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成因及翻译方法

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成因及翻译方法

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成因及翻译方法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是指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词汇上的差异,即汉语中有的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或者英语中有的词汇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

这种现象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不同,汉语和英语中有些词汇是汉语文化的特有词汇,而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二是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同,汉语中有些词汇可以用一个词表达,而英语中可能需要几个词才能表达出来。

针对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翻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采用拆分法,将汉语中的一个词拆分成英语中的几个词,以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二是采用描述法,用几个英语词描述汉语中的一个词;三是采用拟人法,将汉语中的一个词比喻成英语中的一个词;四是采用拟物法,将汉语中的一个词比喻成英语中的一个词。

总之,英汉词汇空缺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翻译方法,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浅谈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英汉互译中经常出现词汇空缺现象,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这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英汉互译词汇空缺原因分析对策一、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分析(一)研究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原因的必要性浅析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

通俗地说就是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

这种“空缺”现象译界称之为“词汇空缺”(lexical vacancy) ,由于其常涉及到民族思维、概念方面的差异,因此也常被称为“概念空缺”(conceptual vacancy)。

例如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过一类年轻人被称为“Yuppie”,他们是城市中上阶层的青年专业人士,一般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富有,有雄心,追求金钱和享受,衣着讲究,追崇时尚。

而“Yuppie”一词源自“Young Urban Professional”的缩写。

如果译者不了解,就没法理解“Yuppie”现在是用来泛指拥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

再比如,如果我们不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

而这两种说法却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由此看来,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就会给交际和翻译带来困难和障碍。

因此,研究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是寻求词汇空缺问题解决的前提。

(二)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原因浅析1.因生存环境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系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是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秦玉君摘要:语言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能代表文化特征的基本要素.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词汇空缺的理论内涵八手,分析了汉莫翻译过程中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英汉语言在生活习惯,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对词汇空缺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在英汉翻译中解决词汇空缺的方法: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加注等.关键词:词汇空缺;原因;应对策略一,引言翻译的目的是在译人语中把译出语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在地域,环境,习俗,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经济条件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到语言上,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种语言中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即词汇空缺(Lexicalgap).二,词汇空缺定义词汇空缺现象也被称之为”词汇空白”,”词汇空位”或者”文化负载词”.词汇空缺自引入我国外语学术界以来,以往诸多学者皆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空缺现象加以阐释,定义.对于词汇空缺的定义,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谭载喜(1980)在英语学界最早提出了词汇空缺这一概念,即:文化个性反映到词汇里,便会出现词汇空缺以及词汇冲突的现象.周玉忠(1991)认为:一般来说,各个语言之间都存在着相关的对等成分,但同时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并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就是词汇空缺现象.王秉钦(1993)认为”空白”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陈喜荣(1996)则认为词汇空缺即负有特殊文化色彩的词和表达方式所造成的异族文化的空白.郭爱先(1998)将词汇空缺现象重新定义为:”词汇空缺指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中表示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或语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成分,从而形成异族文化的空缺.”以上各专家对词汇空缺这一现象的解释,定义都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词汇空缺现象的影响,其在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解释,定义的角度略有不同.其中陈喜荣先生的定义最为宽泛,而郭爱先先生对词汇空缺的定义则更全面,也最为科学:不仅包括了完全空缺的词汇也包括了语义有所不同的词汇.三,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一)不同的风俗习惯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十二生肖即十二属相,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它是一种以动物名称纪年的特殊方式.所谓十二属相就是用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相对应搭配而成,每一种动物代表一年.在英语中没有十二生肖,只有十二星座.(二)不同的宗教信仰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有道教的”玉帝”,有佛教的“阎王”,”观音”,有神话中的”龙王”等,这些概念在英民族文化中并不存在.英语语言国家的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这个概念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来看,汉语文化是群体取向的,讲求集体主义,而英语文化是个体取向的,讲求个人主义.汉语中常用“鄙人,寒舍”等词,但单译为I,yourhouse等根本反映不出其内涵意义,因为英语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谦词.(四)不同的文化内涵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同时也必然具有个性,即民族性.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古代皇帝的儿子被称为”龙子”.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四,汉英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策略(一)直译法直译法就是指在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语音规范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如纸老虎( papertiger),枪杆子里面出政权(politicalpowergrowsoutofthebarrelofa gun),丢脸(1oseface)等.(二)音译法音译法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翻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概念的词,在本族语里找不到对应词来表示时, 均可采用音义法进行翻译.如汉语中的”叩头(kowtou),乌龙茶(oo1. ung)”;英语中的”~onsx(声纳),radar(雷达),”等.(三)意译法意译法是指不保留源语的形式和修辞,而只传递源语意思的翻译法.如:”狗改不了吃屎”可以翻译为”Afoxmaytumgray, butneverkind.”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西方人对狗有好感,认为它们是忠实可靠的朋友,而在汉民族人的心目中对狗含有厌恶鄙视的感情色彩,因此,在翻译”狗改不了吃屎”时不宜保留”狗”的形象,而将其替换为”狐狸”的形象.(四)加注法加注即在直译或意译的基础上,根据内容加以补充,使之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更符合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如”鸳鸯火锅”仅仅译成”Y uanyanghotpot”,恐怕难以讲清其含义,也难以让西方人了解其原料和味道.所以,宜采用添加注释的方法进行处理:Yuanyang hotpot(withawork,partitionedintotwoparts,oneofwhichisfilledwithhot —spicysoupandtheotherofwhichisfilledwithnon—hot—spicybroth).五,结语必须指出的是,词汇,词义上的空缺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当客观地对待.翻译工作者不但要学习语言,而且要学习语言文化,然后以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处理翻译中出现的这一问题.(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浦东;200135) 参考文献:[1]Baker,M.(1992)InOtherWords:ACoursebookonTranslation [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Nid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In-nerMongoliaUniversityPress[3]郭爱先.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J].解放军外语,1998,21(5):42—45.[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刘宏.跨文化交际中的空缺现象与文化观念].外语与外语研究,2005(7)[6]谭载喜.翻译中的语义对比试析[c].见:杨自俭,李瑞华主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13l一137.[7]周玉忠.英汉对译的不可译现象[c].见: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27—428.作者简介:秦玉君(1989年9月),女,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I.117?。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词汇空缺是指一门语言中存在一些特定的概念或词汇无法用当前语言的词汇进行准确的表达或翻译。

