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言情小说家-倪亦舒
亦舒作品目录单
│ 痴情司
│ 出卖
│ 传奇
│ 传说中的女人
│ 存稿
│ 错爱
│ 错先生
│ 单性生活
│ 淡出
│ 灯
│ 灯火阑珊处
│ 电光幻影
│ 电梯
│ 独身女人
│ 赌场
│ 杜鹃花日子(短篇小说集)
│ 短篇集阿细之恋
│ 短篇集暮
│ 短篇集女神
亦舒简介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
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杂奇花。有人称之为奇迹,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亦舒于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官方部门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现时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
│ 珍珠(中篇小说集)
│ 真男人不哭泣
│ 只有眼睛最真
│ 钟情
│ 重逢
│ 转机
│ 撞球室
│ 追求
│ 紫色平原
│ 紫薇愿
│ 自白书
│ 自行了断
│ 纵横四海
│ 最心爱的歌
│ 做梦的女人
│ 做人
│ 夙世情缘
│ 呓语
│ 憔悴三年短篇集
│ 工作
│ 姑姑的男朋友
│ 古老誓约
│ 归家娘
│ 过客
│ 含笑
│ 黑色笑话
│ 恨煞
香港言情小说家-倪亦舒
●●●●●●女作家亦舒参考资料一、亦舒简介亦舒,原名倪亦舒。
香港的通俗文学中,亦舒与倪匡、金庸被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
1960年开始创作。
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
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加拿大。
二、亦舒的作品及其影响至今已结集出版小说和散文200余种,其中长篇小说100多部,可谓高产的畅销书作家。
在香港,她的作品主要由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在国内,1996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30部长篇小说;1999年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亦舒作品集包括34部长篇,36部中篇,13个短篇。
这两套作品集互不重复,收入了亦舒的大部分长篇小说和部分中短篇小说,兼顾了亦舒不同的创作时期和不同题材的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亦舒小说的风格特征,代表了亦舒创作的主要成就。
她的小说在香港、大陆和东南亚都广受欢迎,三十几年畅销不衰。
亦舒的小说属于通俗文学。
她的小说对通俗文化、香港流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不单纯代表都市男女对爱情的幻想,而是负载了香港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家庭和爱情观念的变化、女性观念的转变等意义。
通过研究亦舒小说,可以了解香港通俗文化生产的方法、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进而了解香港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
亦舒小说主要的读者群是女性。
由于亦舒小说非常流行,女性读者在传阅和讨论时形成了一种类似集体阅读的经验,这些经验影响了女性读者的精神世界,为她们理解都市人生、婚姻爱情以及时尚提供了参照,从而与她们的人生息息相关。
三、亦舒作品特色她的小说自成一格,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模式。
其特色有:1.亦舒的小说拥有地道的香港气息与浓郁的都市味道。
亦舒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主要是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大都市作为背景。
亦舒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亦舒的经典语录有哪些亦舒的经典语录有哪些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9月25日出生于上海,已移居加拿大,职业作家、小说家,其哥哥倪匡亦是作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亦舒的经典语录,快来看看吧!任何条件比较好一点的男人都滑不留手与有妇之夫来往,一律缺乏前途。
年轻的时候,人人应该放任一下,纵容自身,偶尔甚至拂袖而去,因为再乖再听话,人还是要老的,曾经生活过,至低限度也留个回忆,可以微微地笑,暧,阁下真是错过了当时的盛况。
为别人改变自己最划不来,到头来你会发觉委屈太大,而且,别人对你的牺牲不一定表示欣赏。
有没有空百分百是人为的,天下没有匀不出的时间,只有不想出席的约会。
我实在想不出努力节蓄有什么益处,一毛一块地储蓄毕竟不是年轻女孩的责任,节俭固然是美德,因之变得猥琐就代价太大。
我们终身唯一持久的爱和兴趣,不过是赚钱。
许多事不可做,许多事不屑做,又有许多事做不出。
既不能解释,又不能抱怨。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都曾立志,要做一个怎么样怎么样的人,我们都曾天真的以为,只要发奋、努力、好好做人,愿望就可以达到,要到很久很久以后才发觉,原来,等待着整治我们的,是命运模子,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便套将上来挤压,终于,我们忍着疼痛在夹缝中畸怪地存活下来,这时,同我们原来的样子,已有着很大的出入。
我们仍在舞池中,生活本身是一场表演,活一日做一日,给自己看,也给观众看,舞蹈的名称叫圆舞,我不担心,我终归会回到你身边,你是我最初的舞伴,由你领我入场,记得吗?别人要误会,让他误会好了,何用在乎?凡有人看不清楚事实,那纯粹是该人的损失与我无关,别人看轻我,不要紧。
一个人只需看重自己即可有什么好解释的呢?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要相信的一切接吻可以选对象,发脾气则不可世上总有些人是谈不来的,何必计较太多。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寸寸生命都有意义。
人生下来个个都是戏子,非得有个基本观众不可,所以要恋爱。
论亦舒的言情小说
作者: 王敏
