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评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评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评课稿一、课程背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篇教材课文。

本文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并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值的概念和人民币的基本用途。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 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外观和面额; 2. 能够识别并正确描述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3. 掌握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内容及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介绍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外观和面额; - 分辨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特征; - 进行人民币加法运算; - 进行人民币减法运算。

2. 学习难点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辨认面额相对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加深印象;•加法和减法运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外观和面额;•利用游戏、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辨认面额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引起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大于1元的人民币纸币,并介绍其外观和面额;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纸币的不同面额和特征。

步骤二:辨认面额1.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纸币图片,帮助学生辨认纸币面额;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辨认纸币的面额;3.学生互相交流,巩固面额辨认的能力。

步骤三:人民币加法运算1.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额的纸币,例如10元、5元、1元;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10元 + 5元= 15元;3.学生自行尝试进行不同面额的纸币加法运算。

步骤四:人民币减法运算1.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额的纸币,例如10元、5元、1元;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例如:10元 - 5元= 5元;3.学生自行尝试进行不同面额的纸币减法运算。

步骤五:总结与巩固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纸币的使用安全;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docx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docx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目标: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二、新授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三、交流共享1、完成“想想做做”。

2、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3、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买一盏台灯可以臬付钱?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让学生来会一会。

先要求会出的钱和所买物品的价钱相同。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再要求会的钱多于的买物品的价钱,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2)出示第4题第二幅图,让学生像第1题那样动手付一付。

习两样东西可以怎样付钱?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2)如果只买2样,可以买哪些东西?如果买3样呢?够买4样吗?6、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2)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最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学生讨论20元钱,买两种不同的物品,你知道可能买了什么?(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苏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元以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2.能够手动分辨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大小及颜色;
3.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1元以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2.能够手动分辨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大小及颜色。

2. 教学难点
1.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教学准备
1.准备各种不同面额人民币;
2.准备实物,如小装置、小玩具等,作为物品的购买对象。

2. 教学步骤
1.以发现为主题,发现学生们家庭中可用的1元以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用手指分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颜色、图案等特点,并让学生尝试辨识;
2.用实物或是课堂设身处地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购买东西的基本方法:认真观察、认真比较、如实交钱;
3.让学生们试着算一下,付出去一些钱后,余下的应该是多少钱,这就是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
3. 教学总结
通过认识人民币和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学生们的经济观念和手动能力得到了有利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评价
通过试讲、小组讨论以及教学现场观察,学生对此次数学教学具有积极性,主动态度良好,也能够遵从教师的指导,完成所需任务。

2. 教师评价
本次教学呈现出诸多积极因素,如教学内容设计得体、注意课堂氛围的沟通以及高效提问等方面,都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

2.掌握通过数学运算方法计算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

3.提高学生对人民币数值的敏感度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钞票模型。

3.纸币和硬币道具。

4.软质地垫子。

5.学生练习用纸。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课题的主题和目标: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并让学生分享他们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背景和思考。

2. 引入概念
通过展示钞票模型或实物,让学生明确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 动手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纸币和硬币道具,让他们尝试组合不同的纸币和硬币,计算大于1元的面值数。

4. 教师讲解
通过PPT课件的讲解,老师讲述大于1元的面值如何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5. 学生练习
组织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6. 总结
让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和问题,并展示他们组合出来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对大于1元的人民币面值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并提高了对人民币的敏感度和计算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钞票模型和纸币硬币组合时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帮助。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学生个人思维和思考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2023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参赛教案(后附教学反思)

2023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参赛教案(后附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1和例2,第67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认识人民币”这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

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要求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材从一幅三名孩子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入,使学生联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组织学生通过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整体的认识。

“试一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为学生购物付币做准备。

“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得层次分明:第1、2两题让学生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第3、4两题让学生认识取钱方案的多样;第5题创设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

算钱、付钱的技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严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1、人民币知识前测2、小小商店展示台3、真人民币(小额一套)4、每个人一个信封5、学习卡。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绘本故事导入: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个绘本故事《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吗?故事的小主人小惠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摔了一跤差点把钱弄丢了,买完东西还忘记拿找回的钱,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上街买东西,你能完成任务吗?板书:你会买东西吗?提问:恩,要想完成任务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各国家或地区的的钱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哪些?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日本的钱叫日元,澳大利亚的钱叫澳元。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人民币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人民币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人民币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2.能够辨认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组合出指定金额;3.发现人民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4.了解国家的货币制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2.辨认人民币:认识、辨认人民币的各种面额、防伪特征;3.购物计算:利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结账;4.归纳总结:归纳人民币的作用和国家的货币制度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用记录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合,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和重要性。

