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案

合集下载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 比例的意义。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学习难点1. 比例的意义。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比例的意义(1)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意义。

(2)教师总结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师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师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6.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比例学习的核心内容,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 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 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局部的名称。

(二)能力训练点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教师出示复习题,回忆有关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学生答复后,师说: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4.5∶2.7=10∶6)二、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一一解答。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

因此就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2)由教师告诉学生: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师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引导学生议论、交流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两个比相等〞下边划“~~~~~~〞。

)(3)做一做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第①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路如下:所以:6∶10=9∶15其余各题分组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年级《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

六年级《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基础。

它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学生思考回答 ( 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 猜测预设:生 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 生 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2)小组验证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 3:2,他们的比值相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化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比例的化简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比例的意义: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引入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20:5,表示小明有20个苹果,要分给5个朋友,这就是比例。

3.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比如20:5,两内项是20和5,两外项是5和4(因为20÷5=4),它们的乘积都是100,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比如20:5,我们可以交叉相乘,得到20×4=5×5,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最简比例4:1。

5. 例题讲解:比如一道题目,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汽车到达乙地?我们可以设汽车行驶x小时后到达乙地,那么比例就是120:60=x:1,通过比例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60x=120,解得x=2,所以汽车2小时后到达乙地。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巩固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比例的化简:交叉相乘,化简为最简比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一辆自行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自行车到达乙地?答案:自行车4小时后到达乙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影子长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

b.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比例现象?让学生举例并分享。

2. 探究比例的意义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的含义,然后引出比例的概念。

3.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式,发现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b. 通过PPT展示一些比例的例子,让学生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a.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

b.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板书设计: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道关于比例的实际问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探究比例的意义3.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4.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环节,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哪些比例关系?”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意义:比例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3.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 讲解新课: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强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剩余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直观理解。

2. 通过数学游戏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七、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比例实例和关键概念。

2. 实物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比例关系。

3. 练习题纸张或电子文档,用于学生练习。

4. 分组学习材料,如小卡片或计算器,用于小组活动。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理解度评估:通过练习题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并始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我将与大家共同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比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章节。

我们将从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定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比例的性质,特别是比例的倒数和比例的复合运算。

教学重点则是比例的定义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概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比例的定义,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

3.性质讲解:讲解比例的性质,特别是比例的倒数和比例的复合运算,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性质。

4.应用讲解:讲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同学们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巩固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板书设计,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比例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比例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定义是理解比例概念的基础。

我会在课堂上详细解释比例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a:b=c:d就是一个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8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8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本节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包含三个内容:比例的意 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材的编排是先由国旗长与宽的比认 识比例的意义,再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教 学解比例。
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 目标
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三、 自学 检测
(二)填空. 比例了,那么 在 6∶5=30∶25 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 ) ,内项是( ) 比例各部分的 和( ) . 名称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 ) . 请同学们翻开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 教科书 P34, 看 比可以组成比例. 看什么叫比例 的项、外项、 3.0.5∶0.2 和 4.6.2: 和 7.5∶1 内项。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来. (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 指名让学生 2、3、4 和 6 指出板书中的 比例的外项、 内项。 1.6∶9 和 9∶12 2.1.4∶2 和 7∶10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 例. 6∶3 和 8∶5 0.2∶2.5 和 4∶50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并学会了应用比例 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积相等。
1 同学们能正 课堂检测.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确地判断两个 比能不能组成
9 A、0.3: 2 1 1 18 0.6
四、 巩固 训练
根据 3× 4=2× 6 写出比例.
在( 3: ( 五、 拓展 延伸 24: ( ( (
)中填上适当的数。 )=( )=8: ( ) :12=15: ( ) :3=8: ( ) :12 ) ) )

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导学案)一、引入1.1 学习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学习重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习难点1.熟练掌握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概念和基本性质2.1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或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表示为a:b或a/b,其中a和b分别为比例中的两个数或量。

2.2 比例的性质1.比例中,a与b的比值始终相等,即 $\\frac{a}{b}$ 是一个固定的数,称为比例的比值。

2.某个数与比例中的一个数成比例,则它与另一个数也成比例。

3.如果两个比例的比值相等,则这两个比例成比例。

三、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1 商品的折扣在购买商品时,商家常常会给出一定的折扣,表示原价与打折后的价格的比例。

比如,某件商品原价为100元,现在打8折,那么折后的价格为80元,此时原价与折后价的比例为10:8或10/8。

3.2 运动员的训练在训练中,教练会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能力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比如,某个运动员能跑100米用时12秒,而另一个运动员则用了15秒,那么这两个时间与距离之间的比例就不同,为12:100和15:100。

3.3 建筑物的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中,比例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设计师需要按照比例的要求确定建筑的高度、宽度、长度等,以确保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四、小结本次学习我们了解了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同时还探讨了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购买商品时的折扣、运动员的训练和建筑物的设计等。

学习比例的重点是熟练掌握其基本性质和应用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比?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2)归纳比例的意义(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4)完成第45页“做一做”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创意作业: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2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比例。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通过比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使其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介绍比例的概念,包括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组成要素等。

