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回顾·十大新闻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终回顾·十大新闻人物
作者:
来源:《计算机世界》2007年第50期
2007年是IT界新人辈出、名角大起大落的一年,有人戏称这一年为“人事交替”年。

IT界的许多变化都体现在人事变换上,IT界的许多故事都蕴含在人事变换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的人来人往的背后,是对IT业特别的诠释。

本报评出的十大新闻人物,也许会因为判断标准不同与读者的标准有偏差,但以此提示一条线索,可以让读者更好地回味IT过去的一年。

(新闻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1.马云
从“做秀”到“无需再秀”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从来就不缺乏新闻,从网商寻金的“带头大哥”到中国特色B2B电子商务的代言人,马云“一直秀得很彻底”。

伴随着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站在香港上市,擅长“做秀”的马云无需“做秀”,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当日,阿里巴巴股价疯涨192.59%,按收盘价计算,阿里巴巴成为中国互联网界首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

同时,200亿美元的市值也使阿里巴巴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在造就“千人富人帮”的一个多月后,12月24日,马云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实施干部轮休学习计划,阿里巴巴集团COO李琪,阿里巴巴集团CTO吴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淘宝网总裁孙彤宇,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李旭晖将会离开现任岗位。

在集体打下江山后,马云“杯酒释兵权”的利弊还有待时间去检验,但其勇气与手腕在业界的确是“戴着望远镜都找不到竞争对手”。

2.史玉柱
翻身咸鱼生猛不减当年
因为“巨人大厦”而沦陷,背上“中国首负”之名史玉柱,在保健品市场掘起一座金矿还债后又重返IT江湖,仅一年半的时间,另一个“巨人”在网络游戏行业崛起。

11月1日,巨人网络CEO史玉柱敲响美国纽交所开市的钟声,巨人网络正式挂牌。

在其首次公开招股(IPO)中共出售57197423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定价15.5美元。


次ADS销售募资大约8.866亿美元,公司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巨人上市后,史玉柱身价水涨船高。

史玉柱及其女儿史静持有巨人1.78亿股股份,加上还持有的6.98亿股民生银行的股票、1.012亿股华夏银行股权的股票,史玉柱的总身家已达到392亿元,再度步入顶级富豪的阵营。

从“巨人大厦”到脑白金,从《征途》到巨人网络,这十年的风雨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了史玉柱是一条“绝不轻言放弃,失败了也能东山再起”的真汉子。

3. 孙德良
令行业网站一鸣惊人
作为A股市场上第一只“血统纯正”的网络股,网盛科技在2007年受到资金的狂热追捧,并在2007年8月成为深市第一高价股(最高股价突破85元),而孙德良从毫无背景、默默无闻的农村娃,化身为30亿元身家的网络富豪,成为坊间津津乐道的神话。

借2万元起家的孙德良,创业时候的人生理想是干几年能赚个四五万块钱,在杭州买套房子就行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在没有风险投资的情况下,仅仅按照“广告+会员”的盈利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化工网,能让他一路干到大富豪。

孙德良接下来的如意算盘是,用充裕的资金把以前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行业,并且打造网站联盟——生意宝,以“小门户+联盟”模式创造一个互联网的新奇迹。

孙德良能否续写新神话,有待时间考证。

但在2007年,他的话的确能让一些B2B网站的站长们亢奋。

4.吴鹰
最具悲情的落幕
演绎了小灵通辉煌的吴鹰,却折戟IPTV、3G 战场。

2007年通信行业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出人意料地被董事会“请”出了公司。

6月1日,吴鹰和让他辉煌一时的UT斯达康画上了句号。

这个曾经在媒体面前侃侃而谈的大胡子总裁,言辞语句里只有自己才能体味百味人生。

对于“中国市场”的分歧,是吴鹰和UT斯达康董事会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

吴鹰坚信“赢在中国”。

他认为,UT斯达康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扩张,应该积极面对现实,收缩市场战线及产品线,深耕中国市场。

而资本方认为,提升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方法,是利用在世界各地市场建立起来的优势,使公司回到以赢利为主的目标上。

事实上,在2005年大量亏损后,UT斯达康中国的运营在2006年已经实现大幅度盈利。

但是,资本的力量从来决定着最后的结果,大胡子吴鹰在2007年只能成为一位悲情英雄。

5.王开源
最富戏剧性的开源手法
王开源的出名很是偶然,在比尔•盖茨北大演讲会上惊人的“一举”,使得38岁的王开源在聚焦公众的目光后,不得不辞去LPI中国首席代表的职位。

4月20日上午,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北京大学参加“创新•中国•未来”为主题的公众活动时遭遇了尴尬一幕。

