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训练题目.doc
经济生活第七课
![经济生活第七课](https://img.taocdn.com/s3/m/5b6d8d49804d2b160b4ec05e.png)
经济生活第七课一、单项选择题1.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
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
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
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A.29 760元 17 000元 B.49 760元 20 000元 C.48 800元 20 000元 D.44 260元 3 000元2.当前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
推行该模式 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③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有利于提高土地要素买卖价格 ④有助于提高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效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在新农村建设中,某地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一花卉、水产养殖经营商合作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同时成为公司的雇员。
村民不仅每月可以领工资,年终还能拿1万元的分红。
村民的收入包括 ( ) ①按劳分配 ②按技术要素分配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 ④按劳动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4.小华的爸爸是某外资公司的高管,妈妈在该市的工商银行当营业员,爷爷奶奶在农村种责任田。
材料中小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取得收入的相应分配方式分别是 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B.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C.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D.按技术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5.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其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由下图可知 ()①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均不高 ②国家惠民政策推动了近五年基尼系数的逐步回落 ③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是扩大我国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④我国当前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任务紧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 ( )①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④调动人们投资与消费的积极性,促进个人收入稳步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指出,消费需求受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练习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580433f551810a6f4248666.png)
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随堂练习一、单选题1.某国有企业转为股份公司,该企业技术员张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分红获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投入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32000元;张某的年工资收入22000元,岗位津贴800元,奖金14000元;每年要缴纳各种税共5000元。
张某的年终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的分别是()A.22000元、35000元B.36800元、35000元C.68800元、30000元D.36800元、30000元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
上述措施( )①体现了我国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②表明我国在再分配领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④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第三次分配就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我国的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的经济制度,并首次明确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助于()①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社会财富平均分配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③发展慈善社会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
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
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这样认识( )①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④前者属于劳动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某家庭有甲、乙两劳动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年每亩1100元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经营。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7.1课时演练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7.1课时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7e924bfbe009581b6bd9ebe2.png)
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选择题(答案栏:1-5____________ 6-10___________ 11-15_________)1.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决定了剩余价值由资本家占有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制度。
这表明()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B.按劳分配是最公平合理的制度C.分配状况如何取决于财富增加D.不同社会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B.生活必需品C.个人消费品D.物质总产品3.对下面漫画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有()①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它背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③它不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它不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多种经济条件决定的。
其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生产发展需要技术、劳动等要素5.甲、乙、丙、丁四人,甲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以技术专利转让方式参股国有股份有限公司;乙是一美国在中国独资企业的职工;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丁把自家的房子出租出去。
一年后,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B.甲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C.丙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D.乙和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6.2015年4月,某三口之家共收入9 600元,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3 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 300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3 300元。
此外还有股票收入1 000元。
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A.9 600元B.8 600元C.5 300元D.6 300元7.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相同的劳动,但获得的劳动报酬却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支出的分配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支出的分配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8ad98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6.png)
2015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支出的分配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需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
)1.某青年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专业工夫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支出2万元。
该青年一年的劳动支出为( )A.10万元 B.9万元C.8万元 D.7万元①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②多种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③按消费要素分配是我国的重要分配方式④我国多种一切制经济同步发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够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是由于( )。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支出与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同B.它促进了消费的发展C.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弭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D.它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当前,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该当坚持消费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各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据此回答4~5题。
4.在我国现阶段,按消费要素分配的具体方式有( )。
①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②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按本钱要素分配④按技术、信息、管理要素分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以下所得属于按本钱要素分配的有( )。
①私营企业消费经营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的利润②债券、股票交易支出③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支出④农民承包土地的支出⑤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支出⑥债务人的股息和利息支出A.①②③ B.②③④⑥C.③④⑤ D.①②⑥6.为了让科技真正进村入户,某农科院把农民和科技人员“绑”在一同,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分歧同来。
这类“捆绑”不是生拉硬扯,而是要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准绳的激励机制。
这里所说的“分歧”,从经济学上看就是( )。
A.按土地分配与按消费要素分配的分歧B.按劳分配与按消费要素分配的分歧C.按信息要素分配与按技术要素分配的分歧D.按本钱要素与按劳分配的分歧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高一政治同步练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新人教版必修
![高一政治同步练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7df847034b35eefdc8d3334a.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的分配制度。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分配和按分配。
参加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和。
3.效率指经济活动中和的比较。
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程度。
4.兼顾社会公平,公平的含义较宽泛,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的公平。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的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答案)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劳动成果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3.投入产出 4.收入分配 5.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生产力二、单项选择1、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
