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爱好者采访记
【六年级】采访记录作文900字 书法艺术的痴迷者
【六年级】采访记录作文900字书法艺术的痴迷者
11月10日下午,我们校园记者队来到本市名人书法家李老师家采访,他是一位痴迷于书法艺术的老艺术家。
李老师家的门前整洁干净,墙上挂着一块黑色艺术字——“书法静心”,随即,门被打开了,我们见到了李老师。
他面带微笑,迎接我们的到来。
“李老师,您是一个书法家,您是怎样喜欢上书法这项艺术的呢?”我们首先想起询问这个问题。
李老师回答:“小时候,我受到了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接触了书法这项艺术。
尤其是在小学文化活动中,我表现出色,被语文老师表扬,这是我的初次体验。
我从此开始爱上了这项艺术。
”
接着,我们询问他:“您目前的收获和成就有哪些呢?”
李老师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在书法方面有了一些小成就。
我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奖项,同时,我的作品被大型博物馆(如故宫、中国美术馆等)征集,展览和收藏。
”
最后,我们好奇地问李老师:“您平时是怎样练习书法的呢?”
李老师骄傲地回答:“每天我都会花上几个小时练习或创作书法作品,我喜欢专注于书法,静下心来,享受画笔下滑的感觉。
而且,我也喜欢和不同的书法爱好者探讨交流,各取所长。
”
采访结束,我们感觉豁然开朗。
李老师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教育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专注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所追求的东西必须充满热爱和执着。
书法爱好者的个人简介范文
书法爱好者的个人简介范文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深深热爱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
书法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修养。
我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在学校的美术课上认真学习过,之后自己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练习和探索。
我喜欢书法艺术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作品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和韵味。
其次,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融合了汉字的美感和意境,能够在练习过程中领略到中国文字的魅力。
再者,书法练习对心灵的宁静和专注有着极大的帮助,能够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平静。
在书法爱好者的行列中,我不断努力着,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我喜欢研习各种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从楷书、行书到草书、隶书,我都希望能够有所涉猎。
我也喜欢参加书法展览和比赛,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汲取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除了热爱书法艺术之外,我也喜欢将书法与生活结合,常常在
节假日为家人朋友书写祝福的文字,或者在特殊场合为他人书写吉祥的字句,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传递美好和祝福。
总的来说,书法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艺术爱好,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修养。
我会坚持不懈地练习和探索,希望能够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采访青少年书法大赛_小学记事作文200字
采访青少年书法大赛_小学记事作文200字这个星期六,烟雨蒙蒙,“金钥匙小记者之家”组织到凯旋花园采访。
走进凯旋花园,里面有许多人,有小孩、大人、学生。
他们都是参加书法大赛的吗?我仔细观察,原来学生、小孩是参赛选手,大人是陪他的孩子的。
我看见一些选手在写草书,洒脱奔放,挥洒自如。
有的在写楷书,字体清秀,有的在写行书,若行云流水,还有的……真是书体风格多样。
我看见销售经理,便走过去采访他,他穿一身黑色工作服,头发乌黑,浓眉大眼,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开朗大方。
他很热情,认真回答了我们的提问。
采访真有趣呀,它使我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关于书法的教师访谈记录与心得
关于书法的教师访谈记录与心得篇一《和书法老师的有趣访谈》前些天,我有幸采访了咱们学校那有名的书法老师——李老师。
这李老师啊,个儿不高,小眼睛却总是透着股机灵劲儿,别看他貌不惊人,写起字来那可真是让人惊艳。
我一进李老师的办公室,就瞧见那墙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
