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三章 茶叶物理检验

合集下载

普洱茶水物理检验法

普洱茶水物理检验法

普洱茶水物理检验法
茶叶法定物理检验项目是什么?
就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检查,包含粉末、碎茶含量检验,茶叶包装检验,茶叶夹杂物含量检验,茶叶衡量检验等。

那么,法定物理检验取样怎么操作呢?方法如下:
(1)、大包装茶取样
A、包装前取样(较常用,在产品包装过程中取样)
在最后一道匀堆工序完毕后,在定量装茶叶时,每装50件,用取样铲取500g,混匀(原始样品),缩分至 500-1000g(平均样品),供检验用。

B、包装后取样
在产品成件、打包、刷麦后取样。

从产品堆垛中不同堆放位置,按规定随机取件,倒出茶样,各个位置各取500g ,混匀(原始样品),缩分至500-1000g(平均样品),供检验用(原始样品不足2kg的应斟酌增加取样数量)。

(2)、小包装茶取样
A、装听(筒、盒、袋)前取样,方法同大包装前取样。

B、装听(筒、盒、袋)成箱后取样,从产品堆垛中不同堆放位置,按规定随机取件,逐件开启,从各箱内不同位置处取2-3听(筒、盒、袋),所取样品中保留数听(筒、盒、袋),盛于密闭容器中,供单个分别检验。

其余现场拆封,倒出茶叶,混匀,作为原始样品,缩分至500-1000g,供检验用。

(3)、压制茶取样
从整批产品中,按照规定的数量取样,随即抽取逐件开启,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取出1~2个,经逐个检查后,单位重量500g以上的留取3个;500g以下的留取5个,盛于密闭容器中供检验用。

茶叶审评与检验PPT课件

茶叶审评与检验PPT课件
第23页/共198页
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
9、吐茶筒 用以吐茶、盛废水、茶渣。 10、烧水壶 用以烧水。
第24页/共198页
第二节 茶叶扦样(取样、抽样、采样)
所谓扦样是指从一批茶叶中扦取能代表本 批茶叶品质的最低数量的样茶,是作为审评检 验品质优劣和理化指标的依据。
扦样是评茶工作的开始,同时也是评定茶 叶品质的依据,在评定茶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2、光线: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生光 斑),自然光充足。不足导致误差,如:亮→ 欠亮;明→暗。坐南朝北(从早到晚,光线较 均匀,变化小),安装日光灯,墙面粉白。距 离审评室五米以内,不宜种植乔木型树种。
第11页/共198页
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
3、湿度:评茶室要干燥(相对湿度<75%), 如太潮湿安装除湿机,忌潮。 4、安静:评茶室要安静。审评茶叶是一种脑 力劳动,依靠大脑思维,评定结果,环境切 忌嘈杂、喧哗以免影响评定结果。 5、整洁: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第9页/共198页
第一章 评茶基础知识
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重点) 第二节 茶叶扦样 第三节 评茶用水 第四节 评茶程序(重点)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评茶 的基础知识。
第10页/共198页
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
一、审评室要求
1、气味:空气新鲜,无异味;室内禁止吸烟, 不宜与卫生间、化学实验室、厨房等有杂味、 异味的地方太近。
四、茶叶审评的方法(重点)
1、感官审评及其特点 概念:利用人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 味觉、触觉)对茶叶的外形、内质客观存在 的品质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优点:简单、快捷,成本低; 缺点:具有主观性,不能提供客观数据。对 评茶人员要求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1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1

1、茶叶审评方法:(1)、感官审评:对样审评和非对样审评。

对样审评分为单轨评茶(对照参照样进行单个茶样的评定)、双轨评茶(当两个茶样品质比较接近时,对照茶样进行两个茶样品质的评定)。

(2)、理化检验: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

2、审评室要求:(1)、空气新鲜,无异味(2)、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生光斑),自然光充足。

(3)、评茶室要干燥,如有条件安装除湿机。

(4)、评茶室要安静。

(5)、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3、评茶人员要求:(1)、在评茶之前,评茶人员不得抽烟、食用辛辣、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2)、评茶人员不得施脂粉,用香水,以免影响评茶的准确性;(3)、评茶人员应保持个人和评茶室环境的整洁。

