失。

(3)旅游业受挫:气象灾害会影响广州的旅游业,降低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

3. 对环境的影响(1)水土流失:暴雨、台风等灾害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2)污染加剧:洪涝等灾害会导致污水排放不畅,加剧环境污染。

(3)生物多样性受损:气象灾害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排水系统、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建设。

3. 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异常现象,降低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

(完整版)珠海市水文气候特征

(完整版)珠海市水文气候特征

2.3水文气象特征2.3.1降雨特征珠海是广东省多雨地区之一,降雨充沛,平均年雨日达130~150天。

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量2061.9毫米。

受季风影响,降雨季节性明显,其中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9%。

其中4~6月为前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到锋面低槽、低空急流、低涡或高空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平均降雨量840mm,占年降雨的42%。

7~9月为后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到热气旋等热带天气系统所致,平均总降雨量为946mm,占年降雨量的47%。

而后汛期的台风强度大、降雨量多,一次降雨过程可以达到200~300mm,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年降雨量的地区差异明显:香洲、下栅以北的地区,雨量最多,一般为2700~3000mm;小林、三灶、南屏以及澳门半岛,雨量一般为2200~2300mm;大横琴、大万山等岛屿,雨量最少,一般为2000~2100mm。

珠海市域内大陆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变幅为2000~3000mm,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地区分布特征。

降雨分布图如图5.受热带气旋影响,本地多发暴雨,历时短降雨强度大,近年来屡次出现大暴雨,降雨量为实测系列极大值,珠海市各雨量站实测系列最大24小时暴雨统计见表3。

表3珠海市实测最大24小时暴雨统计表图5.珠海市降雨分布图2.3.2气候特征(1)气温:珠海市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对本地气候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热量丰富。

多年平均气温22.2℃,最高气温多出现于7~8月,历年日最高气温37.9℃(红旗站,199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多出现于12~1月,历年日最低气温1.5℃(红旗站,1975年12月14日)。

(2)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97小时,最大值2320小时(1975年),最小值1406小时(1985年)。