有的是大气磅礴的楷书,笔笔刚劲有力,仿佛透着一股能穿透纸张的精气神;有的是潇洒飘逸的行书,那字迹就跟活了似的,在纸上翩翩起舞。
我笑着打趣他:“李老师,您这办公室都快成书法展览馆啦!”李老师听了,哈哈一笑说:“这哪能叫展览馆啊,就是自己没事瞎写写挂着玩玩儿。
”我跟李老师聊起他是怎么爱上书法的。
他说啊,小时候家里穷,没啥娱乐项目,过年的时候看见村里的老先生写春联,那一笔一划写得特别神气,他就被吸引住啦。
打那以后,就到处找纸笔练习,有时候甚至在地上用树枝写呢。
我听到这儿忍不住笑了:“李老师,您这可真是艰苦奋斗型的书法爱好者啊!”接着,我问李老师教学生书法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他叹了口气说:“现在好多孩子啊,都静不下心来。
教他们写字,就跟赶鸭子上架似的。
”说着,他给我讲了个事儿。
有一回,他教一个调皮的学生写楷书,那孩子坐了没几分钟就开始坐不住了,一会儿摆弄铅笔,一会儿看看周围。
李老师就盯着他说:“嘿,小家伙,你这心思都飘到外太空去啦!”逗得大家都笑了,那孩子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总算踏实写了会儿。
通过和李老师的这番访谈,我深深地感受到书法啊,不光是写写画画那么简单。
它得有那份静下心来的耐心和毅力。
李老师虽然看着普通,但是他对书法的热爱和坚持,真是让人佩服。
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有空也得多练练字,说不定哪天也能写出像李老师那样好看的字呢。
篇二《书法心得:从访谈中得到的小感悟》跟李老师访谈完后,我心里就跟扎了根刺似的,总想找点时间去练练字。
于是,我特意买了本字帖,打算好好琢磨琢磨。
一开始啊,我信心满满。
我对着那字帖上的字,一笔一划地临摹起来。
可没写几个,我就发现这事儿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三名”书法工程----苗培红(行书)【访谈视频.简介】
“三名”书法工程----苗培红(行书)【访谈视频.简介】“三名工程”苗培红访谈苗培红又名培轩,号子牛1949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采访时间:2013年6月10日上午采访地点:北京苗培红工作室记者:苗老师,问您一下,您是从啥时候开始接触到书法的?苗培红:写书法,过去小的时候不叫书法,就是写字吧,从一上小学,七八岁开始就写大仿。
我印象中,家里有一抽屉字帖,印象最深的就是柳公权、颜真卿的唐楷,还有王羲之的草书《十七帖》。
后来我参军以后回去找,找不到了,小的时候家里就有这个帖,上学就比着写。
我父亲和我一个叔叔毛笔字写得非常好,所以从小对家里这些都有深刻的印象,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记者:那当时您临摹的时候也是从楷书入手吗?苗培红:当时我临摹的主要是颜体和柳体,我印象是这样,这个写得比较多,一般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可以说写大仿我在班里写得是比较好的,当时我印象老师给画的红圈比较多,基本上都是红圈,所以我从小很喜欢书法。
记者:我在网上查您的家乡是山东的邹平县,这是全国第一个书法之乡,你们那儿可能会是练习书法的人比较多,这个对您有没有影响?来自您家庭之外的。
苗培红:可以说我们县的书法氛围不是现在才有,因为我们山东邹平,也是受齐鲁大地文化的影响。
我们邹平县还是范仲淹的故乡,所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以及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学文化的故事在我们县都传为佳话,都成为教育子女刻苦读书学习的楷模。
邹平这个地方是齐国古都,齐国的文化传统还是非常深厚的。
我们县学书法的人非常多,中国书协会员有十几个人,乡镇都成立了书法家协会,中小学生都学书法,一些农村的社员也练书法,所以很小的时候,过年家家户户写对联,而且写得很好,其中写得最好的是村里同姓的哥哥,而且写得很规范,一看就是书法作品,而且很多人都写,所以受到很大的影响。
临摹百家 撷英取长——记书法家翁志飞先生
临摹百家撷英取长——记书法家翁志飞先生三月的一个雨天,我和翁志飞在约定的时间如期会面,尽管采访时间不如预先的长,但我已大概领略到他书法世界里繁茂的花草盛景。
两个小时的采访,翁志飞留给我扎实、严谨的学院派印象,这与他出身中国美术学院有关系。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浙江美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创办书法专业的高等院校,有着优良的师资和传统。
当年的隔年招生政策以及严格、全面的考试制度一再使得翁志飞在这所高等学府的“高门槛”外徘徊,但一心上美院的他终于以不气馁地精神得以如愿。
回忆在时间中沉淀,精神在岁月中升华。
若干年过去了,中国美院的书法精神,以及受王冬龄和陈振濂两位先生的言传身教,使翁志飞在受益中完成成长的蜕变:他以自己敏锐的书法悟性逐渐逐渐确定自己的书法方向;穿越时光,领略古圣先贤的伟大智慧,在笔林墨海中寻求书法技术的“处方”,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书法观点。
我尝试着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他的名字,“临古牛人翁志飞”、“翁志飞现象”跃然在目,再阅读他发表在网上关于笔法、书风等等专业领域的论文、见心见性的学书心得,转而又惊喜地发现崇拜他的学生上传的现场临摹实录。
翁志飞的帖子火了,“临摹达人”的称呼就这样被传开了。
网友们对他发表的作品、文字不断跟帖表达自己的观点。