作者机构: 河南师大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9-11页
主题词: 亦舒;现代女性;言情小说;张爱玲;科幻小说;留学生涯;香港;创作才能;中国学生;女性形象
摘要: <正>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
亦舒是香港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笔名卫斯理)的胞妹,五岁到香港并接受教育。
作为文学青年,她十二岁就开始读《红楼梦》,她后来说:“我崇拜鲁迅,崇拜曹雪芹,崇拜张爱玲……。
”意气飞扬、才华横溢的亦舒,曾在《中国学生周报》上写稿,写得勤而且快。
中学毕业后,十七岁的她跑到《明报》当记者,新闻、专访写得生动活泼,见出创作才能的端倪。
在恋爱、婚姻上遭受波折后,二十七岁的亦舒离开香港,负籍英伦,考入曼彻斯特大学读酒店学专业,开始了留学生涯。
回港后,曾任富丽华酒店公关部主任,颇受老板赏识。
然而,亦舒终不能忘情文学,又到电视台当。
谈谈我心里的亦舒
亦舒亦舒是一位一直以来我很想尝试写点什么的作家,当初看到她的书,不消一刹那便偷笑不已,原来真的有人可以用她的笔写出我的心理话,贴切到让你误以为她是另一个更了解自己的我.这般喜欢,即使已经阅读了不下100部她的书,还是不敢放声自己是她的粉丝,在她的书面前只有惭愧自卑,心底黑暗面以及明亮面被人一把揪出的惊愕.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
五岁时到香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
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
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加拿大。
这么官方地介绍了她,是因为我们明显地发现她的书里面,香港,英国,加拿大都是马上能安身立命的家,那种归属感一览无余.好似原来亦舒一直以来写的是自传,才可以那么传神。
酸溜溜地自我安慰而已,认定因为是自传所以流畅,可是,她是真的可以信手拈来用着同样的几个普通名字(家明,玫瑰。
)翻来覆去写着每个轮回。
亦舒,一个太聪明的女子。
因为聪明,所以她宿命也向上。
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
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桑过后的平淡,波澜不起,生活依旧继续。
读亦舒的感受就是一切自己把握,没有什么感情之事是严重到要放弃自己放弃生命的,不比琼瑶的大悲大喜,亦舒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自己身边或许就是自己,生活中你自以为很看得重很难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笔下,世事洞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很爱她.爱她的有把握,爱她的人不自爱又怎能奢求别人爱你,看过令人为之一振,绝不敢再丝毫借故堕落。
她的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强烈的女性意识。
(这一点在此文中也占了主要版面,也许,谈她的文字,拐几个弯都还是得回到这点,女性意识。
)我一直以来认同一个观点:从小说中学到的东西有可能比从巨著中学到的更多。
惜缘(节选)——现当代名人传记之亦舒传
萧红一生颠沛流 离,她是一只勇敢 而美丽的飞娥 据说 亦舒很早就在 中国学生周报 写稿 ,足典 扑 向光明和爱情 ,她 的殒 落是 中国女性很凄美也很悲
的文艺 青年 ,她 写得勤而快 ,早就在同学之中鹤立 烈的一段萧声。现在知道 萧红 的人 不会太多 了,能在
鸡群 , 更是 编辑们 眼中的不可多得的才女。 们追稿 , 明 月流光之 际低徊于浅水 湾的 ,竞或有谁? 他 打电话上她的学校 ,冒充是家长 ,诸 多麻烦 ,他们也 乐此不疲 ,务必要求得她的稿子到手 。 亦舒 出生在上海 , 岁多的时候到 了香港 , 7 五 2 岁 那年 ,赴英国曼切斯特上大学 ,读 的是酒店学 。这 自
窗外 视 点
惜 缘 (选 节)
人 物 春
现 当代名人 传记 之亦舒 传
¨ ,亦 舒 出版 了近 二 百 郜 作 品 ,以 小 说 居
这也许是形成她的敏 锐、麻利 、泼辣 、执著的性
多 ,散 文也 不 少 。 由于 具 有 艺 术 魅 力 ,她 的 作 品 不胫 格 最 早 的温 床 吧 ? 而走 , 英国, 她被 人 拦 路 问 “ 是 写 小 说 的 亦舒 吧 ” 你 ; 但亦舒具有敏锐的观 察力与触觉 ,擅于将平 凡的
在香港 ,连银行职 员都会互相转告 :“ 亦舒 回来 了” ;
存 大 陆 ,也 有 很 多 拥 戴 。
字 眼变成奇 句的才华 ,实在是源 白干她的阅读爱好 。 l 2岁,她就开 始读 鲁迅 的 《 野草》 ,后来还在 一
不断地创作 ,而且拥有 大量的读者 ,毫无疑 问, 家文学杂志社里 ,将整套 《 鲁迅全集 全部读完 。师 亦舒是一个成功 的作 家, 或者 晚是一个极成功的作家。 承甚殷 ,以至不惜把鲁迅笔下的主人公的名字用到 自 这 是 她 自己 与 写作 的一 份 缘 ,也是 她 与读 者 的 一 己的作 品中来 , 虚构了一个别出心裁 的 “ 涓生”与 “ 子 份缘 。 君 ”的香港传奇 。更不用说行文中的一针见血 ,爽快 回想 起 来 , 舒 自己也 感 到 遥 远 吧 ? 套 用她 最 喜 犀 利 的风 格 ,亦 源 于 此 了 。 亦
作家亦舒及其作品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
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朵奇葩。有人称之为奇迹,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亦舒于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现时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
阿玉和阿瓦
绝对是个梦
如何说再见
胭脂
变形记
开到荼蘼
伤城记
艳阳天
不羁的风
连环
生活之旅
要多美丽就多美丽
蝉
两个女人
石榴图
野孩子
最心爱的歌
烈火
夙世情缘
一把青云
城市故事
邻室的音乐
他比烟花寂寞
一点旧一点新
承欢记
流金岁月
叹息桥
一千零一妙方
痴情司
曼陀罗
天秤座事故
异乡人
灯火阑珊处
玫瑰的故事
天若有情
银女
独身女人
没有季节的都会
紫薇愿
假梦真泪
假如苏西堕落
绮色佳
蔷薇泡沫
人淡如菊
心之全蚀
心扉的信星之碎片众里 Nhomakorabea他吻所有女孩
灵心
紫色平原
迷藏
大君
天上所有的星
印度墨
风满楼
没有月亮的晚上
我爱,我不爱
幽灵吉卜赛
风信子
美娇袅
我的前半生
预言
人淡如菊—香港女作家亦舒
13
觉稀奇,照样半途而弃,连主角叫啥名字也记不住。前 福气,如不,当作经验。
语 文
辈叫好,会不会是感情因素作祟?