这是在跨文化沟通或者翻译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翻译人员采取的方法有很多种,解决的方式也因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如何翻译词汇空缺的问题,要考虑到源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和特点,进而进行有所取舍的翻译。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避免使用字典或在线翻译工具的固定翻译,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充分考虑语境和文化差异。

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中词汇所指的概念、语境和文化背景。

比如,在英语中有“awkward”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困窘、尴尬,但如果直译成中文,不能充分表达原意,因为中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

其次,在面对词汇空缺时,可以借助“描述式翻译”来增强表达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比如,对于英文中的“happiness”这个词,在汉语中并没有对应的单一词语可以完全对应,但可以使用“幸福、欢乐、快乐”等不同形式的词语来描述这个概念,从而在翻译中增强表达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第三,为了充分表达原文中的概念、情感和文化内涵,有时需要进行语用翻译,换言之,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言的叙述方式和表达习惯,以增强表达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例如,当某一种文化中存在某些特殊的概念或习俗时,需要将这些习俗或概念进行适当的解释或注释,以便理解和接受。

最后,对于想法或概念无法在语言文化间直接翻译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类比或借鉴的方法,通过对比或转化,寻找与目标语言或文化的对应或相似之处,从而实现符合文化习惯的表达。

总之,解决词汇空缺的问题需要考虑到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以及上下文等方面因素,以灵活的态度进行翻译处理。