会议进行到为参加2006年微软全球大学生年度技术竞赛“创新杯”的获奖中国学生颁奖时,一中年男子迅速登上了讲台,并站在盖茨的前方。

他迅速掏出了一张写有“Free Software Open Source”字样的A3白纸,一边高举该纸样一边高呼支持开源的口号,并向在场观众散发传单。

作为开源的狂热分子,王开源这“一举”有其必然。

然而,IT是小众,“开源”是IT的小众,本想将“开源”推向公众,没想到这一严肃的事情最后却被太多的媒体演化成为了一“娱乐化”事件,王开源后不后悔,只有他本人知道。

6.钱大群
特具悬念的IBM接班人
从周伟火昆手中第二次拿过接力棒的钱大群,在离开中国6年后重返IBM大中华区战场,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毕竟在IBM内部“长板凳”计划中,周伟火昆的接班人不下5个,而钱大群是媒体并不熟悉的一个。

1月8 日,IBM 公司宣布, 任命在IBM工作了整整30年的钱大群为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尽管运气会在某个遴选中占一定的因素,但通常的看法认为,“总部通、中国通、多元文化通”是钱大群脱颖而出担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的三张牌。

钱大群曾担任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士纳的行政助理,在总部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曾在中国工作过4年,在中
国各大银行的CIO人群里拥有口碑;曾转战过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具备文化上的弹性和包容性。

7.郭为
完成神码转型自我救赎
比起兄弟企业联想集团的日渐壮大,神州数码这几年似乎显得有些落寞,郭为甚至成为IT业的隐士,淡出媒体的视线。

而2007年神州数码股权剧变和“老联想”李勤的退出,让郭为再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8日,神州数码股权变动,其母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和另一基金股东General Atlantic Partner分别将其所持有的神州数码的部分以及全部股权,出售给了以赛富投资基金为首的其他3个基金公司和神州数码CEO郭为全资拥有的境外公司KIL。

股权变动后,联想控股在神州数码的股权由原来的47.43%减持到17.83%,而郭为占有10.29%股份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东。

尽管神州数码对此事非常低调,但业界认为这是该公司剧变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变化将在后头。

12月19日,神州数码发布告,郭为出任董事会主席,原董事会主席李勤、董事曾茂朝、华祉年辞任。

神州数码真正进入了全面转型IT服务的“郭为时代”。

8.陈永正
令人艳羡的“出局”
陈永正是微软中国史上做得最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也是离开得最成功的一位。

加盟微软整4年后,陈永正选择全身而退。

9月19日,微软宣布微软大中华区负责人陈永正卸任。

同日,NBA宣布陈永正即将出任NBA大中华区CEO。

媒体用“逃离”二字作为陈永正从IT隐退的最佳注脚。

不错,陈在任期间带领微软中国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推动“微软中国”完成向“中国微软”的转变。

从外界来看,几年前有关指责微软垄断、霸道等负面声音是越来越少了,转而代之的是微软越来越多的投资与合作的消息。

微软中国“软着陆”,陈永正功不可没。

在大中华区业务框架搭好、业绩已经实现两位数增长、政府公关已进入史上“最牛”阶段时,接受NBA伸过来的橄榄枝,陈永正走得非常聪明。

正应验了那句:“所谓成功就是在成功的那一个点上退出;所谓失败就是在失败的那一个点上放弃。


9.孙振耀
宣告一个时代的完结
同陈永正一样,孙振耀的离开事前毫无预兆;不一样的是,50岁左右的孙振耀从中国区总裁位置上是“提前退休”。

4月6日,惠普宣布其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孙振耀已加入“HP提前退休计划”,将于2007年5月31日起卸任,符标榜将接替孙振耀先生担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

作为惠普中国史上在职时间最长(7年)的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已经在惠普工作了25年。

因此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孙振耀的提前退休,与惠普全球CEO马克•赫德的管理风格有关。

马克•赫德注重数字说话和控制成本,而风格儒雅、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孙振耀明显与惠普前明星CEO卡莉的风格更为相似。

对于提前退休,孙振耀坦承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但这一决定背后,却表明在竞争日趋残酷的大趋势下,明星CEO时代已经过去了。

10.雷军
神秘隐退回味无穷
在金山“鞠躬尽瘁”16年的雷军,在完成上市、在金钱和精神上获得双重拯救后,从金山辞职,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3亿元的身价、38岁的年龄,还远远没有到功成隐退的时机,雷军的辞职事发突然。

12月20日,金山软件宣布,雷军将辞去公司CEO和CTO职务,继续留任执行董事及公司董事会副主席职务。

雷军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说:“我认为目前到了可以从日常工作中脱身的时候,未来将专注在公司长期战略管理上。


10月9日,金山刚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发行价是3.60港元,开盘价达到3.90港元。

金山从1998年雷军担任CEO起开始筹划上市,8年后终于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造就了国内最大的程序员富翁群(430名程序员平均每人所持股票市值超过100万港元)。

1992年7月,抱着做“求伯君第二”的心态,雷军迈进了金山的大门。

2007年12月,雷军淡出金山,个中谜团,无人真正知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