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酮防治白粉病试验

合集下载

大棚草莓白粉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_潘欢涛

大棚草莓白粉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_潘欢涛

[文章编号]1001-3601(2008)01-0029-0093-02大棚草莓白粉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潘欢涛1,2,安华明1*,黄伟1(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 要]白粉病是大棚草莓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常用三唑类农药防治,由于多年连续使用,其防效下降。

为此,对翠贝、赛高、菌必克、15%粉锈宁、75%百菌清这几种防治白粉病的主要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翠贝3000倍液处理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最好、持效期较长,相对防效达92.1%;75%百菌清600倍液、15%粉锈宁1000倍液、赛高3000倍液+菌必克1200倍液处理对草莓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75.4%,72.9%,73.0%。

[关键词]草莓;白粉病;药剂筛选[中图分类号]S436.63[文献标识码]ASelection of Medicaments for Con trollin g Powdery Mildew ofStrawberry Planted in the Green housePAN H uantao1,2,AN H uaming1*,H UANG Wei1(1.Agricultural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 ang,Guizhou550025;2.Ansh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Anshun,Guizhou561000,China) A bstract:T he po wdery mildew is one o f main diseases in strawber ry cultivatio n.Fiv e medicaments we re te sted to select the medicaments fo r contr olling po wdery mildew of straw berry.T he results sho w tha t the co ntr ol effect o f Cuibei(3000 times),75%Chloro r thalonil(600times),15%Fenxiuning(1000times)and Saigao(3000times)plus Junbike(1200time s) is92.1%,75.4%,72.9%and73.0%respectiv ely.Key words:strawber ry;pow dery mildew;medicament selection 白粉病是贵州草莓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尤其大棚内的温湿条件极易导致白粉病的发生。

唑酮·乙蒜素乳油,超强杀菌剂配方,30分钟见效,彻底铲除白粉病等10多种病害

唑酮·乙蒜素乳油,超强杀菌剂配方,30分钟见效,彻底铲除白粉病等10多种病害

唑酮·乙蒜素乳油,超强杀菌剂配方,30分钟见效,彻底铲除白粉病等10多种病害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好的三唑类杀菌剂。

能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并在植物体内传导。

对锈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由于其对病害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但是,三唑酮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一旦药剂使用浓度偏大,就会发生药害,严重抑制作物的生长,让许多农药经销商和农民朋友既爱又怕。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三唑酮的超强配方,不但扩大了杀菌范围,提高了药效,还大大降低三唑类杀菌剂的副作用。

1、配方介绍这个配方就是32%唑酮·乙蒜素乳油,该配方是由三唑酮和乙蒜素两种药剂混配而成。

三唑酮是目前三唑类杀菌剂中用量最大的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等多种病害都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

具有内吸性好,渗透性强能快速被作物吸收,在30分钟内就能快速发挥杀菌作用,缺点是容易发生药害;乙蒜素是一种有机硫广谱杀菌剂,兼具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对多种真菌、细菌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还能促进萌芽、提高发芽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缺点是持效期太短。

将二者复配后,增效作用十分明显,对由真菌、细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都有极强的防治作用,并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

2、主要特点(1)杀菌谱广:该配方对由真菌细菌引起的白粉病、锈病、纹枯病、黑穗病、腥黑穗病、枯萎病、圆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等多种病害都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持效期长:该配方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内吸传导性,能被作物的根、茎、也快速吸收,并在体内长时间存在,对病害具有长时间的杀灭作用,持效期一般可达15~20天以上。

(3)安全性好:该配方安全性大大提高,克服了三唑酮容易发生药害的缺点,同时也克服了乙蒜素容易烧面的缺点。

(4)杀菌更彻底:该药剂喷施后,能很快被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并传递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对植株内部和外部的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杀菌更彻底。

山楂树白粉病巧用药剂防治

山楂树白粉病巧用药剂防治

山楂树白粉病巧用药剂防治山楂也是叫“山里红”,山楂树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同时山楂树还具有药用的价值。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山楂树白粉病巧用药剂防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楂树白粉病巧用药剂防治发病后立即喷20%三唑酮乳油(粉锈宁)2000~2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也可喷70%托布津800倍液等,15~2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间隔5~7天,防治2~3次,效果不错。