这样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以及沟通的顺畅。

从翻译角度看英汉语义空缺

从翻译角度看英汉语义空缺

从翻译角度看英汉语义空缺科技信息人文社科从翻译角度看英}2iE义空缺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外国语学院唐芳洲[摘要]语义空缺现象就是指由于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或契合的词.语义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它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障碍.本文从语义空缺的根源和翻译方法的角度来对语义空缺进行分析.[关键词]语义空缺语义空缺根源翻译方法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由于各国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各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特有的事物,而在语言中反映这些事物的词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义空缺现象就是指由于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或契合的词.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语义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它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障碍.因此,对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是必要的.一,语义空缺现象的根源语言文化差异是引起语义空缺的根源,具体的说,引起语义空缺现象的根源有以下几点:1.自然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例如,"泰山JL--'t-","付诸东流","暗渡陈仓"等带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地域色彩的成语是无法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词汇的.同样英语中的"WhenDoverandCalaismeets"(比喻绝不可能的事),"DOVer"(多佛,英国港口),"Calais"(加来堪国港口),"Indiansummer"(美国某些地区严冬来临之前的一段很暖和的天气),汉语中的"四合院","八仙桌","轱辘", "碾子","绣球","二胡","旗袍"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在英美国家是没有的,因此,在这些方面的词汇就存在空缺.而英语中的"chocolate", "hamburger","pudding","jacket","nicotine","jeep"等在汉语中至今没有地道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巧克力","汉堡包","布丁", "茄克衫","尼古丁","吉普车"等.2.传统价值观念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在传统观念上的差异形成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因此词义联想和意象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寿)称为"红喜",把老人逝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英美人来说,把娶媳妇说成"红喜" 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日称为"red—letterday".但要把上年纪人的逝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感到奇怪了.因此,与英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中国文化的个性,在英美文化中是存在空缺的.而在英美国家的婚礼中,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象征着新郎新娘的爱情"纯洁无暇"以及新娘对新郎"忠贞不渝",这是英语中对白色所赋予的蕴意. 因而就有了"whiteday"f吉日),"daysmarkedwithawhitestone"f幸福的日子)的说法,这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为白色在中国多与丧事有关.3.传统信仰不同宗教文化,可以说是对人类和社会影响最深最广的一种文化形态.不同的宗教有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道教以及中国化了的佛教思想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则是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合流,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便产生了空缺.例如:在西方"crownofthorns"(荆棘冠)象征谦卑克己;"Cain"隐),《圣经》中的人物,引申为"骨肉相残";"Job'scomforter"(约伯的安慰者)比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等.这些典故在中国宗教中都没有对等表达, 形成了词汇空缺.同样在汉语中也有许多具有特定内涵的宗教词语.中国人主要信奉佛教和道教,因此有"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看僧面看佛面","借花献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4.社会背景,历史发展不同,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由于英美国家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的发展历史不同,因而在各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也不同,出现了因历史文化差异产生的词汇空缺.例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牛郎织女"等传说,其中"盘古,嫦娥,女娲,牛郎,织女"为中国传说中人物,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神.它们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而英语中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Zeus"(宙斯), "Apollo"(阿波罗),"Ares"(阿瑞斯),"Prometheus"罗米修斯)等也只能是西方文化的独特遗产.二,语义空缺的翻译方法词汇空缺客观存在的事实使得不少人将其列入不可译的范畴.是否词汇空缺真的不可译呢?人类不论种族,肤色,国籍,民族如何,人的生理条件,生活需求,思维活动以及感情标准,道德标准总是大致相同的. 正是人类的共性让翻译有了依据和可能.通常可采用以下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意译,增词译法.1.音译原文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的词汇由于在译文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s0fa一沙发, salad一沙拉,gene一基因,Aids一艾滋病,"logic"(逻辑),"tank"(坦克), "coffee"(咖啡),"chocolate"(巧克力),"pudding"(布丁),"Elizabeth"(伊丽莎白),"Shakespeare"(莎士比亚),"London"(伦敦)等.2.直译一些生动的,含有浓厚的原文语言,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法,音译成译文语言有失其生动,并且音译过多会影响阅读理解,因此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如:英译汉"hotdog"(热狗),"blindzone"(盲区),"rightwing" (右翼),armedtotheteeth一武装到牙齿,crocodile'stears一鳄鱼的眼泪. 汉译英"纸老虎"(papertiger),"丢脸"loseface),"京剧"(Beijingopera)等.3.意译为了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在英汉词汇空缺上我们较多地采取意译法. 如:"吃闲饭"leadaidlelife,"吃香"beverypopular,"吃得开"_bea favoriteof,"吃不准"benotsure.如:狗头军师ineptadvisor,villainous advisor,狗腿子-+lackey,henchman,spaniel.4.增词译法就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起来,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三方面都对等起来.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isLikeshowlngoff 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uBanthemastercarpenter."其中,"鲁班"变成了"LuBanthematercarpenter99否则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Thewitofthreecobblers combinedsurpassesthatofZhugeLiangthemastermind."总结词汇空缺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之间的交际和翻译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英汉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翻译造成障碍.词汇空缺的研究能培养语感和提高我们的语言分析能力.我们只有深入研究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解决它给语际交流和翻译造成的障碍.。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一)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一)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一)摘要]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