2.直观认识人民币面值:教师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图案,了解每种纸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

3.认识人民币的防伪特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种人民币的一些特征,如毛泽东像章、水印、隐形图案、光变镂空图案、荧光面额数字等。

4.购物计算:教师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在黑板上随机排列,让学生快速判断人民币的面额并组合出指定金额,进行购物结账练习。

5.消化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是什么?(2)怎样辨认不同面额的人民币?(3)如何利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结账?(4)国家的货币制度是什么?人民币的作用是什么?四、教学评价:1.学生会简单地介绍人民币各种面额的基本信息和特征;2.学生能够辨认和组合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进行购物结账;3.学生能够联系日常生活和学习,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上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如有需要可以参考,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1元以上人民币的认知,理解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点,能够准确地辨别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人民币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存在对不同面额人民币辨识不准确,计算能力较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1元以上的人民币,了解各种面额人民币的特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人民币的认知兴趣,增强对国家货币制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1元以上的人民币,了解各种面额人民币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准备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1元以上人民币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种面额人民币的名称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辨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案

《认识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已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对币值和相应的钱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对单位与单位间的进率并没有什么概念。

因此,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人民币实体让学生来认识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教学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出示课件)小朋友去干什么?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需要什么?(钱)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

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人民币有几种不同的面值,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

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二、认识人民币1、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1)、认识一元的人民币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师:看大屏幕,出现一张一元纸币,问:这是多少钱?你怎么认识的?说说它的样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能够正确辨别各种人民币,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但他们对人民币的单位和面值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2.培养学生正确辨别各种人民币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财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能够正确辨别各种人民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财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

通过生活情境、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

2.准备人民币知识讲解课件。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货币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可以用来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各种人民币的图片,同时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如:“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发行的人民币。

”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直观的认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人民币辨别游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正确辨别出各种人民币。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辨别人民币的能力。

4. 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人民币知识掌握的情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2.学生能够辨认大于1元的人民币面值,并能正确用人民币凑出一定金额;3.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面值和金额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数学运算。

二、教学重点1.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2.利用人民币凑出一定金额。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民币面值和金额之间的关系;2.正确进行数学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在黑板上出示数值为10元的人民币,并询问学生它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指出人民币是一种货币,表示一定的价值,可以用于购物、交易等场合。

3.提问:大于10元的人民币有哪些?引导学生认识大于10元的人民币面值,如20元、50元等,并提醒学生注意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是什么,以便后续练习。

2. 学习新知1.出示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1元、2元、5元、10元、50元等,让学生逐个辨认、记忆,知道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

2.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题,让学生用人民币凑出一定金额,例如:“用若干张1元和2元人民币凑出8元钱,一共用了几张人民币?”,“用若干张5元人民币凑出35元钱,至少用了几张人民币?”,等等。

3.引导学生理解人民币面值和金额之间的关系,例如,10元钱可以是一张10元人民币,也可以是5张2元人民币、2张5元人民币等等。

3. 提高课堂效率1.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开展人民币凑数游戏,竞争性学习。

2.班内选出最佳小组,评选最佳小组。

4. 课堂小结1.总结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人民币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认识、记忆、理解。

2.鼓励学生用人民币进行实际交易,如买糖果、购买文具等,巩固数学知识。

五、课后练习1.写算式凑数,例如用2张10元和3张5元人民币凑出65元钱,至少需要多少张人民币?2.向家长讲解此次学习内容并让学生尝试在家里用人民币购买物品。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采用了以游戏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在竞争和互动中掌握新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引言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在走向数学世界的大门,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对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以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为主题,系统地介绍有关知识和教学方法。

一、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货币名称,由元、角、分组成。

其中1元=10角,1角=10分,1元可以拆分成十个1角或一百个1分。

人民币有不同面额,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每种面额都有相应的图案和文字。

这些图案和文字都是与我国的文化和历史密切相关的,学生在学习时应该重视这些文化和历史知识。

二、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组合方式,包括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面额。

