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必修)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1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1](https://img.taocdn.com/s3/m/c8313e6e58fafab069dc022a.png)
第一章 绪论一、主要要求通过实验,认真理解和体会数值计算的稳定性、精确性与步长的关系。
二、主要结果回顾:1、算法:电子计算机实质上只会做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一些逻辑运算,由这些基本运算及运算顺序规定构成的解题步骤,称为算法.它可以用框图、算法语言、数学语言或自然语言来描述。
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的算法称为计算机程序。
(如c —语言程序,c++语言程序,Matlab 语言程序等)。
2、最有效的算法:应该运算量少,应用范围广,需用存储单元少,逻辑结构简单,便于编写计算机程序,而且计算结果可靠。
3、算法的稳定性:一个算法如果输入数据有误差,而在计算过程中舍入误差不增长,则称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否则称此算法为不稳定的。
换句话说:若误差传播是可控制的,则称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否则称此算法为不稳定的。
4、控制误差传播的几个原则: 1)防止相近的两数相减; 2)防止大数吃小数;3)防止接近零的数做除数;4)要控制舍入误差的累积和传播;5)简化计算步骤,减小运算次数,避免误差积累。
三、数值计算实验(以下实验都需利用Matlab 软件来完成) 实验1.1(体会数值计算精度与步长关系的实验)实验目的:数值计算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通过本实验初步认识数值分析中两个重要概念: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并认真体会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问题提出:设一元函数f :R →R ,则f 在x 0的导数定义为:hx f h x f x f h )()(lim)('0000-+=→实验内容:根据不同的步长可设计两种算法,计算f 在x 0处的导数。
计算一阶导数的算法有两种:h x f h x f x f )()()('000-+≈ (1)hh x f h x f x f 2)()()('000--+≈(2)请给出几个计算高阶导数的近似算法,并完成如下工作:1、对同样的h ,比较(1)式和(2)式的计算结果;2、针对计算高阶导数的算法,比较h 取不同值时(1)式和(2)式的计算结果。
《分布式计算技术》教学大纲
![《分布式计算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1e278c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3.png)
《分布式计算技术》教学大纲《分布式计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编写人:阳小华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中文名称分布式计算技术课程英文名称Distributed Computing T echnology 主讲教师:阳小华总学时:36 其中:理论 24 时实验: 12 时学分:2课程性质:非学位课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一、课程教学目的(说明本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要求)与要求(限300字):分布式计算是近年来日趋重要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是基于因特网的应用和服务的技术基础。
在Web和其它基于因特网的系统空前重要的今天,分布式计算是计算机应用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
本课程旨在传授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践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了解中间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了解基本的分布式算法,能够评价已有的系统,并具备设计、开发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限200字):分布式系统特征、实例与面临的挑战;体系结构模型与基础模型;网络和网络互联;进程间通信、外部数据表示和编码、客户-服务器通信、组通信;分布式对象间的通信、远程过程调用、事件和通知;操作系统支持;分布式文件系统;命名服务和域名系统、目录服务和发现服务;时钟、事件和进程状态、同步物理时钟、逻辑时间和逻辑时钟、全局状态三、教学进度章节内容授课或实验授课或实验教师学时安排(一)Characterization of Distributed Systems授课阳小华(2学时)(二)System Models授课阳小华(4学时)(三)Networking and Internetworking授课阳小华(1学时)(四)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授课阳小华(4学时)(五)Distributed Objectsand Remote Invocation授课阳小华(6学时)(六)Operating System Support授课阳小华(1学时)(七)Distributed File Systems授课阳小华(1学时)(八)Name Services授课阳小华(1学时)(九)Time and Global State授课阳小华(4学时)实验一开发环境的安装与整合实验阳小华、罗江琴(2学时)实验二RMI程序编制与调试实验阳小华、罗江琴(2学时)实验三IP组播:组通信的实现实验阳小华、罗江琴(2学时)实验四 Jini分布式事件规范:共享白板应用或者MSN Messager java模拟客户端程序的编制实验阳小华、罗江琴(6学时)四、所用教材(正式出版教材要求注明教材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及主要参考书:[1] George Coulouris 等,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英文版,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王柏等,《分布计算环境》,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专题一)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专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7927ec7aa417866fb84a8e1f.png)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专题一)操作系统上机实训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非常重要。
