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新闻思想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总结第一阶段: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15—1872前后)对这一时期外人办报的分析和评价:(1)从实质上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一些外报中关于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容,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独立自强,而是通过宣扬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自大、敌视外人的心理。
(2)客观上起到了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3)新闻观念和报刊业务方面:1)报刊观念方面,外报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报刊观念引入中国。
2)报刊内容与版式方面,已形成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近代报刊格局。
3)传播机构方面,近代报馆、通讯社在华出现。
4)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等引入中国。
(4)外人办报活动,“不自觉地”为国人自办报刊提供了借鉴。
第二阶段: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和维新运动期间的办报活动(1870—1898前后)这一时期的重要报人、记者: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1)他们认为报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不讳言报刊的资产阶级党派性。
(2)他们对报刊的功能合作拥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
(3)通过办报,宣传政治主张,建立政治团体,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是维新派办报的主要目的。
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了实际上的合法地位。
(2)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形成“政治家办报”的传统。
(3)重视政论,创造了新型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梁启超对“时务文体”特点的概括: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2)务为平易畅达,使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条例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前后的报业(1898—1910前后)这一时期的重要报人、记者:孙中山、陈少白、戢翼翚、章士钊、章太炎、于右任、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刘少少、徐凌霄、胡政之。
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国人第一次办报的高潮
梁启超
第一节 国人办报的尝试及其新闻思想
(二)洪仁玕及其新闻思想 洪仁玕
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 县人,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 全的族弟。1859年6月,他从香港辗转 来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 遂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导人。 洪仁玕到天京后,向洪秀全呈奏《资 政新篇》,为太平天国描绘了一幅现 代化的理想蓝图。他主张仿效西洋, 建工厂,开矿山,修铁路,办银行, 立报馆,等等。洪仁玕在《资政新篇》 中还提出了自己的办报主张,并阐述 了他的新闻思想。
办报思想主要有三方面内容:①报纸“以通外 情为要务”。②新闻记者应该恪守职业道德。③记 者要有自己的坚守,不要一味迎合讨好受众。
第二节 国人第一次办报的高潮
《国闻报》
《国闻报》
1897年10月26日,为更好地宣传变法维新 的思想和唤起民众的觉悟,严复邀集王修植、 夏曾佑、杭辛斋共同创办了《国闻报》,当年 12月8日,又创办了《国闻汇编》旬刊。《国闻 报》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其内容主要 有电传上谕、路透电报、本馆论说、地方新闻、 外洋新闻等。《国闻汇编》十日一册,每册约3 万字。其内容首译域外评论,次译俄、英、法、 德、美、日各国报纸中的纪闻和学术文章。
第二节 国人第一次办报的高潮
三、严复及其他维新人士的办报活动与报刊思想
(一)严复办报活动及报刊思想 严复
严复(1854—1921)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
中国古代新闻史人物汇总
王韬(1828—1897):中国近代报刊政论家。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原名利宾,又名瀚,字懒今。
出身乡塾家庭,自幼苦读经史。
18岁中秀才。
旋因乡试不中,弃八股,转治经世致用之学。
1849年受聘英传教士麦都思所办的上海墨海书馆,协助艾约瑟、伟烈亚力等译西方自然科学等书籍,并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
1862年返乡省亲时,具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苏福省民政长官,多所谋画。
事发后早清政府缉捕,得上海英国领事馆庇护逃亡香港。
自此更名韬,字仲弢,又字紫诠,笔名天南遁叟等。
居香港后,在英华书院协助英传教士理雅各译中国经书为英文,并于1864年主编罗郎也主办的《近事编录》。
1867年冬,应理雅各邀,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了对西学与西方时事政治的了解,改良思想有所发展。
返港后为《华字日报》等报刊撰稿。
他编译的《普法战纪》在该报连载。
1871年与友人集资收购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中华印务总局。
1874年和黄胜合作出版《循环日报》,任该报主笔10年。
在任主笔的头两年中,撰写大量政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
其政论文风不拘一格,有所创新。
1879年曾游日本。
1884年获李鸿章默许,返沪定居。
1885年开设弢园书局。
1886年出任上海格致书院掌院。
继续为《申报》、《万国公报》等报刊撰文。
1897年5月病逝。
著述颇丰。
其中《弢园文录外编》一书所收多为报刊政论,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彭翼仲(1864—1921):中国近代报人。
名诒孙,字翼仲。
江苏苏州人。
出身官宦世家,做过通判一类小官。
长期客居北京。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在街头当过摊贩,因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有所了解和同情。
1902年开始报馆生涯,历经坎坷。
一生办过3种报:1902年6月23日创办《启蒙画报》;1904年8月16日创办《京话日报》;同年12月7日创办《中华报》,都在北京出版。
其中以《京话日报》影响最大,是当时北京第一家销数逾万份的报纸。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及其文化背景透视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及其文化背景透视一、言论自由与党报思想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如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开始向封建统治者建议实现民间言论自由。