(4)、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评茶术语的应用。

4、泡茶水温一般要求:沸滚起泡为度。

5、大众绿茶、红茶、黄茶、白茶、花茶:3g,150ml,茶水比为1:50。

乌龙茶:5g,110ml ,茶水比为1:22。

黑茶、紧压茶:5g,250ml,茶水比为1:50 。

普洱茶: 3g,150ml,茶水比为1:50 。

6 、感官审评分:干茶审评【干看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质(汤色、滋味、香气、叶底)】,评定茶叶品质时应两者兼评。

评茶程序: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7 、称取茶样3g,由低级到高级,由左到右,投入审评杯。

8、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采制技术(采摘标准、方法、时间,加工技术等)鲜叶质量(栽培管理、肥培措施、生态环境、品种差异等)。

9、影响茶叶形状的因素:品种、栽培条件、采摘质量、制茶工艺技术、贮藏条件。

10、茶叶储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及其卫生条件。

11、茶叶色泽有色物质的分类包括:脂溶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水溶性:黄酮类、花青素、叶绿素转化产物、多酚类氧化产物。

12、绿茶色泽的化学组成:(1)、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脂溶性色素为主。

茶叶审评与检验

茶叶审评与检验

茶叶品质的形成
2茶叶香气 香气物质基础: 青草气、粗青气:顺式青草醇、己烯醛、正己醛、异戊醇等; 清香:反式青叶醇、戊烯醇、2-己烯醛等; 果味香:苯甲醇、香叶醛、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 花香: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等; 炒青绿茶香气:吡嗪、吡咯等。
茶叶品质的形成
2茶叶香气 主要香气类型: 毫香:毛尖、毛峰; 嫩香:毛尖、毛峰; 花香:乌龙茶、红茶、绿茶; 果香:闽北青茶; 清香:绿茶; 甜香:红茶; 火香:包括高火香、锅巴香等,武夷岩茶; 陈香:黑茶; 松烟香: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等。
1茶叶色泽 --汤色类型 浅绿:毛尖、毛峰; 杏绿:高级龙井; 黄绿:烘青、眉茶、珠茶; 杏黄:高级黄茶; 金黄:乌龙茶; 橙黄:黑茶; 橙红:康砖,火功饱足的青茶; 红亮:质量较好的功夫红茶; 红艳:高级功夫红茶和优质红碎茶; 深红:鲜叶较老,加工中经压制。红砖茶、六堡茶。
茶叶品质的形成
1茶叶色泽 --叶底色泽类型 嫩黄:君山银针、碧螺春、黄山特级毛峰; 嫩绿:毛尖、毛峰; 黄绿:珠茶、雨茶; 翠绿:高级龙井; 鲜绿:玉露、高级煎茶、抹茶; 绿亮:高级烘青; 绿叶红镶边:青茶; 黄褐:黄大茶、中低端黑毛茶; 黑褐:黑砖、六堡茶; 红亮:优质功夫红茶; 红艳:红碎茶。
评茶基础知识
1评茶设备与要求 1.2评茶用具 --审评杯:一般容量150毫升,小缺口为锯齿,杯盖上有小孔;
红、绿毛茶审评,审评杯容积250毫升,小缺口为弧形;乌 龙茶审评,钟形杯容积110毫升。 --审评碗:毛茶用审评碗容积250毫升,精茶审评碗容积为150 毫升。
评茶基础知识
1评茶设备与要求 1.2评茶用具 --茶样称:一般用小型粗天平即可。 --定时钟:能准确计时的设备。 --网匙、茶匙、汤杯、吐茶桶、烧水壶等。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期末复习(精品文档)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期末复习(精品文档)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期末复习考试介绍本课程考试满分100分,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采用“双及格”制。

主要考试题型如下: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一、名词解释1.茶叶感官审评:就是根据审评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使用规定的评茶术语,或参照实物样对茶叶产品的感官品质特性(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等)进行评定,需要时可以评分表达,是一门鉴定茶叶品质的科学。

2.感觉后象: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会持续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象。

3.开面采:鲜叶采摘掌握茶树新梢生长到一芽四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其二三叶,俗称“开采面”。

4.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因初制揉捻工序特别注意条索的紧结完整,精制时颇费功夫而得名。