因此了解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更为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前提。

本文通过对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英汉语言词汇空缺翻译策略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

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

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

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

因此,在英汉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考虑各种语言的个性和词汇的空缺现象,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词汇空缺的涵义及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词汇空缺本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

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

例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常吃的“馒头”、“腊八粥”等在西方国家就从未有过,于是英语没有对应的词汇;而“pizza”、“turkey”等中国从未有过,因此在汉语里没有与其对应的词汇。

再如,汉语中用“月下老人”象征媒人。

而在英语的众神谱中,却没有这样一位老人。

英语中主司爱情之神是美艳绝伦的维纳斯和调皮、喜欢恶作剧的丘比特。

这两个颇具异族情调的爱情之神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一个词汇空缺。

同样,反映汉语民族文化的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存在着空缺,如“风水”、“红包”、“有喜”、“中举”、“贱妾”、“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

翻译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应用

翻译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应用

翻译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应用摘要:一、引言二、中英词汇表达差异1.词汇空缺现象2.词汇内涵差异3.词汇表达方式不同三、句法结构差异1.句子结构差异2.语序差异3.被动语态使用差异四、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习语和文化特定词汇2.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3.文化适应与翻译策略五、翻译技巧与策略1.直译与意译2.归化与异化3.增译与删译六、实例分析1.文学翻译实例2.商务翻译实例3.影视翻译实例七、结论正文:一、引言翻译教学作为我国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中英双语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翻译教学中,中英汉对比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质量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词汇、句法、文化等方面分析中英翻译中的差异,并探讨相应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二、中英词汇表达差异1.词汇空缺现象: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表达上存在许多差异,部分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词汇,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例如,汉语中的“关系”一词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需要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2.词汇内涵差异:中英词汇在内涵上也有很大差别。

如“狗”在汉语中常含有贬义,而在英语中则无明显感情色彩。

因此,在翻译时需根据语境进行调整。

3.词汇表达方式不同: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如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用法较为灵活,而英语则有较为严格的词类划分。

在翻译时,应注意词类的转换和调整。

三、句法结构差异1.句子结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很大差异。

汉语句子以主谓宾为基本结构,而英语则以主语、谓语、宾语为基本结构。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2.语序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语序有所不同。

汉语中词序较为固定,而英语中词序较为灵活。

在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词序以保证译文的通顺。

3.被动语态使用差异:汉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少,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为频繁。

在翻译时,应根据英语的被动语态特点,适时将汉语句子改为被动语态。

四、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习语和文化特定词汇:中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习语和文化特定词汇,这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词汇空缺(lexical gap)是指一种现象,即某一种语言中缺乏表达特定概念或情感的词汇。

词汇空缺的存在对于翻译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可能需要寻找替代词汇或使用更为抽象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中的意思。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探讨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词汇空缺的原因词汇空缺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些特定的动物、植物、食物、传统习俗等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命名和概念,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可能会出现词汇空缺的情况。

一些特定的情感、心理状态、道德观念等也有可能在不同语言中缺乏对应的词汇,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

词汇空缺的存在可能会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词汇空缺可能导致原文中的意思无法准确表达,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更为抽象的表达方式,这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或传达不到位。

词汇空缺可能会导致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陷入困境,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

词汇空缺也可能会导致翻译的结果缺乏一定的文化特色,无法真实地反映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三、应对策略在面对词汇空缺的情况下,翻译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尽量减少词汇空缺带来的影响。

翻译者可以尝试使用更为抽象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替代原文中的词汇空缺,以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意思。

翻译者还可以借助相似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进行补充或替代,以尽量减少翻译过程中的困难。

翻译者还可以通过对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来寻找更为贴切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

词汇空缺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现象,其存在对于翻译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通过采取一些应对策略,翻译者可以尽量减少词汇空缺带来的影响,以实现翻译的准确和贴切。

希望本文的浅析能对读者有所启发,让大家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翻译时更加注重词汇空缺的存在及其影响。