他们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阐述各自的新闻思想,其中关于报纸的作用和性质的论述所用笔墨最多,并且他们都特别强调了报纸在宣传维新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
1.“尤以通外情为要务”。
维新派认为新闻可以“通上下”、“通内外”,梁启超说过报纸有“去塞求通”的功能,为了实现信息的通达,报纸要“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对此,严复也很赞同,并着重强调了报纸“以通外情为急”,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中国已打开国门,已是和世界各国并立的国家,而不似从前那样闭关自守了,要想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打交道,就必须了解外国的情况。
2.开启民智。
他们认为壅蔽的社会政治环境造就出的愚民是很难承担国富民强的重任,国家要自强,仅靠一两个人的孤独呐喊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唤醒更广大的中国民众,于是他们隆重推介报纸这一媒体形式。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时就向光绪帝谏言“设报达聪”,梁启超说报纸“有助于多识”,并强调一个人报纸读得越多,就会变得越“智”,谭嗣同则从报纸“阐新理”、“纪新事”的角度,阐述每日都及时更新的报纸是“助人日新”的工具。
在维新派看来,国家的强大必须依赖广大民众的力量,而此时国民愚钝不堪,因此必须提高民众的智力,而提高民众的智力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办报纸。
3.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维新派指出报纸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认为政府是受公众的委托,处理国家事务,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如果没有力量对政府进行监督,那么政府会因为权力过大,而滥用职权,因此,需要报纸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
并且指出报馆跟学校不同,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而报馆是教育启发普通大众的地方。
4.“民史”、“国口”、“耳目喉舌”。
谭嗣同最先提出了“民史”、“民口”的新闻思想,认为报纸必须站在民众和民间的立场上,关注民生、反映民意。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论文名称:浅析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作者:李红旭浅析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摘要: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新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打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局面。
就在清朝的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候,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在外力的推动下开始出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政治变动的时期。
与这个变化相适应,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这个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办报高潮。
报刊业有最初的出现到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次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产生影响。
关键词:晚清社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板报高潮﹑维新改良派﹑康有为﹑《中外记闻》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许多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一样,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业也是由外国传教士﹑商人率先创办的。
1815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一个中文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
在外国人办报活动的强烈刺激下,中国人也开始创办报刊。
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席卷全国。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办报高潮。
据不完全统计,自1896~1898年,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占全国的80%以上。
它们遍布全国的许多城市,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并且打破了外报在华的优势,成为中国舆论的主要力量。
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知新报》﹑《湘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在这次高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海南人,出生于诗书继世的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和较好的文化熏陶。
1895年5月2日,在甲午战败的危机形势刺激下,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联合全国18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人,举行了闻名中外的“公车上书”,要求朝廷维新变法。
新闻传播史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史论》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新闻传播史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必考科目。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比较扎实的新闻传播史论基础,以利于进一步深造。
适用对象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学科范围考试范围: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三、评价目标(一)了解中国、外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初步掌握各历史时期主要新闻媒体、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的基本情况,并能给以历史的分析与评价。
把握新闻事业在变化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能借鉴历史说明现实。
(二)准确理解新闻学基本原理,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运用有关原理解决新闻工作实际问题。
(三)较全面地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现实传播现象。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新闻史部分:50分新闻理论部分:50分传播理论部分:50分(四)题型与所占分值比例1、新闻史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2、新闻理论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3、传播理论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0分;论述题20分;综合应用题10分。