17.世上所有事都得付出代价,那代价又永远比
——少年时缺乏娱乐,只得这一套小说,争相阅 你得到的多一点,我们永远得不偿失。
世
界·
之,爱不释手,在家躲被窝读,上课时藏膝上偷阅,情
18.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企图,很少能被别人利
又一次,谈到本行的难处,同文忽然说:“你同她 有爱把喜乐建筑在他人不快上的人。
一样是写小说的人,你们去讨论好了。”如此见外,不 但好人还是不少,不必因噎废食。
得不知难而退。
太平盛世,自由社会,一个人把另外一个人害得
多心?也许是。
家散人亡的机会相当之低,小事何用耿耿于怀。
又曾听见这样的形容:“她像那种下了班还要买菜 禽兽不如,狼心狗肺之类的控诉亦不宜在日常生
【超级链接】
1.为工作出力永远获得报酬,为一个人费心事最 划不来。
2.人的理想永远忽隐忽现,却不离不弃,在沮丧 失望的时候,理想会来鼓励他,但理想虚无缥缈,无 从捉摸。
3.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 对亲密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4.做朋友,是论功过的,相识的日子中,如果加 起来,功多于过,这个朋友还是可以维持下去。
袭猫。 外人抄了,还忙不迭去注 册占为己有,口口声声说乃系
亦
卫斯理因为生活正常,被抄的价值不是太大,发 挥的余地不多。 原振侠这个角色呱呱叫,英俊、机灵、独身,又
他早廿年的构思,原著差些没 调转来成为贼骨头。
吃 力
舒
特别喜欢失恋,不知如何构思得来,故此把原医生借
了一次又一次,
同甲君是十余年朋友,直
亦舒成功之奥秘
但 一般 只作 浮 光掠影 式 的 阅读 , 入研 究 、 深 思考 的 只有 鲁迅 、 曹雪 芹 张爱 玲这 三个 人 的作 品 。这 一 方面 反映亦 舒 阅读 之广 , 一方 面也 反 映亦舒 阅读 之 精。亦舒 崇 拜鲁 迅 , 另 她说 开鲁 迅 全集 , 翻 一切 疑难 杂 症都 得到 了解 答 …… 真不 在 乎旁人 在想 什么 写什 么 , 夜半 看鲁 迅 , 会乐得 手 舞足 蹈 , 见她 可
h r w o ks a d e i u ats c e h i u s e r n h r un q e r t tc n q e ii
.
Ke w o ds dl e c ; p ro .e l ie lg cl o e t s int c c l s ln u ge faue y r : ii n e e d fe; d oo ia c ntn; ce i oor; a g a et rs g i i f
V 0 _5 l】 N o 1 . M a 如 0 r 2
亦 舒 成 功 之 奥秘
陈武英
( 宁波高等专科 学校 秘 书系, 浙江 宁波 3 5 1) 10 6 摘 要: 亦舒 的言情 小说 几十年 来一 直风靡港、 台地 区以厦 东南亚 华人 圈, 几年来在 大陆也有 一定的 澳、 近 知名度 .文 章从 亦舒的勤勉执 着、 作品 内容 的时代 感和岛 想性 、 创作 手 法的独村一 帜三十 方面来 阐述其
c mmu ie n S u e s As - I et y a s t y h v a e e t n n tb i n C ias maaa d h s p p r i a s d o nt si o t at i n mc r e r h a e gi d c f l oa 0t i hn ' i h a t . e n a y il .T i a e s t y n u
记忆中的那盏孤灯_名人故事
记忆中的那盏孤灯亦舒曾在金庸创办的《明报》当记者,除小说外,她还撰写散文和人物访谈稿,以笔名“衣莎贝”在金庸主编的《明报周刊》撰写专栏。
她创作的《玫瑰的故事》曾被改编为电影,故事中就有金庸作品中人物的影子。
如果说金庸有仗剑而歌、豪情侠义的胸怀,那么亦舒就有愤世嫉俗、悲天悯人的心地。
一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镇海,1946年9月25日出生于上海,5岁时随父母到香港定居。
亦舒从小就酷爱文艺,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金庸、古龙等流行小说家,14岁时在《西点》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暑假过去了》,17岁就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甜呓》。
1965年中学毕业,亦舒以文学青年的姿态,跑到明报社找金庸,说要当记者。
亦舒后来在《明报周刊》上写过一篇《金庸的孤灯》,讲述她初见金庸时的情景:“当年明报社在湾仔谢菲道,我去见工,完了之后,有人说让我去&lsquo:看看查先生&rsquo:。
那真是最奇怪的办公室。
简陋到极点,门虚掩着,有一盏孤灯。
一位中年男子伏案疾书,闻声抬起头来,寒暄几句。
少年的我根本不愿走近,随即下了楼,心里想着,做老板要如此刻苦,真划不来。
其实他那时才40岁左右,已像个中年人。
成功当然有所得,可是付出的代价只有当事人才最明白,创业所费时间和心血,不足为外人道。
读者最开心,所费无几,捧住《射雕英雄传》读了又读,每次都兴奋得搔头拍腿。
后来他的办公室装修得华美,书房也非常宽敞,可是我总是记得那一盏孤灯。
”这么灵巧且有才华的女孩,又有自己哥哥、金庸多年至交倪匡的引荐,当然很轻松地就进入明报社了。
那时,明报社的新闻室在3楼,社长室在4楼。
不知怎的,19岁的亦舒每晚收工后,都会静静地走上4楼,去张望坐在社长室里的金庸。
金庸眼里的亦舒,“活生生的,很真实,没有梦,但有眼泪,没有幻想,不过仍有浪漫”。
亦舒17岁读中学时,《明报》的星期日特刊曾刊登過以她为主角的一组照片,因为金庸喜欢这位未曾谋面的少女作家。
亦舒《独身女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亦舒《独身女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亦舒《独身女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亦舒,女,原名倪亦舒,笔名骆绛、玫瑰、梅阡、陆国、叽哩呱啦等。
亦舒小说中的中西对话
亦舒小说中的中西对话作者:程昕来源:《教育界·下旬》2016年第02期【摘要】长于香港、受过西方教育的亦舒,一方面,小说风格与当代其他言情女作家有明显的区别,如文字简洁,情节跌宕,充满女性意识,并流露出浓厚的英伦风情;另一方面,亦舒并没有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因此,亦舒的小说中展现了一场中西方在思想上、文化上、语言上的碰撞。
【关键词】亦舒小说中西对话亦舒,原名倪亦舒,于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赴香港定居,曾在《明报》任职记者。
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现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
由于亦舒生长于香港大都市,后赴英留学,她的作品中流露出明显的异域风情。
主题上,亦舒小说深受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的影响,极力表现新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的出色表现,批判性别歧视。
形式上,亦舒小说文字简练,情节紧凑,常由对话单独成段。
语言上,亦舒文字受英文句法影响,在表达和语序上有明显的英文文法特点。