浅析汉英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浅析汉英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浅析汉英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盛婧威海职业学院[摘要][关键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入,汉英两种语言在相互交际中不断碰撞,出现了许多词汇空缺现象。

本文着重介绍了此两种语言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并就其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做了一定的总结。

汉英语言词汇空缺原因影响俄国Г.В.Быкова认为空缺的实质是语言体系内部构成和不断发展的成分,是每一个语言系统本身的必要组成成分,是“存在于观念中的内容以零词位的状态在词汇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潜在词汇单位”。

[1]因此文化共性越多,词汇空缺就越少;反之,文化共性越少,词汇空缺就越多。

同作为源远流长而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英语和汉语均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拥有大量的在语言词汇系统中直接客观反映该语言国家的独特文化的文化负载词。

这类词,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离开了民族文化背景,是很难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的。

在其他语言民族中,也很难找到与该事物概念意义相对应的符号,这种文化词汇的空缺,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

因此在英汉这两种文化差异极大的语言在相互交际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词汇空缺现象。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之下,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

当一个民族的某些表示特有事物的词语在另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中不存在,也就不会在其语言中有相对应的概念,因此就会产生词汇空缺。

正如F R Pa lme r 所指出的,“Th e w o rd s o f a la n g u ag e of te n re fle c t n ot s o mu ch th e re a lity o f th e w o rld ,b ut th e in te re sts o f th e p eo p le w h o s p ea k it 。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范本)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范本)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 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 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

看来,W‎a tergate‎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

‎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 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设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 n idle ‎l ife),“吃‎香”(be ve‎r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 n one a‎n stand,‎too mu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以及相对等的翻译方法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以及相对等的翻译方法

识。
的认知和规则, 而这些认知和规则会体现在语言上。如最早出现
在三 国时期 的“ 童养媳 ” 这 一词汇 , 这 一名词概 念在 中国所独有 的, 它指 的是 由于在 中国的古代某些贫 困的家庭没钱娶媳妇儿就 跑到外地 抱养一个女孩从儿 童时期在婆家 养着 , 待长到十 四、 五 岁时 , 就让她 与儿子圆房 。这一概念 在西方文化 中根 本不存在 , 那么这种 词汇在英文 中也根本没有一个 能与其对应 的词 汇来翻 译, 这样 “ 童养媳 ” 一 词就成 为 了翻译 词汇 中的一个 空缺 。又如 “ 八 股文 ” 是 中国明 、 清两朝考 试的一种制度 , 也是 中国历 史发展 中留下来 的词 , 是其他 文化无法理解也很难去诠释 的词汇 。 第二 , 地域风俗 的差异 。 词 汇的空缺很 大程 度上是 由于不 同文化所特有 的不同 的风 俗造 成的 。风俗是指每 种文化独特 的节 日庆祝方式 、 衣着 、 生活
第三 , 语义转借 。 语义转借 是指 要翻译 的源语 言在 目标语言 中没有确切 的词 汇表达 , 但是有类似 的, 相近 意义 的词汇 。比如说 , 在中国有 种迷
信活动 叫做 “ 算卦 ” , 这是 中国道教 中的一种行为 , 在西方 “ 算卦 ” 这一 概念 , 但是 有类似 的 , 目的相 同的行 为 叫做 “ c r y s t a l g a z i n g ”
第二 , 直译。 直译是指将源词汇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用 目标语 言翻译过来 , 由于我们讨论 的是 出现词汇空缺的词 , 那么直译过来的词汇肯定 是 目标语言 中所没 有的 , 而且 在理解上也会存在 一定 的困难 , 但 是我们选择直译 的词汇通常是可 以通 过字面上的意思 推论 出本 身的含义的词汇 。如 “ 纸老虎” “ p a p e r t i g e r ” 这个是 在英 语 中所没 有的短语 , 但 是从字 面上可 以理解 出“ p a p e r t i g e r ” 所指 的是 虚张 声势 的人 , “ 如履薄 冰” “ t o b e o n t h i n i c e ” 这个 词汇在 中文 中是一 个成语 , 在英语 中没有 同样 的成语可 以翻译 , 但是 从字面上我们 可以 了解 “ 在很薄 的冰上 ” 表示处 在很危险 的情况 。这一系列 的 词汇我们就可以选 择直译来解决词汇空缺 的问题 。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基于文化差异视角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基于文化差异视角

