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2讲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精品教案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精品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儒家思想的内涵。

2.结合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体会《论语》十二章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体会《论语》十二章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2.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翻译了全文,下课前尝试了背诵课文,下面我们“随机抽查”背课文。

(老师可以利用点名功能随机选择学生,被点名的学生按课文顺序依次背诵课文原文。

这样可以有趣味地检查背诵结果,同时复习课文内容。

)过渡:看来同学们课下都下功夫背诵课文了,老师很欣慰。

那么分类作业完成得如何呢?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说一说,从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三个角度,你是如何给《论语》十二章分类的,你的分类理由是什么?预设:1.分类(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理由(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明确强调了学习是需要按时复习的,显而易见,其中的“时习之”就是谈论学习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样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在旧知识中获得新体会,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句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告诫我们不能只学习不思考,也不能只思考不学习,给我们指明了学习方法。

第12章 第2讲 烃和卤代烃

第12章 第2讲 烃和卤代烃
进入导航
第十二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2.炔烃
(1) 概念:分子里含有 ________ 的一类脂肪烃,称为
炔烃。 (2)通式:________________(n≥2,n↔N)。 (3) 物理性质:炔烃的物理性质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 子数的增多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如沸点随分子里碳原子
数的增加而________,相对密度逐渐________。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十二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2.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与NaOH的水溶液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去反应:与NaOH的醇溶液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十二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基础知识梳理
一、烷烃 1.概念:分子里碳原子之间都以 ________连接成链
状,碳原子其余的价键全部跟________结合而得到的烃,
叫做烷烃。 2.结构特点:①单键,②饱和,③链状。 3.通式:________(n≥1,n↔N)。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十二章
第 2讲
系列丛书
3.卤代烃的分类 (1) 根据分子中所含卤素的不同进行分类:氟代烃、 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2) 根据分子中所含烃基的不同进行分类:饱和卤代
烃、不饱和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3) 根据分子中所含卤素原子多少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卤代烃、多卤代烃。 4.化学性质 分 子 式 中 C—X 键 易 断 裂 、 易 发 生 ________ 反 应 和

2025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第2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涡流

2025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第2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涡流

2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限时规范训练
维度2 转动切割问题
例 3 如图所示,光滑铜环水平固定,半径为l,长为l、电阻为r的
铜棒OA的一端在铜环的圆心O处,另一端与铜环良好接触,整个装置处
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现使铜棒OA以角
速度ω逆时针(俯视)匀速转动,A端始终在铜环上,定值电阻的阻值为3r,
B0;左侧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垂 直纸面向外为磁场的正方向。一硬质细导线的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
S0,将该导线做成半径为r的圆环固定在纸面内,圆心O在MN上。求:
(1)t=t20时,圆环受到的安培力; 甲

(2)在 0~32t0 内,通过圆环的电荷量。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限时规范训练
03
考点三 自感
3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限时规范训练
知识梳理
1.自感现象 由于导体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叫作自 感。 2.自感电动势 (1)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作自感电动势。
(2)表达式:EL=LΔΔIt。
3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限时规范训练
考点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的理解及应用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限时规范训练
知识梳理
1.感应电动势 (1)概念: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2)产生条件:穿过回路的__□_1_磁__通__量____发生改变,与电路是否闭合
无关。
(3)方向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用__□_2 _楞__次__定__律_____或右手定则判
然联系。

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知1-讲
石蜡熔化过程记录表
知1-讲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2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66 72
总结
知1-讲
1.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5 火山爆发是某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 吗,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 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 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 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填 “升高”或“降低”)。
总结
知2-讲
1. 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 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3. 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 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知2-讲
比较内容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内部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内部原子排列无规则
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3)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
(4)根据碎冰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
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分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
比较下面两图:
冰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 -3 -2 -1 0 0 0 0.5 1 1.5 2
知3-练
1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熔化
C. 先熔化后凝固

22版:第2讲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步步高)

22版:第2讲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步步高)

