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 《伤寒论》
• 典型性意义(仲景群方之首): • ①祛邪调正相结合治法的典型代表 • ②调和阴阳、调和营卫的基础方
• 如何理解“营卫不和”。桂枝汤如何通过药物的有机配伍来达到调和营卫作用的。
组成
桂枝汤
桂枝 三两 芍药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生姜 三两 甘草 炙,二两
药量特点:桂枝,芍药等量同用
表力强;
➢ 麻、杏相配,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
麻黄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加减变化
麻黄汤
➢ 风寒较轻,可去桂枝 + 苏叶、荆芥。 ➢ 咳痰清稀,气急者 + 苏子、橘红。 ➢ 风寒夹湿,骨节痠痛, + 苍术、苡仁。 ➢ 兼里热烦躁、口干,+ 黄芩、石膏 。
➢ 衍化方:本方去桂枝 + 生姜 = 三拗汤; 去桂枝+苡仁=麻杏苡甘汤;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趣记:贵嫂炒姜枣 对照:桂芍草姜枣
桂枝汤
主治
1、病证: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证) 2.临床表现:
卫阳浮强:恶风、发热、头痛、脉浮; 营阴泄弱:汗出、脉缓 肺胃不和:鼻鸣、干呕;(兼证) 3.病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桂枝汤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基本结构: 桂枝+芍药 生姜+大枣 桂枝+甘草 芍药+甘草
• 用量特点: 桂芍等量为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本结构。
• ★本方方义理解的一个难点: • 其临床表现有汗出一症,为何还要用桂枝发汗?(病汗、药汗)
桂枝汤
辨证要点 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
运 用
桂枝汤
用法
• 1.药汁服用宜寒温适当。 • 2.服药后须喝热稀粥。 • 3.药后宜加衣盖被,温暖身体,使气血流畅。 • 4.以遍身微汗为佳,不宜大汗淋漓。 • 5.汗出病愈即停药,若无汗病未愈,可连续服用。
小青龙汤
药理研究
➢ 实验研究发现,本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而方中细辛、五味子、桂 枝的组合煎液作用较为明显。
➢ 具有发汗解热、平喘、祛痰、健胃止呕、抗过敏、降低血流阻力等作用。
小青龙汤
现代运用
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等属于外 寒内饮者。 临床报道:重剂小青龙汤治疗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及西药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的过敏 性支气管哮喘,疗效甚佳。偏寒、痰粘稠者,加旋复花、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偏热、 热痰壅肺者,加鱼腥草、石膏、浙贝、鲜竹沥。每日一剂,煎2次,临睡前服第一煎,白 天服第二煎。半小时至2小时之内哮喘即平。
舌淡苔薄白。
麻黄汤 《伤寒论》
•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伤寒正局 基础方典型结构
• 麻黄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意义、麻黄和杏仁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 后下诸药同煎,温服,服后盖被取微汗(现代用法:水煎服,温
覆取微汗)
• 九味羌活汤配伍黄芩、生地的意义.
九味羌活汤
组成
羌活 苍术 细辛 川芎 黄芩
防风 白芷
甘草 生地
用法
原方九味,口父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 汤(粥)投之也。
• [方歌] 九味羌活与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九味羌活汤
主治
➢ 1.病证: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 解表剂煎煮的注意事项。
➢ 一、概念: 组成:以解表药为主; 作用:发汗解肌,疏达腠理,发散外邪。( 发汗、解肌、透疹) 治证:表证 (外受六淫邪气,邪留肌表之证.)