176浅析英汉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基于文化差异视角贾楠楠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词汇的不对应性,即词汇空缺的现象。

本文通过运用音译、直译、改编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来举例分析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的现象。

关键词:词汇空缺;文化差异;翻译方法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外宣传中出现了很多新词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汇空缺现象成为翻译中的一大障碍和难题,为了加深国家之间的交流,翻译工作者需要转移工作重心,确保语言准确的输出,为国内外交流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词汇空缺定义及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词汇空缺是文化与语言不可分割的一种体现。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一种语言中表示新事物或具有民俗特色的概念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成分。

正如莱督(Lado)(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1957,P.71)所说的,“我们把生活经验变成语言,并给语言加上意思,是受了文化的约束、影响的,而各种语言则由于文化的不同而互为区别,有的语义存在于一种语言中,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存在。

”[1]词汇不但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整个体系的关键,还是文化的载体,是国家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

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生活状态、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必定会在一个国家的语言中折射出来。

总而言之,翻译工作者要重视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做到翻译的准确性,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语言本身的特点。

从汉语和英语语言本身特点来看,两种语言之间存着着巨大的差异,包括发音、语境、语义内容、语法结构的不同。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所以产生了词汇空缺现象。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原语所承载的语言特色,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

第二个原因是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波及范围广,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在英汉翻译中都会造成词汇空缺的产生。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词汇空缺指的是在某些场合下,人们发现自己无法描绘某种感觉、思想或者经验,同
时也无法使用准确的词汇来描述。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该经验或感觉很特殊且稀有,或者
因为该词汇从未被创造出来。

由于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这也促使许多文化和语言形成了一
些特定的术语,以便减少这种词汇空缺的情况。

当我们试图将某种词汇难以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就会遇到翻译难题。

这种情况可能发
生在各种语言直接的相互翻译中,或是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

由于各种文化和语
言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存在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可能无法被翻译成另一种
语言。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英语中的“home”(家庭)需要翻译成中文,我们可
以用“家”来翻译。

但是,当我们需要将中文的“家”翻译成英语时,根据上下文的不同,翻译成“home”或“family”都可能是正确的。

这个例子表明了单词或翻译的不唯一性和
多样性。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翻译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语言能力,才能在保持原
意的基础上,用最适合的语言进行翻译。

此外,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家也可以通过添加一
些解释性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更加准确地表达原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和深层次的文化含义。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的越来越强烈的文化交流和学习需求,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
越明显。

通过翻译,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世界日益一体化,
翻译家也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西差异与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精选文档

中西差异与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精选文档

中西差异与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一、汉英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必然性杨绛先生曾经形象地比喻翻译工作,说译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仆二主”的事情,即译者这个“仆人”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这个“主人”,还要忠实于读者这个“主人”。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既要想着原作及其作者,尽可能地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

同时,译者还要想着原文的读者,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然而,译者这个“仆人”是否真的能够完全忠实于“原著”和“读者”这两个主人呢?事实上,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翻译完完全全的可能是没有的,完完全全的不可能也是没有的。

世界上的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中进行的。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

“因为再好的翻译也不可能在译入语中百分之百地表达出原文的全部内涵、全部意义、全部信息,也不可能使译入语接受者的感受和反映完全等同于原文接受者的感受和反映”(沈苏儒,《信达雅漫谈》)。

所以,译者不可能同时完全、而只能尽量忠实于这两个主人。

这正应了钱钟书先生的那句名言“翻译必有失”。

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

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即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只能用“兜圈子”的办法才能表达)。

二、中西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中西文化差异是自东、西方开始有了交往以来从未停止的一个话题,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社会习俗、宗教文化及英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差异等方方面面。

而这些方方面面的差异足以让译者在如何既忠实于“原著”又忠实于“读者”的问题上煞费苦心。

(一)历史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词汇空缺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特有的词语,比如古代的一些刑罚“车裂”、“五马分尸”、“金瓜击顶”“株连九族”等,这些词语就是现代的中国人也需要借助额外的解释才能理解,更何况要把它翻译出来给对中国古代文化一无所知的西方人来理解呢。

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

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

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1.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ife),"很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摘要】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最棘手的一种文化障碍。

不同文化之间差异与共性并存,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多为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真空所在。