评论中尽管也有不了解他的人给出尖锐、质疑的声音,但显然,他的不随波逐流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形态,仍然坚持在沉默中积累,时刻保持着冷静。
翁志飞说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临摹是学书的必要阶段,他想通过自己的临摹实践来说明古代书法经典只要工具接近、方法得当,是可以不断深入认识且达到或近似古人书写状态的。
再借已掌握的古人用笔技巧来传达自己的心声。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地理解传统经典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若从几千年古典文化传统进行深入发掘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我们对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技巧,什么是经典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
纵观古代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王铎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文豪、高官来从事书法,他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将书法背后的大境界如哲学、文字学、考古学、文艺学、美学等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属于一种“我手写我心”的从容状态。
书法比赛获奖采访记录
书法比赛获奖采访记录
我是一个学过书法的小学生,字写得也不错,可今天,我发现有很多小学生比我写得还要好。
今天金钥匙小记者之家组织我们采访了凯旋花园的书法大赛。
今天也是凯旋花园开幕的一天,鲍方义等书法家在凯旋花园举行了一个“凯旋花园,青少年印象法国书画大赛”,其实,我也很想去参加这个大赛,可是我没有更多的时间。
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到了凯旋花园,只见眼前一排排整齐的桌子和椅子,座位上坐着写书法的小学生,旁边还有他们的父母。
看着他们全神贯注的样子,我不敢去打扰他们,只好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开。
在这光荣的场面里,我走了进去,看见很多小学生因为没有桌子而站着写,写得那么认真,泼墨挥毫,真像把毛笔字写活了。
有些小朋友写得脸冒汗了,有些家长神情很紧张,怕自己的孩子写得不好。
在这群小朋友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6岁。
哇!这么小就开始比赛了,真厉害啊!
在这个书法比赛里设有很多奖项,有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我希望他们都得奖,如果我参加了也会把作品写得很好。
专访牛子:行走在书法江湖
专访牛子:行走在书法江湖编者按:20岁以前,他就凭自己的实力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30岁以前,他把“书法江湖”做成了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书法类网站之一。
这个出生在新疆、上学在杭州、工作在沈阳的执著的汉子,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无闻地走到现在。
他个性沉稳,不事张扬,虽拥有网络媒体,却依然保持着几分神秘。
2006年9月,他接受了本刊记者樊利杰的专访。
他,就是行走在书法江湖的牛子。
樊利杰(以下简称“樊”):1994年以后,您基本不参与全国的书法展览了,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牛子(以下简称“牛”):我十多年不参加全国的书法展览,是因为觉得这种形式与我本身学习书法的道路并无益处。
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交流,在信息传递不便的时代,这种展览形式有助于通过作品观摩进行艺术观念的相互沟通,一时间会集众多好手的作品进行观摩,以切磋学习为目的,这相对于过去文人们在书斋里展看把玩的形式是一种进步。
这个时期,展览和展览作品集起到的作用是很突出的。
我以前为了看到更多的优秀书法作品,经常去书店翻看展览作品集,还曾经专程从新疆跑到北京去看第四届全国书法展览。
那种临场感让我至今对很多书家的作品印象深刻。
但随着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的出现已经弱化了全国展览这种交流的优势,如今全国展览迎合评委口味的作品越来越多,以展览而交流的积极意义凸现不是很明显,加上现状不允许我花费很多精力去参与这样的角逐。
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你学习书法是为了靠卖作品过上好生活吗?如果是出于这种目的,那么,选择书法为手段是一件极其愚蠢的思路。
至少你要花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积累和相对较多的学习投资,如果把这个时间和资金用来做点别的,我想目的会更直接。
既然学习书法不是出于这个目的,那么为了迎合评委挤进展览,从而偏离了自己的艺术追求,那不是很可惜吗?樊:是什么契机使您有了创办“书法江湖”的想法?记得2003年有个帖子为在线注册人数超过60人而庆贺,然而短短三年后,平均在线注册会员已有1000人左右、访客2000多人了,您觉得“书法江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牛:我曾经在《书法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书法江湖”自身的特点,不妨归纳为“书生办网”:我们主要从“书生”的价值观,“书生”的视角,“书生”的品位,去聚集“气味相投”的人群,共同支持网站发展。