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理论知识外,还需进行相应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一门概述性的先导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进行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掌握了解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要点。
上机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关实践内容讲解,以及学生的课外学习和上机实践,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能力,以及基本编程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本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导论课的同时,再课外阅读一些有关实验的资料和参考书籍,作好预习;上机时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并在实验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1 熟悉Windows环境一.实验目的熟悉Windows使用环境,熟练操作技巧;了解树文件系统逻辑结构,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的使用和设置二.实验内容1.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能够移动、隐藏任务栏,并改变其大小。
2.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掌握创建保存文档的方法。
7.熟练地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如:打开,复制,粘贴,删除,查找等。
8.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和说明建议:实验所涵盖的操作内容总是有限的,但Windows的操作基本相似。
学习操作最好的办法,有问题看帮助,边看帮助边操作。
Windows有非常完善的帮助文档,有问题请按“F1”1.任务栏操作(1)移动任务栏:将鼠标光标指向任务栏的空白区域,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将任务栏分别拖动到屏幕的左侧、右侧和顶部。
《分布式计算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分布式计算系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a8cde3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2.png)
《分布式计算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351362课程名称:分布式计算系统英文名称: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48/3(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24)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分布式计算系统”是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课程以主流的分布式计算系统Hadoop为背景,讲授Hadoop集群安装与配置,分布式文件的存储与管理,作业调度,Hadoop开发,MapReduce编程模型与程序设计。
对培养学生理解分布式计算系统在大数据科学与应用中的作用,基于分布式计算系统解决工程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能够基于分布式系统解决大数据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备Hadoop的开发能力,能够分析、设计、实现满足特定需求的分布式系统。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
后继课程:分布式计算系统开发实践、大数据综合实践。
先修课程Linux操作系统是分布式计算的基础平台,Java语言是分布式系统的重要开发工具,先修课程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原理在后续课程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分布式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特征,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区别,了解主流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平台Hadoop及其生态环境,掌握Hadoop的核心技术,具备解决大数据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能够安装和配置Hadoop环境;理解HDFS的数据存储原理,掌握基于Java的HDFS文件操作;理解MapReduce编程模型、配置和优化方法,掌握MapReduce的基本开发方法,具备Hadoop的开发能力,能够分析、设计、实现满足特定需求的分布式系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3)3. 结合实际应用设置实验项目,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分布式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d04139879563c1ec4da7157.png)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工程等实验一:socket程序设计实验【实验目的及要求】在uinx/Linux/windows环境下通过socket方式实现一个基于client/server或是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1.确定传输模式:通过socket方式实现一个基于client/server或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
2.如果选择的是client/server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则需要分别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
客户端: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实现通信。
采用socket类对象,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文件并保存在特定的位置。
服务器端:监听客户请求,读取磁盘文件并向客户端发送文件。
注意:需要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
3.如果选择的是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则需要实现一个peer 程序,它即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端。