34
解析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变 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副线圈中的电流减小,则R1消耗的功率及其 两端电压均变小,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大,选项A错误,B正确;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副线 圈中的电流减小,则原线圈中的电流也减小, 电流表A1示数变小,选项C错误; 若闭合开关S,副线圈电路中总电阻减小,副线圈中的电流变大,R1两端 电压变大,R2两端电压减小,电流表A2示数减小;原线圈中的电流也变 大,电流表A1示数变大,选项D错误.
12
2.(原线圈上有用电器的变压器)(多选)如图5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
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和b.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
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9∶1
B.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9
C.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1
图5
√D.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9
表示数增大
√D.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解析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原线圈的匝 数为n1,则有 U2=U1nn21,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 b 连接时,原线圈的匝数为n21,则有 U2′=U1nn21, 联立得U2∶U2′=1∶2,故电压表的示数比为1∶2,故A正确; 2 当t=0时,c、d间的电压瞬时值为u=Usin(100π×0)=0,故B错误;
功率关系:P1=P2+P3+P4+……+Pn 电流关系:n1I1=n2I2+n3I3+n4I4+……+nnIn
考向1 变压器基本物理量的分析与计算
例1 (2017·北京卷 ·16) 如图2 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
220 2 sin(100πt) 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 Ω的负载电阻,原、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第2讲)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第2讲)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பைடு நூலகம்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为什么 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 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 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 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 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 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 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 木的名称。”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
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颜渊》)
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 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 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 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就 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 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 一言:一个字。 行:实践。 其:大概。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 “仁”又有何关系?
【明确】: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 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 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已所不欲,勿 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已”。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语段蕴含了哪些做事和学习的道理?
【明确】: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做事不可半途 而废,要持之以恒,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孔子以堆土成山和平整地面的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 之以恒的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 应该坚持不懈。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发展 第十二章 第2讲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课时1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发展 第十二章 第2讲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课时1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4)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3. 读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图1)和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影响 ①萎缩原因 a.自然原因——长江上游带来泥沙,造成泥沙沉积。 b.人为原因——上游__毁__林__开__荒__,水土流失;区域压力大,大规模__围__湖__造__田__,导致 湖泊萎缩。 ②影响:湖泊__调__蓄__功__能__下降;水旱灾害频发;生态系统被破坏。 (2) 洞庭湖湿地对区域环境的重要影响 ①调节__气__候__;②调蓄洪水;③净化水质;④维持生物__多__样__性__;⑤航运;⑥旅游观 赏价值;⑦提供农副产品。
的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荒漠地区,与吐鲁番的气候明显不同,可能引种失败。
3. 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A )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
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建设沙漠植物园的目的是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繁殖培育药用
思维点拨1. 黄土分布区就是黄土高原吗? _黄__土__高__原__与__黄__土__分__布__区__是__两__个__不__同__的__概__念__。__其__中__黄__土__分__布__区__的__范__围__要__比__黄__土__高__原__大__,__ _黄__土__高__原__只__是__黄__土__分__布__区__在__我__国__分__布__最__为__集__中__、__典__型__的__区__域__。___ 2. 黄土高原与沟壑地貌成因是否相同? _不__相__同__。__黄__土__高__原__的__成__因__:__沙__漠__外__围__的__黄__土__堆__积__,__属__于__风__力__沉__积__作__用__。__沟__壑__地__貌__的__成__ _因__:__水__土__流__失__使__地__表__千__沟__万__壑__,__属__于__流__水__侵__蚀__作__用__。___

2020高考数学2 第2讲 算法与程序框图

2020高考数学2 第2讲 算法与程序框图
应用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注意点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 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2)条件结构 利用条件结构解决算法问题时,重点是判断框,判断框内的条 件不同,对应的下一图框中的内容和操作要相应地进行变化, 故要重点分析判断框内的条件是否满足. [提醒] 条件结构的运用与数学的分类讨论有关.设计算法时, 哪一步要分类讨论,哪一步就需要用条件结构.
__L__O_O__P_U__N_T_I_L___条件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复数、算法、推理与证明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程序框图一定包含顺序结构,但不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和 循环结构.( ) (2)条件结构的出口有两个,但在执行时,只有一个出口是有效 的.( ) (3)输入框只能紧接开始框,输出框只能紧接结束框.( ) (4)输入语句可以同时给多个变量赋值.( ) (5)在算法语句中,x=x+1 是错误的.( ) 答案:(1)√ (2)√ (3)× (4)√ (5)×
(2018·高考北京卷)执行如图所示的程
序框图,输出的 s 值为( )
1
5
A.2
B.6
7
7
C.6
D.12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复数、算法、推理与证明
解析:选 B.运行程序框图,k=1,s=1;s=1+(-1)1×12=12, k=2;s=12+(-1)2×13=56,k=3;满足条件,跳出循环,输出 的 s=56,故选 B.
第十二章 复数、算法、推理与证明
第 2 讲 算法与程序框图
第十二章 复数、算法、推理与证明
1.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 ①算法通常是指按照___一__定__规__则___解决某一类问题的__明__确___ 和__有__限__的步骤. ②应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__程__序__,让计算机执行并解 决问题. (2)程序框图 定义: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___程__序__框___、流程线及 ___文__字__说__明____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二章第二节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二章第二节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二章第二节故事梗概
摘要:
一、全文概述
二、故事主要人物
三、故事情节与发展
四、故事主题与启示
正文:
一、全文概述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二章第二节,以一段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

