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认识、分析和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学生今后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
掌握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价和规划方法。
熟悉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类型和防治措施。
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
具备制定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方案的能力。
能够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农业资源概述1、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农业资源的定义和内涵。
介绍农业资源的分类方法,如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等。
2、农业自然资源详细阐述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特点、分布和利用现状。
分析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农业社会资源讲述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资源、农业技术资源和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探讨农业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策略。
(二)农业环境概述1、农业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解释农业环境的定义和范围。
介绍农业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土壤环境、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2、农业环境污染分析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如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讲解农业环境污染的类型,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阐述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教学大纲三、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本讲教学要求: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了解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与解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专业应用模型。
第三讲新型有机(类)肥料习题要点:新型有机(类)肥料的范畴,农业废弃物利用与新型有机(类)肥料制造;微生物有机肥料与土传病害防控;生物有机液体肥料。
本章重点、难点:功能菌的筛选、鉴定与深层发酵,特征性碳氮源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固体二次发酵。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拮抗病原菌微生物有机肥料、促生微生物有机肥料、溶磷菌微生物有机肥料、硅酸盐细菌微生物有机肥料及其使用效果,掌握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与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流程。
第四讲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进展习题要点: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有哪些?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及如何协调?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怎样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 目前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有哪些研究进展?本章重点、难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研究进展和采取何种方式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目前水资源和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第五讲养分高效管理习题要点:着重介绍养分资源管理的内容、高效利用的原理、实践与示范。
本章重点、难点:养分管理过程中的土壤养分释放机制与植物对养分的生物学潜力。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及世界范围农业养分资源管理的现状、限制因素等第六讲习题要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国际前沿与研究热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学。
本讲重点、难点:全球变化的热点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本讲教学要求: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基本过程、与温室气体等全球变化的关联性,国际研究前沿及我国学者在此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第七讲因为与冉伟老师的重合,我的导论课改为:土壤及其可持续管理本章重点:讨论对土壤资源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利用的最新进展,阐述土壤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全球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挑战。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35课程名称:农业环境保护英文名称: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学时:30学时学分:1.5适用对象: 非环境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环境生态二、课程简介主要介绍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主要掌握水污染指标、水污染统计、水污染评价、水污染治理、水污染与农业的关系,大气污染指标、大气污染统计、大气污染评价、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与农业的关系、土壤污染指标、土壤污染统计、土壤污染评价、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与农业的关系,垃圾污染、垃圾污染治理、垃圾污染与农业的关系。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非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掌握水污染指标、水污染统计、水污染评价、水污染治理、水污染与农业的关系、大气污染指标、大气污染统计、大气污染评价、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与农业的关系,土壤污染指标、土壤污染统计、土壤污染评价、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与农业的关系,垃圾污染、垃圾污染治理、垃圾污染与农业的关系,重点掌握水污染治理及其与农业的关系、大气污染治理及其与农业的关系、土壤污染治理及其与农业的关系、垃圾污染治理及其与农业的关系。
使学生毕业后可承担农业环境保护的工作。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保护的概念(二)教学内容1. 主要内容1) 环境2) 农业环境3) 农业环境保护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环境保护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我国的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三)课后练习了解广东省的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结合课堂讨论。
第二章水环境保护(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水污染指标2. 了解水污染评价3. 了解水污染治理4. 了解水污染与农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主要内容1)水污染指标2)水污染统计3)水污染评价4)水污染治理5)水污染与农业的关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污染指标、水污染评价、水污染治理、水污染与农业的关系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广东省水污染与农业的情况。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生态学教学大纲是为了系统化地介绍和探究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而设计的教学计划。
本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并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该教学大纲的各个部分。
正文:1. 生态学概论1.1 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1.4 生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5 生态学的发展历史2. 生物群落生态学2.1 生物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2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2.3 生物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2.4 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2.5 生物群落保护与恢复3. 气候与生态3.1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2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3.3 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4 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5 气候变化的适应和缓解策略4.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服务4.1 生态系统功能的定义和分类4.2 生态系统功能与物质循环的关系4.3 生态系统功能对环境健康的影响4.4 生态服务的概念和价值评估4.5 生态服务的管理和保护措施5. 生态学研究与社会发展5.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5.2 生态学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的应用5.3 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5.4 生态学在环境政策制定中的参考5.5 生态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培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生态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具体贡献。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讲明《农村环境爱护》课程是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一村一名大学生专科开设的课程。
课内学时90,5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环境爱护方面有一较深的了解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随着农业经济的持续进展,农村环境爱护工作也愈来愈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食品组成结构要求也愈来愈提升,这就要求在农业生产中生产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粮食和蔬菜;其次农民对生存环境也有新的明白得和要求,各种环保新意识的教育和法规的持续完善,农民需要自己生存的环境更清洁、更文雅,更文明。
我国是一个进展中国家,在农村经济进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借鉴其它行业进展过程中的体会教训,也要重视在农业进展中的环境爱护,如果不注意环境咨询题,就会显现食品硝酸盐超标,食品重金属污染(Hg、Cd、Pb、Ni、Cu、Cr等),地下水污染(如硝酸盐等)。