(3)蒸发量:据广东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等值线图,珠海市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69mm左右,合24.27亿m3,占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3.24亿m3)的7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明显的中心,在阳江、清远、海丰附近,暴雨雨量也是从沿
自然科学版,1997,36(2):91-95.
海向内陆递减。后汛期暴雨明显集中在沿海地区,暴Iilji雨量 }ij冀鉴磊翥篇掣凳枭:鬈詈鑫券繁杂荔!喾一5瓯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在内陆地区,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 【5]!黧璺,毛紫·暴雨的分析与预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l:l一
暴雨有2个明显的中心,位于阳江、海丰附近;暴雨雨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前汛期暴雨有3个明显的中心.分别位于阳江、清远、海丰
附近,后汛期暴雨明显集中在沿海地区。在内陆地区,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后汛期;在沿海地区,后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
于前汛期。从时间来看,前汛期暴雨雨量略大于后汛期,前汛期暴雨雨量占全年的47%,后汛期占39%,其他时间占14%。暴雨雨量有
圈7粤北地区(a)、粤东地区(b)、■西地区【c)、珠=角地区【d)年暴雨甫■的小玻亚秧圈
4小结
参考文献
(1)从空间来看,广东年暴雨有2个明显的中心,在阳
【1]周文.广东降水的类犁特征和旱涝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江、海丰附近;暴雨雨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前汛期暴雨有3 [2]鬈耀雩慕∑焉露纛日控分布特征和类型[J].中山大学学报:
[3]祝青林,张留柱。于贵瑞,等.近30年黄河流域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J].自然资源学报,2005(4):477—482.
[4]张连强,赵有中,欧阳宗继,等.运用地理因子推算山区局地降水量的 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6(2):6—10.
[5】邓珊珊,夏丽华。干怀遂.基l:栅格化的广东省气侯综合评价[J].安徽 农业科学,2009(4):1671—1674.
明显的年际变化,小波分析表明,粤东和粤西地区有ll—13年和3—5年的周期振荡;粤北地区有lO—13年和5—6年的周期振荡;珠三
角地区有20年左右和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关键词广东暴雨;气候特征;周期振荡
中图分类号P468.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1517—6611(2010)25—13876—03
[J].中山大学搿b{.自然科学版,2002(3):91—98.
[9]差丰松·华南前汛期暴雨[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l粥6:7一
(3)暴雨雨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小波分析表明,粤东和
[10]练江帆。梁必骐.广东致洪特大暴雨的综合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粤西地区有10-14年和3—5年的周期振荡;粤北地区有ll 一13年和5-6年的周期振荡;珠三角地区有20年左右和5 .7年的周期振荡。
[11]器‘i’Z≥意‘Z F,IAMHY,et a1.N。。lerical。i。l越i。。0f。SOIItlI
China Sea typhoo.teo(1999)[J].Meteorol Atmos Plays,2005,83:147一
16l·
—}_—_H—+—+-+-+—斗—+叶一_.——卜斗—●—斗呻斗斗_+·+·_.——._斗-+呻—+-_+。呻—+-斗—+斗—+-+·..叶—.--+斗·_.——+._斗——卜_+—+-+-+—+—+
38卷25期
董国业等广东省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13877
雨低值区,年均暴雨雨量为250 mm/a以下;罗定、新兴、鹤山、 广州、花都、广宁、怀集西北部的粤酉西北部地区以及阳山、 新丰、连平、紫金、揭西、普宁以北的粤东北部地区为暴雨低 值区,其值为250 mm,/a以下。前汛期全省暴雨年均雨量最 大值出现在恩平,其值为634.76 mm/a;最小值在出现在罗 定,其值为104.03 mm/a。
图2 广东省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的地理分布等值线填充图 2.1.3广东省后汛期暴雨年均雨鼍的地理分布特征。由图 3可知。暴雨主要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区,没有明显的暴雨中 心,并且年均暴雨雨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沿 海部分为暴雨相对高值区,其值范围在450 mm/a以上;中部 地区为一条宽宽的雨量带,其值为150~300 mm/a;d匕部地区 雨量较少.为150 mm//a以下。全省后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最 大值出现在珠江口的西南部的斗门,其值为472.28 mm/a;最 小值出现在粤西西北部的郁南,值为50.1 l mm/a。
(上接第13872页)
参考文献
[1】刘新安,于贵瑞,范辽生,等.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 (Ⅲ)——温度、降水等气侯要素【J].自然资源学报,2004(6):818—
825.
[2]于贵瑞,何洪林。刘新安,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化信息研究图
集一气象/气侯要素分卷[M].北京:气象…版社,2004.
(2)从时间来看,年平均暴雨雨量为589.8眦∥站。前f;j嚣茎:銎篓≯篓嚣鬟萼徽?g器景螽犁纂‰ 多于后汛期;在沿海地区,后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前 [6]茹糍:景备19舅~1990年的气侯特征及异常[J].热带气象学报,
汛期。
1996.12(4):289—296.
汛期暴雨雨量略大于后汛期,前汛期暴雨雨量占全年的 47%,后汛期占39%,其他时间占14%。
2.1.4 后汛期和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的差异。由图4可 知,后汛期和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的差值负最大出现在佛 岗,其值为一329.7 mm/a;正最大值出现在南澳,为237.3 mm./a。正值在高州、茂名以西,以及中山、新会、鹤山、博罗、 惠阳、惠东、汕尾、陆丰、五华、梅县以东。差值大于零的地区 主要在粤东沿海和粤西南部沿海,说明这些沿海地区的暴雨 雨量受后汛期的影响大于前汛期。广东省内陆大部分地区 差值为负,有一个明显的差值中心在佛岗、清远附近,这是由 于前汛期的锋面活动p。影响到这些地区,而由后汛期只要是 台风¨oj和东风波的活动,这对广东内陆影响不大。而沿海 地区从粤西的电白到珠海,直至珠江出口西岸,也为差值负 值区,这里同时收到前汛期的锋面和后汛期的热带气旋131的 影响,而在阳江附近有一个明星的负值中心,说明这地区的 暴雨主要是发生在前汛期。
表1广东省各区站点
作为母小波:
妖£):∥e一手
2广东省暴雨地理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 2.1 广东省全省暴雨年均雨量的地理分布特征 2.1.1广东省年暴雨年均雨量的地理分布特征。由图l可 知。广东省有3个明显的暴雨中心,分别集中在阳江、清远、 海丰三地附近。暴雨雨量分布从沿海往内陆逐步减少。阳 江地区的中心地带,年均暴雨雨量为广东省最大,达l 000 mm/a以上,阳江外嗣地带,从珠江口珠海地区到阳江地区暴 雨也较大,雨量值在900一l 000 mm/a;粤东的海丰、陆丰、汕 尾地Ix=暴雨雨量值为900~1 000 mm/a。清远、佛岗地区暴 雨雨量为700~900 mm/a。除了上述的3个暴雨中心,广东 暴雨雨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到内陆西北、北部呈雨量递减状 态。粤西北部的郁南、德庆、罗定地区以及粤北边缘的一些 地区如乐昌、南雄、兴宁等地为雨量低值区,其值在300 mm/a以下。广东省暴雨年均雨量最大值出现在恩平,其 值为l 166.67 mm/a;最小值出现在乐昌市,其值为 228.30 mm/a。
1.2计算方法主要采用了小波分析‘81讨论了暴雨的周期 振荡特征,文中选取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复值小波Morlet小波
作者简介董国业(1982一).男,广东化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 研究。
收稿日期2010-05-31
万方数据
圈1 广东省年暴雨年均雨量的地理分布等值线填充图 2.1.2 广东省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的地理分布特征。由图 2可知,广东省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有3个中心。分别集中在 阳江、清远、海丰i地附近。阳江地区的中一tL,地带,阳江至恩 平一区,雨量为广东省最大,高达550 mm/a以上;阳江外围 地带,从珠江口珠海地区到阳江地区暴雨也较大,雨量值在 400~550 nun/a;粤东的海丰、陆丰、汕尾地区暴雨雨量值为 400—550 mm,/a。清远、佛岗地区暴雨雨量为400—550 mln/a。值的注意的是,和前面的前汛期暴雨年均天数的分 析一样,在惠阳地区出现一个比较低的低值区,其值在250 lIIlll/a以下。粤西西南部的高州、化州、湛江、雷州以西为暴
[6】蔡福,张乇书,陈鹏狮,等.近50年辽宁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J].自然资源学报。2009(9):1635—1646.
茸 ≈ 蛐 它
姗啪瑚啪姗伽珈抛m