”下列各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和奖金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和房屋租金③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获得的收入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在公有制内部才能进行按劳分配,公有制内部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B按资金分配和按资本分配只是表述不同,实质是相同的C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D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我国现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这一制度适应了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特点C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D党中央、国务院一心一意要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4、下列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有:①出租房屋所得的房租②债券持有人获得的利息收入③购买商业保险获得的赔付款④股票分红⑤以专利技术入股获得的分红⑥外资企业里工人的工资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5、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确理解是: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困②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导致贫富分化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④既要实现“部分先富”,又要最终走向“共富”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既是一对矛盾,又具有一致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6.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B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C它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D它不是我国现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但也不是普通的一种方式,是在其中居主体地位7.上海某药业有限公司与四位博士合办一家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原公司注册300万元拥有60%的股份,四位年轻博士以“无形资产”——知识拥有40%的股份,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又实现了个人技术与国有资产的结合。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堂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2653b89e314332396893a0.png)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
④
9.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
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从下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在 15%~21%之间。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
1
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
的是
A.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
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8.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 0~1 之间,
1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 议。
4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A 6.B 7.D 8.B 9.B 10.A 11.A 12.D
二.主观题 13.(1)王某的父亲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母亲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本人的收入属于 按资本要素分配;妻子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2)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是决定 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这种分配制度。 ③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 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 生产的发展。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市场经 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新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14.问题:①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 GDP 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 最低工资水平偏低。②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 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④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⑤建立和完善社会保 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_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_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https://img.taocdn.com/s3/m/08956fe480eb6294dd886cbb.png)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基本内容:P59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 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存在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国有企业员工凭借股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本 要素分配,B 项正确;按需分配是将来共产主义社会 的分配方式,不属于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排除; 按劳分配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C 项;按效益分配也不 属于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排除 D 项。故本题 答案选 B 项。
答案:B
答案:A
2.继 2017 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告了 27 份股权激 励计划达到历年的峰值之后,2018 年截至 12 月 14 日, 共有 33 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告了股权激励计划,创下历 年新高。国有企业员工凭借股权获得的收入属于 ()
A .按需分配 B .按要素分配 C .按劳分配 D .按效益分配
[即时应用]
1.某农民把承包的 4 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
有限公司,他每年除保底租金外,还领到 15% 的分红。
该农民的收入( )
①属于按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某农民以入股的方式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 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入股分红,这是属于按 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①符合题意;股东入股获得的收 益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在 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股民 的收入受公司经营状况影响,没有涉及股票价格的波 动,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d12cdac8d376eeafaa310e.png)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从2009年10月1日起,我国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①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②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③把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与个人收入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④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离A. ①②B.①④C. ③④D. ②③2、在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但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的不同职工,付出相同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
这是因为()A.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B.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是联系在一起的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奖金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②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的主体地位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5、小王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2010年11月份领取工资4000元,岗位津贴1000元,取暖补贴200元,购买股票分得红利2000元。
其中,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的收入分别是()A. 50002200B. 40002000C. 40003200D. 520020006、据某管理科学研究机构调研显示:中国各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收入是一线工人年收入的5~10倍左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3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同步测试1(教师版).do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3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同步测试1(教师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7c236efb90d6c85ed3ac6b7.png)
笫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选择题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不是物质基础,A项不选;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C项不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D项不选,故本题选B。
2.某国有企业职工张某,一直积极工作,其收入一直是同岗位屮比较多的。
但因企业效益下降,2017年上半年他的工资水平也有所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①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们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②该国有企业并没有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③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变化,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④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影响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材料中张某收入的下降是由于企业效益的下滑,故②④不合题意。
故选B。
3.现阶段,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前者决定后者②二者是我国现阶段完美的经济制度③后者决定前者④二者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者都与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①④正确且符合題意;①说法错误;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②说法错误,错在“完美”。
故选D。
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屮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下列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李某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月薪3000元B.王某以技术入股一家民营科技公司取得的收入C.孙某经营的天猫网店在促销活动中获利8万元D.小张在一家大型国企的月薪是14000元【解析】A、B、C三项都是按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https://img.taocdn.com/s3/m/f037ec89daef5ef7ba0d3cdb.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课时)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纲要求: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常考点)学习目标:1、从经济形态、劳动尺度、实行的原因等方面多角度的识记理解按劳分配;牢记并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地位。
2、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种形式,知道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原因。
