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对策

“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点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很多的小学生,因为辨别是非的水平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准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采取消极抵抗。而且这个现象表现出了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

逆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1、负担过重导致厌学性逆反心理。

当前,不管是基层管理部门还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都很响,但“应试教育”的工作抓得却一阵紧似一阵,理论与实践各行其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举步艰难。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在孩子不自愿的情况下,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希望孩子每门功课都考第一,每次竞赛都得名次,在学生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双休日可言,孩子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所以,随着期望值的持续攀升,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当孩子发现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便会采取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办法,对抗父母日趋升高的期望值。

2、自身倔强的个性导致逆反心理。

小学生好奇心强烈,探究欲望旺盛,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探个究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明令禁止的事情更是如此,非要看看违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随着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持续完善,他们活动范围扩大了,活动水平增强了,于是,自主意识萌发了。他们要求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他们会挣脱师长的管制,竭力自行其是。还有些小学生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走向极端。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但有时又不能准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当他们屡遭挫折、失败后可能一顾不振,自暴自弃,显得意志薄弱;对老师、同学的协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育者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嘲弄自己,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3、家校不当的教育导致逆反心理。

老师和家长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处理问题时不从实际出发,坚持统一标准,碰到问题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这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再者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二、调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1、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是当众点名批评他们,而是采取个别劝告的方式,不揭学生过去的短、而是着眼于多鼓励,着眼于学生的今天和明天,对犯错误的学生能耐心等待;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想着怎样整治他们,而是向其讲清道理,使其心服口服……平时,和他们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并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自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当他们觉得老

师值得亲近、信赖时,就会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出于好意的劝导而愿意接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使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理解、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种“同体观”是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思维方式,它有有助于处理师生关系,改变人际心理气氛,开阔我们的教育思路。同时,因为教师本身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也许就是教育者的昨天,教师如能回忆起自己当年所犯错误的心情,对学生犯错误时的心情就能理解得更真切些。这样,就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益于控制学生中的逆反心理。

2、减轻负担,放飞自由。

通过调查得到:小学生睡眠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只有33.4%,有9.5%的小学生存有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何等严重的问题。小小的年龄就要承受这么重的学业负担,这难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虽然家长、教师用自己的“义正言辞”逼着学生去学习,但在他们的内心里却是极度的反抗和叛逆。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和成绩,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实行“拿课”,把学生喜欢的技能课拿来上主课,对学生实行开“小灶”。这样学生就会马上出现抵制情绪,怨声载道。即使教师实行严厉批评,说这样都是为了他们的好,但学生还是不会领情,那么这节课他们就很不乐意或者心不在焉地听,以此表示其不满,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更加无法实现,作为教育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老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和游戏,带出课堂,让他们体验大自然的乐趣。这样学生也就感到学习的快乐,不存有对学习的逆反情绪。

3、疏导为主,多用“冷处理。”

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往往来势凶猛,特别是外向型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攻击行为”,实行公开抗拒和吵闹。如果这时教师实行“关、卡、压”式的管理,反而会适得其反,助长逆反者的对立心境。所以当教师在教育中遇到脾气急噪的学生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冷处理”让学生自己去平缓他们的逆反情绪。比如,我班有一个叫洪米奇的同学,他常常发脾气,摔东西,欺负同学,更甚者把寝室的门一拳打破。当出现这种情况后,我首先去了解原因,得以对症下药,然后找他谈话,谈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找家长商讨赔偿情况,这样才能使他得以接受老师的批评。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学生已经有了不同水准的判断力,逐渐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因为小学生的行为模仿水平很强,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学生会觉得教师自己都没做到,就没有权利要求学生做到,产生情绪上的逆反,这样教师的威信力就丧失了,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就当作“耳边风”。比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每次我都是带头捡起垃圾,把讲台桌擦得干干净净,柜子整理得井井有条。我还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谈培养学生的方法,建议家长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把握孩子消极心态的原因, 注意言传身教,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

5、协同家长,携手共进。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对家长实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协助。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教育光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才能解决,而多数家长又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所以学校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对于家长有问题的,班主任必须毫不客气地给家长指出来,指出他们将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并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教育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实行,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条件。

6、学校应采取各种形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