本节故事通过讲述红军战士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

二、故事主要人物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红军战士小王、伤病员小李、房东大娘以及敌军俘虏。

他们在故事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演绎了一幕感人的场景。

三、故事情节与发展
1.小王负伤,被送到附近的老乡家养伤。

2.小王与房东大娘、伤病员小李相识,互相鼓励、共同面对艰苦环境。

3.敌军搜捕伤病员,小王决定独自引开敌人。

4.敌军俘虏认出小王,帮助他摆脱危险。

5.小王带着敌军俘虏回到红军队伍,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

四、故事主题与启示
本故事主题为红军战士在面对生死考验时,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团结互助和英勇斗争精神。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复习第十二章第2讲分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复习第十二章第2讲分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答案 (1)3 1 4 sp3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2)sp2
平面正三角形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z.x.xk
第2讲
归纳总结 判断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 (1)根据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构型判断 ①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正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则分子 的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 ②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平面三角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 发生sp2杂化。 ③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直线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 sp杂化。 (2)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 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 28′,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3 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20° ,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 sp2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80° ,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 生sp杂化。
(4)碘化氢的沸点高于氯化氢的沸点是因为碘化氢分子间存在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2讲
解析 (1)氢键与氢有关但不属于化学键; (2)可燃冰中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但CH4与H2O之间不存在氢 键; (3)乙醇分子、水分子中都有—OH,符合形成氢键的条件; (4)HI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的作用; (5)和(6)正确; (7)H2与O2分子中的共价键均为非极性键,分子间只存在范德 华力; (8)H2O2分子中的H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与水分子一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2讲
5.氢键 (1)形成 已经与 电负性很强 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 氢原子(该氢原子 几乎为裸露的质子)与另一个分子中 电负性很强 的原子之 间的作用力,称为氢键。 (2)表示方法 A—H„B
特别提醒 (1)A、B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一般为N、O、 F三种元素。 (2)A、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特征 具有一定的 方向性 和 饱和 性。 (4)分类 氢键包括 分子内 氢键和 分子间 氢键两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第课时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背诵。

2.归纳文言现象。

3.理解每一章所体现的思想。

4.领悟《论语》的深刻含义,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背诵。

2.归纳文言现象。

【难点】领悟《论语》的深刻内涵。

指导吟诵⇒归纳文言现象⇒理解内涵⇒学生质疑⇒拓展延伸[设计意图] 在上堂课指导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为学生的背诵指导技巧。

1.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请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明确〕感叹的语气。

上句中哪些词语有感叹的意味?〔明确〕者、夫、不。

师小结:关注这些文言词语,有加强感叹语气的效果,让我们体会到发自肺腑的感叹。

2.文中哪些虚词也有类似的表现力?〔明确〕哉、也、乎、亦、焉等。

这些词语的语气都是一样的吗?〔明确〕不一样,“哉”“也”饱含赞扬的语气。

“乎”蕴含着发人深省的语气,有着快乐的语气。

“焉”显示出肯定的语气。

“亦”透露出高兴的语气。

3.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这几个语气助词的作用。

一、归纳概括重点文言现象[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文言现象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归类。