做好山楂树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可以让山楂高效生长。

食用山楂的功效炮制不同效用有别在药店里,山楂有几种制品,其中的功效有区别。

1.山楂,就是山楂的果实,摘下来,除去杂质,切片烘干。

如果医生写“山楂”,则药店给的是整个山楂。

如果医生写的是“山楂肉”,则药店给的是去了果核的山楂肉。

炮制山楂原是去果核的,但明代医家提出“核有功力不可去”,故就有了两个制品。

一般我们现在多用带果核的。

这种山楂,除了消食导滞,还可活血化瘀。

2.炒山楂,取干净的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

这种制品,活血化瘀作用降低,其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

炒山楂消食导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化肉食上,在生活中,炖鸡肉牛肉时放入几颗山楂,就很容易炖烂,就说明了山楂有很好的消肉食作用。

3.焦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这种焦山楂,除了消食导滞的作用,还善于治疗伴有积食的泻利,这也就是很多儿科专家在治疗孩子食积伴泻利时,多选用焦山楂的缘故。

4.山楂炭,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这种山楂炭能疗血积。

如文献记载,妇女产后瘀血积滞,用童便煎服山楂炭,可疗“恶血上冲气壅”。

另外,还有蜜制山楂,适用于脾虚食滞的患者;红糖制山楂,可以和血散瘀,适用于产后血虚瘀血、恶露不尽等。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本文旨在探讨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为此,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实验,以检测小麦病菌对这些抗生素的反应。

实验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很高,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较低。

由此可见,嘧菌酯是治疗小麦白粉病的有效抗生素。

此外,我们还发现,嘧菌酯和三唑酮之间存在基因相互作用,其中一方诱导出另一方的高敏感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作用,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细胞实验,以确定小麦白粉病菌的反应机理。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嘧菌酯是治疗小麦白粉病的有效抗生素,而三唑酮的敏感性较低。

此外,嘧菌酯和三唑酮之间的作用可以促进小麦白粉病菌的敏感性。

本研究提供了有关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的有益信息,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鉴于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高敏感性,有必要探讨这些抗生素在治疗小麦白粉病方面的疗效。

本文的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可以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菌的生长,而三唑酮的抑制作用较弱。

因此,嘧菌酯非常有效,为治疗小麦白粉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由于嘧菌酯和三唑酮之间存在联合作用,这种联合作用可能会增强小麦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

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嘧菌酯和三唑酮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深入了解这种联合作用可能如何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治疗方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麦白粉病菌的敏感性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因此,有必要定期检测小麦白粉病菌的敏感性,以识别病原体和药物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多药耐药性。

总之,本研究探讨了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嘧菌酯是一种高效的抗小麦白粉病抗生素,而三唑酮的敏感性则较低。

此外,嘧菌酯和三唑酮之间存在基因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小麦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

因此,本文的结论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了解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34
大麦与谷类科学 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S
NO. 2. 2014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杨本香 秦建华 吴 干 耿辉辉 蒋 晴 蒋祝成
(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 射阳 224314)
摘要: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新药剂,对 5 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 10 d,30% 醚菌酯 WP 30 g / 667 m2 、20 g / 667 m2 防 效 分 别 为 78. 57% 和 72. 10% ,防 治 效 果 优 于 其 它 药 剂 处 理 的 防 效;20% 三 唑 酮 EC 80 ml / 667 m2 和 80% 戊 唑 醇 WP 15 g / 667 m2 处 理 对 小 麦 白 粉 病 的 防 效 分 别 为 62. 63% 、54. 40% ;30% 氟 菌 唑 WP 20 g / 667 m2 和 20% 乙嘧酚磺酸酯 ME 20 ml / 667 m2 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 50. 17% 和 44. 99% 。药后 20 d,30% 醚菌 酯 WP 30 g / 667 m2 和 30% 醚 菌 酯 WP 20 g / 667 m2 处 理 对 小 麦 白 粉 病 的 防 效 分 别 达 到 93. 40% 和 83. 53% ,防效在各处理中最高,其次为 20% 三唑酮 EC 80 ml / 667 m2 ,防效为 61. 25% ,以上 3 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 与对照及其他处理都达到显著性差异;80% 戊唑醇 WP 15 g / 667 m2 和 20% 乙嘧酚磺酸酯 ME 20 ml / 667 m2 的防治效果分 别为 42. 60% 和 18. 28% ,30% 氟 菌 唑 WP 20 g / 667 m2 处 理 对 小 麦 白 粉 病 防 治 效 果 仅 有 5. 90% 。因 此 30% 醚 菌 酯 WP 30 g / 667 m2 和 20 g / 667 m2 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三唑酮的替代 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离体叶段喷雾法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及其监测技术