peer程序需要实现文件上传、下载及文件读写等操作。
【实验任务】1.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二:JavaRmI实验【实验目的及要求】在Java语言环境下,通过RmI实现一个学生成绩或教师信息查询的程序。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1.定义学生成绩查询或教师信息查询的远程接口2.实现服务器端软件(程序):设计远程接口的实现类和服务器对象类,在服务器上启动目录服务,并注册远程对象,供客户端访问。
远程接口的实现类要从本地读取数据信息(成绩或教师信息),数据信息可以存储在文件或数据库中。
3.实现客户端软件(程序):实现访问远程对象的客户程序。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85facdff01dc281e43af011.png)
实验目的
实验一 数据包 socket 应用
1. 理解数据包 socket 的 应用 2. 实现数据包 socket 通 信 3. 了 解 Java 并 行 编 程 的 基 本 方 法
预习与实验要求
1. 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数据包 socket 的通信原理; 2. 熟悉一种 java IDE 和程序开发过程; 3. 了解下列 Java API:Thread、Runnable; 4. 尽可能独立思考并完成实验。
实验环境
a) 独立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 b) reator or others
实验原理
1. 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是进程通信。 操作系统、网卡驱动程序等应用从不同抽象层面提供了对进程通信的支持,例如 Winsock、.*。Socket API 是一种作为 IPC 提供对系统低层抽象的机制。尽管应用人 员很少需要在该层编写代码,但理解 socket API 非常重要,因为:1,高层设施是构建于 socket API 之上的,即他们是利用 socket API 提供的操作来实现;2,对于以响应时间要求较高或 运行于有限资源平台上的应用来说,socket API 可能是最适合的。 在 Internet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中,传输层上有 UDP 和 TCP 两种主要协议,UDP 允许在 传 送 层 使 用 无 连 接 通 信 传 送 , 被 传 输 报 文 称 为 数 据 包 。( 是 否 存 在 面 向 连 接 的 数 据 包 socket?)因此数据包 socket 是基于 UDP 的不可靠 IPC。Java 为数据包 socket API 提供两个 类: (1)针对 socket 的 datagramSocket 类 (2)针对数据包交换的 datagramPacket 类 希望使用该 API 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进程须实例化一个 datagramSocket 对象,每个 socekt 被绑定到该进程所在及其的某个 UDP 端口上。为了向其他进程发送数据包,进程必须创建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必修)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d0d0b09e783e0912a3162af6.png)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工程等实验一:Socket程序设计实验【实验目的及要求】在Uinx/Linux/Windows 环境下通过socket方式实现一个基于Client/Server 或是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1. 确定传输模式:通过socket方式实现一个基于Client/Server或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
2. 如果选择的是Client/Server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则需要分别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
客户端: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实现通信。
采用Socket 类对象,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文件并保存在特定的位置。
服务器端:监听客户请求,读取磁盘文件并向客户端发送文件。
注意:需要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
3. 如果选择的是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则需要实现一个Peer程序,它即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端。
Peer程序需要实现文件上传、下载及文件读写等操作。
【实验任务】1.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二:Java RMI实验【实验目的及要求】在Java语言环境下,通过RMI实现一个学生成绩或教师信息查询的程序。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1. 定义学生成绩查询或教师信息查询的远程接口2. 实现服务器端软件(程序):设计远程接口的实现类和服务器对象类,在服务器上启动目录服务,并注册远程对象,供客户端访问。
远程接口的实现类要从本地读取数据信息(成绩或教师信息),数据信息可以存储在文件或数据库中。
3. 实现客户端软件(程序):实现访问远程对象的客户程序。
【实验任务】1.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三:二选一题目1.实现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程序(独立完成)【实验目的及要求】采用Socket API知识和对HTTP协议,CGI的理解,实现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程序,要求服务器能成功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GET命令(传送文件),进一步实现响应POST 和GET命令的CGI程序调用请求。
《分布式计算机技》实验报告
![《分布式计算机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6886194431b90d6c85c77f.png)
《分布式计算机技术》实验报告一、分布并行计算环境的安装和设置1.实验目的:掌握分布并行计算环境ProActive的安装和设置,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以及涉及到的各种概念:分布式计算技术、通信与命名。
2.实验内容:①熟悉ProActive软件,完成JDK和ProActive在PC机上的安装和基本配置。
②理解ProActive的活动对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③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并且独立运行实例。