2. 比例的基本性质: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等。

3. 比例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物品的放大与缩小、地图的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性质的发现与证明,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演示比例的应用。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例知识,并组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对比例意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展示,给予综合性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

2. 教具与学具:比例模型、图表、计算器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和数学游戏,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知识整理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

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基础练习1填空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

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

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5/x=10/3 40/24=5/x3 、完成26页2、3题综合练习1、A×1/6=B×1/5 A:B=():()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实践与应用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2】篇〗教学设计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2. 比例的基本性质3. 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1. 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介绍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中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明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第二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1. 导入- 复习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新课讲解-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

第三课时:比例的应用1. 导入- 利用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应用。

2. 新课讲解- 讲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行程问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个相似图形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食谱的倍增),引出比例的概念。

操场上的国旗:2.4:1.6 = 32 教室里的国旗:60:40 = 32 所以,2.4:1.6=60:40,也可以写成 2.41.6 = 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 新课讲解:①定义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形式(如 a:b = c:d)。

②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如果a:b=c:d,那么ad=bc3. 实践操作:①分组进行活动,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并进行讨论分享。

②安排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

4. 巩固提高: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如调整配方比例制作不同量的饮料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总结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包括直接应用比例性质的问题和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复合问题。

五、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课后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成绩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阐述《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应用。

具体章节为: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两袋糖果,一袋有40颗,另一袋有20颗。

我提问:“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两袋糖果的比例,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们需要计算两袋糖果的颗数比。

”2. 例题讲解:我写出比例的定义:“比例是两个数或量之间的比较关系,通常表示为a:b或a/b。

”然后我展示一个比例问题: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它1小时可以行驶多远?学生回答:“60公里。

”我接着问:“如果我们想要表示这辆汽车的速度和时间的比例,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写出比例60:1。

”3. 随堂练习:4. 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我再次强调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图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标注重点内容。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写出比例5:7和15:21的等价比例。

2. 如果一名学生以70米/分的速度跑步,那么他6分钟可以跑多远?答案:1. 5:7和15:21的等价比例分别为6:9和14:21。

2. 如果一名学生以70米/分的速度跑步,那么他6分钟可以跑210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西师大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西师大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西师大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含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计算未知量;3.能够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比例的含义;2.比例的基本性质;3.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含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计算未知量。

四、教学难点1.比例的应用;2.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给学生出一道题目:“你们带的零食,小明带了4个蛋糕,小红带了2个面包,你带了6个饼干,请问小明带的蛋糕数和你带的饼干数的比是多少?”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比例的概念。

2. 讲解引导学生定义比例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各种实例,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1.比例的含义:比例是指两个量的比值关系,表达为“:”,例如4:2表示4与2的比值,4:2可以简写为2:1。

2.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具有四个基本性质,即比例的反比、比例的倒数、等比例、混合比例。

3.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根据比例的含义和基本性质,进行求解。

3. 实战演练1.例一:已知一班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10人,求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值是多少?2.例二:某商场打折促销,现在一条价值120元的裤子降价60元,请问原来裤子的价格与现在裤子价格的比是多少?4. 练习检测选取几道比例相关习题进行练习和检测。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完成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讲解、实战演练、练习检测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比例的含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需要更好的针对性教育,让学生了解到比例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基本应用,最后,教师还需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个因素,以便准确求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12:16 : 4.5:2.7 10:6二、新授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3)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并自学课本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6:10=9:15 8:3=3.2:1.2 1/3:1/6=16:8(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案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案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案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熟练求比值和化简比.于是本节课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中心,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运用“引导发现法”,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比与比例的区别。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是否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学习过程:一、自我检测:一辆汽车次2小时行驶了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如下:时间25路程80200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分别为:它们有什么关系?二、探究交流:自学课本40页和41页。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它们有什么区别?说说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叫比例的外项?什么叫比例的内项?小组讨论交流:比例的基本性质认真看,你能发现什么吗?例2:41.6=6040两外项之积为:2.4х40=两内项之积为:1.6х60=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组内交流:看谁能既快速又准确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前面我们学习了计算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能不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呢?一起来试一下吧!63和85、0.22.5和450三、自我挑战: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0和915205和14/21/3和640.60.2和3/41/4填一填: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在比列里面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

在比例56=1.51.8里,外项有和,内项有和。

试一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58和450.2:2.5和4:50选做题4、想一想: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写出来:7,8,9,102、1,17,32,492,3,4,54、4,5,12,15四、自我反思这节课我明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案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熟练求比值和化简比.于是本节课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中心,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运用“引导发现法”,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2:16:4.5:2.7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2.4:1.660:4015:10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60:40=15:102.4:1.6=60:40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

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问: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

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

(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

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例如判断10:12和35: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35:42=,所以10:12=35:42。

(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4)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35:7和45:920:5和16:80.8:0.4和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2.填空5:2=80:2:7=:51.2:2.5=():4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2)1.4:2和7:10(3)0.5:0.2和: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3、4和6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P36~37第3~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判断。

(1)如果3×a=5×b,那么5:a=3:b。

(2):和: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2、3、8、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学有余力完成: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的比例。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