离体叶段喷雾法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及其监测技术

离体叶段喷雾法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及其监
测技术的报告,600字
本报告旨在介绍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及其监测技术,尤其通过离体叶段喷雾法。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由于其病原菌易受到化学药剂的影响,因此在防治上必须采取有效的化学方法,而三唑酮是抗小麦白粉病的有效化学药剂。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需要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进而指导可行的化学防治措施。

在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敏感基线时,采用离体叶段喷雾法合理可行。

此方法涉及将来自受病菌感染的小麦样品的叶片切成片段,然后将不同浓度的三唑酮溶液喷雾到这些片段上,观察撒施后的小麦样品与控制组的比较,从而可以得出一系列的敏感度,并绘制出合适的敏感基线。

随后,依据所建立的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采取有效的监测技术,以确保三唑酮注入水体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具体而言,对于三唑酮溶液撒施前后的小麦样品,应及时采集部分样品,并进行检测,以确保水体中三唑酮的含量不低于建立的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以确保其有效性。

经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通过离体叶段喷雾法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敏感基线,以及采取有效的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麦白粉病,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

三唑酮防治大麦白粉病试验小结

三唑酮防治大麦白粉病试验小结

三唑酮防治大麦白粉病试验小结
赵国其;陈忠甫
【期刊名称】《宁波农业科技》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 近年来大麦白粉病在我区有逐年加重趋势,1990年测区附近调查21块田,叶发病率96.42%,病指52.57,危害严重田块损失超过了赤霉病,成为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此,1990年我站在骆驼进行了三唑酮防治大麦白粉病试验,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总页数】1页(P14)
【作者】赵国其;陈忠甫
【作者单位】镇海区病虫观测站;骆驼镇农科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25%三唑酮WP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J], 赵东敏;朱翠芳
2.15%三唑酮和12.5%禾果利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 [J], 张华敏;夏新杰
3.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J], 王永林;陈金焕;石立明;朱岁层
4.15%三唑酮防治温室秋延晚茬番茄白粉病药效试验 [J], 吐尔逊古丽·艾比布拉
5.三唑酮杀菌剂防治温室秋延晚茬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J], 吐尔逊古丽·艾比布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唑酮的作用是什么

三唑酮的作用是什么

三唑酮的作用是什么
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在试验剂量内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鱼类毒性中等,对蜜蜂和鸟类无害。

本文为大家讲解三唑酮的作用是什么。

三唑酮的作用特点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

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

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小麦叶枯病、凤梨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均有效。

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

对蜜蜂和天敌无害。

三唑酮的杀菌机制原理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

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

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

三唑酮可以与许多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现混现用。

三唑酮的作用对象
三唑酮对锈病、白粉病和黑穗病有特效,对玉米、高粱等黑穗病、玉米圆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唑酮的作用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唑酮可与碱性以及铜制剂以外的其他制剂混用。