2018-2019-书法采访-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书法采访篇一:采访书法家李广祯-人品与书品人品与书法并存—访著名书法家李广祯先生本刊记者邢倩导读:李广祯,六梅草堂主人,河北人,久居北京。
资深媒体工作者、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中心顾问、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爱心人士。
七月上旬一天,本刊记者邢倩如约采访了著名书法家李广祯先生,五个小时的采访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心地尚善,诚实率真,和蔼可亲,博学睿智的老师。
采访期间,他不仅谈到了书法与为人,书法与社会,还谈到了人生、事业等,真真体验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博众家之长,显独特风格。
李先生自幼喜欢书法,小学时期受班主任老师的影响,曾先后临王羲之、王献之等大家书帖,尤其喜欢张芝、怀素、毛泽东书法。
数十年笔耕不綴,研习书法,博采众长,艰苦探索。
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榜书:笔画圆厚古雅、笔墨雍容,呈现安静简穆、雄深雅健、古雅神韵之大家气势。
草书:善以中锋,运笔迅速,龙蛇飞动,气势磅礴,具有怀素和毛泽东之遗风。
书法作品得到书法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先后数十次在国内外书展上展出。
书法作品由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中国红楼艺术博物院收藏。
书法作品480多个国家机关、部委、院校、媒体、省、市及国际友人收藏。
现任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中心顾问、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有高尚的人品,才有得道书品。
李老师讲:古人曰:做人要“仁、义、理、智、信”;毛泽东在学生教育上提出了“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练书法不仅能修炼个人的高尚情操,对弘扬祖国文化、影响、教育他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国几千年传承名句甚多,比如“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中正仁和”已成为书家做人的原则。
书家更是要做人在先,有高尚的人品,才有得道的书品;为官者有好的人品,才得做官正道,众望所归;为商者有好的人品,才得经商之道;为民者有好的人品,才能乐其人生;否者,舍得其反。
钟情翰墨笔耕不辍——访河北著名书法家纪戊寅先生
字 越 写 越 好 , 使 自 己 的 书 风 越 来 越 完 善 , 为 祖 国 书法 艺 术的传 承 、弘扬 、 复兴尽 绵 薄之 力。
对 于 近 日兴 起 的 “ 文 人 书 法 ” 记者 请 教 新 , “ 文 运 古
扇 ,对 健 身 有 好 处 吧 。 纪 老 笑 着 认 真 地 说 :对 ,
为 了 练 好 书 法 , 纪 老 师 平 均 每 天 练 字 都 在 十
走 进 他 的 “ 书 斋 ” 一 眼 便 可 见 到 他 撰 书 易 , 的 两 幅 “ 联 ”: 一 幅 是 对 “ 中 墨 香 金 石 气 , 笔 斋 “ 习八 卦 周 易 , 研 下书趣人事缘 ” 另一幅则是 ;
书 本 中 最 重 要 的 东 西 ,而 且 能 用 于 实 际 ” 从 这 。
段 话 中 ,可 以感觉 到纪 老读 书 时 ,是非 常注 重理
论 联 系 实际和 学 以致用 的。
在 采 访 时 ,记 者 还 看 见 纪 老 屋 里 挂 着 的 太 极 剑 和 太 极 扇 , 便 随 口说 到 :练 太 极 拳 , 舞 太极 剑
经 、 诗 联 的 爱 好 、 深 研 和 造 诣 。 再 看 书 架 上 摆 满
个 多 钟 头 ,有 时 晚 上 睡 不 着 ,就 躺 在 床 上 在 肚 皮 上 用 手 指 划 拉 ,揣 摩 汉 字 的 结 构 。 外 出 坐 车 时 , 也 时 常 在 大 腿 上 、 手 心 上 练 划 , 他 对 书 法 的 热 爱 ,简 直 到 了痴 迷 的 程 度 。 因 为 他 知 道 , 书 法 是 中 国 文 化 的核 心 的 核 心 , 是 世 界 文 化 差 异 与 文 化 认 同 的 载 体 。 在 华 夏 盛 世 各 方 面 开 始 复 兴 , 尤 其 是 争 取 包 括 书 法 在 内 的 文 艺 早 目大 复 兴 的 今 天 , 我 们 应 该 尽 量 通 晓 ,吸 收 国 内 外 文 化 的 精 华 ,古 为 今 用 ,洋 为 中 用 ,创 造 更 新 优 的 中 华 民 族 风 格 气 质 的 书 法 艺 术 。 他 常说 , 我 以 年 逾 古 稀 ,就 是
三年级采访记录范文
三年级采访记录范文采访时间:[具体日期]采访地点:[学校名称]三年级教室。
采访者:[你的名字]被采访者:三年级学生[姓名]一、学习方面。
1. 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为什么?- 我最喜欢数学了。
因为做数学题就像玩游戏一样,每解出一道难题就感觉自己像个小英雄打败了一个大怪兽。