(五)参考书目1、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2、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3、程世寿、刘洁:《现代新闻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4、申凡、戚海龙主编:《当代传播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新闻史部分中国新闻史1、绪论[1] 中国环境与中国媒介。
[2] 中国媒介的生长特征。
2、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
康有为的新闻思想
康 有 为 的 新 闻 思 想
徐新平譬
)就 接 85 l 有为 (88 三 1 —— l2 ) 原名祖 报 》 , 是 为 了 让 更 多 的 人 了解 、 受 从 l9 年 创 办 万 国 公 报 》开 始 ,康 5 97 ,
冶 ,字 广厦 ,号 长素 ,戊戍变法 和 支 持 以他 为 代 表 的 资 产 阶 级 改 良派 有为刨办和指挥 的报纸、杂志无一 不 后又号更生 , 广东南海县人 。 作为中国 变 法的政治主张。
、
为变法维新
之于京 师 ,日强学会 ……戊戌拓而大
之为保 国会…… 己亥开之于海 外则 日
保皇会 , 丙午诏 定立宪 , 则易名为帝国 ,原 因就 在 于 “ 而 不群 ,愚 散 人们做任何事情 ,往往 首先要确 于 日本 ” 宪政会 , 其遍行 之内地 十五省 , 则名为 。因此 ,他认为 ,中国要 立一 个 目标 , 即为什么要做 这件事情 。 而 不学之过 ” 政 闻社 ……经十七年 而后有今政党之 必 要 王 韬 当 年办 《 环 日报 》时说 , 办 报 摆 脱 愚 弱 的状 态 , 须 自强 , 自强 就 循 他 。 “ 群 累 光 明出现也 ” 康有为把他组织 的强学 是 为了“ 中以攘外 , 强 诹远 以师长” 康 必 须 学 习和 团结 。 学 则 强 , 则 强 , 。 会 、保国会、保皇会、帝 国宪政会 、 政 则 。 合 有 为 作 为 一 个 政 治 家 , 他 办 报 的 动 机 亿 万兆 皆智 人 , 强莫 与京 ” 为 达 “ 之 就 是 什 么? 简 言 之 ,就 是 为 了 宣 传 变 法 什百 亿兆 人 共学 ” 目的 , 必 须 刨 办 闻社等 都视为政党 ,而且 在康有为的 维 新的政 治 目的。 l9 8 5年 8 ,康有 《 学 报 》 月 强 。文 章 言 简 意 赅 ,感情 沉挚 , 政 治活动 中,他常常 是把办报作为其 为在北 京创办改 良派 的第一 份机关报 激 发 了一 部 分 知 识 分子 和 士 火 夫 的 爱 政党 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因而形成 《 外纪 闻 ( 创 时 名 为 “ 国 公 国热情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 了他的党报思想 。 中 初 万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概 述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三次 大的思想解放高潮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产生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在维新派的带动下,国人自办报刊如雨后春笋般 地在各地涌现,形成国人创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从1895年 到1898年,国人新办报刊达94种,分布于20多个城镇,其中最有影 响的是《时务报》。
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 论文章,充满战斗精神,语言铿强有韵,文如泉 涌,情似海潮;他将古今政论家的优点熔于一炉, 成为近代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对以后改良派 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影响深远。 王韬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对 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 作用。
——维新派掀起了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从1895年到1898 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一百一二十种。其中80%左右 是中国人自办的。
二、康有为与强学会的三个报刊
1、康有为:维新领袖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怡,字 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们尊 称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 维新思想家,著名报刊政治家。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偕梁 启超等人再度赴京会试。时值中国在 甲午战争中失败,清廷同日本签订极 其苛刻的《马关条约》。当时在京的18 个省的举人,纷纷响应康有为的号召, 决定联名上书。 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创办报刊、组 织团体,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
简评:第一段王韬在平易朴实的叙述对比中,形象地向读者揭示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缩小差距呢?在第二段中他提出学习西方,变法自强
第二节 维新报刊:以笔为旗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 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 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每年40种)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
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数量多 2、地区广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 3、新闻xx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清议报》1898创刊,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康有为的新闻思想
悖谬不实, 并令纠禁” 康有为提出这 。 些主张, 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全国舆论, 推进变法维新事业。这些主张虽因维 新运动的失败而未能实现,但他提出 设立官报局来统一管理全国新闻业, 对于政府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二是制定报律来保护新闻事业的 健康发展。 在中国新闻史上, 最早呼吁 制定报律的是郑观应。 《自强论》 他在 率先提出 “定商律、 报律、 开报馆” 的 主张,希望政府通过法律的形式保护 言论自由。 继郑观应之后, 康有为又提 出了“定中国报律”的主张。 三是加强报刊内部管理,提高其 竞争能力。 1897 年他在给广西圣学会 领导人的信中,集中地谈到了他的报 刊管理思想,其内容有:1、 各种报纸 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会中报必须妥定 : 条例, 勿与 《时务》 、 《知新》 两报有重 复之诮” 2、 。 各种报纸应该面向全国, 具有广泛的影响。 报纸的编排必须 3、 做到版面内容明确,便于读者阅读:
二、 党报思想