外形条索细紧平伏匀称,色泽乌润;内质汤色、叶底红亮,香气鲜甜,滋味甜醇。

5.黑茶: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

6.金镶玉:专指君山银针。

金芽头呈金黄的底色,玉是指满被白色银毫。

这是特级君山银针的特色。

7.花茶:又称窨制茶,或称香片,是精加工茶,配以香花窨制而成。

既何持了纯正的茶香,又兼备鲜花馥郁的香气,花香茶味别具风韵。

用于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白兰花、珠兰花、玳玳花、柚子花、桂花和玫瑰花等,其中又以茉莉花为主。

8.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存在多种方式,包括增强、减弱、相乘和拮抗等。

9.对样评茶:对照标准(样)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即为“对样评茶”。

10.龙井茶:原产地在杭州西湖区。

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绝色、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3茶叶物理检验.

3茶叶物理检验.

长度
Q<1毫米
μm(微米)
Q<100厘米
㎜(毫米)或者㎝ (厘米)
Q≥100厘米
M(米)
面积
Q<100平方厘米
m㎡ (平方毫米) 或者c㎡(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Q<100平 方分米
d㎡(平方分米)
Q≥1平方米
㎡(平方米)
净含量标注字符高度的要求和检查方法
标注净含量 Q
字符的最小高度 (mm)
检查方法
具筛底和筛盖。又分为: 粉末筛 碎茶晒 注意:不同种类的茶,选用检验筛的规格不同!
分样器
分样盘
检验筛
电动筛分机
试样制备
取样:按GB/T8302的规定取样。 分样:有两种方法: 四分法:将试样置于分样盘中,来回倾倒,每次倒
时应使试样均匀洒落盘中,呈宽、高基本相等的样 堆。将样堆十字分割,取对角两堆样,充分混匀后, 即成两份试样。
茶梗含量 m1/m*100%
压制茶分成四等份,取其中对角两块为试样。 试样用蒸汽蒸散,将茶梗从试样中分离出来, 在100~105℃烘箱内烘干后,分别称其质量。 按上式计算茶梗含量,其中m1为茶梗和除茶 梗外的试样烘干后的质量之和。
三、非茶类夹杂物检验
茶叶在采摘、运输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夹杂一 些非茶类的夹杂物,其中有的还是严重影响茶 叶质量的物质,如昆虫尸体、泥沙、杂草等。 非茶类夹杂物会直接影响茶叶感官和内在质量, 必须严格检验。
实际含量 :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检 定机构按照本检验规则通过计量检验确定的定 量包装商品实际所包含的量。
计量检验 :根据抽样方案从整批定量包装商品 中抽取有限数量的样品,检验实际含量,并判定 该批是否合格的过程。
单位商品 :实施计量检验的商品中标注净含量 的包装单位。

2.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二章 茶叶检验标准

2.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二章 茶叶检验标准
2、商务部发布实施的,编号上以 SB 开头,如 SB/ 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过期),主要包括茶叶 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茶叶的包装运输标准等;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在标准编号上有 的以“检”开头,如检 48 号-60《茶叶》和检 48 号-55 《茶叶》,也有不是以“检”开头的,如商检输出 11-52 《茶叶类》和 CTS 输出 7-50《茶叶类》;
企业标准是由企事业单位自 行制定发布的标准,也是 “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 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 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以“Q”为标志。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 的茶叶企业标准共有 10000 余项,已有约 60%以上的 茶叶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 际情况制定了本企业的产品 标准。
标准类别:农业 标准代号:NY 批准发布部门:农业部 标准组织制定部门:农业部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茶叶行业标准分类
按照相关标准管理及制定的部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门制 定:
1、农业部发布实施的农业行业标准,这类标准是目前茶叶 行业标准中数量最多的标准,编号上以 NY 开头, 如 NY /T1713-2009 《绿色食品茶饮料》、NY5244-2004《无公 害食品茶叶》;
茶叶行业标准分类
4、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在编号上以 NJ 和 JB 开 头,如 JB/T10748-2007《扁形茶炒制机》、NJ 359-85 《茶叶烘干机技术条件》,这类标准主要和茶叶机械相关, 目前共有 22 项;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的, 编号上以 SN 开头, 如 SN/T 0914-200《进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 测定方法》,这类标准主要是以出口茶为对象,有 SN/T 0797-1999《出口保健茶检验通则》、SN/T 1852-2006 《出口茶皂素中皂甙含量的测定》、SN/T 0914-2000《进 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SN/T 0923-2000 《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标准-精品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标准-精品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标准学时数:144学时_______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_______适用专业:茶艺与茶营销—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了解教学目的、内容、进度、方法。

