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隐性合约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隐性契约衍生契约。
隐性契约是一种理论上的构想,用以阐述雇主和雇员之间达成默契的各种书面的复杂协议,即是指对交易双方利益的维护,但并不出现在交易双方的正式契约中,而是作为一种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制度规则隐含在正式契约中的那一部分契约内容。
关系性合同可以被理解为这样的而一份合同,虽然不考虑所有的未来偶然性但却是长期性合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过去、现在和预期未来的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合约各方之间非常重要。
因此这种合约在某种程度上是隐形的、非正式的和非约束性的。
在这里自我履约非常重要。
逆向选择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是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
资产专用性是指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改变为其他作用,如果要改变为其他用途肯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合约责任合同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时或者合同成立后以及合同履行期间,由于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导致他方当事人权益受到损害,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市场型交易费用使用市场产生的费用:1.合约的准备费用(搜寻和信息费用)2.决定签约的费用(谈判和决策的费用)3.监督费用和合约义务履行的费用。
管理型交易费用对企业和其雇员之间的劳动合约进行执行的费用:1.建立,维持和改变一个组织设计的费用。
2.组织运行的费用。
公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
公共产权公有产权是指财产的权利界定给公众行使,即任何人在行使对公共资源的某项选择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
私有产权指财产权利完全界定给个人行使,即个人完全拥有对经济物品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排他性权利,即完全受个人意志的支配。
适应性预期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
适应性预期是一种关于预期形成的观点,认为预期仅由过去经验所形成,预期将随时间推移缓慢发生变化。
第四讲 隐性合约理论PPT共43页
第四讲 隐性合约理论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企业的性质_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
谢德仁: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3谢德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0084) 内容提要:本文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的性质在于,企业是市场中由要素所有者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
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包括要素投入、要素使用权(核心是剩余控制权)的行使以及要素增值的分配(核心是剩余索取权的行使)以及企业组织资本与组织资产的创造和使用等,这一过程融交易功能与生产功能于一体。
该组合约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安排。
作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企业与市场是不能截然对立分离的,即要素市场、资产及服务市场等与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签订与履行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
关键词:企业性质 要素使用权 交易合约 履行过程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将企业理解为一组合约关系的联结。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企业这组合约的本质。
本文将企业合约边界限在其生产要素提供者(企业参与者)。
①企业的生产要素提供者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本提供者和非人力资本提供者。
其中,前者又可划分经营劳动提供者(以下简称为经营者)和生产劳动提供者(以下简称生产者或工人),本文对此二者的界定同于张维迎(1995,第50页);②后者则又可划分为股权资本(可供企业永久使用的资本)提供者(以下简称为股东)和债权资本(可供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使用、到期要偿还的资本)提供者(以下简称为债权人)。
当然,一个人可以同时既是企业人力资本提供者,又是企业非人力资本提供者,还是最终消费者,③但我们在讨论中,为简便起见,将这种多重身份予以分开来处理。
此外,我们的分析将把资本与资产区分开来,要素就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但伴随要素投入企业的是资产,即人力资产(如经营才能、生产能力)与非人力资产(如现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
本文共分三部分: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提出与讨论本文对企业性质的新见解;最后为结语。
合约交易入门知识点总结
合约交易入门知识点总结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合约交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
合约交易是一种约定在未来某个时点执行的金融交易,常见的合约交易品种包括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差价合约等。
合约交易具有高杠杆、多样化的品种、24小时交易等特点,因此备受投资者的关注。
对于初次接触合约交易的投资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什么是合约交易、合约交易的品种、交易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什么是合约交易合约交易是一种金融衍生品,指的是在未来某个时点执行的金融交易,与现货市场不同,合约交易具有高杠杆、交易时间长、交易品种多样化等特点。
合约交易通常包括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差价合约等。
1. 期货合约:是一种约定在未来某个时点以约定价格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金融合约。
期货合约常见的标的物包括大豆、棉花、黄金、原油等。
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交易合约,交易所制定了统一的合约规则、保证金标准、交易时间等,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合约来进行投机或套期保值操作。
2. 期权合约:是一种赋予持有人在未来某个时点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物的权利的金融合约。
期权合约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类型,持有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是否执行合约。
期权合约具有杠杆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者的收益。
3. 差价合约:是一种通过买入或卖出标的物的价格变动来进行盈利的金融合约。
差价合约不涉及实物交割,投资者可以通过差价合约进行多空交易,无需持有实际标的物。
以上三种合约交易品种都属于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杆、短期交易、风险较大等特点,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
二、合约交易的品种合约交易的品种繁多,主要包括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差价合约等,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交易机制。
投资者在选择合约交易品种时需要考虑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市场行情等因素。
1. 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一种约定在未来某个时点以约定价格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金融合约。
契约理论——隐性合约理论
责任的前提下谋求新的更为远
大的利益
契约的分类:
1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 契约:
完全契约:缔约双 方对契约条款产生 争议时,第三方能够 强制其执行. 不完全契约:又称” 完整的不完全契约”
2
显形契约与隐性契 约: 隐性契约又称默认 契约,是用以阐述 雇主 和雇员之间 各种书面的心照不 宣的复杂协议的契 约.