➢ 二、立法依据: “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汗法”
➢ 三、适应证:
1.表证;
➢ 五、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温服,加衣盖被,取微汗为佳;
第一节 辛温解表
➢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脉浮、 • 外感风寒证病机发展主要方向: • 1.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疼痛 • 2.肺卫受邪—肺失宣降:咳嗽或喘 • 3.表寒郁闭—入里化热:外寒内热 • 组方结构: •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
使用注意
1.外感风寒表实证不能用,温病初起,发热不恶寒,汗多烦渴,或内有湿热者禁用。 2.药后饮热稀粥,是借谷气以助药力,借水谷之精气以釀汗祛邪,兼益胃气,以鼓邪外出。 3.盖被取微汗,“温覆”意即避风助汗。 4.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类方比较
组成 功用 主治
麻黄汤
同
桂枝 炙甘草
小青龙汤
使用注意 ➢ 若阴虚干咳无痰者禁用,热痰禁用。 ➢ 不宜久煎。 ➢ 本方辛温偏燥,不宜久服。
加减变化
小青龙汤
➢ 用治寒饮停肺之喘咳,而表证不显者,可去桂枝,并改用炙麻黄。
➢ 兼热象者,加石膏=小青龙加石膏汤,治心下有水气,咳嗽而喘,发热烦燥者。加入清热的石膏 不仅能治里热烦躁,而且能抑制麻黄的发汗力,突出其利水作用,故古人认为本方除饮之力甚 强。
君: 羌活 — 散寒祛湿,祛风止痛。(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臣: 防风 —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风药中 之润剂)
苍术 —发汗祛湿,善祛太阴寒湿。 * 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
佐: 细辛 — 搜风散寒止痛 白芷 — 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 —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 * 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生地黄 清泄里热 黄芩 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 外邪入侵,邪正相争,腠理密闭所见证侯,除表证症状外,以无汗,头身疼痛,脉浮有力为 特点。
方解
麻黄汤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两者相须,通经脉、宣腠理,发汗解表之力大增
臣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通经络
佐
杏仁:降利肺气,平喘止咳
使
炙甘草:调和麻杏之宣降 调和药 缓和麻桂之峻烈 佐制药
麻黄汤
配伍特点 ➢ 麻、桂相须,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相须为用,发汗散寒解
• 怎么正确对待羌防剂和麻桂剂的运用?
小青龙汤 《伤寒论》
• 小青龙汤配伍白芍、五味子的意义.
小青龙汤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桂枝去皮,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用法 原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 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 一升。 现代用法:汤剂水煎温服。
卫中邪气盛
卫
营
在
在
脉
脉
外
中
(卫强) 卫外功能失职 不能保护营阴
汗
营阴外流
营伤(营弱)
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功用
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解
桂枝汤
君:桂枝 — 散风邪 助卫阳 臣:白芍 — 益营阴 敛汗出 ◆桂、芍等量同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
a、解肌发表,且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祛邪而不 伤正,养阴而不留邪,使表邪得解。
➢ 2.临床表现: ➢外感风寒表实证 —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项强痛; ➢风寒夹湿 — 肢体酸楚疼痛; ➢热蕴于里 — 口苦微渴。
舌脉:脉浮、苔白或微黄
3.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
病机特点: ·表里同病,以表为主; ·寒热夹杂,以寒为主。
九味羌活汤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方解
九味羌活汤
桂枝汤
异
麻黄 杏仁
同
均能散寒解表
芍药 生姜 大枣
异 发汗力强,宣肺平喘 (祛邪)
调和营卫 (祛邪调正)
同 外感风寒表证,以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为特征。
异 外感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虚证,汗出恶风,脉浮缓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 典型意义: 1、以羌、防剂治疗外感风寒湿邪之代表方。 2、分经论治理论之代表方。
2.邪在肌表的疾患:麻疹初起证;痈疮初起证;水肿初起证。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 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 表剂治疗。
➢ 四、分类: 1.辛温解表剂,用治外感风寒表证,代表方麻黄汤; 2.辛凉解表剂,用治外感风热表证,代表方桑菊饮; 3.扶正解表剂,用治体虚感受外邪出现表证者,代表方败毒散。 ➢
去桂枝 + 紫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 = 华盖散; +白术=麻黄加术汤; +石膏、生姜、大枣=大青龙汤。
麻黄汤
