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习建议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指南:解题策略复习(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高考地理解题策略一、突破选择题的10种方法选择题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答题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
选择题题目虽小,但其覆盖的范围却可能很大,如时间跨度、空间跨度、知识点跨度、思维跨度等,甚至超过了一些综合题。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1.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
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
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要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
如试题的设问是“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显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视,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
如试题的设问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实际上“近年来”就是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2)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
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3)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图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新课标Ⅲ卷)解读及复习备考建议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 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 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 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往往体现在那些 “难题”上,比如文综地理的问答题等。总结起来,要在这些难 题上拿分,复习备考就要把握两个字“思”“广”。 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 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 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 域最新进展。说实话,高考命题人大多数是大学老师,他们命题 时一般很少看高中教材。我们只有跳出教材和卷子备战高考,才 能与命题人思路同频!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 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 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高考考什么?
必备知识
本学科基础知识、 跨学科基础知识
关键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 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 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 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 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 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检验的方法, 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2019高考地理复习指导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精品教育.doc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一.总体评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部分试题,卷Ⅰ部分11个地理选择题,卷Ⅱ36题至37题为地理必考题,42至44题为地理选考题。
命题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为依据。
地理学科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继承了2019年新课程高考的要求,强调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考查,重点考查学生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
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在选修考试试题中,考查了浙江的自驾车旅游,夏季暴雨后的崩塌、滑坡自然灾害,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所考知识均属于主干,符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
具体情况是:
1、试题体现了能力立意
试题通过文字资料和多种类型的地图给学生提供各种地理信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并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在信息和设问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完成思维过程,构建答题
思路,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
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及区位选择、交通线的建设、气候特征、淡水资源等。
3、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色
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区域发展,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只有地图信息的正确提取,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自然部分偏少,人文比重较大,导致试题整体难度不大。
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气候变暖及其影 响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 技能 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土地覆被也随之
一、选择题
7
变化,平地上的 耕地明显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 量转化为湿地,
气候变暖及其影 响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 技能 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42 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 游价值及旅游 基本技能
当地传统文化的“大地 资源的特点 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艺术祭”活动。该活动
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
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
(图)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一、2019年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2019年高考Ⅲ卷细目表
题型板块 题序
情境材料
知识点
能力要求
二、非选择 题
(选考题)
我国北方不少的农用大
棚,因灌溉水含盐量高、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43
过量施用化肥等主要原 因,大棚内土壤次生盐
次生环境问题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
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
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物产量和品质。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题
10 纬度高低判断
题序 8
2018年 知识点
水文特征
9
(9-11题题组)自然环 境对民居的影响
10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题序 8 9
10
2019年
知识点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气候 变暖及其影响
(9-11题题组)我国(区 域)自然环境特点;区域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综地理试题评析

不能形成云,因此积云应呈
上下间隔的团块状,而并非
连续层片状,A错误、C正 确; 条带状与鱼鳞状并非
鱼鳞云是指云间有规则的、空隙大 的大范围云层。出现这种云层是天 气将转晴并且有两三天万里晴空的
上下分布,而应呈水层状,征也兆颠。"的民说间法有,"天现鱼鳞云,不雨风 故BD不正确。
气流上升过程中上升气流 与下沉气流间隔分布形成。 块状云,晒死人。
解析:从图中可以找到协调 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基本上 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 宣城、舟山等,这些城市大 多分布在城市群范围的边缘 部分,故以上海为核心,这 些城市在空间上分布呈现边 缘性,B正确;其分布在江 苏省1个,安徽省4个,浙 江省1个,北部2个,西部 3个,东部1个,分布在空 间位置及行政范围上均不均 衡,并不是集中在某个区域, 南北及东西也不对称,ACD 不对;故本题正确选B。