当工资和雇工规模实现帕累托最优时,产品价格为 p, 工资为w,N个工人中有L个被录用,那么,
工人的期望效用为: L N L u ( w) v (b ) N N 企业的期望利润为: EU E p f ( L ) wL
工人期望被录用的概率为N/L,未被录用的概率为 (N-L)/N。 工人的无差异曲线和企业的等利润曲线如图2
•
值得考虑的问题一:
为什么雇员乐于接受雇主提供的保险,而不求助专业保险公司?
其缘由与员工在劳动力市场面临独特风险有关。
例如,假定雇员因技艺导致失业风险向专业保险公 司投保,当该员工因失业需要保险赔付时,却很难鉴定 其失业的真实原因(是因技艺,还因素质低下或表现不 佳)。 相反,雇主在化解这种劳动力市场风险上,似乎有 更多的信息优势。
契约理论——隐性合约理论
<<圣经>>中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而放弃长子权的故事
按古代法律,长子有继承家中全部财产的权利,其他儿子没 有.一户人家中,次子雅格熬了美味的红豆汤,外出打猎归来的 长子以扫又渴又饿,想喝一碗红豆汤.
雅格:可以喝汤,但要用长子权来换.
以扫:人都要饿死了,长子权有什么用,它既不能饱腹,又不 能 解渴,你拿去好了. 雅格让以扫发誓后,给了他红豆汤.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放 弃了继承权和财产,等他后悔时,却为时已晚.
信贷配给理论发展_模型与实证研究
金融论坛2009年第4期(总第160期)信贷配给理论发展、模型与实证研究*任建军[摘要]信贷配给理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对于信贷配给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该理论不仅内容多、不系统,且理论模型多又较为分散,实证研究虽已处于起步阶段但度量仍较为困难。
中国学者对此问题也进行了10 多年的研究,研究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零散介绍西方信贷配给理论研究情况,另一类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相应的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
为全面理解和把握好信贷配给理论,本文从信贷配给定义、信贷配给理论发展、信贷配给理论模型、信贷配给实证和中国信贷配给理论研究等多视角,对信贷配给理论与实证文献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信贷配给;理论发展;模型与实证;文献综述[文章编号]1009 - 9190 (2009)04- 0021 - 08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信贷配给(c r ed it r a tio n in g)是经济学中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研究领域。
纵观信贷配给理论研究文献,从时间角度看可将其分为早期信贷配给理论和现代信贷配给理论,从均衡角度看可将其分为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和非均衡信贷配给理论。
一、信贷配给定义自A da m S m ith以来,信贷配给问题就引起了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信贷配给定义。
大体上看,信贷配给主要包括利率配给、见解分歧配给、红线注销配给、纯粹的信贷配给和综合型信贷配给等5类定义。
第一类:利率配给型。
它是指借款人在给定贷款利率上能得到小于意愿贷款规模,要想得到更大规模的贷款则要支付更高的利率,其代表人物有Wilso n,Ja ffee和Mo d ig lia n i,Ja ffee和S tiglitz,D e Meza和Web b等。
第二类:见解分歧配给型(d iver g en t views r a tio n in g)。
它是指潜在借款者无法在他们认为适合自身风险的恰当利率上得到贷款。
中国经理人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的选择应逐 步 以市场选择代替行政任命 , 同时要建 立起 一套客观 有效的评价体 系, 使真 正优 秀的、 责任 感 的企业 有
家脱 颖 而 出。
关 键词 : 经理人市场; 激励约束; 隐性激励
方( 政府 、 主和 管理者 ) 雇 的利 益 同时 达到 最大 。即使 在完 全信息静 态环境下的知识 双向转移也会陷入囚徒困境 , 对知 识分享行 为采 用直接 的、 显性 激励 也会 产生 激 励扭 曲 问题
二 、 理人 市场 的隐 性激 励作 用 经
在成熟 的经理人 市场 上 , 经理人 的业绩将 会对其在 职业
第3 3卷 第 3期
20 0 9年 5月
湘 潭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l f i g nU i r t( hl oh n oi c n e) ora o a t nv sy P isp yadSca Si cs X na ei o l e
Vo . 3 No 3 13 .
得被持续雇 佣的机会 , 因此 声誉 也是重要的激励手段 。在 中