【师出示课件,生结合上一堂课的翻译课文和重点词语的解释,独立完成,组内互相矫正。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2.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诚信;今义:相信)(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优秀教案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 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使用动滑轮能改变为动力的方向吗?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吗?
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
总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 小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提问: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有哪些绕线的方法?可以画出绕线的示意图。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讨论:如何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
总结: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它既可以,还可以。
学生对实验更有兴趣
二、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利用桌上 的实验器材,通过滑轮来提升钩码,看谁的办法又快又多?一会向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并画出示意图。
学生展示思考
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复备标注
二、杠杆的特点
针对图1,请学生观察,看两种方法提升钩码时有哪些不同?在比较轴是否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数学物理方法课件 第十二章-球函数 -2

数学物理方法课件 第十二章-球函数 -2

§12.3 勒让德多项式的应用举例勒让德多项式在物理学领域中的应用:电磁学:计算静电场分布;热学:计算温度场分布;量子力学:计算粒子的波函数;量子力学计算粒子的波函数原子分子物理:计算原子分子的碰撞截面;等离子体物理:计算电子的能量分布函数;等离子体物理计算电子的能量分布函数核物理:计算中子输运;……如下仅讨论勒让德函数在计算静电场分布中的应用。

思考题:一个半径为r=a 的导体球壳,球面上的电势分布:0 0/2(,)u u a θπθ<<⎧=⎨−求球壳内任一点的电势分布。

0 /2u πθπ<<⎩例3 设一个半径为a 的均匀介质球,其介电常数为ε 。

在离球心为 b 的地方放置个电量为求在介质球内外的电势分布方放置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 b>a )。

求在介质球内外的电势分布。

rθ分析:(1)取介质球的球心为坐标原点,z 轴通过点电荷所在的位置见右图显然该问ozbq a通过点电荷所在的位置,见右图。

显然该问题具有轴对称性,与方位角度无关,即具有轴对称性。

(2)点电荷的存在将在球面上产生极化电荷,但这种极化电荷只存在球面上,因此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势满足拉普拉斯方程:)()()∞⎧2(,)0p u r θ∇=01(,(cos l p l l l l u r A r P r a θθ=∞−−=<⎪⎪⎨⎪=∑0(,)(cos )()p l ll u r D r P r a θθ=>⎪⎩∑1. 球函数的定义:实数形式的球函数:⎧cos (,)(cos ) (0,1,2,3,...,;0,1,2,3,...)sin mml l m Y P m l l m ϕθϕθϕ⎫===⎨⎬⎩⎭记号{}表示列举的函数式是线性独立的,可以任取其一。

记号{ } 表示列举的函数式是线性独立的,可以任取其。

||(,)(cos ) (0,1,2,3,...,;0,1,2,3,...)m m im l l Y P e m l l ϕθϕθ==±±±±=复数形式的球函数:可见:对于给定的l 值,共有2l+1个线性无关的球函数。

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1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

2024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1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

合作探究 省略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己” 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合作探究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 去,认识现在。 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 志坚定,不可动摇。 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 容谦虚好学。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第七章 第九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
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B.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C.逝. 者如斯夫(往、离去) D.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相信) 【解析】“信”的意思应为“诚信”。
写作特色
❷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
贱不移、求学为乐的乐学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 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至今仍 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 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2讲《〈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

第2讲《〈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

通假字
知 识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②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一词多义
《论语》十二章
目 录
第一部分
先秦诸子百家
第二部分
《论语》
第三部分
课堂练习

一 先秦诸子百家
部 分
记 笔记






“先秦”指_秦__始___皇___焚__书___之__前___的一段时间,
史称_东__周___之___春__秋___战__国___。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
起源于这个时期。
记 笔记

记 笔记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释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记 笔记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注释 也!"
堪:忍受 忧:穷困清苦 乐:爱好学习的乐趣
记 笔记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课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堂练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习 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别人的)老师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 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论语(下)
读 一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ǎo/hào)之者, 读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法制