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学习重难点: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1、是什么:我国的分配制度根本原因:2、为什么直接原因:分配对象:分配尺度:分配结果:按劳分配前提条件:物质基础:我国的分配方式直接原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意义:二、课中学习(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内容:2.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单选题: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D.由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的(二)我国的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3)按劳分配有何作用?(重要性)判断题(1)按劳分配等于公有制中的分配。
()(2)按劳分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1)含义:。
(2)具体形式:式:。
(3)意义:判断: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
()单选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2).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
经济生活课课练第7课
![经济生活课课练第7课](https://img.taocdn.com/s3/m/3b78bec03186bceb19e8bbd6.png)
1.7个人收入的分配一、选择题1.2011年3月5日上午9:00,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两个同步”,“两个提高”表明()A.国家不再坚持效率优先B.国家现在更加注重公平C.国家将改变现行分配制度D.劳动者即将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翁解析:A、C、D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答案:B《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据此回答2~4题。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②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④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四个观点均是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积极意义的正确认识。
答案:D3.在收入分配中,要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公平就是消灭收入差别②公平在于差别是否合理③公平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否则会导致普遍贫穷④注重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①表述错误,故选B项。
答案:B4.效率和公平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效率就是公平,公平就是效率④社会公平的实现是建立在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③否认了效率与公平的区别,排除,故选①②④。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人教新课标高一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练习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人教新课标高一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8d9b6e94028915f814dc20b.png)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分配》练习1.当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更愿自主创业,从给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再投资办厂雇佣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A.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2.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1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2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3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4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11000元5、如图2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6.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精选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综合练 Word版含解析
![精选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综合练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42772102d276a201292e14.png)
第七课.综合练一、选择题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C.生活必需品..B.个人消费品D.物质总产品解析:选B。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故答案为B。
2.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指出:中国经济还处在落后状态。
在此,毛泽东指出了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必然性。
但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后,由于片面强调向“一大二公”的所有制过渡,工资收入具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分配倾向。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生产力是分配制度的最终决定因素.②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④平均主义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的最佳选择A.①②........C.②③..B.①④D.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毛泽东从经济落后的现实出发,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必然性,体现了①;“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状况使得收入出现平均主义倾向,体现了②;③与材料无关;④观点错误。
3.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些经济条件是(..)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要求.③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A.①②③..C.①②④..B.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要求回答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原因,①③④三项从经济层面正确指出了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②项讲的是政治原因,不符合题意。
4.张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3万元。
其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A.6万元、3万元..C.8万元、1万元..B.5万元、4万元D.4万元、5万元解析:选A。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a49a36ff00bed5b9f31da9.png)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确需要。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4分)②但仅仅靠政府的调节是不够的。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分)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分)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4分) 32.(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8分)(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8分)②效率与公平也存在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实 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分)《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确需要。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训练题
1.坚持与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原因在于它
①符合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与特点②是对平均分配的根本否定
③能维护分配公平,促进效率提高④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股份合作制的特点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
下列属于股份合作制经
济的分配方式的是( )
①按劳分配②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按需分配④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民营企业职工李某2014 年年终获得老板给的 1 万元年终奖和9 万元土地入股的分红。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10 万元都是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②这10 万元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其中的9 万元是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④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某位国有企业技术员在企业工作,年薪6 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
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 1 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 2 万元。
此人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0 万元
B.9 万元
C.8 万元
D.7 万元
5.2015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从我国分配制度上看,要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流,就应( )
①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5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 年我国织密织牢民生保障
网,增进人民福祉。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 以上。
对于公平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公平就是收入分配公平
B. 公平就应该消除差距
C.公平并不否认合理差距的存在
D. 公平是实现同步富裕的需要
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要求我们( )
①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再分配公平优先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和谐
A.①③
B. ②③
C.②④
D.①④
9. 2014 年7 月1 日起,成都市实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分为 1 400
元、1 250 元两档,上调幅度分别为16.7% 、16.8% 。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 )
A.获得劳动权益的基础
B. 再分配更注重效率的体现
C.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D. 初次分配重视公平的措施
10. 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国家应( )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11. 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这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
之所以要寻求二者的最佳平衡点,是因为( )
A.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非常困难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D.政府加强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12. 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 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著名的“卡尔多改进”准则。
下列措施符合该准则的是( )
①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健全转移支付能力
③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专项贷款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班别:姓名: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主观题
13、材料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图
材料二2014 年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他指出,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
(1) 简要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2)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缩小收入差距,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