+ 收稿 1期 :0 8—1 2 3 20 0— 0
作者简介 : 孟令 国(9 4一 , , 16 ) 男 湖南华容人 , 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 , 博士。 基金项 目: 广东商学院 2 0 0 7年哲学社 会科学研究项 目( 目编号 : Y 70 6 ; 项 0 B 90 ) 广东省软科学 研究项 目( 目编号 :0 8 0 0 0 0 9 ; 7 项 2 0 B 6 6 0 4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目 项 编号 :8 —— 1 ) 0E 2。
中日雇佣制度的比较
中日雇佣制度的比较——隐性契约理论的视角一、问题的提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整个国民经济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1946年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62%。
然而经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日本经济就实现了腾飞。
1955-1974年间,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9.8%,增长了4.2倍,1966-1970年这5年期间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1.6%,这一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英国的4倍,西德的2.3倍,法国的1.9倍。
到1973年,日本的人均GNP从20世纪50年代不及美国的1/10,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60%。
[1]这样的增长速度在日本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虽然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这一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援助是分不开的,但是国外许多学者都认为日本大企业里的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是近年来日本经济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72年发表的《对日劳动报告》指出,日本的高速增长靠的是终身雇佣和资历工资这种日本固有的雇佣制度。
20世纪,中国在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后至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部分时间里实行的都是固定工制度,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雇佣制度才逐渐被“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所取代。
固定工制度与终身雇佣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中国国营企业的效率却十分低下,与日本企业相差甚远。
这两种雇佣制度究竟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本文试图从两种雇佣制度的契约性质及其激励监督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这两种雇佣制度所导致的不同经济效果提供一种解释。
二、终身雇佣制与固定工制度终身雇佣制是指这样一种雇佣方式:当被雇用者受雇于某一企业后,经过几个月到一年的试用期,即确定了终身雇佣的身份以后,只要不长期无故缺勤或发生严重有损于企业利益、声誉的行为或犯罪,就能保持长期雇佣;雇员一般不中途跳槽,雇主也很少单方面解雇员工。
即便是在经济出现萧条,企业出现员工过剩时,一般也不采取解雇员工等不符合员工意愿的做法,而往往是通过调整工种,减少工作和加班时间,停工或轮换培训等方式将其留在企业内部,直至景气回升,过剩人员被吸收。
隐性合约视角下酒店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业 向员工提供某种 保险性 因素 ,可 以说是 在一 定程度上分担 了员工 因收入波动 和非 自愿 失业
而带来的风险。
( 2 ) 劳动 关 系
( 3 ) 减 少 劳动 矛 盾和 纠纷
许多劳动矛盾 和纠纷往 往是 由于 企业或 员 工 的短期行 为造成 的 ,而长期合 约关 系有 助于
前酒店劳动关 系发展 的总趋 势是和谐 、稳健的 ,但不和谐 因素仍存在 。根 据隐性合 约理论 对酒 店 劳动关 系管理 的重要 启示 ,酒店和谐 劳动 关 系的构建应 当进 一步加 强酒店 内部 员工管理 ,完
善酒店劳动关 系管理 ,建立以人 为本 的酒店文化 ,同时提 高员工素质 和法律意识 ,加 大政 府的 调控和监察力度 ,充分发挥 工会协调 劳动 关系的作 用。