培训大纲对不同等级的评茶人员分别列出了可供选择的课程名称、培训目标、主要内容和学时要求。

评茶人员培训属于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内容比较浓缩,实操课时较多。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培训学习使学员在专业知识上,能基本了解茶叶的审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审评。

掌握红茶、绿茶、花茶、普洱茶及青茶评茶技能,达到国家初中级评茶员职业技能水平。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评茶三要素(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评茶员的基本要求(2学时)一、职业道德要求(1学时)二、素质要求(1学时)第二节评茶环境与设施(2学时)一、评茶环境(1学时)二、评茶设施(1学时)第三节中国主要茶类及其基本品质特征(4学时)一、中国茶叶分类(2学时)二、中国主要茶类基本品质特征(2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要求(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中国主要茶类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二章茶叶品质(1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叶色泽(6学时)一、茶叶色泽的化学组成(2.5学时)二、影响茶叶色泽的主要因素(3.5学时)第二节茶叶香气(4学时)一、茶叶香气的化学组成(2.5学时)二、影响茶叶香气的主要因素(L5学时)第三节茶叶滋味(4学时)一、茶叶滋味的化学组成(1.5学时)二、影响茶叶滋味的主要因素(2.5学时)第四节茶叶形状(4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影响茶叶色泽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熟练茶叶色泽的化学组成第三章茶叶审评基础知识(16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评茶用水(4学时)一、评茶用水的选择(1学时)三、冲泡茶叶时间(1学时)四、茶与水的用量比例(1学时)第二节,感官审评方法与程序(8学时)一、感官审评方法(4学时)二、感官审评程序(4学时)第三节茶叶感官审评与误差控制(4学时)一、审评环境(1学时)二、审评设备(1学时)三、审评操作(1学时)四、审评人员(1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三)教学重点、难点:水质对茶汤的影响第四章中国主要茶类审评(1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茶类审评(8学时)一、审评方法(4.5学时)二、各茶类审评内容(3.5学时)第二节常见品质弊病之辨析(3学时)一、春、夏、秋茶与新茶、陈茶、假茶之鉴别(2学时)第三节茶叶审评技术术语与评分(7学时)一、茶叶审评技术术语(3学时)二、审评常用的名词、副词(1学时)三、审评判定评分(3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茶叶审评技术术语与评分(三)教学重点、难点:春、夏、秋茶与新茶、陈茶、假茶之鉴别第五章茶叶标准(1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标准的基础知识(2.5学时)一、标准的定义(1学时)二、标准的意义(L5学时)第二节•茶叶实物标准样(3.5学时)一、茶叶(实物)标准样的概念(1学时)二、茶叶标准样(2.5学时)第三节我国茶叶标准化进程(4学时)一、c(1.25学时)二、我国茶叶标准化的发展进程(L25学时)三、我国茶叶标准和标准体系现状(2.5学时)四、企业标准化建设(2学时)(二)基本要求:标准的基础知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标准的分类依据、关系与性质第六章茶叶质量安全(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常规理化检验(2学时)一、水分检验(0.25学时)二、粉末、碎茶、茶梗含量检验及磨碎试样准备(1学时)三、茶叶灰分检验(0.25学时)四、茶叶水浸出物检验(0.25学时)五、茶多酚总量的检验(0.25学时)第二节茶叶质量安全•(4学时)一、茶叶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1学时)二、茶叶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1学时)三、茶叶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与认证(1学时)四、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与展望(2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掌握常规理化检验(三)教学重点、难点:粉末、碎茶、茶梗含量检验第七章茶叶包装(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茶叶包装的意义(2学时)二、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环境因素(1学时)第二节包装材料(2学时)一、包装材质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卫生二、包装材质必须简约、环保(二)基本要求:茶叶的品质特性(三)教学重点、难点:包装装潢设计四、本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表五、教材与参考书、习题集茶叶审评/蒋建明主编.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四章 茶叶化学检验1