拌种可能使种子延迟1-2天出苗,但不影响出苗率及后期生长。

药剂置于干燥通风处。

无特效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

三唑酮杀菌剂防治温室秋延晚茬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三唑酮杀菌剂防治温室秋延晚茬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气温 2 0~ 2 5 ℃,最适 宜此病发生 ,新疆地区的黄瓜都 叶分别进行分析 。 有此病 发 生,近年 棚室栽 培 的黄瓜 有发病 增 多趋 势 。 1 5 %三唑酮杀菌剂的最高浓度配制方法分别为:1 5 %
白粉病 主要 危害黄 瓜 叶片,幼嫩 叶 片和老 熟叶片 都可 三唑酮可湿 性粉剂称取 5 0 g 溶于 5 0 札 水中,然后稀释 受害 ,多从 植株下 部老 叶开 始发病 ,造成 早期 落叶 , 缩短 结果 期,降低 果实质 量和 产量 。 白粉病 在黄 瓜 的 整个 生育 期均 可发 生,流行 时 间长,蔓延 速度 快,发 生逐年加重 ,轻者减产 3 0 %~ 5 0 %,重者减产 7 0 %以
8 0 0 倍 ,分 别 3 次称取 5 0 g ,然后 稀释 1 0 0 0 倍 ,1 2 0 0 倍。
3 试 验 调 查
药 效调查 ,施药前 调查 ,在 1 0 ×1 0倍显微镜下挑
上 ,甚 至绝 收,严 重影 响黄瓜 生产 。本试验 通过 在黄 单 孢子 囊 基数 ,试 药后 分 别于 1 d ,3 d ,7 d ,1 5 d , 瓜 叶面 喷施 不同浓度 的 1 5 %三唑酮可 湿性粉 剂,探讨 调查 一次。每小 区调 查 5 0片叶,并挂牌标记 ,计算病 1 5 %三唑酮对黄瓜 白粉病 的防治效果 。 情减退率 ,并算 出校正防效 。
4 试验 结果与分析
4 . 1 试 验 结 果
4 . 2 药效评价
从 不 同浓度 防效看 ,在 药后 1 d ,3 d ,7 d ,1 5 d
表 2 叶面 喷施不 同浓度三唑酮对黄瓜 白粉病的影响
试验 设 1 5 %三 唑酮 8 0 0 倍 、1 0 0 0倍 、1 2 0 0 倍 3 个 浓度水平 ,以喷清水为对照 ( c k ),试验设 4 个 处理, 重 复 3次 ,共 l 2 个 小 区,每小 区面积 3 3 . 3 5 m ,小 区 间随机排 列,四周安排保护行 。于 2 0 1 2 年 9月 2 5日, 1 0月 5日连续 2 次进行全株喷施 ,其它管理相 同。

白菜白粉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白菜白粉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白菜白粉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白菜白粉病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地区,则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辗转为害。

雨量偏少年份发病重,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

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

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白菜白粉病有哪些防治措施呢?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说来,抗霜霉病的品种抗白粉病,可选用津绿75、北京新2号、北京80、北京106、晋菜3号,丰抗70,烟白1号,山东4号,鲁白6号,青杂3号,龙白1号,秦白2号、小青口,小杂55、小杂60、小杂65,绿宝,天津青9号、拧心青等品种;普通白菜中南农矮脚黄,60天特青菜心及广州29菜心和迟菜心2号等品种。

2、土壤消毒以每667平方米70~120千克用量撒上石灰,用
机器翻地,消毒一段时间后播种白菜。

3、合理施肥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施足底肥。

每667平方米施用5000千克腐熟有机肥,50~80千克复合肥。

定植后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喷施叶面营养剂,增强植株抵抗力。

4、生物防治选用2%抗霉菌素120水剂100~2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50~2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喷施,每667平方米使用60千克药液,隔5~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15%三唑酮和12.5%禾果利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

15%三唑酮和12.5%禾果利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

查一 次 。调 查 办 法 为 随 机 取样 ,每 点 2 株 。点 共 0 5 1 0 , 别 统 计 病 情 指 数 , 算防 治效 果 1 % 0株 分 计 5 三
唑 酮 6 7 药 量 为 6 克 、 0 、 0 克 。兑 水 5 6 m用 0 8克 10 0
防 效( ) X
6 .4 02 6 .4 02 6 .4 02 7 .2 95 7 .2 95 7 .2 9 5 l 2 9. 8 l .8 2 9 l .8 92 6 2 0. 4 6 2 0. 4 7 5 9. 2 7 5 9. 2 7 5 9. 2 7 5 9. 2
堕 。 %
( ) 从 不 同 用 药 量 试 验 结 果 来 看 : 2 5 禾 果 利 每 一 1 .%
6 7 2 1 克 、 5 、 0 , 0 效 果 为 8 . 9  ̄ 0 %, 6 m用 0 1 克 2 克 3 天 64 % 1 0 防 治效 果 最 好 。 5 三唑 酮 每 6 7 6 克 、 0 、 0 克 , 1% 6 m用 0 8 克 1 0 3 天防 效 为 7 . 7 N 1 8 % 0 02 %9 .9 。
8 0
0. 1 7 0. 1 7 0. 7 6 0. 7 6 0. 7 6 0. 3 3
喷药 , 并以喷清水为空白对照 , 计算防治效果。 ( ) _ 白粉病严重度分级与计算标准 -
分 级 : 别 级
0 全株无病 :
病 斑 点 占 叶片 面 积