3.实验步骤及结果:①安装JDK1.4或者高于1.4的版本。
安装过程和配置过程略。
②ProActive安装过程和基本配置过程略。
③运行例子例子的运行除了运行例子的主类以外,ProActive为例子的运行提供了了脚本程序,scripts 所在的目录在:④Tiny版本的“HelloWorld”例子的运行,运行脚本程序:输出:⑤Reader(读者写者)例子的运行⑥Philosopher(哲学家)例子的运行(1)结果:(2)(3)(4)(5)4.归纳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在经过本次实验课的内容操作之后,我对分布并行计算环境ProActive有了一些基本的理解以及一些常用操作,也让我们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了解分布式计算技术、通信与命名等概念。
ProActive 是一个由法国的INRIA机构开发的并行分布式计算的Java 中间件,使用ProActive 能方便地开发网格和网络环境下的应用。
ProActive 是一个支持开发网格和网络环境下并行、分布及并发计算的Java 库。
具有如下特点:(1)纯Java 编写;(2)迁移性;(3)类型组通信和组件编程模式,支持面向对象的SPMD 程序设计;(4)支持Globus、PBS、LSF、SSH 和RSH等网络网格环境和中间件的接口;(5)强大的XML 部署描述器和安全机制。
Hello world ! 是一个最小的Proactive程序。
这是用主动对象概念写的最简单的程序。
为的是用尽量少的API知识快速展示一下怎样编写这类代码。
分布式数据库实验指导
![分布式数据库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2f8b48fd4d8d15abf234e0c.png)
福建农林大学实验指导书(2014 —2015学年第2学期)软件工程系软件工程专业2012 年级 2 班课程名称分布式数据库实验教材名称分布式数据库实验指导书主要参考书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材大纲类型2012大纲任课教师颜吉强实验一Oracle安装与卸载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Oracle10g数据库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掌握Oracle10g数据库服务器安装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掌握Oracle10g数据库服务器卸载方法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内容1、安装Oracle10g数据库服务器的安装1)首先点击安装软件进入安装界面图如下2)选择安装类型单击“下一步”按钮。
3)进入指定主目录界面,默认“下一步”4)进入先决条件检查界面,等检查成功后,单击“下一步”按钮5)进入配置选项,可以配置数据库。
先选择数据库用途,然后给数据库命名,执行默认操作创建好数据库6)设置数据库备份和恢复选项。
7)创建数据库密码。
8)进入安装数据库操作。
找到下路这个目录E:\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2.0\dbhome_1\jdk\bin\java.exe安装完成后请记住:Enterprise Manager Database Control URL - (orcl) :http://192.168.0.3:1158/em数据库配置文件已经安装到D:\oracle\product\10.2.0,同时其他选定的安装组件也已经安装到D:\oracle\product\10.2.0\db_2。
iSQL*Plus URL 为:http://192.168.0.3:5560/isqlplusSQL*Plus DBA URL 为:http://192.168.0.3:5560/isqlplus/dba2、Oracle10g数据库服务器卸载1)停止所有Oracle相关的服务2)卸载Oracle 10g数据库服务器组件在开始菜单中,找到Universal Installer,运行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单击卸载产品3)手动删除注册表中与Oracle相关的内容。
分布式计算机实验报告
![分布式计算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7fa88f84868762caaed50b.png)
实验二Web数据库访问一、实验目的1. 了解MVC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式;2. 了解DAO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2.掌握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的一般方法;3.掌握MySql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一)、MVC模式MVC模式是最近几年被推荐为JEE的设计平台,他主要将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
MVC即,M(Modle):主要是业务逻辑的处理,接受视图请求的数据,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
V(View):表示用户交互界面,对于Web应用来说,可以是HTML界面,也可能是XHTML、XML、AppletC(Controller):从用户接受请求,将模式与视图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
可以给你一段简单的代码:mvc_login.htm<form action="mvcdemo.mldn" method="POST">输入姓名:<input type="text" name="uname"><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form>mvcdemo.jsp<h1>MVCDEMO</h1><h1><%=request.getAttribute("name")%></h1>mvc_success.jsp<%@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h1>输入成功!!!</h1><h2>欢迎:<%=request.getAttribute("name")%>光临!!!</h2>mvc_failure.jsp<%@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h1>输入失败!!!