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四章 茶叶化学检验1

(三)步骤及方法
1、称量皿的准备
将称量皿及盖置于103±2℃干燥箱中,加热1h,加盖
后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g)。
2、样品制备
取样按GB8302-2013,按GB8303-2013磨碎。
3、测定 第一法——103℃恒重法(仲裁法) 称取5g(准确至0.001g)试样于已知质量的烘皿中,置于
作业讨论
根据以下标准,完成实验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3-201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4.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四章 茶叶化学检验1源自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
第四章 茶叶化学检验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茶鲜叶中,水分约占75%,干物质为25%左右。茶叶的化学 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0—96.5%的有机物组成。
主要学习内容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3-201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相关概念
茶叶水分——在常压条件下,试样经规定的温度加热至恒 重时的质量损失。
茶叶干物质——磨碎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至恒重, 所剩余的物质。
磨碎试样——磨碎后的试样,能完全通过孔径为600μm~ 1000μm的筛(16-28目)。
一、茶叶水分含量检验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测定 (一)材料 红茶、绿茶磨碎试样(按GB8303-2013制备的)。 (二)设备 1、电热恒温干燥箱。 2、具盖铝质烘皿(内径 75mm--80mm)。 3、分析天平(感量0.001g)。 4、干燥器(内盛有效变色硅胶干燥剂)。
置 120℃干燥箱内(皿盖斜置皿上)。以 2min内回 升到 120℃时计算,加热 1h,加盖取出,于干燥 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准确至0.001g)。

3.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三章 茶叶物理检验

3.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三章 茶叶物理检验
GB/T 8302-2013 茶 取样(2014-6-22实施)
(二)粉末、碎茶检验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茶叶分类标准(GB/T30766-2014)
(二)粉末、碎茶检验
分样:可采用四分法或分样器分样。 四分法:将试样置于分样盘中,来回倾倒,每次倒时应使
a)取样地点; b)取样日期; c)取样时间; d)取样者姓名; e)取样方法; f)取样时样品所属单位盖章或证明人签名; 9)品名、规格、等级、产地、批次、取样基数; h)样品数量及其说明; i)包装质量; j)取样包装时的气候条件。
GB/T 8302-2013 茶 取样(2014-6-22实施)
(2)小包装取样
包装前取样:取样方法同大包装茶取样的包装前取样。
包装后取样:在整批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 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 取出2~3盒(听、袋)。所取样品保留数盒(听、袋),盛于 密闭的容器中,供单个分别检验。其余部分现场拆封,倒 出茶叶,混匀。再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约 500~1000g,作为平均样品,装于茶筒中,供检验用。
平均值计算
将未超过误差范围的两测定值平均后,再按数值修约规则 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即为该试样的实际碎茶、粉末或 碎末茶含量。
(三)含梗量检验
1、散茶含梗量的测定 将待测样品通过分样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试样约100g,
用镊子拣出其中的茶梗,将拣出物称重(二次重复),计 算百分含量。
2、紧压茶含梗量的测定
从取样位置取的样,并且在样品有效期内为经任何处理的样品。
混合样品:全部原始样品的集合。
平均样品:将混合样品充分混合并逐次缩分至规 定数量的样品。平均样品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

茶叶审评与检验教案2

茶叶审评与检验教案2

茶叶审评与检验
第一章评茶基础知识
第一节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一、评茶室的要求
评茶室要求光线均匀、充足、避免阳光直射。

1、干平台:规格、高90-100cm、宽、50-60cm、
长短自己定、台面漆成黑色。

2、湿平台:规格、长140cm、宽36cm、高88cm、
台面镶边5cm、面白色。

3、样茶柜架:根据自己使用情况而定。

二、评茶用具
1、审评盘:正方形为23x23cm、边高3cm、长
方形为25x16边高3cm。

2、审评杯:精制茶、150ml、国际标准为杯高
65mm、内经为62mm、外径为66mm、杯
盖上面外径为72mm、下内经为61mm、杯
盖上面有一小孔、杯缘由锯齿形。