0 3 .3 0 1 . 7 0 1 . 7 0 1 . 7 0 1 . 7
6 7 z 药 1 克 在 小 麦 白 粉 病 发 生 轻 的 年 份 .防 治 一 次 即 能 6 m用 0 控 制 病 害 流 行 , 生 重 的 年 份 需要 防治 几次 合 适 , 发 尚待 试 验 。

三唑酮治疗草莓白粉病

三唑酮治疗草莓白粉病

三唑酮治疗草莓白粉病草莓之所以被称为“水果皇后”,不仅是因为它好吃,还因为草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作为草本植物,草莓的成熟期之短,繁殖之快比其他水果有着先天的优势。

因此颇受消费者和果农的喜爱。

但因为草莓有没有它没有坚硬的外壳,所以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在草莓生长中,三唑酮治疗草莓白粉病有效果吗?白粉病有哪些发病特征?1.叶片上染病时,起初时叶片背面出现白色菌丝层,这是病菌的孢子在繁殖。

之后叶片受感染影响,向上卷曲,产生褐色病斑。

直至病菌扩散到整个叶片,在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末状的覆盖物并包裹叶片。

甚至多个病斑连在一起,遍布整个叶片。

2.果实染病时,幼果硬化干枯,不能长大。

成果硬化变白,失去色泽,并继续向其他果然传染,不仅无法出售,还会造成进一步损失。

3.花蕾染病时,不能开放,也无法正常授粉结果。

花瓣染病时,会变成淡粉红色,授粉率降低。

白粉病有哪些发病条件?1.种植湿度太高,相对湿度80%左右时,病菌迅速繁殖,因此遇到连续阴雨等无日照天气,空气湿度高,会有较重的病害。

2.白粉病是低温病害,15~25度是其适宜发病温度,在深秋至早春,气温低,湿度大,极易发病。

3.白粉病对设施栽培的危害比露地栽培更大。

这是因为设施栽培栽种密度更大,通风透光条件更差,植株长势较弱,极易加重白粉病的发生。

三唑酮治疗草莓白粉病有效果吗?1.如果发现草莓植株已经感染了,则在发病初期就要用三唑酮50溶液控制。

具体做法为:使用59%多菌灵+20%三唑酮700-800倍液对植株进行喷洒,防治效果在较好,一般在55%~65%。

2.草莓植株不宜太密,要进行适当的修剪,保证整体通风效果良好。

雨季时,要提前喷洒波尔多液做好防护工作。

雨季过后要再喷洒一次消灭病菌。

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3.室内种植的湿度较大,应再每400平方防治两袋10公斤重的粉末状活性炭。

不仅净化空气,黏附病菌的孢子粉,也可以吸收潮气,降低湿度。

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主要病害应用技术研究

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主要病害应用技术研究

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主要病害应用技术研究摘要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理想药剂。

使用剂量1 500g/hm2,对白粉病的防效可达86.52%,对赤霉病的防效可达84.01%;与三唑酮、多菌灵的防效相当。

关键词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白粉病;赤霉病;防治效果小麦白粉病、赤霉病是我县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为了探索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小麦田防治白粉病、赤霉病的效果及应用技术,2006年笔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及方法1.1供试药剂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禾笑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无锡市农药厂生产;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生产。

1.2试验概况试验田安排在凤阳县门台镇方邱湖农场良种繁殖田,土壤为夜潮土,肥力中等,前茬大豆。

小麦2005年10月13日机耕机条播,施尿素150kg/hm2、二铵300kg/hm2作底肥;采用半精量播种,播种11..5kg/hm2;2006年2月18日追尿素188kg/hm2;小麦长势好,有效穗570万/hm2。

1.3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g/hm2(A);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125g/hm2(B);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g/hm2(C);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g/hm2(D);⑤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g/hm2(E);⑥清水对照(CK)。