然而,亦舒并没有抛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述。
亦舒的小说中仍然有旧时代女性,有上海风情,有文言特色。
以年轻女性为代表的新女性与以母亲为代表的旧式女性的对话,英伦风情与上海风情的对话,英文句法与中文文言的对话,就成了亦舒小说的重要特点,展现了中西方在思想上、文化上和语言上的碰撞。
一、独立新女性对话旧女性亦舒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职业女性。
她们往往幼年穿中性蓝白水手装,研究17世纪欧洲地图,成年后修英国文学,戴男装手表,在职场中常有不俗表现。
成熟、理性、洒脱,这些女性在家庭及社会中的角色不再是男性的附属,而是作为独立个体发挥个人价值。
这样的女性在爱情上的表现也与旧时代女性不同,她们通常理性自制,爱护自身,不轻易为爱情牺牲一切。
而她们的母亲则是传统的旧式女性,一般没有工作,一生的功绩就是相夫教子,并以此为荣。
她们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而是把重心完全放在丈夫与子女上。
亦舒
情商高,讲义气
1、这世界像一个大马戏班子,班主名叫‘生活’,拿着 皮鞭站在咱们背后使劲地抽打,逼咱们跳火圈、上刀山,
经 典 语 录
你敢不去吗?皮鞭子响了,狠着劲咬紧牙关,也就上了。
2、命运对人,如双手对陶泥,塑成什么就什么,不容抗 拒。 3、白皮鞋踩到水中,有痛快的感觉,一种浪费,豪华的 奢侈,牺牲得起,有何相干
写作风格
一、苍凉的言情 亦舒笔下的人物如同棋子,总是能为她们安排好 位置。人物的命运像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对情与 爱参透详细。她的主人公多半是精明、世故、懂 进退的女人。 二、文字简洁、犀利 语气简洁平淡精炼,泼辣、尖刻、逼真,常以三 言两语切中时弊,鞭辟入理。
三、灰色堕落
一般的书可以很清晰的辨出是悲喜剧,但亦舒的书无悲喜
可分,结尾处男女主角皆大欢喜,但过程中的心酸使人心凉。 作品里有很多灰色区域。
四、崇女抑男
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女主形象不一,真实可爱。
五、以冷漠都市为时代背景
亦舒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主要是以香港和欧美 的现代大都市作为背景。
与琼瑶比较
1、琼瑶的理想主义与亦舒的现实主义差异
琼瑶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节,笔下的人物浪漫多情,一 个个都成为感情的俘虏。亦舒对人生采取的是冷峻客观的态度, 描写现实都市生活中真实男女的爱情,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苍凉的言情
——亦舒
我根本是非常怀疑爱情这回事的。写小说是写小 说,生活是生活,日日挤着轮渡去上班,打着呵
欠,穿着球鞋、牛仔裤。生活在爱情小说中· · · 那
简直是悲惨的,幸亏能都把两者分开。
——亦舒
生平简介
原名:倪亦舒
亦舒
勖存姿的故事是完了,但 姜喜宝的故事可长着呢。
a.姜喜宝(高学历) ——“一个女人,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以上两 者都没有,有着健康,也是好的。” 喜宝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作为一个女人,她的活法是卑微的,她得不到爱, 却把自己出卖给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男人,以此获得大量的金钱。因为 没有钱,学费没着落,没有生活费,母亲要嫁人,世界上只剩下她独自 一人。照这种水准活下去,她就得出卖自己拥有的来换取想要的,这时, 勖存姿抛出的“诱饵”,让喜宝顿时抓住了。就这样,喜宝在勖存姿的 “庇护”下,有了大把大把的金钱。 亦舒正是通过喜宝面对金钱的一种选择,反应社会现实,反应人们对待爱情 的态度。但是,喜宝说,她不怪社会,社会没有对不起她,这是自己的 决定。
带刺的玫瑰
——亦舒
个人简介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五岁时
到香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 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 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 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 曾当过电视台编剧。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加拿大。
写作风格
香港是一个出奇迹的地方。金庸的武侠小说, 倪匡的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的言情小 说。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两百多种, 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喜宝》等 亦舒有着愤世嫉俗悲天悯人的心地。也许,她的故事不够婉约,也 许,她的言情不够缠绵,也许,她的幽默稍带尖刻,但是,字里行 间,依然有一份深情的期许,一份诗意的守护。 亦舒的作品以情节取胜,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受欧· 亨利 的影响,常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都是 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这和香港惜时如金的 紧张生活很吻合。
刍议亦舒的家庭观
刍议亦舒的家庭观作者:高莹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摘要:亦舒是香港言情派小说的领军人物,在海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她的作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誉为“香港文坛的三大奇迹之一”。
本文着重从亦舒的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来刍议其所蕴含的有关家庭建设方面的主张和观点。
关键词:亦舒;言情小说;家庭观一引言言情小说关注的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不仅仅局限在男女之间,从广义上来说,它还应该囊括人类所有的情感。
在香港文坛,以亦舒、琼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掀起了一股重视爱情,重视家庭,重视女性社会地位的思潮。