审红、
绿毛茶时审评杯的容量是250ml、乌龙茶时
是110ml的钟形杯。

3、审评碗:精茶容量为150ml、毛茶为250ml、
瓷色纯白。

规格是、外径为95mm、内经为
1
86mm。

4、叶底盘
5、样茶秤
6、定时器
7、网匙
8、茶匙
9、汤杯
10、吐茶桶
11、烧水壶
第二节茶叶扦样
一、扦样的意义
二、扦样的办法
第三节评茶用水
一、用水的选择与处理
审评茶叶是通过沸水冲泡后来鉴定的、而评茶用水的软硬清浊,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尤其是对色泽、香味的影响更大。

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茶叶汤色对ph高低很敏感,当ph小于5时、对红茶汤色影响较小,如超过5、总的色泽就相应地加深,当茶汤ph 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茶红素则由于自动氧化而使汤色发暗、以致失去
2。

茶叶审评与检验复习提纲

茶叶审评与检验复习提纲

《茶叶审评与检验》复习提纲第一章评茶基础知识评茶室设备:干评台(放置样茶罐、样茶盘高90-100cm,宽50-60cm)、湿评台(放置审评杯碗长140cm,宽36cm,高88cm)、样茶柜架。

评茶用具:审评盘(样茶盘/样盘)、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样茶秤、砂时计或定时钟、网匙、茶匙、汤杯、吐茶筒、烧水壶。

扦样(取样、抽样、采样):从一批茶叶中扦取能代表本批茶叶品质的最低数量的样茶,作为审评检验品质优劣和理化指标的依据。

评茶程序: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

1、评茶室的要求答:①要求干燥清洁。

②要求光线均匀、充足,避免阳光直射。

③要求空气新鲜。

④要求安静。

⑤要求布置合理。

⑥评茶室严禁吸烟。

第二章茶叶品质形成茶叶品质:指茶叶的色、香、味、形与叶底,茶汤的香气和滋味是品质的核心。

茶叶色泽:干茶色泽(脂溶性色素)、汤色(水溶性色素)、叶底色泽(脂溶性色素)干茶色泽:翠绿型(绿中显青翠)、深绿型(绿色较深)、墨绿型、黄绿型(以绿为主,绿中带黄)、嫩黄型、金黄型、黄褐型、黑褐型、砂绿型、灰绿型、青褐型、乌黑型、棕红型、银白型。

汤色色泽:杏绿型、浅绿型、黄绿型、杏黄型、微黄型、金黄型、橙黄型、橙红型、红亮型、红艳型、深红型。

叶底色泽:嫩黄型、嫩绿型、黄绿型、翠绿型、鲜绿型、绿亮型、绿叶红镶边型、黄褐型、棕褐型、黑褐型、红亮型、红艳型。

茶叶香气: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火香型、陈醇香型、松烟香型。

茶叶滋味:浓烈型、浓强型、浓醇型、浓厚型、醇厚型、陈醇型、鲜醇型、鲜浓型、清鲜型、甜醇型、鲜淡型、醇爽型、醇和型、平和型。

茶叶性状:干茶形状(条形、卷曲形、圆珠形、螺钉形、扁形、针形、花朵形、尖形、束形、颗粒形、屑片形、晶形、片形、粉末形、雀舌形、环钩形、团块形)、叶底形状(芽形、雀舌形、花朵形、整叶形、半叶形、碎叶形、末形)第三章茶叶品质特征绿茶品质特征眉茶:条索细嫩紧结有锋苗,色泽绿润,内质香气高鲜,汤色绿明,滋味浓而爽口,富收敛性,叶底嫩匀、嫩绿明亮.蒙顶甘露:条索紧卷多毫,色泽嫩绿油润,香气鲜嫩馥郁芬芳,汤色碧绿带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回甜,叶底嫩绿,秀丽匀整。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2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2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21把盘:俗称摇样匾或摇样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

将样茶放入篾制的样匾里,双手持样匾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层。

2、茶叶检验标准:各产茶国或消费国根据各自的生产水平和消费需要,对进出口茶叶规定检验项目和品质指标,以对内作为生产的准绳和规范,对外作为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的品质指标和执行品质检验的技术依据。

分出口检验标准、进出口检验标准、国家标准。

3取样:是指对应施检验的进出口整批商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拣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检验分析产品的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开始,也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基础。