而且数学老师上课很有趣,会给我们讲很多数学小故事,让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些复杂的知识。
2. 你觉得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我觉得写作文有点难。
有时候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脑袋里一片空白。
而且要把字写得好看又不出错也不容易,我总是会写错一些字,老师就会让我重新写。
3. 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做作业呢?- 大概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吧。
有时候作业多一点就会久一点,不过我会先做语文和数学作业,因为这两个学科的作业比较重要。
4. 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呢?- 我会做一个学习小计划,把要做的作业和要复习的内容都写下来,然后按照计划一项一项完成。
还有就是我会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都抄在上面,这样复习的时候就可以重点看这些题目了。
二、课余生活方面。
1. 你课余时间都喜欢做什么呢?- 我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关于动物的书。
我觉得动物世界很神奇,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我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跳绳,我们会比赛看谁跳得最多。
2. 你参加过哪些兴趣班呢?- 我参加了绘画兴趣班和书法兴趣班。
我觉得画画可以让我把脑海里想象的东西都画出来,很有趣。
书法呢,可以让我的字写得更好看,而且写书法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有文化。
3. 你有没有养宠物呢?- 有呀,我养了一只小金鱼。
它的尾巴像一把漂亮的扇子,每天我都会给它喂食,看它在鱼缸里游来游去,我觉得很开心。
4. 你最期待的假期活动是什么?- 我最期待的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
去年我们去了海边,我在沙滩上堆城堡、捡贝壳,还在海里游泳,特别好玩。
我希望今年还能去一个有趣的地方。
人书俱老,奋然前行——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
张海,当代著名书法家。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组织工作,2005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书协主席团主席。
2010年蝉联第六届中国书协主席团主席。
已然73岁高龄的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虽然公务与创作十分繁冗,却依然高兴地接受了访问。
在先生住所,听书法老人谈书论道,谆谆之言,娓娓道来,确有如沐春风之感。
记者:您是怎样爱上书法的?答:兴趣很重要吧,兴趣是坚持干好一件事的原动力。
再就是环境,洛阳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我1941年出生在偃师首阳山镇香峪村。
那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有著名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还有更早的夏代都城。
在那样的文化氛围里,字写得好就是有文化有教养的象征。
记忆最深,也是促使我走上书法道路的是6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年我还刚上小学四年级,一天村里要请一位下乡知识青年给乡亲讲课,需要写几条欢迎标语,可小学校会写大字的老师偏偏不在,怎么办?学校让我写。
花花绿绿,几条欢迎标语一写,老师点头称道,父老乡亲啧啧称赞,都说“这娃子中”。
从此受到激励,开始认真临摹古人笔迹,走上了书法学习的道路。
这一走,已过古稀了。
记者:学书法必须从楷书开始吗?怎样才能很快地写出一手好字?答:多数人认为学书法必须从楷书学起。
其实也不一定,从隶书入手,或以行书开始,都有不少成功的范例。
学书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体,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怎样才能快一点把字写好?我的体会恰恰是慢一点写才会写好。
我以写字为职业40多年了,体会最深的就是要把心态放平,靠兴趣、不功利、慢慢练,一天一天好好临帖。
一定要从临帖开始,临帖是急不得快不得的,临帖要吃透一家遍尝百家。
要做到形神兼备,形先神后。
每天临帖不求其多,要少而精,一天练三五个字,把这三五个字写好。
越是写不好的字越要多临几遍,越是不好写的字越要多多练习。
这样长期坚持,就可以提高自己临摹的水平。
记者:先生处世朴实无华,待人平和中庸,但在书法创作中又往往充满激情。
欧阳中石:用书法装点生活
强调16个字——“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他评价自己也用16个字——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人回味不尽……不要叫我书法家”5日,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在济南接受本报独家采访。