如果说康有为的官报思想是他站 在清政府的立场, “宣上德而通下 为了 情” ,使“上下一心,君臣同德” ( 《恭 谢天恩条陈办报事宜折》 )而提出的 话, 那么, 他的党报思想则主要是站在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为了本党的 利益而提出的。 康有为认为: “中国数 千年来未有政党也,甲午东败乃始倡 之于京师,曰强学会……戊戍拓而大 之为保国会……己亥开之于海外则曰 保皇会, 丙午诏定立宪, 则易名为帝国 宪政会, 其遍行之内地十五省, 则名为 政闻社……经十七年而后有今政党之 光明出现也”康有为把他组织的强学 。 会、 保国会、 保皇会、 帝国宪政会、 政 闻社等都视为政党,而且在康有为的 政治活动中,他常常是把办报作为其 政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形成 了他的党报思想。
●康有为的新闻思想 ●一篇以小见大、别具特色的精彩短文
54 第四章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_968006946
“耳目喉舌”论的主要内涵
报纸的作用——“去塞求通”
维新派报纸必备四项基本内容: “广译五洲近事” “详录各省新政” “博搜交涉要案” “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风气渐开,百废渐举, 国体渐立,人才渐出”。
大力兴办各类型报纸,繁荣中国新闻事业 。
“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 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时务文体”
本章关键词
康有为 《中外纪闻》 梁启超 《时务报》 唐才常 《湘学新报》 谭嗣同 《湘报》 严复 《国闻报》
一.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1858-1927) 字广厦, 号长素, 广东南海 人, 近代资产阶 级维新运动的领袖 。
康有为 (1860年,英法 联军随军摄影师拍 摄的照片)
万木草堂
(二)梁启超维新时期的报刊活动
1.参与筹办《时务报》
维新运动的一面旗帜
1896.8.9 上海 创刊 旬刊 书本式 主编梁启超,总经理汪康年
汪康年
《时务报》最重要的 创办人。字穰卿,浙 江钱塘人,毕生以办 报开启民智为任,先 后创办有《时务报》、 《时务日报》、《京 报》、《刍言报》等 近代著名报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兴起 维新运动的基本方式 ——“设报达聪”
康有为1895年上书光绪皇帝,提出 若干变法主张 “四曰设报达聪。……中国百弊,皆 由弊隔,解弊之方,莫良于是。”
时
局
图
一 目 了 然
熊代表沙皇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青蛙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太阳代表日本
黄遵宪
晚晴诗人,外交家、 政治家、教育家。戊 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 察使,助巡抚陈宝箴 推行新政。 “诗界革新导师”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 第一人”。
清末民族报业的崛起
清末民族报业的崛起第一节:国人办报的最初尝试一、历史背景: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报刊所具备的巨大功能。
二、原因:1、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人们的需求增加,为报业提供了市场;2、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第一节:国人办报的最初尝试三、国人在内地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1、海外:第一份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报刊诞生于海外华人聚居之地。
1856年12月,创刊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萨卡拉门托的《沙架免度新录》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华文日报。
2、上海:1873年4月《西国近事汇编》;1874年国人在上海还创办了第一份民办报纸——《汇报》(单张日报,版式与申报相似,连史纸印刷,每日两张8版,广告与文字各占4版,儿《京报》全录和《辕门钞》又占去文字版的一大部分,其余为上海新闻和中外新闻,约两天左右发一篇论说,鼓吹发展洋务,措词谨慎,不评点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
1874年9月1日更名《彙报》,1875年12月停刊)1876年11月23日《新报》。
第一节:国人办报的最初尝试三、国人在内地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3、广州:(1)最早的一份是1872年创办的《羊城采新实录》。
(2)1874年3月27日《述报》创办:该报是我国第一份石印报纸,每日出1张4版,1、2版刊登新闻与评论,3版刊登西方科技书刊译文,4版为商情和广告,每月汇编1卷,新闻评论部分称《中、西近事汇编》,科技知识部分称《格致便览》。
在全国很多地方聘有通讯员,1885年4月停刊。
三、国人在内地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3、广州:(3)、《广报》:1886年6月24日创办,主持者邝其照,版式同申报,最初内容比较琐细,后有调整,顺序是论说、新闻、《京报》、《辕门钞》、商情和广告。
1891年因刊登参奏某大员的奏折,被两广总督下令查封,报纸迁入沙面租界,改名《中西日报》,请洋人挂名,并且扩充了版面和内容,言论也更为大胆,后有曾改名《越峤纪闻》,1900年停刊。
浅析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及其启发
浅析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及其启发——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唤起绪论提到康有为、梁启超,我们便会想到他们笔锋犀利、内容深刻的政论文章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有“戊戌六君子”的壮烈牺牲。
他们叱咤风云于报坛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时期,他们以笔为枪、以报纸为阵地,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摆在办报的首要位置,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今天,我国新闻工作者受到尊重是与那个时期有着密切关系的。
历史不能忘记,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从中学习的是一种精神,从对国人办报精神的思考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才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意义。
一、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的时代背景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列强贪婪地啃蚀着中国的领土与主权。
甲午战败后,《马关条约》签定,日本要求中国割让台湾、辽南,赔款两万万两,将中国推进了亡国灭种的深渊。
此时,中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眼中都想分割一块的肥肉,帝国主义的铁蹄逐步踏入中国内地,沉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同程度地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民族前途和救国之路。
而站在救亡图存最前列的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型知识分子,在复杂的社会时期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只有变法。