这种思潮时到今日还有很大的影响和社会意义。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它的健康与否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会这个有机体的和谐与稳定。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挖掘这些在香港文坛乃至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们关于构建家庭的主张和观点,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亦舒就是这其中的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关注社会大众的情感生活与心理诉求,特别是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所以,本文尝试从她的几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出发,来分析其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家庭观,希望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构建与家庭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亦舒的个人简介亦舒是一个笔名,她的原名是倪亦舒。
从我们所了解的倪氏家族来看,亦舒出生在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
从小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父母的影响下,亦舒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痴迷于文学创作。
由于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很快亦舒就在文学创作领域开始崭露头角。
当年仅15岁时,亦舒就已经成为了当时香港各主要媒体争相约稿的特约撰稿人。
在完成学业后,亦舒跟随自己的志向与兴趣,先后在香港各大报社媒体做过记者,专门负责人物采访,电影剧本的改编等版块。
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尤其是在不断接触的各类采访对象中所积累的大量素材,激发着亦舒的创作欲望与灵感。
亦舒小说论文情爱文化论文
亦舒小说论文情爱文化论文摘要:亦舒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她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精神气质,她们是一群具有高学历,已经取得经济独立,完全依靠自我生存的女性形象。
在当今社会,她们已实现了现代女性苦苦追寻自我的天空的梦想,然而,由于她们生活在如此急剧转变的商业化社会,她们生存环境的制约使她们的爱情理想步履维艰。
亦舒,原名倪亦舒。
在香港文坛,她是与武侠小说家金庸,科幻小说家倪匡齐名的三大通俗小说家。
在她看来,小说分为说故事的和表达人生哲理的两类,而她认为自己的小说就是说故事的,这是她写作的出发点和基本定位。
但是她的小说又不仅限于说故事,她在故事中想要表达的是对社会,对于人生的感悟。
亦舒主要的描写对象是是中产阶级的知识女性,通过她们的描写来表达她对情爱的理解,“她写这些人的生活爱情,塑造这些人种种不同的形象,写她们的快乐,写她们的痛苦,写她们的成功,写她们的挫折,写她们的挣扎,写她们的苦闷,写她们的种种心态”,而我今天想通过亦舒的小说来走进她笔下的情爱世界。
1.情爱文化在理想与现实中的展现大众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又有人称其为文化工业。
它是依托于现代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基本品性则表现为娱乐性、商业性与世俗性等。
而情爱文化是大众文化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情爱的实践活动中,既富有令人神往,完美,崇高的情爱理想,又不可避免的夹杂着虚幻,片面,非客观的因素。
所以,对于情爱的追求,如费尔巴哈所说,“既上升到空间,同时又回到地面。
”而在亦舒的小说中,她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进行了冷静客观的描写,她不像琼瑶那样为人们描绘了爱情是多么的美好,好像天下间人们除了恋爱什么都不用做,爱情是那样的神圣,崇高。
她没有对爱情进行理想化的描写和脱离实际的赞颂,相反,却用一个个凄凉的故事对美好爱情进行了解构,道出了爱情的悲凉。
她多次表明,自己是非常怀疑爱情这回事的,她认为“爱情只是古老传说,”甚至说“爱情是一场不幸的瘟疫,终身不遇方值得庆幸”。
亦舒及其都市言情小说简介课件
• 10、做一个女人要做得像一副画,不要做一件衣 裳,被男人试完了又试,却没人买,试残了旧了, 五折抛售还有困难。——《喜宝》 • 11、已去之事不可留,已逝之情不可恋,能留能 恋,就没有今天。——《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 12、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 也不必惋惜。 • ——《玫瑰的故事》
• 13、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 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 健康也是好的。——《喜宝》 • 14、做人要含蓄点,得过且过,不必斤斤 计较,水清无鱼,人清无徒,谁又不跟谁 一辈子,一些事放在心中算了。——《蔷 薇泡沫》 • 15、一个人走不开,不过因为他不想走开; 一个人失约,乃因他不想赴约,一切借口 均属废话,都是用以掩饰不愿牺牲。—— 《一千零一妙方》
• 16、、爱一个人决不潇洒,为自己留了后步的,也 就不是爱——《星之碎片》 • 17、骗一个人,要费好大的劲,不在乎她又如何肯 骗她,所以将来有人苦苦蒙骗你,千万不要拆穿 他。——《忽尔今夏》 • 18、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 也只好微笑了。——《家明与玫瑰》 • 19、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风信子》 • 20、人们往往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旧欢 如梦》
• 亦舒早在十四岁便在《西点》杂志上发表 其第一部小说《暑假过去了》,首部个人 小说集《甜呓》则在1963年出版。亦舒十 五岁时,就被报刊编辑追上学校来要稿, 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 • 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 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朵奇花。有人称之为 奇迹,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 三大奇迹”。
• 8、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 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 己。——《星之碎片》 • 9、“你大概误会大学文凭是世界之匙,开 启顺风顺水之门,这并不正确。读书目的 是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人生所有烦恼会 不多不少永远追随,只不过学识涵养可以 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 题而已。” ——《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亦舒小说玫瑰的故事简介