4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又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5、普洱茶总体品质要求: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不得加入任何添加剂。

6、普洱生茶品质特点:外形色泽墨绿,形状端正均匀、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洒面茶应包心不外露;内质香气清纯、滋味浓厚、汤色明亮、叶底肥厚黄绿。

7、普洱熟茶品质特点:外形色泽红褐,形状端正匀称,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 洒面茶应包心不外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8、味道阈值:感受到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

9、扦样:又称取样、抽样或采样,是从一批茶叶中扦取能代表本批茶叶品质的最低数量的样茶,作为审评检验品质优劣和理化指标的依据,扦样是否正确,能否具代表性,是保证审评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首要关键。

10、扦样的目的:扦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一个地区、一个茶类或整批产品给予客观正确的鉴定。

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 茶叶检验标准

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  茶叶检验标准

茶叶行业标准分类
4、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在编号上以 NJ 和 JB 开 头,如 JB/T10748-2007《扁形茶炒制机》、NJ 359-85 《茶叶烘干机技术条件》,这类标准主要和茶叶机械相关, 目前共有 22 项;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的, 编号上以 SN 开头, 如 SN/T 0914-200《进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 测定方法》,这类标准主要是以出口茶为对象,有 SN/T 0797-1999《出口保健茶检验通则》、SN/T 1852-2006 《出口茶皂素中皂甙含量的测定》、SN/T 0914-2000《进 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SN/T 0923-2000 《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
茶叶标准对茶叶的产地环境、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规程、 产品质量和检验方法等制订了具体的技术规范和量化指标。
二、我国茶叶标准现状
我国现行的有关茶叶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出口商品茶标准、 国内商品茶标准3个层次。
国内商品茶标准又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 业标准构成。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 推荐性标准,又称为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
企业标准是由企事业单位自 行制定发布的标准,也是 “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 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 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以“Q”为标志。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 的茶叶企业标准共有 10000 余项,已有约 60%以上的 茶叶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 际情况制定了本企业的产品 标准。
课堂规范(2)
扣分项目:
迟到、早退、吃东西、长时间玩手机等,一次扣2分; 无故迟完成课堂任务(作业),一次扣3分,教作业时间(当周五前); 完成课堂任务(作业)效果特别差,按等级依次减分5分、3分、2分; 未完成课堂任务(作业),一次扣5分(下次上课前仍未交者,视为未交); 布置的团队任务,迟完成或未完成者,小组全部扣分,如果小组集体认为是由于某成员责任导致扣 分,可经民主决议,主要从责任人处扣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8302-2013 茶 取样(2014-6-22实施)
(二)粉末、碎茶检验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茶叶分类标准(GB/T30766-2014)
(二)粉末、碎茶检验
分样:可采用四分法或分样器分样。 四分法:将试样置于分样盘中,来回倾倒,每次倒时应使
件; 500件以上,每增加100件(不足100件者按100件计)增
取一件; 1000件以上,每增加500件(不足500件者按50燥、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避免日 光直接照射,防止外来杂质混入。
取样用具和盛器须清洁、干燥、无嗅;盛器应密闭性良好。
每装若干件(如每批1000件以上,则每装50件;1000件以下, 则每装约30件)后,用取样铲取出样品约250 g。所取的原始 样品盛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然后混匀,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 步缩分至500~1000 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1~2个茶样筒 中,供检验用。