甲午战后,他们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新的政治力量代表,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也正是他们成为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力军。
鸦片战争前,西方近代报刊已进入中国大地。
19世纪后期随着国人出国留学、考察、旅历的日益增多,近代报刊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报纸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得到国人的重视。
因此,报纸开始成为推动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等举人由北京传遍全国各省纷纷上书反对签约。
在民族危难之际,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开始以办报为武器,以求达到开民智、启民心,传播先进思想,振兴民族精神的目的。
中国新闻史之报刊思想 笔记
林则徐和魏源的报刊思想他们是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林则徐组织专人翻译外报以“探访夷情”,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他们对报刊沟通信息的功能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洪仁玕的主要新闻观点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将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设立新闻馆,“准卖新闻篇”等新闻能主张,遗憾的是,这些报刊思想大多无法实施。
思想归纳如下: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挺过报纸去“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沟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公议。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王韬和郑观应等早期报人系统的报刊思想★王韬的新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③新闻自由的思想。
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严禁,允许民间办报。
④报纸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
⑤报纸编辑人应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
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见于其撰写的《盛世危言》的《日报》等文章中。
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工具,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②创办日报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③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
④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和著名报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较之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们所论及的问题更广泛,也更深刻。
(1)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认为报纸书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康有为
康有为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研究——论康有为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康有为,他不仅同戊戌变法这一政治运动相联系,更是我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创办和领导了数十种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进行了救亡图存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宣传教育,冲破了封建言禁,掀起了中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次高潮,成为促进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领头雁”,为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康有为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也许很少人知道,其实,康有为还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前期办的报刊能站在时代前列,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开创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国人办报高潮的第一次,成为促进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领头雁”。
康有为的报业活动和新闻思想在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封建言禁,开设报馆康有为把近代的报纸当作古代的“乡校”。
“乡校”是春秋时代郑国的一种公共场所,它既是学校,又是乡亲们聚会的地方。
《左传》中记载了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通过“乡校”这个地方可议执政者的是非得失、交换评论意见。
因而,康有为把报馆比作“乡校”,说明他已经认识到报纸是一种议论时政的舆论工具,看到了舆论对于政府的监督作用,为以后梁启超的报刊两大功能“向导国民、监督政府”的推出打下了伏笔。
并且康有为将“乡校”运用于实际,希望清末的封建统治者学习先王,开放言禁,提倡办报。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和《上清帝第四书》中都提出了开设报馆的建议,他在《上清帝第二书》中写道:“《周官》诵方训方,皆考四方之慝;《诗》之《国风》、《小雅》,欲知民俗之情。
近开报馆,名日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小之可观物价,琐之可见土风。
清议时存,等于乡校,见闻日辟,可能政务……宜纵民开设,并加奖励,庶裨政教。
”这是康有为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办报主张。
在这里谈到了近代报纸的渊源、报纸内容和作用、政府对报纸应取的态度等问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03课后练习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1.康有为是怎样倡议办报的?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主张维新变法的人迅速聚合,形成一个派别,登上了政治舞台。
报刊成为它的舆论工具。
由此,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政党(团体)报纸,并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维新派的发起者和领袖是康有为。
他于1879年游历了上海、香港,对西方国家情况开始有所了解,又目睹列强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的现状,因此深有感触。
1888年,他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时,写一封5000字的上皇帝书,要求“变成法,通下清,慎左右”,以救亡图存。
这是康有为第一次上书皇帝。
在顽固派的干扰下,这封信没有递上去,但在一些人中传诵,康有为获得了同情与称赞。