部 分
《论语》十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原子和原子核一、原子物理 1.原子的核式结构(1)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如图1所示.图1(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2.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 (122-1n2)(n =3,4,5,…,R 是里德伯常量,R =1.10×107m -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3.玻尔理论(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2)跃迁: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h 是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4.氢原子的能量和能级变迁(1)能级和半径公式:①能级公式:E n=1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 eV.②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轨道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2)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2所示图2自测1(多选)如图3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时稍少些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答案ABD解析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A、B、D正确.自测2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答案 B二、天然放射现象和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②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做示踪原子等.③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2.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基本关系①核电荷数(Z)=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3)X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A Z X,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3.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1)原子核的衰变①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②分类α衰变:A Z X→A-4Y+42HeZ-2β衰变:A Z X→AY+0-1eZ+1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伴随着γ辐射.③两个典型的衰变方程α衰变:23892U→23490Th+42Heβ衰变:23490Th→23491Pa+0-1e.(2)半衰期①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②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3)公式:N 余=N 原·(12)tτ,m 余=m 原·(12)tτ.4.核力和核能(1)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2)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质量亏损Δm ,其对应的能量ΔE =Δmc 2.(3)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Δm ,吸收的能量为ΔE =Δmc 2. 自测3 (2018·全国卷Ⅲ·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α+2713Al →n +X.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答案 B解析 将核反应方程式改写成42He +2713Al →10n +X ,由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知,X 应为3015X.命题点一 玻尔理论和能级跃迁1.定态间的跃迁——满足能级差(1)从低能级(n )――→跃迁高能级(m )→吸收能量. hν=E m -E n(2)从高能级(m )――→跃迁低能级(n )→放出能量. hν=E m -E n . 2.电离电离态与电离能 电离态:n =∞,E =0基态→电离态:E 吸>0-(-13.6 eV)=13.6 eV . 激发态→电离态:E 吸>0-E n =|E n |.若吸收能量足够大,克服电离能后,获得自由的电子还携带动能.例1 (多选)(2018·湖南省永州市三模)如图4所示是玻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画出的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大量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放出若干频率的光子,设普朗克常量为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能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产生的光子的最大频率为E 3-E 1hC.当氢原子从能级n =2跃迁到n =1时,氢原子的能量变大D.若氢原子从能级n =2跃迁到n =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 =3跃迁到n =1时放出的光子照到该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3-E 2 答案 ABD解析 根据C 2n 可得从n =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能产生C 23=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 正确;产生的光子有最大能量的是从n =3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产生的,根据公式hν=E 3-E 1,解得ν=E 3-E 1h ,B 正确;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光子,氢原子能量变小,C 错误;若氢原子从能级n =2跃迁到n =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 =3跃迁到n =1时放出的光子照到该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 =hν-W 0=(E 3-E 1)-(E 2-E 1)=E 3-E 2,故D 正确.变式1 (多选)(2018·山东省烟台市上学期期末)如图5,一群处于n =5能级的氢原子在向n =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 )图5A.放出4种频率不同的光子B.放出10种频率不同的光子C.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3.06 eV ,最小能量为0.66 eVD.放出的光子有的能使逸出功为13 eV 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答案 BD解析 一群处于n =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共产生C 25=5×42=10种频率不同的光子,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根据玻尔理论知能级差越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能量越大,故ΔE max =E 5-E 1=-0.54 eV -(-13.6 eV)=13.06 eV ,ΔE min =E 5-E 4=-0.54 eV -(-0.85 eV)=0.31 eV ,C 项错误;因ΔE max =13.06 eV>13 eV ,故有的光子的能量大于逸出功可以使逸出功为13 eV 的金属发出光电效应,D 项正确.变式2 (2019·四川省成都市调研)氢原子能级图如图6所示,当氢原子从n =3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6A.氢原子从n =2的能级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当氢原子从n =4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不能使逸出功为2.25 eV 的钾发生光电效应C.一个处于n =4的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6种谱线D.