( 1 )有助于达成长期稳定 的雇佣合约
企业和员 工在签 订劳动合 同时 ,除 了书面
定的 或 没有 明说 的 长期 保 险合 约 ,又 称 关 系 合 同明文规定 的条 款外 ,将 隐含 的但 相互认 可
的默契约定作为 劳动合 同的必要 补充 。这 有助
隐性合约具 有两个 明显的特点 :一是 隐 含 于企业和员工之 间形成 相互信任 的合 作共 赢关
De c . 2 01 3
隐性 合 约视 角 下 酒店 和谐 劳 动关 系 的构 建
郑赤建 谭君 美 刘 露
( 湘潭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 1 1 1 0 5 )
【 摘 要】 酒店和谐劳动关 系的构 建对 于有 效化 解劳资矛盾 、促进 酒店 长期 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 用。 3 " -
第2 9卷 第 1 4 6期
2 0 1 3年 l 2月
契约理论隐性合约理论ppt课件
客观事物本来具有的,不是交易人所控制的
非对称信息
隐藏行动 当事人的行动不为人知
内生的非对称信息
契约签订以后,其他 人无法观察的,事后 也无法推测的行为
隐藏信息
当事人的知识(个人特 征)不为人知
ppt课件.
8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契约发生之前
契约发生之后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
缔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
契约之前,则为事
契约之后,则为事
前非对称信息
约
后非对称信息
市场上只剩下质量 低的商品——逆向
发
违背合同,不守诺 言——道德风险
选择(adverse selection)
生
(moral hazard)
道德风险模型
逆向选择模型
时
研究事后非对称信
研究事前非对称信
息是为了降低激励
息是为了降低信息
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
例子:雇主与员工
ppt课件.
2
契约的定义:
法律角度
现代法律经济学:契约就 是资源流转方式的一种 制度安排,它规定了交易 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或限定了当事人各方的 权利与义务.
经济学角度
.
除了包括法律角度的 定义,还将所有的市场 交易都看成一种契约 关系
ppt课件.
3
契约的功能:
契约的功能
维护缔约双方或多方的合作, 鼓励缔约方在恪守承诺,承担 责任的前提下谋求新的更为远 大的利益
• 隐性合约,又称“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雇主与厌恶风险的工人之间 存在着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
隐性合约理论,正是以这种隐含合同的形式阐明工资和非自愿失业之间的 关系。
• 隐性合约的基本思路:
国企中高管的隐性和显性契约
国有企业高管激励中的隐性和显性契约文法学院人力资源管理09冀尚洁0910130108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并辅以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国有企业占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国有企业的支柱地位无所撼动,它的高管由国资委直接进行委派。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现今社会上一种严重的现象就是,高管的高薪资和严重的“三公消费”,其中国企高管也涉及其中。
究其原因,是国企对高管内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激励机制——隐性和显性契约相结合的机制。
然而其现有的激励模式是以隐形为主,显性为辅的模式,它是导致国企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字:隐性和显性契约;高管激励;机会主义行为;博弈;国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它的茁壮成长是国民经济繁荣昌盛的一种显著表现。
而国有企业高管作为我国经济支柱的领头人物,他们既是社会的先锋人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经济发展的现实表现中,国有企业中表现出的一些与其存在意义相违背的现象,着实让民众担忧。
如抛开社会责任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囿于小群体的目光短浅等。
因此,如何做好这批人的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浅谈一下,显性激励对国有企业高管激励的现实可能性。
及时调整二者之间的作用比重,以达到国家、高管和社会的“win-win-win”。