</h1><h2><a href="mvc_login.htm">重新登陆</a></h2>MVCCheck.javapackage cn.mldn.lxh.bean ;public class MVCCheck{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return ;}// 验证public boolean isValidate(){if(==null||"".equals()){return false ;}else{return true ;}}};MVCServlet.javapackage cn.mldn.lxh.servle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import cn.mldn.lxh.bean.MVCCheck ;public class MVC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IOException,ServletException{this.doPost(req,resp)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IOException,ServletException{String name = req.getParameter("uname") ;MVCCheck mc = new MVCCheck() ;// 将请求内容设置到mc对象之中mc.setName(name) ;String path = null ;if(mc.isValidate()){// 保存名字在request范围之中req.setAttribute("name",mc.getName()) ;path = "mvc_success.jsp" ;}else{path = "mvc_failure.jsp" ;}// 进行跳转req.getRequestDispatcher(path).forward(req,resp) ;}};/*<servlet><servlet-name>mvc</servlet-name><servlet-class>cn.mldn.lxh.servlet.MVCServlet</servlet-class></servlet><servlet-mapping><servlet-name>mvc</servlet-name><url-pattern>/mvcdemo.mldn</url-pattern></servlet-mapping>*/要求:创建项目,建立上面的文件,调试并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结果。
分布式实验报告
![分布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d11ce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e.png)
分布式实验报告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分布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提供高可用性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分布式实验旨在深入研究分布式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来验证相关理论和技术。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和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集中式系统在处理能力、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逐渐难以满足需求。
分布式系统通过将任务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协同工作,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分布式系统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挑战,如数据一致性、网络延迟、节点故障等。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包括:1、深入理解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分布、副本管理和一致性算法。
3、评估分布式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4、分析分布式系统在面对节点故障时的容错能力和恢复机制。
三、实验环境为了进行本次实验,我们搭建了一个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集群环境。
具体配置如下:服务器数量:5 台操作系统:CentOS 7CPU:Intel Xeon E5-2620 v4 @ 210GHz内存:32GB存储:1TB SATA 硬盘网络:千兆以太网在每台服务器上,我们安装了所需的软件和依赖,包括分布式系统框架(如 Hadoop、Zookeeper 等)、数据库(如 MySQL)、监控工具(如 Nagios)等。
四、实验内容1、数据分布策略实验我们首先研究了不同的数据分布策略,如哈希分布、范围分布和随机分布。
通过在分布式系统中插入和查询大量数据,比较了不同策略下的数据均衡性、查询效率和数据迁移成本。
实验结果表明,哈希分布在数据均衡性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处理范围查询时效率较低;范围分布适用于范围查询,但容易导致数据倾斜;随机分布的性能较为不稳定。
2、副本管理实验接着,我们对副本管理进行了实验。
设置了不同的副本数量(如 1 个副本、2 个副本和 3 个副本),并模拟了节点故障的情况,观察系统在数据可用性和恢复时间方面的表现。
分布式课程设计实验
![分布式课程设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ff94c7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2.png)
分布式课程设计实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2. 帮助学生了解分布式课程设计的流程与关键环节;3. 引导学生掌握至少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并能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分布式系统问题的能力,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分布式项目中分工合作;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分布式课程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团队协作意识;3.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布式技术在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对分布式计算技术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布式计算技术,注重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分布式系统基本概念:介绍分布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发展历程,对应课本第二章内容。
2. 分布式课程设计流程:讲解分布式课程设计的步骤、方法与注意事项,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a. 需求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现d. 测试与优化3. 分布式计算技术:学习以下一种或多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a. Hadoop框架b. Spark计算c. 分布式数据库d. 虚拟化技术4. 实践项目: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以下分布式项目,对应课本第五章内容。