用能量为1.0 eV 的光子照射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电离 答案 D解析 氢原子从n =2的能级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能量大于氢原子从n =3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能量,根据E =hcλ可知,氢原子从n =2的能级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一定小于656 nm ,故A 错误;从n =4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2.55 eV ,大于金属钾的逸出功,能使钾发生光电效应,故B 错误;一个处于n =4的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故C 错误;当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吸收的能量大于或等于0.85 eV 时,将会被电离,故D 正确.命题点二 原子核的衰变及半衰期1.衰变规律及实质 (1)α衰变、β衰变的比较(2)γ射线:γ射线经常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的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原子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 2.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因为β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所以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再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3.半衰期(1)公式:N 余=N 原(12)tτ,m 余=m 原(12)tτ.(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例2 (2017·全国卷Ⅱ·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90Th+42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答案 B解析 静止的铀核在α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 Th +p α=0,即钍核的动量和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 正确;根据E k =p 22m 可知,选项A错误;半衰期的定义是统计规律,对于一个α粒子不适用,选项C 错误;铀核在衰变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能量放出,即衰变过程中有一定的质量亏损,故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选项D 错误.变式3 (多选)(2018·河南省濮阳市第二次模拟)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是可分的B.原子核发生β衰变,原子核的质子数会增加C.外界的温度越高,原子半衰期越短D.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答案 AB解析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即原子是可分的,A 正确;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质子数等于电荷数,则质子数增加1个,B 正确;原子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C 错误;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错误. 变式4 (多选)(2018·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模拟)如图7,静止的238 92U 核发生α衰变后生成反冲Th 核,两个产物都在垂直于它们速度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衰变方程可表示为238 92U →234 90Th +42HeB.Th 核和α粒子的圆周轨道半径之比为1∶45C.Th 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比为1∶45D.Th 核和α粒子在匀强磁场中旋转的方向相反 答案 AB解析 已知α粒子为42He ,则由电荷数守恒及质量数守恒可知,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 90Th +42He ,故A 正确;Th 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荷,则在题图匀强磁场中都是逆时针旋转,故D 错误;由动量守恒可得衰变后v Th v α=m αm Th =4234,则Th 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比12m Th v 2Th 12m αv 2α=2344×⎝⎛⎭⎫42342=4234=2117,故C 错误;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所以有B v q =m v 2R ,则R =m v Bq ,所以Th 核和α粒子的圆周轨道半径之比R Th R α=m Th v Th Bq Th ∶m αv αBq α=2344×4234×290=145,故B正确.命题点三核反应及核反应类型1.核反应的四种类型2.(1)熟记常见基本粒子的符号,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基础.如质子(11H)、中子(10n)、α粒子(42 He)、β粒子( 0-1e)、正电子( 0+1e)、氘核(21H)、氚核(31H)等.(2)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守的规律,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或判断某个核反应方程是否正确的依据,由于核反应不可逆,所以书写核反应方程式时只能用“→”表示反应方向.(3)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例3(2016·全国卷Ⅱ·35(1))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β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46C→147N+0-1eB.3215P→3216S+0-1eC.23892U→23490Th+42HeD.147N+42He→178O+11HE.23592U+10n→14054Xe+9438Sr+210nF.31H+21H→42He+10n答案C AB E F解析α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α粒子(42He)会从原子核中射出,C项符合要求;β衰变是指自原子核内自发地放出一个电子( 0-1e),同时原子序数增加1的过程,A、B两项符合要求;裂变是指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如铀、钍和钚等在吸收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多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多个中子和很大能量的过程,只有E项符合要求;聚变是指由两个轻原子核(一般是氘核和氚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氦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F项符合要求.变式5(2018·广西桂林市、贺州市期末联考)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23892U→23490Th+42He是铀核的裂变B.21H+3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C.核反应2713Al+42He→3015P+X中的X是质子D.卢瑟福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42He+147N→178O+10n答案 B解析23892U→23490Th+42He是衰变方程,选项A错误;21H+3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选项B 正确;核反应2713Al+42He→3015P+X中的X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零,则X是中子,选项C错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42He+147N→178O+11H,选项D错误.变式6(2018·安徽省池州市上学期期末)有关核反应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892U→23490Th+42He属于α衰变B.147N+42He→178O+11H是β衰变C.核反应方程21084Po→y82X+42He中的y=206,X的中子个数为128D.