亦舒小说玫瑰的故事简介亦舒,香港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因其深刻的关于爱情和人性的剖析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她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浪漫和悬疑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玫瑰的故事》。
《玫瑰的故事》是亦舒小说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教授和女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男主角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展开,情节极为曲折,读者在看小说时会跟随主角一起感受着情感的波动。
主人公是一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名叫江小北,他生活中的琐事并不太多,因为一心投入于工作中而鲜少涉及感情。
然而,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一名女学生意外地对他产生了感情之后,他的内心也开始摇摆。
这位女学生名叫玫瑰,一个性格独立、开朗大方的女孩子,她在学术上表现优秀,但是却成为了江小北的学术论文抄袭之前的调查对象。
在调查的过程中,江小北和玫瑰之间开始产生了情愫,他逐渐地被她吸引,虽然他知道这样做可能会破坏他的职业生涯,但他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
在玫瑰的影响下,江小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玫瑰到他生命中的那一刻,他变得更加有活力,对生活的热情也开始增加,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这段感情在社会上却遭遇了各种反对和打压。
尤其是在江小北的学院里,存在着一种非常封建、保守的学术文化,这种文化把女学生和男教授之间的感情看作是一种“禁忌”,所以江小北不仅要面对家庭压力,还要承受爱情的重压。
尽管遭遇了无数的阻碍和打压,江小北坚持着自己的爱情观,并最终成功地与玫瑰结为夫妻。
然而,这件事情的后果却非常严重,江小北被迫辞去了工作,而玫瑰也因为和他在一起而失去了她自己的学术前途。
不过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爱情信仰,最终实现了相互支持、更加深刻的爱情关系。
整部小说虽然叙述的是一段学术背景下的禁恋爱情,但却充满了真诚和温馨。
小说中余音绕梁的爱情哲学思想和跨越阶级、文化等障碍的“反传统”情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亦舒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越性,以及她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强烈表现。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亦舒,原名倪亦舒,自幼酷爱文学,1962年在文坛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
亦舒言情小说与金庸额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一起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的小说虽然题材较为狭窄,几乎都是在讲婚恋故事。
但是,由于她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特的现代香港女性的形象,并通过这些现代都市女性的爱情、婚姻的种种经历来关注女性的命运,透视现代香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透视整个香港社会。
因此,她的作品已不单单局限于言情,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
本文将从女性的爱情观、金钱观、独立意识的探索、内心孤独寂寞等四个方面,来浅论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亦舒;爱情;金钱;孤寂;独立The female images in Yi Shu's NovelsAbstract:Yi Shu, formerly Ni Yi Shu, his childhood love of literature in the literary world,1962, be it quickly became famous. Yi Shu's romances and Jin Yong's martial arts novels, Ni Kuang's science fiction and together referred to as the" three wonders of Hongkong literature". The novels of Yi Shu although the subject matter is relatively narrow, almost all is telling the story of love and marriage. However, due to her success in shaping a unique modern Hongkong women's image, and through which the modern metropolis feminine love, marriage experie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ate of women in modern Hongkong,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tire society of Hongkong. Therefore, her works have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sentimental, has gone beyond the general love story has val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female 's view of love, money concept, the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exploration, lonely heart four aspects, on the female images in Yi Shu's novels and social cultural meaning.Key words:Yi Shu; love; money; lonely; alone一、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女性形象蕴含的苦涩爱情观爱情在亦舒眼中是苦涩的。