1891年,他回广州办“万木草堂”。
在讲演的同时,他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作为维新变法主张的理论依据。
198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失败后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于是康有为第二次上书皇帝。
在具体建议中康有为陈述了办报的必要性。
他写道:“近开报馆,名曰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
小之可以观物价,琐之可以见土风。
清议时存,等于乡校,见闻日辟,可通时务。
外国农业、商学、天文、地质、教会、政律、格致、武备各有专门,以为新报,尤足以开拓心思,发越聪明,与铁路开垦实相表里;宜纵民开设,并加奖励,庶裨政教。
”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其中的思想明显源于西方,但对当时的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5月29日,他又写了一封长达13000字的上皇帝书,内容与“公车上书”相似,只是强调了变法的紧迫性。
这是第三次上书。
6月23日,康有为写了第四封上皇帝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表明了他的政治要求。
这封信中有“设报达聪”的建议,他写道:“宜令直省要郡各开报馆,州县乡镇亦会续开,日月进呈,并备数十副本发各衙门公览。
虽乡校或非宵旰寡暇,而民隐咸达,官匿皆知。
”他还建议购买各种外国报纸,如《泰晤士报》等,“令总署派人每日译其政艺,以备一览,并多以印副本,随邸报同发,俾百僚咸通悉敌情,皇上可周知四海。
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早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就渐成体系,其主流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代表人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其中以梁启超思想最为完整。
康有为严复谭嗣同都非常注重报纸在上下通达中的作用,并认为报刊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在维新派中最具典型的,是维新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汲取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形成了以下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a)关于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去塞求通,通上下通中外。
b)关于报刊的性质:使用中进行政治组织宣传的有效工具,报馆应是独立于政府权力的第四种势力,是传播文明的三大利器之一。
c)关于报刊的任务: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d)关于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四条标准,一是宗旨定而高,维护多数之公益。
二是思想新而正。
取万国思想以贡于其同胞。
三是材料富而当。
并注意选择。
四是报事速而确。
时效性重时事。
e)关于健全舆论的主张:五本思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携党派思想和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
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
还论述了关于舆论的各方面情况。
f)关于报刊的宣传方法: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惊人之语使人猛醒。
在维新派的宣传活动中,报刊显示了他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巨大效力。
维新派的办报活动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其作用与历史贡献主要变现在以下几方面: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教育;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的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冲破了封建统治着对报刊出版的限禁;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同样来自西方的新闻思想,但更具革命性与战斗性,在辛亥革命期间成为主流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主要由以下几点:高度重视报刊宣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宣传革命思想,揭露清政府腐败统治;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提出革命办报的主张;党报要重视舆论的制造与指导,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报纸是舆论之母;党报重视民意,是社会公器和国民代表。
戊戌变法
经济 方面
文教 方面
军事 方面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经济工业化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1.遍设中小学堂,设京师大学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教育近代化 3.准许设立报.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文教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 方面 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五、结局:失败
(标志:戊戌政变)
六、变法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②脱离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③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④对列强和袁世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客观上说,封建顽固势力力量过于强大
七、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⑵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
中央与地方顽固派官僚、寄命科举的读书人、失去特权的旗人
等封建势力联合抵制破坏。 ①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 的强烈反对。 ②各省官员大多对变法阳奉阴违,并不真正实行。
取消旗人由国 家供养的特权, 令其自谋生计。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淘汰旧军。
变法措施的作用和局限(必记)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 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 地所有制
政治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方面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方面 军事 方面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 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双方交锋
①解除翁同龢的职务 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 ③中央和地方大多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太后训政