2.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图案和文字。

3.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如1元=10角,1角=10分等。

4.练习用现金计算购物等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老师可拿出一些不同面额和数量的人民币,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说出每张钞票的面值以及相应的图案和文字。

在学生对不同的人民币面额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测试他们的了解程度,如“你们知道现在手中有多少元吗?”。

2.图形法:老师可以利用图形教具,如手绘大面额钞票、图形张贴等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民币图案和文字的认识。

3.实例法:可以用购物、找零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和运用。

四、教学流程1.导入:老师可以和学生介绍什么是人民币,它有哪些面额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2.认识人民币面额和图案:(1)学生观察老师拿出的不同面额和数量的人民币,说出每张钞票的面值、图案和文字。

(2)老师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目前手里有多少元了吗?”等,再针对学生的答案做进一步的讲解。

第五单元第2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资料包(苏教版)

第五单元第2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资料包(苏教版)

第五单元第2课时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中大于1元的货币单位。

2.能够辨别1元和2元、5元纸币以及1元和5角硬币。

3.能够通过游戏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1元、2元、5元纸币的辨别。

2.1元和5角硬币的辨别。

难点1.小学生对大于1元的货币单位不太熟悉。

2.学生对1元和2元、5元纸币的辨别容易混淆。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来介绍大于1元的货币单位。

2.比较法:通过比较1元和2元、5元纸币以及1元和5角硬币来帮助学生辨别不同货币单位。

3.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流程1.通过教师演示,介绍大于1元的货币单位,如10元、20元、50元纸币。

2.让学生辨别1元和2元、5元纸币,通过比较它们的图案和颜色来区分。

通过提问及观察图片,让学生熟悉这些货币单位的外观。

3.让学生辨别1元和5角硬币,通过比较它们的尺寸和图案来区分。

通过提问及观察图片,让学生熟悉这些货币单位的外观。

4.让学生模拟买卖活动,通过交换不同货币单位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演示、比较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和掌握大于1元的货币单位。

通过观察图片、比较图案和颜色、模拟买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细节,防止学生混淆1元和2元、5元纸币。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提问、互动和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教学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有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币。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识别这些人民币。

然后通过“想想做做”第1~3题中的连一连、填一填、换一换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面值较大的人民币。

第4~6题则以购物为主线,通过付钱、找钱以及根据商品价格计算所需钱数和物品差价等活动,由易到难认识并学会使用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并初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培养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学情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

而在此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元以内面值的人民币。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识别人民币的活动中,认识1元以上几种面值的人民币,能按要求数出人民币,能简单兑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模拟兑换和人民币计算的活动,初步体会1元以上各种面值人民币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钱、换钱、算钱的技能;加深体会100以内数之间的关系,促进数感发展。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的意识,能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感受日常生活里的数学现象与知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面值单位“元”的几种人民币。

教学难点:不同面值钱币间的兑换。

五、说教法、学法: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探究发现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渗透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1.复习准备。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以内的人民币。

还记得人民币的单位吗?(板书: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吗?[板书:1元=( )角,1角=( )分]2.谈话:买一些价格比较低的商品时,我们常用到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如果老师要买一个文具盒,价格是20元,如果用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的1元以下的人民币来付钱,你们觉得方便吗?学生回答。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简介本文是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教学说课稿,主要介绍如何教授学生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币的主要面值及其规律。

2.能够辨认大于1元的人民币,例如:2元,5元,10元,20元等。

3.能够简单计算出所需的人民币数量。

教学重点1.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2.能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1.如何教授孩子们识别和计算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1.人民币真钞或者贴有人民币图案的纸制钞票。

2.数学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学教师可以先把存放在她收银柜中的几种不同的面值的人民币(比如2元,5元,10元,20元)拿出来,让孩子们看看她手中的钞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步:重点学习1.教师拿出一张2元人民币,展示它的正反面,并指出上面印着2个大字“贰元”,询问学生它是几元钞票,引导学生回答是2元钞票。

2.教师再拿出一张5元人民币和一张10元人民币,同样展示它们的正反面并询问学生它们的面值。

3.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桌上的2元、5元和10元钞票,然后让他们用手拿着它们,数学老师在这个时候会让学生们互相看,这样,他们就可以观察到每张纸币的大小和颜色,有助于他们记忆不同面值的大于1元的人民币。

