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脉证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 中医护理原则 • 中医护理技术 • 中医护理管理 • 中医护理教育
01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收集病情资料
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面色、舌苔、脉 象、体温、呼吸、心率 等。
询问病人的病情状况, 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 现、治疗经过等。
推拿按摩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是中医护理中的另一种重要技术,通过手法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疲劳, 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推拿按摩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按 摩,以达到局部放松和缓解疼痛的效果。
拔罐
总结词
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于体表,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 。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中医护理中的一种常见技术,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于体表,可以通 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罐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拔罐治疗,对于缓 解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04
中医护理管理
建立护理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成立中医护理部,下设科室护 理小组,明确各级职责和工作 流程。
中医护理科学研究
研究目标
深入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 实践,创新和发展中医护 理技术与方法,提高中医 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中医护理基础理 论研究、临床实践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
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案 例分析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定期进行考核
按照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 核,记录考核结果并反馈给个人和科 室。
促脉证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予中药泡足。
8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气阴两虚型、心虚胆怯型及气虚血瘀
型中汤药剂宜热服;痰热内扰型中汤药剂宜温服; 利水药需浓煎空腹或饭前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宜饭后服用。 2.注射给药 (1)严格按医嘱调节输注速度,可选用输液泵控 制速度。 (2)严密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反应,如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 绿视心律失常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3)其他详见附录1。
3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
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
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 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 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4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11
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1.气阴两虚证:宜食补气、性平、味甘或甘
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如大枣、 花生、山药等。忌食破气耗气、生冷性凉、 油腻厚味、辛辣的食品,避免煎炸食物。 2.心虚胆怯证:宜食滋阴清热养阴安神的食 品,如柏子玉竹茶。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12
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5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胸闷胸痛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
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
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 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 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 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课件
2
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实施前需要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穴位刺激工具等。
3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卫生环境,严格控制治疗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实施效果评估
评估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和效益
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集相关数据和患者的 反馈,对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评估其 对患者康复的效益。
评估方法和标准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量表评估、体征测量和心理测 量等,评估标准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治疗目 标进一些临床实践中的中医护理方案案例,包括疾病类型、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等。
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分析实践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经验和教训。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面临的问题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难度、推广和评估等方面存在 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发展方向和展望
未来,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注重整体护理、个性化 护理和科技创新,提升中医护理的水平和质量。
结语
总结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要点和经验
总结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分享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经验和要点。
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
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流程
制定中医护理方案需要经过患者评估、中医诊断、 护理目标设定和护理措施确定等多个步骤。
中医护理方案的基本要素
中医护理方案的基本要素包括患者的个体特征,病 情分析,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预期效果评估等。
具体实施步骤
1
如何执行中医护理方案
执行中医护理方案需要关注患者的需求,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并及时记录和评估 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PPT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导论: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的护理模式。
它强调个体化护理,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整体调理,通过中医的独特方法来
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