也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如温室气体排放等。
因此,及时地、因地制宜地在农村进行环境爱护工作,使农业生产走一条健康的道路,这是从事农村工作的宽敞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职责,也是宽敞农民的义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差不多把握农村资源开发利用与连续进展,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在农业进展中的应用与实践,农村能源利用与环境,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标准,清洁生产与绿色食品等内容。
二、教材情形1、文字教材《农村环境爱护》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一版,主编李国学教授。
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农村环境爱护课程内容。
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习题课、复习课在内。
由李国学教授主讲,每课内容安排如下:3、按照教学进度、安排10次教学、难点提示、综合练习和部分答案,同时,网上可通过BBS回答咨询题:三、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四、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五、对教师和学习者建议1、农村环境爱护内容多,覆盖面广,需要经历与明白得概念较多,还要结合实际具体的分析的解决一些咨询题,教学要求比较高。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cology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10375001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10年4月14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提高学习者生态环境自我保护意识,实现生命再生(社会效益)、经济再生(经济效益)与生态再生(生态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以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益农业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关注近年来生态学在全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1)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能流与物流状况。
(2)理解生态平衡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竞争排斥原理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具备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机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及其提高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目的。
(4)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包括农业生态技术与农业生态工程,并能反映时代特征,改进与提高其技术手段,使其具有较大的实用与应用价值。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学类专业(包括烟化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生或专科高年级学生。
本课程共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与生态学、资源环境学、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耕作学等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了解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范文(3篇)
第1篇一、课程简介农业专业实践教学是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本大纲旨在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管理方法,加深对农业科学知识的理解。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操作、农业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技术实践- 农作物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 育种学实践:学习育种材料的收集、田间试验设计、遗传分析等。
- 农业机械化操作:学习各种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2. 农业试验设计与分析- 试验设计原理与方法:学习田间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等基本原理。
- 数据分析实践:运用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实践:学习生态农业的原理、技术和模式。
- 环境保护实践:了解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技术措施。
4. 农业企业管理与营销- 农业企业管理:学习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
- 农产品营销实践:学习农产品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营销渠道等。
5. 农业政策与法规- 农业政策法规学习:了解国家农业政策法规,掌握农业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 农业政策案例分析:分析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教师结合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农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
3. 实验与实习:在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在实习基地进行实际操作。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农业生态学(主编骆世明-农业版)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Agroecology (Bilingual Teaching)学时:45学时学分: 2.5学分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0学时适用专业:农学、植科等相关专业BB006003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由农业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和管理途径等。
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意义一方面要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
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农业生态学不仅要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更要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
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降低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态学面临的重大问题。
同样,这也是农业生态学要探索的问题。
把握农业生产的“生态―技术―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特点,从整体结构优化和提高系统功能上进行合理调控,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从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出发,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明确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生物组分对整个系统的作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原理是根据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环境资源―生物群体―人类之间协调发展规律建立起来的。
了解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内部在能量和物质转化方面的特点,掌握建立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
理解农业生态学围绕生物这个核心,从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掌握如何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建立合理生物结构的理论和技术。
农业生态与环境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教材主要系统阐述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述、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本书可作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适用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产类、生物技术类、生物工程类专业教材,同时可作为其他专业生态与环保选修课选用教材,也可供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
3.能够开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工作4.能够成为新农村新建设带头人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主要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内容:1.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2.农业生态系统概念、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平衡。
5.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章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述1.1 农业生态概述1.1.1 生态学概述1.1.2 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1.1.3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特点与应用 1.2 环境保护概述1.2.1 人类的环境与环境问题1.2.2 环境保护与农业环境保护1.3 单元小结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2.1 系统2.1.1 系统的性质2.1.2 系统的调控2.1.3 系统的类型2.2 生态系统2.2.1 生态系统的组成2.2.2 生态系统的类型2.2.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3 农业生态系统2.3.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2.3.2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2.3.3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2.4 单元小结第3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1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3.1.1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3.1.2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3.1.3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路径3.2 能量流动与转换的基本定律3.2.1 热力学第一定律3.2.2 热力学第二定律3.2.3 熵与耗散结构3.2.4 生态金字塔3.2.5 生态效率定律3.