梁启超与中国早期新闻思想启蒙
梁启超与中国早期新闻思想启蒙作者:宋石男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05期[摘要] 作为近代“思想界之陈涉”,梁启超代表了中国新闻学启蒙时期的最高认识水平,他系统阐述了报馆之责任、职能、地位、宗旨等议题,对当时报业状况作出深刻批判,进而提出报馆、报人之标准。
梁启超对近代报业之兴起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早期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 梁启超;近代报业;新闻思想启蒙[中图分类号]K82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5-0150-05近代报业之创兴,滥觞于清季咸同之间。
其时报纸多为外人操办,所聘中国写手,也良莠不齐,每多敷衍塞责。
优秀的知识分子,则大多尚醉心于科举,社会上也充满看不起报业的习气,视作下流文人舞墨为生之具。
但甲午海战后(1894年),天朝大国竟不堪扶桑岛夷一击,举国如遭雷击,维新变法运动遂演变为时代强音。
维新变法运动中,先觉者外审内视,外受西方近代新闻理念之浸染,内省新闻启蒙民智、缔造公众舆论之重要,遂群起办报,关于新闻思想的诸多论述也不绝如缕。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是时始揭开全新一页。
这一时代中的新闻业头号人物,非梁启超(1873—1929)莫属。
其新闻思想及实践,足足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甚至更多。
在中国早期新闻思想史上,将梁启超称作集大成者,毫无过誉之嫌。
一、梁启超同时代先辈之新闻思想叙述梁启超之前,不能不先述其同时代前辈之新闻思想。
前辈诸人中,又以其师康有为的新闻思想不得不先述。
康有为直接影响了梁启超的新闻生涯,后者最早主持的《每日纪闻》、《时务报》、《知新报》等,均受康有为示意。
1895年5月,在《上清帝第二书》中,康有为首次提议开设报馆,其文曰:“近开报馆,名日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小之可观物价,琐之可见土风。
清议时存,等于乡校,见闻日辟,可通时务……与铁路开通,实相表里。
宜纵民开设,并加奖劝,庶裨政教。
”当时维新人士对铁路极其看重,认为是去除壅弊的第一等手段,康有为在此处将报馆与铁路相提并论,一为精神交流之去除壅弊,一为物质交流之去除壅弊,可谓有识。
戊戌变法前新闻思想
维新派报刊思想:(1)早期维新派思想家的办报主张。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
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还将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些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
早期维新派还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2)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办报思想。
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
1:戊戌变法时期,随着办报实践的增多,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志士对报刊的认识不断深化。
其中阐述最多的仍是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他们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
可送三方面论述。
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
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
2: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
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3: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
1,“宗旨定而高”。
2,“思想新而正”。
3,“材料富二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三昧 2 006 .7
55
二、 党报思想
如果说康有为的官报思想是他站 在清政府的立场, “宣上德而通下 为了 情” ,使“上下一心,君臣同德” ( 《恭 谢天恩条陈办报事宜折》 )而提出的 话, 那么, 他的党报思想则主要是站在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为了本党的 利益而提出的。 康有为认为: “中国数 千年来未有政党也,甲午东败乃始倡 之于京师,曰强学会……戊戍拓而大 之为保国会……己亥开之于海外则曰 保皇会, 丙午诏定立宪, 则易名为帝国 宪政会, 其遍行之内地十五省, 则名为 政闻社……经十七年而后有今政党之 光明出现也”康有为把他组织的强学 。 会、 保国会、 保皇会、 帝国宪政会、 政 闻社等都视为政党,而且在康有为的 政治活动中,他常常是把办报作为其 政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形成 了他的党报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4
新闻三昧 2 006 .7
・充电乐园・
第一,强调报纸在政党活动中的 要求 “开印报纸, 传于各地, 发明大义, 重要作用。 早在1895年 “公车上书” 失 鼓舞大众” 所谓 。 “大义” 其实质就是 , 败之后, 康有为就认识到 “思开风气, “忠君爱国救种” 1906 年的 。在 《国民 宪政会简要章程》 康有为更为明确 中, 开智识, 非合大群不可” 合大群非开 “ , 地提出“吾会报馆十余, : 遍于海内外, 大会不可”而开会 , “非有报馆不可, 报 以此实力发本会主义,更当筹款增设 馆之议论既渍于人心,则风气之成不 远矣” ( 《康南海自编年谱》他说的 ) “开 会” 就是组织团体, , 这也是其政党思 想的萌芽。 基于举会 “当以报先通其耳 目” 的认识, 康有为创办了第一份政党 报刊—— 《万国公报》 , “报开两月, 舆 论渐明” , “识议为之变” 京城的官员 , “渐知新法之意” ( 。 《康南海自编年 谱》 自此以后, ) 康有为根据形势的变 化, 每成立一个新的组织, 都将办报作 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大事来抓。 1895年, 他在强学会章程中, “刊布报纸” 把 作 为强学会的四大任务之一。 1897年, 成 立圣学会时, “桂林僻远, 他说 尚无报 馆, 何以开耳目而增识见” ( 《康有为政 论集》上册 198 页) ;1900 年, 建立保 皇会时, 他要求 “开印报纸, 传于各地, 发明大义, 鼓舞大众” ( 《保救大清皇帝 会例》;1906 年,建立中华帝国宪政 ) 各报于各省, 此为推广会事要着” 这 。 里的“本会主义”指的是 “君主立宪” 的政治主张。 由此可见, 康有为的党报 思想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政党的机 关报必须充当政党宣传其主义的喉舌, 以宣传政党的宗旨纲领为己任。 第三,党报要服从政党的统一领 导。康有为认为,作为政党的宣传工 具, 在政治目标、 宣传宗旨、 宣传内容 等方面应该适应政党的需要,统一行 动, 步调一致, 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 在1898年4月制订的 《保皇会章程》 中, 他要求 “本会同志讲求保国、 保种、 保 教之事以为论议宗旨,其它不得旁 及” 。1906 年 10 月制订的《国民宪政 会简要章程》 规定: “以上章程为吾党
・充电乐园・
●康有为的新闻思想 ●一篇以小见大、别具特色的精彩短文
业余新闻学院
康有为的新闻思想
●徐新平●