药理研究 ➢ 增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的分泌; ➢ 降低体温; ➢ 有较强的发汗解热作用; ➢ 显著的镇咳平喘作用; ➢ 祛痰作用。
使用注意
麻黄汤
1.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凡表虚自汗、阳虚、产后失血等均不宜用。 2.只宜暂用,不可久服,一服汗出则不须再服。 3.宜温服,盖被取微汗,不须啜粥。
使: 甘草 — 调和诸药。
九味羌活汤
配伍特点
1.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配伍,则升而 不峻,寒而不滞;
2.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羌活入太阳经; 白芷入阳明经; 川芎入厥阴经; 细辛入少阴经, 上四味以祛经络中之风寒湿邪而止痛。 黄芩治少阳经; 苍术治太阴经。 药备六经,通治四时,权变活法。 防风为风药之卒徒,走十二经。
内外相引,饮动不居 身体疼痛沉重,头目四肢浮肿
功用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解分析:
外寒
内饮
君药:麻黄 桂枝
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化 饮
臣药:干姜 细辛
温肺化饮,助君药散寒
佐药:白芍 和营养血,制约麻桂, 以防发汗太过
佐 五味子 敛肺 防肺气耗散 佐 半夏 和胃止呕 止咳化痰
佐使:甘草 理气和中 调和药性
类方比较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
组同 异
成
麻黄
炙甘草
石膏 生姜 大枣 杏 仁
桂枝 干姜 细辛 半夏 五味子 芍药 麻黄量轻
九味羌活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 口苦微渴。
加减
湿重者,重用苍、羌,或加藿香、厚朴; 无内热者,去黄芩、生地; 热甚而烦渴,加石膏、知母; 胸闷(内湿),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现代运用 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属于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使用注意: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用
•[方歌]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自利, 麻桂草芍干姜味,细辛半夏成比例。
趣记: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对照: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小青龙汤
主治 病证: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主证病及分析: 伤寒表不解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邪引动内饮 内饮招致外邪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 汗、脉浮紧
心下有水气 素有寒饮
咳嗽、痰多清稀,胸痞, 干呕,苔白滑
运
加减
桂枝汤
用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其治疗范围,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还用于病后、 产后体弱等营卫不和、气血不和、阴阳不和所致的多种病证。 ➢+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桂枝汤症状者。
• 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治项背强痛,自汗恶风等。
• -甘草,倍生姜+黄芪=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营卫气血不足,邪入血分而成血痹,肌肉顽麻或痹痛者。 • 加黄芪=桂枝加黄芪汤——治黄汗,腰以上或腋下汗出粘衣色黄,身体重痛者。 • 倍芍药=桂枝加芍药汤——治产后乳腺炎有良效。对拘挛性疼痛,无论何处疼痛均有良效。 • 加苍耳子、辛夷——治桂枝汤证鼻流清涕严重者,有可靠疗效。 • 加龙骨、牡蛎——治遗精。现代用治神经官能症、性神经衰弱、遗尿等。 • 加当归、鸡血藤、丹参、细辛——治冻疮、冬季皮炎。
b、调和营卫。
方解
桂枝汤
佐:生姜 — 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 温胃止呕;
大枣 — 甘平和缓,助白芍以和营血。
◆ 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
补脾益胃,调和营卫
Leabharlann Baidu
方解
桂枝汤
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 +桂枝、生姜辛甘化阳以实卫 +芍药、大枣酸甘化阴以和营
• 配伍特点: • 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 ?)
• [方歌]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麻黄汤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
主治
1. 病证:病证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证) 。 2.临床表现:
卫阳被遏: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 营阴郁滞:头痛身疼、脉紧; 肺气不宣 :气喘、咳嗽。 3.病机: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
小青龙汤
配伍特点
配伍要点: 1、麻、桂散在表之风寒,配白芍酸寒 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
2、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同用: 相反相成,干姜、细辛辛散寒饮,五味子收敛止咳。一散一收,符合肺的开合功能,使收不留邪,散不伤正。 故姜、辛、味是仲景治疗寒饮咳喘的特效药
小青龙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