铀核裂变的核反应为23892U→14156Ba+9236Kr+210n答案 A解析α衰变是重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的天然放射现象,其中α粒子是42He,故A正确;147N +42He→178O+11H是发现质子的原子核人工转变,故B错误;根据质量数守恒:y=210-4=206,X的中子个数为206-82=124,故C错误;铀核裂变属于重核裂变,不能自发进行,铀核裂变的核反应为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故D错误.命题点四质量亏损及核能的计算1.利用质能方程计算核能(1)根据核反应方程,计算出核反应前与核反应后的质量亏损Δm.(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计算核能.质能方程ΔE=Δmc2中Δm的单位用“kg”,c的单位用“m/s”,则ΔE的单位为“J”. (3)ΔE=Δmc2中,若Δm的单位用“u”,则可直接利用ΔE=Δm×931.5 MeV计算ΔE,此时ΔE的单位为“MeV”,即1 u=1.660 6×10-27 kg,相当于931.5 MeV,这个结论可在计算中直接应用.2.利用比结合能计算核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子的比结合能×核子数.核反应中反应前系统内所有原子核的总结合能与反应后生成的所有新核的总结合能之差,就是该核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核能.例4(2017·全国卷Ⅰ·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0n.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2He的质量为3.015 0 u,1n的质量为1.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3.7 MeVB.3.3 MeVC.2.7 MeVD.0.93 MeV答案 B解析根据质能方程,释放的核能ΔE=Δmc2,Δm=2m H-m He-m n=0.003 5 u,则ΔE=0.003 5×931 MeV=3.258 5 MeV≈3.3 MeV,故B正确,A、C、D错误.变式7(多选)(2018·云南省统一检测)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的变化图象如图8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8A.中等质量核的比结合能大,这些核较稳定B.21H核比63Li核更稳定C.23592U核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时释放能量D.8936Kr核的比结合能比23592U核的小答案AC解析由题图可知,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所以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稳定,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21H核离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更远,故21H核比63Li核更不稳定,故B错误;重核裂变成中等质量的核,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C正确;由题图可知,8936Kr核的比结合能比23592U核的大,故D错误.变式8(2018·河北省定州中学承智班月考)一个不稳定的原子核质量为M,处于静止状态,放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后反冲.已知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E0,则原子核反冲的动能为()A.E 0B.m M E 0C.m M -m E 0D.Mm (M -m )2E 0答案 C解析 放出质量为m 的粒子后,剩余质量为M -m ,该过程动量守恒,有:m v 0=(M -m )v ① 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E 0=12m v 02②原子核反冲的动能:E k =12(M -m )v 2③联立①②③得:E k =mM -m E 0,故A 、B 、D 错误,C 正确.1.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做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金箔中的原子核与α粒子都带正电,α粒子接近原子核过程中受到斥力而不是引力作用,A 、D 错误;由原子核对α粒子的斥力作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曲线轨迹的凹侧应指向α粒子所受力的方向,B 错误,C 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铀核的裂变中,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不能发生链式反应B.铀元素的半衰期为T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铀元素的半衰期也发生变化C.轻核聚变的过程质量增大,重核裂变的过程有质量亏损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裂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能量 答案 A解析 在铀核的裂变中,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不能发生链式反应,故A 正确;半衰期与温度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B 错误;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有质量亏损,向外辐射能量,故C错误;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裂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D错误.3.(2018·山西省晋城市第一次模拟)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B.铀235裂变方程为23592U→14456Ba+8936Kr+210n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把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会变慢答案 C解析原子核的β衰变过程是中子转变为质子而释放出电子的过程,核外电子没有参与该反应,选项A错误;铀235必须吸收慢中子后才能发生裂变,选项B错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难分离,原子核越稳定,选项C正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其物理、化学状态无关,选项D错误.4.(2018·安徽省宣城市第二次调研)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如图1所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图1A.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聚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C.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D.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答案 C解析题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题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裂变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故B错误;题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C正确;题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有一定结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故D错误.5.(2018·重庆市上学期期末抽测)关于近代物理发展的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就可以发生B.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会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C.环境温度越高,原子核衰变的速度越快D.任何核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答案 B解析发生光电效应和入射光的强度没有关系,只要大于等于金属极限频率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根据玻尔氢原子模型的相关理论,电子轨道和能量都是量子化的,而在“跃迁”过程中要遵循hν=E m-E n,故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故B正确;衰变和元素本身有关,和温度无关,故C错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表明核反应中存在质量亏损,故D错误.6.(2018·山东省烟台市上学期期末)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A.