包装后取样:即在产品成件、打包、刷唛后取样。在整批茶叶 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 逐件开启后,分别将茶叶全部倒在塑料布上。用取样铲各取出 有代表性的样品约250g,置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混匀。用分 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1000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 于1~2个茶样筒中,供检验用。
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 )
第二章 茶叶物理检验
一、法定物理检验
法定物理检验:按照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包括粉 末、碎茶含量检验、茶叶包装检验、茶叶夹杂物 含量检验和茶叶衡量检验等。
一般物理检验:其他未经相关标准规定的项目, 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茶叶品质,如干茶容重、 比容检验,茶汤比色等。
混合样品:全部原始样品的集合。
平均样品:将混合样品充分混合并逐次缩分至规 定数量的样品。平均样品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
试验样品:按各检验项目的规定,从平均样品中 分取一定数量作为分析、试验的样品。简称试样
2、取样数量
1~5件,取样一件; 6~50件,取样两件; 50件以上,每增加50件(不足50件者按50件计)增取一
捆包的散茶取样:随机抽取规定的样数,从各件的上、中、下部取样,再用 分样器或四分法缩分至500g-1000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两个茶样罐或 包装袋中,供检验用。检验用的试验样品应有所需的备份,以供复验或备查 之用。
6、样品的包装和标签
样品的包装:所取的平均样品应迅速装在符合取样条件中 规定的茶样罐或包装袋内并贴上封样条。
平均样品:将混合样品充分混合并逐次缩分至规 定数量的样品。平均样品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
试验样品:按各检验项目的规定,从平均样品中 分取一定数量作为分析、试验的样品。简称试样
原始样品:从一批产品的单个容器内所取出的样 品。取样以“批”为单位。
从取样位置取的样,并且在样品有效期内为经任何处理的样品。
样品标签:每个样品的茶样罐或包装袋上都应有标签,详 细标明样品名称、等级、生产日期、批次、取样基数、产 地、样品数量、取样地点、日期、取样者的姓名及所需说 明的重要事项。
7、样品运送
所取的平均样品应及时发往检验部门,最迟不超过48h。
8、取样报告单
报告单一式三份,应写明容器或包装袋的外观,以及影响茶叶品质的 各种因素,包括下列内容:
(一)取样
1、相关术语: 批:指品质一致并在同一地点、同一时期内加工包装的茶
叶。每批茶叶应具有相同的茶类、花色、等级、茶号、包 装规格和定量包装含量。
原始样品:从一批产品的单个容器内所取出的样 品。取样以“批”为单位。
从取样位置取的样,并且在样品有效期内为经任何处理的样品。
混合样品:全部原始样品的集合。
a)取样地点; b)取样日期; c)取样时间; d)取样者姓名; e)取样方法; f)取样时样品所属单位盖章或证明人签名; 9)品名、规格、等级、产地、批次、取样基数; h)样品数量及其说明; i)包装质量; j)取样包装时的气候条件。
GB/T 8302-2013 茶 取样(2014-6-22实施)
试样均匀洒落盘中,呈宽、高基本相等的样堆。将茶堆十 字分割,取对角两堆样,充分混匀后,即成两份试样。 分样器分样:将试样均匀倒人分样斗中,使其厚度基本一 致,并不超过分样斗边沿。打开隔板,使茶样经多格分隔 槽,自然洒落于两边的接茶器中。
测定方法
毛茶: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100g(准确至0.1g),倒入孔 径1.25mm筛网上,下套孔径1.12mm筛,盖上筛盖,套 好筛底,按下起动按钮,筛动150转。待自动停机后,取 孔径1.12mm筛的筛下物,称量(准确至0.1g),即为碎末 茶含量。
(2)小包装取样
包装前取样:取样方法同大包装茶取样的包装前取样。
包装后取样:在整批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 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 取出2~3盒(听、袋)。所取样品保留数盒(听、袋),盛于 密闭的容器中,供单个分别检验。其余部分现场拆封,倒 出茶叶,混匀。再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约 500~1000g,作为平均样品,装于茶筒中,供检验用。
(3)紧压茶取样 沱茶取样:随机抽取规定件
数,每件取 1个(约100g),在 取得的总个数中,随机抽取 6个~10个作为平均样品,分 装于两个茶样罐或包装袋中, 供检验用。检验用的试验样 品应有所需的备份,以供复 验或备查之用。
砖茶、饼茶、方茶取样:随机抽 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从 各件内不同位置处,取出1~2 块。在取得的总块数中,单块 质量在500g以上的,留取2块, 500g及500g以下的,留取4块。 分装于两个包装袋中,供检验 用。检验用的试验样品应有所 需的备份 以供复验或备查之用。
4、工具和器具
取样时应采用下列工具和器具: a.开箱器; b.取样铲; c.有盖的专用茶箱; d.塑料布; e.分样器; f.茶样筒、包装袋。
a.开箱器;
b.取样铲;
c.有盖的专用茶箱;
d.塑料布; e.分样器;
f.茶样筒、包装袋。
5、取样方法
(1)大包装取样 包装前取样:即在产品包装过程中取样。在茶叶定量装件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