报》, )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 接受 和支持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变法的政治主张。 后又号更生, 广东南海县人。 作为中国 从 《万国公报》 开始, 在康有为亲 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自领导下创办起来的报刊,《中外纪 如 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 垂青史的, 但是, 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 却有重要地位, 从1895 年 《万国公报》 创办到1917年 《不忍》 杂志的复刊, 康 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 23 年之久。 他一 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 如著名 的 《时务报》 、 《知新报》 、 《清议报》 等。 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 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 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 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 领导和指挥活动。 因此, 康有为的新闻 思想有其鲜明的特点。 闻》《强学报》《时务报》 、 、 、 《知新报》 等改良派报刊,都是他们推行变法新 政、 开展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 这一时 期创办的报纸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 是重视政论, 重视宣传。 政论的影响力 远远超过新闻,这也是政治性报纸的 重要特点。如在《强学报》 创刊号上, 康有为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强学会 序》 。在这篇文章里,他指出, 庞然大 物骆驼、 大象、 骡子、 马和牛, 形体比 人大几倍, 然而却被人宰割, 其原因就 在于它的“弱”和“愚” 。我们中国土 地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人口比欧洲 多一倍, “可谓庞然大魁巨矣, 而吞割 于日本” ,原因就在于“散而不群, 愚 而不学之过” 。因此,他认为, 中国要 有为 (1858 —— 1927) 原名祖 , 康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 从 1895 年创办《万国公报》开始,康 有为创办和指挥的报纸、杂志无一不 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来看待的。他 的办报动机和报业活动,主观上是他 实现自己救世理想、宣传政治思想的 举措之一,但在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 报纸政治宣传功能的认识。
第一大事, 《维新报》 文兴报》 新 “会中报必须条理秩然,若棼乱无纪, 凡 《 、 《 、 中国报》 、 《华东报》 、 《总汇报》 、 《新民 则一二报后, 读者将拟言讥谲之, 不能 丛报》 、 《国事报》 一律立登勿迟” 以 , 。 行远矣。 ”4、报社应有足够的人才。 会时, 又要求 “党中各报” 都要刊发新 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作为中 康有为的报刊管理思想对当时改 会名、会章之事, “以公众听, 而慰众 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政治派别,其影响 良派报纸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有 望” 这充分说明, , 康有为从来就把办 效地促进了改良派报刊的繁荣发展, 报看成是其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他们成功地创 办了一批政论报刊,其政论报刊宣传 提高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水平, 第二, “本党机关报” 要求 要大力 声势的形成,又得力于康有为的统一 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闻理论的 宣传 “本会主义”成为政党的喉舌。 , 康 领导和指挥,得力于其党报思想的影 宝库。但是,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康有 有为的办报活动自始至终都具有明确 响。 为, 毕竟没有亲自办过报, 他不是一个 而强烈的政治目的。 从强学会 到宪政 职业报人。 因此, 他的新闻思想更多地 会,他始终把报纸当作宣传政党纲领 三、 报业管理思想 是从报纸的政治宣传功能和党派利益 主张的工具。 《强学会章程》 他 在 中, 康有为的报刊管理思想主要包括 出发而进行思考的,而对于报刊自身 要求 “今之刊报, 专录中国时务, 兼译 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设立 : “京师时务 的特点、规律和业务理论的探索则显 外详新闻, 凡于学术治术有关切要者, 官报局” 统一管理全国的新闻业。 他在 得不足。这既是康有为新闻思想的特 臣细毕登, 会中事务附焉” 当时的强 《奏改时务报为官报折》 。 中向光绪皇帝 色,也是其明显的局限。□ 学会的宗旨就是“求中国自强之学” , 建议:将上海 《时务报》 《时务官 改为 (作者为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故报纸 “凡于学术治术有关切要者, 臣 报》 ,设立“京师时务官报局” , “每月 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 细毕登” 1897年, 《圣学会会章》 提拨五百两为京师官报局之用”由政 。 他在 , 中要求 “今之刊报, 专以讲明孔道, 表 府拨款办官报,这样使“天下官吏士 民,莫不濯磨于新学,劝厉于实用” ; 彰实学, 次及各省新闻、 各国政学, 而 堂堂美举,会中事务附焉” 。1900 年, 康有为建立了保皇会,把保救大清皇 帝看作是保皇会的最高目标, 因此, 他 同时,官报局的职责,不仅要办好官 报, 还要管理审查 “各省民间设立之报 馆” , “撮其精善进呈, 以备圣览, 具有
悖谬不实, 并令纠禁” 康有为提出这 。 些主张, 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全国舆论, 推进变法维新事业。这些主张虽因维 新运动的失败而未能实现,但他提出 设立官报局来统一管理全国新闻业, 对于政府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二是制定报律来保护新闻事业的 健康发展。 在中国新闻史上, 最早呼吁 制定报律的是郑观应。 《自强论》 他在 率先提出 “定商律、 报律、 开报馆” 的 主张,希望政府通过法律的形式保护 言论自由。 继郑观应之后, 康有为又提 出了“定中国报律”的主张。 三是加强报刊内部管理,提高其 竞争能力。 1897 年他在给广西圣学会 领导人的信中,集中地谈到了他的报 刊管理思想,其内容有:1、 各种报纸 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会中报必须妥定 : 条例, 勿与 《时务》 、 《知新》 两报有重 复之诮” 2、 。 各种报纸应该面向全国, 具有广泛的影响。 报纸的编排必须 3、 做到版面内容明确,便于读者阅读:
一、为变法维新 自强救国而办报的思想
人们做任何事情,往往首先要确 立一个目标, 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摆脱愚弱的状态, 必须自强, 要自强就 王韬当年办 《循环日报》 时说, 他办报 必须学习和团结。学则强, “ 群则强, 累 是为了 “强中以攘外, 诹远以师长”康 。 亿万兆皆智人, 则强莫与京”为达 。 “合 有为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办报的动机 什百亿兆人共学” 之目的, 就必须创办 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为了宣传变法 。 感情沉挚, 维新的政治目的。1895 年 8 月,康有 《强学报》 文章言简意赅, 激发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士大夫的爱 为在北京创办改良派的第一份机关报 国热情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 《中外纪闻》 (初创时名为《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