本课程将介绍中医护理方案的基本理念和应用,以及培
训学员在实践中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中医理论基础
1. 中医理论概述
- 五行学说
- 阴阳学说
- 五脏六腑理论
2. 中医诊断方法
- 望诊
- 闻诊
- 问诊
- 切诊
第二部分: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
1. 中医护理方案的原则
- 个体化护理
- 疾病根本原因的探究
- 整体调理
2. 中医护理方案的常见应用
- 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案
- 慢性病的护理方案
- 康复护理方案
第三部分:中医护理方案的实践技巧
1. 中医护理技术
- 中药疗法
- 针灸疗法
- 推拿按摩
- 五禽戏
2. 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
- 安全性
- 卫生措施
- 沟通技巧
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护理模式,它能够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掌握中医护理
方案的基本理念和应用,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和康复做出更大
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医护人员关注中医护理方案的研究和应用,
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中医药护理课件:中医四诊疗法”
中医四诊疗法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四诊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和制定有效的疗 法。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中医药的核心。
中医四诊疗法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角 色和作用
中医四诊疗法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还能够 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身体健康和疾病的本质。
中医望诊
望诊包括舌诊、面诊和眼诊等方法。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面部的肤色和眼 睛的光泽,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表现。
中医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声诊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声音诊和气味诊。通过听患者的 声音和闻患者的气味,了解其疾病特征。
中医问诊
问诊是向患者询问病史、病情、习惯和饮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等方法,观
询问
2
察患者的外观和体征。
向患者了解病史、症状和习惯等关
键信息。
3
听诊
通过听声诊断患者的声音和气味。
脉诊
4
通过脉象分类、脉诊技巧和诊断方 法,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脉诊
脉诊是中医四诊疗法中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通过脉搏的触感和脉象的变化,诊断患者的病情和 体质。
中医药护理课件:中医四 诊疗法
本课件介绍中医四诊疗法的概念、历史和应用,以及其与西医检查的比较。 探讨中医技术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并分享实战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诊疗法的基本理论
中医四诊疗法基于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基本理论,通过观察、询问、听诊和脉诊等方法,诊断 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疗法的流程和操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印发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印发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3.26•【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4]24号•【施行日期】2014.03.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印发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4〕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电话:010-******** 59957687附件: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4年3月26日附件: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5.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6.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8.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9.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11.丹毒中医护理方案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1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14.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15.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16.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17.胃癌中医护理方案18.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19.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2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中医护理方案在促脉症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45期V ol.4, No.45, 201918中医护理方案在促脉症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陈海兰,赵经营,陈笑银,李翠霞(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了解中医护理方案在促脉症中的应用现状,为优化、规范中医护理方案在心系病种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经由广东省中医院所属的心血管科接收的促脉病住院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率、疗效、满意度及依从性。
结果 在中医护理技术中,穴位按摩开展率最高,但依从性和满意度最低。
中药泡洗依从性和满意度最高但开展率最低。
结论 中医护理技术在促脉症病中开展率普遍较低,针对成因,尚需不断完善标准化。
同时,也需尝试构建患者参与型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促脉症;护理方案【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45.18.02促脉症,指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自觉心悸或快速,或跳动过重,或突发突止。
呈阵发性,可伴胸闷不适,头晕等症。
为临床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多见老年人员,整体的营养状态相对偏差[1],故对房颤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阐明[2],要着力施行中医护理,提升中医相关的护理水平,更好地展现中医护理的工作优势及功能特色,各医疗机构需要能够参照规定要求,落实辩证施护以及专科护理相关工作,强化护理工作与中医护理技术的深入结合发展工作,推动中医护理朝向更为良好的方向前进。
我国的中医药管局也明确推出中医护理方案,帮助中医护理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3]。
本文力求明确促脉证期间中医护理方案的施行效果及患者方面的治疗表现,且对应给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2014
---------------------------------------------------------------最新资料推荐------------------------------------------------------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2014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
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
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
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