本组题以积云为情景材料,呈现出云的形成与下垫面性质的 对应关系,引导考生依据大气对流运动基本形式和原理,分析积 云形态特征,实现对积云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的认知迁移,大 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对积云的影响、积云 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气凝结高度的区域积 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何处为切入点,考查大气对流运动对 水汽的影响、气候与自然带、日气温变化等相关知识和获取与解 读信息、调取和运用基础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等能力。题 组难度中等。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设问中积云的云 底高度低值,可以知道此问的意思就 是水汽凝结时的高度应最低,而水汽 凝结也就是水汽液化,气温变低时才 可以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设问中给出 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根据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来判断, 下垫面气温越高,其水汽凝结时的高 度也应越高。所以只要找出选项中相 同条件下下垫面气温最低的就行。一 天中气温最低多为日出前后,故此时 间段积云的高底低值最低,A正确。 一般情况下随着日出气温逐渐升高, 在当地下午14:00左右气温最高,随后 气温开始下降,随着太阳落山后,地 面净辐射支出,气温继续下降,一直 到日出前后最低,BCD不对。故本题 正确选A。
2020年与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题比较分析

2020年与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题比较分析秦为胜岳阳市第十四中学一、2020年与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比较分析:1、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知识结构分解表:2、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知识结构分解表:3、2020年选择题与2019年选择题比较:2020年选择题与2019年选择题比较,共同点是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图表解读能力考查,注重从图文中获取关键地理信息,从新的地理情境中,理解新的地理概念与地理原理,推测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核心地理素养。
但2020年选择题与2019年选择题相比较,整体难度增加不小,2019年只有9-11题有一定难度与区分度,需要理解的地理概念只有一个“堆积性游荡河道”,而2020年只有1,3,7,8题较容易,其余题均有一定难度,较难理解的地理概念两个“林线与结实线”。
从内容看,2019年选择题人文地理内容有8道题,自然地理内容少,只有3道题,而2020年自然地理内容比重明显增大,达到6道题,人文地理内容明显减少,只有5道题。
二、2020年与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非选择题比较分析:1、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非选择题知识结构内容分解表:2、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非选择题知识结构内容分解表:3、2020年选择题与2019年非选择题比较:(1)、 2020年选择题与2019年非选择题比较,共同特点是结合区域地理知识,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考查,注重从图文材料中提取关键地理信息,学会从新的地理情境中,来分析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发展、演变规律,有助于学生核心地理素养培养。
近两年均没有出现开放性试题一问。
刨除知识点分布的问题,2020年文综36题的设计新颖。
从所给素材上看,题干内容精干,文字数极少,无地图、图表,只有一幅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图,这种设计方式精巧,突破常规。
和过去高考地理试题相比,减少了阅读量,节约了时间;从所需要材料从中提取的信息,要求比较高。
2019-2020年高考文综试卷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9-2020年高考文综试卷地理学科试卷分析一、试卷评价1.试卷总体评价xx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大纲和文综测试的要求,总体结构、题型与去年保持一致。
题量略有增加,但分值不变,学科内综合题由1题增加到2题。
与xx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相比,延续了去年的思路,整体难度与xx年基本相当,从地理整个试题看,没有太大的创新试题,无偏、繁、怪、难和超纲题。
选择题中除第6~8题难度较大外,其余都相对比较容易;综合题总体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答题时难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真实的得分可能没有考生想像的乐观,还是能拉开分数差距。
和往年一样,本试卷最大的亮点仍在于既考查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又考查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试题以图、图表为载体,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强调学以致用,重视情境材料的创设,突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2.试题特点①贴近教学实际,重视基础,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考查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条件、城市化,综合题中考查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试题内容含量、总体难度、分值比例基本保持往年水平。
但是世界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选修部分内容涉及较少。
试题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都属于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中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没有偏题、怪题。
②体现地理特色,突出对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
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坐标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和地理统计表格,进行地图辨识,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历年的试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
今年的地理试题也不例外。
试题遵循《考试说明》要求,突出了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
如选择题6-8题,考查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的基本计算。
(精品)2019年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一、总体评价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
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
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
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
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二、试题分析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 肥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 B 2. C【分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认真研读考卷、扎实精准备考(以2019年高考说考卷为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在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以稳为主,稳中求进。
试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助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为方向,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一、2019年高考试题特点1、2019年高考试题继承往年高考试题的特点,运用图形和材料双重语言,突出学科特点,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但今年的高考试题图形较往年减少(共五幅图),且材料选取发生变化,综合题36、37题以中国区域地理为素材,选做题以世界区域地理为素材。
2、从整体看,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难度适中,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延续往年特点,给考生熟悉感,试题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1)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立德树人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2)讴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伟大建设成就作为素材,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如:文综全国Ⅱ卷第36题,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治贫先治水”的发展理念为例,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
(3)再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真实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