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3.3.1 初级生产3.3.2 次级生产3.4 单元小结第4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1 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4.1.1 物质循环的类型4.1.2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4.1.3 物质循环的特点4.2 几种重要的物质循环4.2.1 碳循环4.2.2 水循环4.2.3 氮循环4.2.4 磷循环4.3 农田养分循环与平衡4.3.1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4.3.2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4.3.3 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途径4.4 单元小结第5章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1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5.1.1 物理信息5.1.2 化学信息5.1.3 营养信息5.1.4 行为信息5.2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5.2.1 取食5.2.2 居住5.2.3 防卫5.2.4 性行为5.2.5 群集5.3 信息传递的人工调控5.3.1 光信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5.3.2 化学信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5.3.3 声信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5.3 单元小结第6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6.1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6.1.1 生物圈6.1.2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6.1.3 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6.1.4 生物的生态适应性6.1.5 生物的生态效应6.2 生物种群生态6.2.1 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6.2.2 生物种群的增长规律6.2.3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其调节6.2.4 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6.2.5 种群的进化与生态对策6.3 生物群落生态6.3.1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6.3.2 生物群落的结构6.3.3 生物群落的演替6.3.4 结构趋同与协同进化6.4 生物多样性6.4.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6.4.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6.5 单元小结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7.1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7.1.1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7.1.2 农业生态系统自然调控机制7.1.3 农业生态系统人工调控机制7.2 生态平衡7.2.1 生态平衡的定义7.2.2 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7.2.3 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7.2.4 生态平衡失调7.2.5 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7.3 单元小结第8章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8.1 农业资源8.1.1 农业资源的类型8.1.2 农业资源的特性8.1.3 我国农业资源状况8.2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8.2.1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8.2.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8.2.3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8.2.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8.3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8.3.1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概述8.3.2 农业资源评价与调查的内容8.3.3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8.4 单元小结五、教学实施1. 教学建议(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本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学习农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对当前生产中的各种农业模式进行认知、分析。
(二)能力目标。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现状构建合适的农业工程模式,并分析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和优缺点。
— 1 —(三)素质目标。
能综合所学的生态学、环境学、景观生态学及生物学知识,结合工程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模式。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当前常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二)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相关技术和模式,并能根据现状和要求构建合适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三)掌握各类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特点,学会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确立合适的农业生产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生态农业工程理论2学时第一节生态学与农业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原理第三节生态农业工程的工程学原理第四节生态农业工程经济学原理本章小结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难点: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思考题:如何理解生态农业工程?及本学科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作业:举例分析某一种生态农业工程的特点。
建议教学方法:板书第二章农学概论2学时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知识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构成与品种特征第二节种植制度知识点:轮作、套作、间作、免耕栽培等本章小结— 2 —重点:学习基本的农学概念,了解相关农艺措施。
难点:作物产量构成、种植制度第三章区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2学时第一节不同层次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知识点:庭院、农场、村镇及区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第二节生态农业工程与组装技术知识点:相关技术组装第三节农业区划及其资源、环境利用的生态模式知识点: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本章小结重点:不同层次下的工程模式与技术、技术的组装、环境和资源对技术的影响难点:技术的组装思考题: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确立相关的技术进行组装?作业:举例说明你所了解的某一层次上的技术模式。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08英文名称:Agriculture Ec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1)学习、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农业生态系统部分内容及为农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2)了解和掌握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物流调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结构的建立及管理,农业生态建设及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3)学生能够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指导农业生产,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5,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生态学》、《农业系统工程》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廖允成,林文雄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参考书目:(1)骆世明.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2)陈阜.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3)沈亨理. 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4)王兆骞. 农业生态系统管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讨论相结合。
(2)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10 % ,形式有:考勤、课程作业(2)考试成绩占90 %,形式有:实验实习成绩、笔试成绩9. 课外自学要求(1)按时通过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
(2)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相关参考书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 了解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3.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与任务。
3. 了解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要求1.了解光、热、水、土等的生态作用及划分生态类型。
生态学教学大纲(二)2024
生态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为了提高生态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制定了这份生态学教学大纲(二)。
本大纲将聚焦于五个重点,包括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学实践与研究方法。
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