a. 项目选题b. 项目分析与设计c. 项目实现与测试d. 项目总结与评价5. 教学大纲:a. 第1周:分布式系统基本概念b. 第2周:分布式课程设计流程c. 第3-4周:分布式计算技术学习d. 第5-8周:实践项目实施e. 第9周:项目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实际操作分布式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分布式实验报告
![分布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d1353d6f1aff00bfd51eac.png)
int read =0;
read = dis.read(sendBytes);
if(read == -1)
break;
transLen += read;
if(s==0)
System.out.println("接收文件进度" +100 * transLen/fileLength +"%...");
import .Socket;
/**
* 客户端
*/
public class HelloClient extends Socke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RVER_IP ="127.0.0.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ERVER_PORT =2014;
分布式实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
《分布式计算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___Socket程序设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组别: ________
合作者: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
horizontalverticalerrorsmeasurementgeneralironanglecodebitmeasurementlevelpointsgriderrorsspecificmethodfrombaselinemethylverticalboxcenterlinedistanceverticalboxdistancelistcanmeasured实验结论与心得用java语言能很容易地实现网络通信使用socket可以传输任何类型的文件文件读取时要熟悉java中文件读取的方式以及文件结束的标记
《分布式计算》教学大纲
![《分布式计算》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994f7ea76c66137ef061949.png)
《分布式计算》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是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以网络为基础的分布式计算是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分布式算法是深入开展分布式计算的核心基础。
《分布式计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针对以计算机网络为背景的大规模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应用问题,介绍分布式计算中最基本的分布式算法设计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以及一些重要的基础算法,帮助学生掌握分布式算法领域最基本的知识,使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分布式计算领域内一些简单问题的分布式算法设计问题,能够对分布式算法的正确性和复杂性进行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1.通过规范地完成若干“分布式算法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有能力阅读分布式计算领域的一些科技文献,独立开展一些分布式算法设计、分析与应用方面的工作,为未来从事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分布式算法设计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分布式系统(一)基本教学内容1.1 分布式系统的定义1.2 体系结构和语言1.3 分布式算法(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语言,了解分布式算法。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分布式系统的定义、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分布式算法。
第二章模型(一)基本教学内容2.1 转移系统和算法2.2 转移系统性质的证明2.3 事件的因果序和逻辑时钟2.4 附加假设,复杂度(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掌握模型的基本概念、转移系统性质,理解事件的因果序和逻辑时钟,了解附加假设,复杂度。
教学重点:转移系统和算法、事件的因果序和逻辑时钟。
教学难点:转移系统性质的证明。
第三章通信协议(一)基本教学内容3.1 平衡滑动窗口协议3.2 基于计时器的协议(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理解平衡滑动窗口协议,了解基于计时器的协议机制。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315b0d0852458fb760b565a.png)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验一熟悉Window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Microsoft Word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Microsoft Excel的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Microsoft Powerpoint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一、课程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参考教材:朱站立《计算机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姚爱国《计算机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钟珞《计算机科学导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实验指导书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总学时:32 总学分:2 实验学时数:8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接受计算机科学知识实验的开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了解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全貌,熟悉各种软件的操作。