文综全国Ⅱ卷第1~3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为案例,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协调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自身持续稳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紧密联系,从而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厨余垃圾在该自动处理系统中属于哪种物质?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下列哪个工艺流程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的局部工艺流程?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哪个省份已经不再是我国主要的稻谷余粮区?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什么?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总体评价2019年甘肃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为全国新课标Ⅱ卷。
与2018年相比,整体难度水平相当,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结构紧凑。
全国Ⅱ卷稳中求变,最大的变化是试题36、37两道题内容,改变了以往一道世界地理一道中国地理模式,2019年两道必考题均考查的是中国地理,而选修题则是考查世界地理,使得今年中国地理部分的分值达到70分,90分的必答题中,人文地理46分,自然地理44分,分值大致相当。
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知识技能的迁移转化能力。
试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助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为方向,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考点分布情况1.题型设计稳中有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贯穿始末今年高考地理的试卷题型依然为单选题、综合题和选修题的形式。
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几个方面延续了近些年的特点,材料的选取和设问角度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很有探究性,饱含浓浓的地理味,体现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
往年题组题组中考查的地点中外结合:如2017江苏与芬兰,尼罗河与贺兰山,山西省与白令海峡,2018年的美国龙卷风与贵安大数据中心,这就要求考生在高考地理复习的过程中,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整体情况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人文经济等方面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考查到某国或者某一地点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图,心中有理;今年全国Ⅱ卷地理试卷稳中求变,今年的主观题有所改变,两道大题均考察的是中国地理,分别考察了云南地区和浙江地区两个中国区域,这是近五年高考的一个重要改变。
选修题较去年微调,由一题两问变为一题一问。
虽然题型设计发生变化,但双基能力的考查贯穿始末。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主观试题分析36(1)参考答案: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评分细则:①基础设施、市场、劳动力弱化原因,交通必须有原因且因果相对;②“基础设施齐全”可替换句有“产业基础好,配套设施齐全、完整,生产协作条件好”;③“是主要消费市场”可替换句有“市场广阔”,答“海外市场”不给分;④劳动力答“廉价”不给分;⑤“临海,港口多”可替换句有“公路、铁路多,海陆交通条件好”,不答原因不给分。
答题情况分析:区域认知能力差,辨别不出区域的差异特征;综合思维能力差,原因类分析不到位。
36(2)参考答案: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评分细则:①市场因素要求答出人口少+需求少,答“消费者少、能力小、人均消费少”均不给分;②因:自然环境复杂(差异大)/气候/地形多样+果:汽车种类/型号多样,因果不能分开写;③因:政策放宽/关税降低/国外汽车涌入(三选一)+果:竞争加剧/品牌多/种类多;因果可分条写,但不能抄材料。
答题情况分析:学科语言不正确;综合思维能力差,因果类分析不到位。
36(3)参考答案:(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评分细则:①答“劳动力工资高/价格高”不给分;②第二点可答成“规模小/产量小/数量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③答案不扩展,替代语言要求准确。
答题情况分析:区域认知能力差,区域差异特征分不开,忽略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36(4)参考答案: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评分细则:①“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可替换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②专业术语应用,地理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运用。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和2020届高三复习策略研究模板(共51张PPT)

“一体”是总体框架,“四层”与“四翼”是“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现高考 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
其中地理学科素养有四个方面: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一、“区域认知”考查淋漓尽致
区域现状及发展评价个别问题的设问方式与切口特色鲜明。
一是运用“逆向式”设问。
如Ⅰ卷 36 题(3),Ⅱ卷 37题(3),一般正向式设问多为汽车生产成本较低区位条 件分析;Ⅱ卷37题(3),滑雪场雪道建设及维护成本低的原因分析,而考题反其道而行 之,要求解释“成本居高不下” “建设及维护成本高”的原因。
总体特征(以二卷为例):
1.稳定为主。 试题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的特点,给考生以熟 悉感和亲切感,“以稳为主,稳中求进”,试题结构仍以选择题、综合题与选考题 三部分组成。 选择题以四组题组成,即“3233”模式,以材料分析为主,缺少了图表的分析;综 合题考查了中国的两大区域,改变了以往“一中一外”的模式;全国Ⅱ卷的地理试题 既注重基础知识考查,重分析、重思维能力考查,区分度明显。
(2)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Ⅰ卷 36 题(1)考查工业(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与人口、交通、市场之间的关系;
(3)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结合
如Ⅱ卷37题(1)滑雪场分布分散的原因自然:地形、气候与社会:市场、消费等。
(4)多要素综合分析
如Ⅱ卷 9~11 题,以 “霍林河断流造成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为主题,考查断 流期间洼地增多增大的原因及影响。学生对霍林河可能并不熟悉,但试题提供了霍林河 的位置背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和断流的原因(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足以让学生 对洼地变化的原因进行如下要素的关联推理:水文(断流)→气候(变得更干旱)→地 貌(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 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精选9篇)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精选9篇)篇1: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一、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
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
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
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
选修10分。
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
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
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
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建议及命题趋势分析

高考评价体系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一体四层四翼)
核心价值
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一体” 是总体框架,“四 层”与“四翼” 是“一体” 的
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现
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
为什么考
立德树人:高考再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节,必须 服从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肯定具有一定的
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 积累、能力提升和素 质养成的过程中,逐 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 值观。 学科 素养 必备 知识 核心 价值
关键 能力
重点考察学生所学知 识的运用能力,强调 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交流与合 作等学生适应未来 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 至关重要的能力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
高考备考的本质和途径
本质——落实知识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把知识“记住、理解”,会用知识解释问题)
前提——明确目标定位;精准分析学情!