α粒子散射实验B.电子的发现C.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D.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答案 A7.(2019·河北省秦皇岛市质检)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只能放出两种频率的光子C.210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83Bi经过10天后的质量为50克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的电子答案 A解析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A 正确;由玻尔理论知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能级,最多只能放出三种频率的光子,故B 错误;设原来210 83Bi 的质量为m 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 则有:m =m 0(12)t=100×(12)105g =25 g ,即可知剩余210 83Bi 的质量为25 g ,故C 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时产生的,故D 错误.8.(2018·山东省临沂市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强C.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D.238 92U 衰变成20682Pb 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答案 D解析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故A 错误;β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弱,故B 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于单个或者少数原子核是不成立的,故C 错误;238 92U 衰变成206 82Pb 质量数减少32,则发生8次α衰变,电荷数总共少16,但是此衰变电荷数少10,可知发生6次β衰变,D 正确.9.(2018·江西省十所省重点高中二模)下列核反应方程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A.3015P →3014Si +0+1eB.21H +31H →42He +10nC.14 6C →14 7N +0-1eD.238 92U →234 90Th +42He答案 B10.(多选)(2016·全国卷Ⅲ·35(1)改编)一静止的铝原子核2713Al 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 的质子p 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2814S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p +2713Al →2814Si *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答案 AB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应方程为p +2713Al →2814Si *,A 正确;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力远远大于外力,故系统动量守恒,B 正确;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守恒,C 错误;由于反应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能量,伴随着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D 错误.11.(2018·山西省长治、运城、大同、朔州、阳泉五地市联考)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1H +31H →42He +X ,式中X 是某种粒子.已知:21H 、31H 、42He和粒子X 的质量分别为2.014 1 u 、3.016 1 u 、4.002 6 u 和1.008 7 u ;1 u =931.5 MeV/c 2,c 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 ) A.粒子X 是11HB.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0.028 9 uC.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约为17.6 MeVD.该反应中释放的全部能量转化为粒子X 的动能 答案 C解析 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X 为中子,选项A 错误;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2.014 1 u +3.016 1 u -4.002 6 u -1.008 7 u =0.018 9 u ,故B 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出的能量为ΔE =0.018 9×931.5 MeV ≈17.6 MeV ,选项C 正确;该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粒子X 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42He 的动能,故D 错误. 12.(2018·广东省广州市4月模拟)有一钚的同位素239 94Pu 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该核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放出x 粒子后,变成铀(U)的一个同位素原子核.铀核与x 粒子在该磁场中的旋转半径之比为1∶46,则( ) A.放出的x 粒子是42He B.放出的x 粒子是0-1eC.该核反应是核裂变反应D.x 粒子与铀核在磁场中的旋转周期相等 答案 A解析 静止的钚核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放出x 粒子后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铀核和x 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铀核的质子数为92,根据r =m vqB ,则可知x 粒子的质子数为2,故为α粒子(42He),选项A 正确,B 错误;该反应为衰变反应,选项C 错误;根据T=2πmqB,由于铀核和α粒子的比荷不相等,故周期不相等,选项D 错误. 13.(2018·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铀原子核既可发生衰变,也可发生裂变.其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 90Th +X ,裂变方程为235 92U +10n →Y +8936Kr +310n ,其中235 92U 、10n 、Y 、8936Kr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m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38 92U 发生的是β衰变 B.Y 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C.若提高温度,238 92U 的半衰期将会变小D.235 92U 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m 1-2m 2-m 3-m 4)c 2答案 D解析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知X 为氦原子核,238 92U 发生的是α衰变,故A 错误;Y 的质量数:A =235+1-89-3=144,电荷数:Z =92-36=56,由原子核的组成特点可知,Y 原子核中含有56个质子,中子数为:144-56=88个,故B 错误;半衰期与温度、压强等外界因素无关,故C 错误; 由于核裂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ΔE =Δmc 2=(m 1-2m 2-m 3-m 4)c 2,故D 正确.14.用速度大小为v 的中子轰击静止的锂核(63Li),发生核反应后生成氚核和α粒子,生成的氚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反,氚核与α粒子的速度之比为7∶8,中子的质量为m ,质子的质量可近似看做m ,光速为c . (1)写出核反应方程.(2)求氚核与α粒子的速度大小.(3)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氚核的动能,求出质量亏损.答案 (1)10n +63Li →31H +42He(2)711v 811v (3)141m v 2121c 2解析 (1)由题意可知,核反应方程为10n +63Li →31H +42He.(2)设中子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3m v 1+4m v 2 由题意得v 1∶v 2=7∶8 解得v 1=711v ,v 2=811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