欧阳先生博学多才,他工诗词曲联,雅善丹青,京剧为奚(奚啸伯)派嫡传;,尤以行草能入东晋堂奥,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交谈中,欧阳先生谈艺术、谈人生、谈乡情,不拘一格,就像他的书法一样挥洒自如:欧阳先生,我这是第三次采访您了,两年前那次与您谈书法,您说:“不要光谈书法好不好?”当时没有按您说的做,今天可以了中石(以下简称欧阳):我常说不要叫我书法家,最多称呼我是“书学教师”,我自认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我教过大学生,带过博士后,我也曾教过小学生,教过中学生;作为教师,我教过书法,也教过语文、数学、历史、美术、体育、化学、逻辑、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半的小学,那时是复式班,几个年级交叉在一块上课,所以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都教到了。
回过头想,这些经历,可以说历史创造机会让我给别人上课,也在给自己补各种课。
:您搞书法、唱京剧,都是大师级的水平,成就如此之高,经过了怎样的历练过程?: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
”我小时候就学会了种地,而且很有兴趣,可以说志向不大;上,从没有固定在一点上;大学学的是逻辑学,后来也派不上专业用场,现在真不知道把自己归到哪门哪派去。
学的时候绝对不是一个优等生,但我在工作时不断补课,就学了很多东西,喜欢书法,就想着把字写好,喜欢唱戏,就坚持唱下来,一切都是玩出来的。
我第一次登台唱戏是1937年4月4日,那一天在当时是儿童节。
我没有刻意去学京剧,小时候就爱听,听完了就是吟出来的,唱戏我也去“吟”,只有“吟”才有味道。
法要“切时如需”:两年前听您谈书法,16个字印在脑子里:“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
”我注意到,您后来把后4个字改成了“切样改?:最近几年我一直在考虑时间的范畴,离开时间一切都无法存在。
【六年级】采访记录作文900字 书法艺术的痴迷者
【六年级】采访记录作文900字书法艺术的痴迷者今天我采访了一位对书法艺术痴迷的六年级学生小明,他非常喜欢书法艺术,平时课余时间都会用毛笔练习书法,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对书法的痴迷之处吧。
我:小明,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书法产生兴趣的呢?小明:我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对书法产生兴趣的。
当时学校举办了一次书法比赛,我无意中看到了老师展示的一幅行草字,觉得非常好看,从那时开始我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那你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小明:一开始我是跟着学校的书法社团学习的,老师教我们基本的笔画和字体结构。
后来我在家里又买了一本书法的教材,然后就自己在家里练习了起来。
小明:我每天放学后都会拿出毛笔和纸,然后认真练习一两个小时。
我会从基础字开始练起,一般都是先练习笔画,然后逐渐练习字体,再后来我开始尝试写一些古诗的篆书。
我:你觉得书法对你有什么帮助吗?小明:学习书法让我更加专注和耐心,因为练习书法需要很高的注意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书法还让我更加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激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我:那你觉得书法在现代社会还有用吗?小明:当然有用!书法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和毅力。
书法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你有什么打算或者目标吗?小明:我想将来可以参加更多的书法比赛,我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
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书法艺术。
通过这次采访,我对小明对书法的痴迷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书法上的刻苦练习和努力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希望小明在书法的道路上能够一直前行,成为一名出色的书法家。
河北硬笔书法第一名家访谈
河北硬笔书法第一名家访谈庞中华,1945年生,中国硬笔书法主要开拓者,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先后出版400余本不同版本的字帖,累计发行量1.5亿册。
庞氏书法字体灵活,于方正端庄中见优雅圆润,于骨力遒劲中见大气洒脱。
对许多人而言,“庞中华”三个字并不陌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庞中华字帖,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人气偶像;而他端坐在电视里,一笔一画教观众学写钢笔字的镜头,至今仍是很多60后、70后的集体回忆。
近日,中国硬笔书法主要开拓者庞中华,从北京回到家乡重庆,推广自己的互联网教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希望借助网络客户端,将庞氏书法传授给更多的家乡父老。