三、实验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本实验为必修课程。
四、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提高自身计算机的应用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应用信息,为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布式控制实验设计_实验指导书2
![分布式控制实验设计_实验指导书2](https://img.taocdn.com/s3/m/ca532910ff00bed5b9f31d97.png)
《分布式控制系统实验》实验指导书陈宇晨雷菊阳编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012年10月目录实验一循环灯监控实验 2 实验二模拟量控制实验8实验一循环灯监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s7300与wincc如何通信2、掌握wincc变量定义及与控制变量如何绑定3、了解分布式控制系统中操作站的主要功能。
4、熟悉WINCC软件图形开发界面。
二、实验要求实现控制系统组态过程,具体要求如下:1、S7300PLC仿真器与计算机相连的组态过程。
2、图形界面设计实现。
3、数据报表界面实现三、实验原理与常规的仪表控制方式不同的是集散控制系统通过人机操作界面不仅可以实现一般的操作功能,而且还增加了其他功能,例如控制组态、画面组态等工程实现的功能和自诊断、报警等维护修理等功能。
此外,画面方便的切换、参数改变的简单等性能也使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得到改善。
操作站的基本功能:显示、操作、报警、系统组态、系统维护、报告生成。
操作站的基本设备有操作台、微处理机系统、外部存储设备、操作键盘及鼠标、图形显示器、打印输出设备和通信接口等。
(1)西门子S7系列PLC编程软件本装置中PLC控制方案采用了德国西门子公司S7-300PLC,采用的是Step 7编程软件。
利用该软件可以对相应的PLC进行编程、调试、下装、诊断。
(2)西门子WinCC监控组态软件S7-300PLC控制方案采用WinCC软件作为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WinCC 是结合西门子在过程自动化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和Microsoft的强大功能的产物。
作为一个国际先进的人机界面(HMI)软件和SCADA系统,WinCC提供了适用于工业的图形显示、消息、归档以及报表的功能模板;并具有高性能的过程耦合、快速的画面更新、以及可靠的数据;WinCC还为用户解决方案提供了开放的界面,使得将WinCC集成入复杂、广泛的自动化项目成为可能。
四、实验步骤1、编程。
2、变量定义。
3、画面的编辑。
4、程序运行与调试。
《分布式计算技术》教学大纲
![《分布式计算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b7b17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c.png)
《分布式计算技术》教学大纲分布式计算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名称:分布式计算技术2.课程学时:36学时(理论课程24学时,实践课程12学时)3.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分布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掌握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实现、调度和性能优化等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分布式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1.理论课程(24学时)1.1分布式计算概述(2学时)-分布式计算的定义与特点-分布式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分布式计算模型(4学时)-客户-服务器模型-对等网络模型-云计算模型1.3分布式系统通信与协议(4学时)-网络通信协议-远程过程调用(RPC)机制-消息队列和发布-订阅模式1.4分布式计算系统设计与实现(6学时)-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复制策略-任务调度算法与负载均衡1.5分布式文件系统(4学时)-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1.6分布式数据库系统(4学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与架构-数据分片和数据冗余策略-分布式事务管理2.实践课程(12学时)2.1分布式计算框架的实践(6学时)- Hadoop框架介绍与部署- MapReduce编程模型- Hadoop集群的搭建与管理2.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实践(6学时)-MySQL集群的搭建与配置-分布式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性能优化与测试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2.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课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比30%)。
2.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占比70%)。
RPC分布式实验指导书
![RPC分布式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b5b7cd6f8c75fbfc77db27a.png)
实现一个RPC应用程序㈠实验内容创建一个简单的客户机——服务器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实现客户应用程序在一个远程过程调用中,向服务器传递一个整数,经过服务器端求阶乘后,将最终结果从客户机端输出。
㈡处理流程2.1开发接口,具体步骤包括:2.1.1创建接口模板在命令行方式下运行uuidgen工具,生成文件Rpctest.idlD:\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Tools>uuidgen /I /o Rpctest.idlSolark:uuidgen /I /oRpctest.idl书写要注意uuidgen空格/I空格/oRpctest.idl 其中参数o和Rpctest.idl中间没有空格。