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

白粉病4月17日(发生初期)、4月24日各施药1次;赤霉病4月23日(小麦扬花初期)、4月30日各施药1次。

均采用标禾牌电动式喷雾器,流量4.5L/min,工作压力0.3~0.4Mpa,按用药量对水750L/hm2均匀喷雾。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个药剂处理 区喷 完后 清 洗器 械 两遍 , 部喷 完 后 , 全 及时清洗 喷雾 器 。喷施 药 液量 3 g 67mz 0k / 6 。施 药器械 为 D H一4 0手 动 背负 式 喷雾 器 , 0 工作 压 力
0 2 0 4MP , 孔 直 径 1 3mi。 . — . a 喷 . l l
1 2 供 试 作 物 .
1 6 药 效调 查统计 . 1 6 1 调 查 时间和 次数 .. 试 验调 查二 次 , 药 前 施
小 麦 品种 : 小偃 2 。 2
1 3 防 治 对 象 .
( 4月 1 5日) 调查 病情 基数 , 二次药 后 1 ( 第 0d 5月 1 4日) 防效调查 。
武 春贵 , 面积 0 1 m。 土壤 类 型 为蝼 土 , 机 质 . 7h , 有
收稿 日期 : 0 2 0 — 6 2 1-10
王 永 林 等 :5 三 唑 酮 可 湿 性 粉 剂 防 治 小 麦 白粉 病 田 间药 效 试 验 报 告 2
・9 ・ 7
7 : 斑面 积 占整 片叶 面积 的 2 —5 % ; 级 病 6, 0 9 6 9 : 斑面 积 占整 片叶 面积 的 5 % 以上 ; 级 病 0
施 药 前 3月 初 化 学 除 草 一 次 ( 6 奔 腾 5 3 g 6 7m 用水 量 3 g , / 6 , 0k ) 4月 初 防 治 红 蜘蛛 、 蚜 虫 一次 ( 剂 是 2 吡 虫 啉 1 / 6 +2 药 0 0g 6 7 m。 0 哒螨灵 15 0 ) 0 倍 。 本试 验共施药 3次 ,0 1 4月 1 21 年 5日第 一次 施 药( 拔节期 ) 4月 2 , 2日第 二 次施 药 ( 孕穗 期 ) 5 , 月 4日第三次 施药 ( 抽穗扬花 期) 白粉病发 生期 为 ,

几种药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_门光耀

几种药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_门光耀
采用载玻片上孢子萌发法[ 8] : 2009 年 8 月 12 日在载玻片上用小型喉头喷雾器喷洒预先配制好的上 述 11 种药液( 以药液均匀布满载玻片不流淌为度) , 以喷洒蒸馏水为对照。晾干后, 将病叶上的新鲜孢 子轻轻粘附到载玻片上喷洒药液的一面, 然后将载玻片放在垫有两张吸水滤纸的培养皿中, 各皿均滴等 量无菌水至滤纸上使其充分吸水, 盖上盖子, 置于 20 e 培养箱中, 使滤纸一直保持湿润, 共 12 个处理, 所 有处理均设 3 次重复。48 h 后, 在低倍镜下进行镜检, 随机记录 100 个孢子的萌发情况, 凡孢子的芽管 超过孢子直径一半即判为萌发孢子。计算萌发率和抑制率。
田间 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 88. 85% 和 70. 17% 、87. 88% 和 77. 05% 、82. 86% 和 78. 62% , 0. 50 g/ L 冠 信 WP 和
0. 11 g/ L 好力克 SC 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结论>在葡萄白粉病发 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优先选用上述防效较 好的
Abstract:=Objective> Grape powdery mildew ( GPM) , incited by Uncinula necator, is a major disease and causes yield reductions to grape growing in Xinjiang. Use of fungicides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controlling GPM.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everal fungicides for control of GPM. =Method>In vivo laboratory assay method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of conidia germinat ion to fungicides, and field protection and treating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oliar fungicides on GPM. = Result>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2. 00 g/ L Lime - Sulfur crystal, 0. 50 g/ L Myclobutanil WP, 0. 15 g/ L Triadimefon WP were the most effect ive in inhibiting conidia germination of Uncinula necator , and their inhibition can reach 96. 57% , 93. 71% and 85. 71% , respect ively. Any of the fungicide treatment by using 0. 15 g/ L Triadimefon WP, 2. 00 g/ L Lime- Sulfur crystal, 0. 06 g/ L Diniconazole WP and 0. 11g/ L Tebuconazole is remarkably better than other reagents in prevention or field treatment . The prevent ion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can reach 88. 85% / 70. 17% , 87. 88% / 77. 05% , 82. 86% / 78. 62% respect ively. The preventive functions of 0. 50 g/ L Myclobutanil WP and 0. 11 g/ L Tebuconazole SC are quite satisfactory. = Conclusion>Thereby, the above ment ioned fungicides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in controlling grape powdery mildew before and during the disease.