正文:一、生态学基础知识1.1 生态学的定义与起源1.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1.3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1.4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5 生态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2.1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2.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能力2.5 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价3.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3.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3.4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与保护3.5 生态保护的原则与方法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4.2 农业活动与生态系统4.3 工业化与生态危机4.4 气候变化与生态适应4.5 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五、生态学实践与研究方法5.1 野外调查与数据收集5.2 样地定位与设计5.3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5.4 模型构建与模拟实验5.5 科研文献阅读与科学写作总结:通过学习本生态学教学大纲(二),学生将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能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学生将学会野外调查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为建设美丽的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60适用对象: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二、课程简介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生态学在农业上的一个分支,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任务是在农业生态系统水平上揭示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生态学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作为高职高专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农业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两大应用领域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把握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2.理解农业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学习方法;3.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整体了解。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课程定位(三)实践环节谈谈如何学好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这门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系统的概念、性质和类型;2.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特征和类型;3.把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系统第二节生态系统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三)实践环节实训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全面把握生物个体货群体通过形态、生理和生化机制去适应不同环境的过程和环境对生物的塑造作用;2.了解生物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农业生态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和优化管理等问题。
本教学大纲将以此为主线,全面介绍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相关原理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背景和意义;2. 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3.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4. 熟悉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5.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农业生态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农业生态学基本概念与范畴1.1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农业生态系统与其特征1.3 农业生态过程与界面效应2. 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2.1 调查与观测方法2.2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3 模型建立与模拟3.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3.2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3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4. 农业生态系统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4.1 土壤生态与农作物生长4.2 水资源与农业灌溉4.3 气候与农作物分布5. 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5.1 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的手段与措施5.2 农业生态工程与农业生态系统调控5.3 农业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6. 农业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6.1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6.2 农业污染防治与农业废弃物处理6.3 农药与农业生态安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图表等方式,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测和数据处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典型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网络资源利用:指导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扩展学习内容。
五、考核要求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操作能力、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程论文:针对某一农业生态学相关问题进行论文写作,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数据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体现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60
适用对象: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二、课程简介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生态学在农业上的一个分支,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任务是在农业生态系统水平上揭示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生态学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作为高职高专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农业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两大应用领域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把握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2.理解农业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学习方法;
3.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整体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课程定位
(三)实践环节
谈谈如何学好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这门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系统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2.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特征和类型;
3.把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系统
第二节生态系统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
(三)实践环节
实训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1.全面把握生物个体货群体通过形态、生理和生化机制去适应不同环境的
过程和环境对生物的塑造作用;
2.了解生物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及生态因子
第二节生物种群
第三节生物群落
(三)实践环节
1.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
2.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特点;
3.形成对现实系统结构和功能状况的科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三节生物群落
(三)实践环节
实训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目的、调控机制、调控原则和层次;
2.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内容和稳态调控机制;
3.掌握农业生态系统技术调控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及农业生态工程的相关
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概述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技术调控
第三节农业生态工程
(三)实践环节
实训五、农业生态工程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及现代农业的一些新概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了解中国生态农业实践所形成的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发展研究
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中国的生态农业实践
(三)实践环节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2.设计三种以上常见的循环养殖多级利用食物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演示法;多媒体。
第七章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资源的特点、现状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原则;
2.了解主要的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途径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资源概述
第二节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三)实践环节
实训三、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八章农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农业环境问题现状;
2.掌握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现状和防治策略;
3.把握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环境问题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防治
第三节水体污染及防治
第四节土壤污染及防治
第五节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第六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三)实践环节
实训四、农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第九章农业环境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农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农业环境检测
第三节农业环境质量评价
(三)实践环节
针对农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结果提出改善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高国强等.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骆世明等.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周凤霞等.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张从等.农业环境保护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王素娜修订日期:2011.8.31
大纲审定人: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