执行后,Rpctest.idl中内容为:[uuid(698cb6d9-df44-41a7-a66f-addc7e731fe1),version(1.0),]interface INTERFACENAME{}2.1.2替换Rpctest.idl中接口的定义(原来是:interface INTERFACENAME),改为:interface Rpctest{ //远程过程调用的求阶乘函数long RpcFactorial([in] long nVal); // 出现[ ]的部分表示属性void Shutdown(void);// 终止服务器程序函数Shutdown 必须要}2.1.3使用文本编辑器编写ACF(属性配置文件),Rpctest.acf[implicit_handle (handle_t Rpctest_IfHandle)//这个必须要,用来连接服务器和客户端的]interface Rpctest //solark:要和idl中接口名称一致{}2.1.4使用MIDL编译器进行编译(注:Rpctest.idl和Rpctest.acf都放Bin目录下)在命令行方式下运行MIDL.EXE,D:\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Bin>midl Rpctest.idl 编译后生成文件Rpctest.h、Rpctest_c.c、Rpctest_s.cSolark:此处还有一个办法:创建一个空的工程,如RpcTest将编辑好的Rpctest.idl文件添加至RpcTest项目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式计算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工程等
实验一:Socket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及要求】
在Uinx/Linux/Windows 环境下通过socket方式实现一个基于Client/Server 或是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
1. 确定传输模式:通过socket方式实现一个基于Client/Server或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
2. 如果选择的是Client/Server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则需要分别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
客户端: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实现通信。
采用Socket 类对象,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文件并保存在特定的位置。
服务器端:监听客户请求,读取磁盘文件并向客户端发送文件。
注意:需要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
3. 如果选择的是P2P模式的文件传输程序,则需要实现一个Peer程序,它即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端。
Peer程序需要实现文件上传、下载及文件读写等操作。
【实验任务】
1
1.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二:Java RMI实验
【实验目的及要求】
在Java语言环境下,通过RMI实现一个学生成绩或教师信息查询的程序。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
1. 定义学生成绩查询或教师信息查询的远程接口
2. 实现服务器端软件(程序):设计远程接口的实现类和服务器对象类,在服务器上启动目录服务,并注册远程对象,供客户端访问。
远程接口的实现类要从本地读取数据信息(成绩或教师信息),数据信息可以存储在文件或数据库中。
3. 实现客户端软件(程序):实现访问远程对象的客户程序。
【实验任务】
1.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三:二选一
题目1.实现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程序(独立完成)
【实验目的及要求】
采用Socket API知识和对协议,CGI的理解,实现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程序,要求服务器能成功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GET命令(传送文件),进一步实现响应POST
1
和GET命令的CGI程序调用请求。
要求:要求独立完成。
【实验原理和步骤】
1.实验原理
(1)服务器主要监听来至客户浏览器或是客户端程序的连接请求,并且接收到客户请求后对客户请求作出响应。
如果请求是静态的文本或是网页则将内容发送给客户。
如果是CGI程序则服务器调用请求的CGI程序,并发送结果给客户。
(2)协议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协议,是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协议,是通用的、无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
(3)的请求一般是GET或POST命令(POST用于FORM参数的传递)。
GET命令的格式为
GET 路径/文件名/1.0
文件名指出所访问的文件,/1.0指出Web浏览器使用的版本。
(4)Web浏览器提交请求后,通过协议传送给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接到后,进行事务处理,处理结果又通过传回给Web浏览器,从而在Web浏览器上显示出所请求的页面。
在发送内容之前Web服务器首先传送一些头信息:
1.0 200 OK
WEBServer:1.0 服务器类型
content_type:类型
content_length:长度值
1
(5)响应POST和GET命令的CGI程序调用请求需要服务器执行外部程序,Java 执行外部可执行程序的方法是:首先通过Runtime run = Runtime.getRuntime()返回与当前Java 应用程序相关的运行时对象;然后调用Process CGI =
run.exec(ProgramName)另启一个进程来执行一个外部可执行程序。
2.Web服务器的实现步骤:
(1) 创建ServerSocket类对象,监听端口8080。
这是为了区别于的标准TCP/IP端口80而取的;
(2) 等待、接受客户机连接到端口8080,得到与客户机连接的socket;
(3) 创建与socket字相关联的输入流和输出流
(4) 从与socket关联的输入流instream中读取一行客户机提交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的格式为:GET 路径/文件名/1.0
(5) 从请求信息中获取请求类型。
如果请求类型是GET,则从请求信息中获取所访问的文件名。
没有HTML文件名时,则以index.html作为文件名;
(6) 如果请求文件是CGI程序存则调用它,并把结果通过socket传回给Web浏览器,(此处只能是静态的CGI程序,因为本设计不涉及传递环境变量)然后关闭文件。
否则发送错误信息给Web浏览器;
(7) 关闭与相应Web浏览器连接的socket字。
【实验任务】
1.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1
题目2. 开放式课题(相对需求不是很固定,可以自由发挥)
以下多个开放式课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一个,由1-3人组成的小组一起完成。
课题一、实现一个WEB信息采集程序/系统
功能要求:基于HTMLParser等网络采集即时采集WEB网站的非结构数据(图片、文件等),可由用户设置采集数据的目标链接和数据源(例如采
集:/网页中的新建商品房网签数据,见网页中间的表格,数据附属在图片上),且可以由用户设置采集到的文件的命名规则、查看采集文件的下载进度等功能。
采集数据配置的参考界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