18岁生子拒不相认,40多岁再产女,亦舒的婚姻比《我的前半生》更复杂
18岁生子拒不相认,40多岁再产女,亦舒的婚姻比《我的前半生》更复杂亦舒粉发言:《我的前半生》和亦舒原著没有半毛钱关系!独立、坚强且励志的女人最珍贵—有感于《我的前半生》当然有很多人,批判马伊琍饰演的罗子君不够亦舒女郎,今天麦子就带你看看真正的“亦舒女郎”是怎么样的?戏里戏外,都是人生。
今天不妨和麦子一起来看看师太亦舒的戏里戏外生活实录。
亦舒其实姓倪,1946年9月25日出生于上海,倪家两兄妹(倪匡、倪亦舒)都当了作家,而且都成了香港文坛的顶尖大咖。
亦舒是都市白领的爱情教母,十五岁时,就被报刊编辑追上学校来要稿,成为同学们不敢得罪的“小姐”。
有人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旧欢如梦,三段婚姻,敢爱敢恨作为一代人的爱情教母,亦舒曾狠狠爱过。
她中学一毕业就有了工作,有了经济基础,也就有了反叛能力。
17岁的亦舒不顾家人朋友反对,毅然爱上画家蔡浩泉。
蔡浩泉在朋友形容里很有文艺痞子的感觉:“玩世不恭、吊儿郎当、与俗相遗……到了极端,就是连性命也不管了。
”出于志同道合吧,两人要结婚。
亦舒的父母坚决反对,她以自杀相逼才获得应允。
但几年后这段婚姻却以离婚告终。
他们有一个孩子。
侄子倪震这样写姑姑:“姑姑亦舒十多岁便出走结婚,生下小朋友,可惜,几年便离婚收场。
凡事都必须付出代价,姑姑多年来都有阴影,人怕出名猪怕壮,怕小表弟有天会上门要钱。
”亦舒与儿子蔡边村(幼时照片)开始几年,亦舒仍会间歇探望由蔡浩泉抚养的儿子蔡边村,但随着蔡浩泉另娶,亦舒不愿再与前夫再有任何瓜葛,干脆连亲生儿子也断绝来往,彻底将一段不愿记起的人生历史删除。
亦舒后来的作品只字不再提儿子。
2013年,当年44岁的蔡边村通过纪录片《母亲节》向亦舒喊话:“您好,是我,蔡边村,您的儿子,很久不见,我们可以见面吗?”对于外界近乎一边倒的“无情”谴责,以及众多女性网友的“是不是受过很大伤害”的不解,亦舒最初并未回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作家亦舒参考资料一、亦舒简介亦舒,原名倪亦舒。
香港的通俗文学中,亦舒与倪匡、金庸被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
1960年开始创作。
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
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加拿大。
二、亦舒的作品及其影响至今已结集出版小说和散文200余种,其中长篇小说100多部,可谓高产的畅销书作家。
在香港,她的作品主要由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在国内,1996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30部长篇小说;1999年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亦舒作品集包括34部长篇,36部中篇,13个短篇。
这两套作品集互不重复,收入了亦舒的大部分长篇小说和部分中短篇小说,兼顾了亦舒不同的创作时期和不同题材的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亦舒小说的风格特征,代表了亦舒创作的主要成就。
她的小说在香港、大陆和东南亚都广受欢迎,三十几年畅销不衰。
亦舒的小说属于通俗文学。
她的小说对通俗文化、香港流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不单纯代表都市男女对爱情的幻想,而是负载了香港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家庭和爱情观念的变化、女性观念的转变等意义。
通过研究亦舒小说,可以了解香港通俗文化生产的方法、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进而了解香港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
亦舒小说主要的读者群是女性。
由于亦舒小说非常流行,女性读者在传阅和讨论时形成了一种类似集体阅读的经验,这些经验影响了女性读者的精神世界,为她们理解都市人生、婚姻爱情以及时尚提供了参照,从而与她们的人生息息相关。
三、亦舒作品特色她的小说自成一格,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模式。
其特色有:1.亦舒的小说拥有地道的香港气息与浓郁的都市味道。
亦舒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主要是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大都市作为背景。
她的作品虽然也都是在描写爱情故事,但主人公的感情发展与身边的社会关系网络有着重大的联系,而前者往往屈从于后者。
可以说,亦舒是在演绎爱情的表面下展示一个冷漠现实的都市社会,展示在这种都市环境中,人的个性、心理所受到的种种压抑与异化。
如《我的前半生》、《没有季节的都会》、《圆舞》、《心扉的信》等作品中对离婚问题及其对儿童妇女生活与精神的巨大影响(安儿与对方女儿的打斗)的描写;《朝花夕拾》中对未来社会中老人孤寂状态与人们之间冷漠关系的预言;《流金岁月》中对商业社会中激烈竞争及复杂人事纠葛的刻划;《喜宝》、《连环》中对贫富差异造成的命运、心理异化的深刻剖析……这些都显示着亦舒对社会弊端揭示的敏锐与尖锐。
2.重视女性的思想、智能、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
“女性文学”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女性感受、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世界的介入,打破男性在这方面的垄断局面;二是挖掘出男性对女性的惯性理解和期待视野的经验,实现对男性世界的批判或叛离,以构造出具自身完整性的女性经验世界。
亦舒小说具备了以上两种要素。
她的一百五十多部小说中,絶大部分作品采用女性视点的故事内在叙述角度,改变了传统叙述作品中讲故事的角色基本是男性的,听故事或读故事的角色是女性的情况,而是侧重表现过去被淹没、被歪曲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
女性话语从过去文本中的边缘地位一跃成为主流。
它把强烈的性别意识──女性主义意识、女性主体意识(时代女性的独特经验、独立意识、平等的两性关系、女性群体感受、矛盾心理、独立女性的生存困境、底层女性的挣扎与奋斗,以及对父权的批判、反抗和遗弃等),作为新的精神而注入到作品中,以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如《故园》中的夏铭心、《明天给你送花来》中的华芝子、《我们不是天使》中的邱晴、《不羁的风》里的唐清流等等,在苦难的磨砺中突显其智能和自律、刚强的特质。
亦舒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都市女性在面对出现松动与裂痕的男权价值体系时心理、生理上的抗争与矛盾。