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效果研究

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效果研究

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效果研究摘要2010年在小麦穗期进行了三唑酮不同制剂防治白粉病与叶锈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病严重发生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 kg/hm2和50%多·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近80%,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1.5 kg/hm2以及500 g/L三唑酮悬浮剂300~450 g/hm2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在叶锈病发生初期,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1.8 kg/hm2、500 g/L 三唑酮悬浮剂375~450 g/hm2和50%多·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叶锈病的病叶防效达60%以上,病指防效达85%以上,且各药剂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三唑酮;小麦;白粉病;叶锈病;防效三唑酮(triadimefon)是一种具有内吸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在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均将其作为防治麦类白粉病和锈病的主要药剂[1-5]。

由于常年的连续使用,其防病效果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

为了解目前三唑酮对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实际防治效果及其有效使用剂量,2010年进行了部分田间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供试药剂为:500 g/L三唑酮悬浮剂(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生产);50%多·酮可湿性粉剂(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内含40%多菌灵+10%三唑酮)。

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500 g/L三唑酮悬浮剂300 g/hm2(A)、375 g/hm2(B)、450 g/hm2(C);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 kg/hm2(D)、1.5 kg/hm2(E)、1.8 kg/hm2(F);50%多·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G);以不用药作对照(CK)。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6.5 m2。

1.3试验实施试验在海安县西场镇西场村5组一块品种为扬麦15的小麦田内进行。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小麦白粉病是普遍存在于小麦产量中常见的病害之一,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来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率。

其中,使用嘧菌酯和三唑酮等化学剂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小麦白粉病菌对这两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反应。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小麦白粉病菌分别暴露在含有嘧菌酯和三唑酮的培养基中,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在嘧菌酯处理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小麦白粉病菌很敏感,几乎未能生长。

而在三唑酮处理的实验中,小麦白粉病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但仍能够长出一些菌落。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嘧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而三唑酮则是一种狭谱杀菌剂,主要用于控制粉蚧科的昆虫,但对真菌也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因此,从实验结果来看,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杀菌效果要显著优于三唑酮。

考虑到化学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并不建议过度使用化学剂来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注意化学剂的使用量和安全操作,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控制措施,如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从根本上减少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嘧菌酯具有更强的杀菌能力,较为适用于小麦白粉病的防治。

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化学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安全和可持续。

此外,嘧菌酯和三唑酮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这两种化学剂可能会导致药剂抗性的产生,即小麦白粉病菌对药剂的敏感度逐渐下降,需要增加药剂的用量才能起到杀菌作用。

其次,过度使用化学剂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污染土壤和水源,破坏生态平衡等。

因此,在使用化学剂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我们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一方面,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和遗传改良等手段,培育出更具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减少对化学剂的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唑酮防治白粉病试验
试验地点:大兴镇九尖村
防治对象:白粉病
保护作物:猕猴桃(金艳)
供试药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药剂浓度:1000倍
施药时间:2014-6-25,下午5:00,气温约30℃
调查时间:2014-7-2
试验地详情:
供试猕猴桃尚未挂果,为嫁接后1-2年小苗,园区内白粉病危害特别严重,老叶病叶率高达70%,新生幼叶病叶超30%,叶片背面沿叶脉有大量白粉,正面主脉及侧脉周围失绿,呈黑褐色。

前期用胜收(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间隔10天喷施两次,园区白粉病没有被控制住。

试验图片:
施药前:白粉病危害严重
施药后6天:白粉脱落
药后出现药害
试验结果: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猕猴桃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1次,叶片背面白粉就全部脱落。

但是对金艳猕猴桃容易产生药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