圈5 广东省暴雨每年平均站点暴雨雨量的年际变化
2.2.2 前汛期和后汛期暴雨雨量占全年的比例特征。由图 3广东各区的年暴雨雨量的周期振荡特征
6可知,43年前汛期暴雨总雨量占47%,后汛期占39%,其他
由图7a可知,粤北地区年暴雨雨量的周期变化情况是
占14%。由此可见,广东省前汛期暴雨雨量略大于后汛期的 最长周期不明显,中周期为lO—12年;短的周期方面,20世
暴雨雨量。
万方数据
纪80年代前不明显,80年代后为5年左右。由图7b可知,
138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图6 前汛期总雨量和后汛期暴雨总雨量占全年的比饲
粤东地区暴雨雨量的周期变化情况是长周期明显在33年左 右,中周期80年代前不明显,80年代后为12~14年;短周期 为3~4年,但七十年代不明显。由图7c可知,粤西地区暴 雨雨量的周期变化情况是长周期30一33年,中周期明显为 14年左右,短周期较混乱,为5年左右。由图7d可知,珠三 角地区暴雨雨量的周期变化情况是长周期较弱,为20—23 年,中周期不明显;短周期7年左右。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丽.Sci.2010,38(25):13876—13878
责任编辑王淼责任校对卢瑶
广东省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董国业,伍淑瑜,李耀安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局,广东佛山528100)
摘要用1952~20Y2年共51年约86个站点的广东暴雨资料对广东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来看,广东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