在重庆,爱书法的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支钢笔“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以书法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好。
”庞中华说。
每次老师用钢笔写字时,庞中华就悄悄站在一旁,两眼直勾勾盯着那铮亮的笔尖在纸上划过轻盈的线条,写出娟秀的字体。
可是,山里穷,家里买不起钢笔。
庞中华就用镰刀将斑竹削成钢笔尖的模样,中间破一道小缝,蘸上墨水写字。
他用这支自制的“竹钢笔”抄写算术题、古诗文,生活充满了乐趣。
xxxx年,8岁的庞中华跟随伯父走出小山村,来到重庆,开始新的学习生涯。
在重庆,伯父送了他一支钢笔,庞中华捧着人生中第一支钢笔,爱不释手。
中学时期,他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办墙报、学手风琴、做科技模型一样也没落下。
在庞中华看来,正是学生时代的历练,为他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虽然我不在重庆出生,但我是一名地道的重庆人,我所有成就都缘于家乡重庆的培养。
”庞中华说。
一部“谈写字”的书稿,在长达15年时间里被频频退稿庞氏书法字体灵活,于方正端庄中见优雅圆润,于骨力遒劲中见大气洒脱。
或许,很难想象,如今的硬笔书法大师,曾在长达15年时间里一次次被出版社退稿。
xxxx年,庞中华在沙坪坝读完专科后,被分配至华北地质勘探队。
深山探矿生活经常是单调而枯燥的,时光在静静流淌,在别人借着喝酒、聊天打发时间之际,庞中华开始设计自己的人生。
【六年级】采访记录作文900字 书法艺术的痴迷者
【六年级】采访记录作文900字书法艺术的痴迷者
今天我采访了一位书法艺术的痴迷者——李老师。
李老师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对书法
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是一位大家庭的守护者。
一进入李老师的家,我就被墙上一幅幅书法作品所吸引。
这些作品虽然不是李老师自
己所写,但都是他认为最优秀的作品,他常常收集名家书法作品,真的可以说是收藏家。
“这幅作品是苏东坡的《题赵陵山房壁》,这是苏东坡留下的唯一的一篇墨迹诗。
在
我看来,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他的书法是优美、潇洒而饱含内涵的。
”李
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崇敬之情。
随后,我问李老师是什么让他如此痴迷于书法艺术。
他告诉我,他从小就对书法感兴趣,因为书法可以使人沉静下来,体会到心灵的美好。
当他小时候看到一位老师写字时,
就觉得那样的字非常美丽,他希望自己能够写出那样的字。
并且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也
看到了许多学生喜欢上了电子游戏、手机和电视,但是他认为这些东西不能代替书法艺术
所带来的沉静和内心的平静。
“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书法就是用笔墨表达生命的一种方式”,李
老师这样解释书法艺术的真谛。
我随后又问李老师每天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
他告诉我,除了休息和锻炼身体之外,
他每天都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写字,他认为写字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可以使心情平和,也可以提高自身气质。
对于这样的痴迷者,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耐心和毅力。
最后,李老师告诉我,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书法艺术,他认为书法艺术是
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老壶采访记_写人记叙文作文600字
老壶采访记_写人记叙文作文600字今天,张老师带我们去采访一位特别的嘉宾。
他就是奇石收藏者、画家老壶。
其实老壶并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叫张隐瀚。
我们一进了老壶的工作室,就闻到了好臭的墨水味道,有同学还捂住了嘴巴,我因为学过书法,所以习惯了。
我们见到了老壶。
他穿着一身黑色的上衣,一条颜色深得发黑的蓝裤子。
个子不高,但也不算矮,他戴着一副眼镜,眼睛小小的,但炯炯有神。
鼻子很高,但不是骄傲。
嘴巴比较小,但能说会道。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头发。
他连40岁也不到,但他的头发有一半已经全白了,可能是为了石头操太多心了。
老壶有一幅画引起了大家的主意,叫《荷塘映像》。
老壶说这幅画是按照自己怎样的想象荷画出来的。
我们看见了鱼是三角形的,青蛙就像是一个个机器人,小鸟们居然像一只只小鸡,那些莲蓬就像是一棵棵的果树。
我还看见了一种好像是水母的东西,但不敢确认,唉,反正看不太懂,也许我们不会欣赏。
老壶收集的石头形色各异,有的像是一副美丽的国画,有的像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屈原,有的像一位唐朝美女,还有的犹如蛟龙腾飞。
老壶最喜欢两块奇石,第一块叫“唐人诗意”。
这块石头很奇怪,背景是一片黑色,是因为长年累月被水冲刷而留下的痕迹。
但白色的地方就像是一位美女,拖着长长的的裙子。
跟背景搭配起来就像是一位美女在夜晚时分散步。