(真正知道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点)
途径——理解政策方针,洞悉考试意图; 探寻命题规律,找准复习方向; 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
命题立意:知识——能力——素养(观念)
修订原则指明复习备考方向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
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 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 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 事务,具有扎实的学 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 视野,并体现出自身 的实践能力,创新精 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 素养。 强调考查学生长期 学习的知识储备中 的基础性、通用性 知识,是学生今后 进入大学学习以及 终身学习必须掌握 的
探析命题特点,完善备考过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及2020年备考建议

探析命题特点,完善备考过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及2020年备考建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宋懿杭州学军中学 徐勤2019年的全国高考试题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命制的,考试中心明确:高考要求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纵观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可以发现“立足区域空间视角,通过时间变化,透过地理现象揭示其本质,以达成人类的识生存、谋发展、向往美好”的地理理念与学科思维,彰显了地理学“解释过去、思考现在、预测未来”的学科价值。
一、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一)突出核心内容首先对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的“材料情境”与“设问角度与层次”进行如下统计:全国卷Ⅰ地理试题内容统计扫二维码,关注“求学杂志”回复关键词“地理试题内容统计”,即可查看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地理试题内容统计通过分析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可以看出其所考查的地(二)取材生活现象2019年地理试题的情境材料,大多取材于生活,学术化痕迹明显减少,简洁易懂,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周边发生的一切,关注世界的变化。
如: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的第一组选择题(“长三角村办企业”题),所给的材料几乎就是新闻媒体的语言;第二组选择题(“欧盟籍与非欧盟籍”题),涉及中东动荡产生的难民问题;第43题(“安仁古镇旅游”题),与乡村振兴的政策相呼应。
(三)抓住关键能力地理学科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多个方面,重点考查的应该是识图(包括地图、统计图、原理图、示意图等)、读图、析图的能力。
全国卷Ⅰ地理试题中有六幅图,全国卷Ⅱ有五幅图,全国卷Ⅲ有五幅图,平均每套试卷有五到六幅图,还不包括“无图考图”试题。
而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图中所隐藏的信息的能力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
2019年地理试题中有关读图能力考查的,有两处值得注意。
一是全国卷Ⅱ的第一组选择题,图1“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变化方向”。
乍一看,这些箭头会让人发懵,以为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一种联系。
只有在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时空差异的背景下,仔细审阅完材料和图,才能领会这些箭头是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之间的城市“地位”变化。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9.9报告提纲•一、试题总体评价•二、考试总体数据•三、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四、教学思考与建议一、试题总体评价• 稳中求进,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考试内容覆盖比较一致,考查范围广度相当,吻合考纲要求。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 “低起点高落点”,命题意蕴高远所谓“低起点”,是指2019年地理试题情境创设或贴近日常生活情境,或吻合考生平时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内容,大部分考题在选材上比较平实。
所谓“高落点”,是指试题考查的立意落点高远、意蕴深刻。
2019年地理试题以看似平实的素材情境展开设问,既落实对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又达成考试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导引。
• 选才与导教并重,发挥考试功能2019年地理试题以时间和空间为尺度,通过精巧设计、层层递进的设问,探索实践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路径,直指当前教学痛点,充分发挥考试的选拔人才与教学导向功能。
如非选题36题“德国鲁尔区的医疗保健产业区位分析”,37题“美国内陆高山某河流”地理过程考查等• “五育并举”,关注学科前沿,彰显学科特色1、2019年地理试题在充分考查德、智的基础上,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
根据地理学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达成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对健康意识、审美情趣、劳动观念的考查,突出对体美劳的教育引导。
2、关注学科前沿二、考试总体数据1、2019年各大题基本数据题号人数题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满分人数客观题1252224421.980.507.970.40215主观题1252225621.920.397.160.260全卷12522210043.900.4413.100.320 1252222411.430.48 3.910.304第36题第3712522222 6.770.31 3.300.270题第423973410 2.950.30 1.910.2631题第438548810 4.070.41 1.330.1140题2、各分数段人数起始分数终止分数人数人数比例累计人数累计人数比例095050.40%5050.40%10194179 3.34%4684 3.74%20291330410.62%1798814.36% 30392588820.67%4387635.04% 40493556828.40%7944463.44% 50593103224.78%11047688.22% 60691268810.13%12316498.36% 70791991 1.59%12515599.95% 8089670.05%125222100%最高分:87 3、纵向比较年份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全卷平均分43.9054.9451.0859.2454.86全卷难度0.440.550.510.590.55全卷标准差13.1012.4214.3814.6716.06全卷区分度 0.320.300.350.360.40客观题均分21.9833.9824.4727.2126.38主观题均分21.9220.9726.6032.0328.49全卷最高分87919698972015-2019年地理高考各分段人数分布图2015-2019年地理高考各分段人数累计分布图4、横向比较平均分广西四川贵州西藏云南60.6??