在塑造了都市众生相的同时,亦舒小说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是它有别于其它言情小说的最主要原因。
3.爱情观浪漫而不脱离实际,敢于直面现实人生。
亦舒小说中的时代女性,不沉湎于虚幻的爱情,反而对理想爱情不抱幻想的心态。
这是现代女性在经历了男性社会的压抑后所采取的普遍态度。
她的小说属于“泛言情”式的。
亦舒小说中常见类似的言论:“千万别奢望良辰美景可持续一生一世,这是根本没有可能发生的事,一定会得望。
”“如今的社会,什幺是可靠的呢?别告诉我是感情。
”亦舒对爱情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她把爱情看作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纯洁美好的感情。
她曾说:“中国人讲究‘恩爱情义’。
爱情涉及恩义,其中责任大于一切。
中国人不懂得爱情最美丽之处,是在乎任性,来去自若,不受礼俗常规所拘,拒绝其它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亦舒又将自爱情视为人生的游戏,往往一见钟情,如痴如醉,一旦爱情消逝,便行“美丽的离婚”、“无怨的分手”,旧欢如梦,新欢可觅,不迷恋过去,只追求现在。
因此她笔下奇情畸恋多,爱情悲剧也多。
亦舒常常采用死亡来隔断爱情,“爱情无法永恒,但死亡使其成为可能”,于是黄玫瑰深爱的溥家明患病死了(《玫瑰的故事》),周至美和邓永超刚刚互相爱慕,邓永超就因飞机失事而永别了(《曾经深爱过》),关大雄准备追随的香雪海患骨癌死了(《香雪海》)。
即使不是死亡,有时也是牢狱之灾使有情人分离:左文思和王韵娜的感情刚刚稳定,左文思就因杀人而被捕入狱(《开到荼靡》),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烈火》中的烈火与夏荷生身上。
有时,亦舒又只描绘一个男女初相识的光明的开头,故事嘎然而止,为的是将以后可能的发展留待读者想象。
读者往往会依据传统审美心理在空白处设定大团圆结局。
这样的处理就避免了将爱情悲剧结局昭示出来。
借助这些方式亦舒将其爱情怀疑论交给了读者。
4.孤独和寂寞是小说中突出的情绪主调。
亦舒小说常见孤女、单亲家庭的形式,形成“无父文本”,男性家长被排除、放逐于文本之外,形成女性家长当家作主的模式。
在《胭脂》、《银女》、《我们不是天使》、《假梦真泪》、《祖母》、《花解语》、《朝花夕拾》等作品中,单身母亲的形象一再出现。
男性家长的缺席,宣告了女性家长的主体性地位。
单身母亲只是现实社会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但她在文本中的强化,无疑表明文本对父亲权威的遗弃。
亦舒小说表现了对男权与父权的反抗:《故园》中家庭女教师夏铭心面对卓世光的金钱侮辱,愤然离去;《烈火》中夏荷生对烈战胜强权的不断反抗;《假如苏西堕落》里苏西对苏父遗嘱的嘲讽和背弃。
甚至在短篇小说《安排》中林细全面对父权式女性家长姑婆林华苓“安排”时,也表现出反感:“太过经营的安排变成控制”,而拒绝了姑婆为其创造的“好姻缘”。
这些反抗与排斥,形成或强化了小说主角(女性)孤独和寂寞的氛围和情绪。
亦舒小说创作的重点是都市白领女性,这些多是经济独立的中产阶级女性形象,也最能体现亦舒小说的现代女性意识。
她们都是女性经济独立论的倡导者,深知只有经济自立,才能得到人格独立。
但经济独立后的职业女性的生活并未因此而轻松,仍然处身于工作角色(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妻子角色、母亲角色等)的双重压力之下。
有的女性因对工作的投入无法全面实现家庭角色感到愧疚自责(如《绝对是个梦》里女记者程真为挽救婚姻,被迫辞职移民却为时已晚);有的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不得不舍弃儿女情长。
(如《我们不是天使》里邱晴只能作他人的“红颜知己”);许多女性只好终身孤独和寂寞(如《迷迭香》中女导演余芒选择了电影为其终身伴侣,《西岸阳光充沛》中的汤宜家、《印度墨》中的刘印子、《承欢记》中的毛咏欣均是独身主义者,以至于亦舒的一部中篇小说题目干脆就叫《独身女人》)。
面对整个女性群体的生活压力,亦舒发出这样的慨叹:“作女人是难的,默默无闻做个妻子,迟早变男人口中‘我不了解我’,挣扎的有名有姓,又被人横加污辱。
”自觉、自省的女性立场形成对女性孤独、寂寞甚至苦难的深度关照视角。
5. 追求平等的两性关系平等的两性关系一直是亦舒小说女主人公的追求,这也是亦舒女性主义意识的一大表现。
除了两性经济地位上的平等追求,还有两性交往中平等、独立自主的要求。
亦舒小说中,女主人公在她们所处的小环境中通常处于中心地位和主动位置,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几乎所有的男性都成为她们的臣民和倾慕者。
比如《玫瑰的故事》、《风信子》、《香雪海》、《曼陀罗》、《迷迭香》、《阿修罗》、《叹息桥》、《弄潮儿》、《连环》、《明天给你送花来》等作品中这一模式尤其突出。
亦舒小说中,对男女两性的性开放意识持平等态度,要求女性也要具有男性自由的性意识。
小说中时代女性报复男性或献身男性,都是建立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而不受任何道德观念的约束的基础之上的。
男人“风流成性一样找不到好妻子”。
文本中也有着对大男人主义者“处女情结”的鄙视与嘲弄。
如在《玫瑰的故事》里,黄振华在结婚前夕从别人口中得知未婚妻苏更生曾结过婚,方寸大乱之下追着苏更生说:“我会原谅你的”。
苏更生却义正辞严:“我有什幺要你原谅?我有什幺对你不起,要你原谅?每个人都有过去,这过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不满,大可以另觅淑女,可是我为什幺要你原谅?你的思想混乱得很,女朋友不是处女身,要经过你的伟大原谅才能重新做人,你以为你是谁?”苏更生有权利要求真正的爱与尊重,这来自于她心理上的自立,更来自她经济上的自立。
若对方不给,她不必迁就他。
这是标准的女性主义的姿态。
6.小说常常以悲剧结局,揭示了人性深层的悲剧。
亦舒小说的结局很少真正地花好月圆,主人公的精神生活中往往并不顺利。
然而在亦舒的笔下,这些人物虽然在生活中并不得意,但她们却大多能够用一种苦中作乐的姿态对待生活,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乐观、幽默,并善于自嘲(如中年离异的子君、身患绝症的香雪海等),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并不觉得压抑而是感到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愉悦。
7.语言简洁晓畅、泼辣直率,富于艺术性,而且篇章一气呵成。
四、亦舒的作品欣賞小说《寂寞夜》节选片断购入香岛二十三号一列小洋房之一是汤志康的夙愿,他年轻、英俊、能干、白手兴家,短短数年间自立门户,现在主持一家出版社,年入八位数字。
可是他寂寞,在无边无涯的工作海里,他寻得名利,但一颗心一日比一日孤苦。
真奇怪,人是人,心归心,他现在也是都会中万人艳羡的人物了,不过他自不快乐。
太疲倦了,也许应该放大假,什么都不做,但是一想到什么都不做,岂非更加空虚,更吓得不敢动弹。
用工作来做麻醉剂最好不过,名正言顺忙得什么都不必想。
汤志康莫非有什么伤心事?不见得,他出身小康,父母薄有节蓄,不是他的负担,又有一漂亮知心女友,为人大方磊落,毋须他殷勤服侍。
那到底为何他意犹未足?…………外头都传他们已经同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