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心悸 1.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
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
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1 / 3工作。
2. 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 遵医嘱中药泡洗。
4.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 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促脉证中医护理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一、护理目标我们来明确一下护理目标。
对于促脉证患者,我们的护理目标是减轻患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预防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情评估1.病史收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等。
2.症状观察:观察患者的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
3.体检: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检查心脏大小、杂音等。
4.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三、中医护理措施1.起居调护: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情绪调护: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适当进行心理疏导。
4.运动调护: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5.中药护理:(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2)中成药:如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用于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3)汤剂: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汤剂,如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
6.针灸按摩:根据患者症状,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按摩,如内关、神门、足三里等。
四、并发症预防与护理1.心力衰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脑栓塞: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定时进行肢体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心律失常: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如出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护理效果评价1.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是否减轻,生活质量是否提高。
2.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护理措施是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患者满意度: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便不断改进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1.观察细致,别漏掉小细节:有时候,心悸、胸闷这些症状的微妙变化可能预示着病情的波动。
得时刻留神,比如患者说今天心跳比昨天快了点,或者脸色看起来不大对劲,这些小线索都不能放过。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目录(20个病种)
脉症治方课件模板-004(共16)
《脉症治方》:伤暑(附暑风)
伤暑(附暑风):
【脉】 脉诀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浮自汗。 或浮大而散。或洪而大。或弦细芤迟而隐。 伏而弱。或虚迟无力中。得洪缓。皆曰暑 病也。或浮而虚者。暑风也。 【症】 戴氏云∶暑乃夏令炎暑也。有冒。有伤。 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或腹痛泄泻水者。 胃与大肠受之。作呕者。胃口有痰。此二 者冒暑也。宜黄连、退暑热。
《脉症治方》:伤暑(附暑风)
伤暑(附暑风):
清暑益气汤。五苓散白虎汤等药。挟痰。 加半夏、虚。加参 之类。暑风。有挟火 挟痰者。二陈汤。加黄连主之。实者。可 用吐法。昏迷不省人事者。先以苏合香丸。 次以黄连香薷饮。加羌活、或用双解散。 加香薷、尤妙。 【方】 黄连香薷饮 治暑症。自汗。烦渴而噪。 香薷(三钱) 浓朴(姜制) 扁豆(姜炒 各二钱治方》:泄泻
泄泻:
久泻。胃虚膨闷。干呕者。加藿香、砂仁、 半夏、干姜(各七分),去猪苓泽泻、车 前子。 热甚下泄如热汤者。加芩连、木通、滑石 (各八分),去桂、腹中 痛。下泄清冷。 喜热不渴。此寒泻也。倍桂,加干姜、肉 果(各八分)、木香(五分)、寒甚者。 附子理中汤。(方见寒门)。 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
《脉症治方》:霍乱
霍乱:
转筋者。男子宜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 其乳。此千金妙法也。大抵此症急无药。 惟陈氏吐法最佳。后随症调理。 【方】 六和汤 治伏暑霍乱。 人参 白术 半夏 杏仁(各八分) 甘草 (四分) 砂仁(六分) 藿香 木瓜 茯苓 扁豆 浓朴(各一钱) 香茹(一钱五分) 上作一服。用生姜三片。枣一枚。
《脉症治方》:痢疾
痢疾:
姜一片。枣一枚。水二钟。煎一钟。食远 服。腹痛。加砂仁、木香(各五分)、后 重。加滑石(一钱五分)。 赤痢。加川芎、桃仁(各一钱)、再加当 归(五分)、初欲下之。加大黄(五钱或 三钱量虚实用)。 白痢。加白茯苓(炒)、滑石(各一钱)、 初欲下之。加大黄(五钱并量虚实增损)。 赤白相杂者。并加上二药。
最新第三章 脉诊 中医护理中职课件-精品课件
1.诊脉的部位
❖ 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 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寸口位于两手腕后 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 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 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 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 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八分。
4.常见病脉与主病
❖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称为病脉。 ❖ (1)脉位分类: ❖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表证。 ❖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里证。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八分。
❖ (2)脉率分类: ❖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
最新第三章 脉诊 中医 护理中职课件-精品课
件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八分。
脉诊即切脉,
❖ 是医护人员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感 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判断病证 的诊察方法。脉诊是中医特有的诊断方法, 根据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原因、病 位、病性、邪正关系、病情轻重及预后情况。
❖ (3)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齐平,中指定关,示指定 寸,无名指定尺,布指疏密得当,以及举、按、寻、总 按、单按等指法。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八分。
3.正常脉象
❖ 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脉象。平脉形态是三部 有脉,一息四~五至(相当于每分钟60~90 次),不浮不沉,和缓有力,节律一致。
下)。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
上)。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八分。
❖ (3)脉力分类: ❖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
脉症治方课件模板-007(共16)
《脉症治方》:喘嗽
喘嗽:
滞气不行。遂成咳嗽。肺胀者。肺气因火 伤极。遂成郁遏。胀满。或左右不得眠者。 有伤暑亦令人嗽。其症烦热引饮口燥。或 吐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疼。 四肢重。着洒淅寒热。大抵风寒为病。主 乎肺。盖肺主皮毛而司于外。伤之则腠理 不疏。风寒内郁于肺。清萧之气不利。而 生痰动嗽。又寒入胃。从脾脉上至于肺。