国企高管激励中的隐性和显性契约对于一个员工而言,当他入职时,在心中就形成自己与公司之间的契约,这种契约既包括主要以“劳动合同”书面文字记录的,可以由第三方独立验证的显性契约,也包括厌恶风险的工人为了避免收入不确定而与风险中性的企业达成一种默契的、非明文规定的长期保险契约,即隐性契约。
后者的存在主要是究于外部劳动力市场工资刚性的原因[2]。
我认为,对于一般员工而言,应以隐性为主,显性为辅。
因为,他们是企业人员构成的大多数,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的工作效益就应该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激励模式。
隐性合约理论
创新及局限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理论相比,隐性合约理论的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是对以往劳动力市场理论的 一种方法论上的创新。也就是说,用隐性合约理论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其分析方法与传统模型是截然不同 的。在传统劳动力市场模型中,一方面,市场工资率是由企业单方面、分散化的劳动需求决策来决定的;另一方 面,劳动供给是由工人单方面的决策来决定的。但是,在隐性合约模型中,作为一种事前协议,劳动合约本身是 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谈判达成默契所形成的结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合约行为当事人之间分享投资的价 值和解决效用的不确定性问题。每一份合约都根据当事人双方所能观察到的信息详细表明在每一种自然状况下使 用劳动的数量和支付的工资,合约中的工资支付反映了由当事人双方共同决定的产品配置决策和分担风险的决策。 而隐性合约是当事人对不确定性和收入稳定进行交换所达成的交易合约。因此,合约关系是靠收入的相对稳定和 避免就业波动来维持的,而隐性合约便通过采取低于市场出清的稳定的工资率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并试 图把合约行为的当事人从短期的外在波动中分离开来。
特定事例
1.在某一周期内,就业呈变动态势但工资保持不变或者具有刚性特征。
2.当存在非志愿失业现象时,即使工资稍低于“时价”,失业者也乐于承接某个工作。
3.当存在非志愿失业现象时,和完全竞争条件睛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就业水平将趋于降低。
在一开始我们就应当强调两点:一是隐性合约理论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用武之地(以下的讨论将会涉及一部 分);二是隐性合约的支持论者并非众口一词地认为该理论可以说得清上述特定事例,甚至有人对上述特定事例 的有效性提出质疑。然而,这些特定事例确实反映了宏观经济中某些最重要的问题,因此,隐性合约理论到底能 否对这些问题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是讨论的重点。
信贷配给与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
就 是 说 借 款 者 面 临 着 一 个 贷 款 额 上 限 , 到 这 一 限 额 后 , 论 达 无
借款人愿意支付 的利率多高 , 都无法 获得贷款 。
霍奇曼开创性 的提出了“ 向后 背 弯 ” 贷 款 供 给 曲 线 , 随 的 即 着 利 率 的 升高 , 行 的贷 款供 给 增 加 , 增 加 到 某 一 限 额 后 , 银 但 贷 款 供 给反 而会 减 少 。 r a ri e& rnJ odn 4 (9 5 Mas lFem r Myo . ro [ ] 16 ) hl G 进 一 步 证 明 , 于 贷 款 资 金 投 资 回 报 的不 确 定 性 , 格 的 信 贷 由 严
Wiim o la sn还 从 监 督 成 本 的 视 角 分 析 了信 贷 配 给 的 原 因 , l
他认为 , 即使 不 考 虑 道 德 风 险 和 逆 向 选 择 , 行 的 监 督 成 本 随 银 着 利 率 的增 加 而增 加 , 而 降低 银 行 的预 期 收 益 。因此 , 威 廉 从 在 姆 森 的 模 型 中 , 得 银 行 支 付 高 监 督 成 本 的借 款 人 将 受 到 信 贷 使
[ 键 词 ] 贷 配 给 ; 村 金 融 ; 革 关 信 农 改
1 引 言
农 村 金 融 建 设 是 新 农 村 建 设 过 程 中关 键 的 一 环 . 面对 新 但
信 贷 配 给 来 达 到 信 贷 供 求 的平 衡 。
2 2 违 约风 险论 _
提 出 这 一 观 点 的 是 霍 奇 曼 ( og n 16 ) 他 开 创 性 的 将 H dma ,9 0 , 违 约 风 险 作 为 信 贷 配 给 的原 因 。 他 认 为 , 于 信 贷 市 场 不 同于 由
契约理论——隐性合约理论
具有刚性特征; 2、当存在非志愿失业现象时,即使工资稍低于“时价”,
失业者也乐于承接某个工作; 3、当存在非志愿失业现象时,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
力市场相比,就业水平将趋于下降。
二、隐性合约及其相关问题