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产生词汇空缺的各种原因,力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处理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词语空缺;翻译;形成原因1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

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阴阳八卦、农历节气、中医术语等在译成英语时,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或对等的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音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如将“阴”“阳”分别译为yin, yang等等。

这类词语的英译难度很大,因为在英语中无法找到相应的对等词。

同样,产生于美国60年代的hippie,由于它是美国文化的独特产物,在汉语中也无与之对等的词语,只能将其音译为“嬉皮士”。

再如,karaoke,在中国传统词汇中无与之对等的词汇,因而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只能采用音译的办法,同时借用英文字母译为“卡拉ok”。

而这两种说法却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译者的工作完全是全新的和创造性的。

因此,在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译者必须设法处理这种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词汇空缺问题,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2 造成词语空缺的原因2.1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语言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产物,特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生产方式决定了某一民族语言的独特性。

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浅析汉语与英语在翻译中的词汇空缺

浅析汉语与英语在翻译中的词汇空缺

浅析汉语与英语在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引言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差异及历史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有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汇空缺”现象。

一、分类根据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来源与背景,我们可将词语之间的空缺现象概括为以下五大类:(一)由于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接触不同的事物。

这样,不同语言中就存在语言上的空缺现象。

例如:汉语中的“炕”“旗袍”“中山装”“麻将”“二胡”“锅盔”“辘辘”等在英语中都属词汇空缺。

而英语中的“tank”“jacket”“bus”“nicotine”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地道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坦克”、“夹克衫”、“巴土”、“尼古丁”。

再有,“Cheesecake(奶酪蛋糕)”,在英语里,指女性健美照或美腿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

但在汉语里,没有一个恰当的翻译。

又如“AmericanDream”实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Lazy Susan(懒惰的苏珊)”,指一种盛食品的自动转盘,供顾客选用;“Merry widows (快活寡妇)”,指一种女子的紧束身衣。

这些词都具有独特的英国文化背景,但在汉语中无法对等地表述。

(二)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饮食、起居等文化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节日、庆典等喜庆活动中,如中国的“元宵”“腊八粥”“过年”“爆竹”“压岁钱”“红娘”“月下老”等都代表特殊的中国文化内涵。