也可以想象成是一位美女在海边漫步。
1/ 2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第二块叫“离骚恨”。
这块石头里的主角是屈原。
屈原一向忧国忧民,但他实在是忍受不了那时候社会的黑暗,就投江自尽了。
这块石头上的屈原高仰着头叹息,他的头发长长地垂下去,很忧愁的样子。
原来在石头里也有这么多东西,看来收藏石头也很不错哦。
2/ 2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开在墨香里的生命之花
——记书法爱好者马宗堂
书法,作为千年传承的瑰宝艺术,或因风格字体引起百家争鸣,或因名家大作而价值千金。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此修身养性,达官贵人借此平步青云,就连普通老百姓也会蘸上几方墨,酒后挥毫一番。
可能是书法有着别样的魔力吧!要不然怎么能世代沿袭,经久不衰呢?对于书法魔力一说,家住三涧溪村的马宗堂最有发言权,因为书法对于他,已不仅仅能用简单的吸引和爱好来概括了,而是真正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十五天关乎生死
书法入梦助重生
对于马宗堂的字,可能很多人不敢恭维,谈不上写得有多好,“一般水平”用在他身上都会略显牵强,但就是这一张张不太好看的临摹让他战胜伤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事情还要追溯到2008年1月3日深夜,身为一名协警的他突然接到报警电话,有人作案偷车。
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以最快速度奔赴现场,纠缠打斗中的马宗堂被偷车贼的另一同伙开车撞出了数十米远,七窍流血的他奄奄一息。
十五天,漫长的十五天,马宗堂在医院昏迷的十五天,牵动着他们一家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挂念。
重病监护室里,政府领导亲切探望,嘘寒问暖;学生志愿者送上鲜花、果篮,敬仰祈福;社会人士送来各种礼物,盼望这位城市的亲人早日康复,而这些礼物中,一幅幅苍穹
有力的书法作品也挂满整个病房,可能他也未曾想过,正是这些书法作品的出现给了他重生的机会。
出院后的马宗堂因脑部淤血积多,不得不二度回院做了开颅手术,同时他的伤残级别也被重新定义为终身残疾,医生再三叮嘱他要静养、不能再受刺激。
原本身体强壮的他一下子成了重度残疾人,这个打击是巨大的,再加上后遗症频发,一度让他有了轻生的念头。
家人担心他干傻事,整天陪着他,那段日子家里的气氛十分压抑。
一次,有位朋友看望他,劝他可以试着练练书法,并一再强调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朋友走后,他将信将疑地想了很久,那天晚上,他的梦里飘进了那一病房的书法佳作,第二天,满面笑容的他向家人宣布要练习书法,这是他出事后都一次笑,同样也是他宣布重生后的第一次笑。
一整屋书籍报刊
不信天赋信工夫
因为之前从未接触过书法,突然要拿起毛笔写字,对于半路出家的马宗堂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起初,马宗堂都不知道第一步该如何着手,有人告诉他需要临摹字帖,当天他就直奔市里的新华书店,唐朝四大家的字帖全部买了回来。
“因为当时是第一次拿起毛笔,又没有老师指导,只能‘比着葫芦画瓢’,头三个月时间里,我没白没黑地临摹,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都挨着尝试了个遍,临摹期间发现还是喜欢欧体多一些,后来
我就主攻欧体……”马宗堂对于初次临摹的情景侃侃而谈。
只要定位找好了,之后的一切都显得那般顺其自然。
马宗堂每周都会给自己列一张“作息时间表”,练字时间、读书时间和休息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全身心投入到书法世界的马宗堂过得极为充实,有时也会为写下一卷好字或读到一篇好文拍手叫好,兴奋之余,他再也不会纠结于过往的伤痛,“好好活着,写好字”成了他的人生新追求。
不知不觉间,马宗堂已经按照自制的作息时间表一天不落地走过了7个年头,期间写过的稿纸和读完的书籍早已把他那间不是很大的书屋塞了个满满当当,与此同时,他的书法水平也有了相应提高,令身边的亲朋好友刮目相看。
“我这个人就是不服气,什么天赋啊,名贵笔砚啊,根本不是写出一手好书法的关键,写得好与不好全在‘工夫’上,工夫要是到位了,哪能写不好?”马宗堂对笔者说道。
满乡里红楹对联
众人点评传国粹
平日里,马宗堂除了自己埋头临摹和研读名家名作之外,与圈内人切磋交流也是他十分看重的。
马宗堂告诉笔者,他除了和本村的几位书法爱好者一块探讨外,像章丘书法家协会的很多会员他也都一一拜访过,在指导中成长,在切磋里成熟,2014年在百脉泉广场举办的“草根书法展”上,马宗堂的作品赫然在列。
“关上门与世隔绝,走出去四通八达”,虚心好学的马宗堂已不
再局限于圈内人士的走出去,逢年过节向邻里乡亲赠送对联成为了他真正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此,众人都成了他的书法点评师。
当笔者问起他的这一行为时,他满不在乎地说道,“自己觉得写得好不是好,只有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才是真的好,我的字就挂在乡里的大街小巷,谁给我提意见我都会虚心接受,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
谈及近些年书法这门国粹级艺术的落寞,马宗堂也有自己的看法,他除了感叹社会节奏之快以外,铜臭味的充斥也是造成书法衰退的又一诱因,他告诉记者,将来要开一家免费教学的书法门店,让书法这门传统艺术代代相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