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鼓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鼓精神
苗鼓是苗族人民的圣物,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内涵所在是苗族文化的象征。它不仅是振奋精神和凝聚力量的乐器,也是苗族人民沉痛怀念蚩尤,寄托哀思的载体,它和苗歌、芦笙一样被称为艺术三件宝,千百年来,苗族人民深深地爱着苗鼓,在逃亡途中,无论丢弃什么东西,拼死保护都不能丢苗鼓。苗鼓与苗族的繁衍生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追溯苗鼓产生的年代,众说纷云。据《山左金石志》与《汉阳汉画家》记载,汉代鼓舞图与红苗鼓舞图极为相似,于是就有了苗族南迁时由汉代传入之说。据苗族先民与黄帝炎帝进行过无数次部落战争,为统一行动和激发将士奋勇杀敌而发明了鼓,有的说是苗家敬神祭祖击鼓娱神,击鼓寄托哀思,而有的还给苗鼓赋予动听。
一、苗鼓的来源
传奇的民间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苗族先民战败后,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行战略性大迁徙,来到了深山的峡谷的南方中,据说黑漆漆的荒山越岭,深幽幽的高山峡谷正是毒蛇、恶虫栖身之处,是妖魔鬼怪出没的地方,有一种名叫假架假尼的妖魔,把12道山12条岭的男男女女吃待只剩下1山1岭,把12坪12坝的老人小孩吃得只剩下1坪1坝,所以彪悍、勤
劳、勇敢的苗族先民团结起来,手拿着各种武器,在妖魔出没的地方布下了天罗地网,大家齐心协力,喊声震天,点燃火把,熊熊燃烧,终于把凶猛无比的妖魔打死,为解心头之恨,为给亲人报仇,他们抽了妖魔的筋,剥了妖魔的皮,蒙在林的两端,制成了一面大鼓,再将妖魔的四只脚砍下来当鼓槌,前脚给鼓前跳舞的人用,后脚给敲边鼓的人用。”总之,苗鼓的由来尚无定论,我们无需考证,哪种说明是正确的,却足以证明苗家人对苗鼓的执着与热爱。
二、苗鼓的发布地
由于历史原因,苗族分居各地,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苗族人口942万人,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第五位,其中湖南206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5.5%。湘西苗族是中国苗族的重要一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塑造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沉淀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出巨大的贡献。鼓舞是苗族民间文化之一,因地区不同,苗鼓的大小面、打法等风格迥异,苗鼓在湘西苗族里运用最广,普及率最高,打法最具独特,技艺最成熟,是苗族文化之经典,它节奏明快,动作敏捷,是融体育和舞蹈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每逢苗族盛大节日(四月八、六月六、赶秧、
九月九等)村村寨寨,田女老少,都要聚集到坪坝进行苗鼓表演寨,苗鼓不但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还表达了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湘西凤凰振荡山河的苗鼓吧!
三、苗鼓的种类
苗鼓的种类繁多,如《花鼓》《鼓》《跳平鼓》《筒子鼓》《猴儿鼓》《迎宾鼓》《八面鼓》《四面鼓》《撼山鼓》《湘泉鼓》《单人鼓》《双人鼓》等等,在表演上各地打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表演者与敲边鼓鼓点不一,轻重不同,快慢有异,但木捧系红、黄绸是一致的,设备既相同也简单,只需鼓、鼓架、鼓槌和一块较宽的场地即可。
在湘西苗鼓舞中,常见的鼓舞为2/4拍,3/4拍,4/4拍三种,鼓舞节奏复杂多样,凤凰苗族人用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时而如行云雷电,时而似高山流水,时而若青山不老松,鼓手两手不弯曲,节奏重旦有力,如精武表演。
凤凰苗族鼓舞除敲边伴奏外还配上铜锣、唢呐、木叶等乐器,场内气氛十分热烈火爆。鼓舞动作的内容主要有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武功拳术、模仿动物动作四大类。
生产劳动有犁田、挖土、种地、播种、插秧、挑谷、扯炉、修长城、上下山、送粮等等。
生活习俗有打粑粑、照镜子、织布、纺织、推磨、洗涮、
绣花、煮饭等等。
武功拳术动作有双星捧月、猛虎下山、水中捞月、回头望月、倒挂金钩、舞枪背箭等等。
动物动作有猴子打包谷、抓痒、猫儿洗脸、抖痒、狮子滚绣球等等。
凤凰至今对猴儿鼓的打法传承完好,猴儿鼓是按照山中猴儿生活习性提炼加工而来的,有多套舞蹈动作,能把山中观猴的好奇、机灵、好动、顽皮的心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猴儿鼓多为男人鼓,显示了雄性的阳刚之气,能让人前仰后合,解除一天劳作的疲劳,获得美妙的艺术享受。
四、苗鼓的基本动作
鼓舞的基本步骤有四种。第一种是三步,即左右脚,前面交叉替换,用来表演生产生活动作;第二种是前面小踢腿步和两边跳小踢脚步,此步多为女子鼓舞动作,其动作幅度不大,柔软优美,步源于古代女子因无镜子照面,借水显影,故而形成小踢腿动作;第三种是滚翻身法,即打鼓时身体翻滚,方向不一旋转打鼓,灵活轻快,用于表演跳跃性动作,如送粮、过坳、下山等动作;第四种是踩三脚走三步,主要用于武术表演动作,表演时腿扫两边,挡住刀抱,防御袭击,动作干净利索,出手有力,变化莫测,最高境界可以打出3/8拍节奏,现在这种打法常用于锻炼身体。凤凰鼓舞的基本步就是应用前
三种步法,灵活交替运用,在一套鼓中同时运用了三种步法。因此,要求表演者必须动作准确,技术熟练,气质刚毅,功夫精深,精感丰富,有一定的技巧性和灵活性,多用内功,脚跳跃,手击鼓、腰旋转、腿随槌,表现气质突出特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精神,如凤凰苗鼓传承人麻金社编导的《欢庆苗寨》鼓,她把男耕女织,家里家外劳作的真实场面淋淋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鼓手们时而鼓前翻飞,时而转身击鼓,时而轻盈欢欣,时而神采飞扬,清脆的边鼓节奏声与浑厚的鼓点声融为一体,就像给人注入一股神奇的力量,让人精神抖数,容光焕发,行动灵巧,鼓点铿锵有力,舞姿粗犷豪放,让人看了如痴如醉,赞不绝口。在今年的州鼓文化节鼓舞比赛中,夺得第三名,对于一支不是专业鼓舞者来说得之不易!我们全凭娴熟的技艺和那灵敏的动作,全凭传统鼓舞的基本动作灵活变幻交替。《欢乐苗寨》鼓,鼓手们在表演中时而把鼓捧向空中,让宽大的红、黄绸在空中留下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时而挥手转身,拈腿换手,时而旋转跳跃,屈膝梭出,纤巧中显出柔韧,柔媚中观激情,每个动作都紧凑而精巧,用舞蹈语言,表现苗家姑娘洗脸梳头,纺线织布,耕种劳作等生产生活习俗,非常直观地描述了苗族这个农耕民族,男耕女织勤奋朴实,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情景,这一动人情景,于2015年9月17日起将永远载入湘西乃至世界民族传承文化史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