• 隐性合约,又称“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雇主与厌恶风险的工人之间 存在着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
发
违背合同,不守诺 言——道德风险
选择(adverse selection)
生
(moral hazard)
道德风险模型
逆向选择模型
时
研究事后非对称信
研究事前非对称信
息是为了降低激励
息是为了降低信息
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
例子:雇主与员工
例子:信贷市场
契约理论的模型
逆向选择模型
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 型,而委托人却不知 道。 例如:二手车市场
非对称信息
隐藏行动 当事人的行动不为人知
内生的非对称信息
契约签订以后,其他 人无法观察的,事后 也无法推测的行为
隐藏信息
当事人的知识(个人特 征)不为人知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契约发生之前
契约发生之后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
缔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契约之前,则为事
契约之后,则为事
前非对称信息
约
后非对称信息
市场上只剩下质量 低的商品——逆向
契约的分类:
1
2
3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 契约:
完全契约:缔约双 方对契约条款产生 争议时,第三方能够 强制其执行. 不完全契约:又称” 完整的不完全契约”
劳动力市场隐性合约理论研究新进展
摘要:本文回顾了隐性合约理论对劳动力市场无效率就业的解释,总结了隐性合约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存在基础、执行及其对代理人的激励效率,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隐性合约,就业不足,过度就业,主观绩效评价,声誉一、引言隐性合约理论(implicit contract theory)是解释劳动力市场工资刚性和非自愿失业等特殊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由Baily(1974)、Gordon(1974)和Azariadis(1975)提出,以完全信息(即双方的相关信息都是共同知识)和风险偏好不对称(即工人厌恶风险,企业风险中性)为假设前提。
在这个假设前提下,厌恶风险的工人为了避免收入不确定性而与风险中性的企业达成的一种非明文规定的长期保险合约,就是所谓的“隐性合约”。
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实际工资脱离劳动的边际收益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性,就是就业波动下的(实际)工资刚性。
早期的隐性合约理论,由于假设条件太强或不符合现实情况,虽然能够解释外部劳动力市场工资刚性的原因,但却无法解释非自愿失业现象(Akerlof和Miyazaki,1980;Grossman和Hart,1981;Taylor,1987等)。
Grossman和Hart、Hart,以及Chari等学者将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假设以及企业同样也厌恶风险的假设引入了隐性合约模型,从而发展了隐性合约理论,并用它来解释事后的无效率就业,得出了外部劳动力市场就业不足和过度就业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利益不一致,代理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传统的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代理人的行为和努力程度不可观察,但其工作绩效却可以观察并能被第三方(如法院)所证实。
因此,可以把代理人的收益和其工作绩效联系起来,建立基于客观绩效评价的显性合约激励方案,如计件工资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计划等,以激励其努力敬业。
但在很多情况下,对代理人的绩效无法做出客观评价,特别是一些与晋升相关的绩效指标,如团队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这些绩效不可观察或被第三方所证实,最优的评价方法就是主观评价(Baker等,1994)。
契约理论——隐性合约理论
契约的分类
现代契约分类方式:
激励契约
关系性契约
委托人采用某种 激励机制以诱使 代理人按照委托 人的意愿行事的 一种条款.
过去,现在和预期 未来的个人之间 的关系在契约各 方之间非常重要.
相反,雇主在化解这种劳动力市场风险上,似乎有 更多的信息优势。
值得考虑的问题二:
为什么雇主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低于雇员?