《脉症治方》:喘嗽
喘嗽:
加石膏、知母(各一钱五分)。 午后嗽多者。属阴虚。加当归、白芍药、 熟地黄、黄柏、知母(各一钱)。 黄昏嗽多者。本是火气浮于肺。不宜凉剂。 本方去黄芩、半夏,加天门冬、百药煎诃 子(各一钱)、五味(七分)、敛而降之。 嗽而无声有痰。加白术(一钱)、五味 (七分)、防风(八分)。 嗽而有声无痰。
《脉症治方》:消渴
消渴:
此为肾消。宜六味地黄丸主之。圣济总录 云∶未传能食者。必发痈疽背疮。不能食 者。必得中满豉胀。背为不治之症。洁古 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 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干葛治 之。上下既平。则不复传下矣。 【方】 五汁饮 总治三消川黄连(一钱五分) 麦 门冬(一钱五分) 天花粉(一钱) 生甘 草(三分) 人参(八分) 石膏(一钱五 分) 知母(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
《脉症治方》:痿症
痿症:
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 土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 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作矣。经虽 有筋脉骨肉之分。一皆主于肺热。临症宜 详审之。 【治】 东垣取横柏苍术为君。黄 当归为佐。以 治诸痿。无一定之方。有温多者。有热多 者。有温热相伴。有挟风者。临病制方。 其善于治痿者欤。
《脉症治方》:喘嗽
喘嗽:
冬是风寒外感。宜解利。加麻黄、桂枝、 防风(各一钱)、干姜(八分)、如发热 头疼。鼻塞声重。再加 本、川芎、前胡、 柴胡、苏叶(各一钱)。 清晨嗽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 入肺中。加栀子、知母、地骨皮、当归 (各一钱)、天门冬(一钱二分)、五味 子(五分)。 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泵控制速度。
(2)严密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抗心律失常 药物的反应,如出现纳差、恶心、呕吐、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 2.中药泡洗。 3.穴位贴敷。 4.穴位按摩。 5.艾灸: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避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 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 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 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 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 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 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 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
气海等穴。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夜寐不安 1.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
宜,避免噪音。 2.遵医嘱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 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 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 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 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 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 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 音干扰,减少探视。
促脉证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 ,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 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 ,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 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 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 ,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中脘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
、皮质下、肝等穴。 4.遵医嘱中药泡洗,每晚睡前半小时遵医嘱
予中药泡足。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气阴两虚型、心虚胆怯型及气 虚血瘀型中汤药剂宜热服;痰热内扰型中 汤药剂宜温服;利水药需浓煎空腹或饭前 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
1.气阴两虚证:宜食补气、性平、味甘或甘 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如大枣 、花生、山药等。忌食破气耗气、生冷性 凉、油腻厚味、辛辣的食品,避免煎炸食 物。
2.心虚胆怯证:宜食滋阴清热养阴安神的食 品,如柏子玉竹茶。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3.痰热内扰证:宜食清化痰热,补中益气, 滋养心阴的食品,如荸荠、甘蔗等;也可 选用薏苡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枣、山药、莲子等熬粥食 用。
4.气虚血瘀证:宜食补气、化瘀通络,行气 活血的食品,如山药、菱角、荔枝、葡萄 、鲢鱼、鳝鱼等。也可食用桃仁、油菜等 活血祛瘀的食品。忌食破气耗气、生冷酸 涩、油腻厚味、辛辣等食品。
健康指导
(三)情志护理
1.对心悸发作时自觉心慌恐惧的患者专人守 护,稳定情绪。
2.指导患者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 不良刺激。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 或康复。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 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 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 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 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3.告知患者诱发促脉证的各种因素,使患者 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 保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护理难点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疾病复发率高。
解决思路:
1.教会患者自测脉搏,甄别房颤节律,一旦 疾病发作时能够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建立促脉证患者自我疾病认知调查档案, 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进行评估。提出 护理问题,协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 计划,逐步实施。
3.针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监控 ,出院后15天、30天、60天。随访内容为
护理效果评价
护理效果评价
谢谢
免应用。
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协助患者制定合 理作息时间,不宜晚睡,睡前不宜过度 兴奋。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 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 。
2.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时,注意预防感冒 。
3.发作期静卧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根
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胸闷胸痛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
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 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 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 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 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