4.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比如:买一杯奶茶要多少钱?需要多少元?用几张人民币才能买到?第三步:巩固练习教师在课堂上分发练习册,让学生根据练习册上的练习来巩固他们刚刚所学的内容。

练习内容可以包括:1.给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总数。

2.给出一些价格,让学生用人民币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及找零的钱数。

3.让学生画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图样,如若有麻烦,可画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模仿。

教学体会本课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的主要面值及其规律,辨认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简单计算所需的人民币数量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有一定的不足,许多孩子不能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2元、5元、10元等。

2.学会用汇集整钞法,数出若干元钱的数额。

3.学习通过实物、图片、操作等形式,感知并体验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

4.意识到钱是来自父母的血汗钱,应珍惜、节约使用。

二、教学内容1.复习已学的一元以下的人民币,认识1元钞票的颜色和形状,分辨出不同的纸币面值。

2.学习大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2元、5元、10元钞票的颜色和形状,分辨出不同的纸币面值。

3.学习若干元的数目,通过操作、模拟等方式,数出不同面值的纸币凑成的数目,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自由扩散学习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2元、5元、10元等。

2.教学难点:用汇集整钞法,数出若干元钱的数额。

四、学习方式1.通过教师讲解、图示、实物操作形式,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2.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分发、模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

五、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2元、5元、10元钞票,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钞票的颜色和形状。

2.教师用黑板展示,示范用汇集整钞法,数出若干元钱的数额。

3.学生自主实操,完成练习题。

4.教师分发人民币实物,让学生用汇集整钞法,求出指定金额,高水平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5.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现场模拟、实物操作等形式,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增强学生的珍惜使用意识。

六、课后练习1.完成练习册上与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相关的练习。

2.教师在课下让学生收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用汇集整钞法求出不同数额的钱数,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大于1元的人民币,并用汇集整钞法顺便让学生学了一下相应的数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操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提高了他们的珍惜使用意识。

但是,我们认为,在接下来我们应当进一步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学习同时得到更丰富的人民币文化知识木块的加持。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它们的用途。

难点:学会进行简单的兑换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幻灯片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去过商店买东西呢?在付款的时候,店员阿姨会给我们找零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找零钱的知识。

3. 课堂练习: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些人民币的不同之处吗?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练习本,尝试画出这些人民币的图案,并写上它们的名称。

5. 随堂练习:同学们,你们能用10元人民币买到哪些东西呢?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练习本,尝试列出购物清单,并计算出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元人民币:特点、用途2元人民币:特点、用途5元人民币:特点、用途10元人民币:特点、用途兑换计算:10元 + 5元 = 15元2元 + 1元 = 3元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找家中的人民币,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图案和面额。

2. 尝试自己进行一次人民币的兑换计算,例如:用10元人民币去买东西,计算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去商店购物,亲身体验人民币的使用和兑换,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尝试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比较和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人民币的识别和兑换计算两部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但对于人民币的详细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我通过实物展示、幻灯片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细节关注在教学目标上,我强调了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兑换人民币的能力。

这是因为,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人民币的种类和面额,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购物和兑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关注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着重关注了人民币的兑换计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会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实践活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大于1元的人民币,理解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等知识。

他们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如何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大于1元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知道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会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灵活运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人民币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引出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使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准备】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有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1角的纸币15张,硬币1个;5角的纸币3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商店购物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揭题:买商品时要用到钱,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作“人民币”。

【说明:从生活常见的购物情境入手,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走进今天的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一)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分类引入: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说说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并把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按材料分,认识纸币和硬币。

揭示:像这样纸做的叫纸币,这种金属做的叫硬币,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2)按单位分,初步感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提炼: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三类。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购物经验,并且课前在父母的帮助下辨认过人民币,课堂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小组内将人民币分类,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认识人民币,在大量辨认的活动中总结出一般方法。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说课稿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说课稿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中的“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一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认数、运算能力之后,进一步对货币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使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人民币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工具。

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人民币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货币,珍惜人民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3.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人民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分组活动。

分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

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完成填空:
1元=()角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

(“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

(“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游戏:购物。

(“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板书设计: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10元、20元、50元、1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