全卷43.9>50(较去年高7~8分)客观题21.98?21??主观题21.92?39.6??36题11.4312???37题 6.7710???三、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1、整体得分分布2、客观题典题分析与答题反馈3、主观题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2、客观题典题分析与答题反馈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 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 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 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 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 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5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2019年高考】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 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 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 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 分散的原因。(6分)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 或其附近的益处。(4分)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 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 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 明理由。(6分)
新课改后的高考
试题彰显能力素养考查 高考倒逼课程教学改革
——以地理学科为例
提
纲
一、高考试题的变化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在试题中的体现 三、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
一、高考试题的变化 1952年高考地理试题
在下面各题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答时在 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一横线,)(每题1分) 1、(开城、平壤、元山、汉城)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的临时首都。 2、地球水陆分布极部平均,大约水的面积占全球面积的 (1/2、3/5、3/4、1/3) 3、中国最高的高原(康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4、第一次国内战争后,红色的中国首都设在(井冈山、 延安、古田、瑞金)……
多收考为入查初排级在:雪全道国,前主列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待5示一意日浙体江验省型主滑要雪滑者雪,场平分均布接。待人次和旅游
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 (一4日)体有验人型建3向.议描多述浙日和江度阐省释假各事型滑物转的雪变能场,力应并(由表达) 增建酒店和4中.论高证级和雪探讨道问等题。的你能是力否(探究)
【2019年高考】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 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 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 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 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 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5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高考文科综合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审题)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表达)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探究)
地理核心素养
四大素养之间的关系?
人地 协调观
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2019年高考】在城镇化进程中考,城查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
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能将力长:江1.获三取角和解洲读城信市息的群能的力城(审市题由) 高到 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2.调图动1和为运2用00知1识年的至能2力01(6分年析长) 江 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
【2019年高考】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 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 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 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
一、高考试题的变化 1993年高考地理试题
31、读图回答(5分) (1)图中海洋, A是_______ B是___________ (2)C是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__是海峡 (3)D海峡海流方向为_________,按成因属于 ________,它是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4)E岛主要属_______气候。在南半球同类气候还分布 于______岛、_________岛等地。
考查:
(分能力1散):的1分.获原析取因和浙。解江读(省信6息室分的外)能滑力 雪(审场题布) 局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表达)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
答: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 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 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在试题中的体现
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高考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四层: 比如
必备知识 交通规则
关键能力 移库倒车等
学科素养 安全驾驶 核心价值 尊重生命
四翼: 基础性、应用性 综合性、创新性
知识 、能力、素 养区别与联系?
《考试大纲》
新高考命题脱离了教材的束缚,实现了 “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素养立意” 转变.
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核多心素数养城:市地理实践力
A.海港规模大
区域认知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