而英语中的“salad”“coffee”“chocolate”“hamburger”等在汉语中也属空缺。

只能取其读音借入。

(三)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东方人大都信仰佛教或其它,而西方人大都信仰基督教,这两种宗教的教义、礼仪等各不相同,也造成了词汇上的空缺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 到两种 语言 所 体 现 的不 同文 化 的影 响 。这 是 一 种 双重 影响 : 方 面 , 一 人类 生存 依 赖 的物 理 环 境及 从事 活动所 具有 的相 似性 使 得 不 同 民族 的行 为方 式道 德观念 审美 情趣 等 诸 多 方 面均 具 有 普遍 的相 似性 。 因此 , 即便 使用 不 同语 言 的人 在谈 及 同一 事
言形式 , 即译 文 , 现 出来 。但是 , 言形式 的转 换 再 语
分 析词 汇空 缺产 生 的 原 因 首先 应 明确 词 汇 空 缺 的定 义 。顾 名思 义 , 汇空 缺就是 一种语 言 中单 词 个词 语 即可 明确标记 的概 念 , 另一 种语 言却需很 用 多词 语解 释才 能 表达 清 楚 。 以英 语 中常用 来 泛指 丑 闻的 w t gt 词 为 例 , 读 者 不 知 其 出处 是 a rae一 e 若 2 纪7 0世 0年 代初 时 任美 国 总统 的 尼 克松 制 造 的 “ 门事件 ”, 会 对 其 所 指 产 生 歧 义 。这 就 是 英 水 就
汉 语 中 的 “ 放 前 ” 词 的英 译 是 “ e r l ea 解 一 bf e i r. o b t n 。这对 于 了解 中 国历 史 的英 美 人 来说 理 解起 i” o
来是 没有 问题 的 , 其 他英 语 读 者 则会 不 解 其 意 。 但
原 因在于 汉 语 中 的 解 放 前 ” 两 方 面含 义 : 治 ‘ 有 政
物或 现象时也 通 常采取相 似 的表达方 式 。可 以说 ,
正是这 种文化 上 的相 似 性 才使 得 语 言 问 的翻 译 成 为可能 。另一 方面 , 同文化在 展现共 性 的同时 也 不 不 可避免 地表 露 出各 自的 差异 。因 为每 一 种文 化 都是 在 不 同地 理 、 自然 、 史 、 治 条 件 下 产 生 发 历 政 展, 由不 同的社会 体制 、 价值 观念 、 宗教信 仰 和生活 方式 构成 , 而形 成 了不 同 的文 化 差 异 , 从 这种 文 化 差 异所 必然造 成 的语 言 差 异便 成 为 语 言 翻译 中的 主要 障碍 。英 汉两 种 语 言所 承 载 的 文化 内涵 差 异 极 大 , 均为世 界 上词 汇最 丰 富 的语 言 , 就 造成 又 这 了英 语和 汉语 两种 语 言互 译 时 的 词 汇空 缺 的现 象
童 丹 , 露 葛
( 宁 中 医药 大 学 职业 技 术 学 院 ,辽 宁 辽 沈阳 10 0 ) 1 1 1
[ 摘
要 ]语 言是 文化 的载体 。因此 , 言的翻译 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 意义的转换 , 语 更是两种不 同文化 的相
互 转换 。本 文 从 文 化 与 语 言 的 角度 分析 英 汉 互译 中的词 汇 空缺 产 生 的原 因及 相 应 的翻 译 方 法。
与 对 } 及 翻译 理 论 与研 究 。 匕
语特 有 而汉语 空 缺 。此 类 情 况就 需 要 语 言 翻译 人
是 一个极 为复 杂 的过 程 , 这是 由语 言 的性质 所决定 的。语 言是充满 了文 化 色彩 的 , 因为 就 本质 而 言 , 它 既是文 化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同时 又是文 化 的主要 载体 。文化 是一 个 民族 在 自己的社 会 历 史发 展 进 程 中形 成 的独 有 的风格 与传统 , 是具 有极 强 的民族
的发生 。
交际, 而文 化 背景 的差异 是客 观存在 的事 实 , 因此 , 这种 文化 差 异 所 导 致 的 词 汇 空 缺 就 不 可 避 免 了 。 如 G o r a odFi y特指 复 活 节 前 的星 期 五 , 就是 耶 d 也
稣 受难 的 日子 , 如 果 汉译 时 按 字 面译成 “ 的星 但 好 期 五 ” 中国人一 定莫 名 其 妙 , 解 其 意 。同样 的 , , 难
方 面指的是 中或人 民共 和国成立 之前 的 旧社 会 ; 时 间方 面指 14 9 9年 之 前 。 由此 可 见 , 者应 充 分 意 译
[ 收稿 日期]2 1 0 2 00— 2— 6
[ 作者简 介]童丹( 90一) 女 , 17 , 辽宁沈阳人 , 辽宁 中医药大学职业技 术学院 外语 教研 室讲 师 , 主要 研 究英汉语研 究
[ 关键词 ]文化 ; 翻译 ; 词汇 空缺
[ 中图 分 类 号 ]H 1 . 3 59 [ 献标 志码 ]A 文 [ 章 编 号 ]10 —83 2 1 )20 0 -3 文 0 85 2 (0 响
二 、 汇空缺 产生 的具体 原 因 词
翻译 , 字 面理 解 , 是一 种语 际交换 过程 , 从 就 即 把原文 语言形 式所 载 有 的全 部 信 息 用译 人 语 的语
性 的, 这就造成 了以语言 转换为 实质 的翻译 必然会
员意 识 到词义 空缺 现象 的存在 , 翻译时 有意识 地 在 予 以补充 或注 释 , 以消 除其给跨 文化 交流 带来 的障 碍 。而这 首先 要 明确 的则 是 词 汇 空 缺产 生 的具 体原因。
( ) 同的文化 背景会 造成 词 汇空缺 一 不 根 据社 会 语 言 学 (oil igi i ) 点 , sc —l us c 观 a n ts 语 言是 不 可能 与文化脱 离的 , 言交 际 的实 质是 文化 语
第2 6卷
第 2期
兰 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RNA ANZ 0U L OF L HOU I S I UT F E CA I N N T T E O DU T O
21 0 0年 4月
Ap . 2 0 r 01
Vo . 6 No 2 12 .
英汉 互 译 中 的 词 汇空 缺 问题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