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以人力资本形式存在的资产, 其风险更难规避。
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可将其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企业, 以分散或规避投资风险;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既定时间 内却只能受雇于一个企业。
若工资w1和w2足以吸引工人到企业工作,那么必 须满足以下条件:
u(w1) (1 )u(w2 ) u (6)
即此时,该合约所提供的期望效用等于其他企 业所提供的效用。
如图1中的E点。
w2 企业的等成本曲线0
u(w1) (1 )u(w2 ) u
从劳动力需求看:
•假定惟有产品价格波动,波动值为( p1 , p2 …pn ),
pi发生的概率为αi,且∑ αi =1;
•在未知产品价格前,雇主与N个雇员签定合约。
雇主与雇员签定条件依从合约:
• [(wi,Li),i=1,2…n] •该合约表示,当产品价格为pi时,雇佣工人的数目为Li ,
支付的工资为wi 。
信号传递模型
自然选择代理人的 类型;代理人知道 自己的类型,委托 人不知道;为了显 示自己的类型,代 理人选择某种信号; 委托人在观测到信 号之后与代理人签 订合同。
例如:教育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得注意: 值得注意:
边际效用相等,并不意味着就业时的工资必然 等于失业时的保障金; 也不意味着就业与失业的效用水平相等; 原因在于:两种效用函数u(·)与v(·)互不相同
四、隐性合约的执行与方式
由于隐性合约不能由法庭裁决, 因此,可假定雇主与雇员都不受合约的约束,一旦产 品销售后: 工人可以辞去现工作,而在劳动力市场寻找新工作; 雇主可以辞退现工人,而在劳动力市场招聘新工人。
第四讲 隐性合约理论
A.曼宁(Alan Manning)
一、引言
贝利(Baily,1974)、戈登(Gordon, 1974)等是隐性合约理论的创始人。 隐性合约理论研究的特定事例: 1、在某一周期内,就业呈变动态势但工资保持 不变或者具有刚性特征; 2、当存在非志愿失业现象时,即使工资稍低于 “时价”,失业者也乐于承接某个工作; 3、当存在非志愿失业现象时,与完全竞争条件 下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就业水平将趋于下降。
值得考虑的问题三: 值得考虑的问题三:
隐性合约是什么? 隐性合约是什么? 按照签定合约的本意,正常情况下,雇主与雇 员必须事前就合同条款达成公识,以促使雇员 从长计议,将企业当作安身立命之所,以及明 确应付各种不同事件(如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好 坏等)的措施。 但是,事实上,很多条款事前并没有明确,而 是隐蔽地或含蓄地为雇佣双方所认同。 合约具有隐性特征,使强制履约成为严重问题。
执行方式3( ):声 执行方式 (Holmstrom,1981):声 , ): 誉效应
若雇主或雇员从短期利益出发而毁约,毁约 方将“恶名”远扬,将来需要支付高昂成本。 因此,尽管合约执行的程度及类别通常受限 制条件的制约,但声誉效应必将有助于隐性 合约的执行。
五、隐性合约与信息不对称
假定工人的产出量为单位1,其售价为p,若工 资为w,雇主是风险中性的,则雇主的利润为: π=p-w≥0 假定员工也是风险中性的,员工的效用函数为: u=w 若在时间序列为0时签定合约,且产品价格p在 (0,1)之间呈正态分布,则雇主将乐于增雇 工人。 再假定雇主的期望效用为0时的合约,是雇员选 定的最佳合约。
关于结论1的证明: 关于结论 的证明: 的证明
假定企业产品价格在p1和p2两者间变化,分别 对应的工资水平为w1和w2,令p1发生的概率为 α,则p2发生的概率为(1-α)。 若工资w1和w2足以吸引工人到企业工作,那么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αu ( w1 ) + (1 − α )u ( w2 ) = u
u ( w) = v (b + s )
/ /
对结论的解释
结论3中(1)表明,工资具有刚性; 结论3中(2)表明,企业支付的失业保障金具 有刚性,这符合工人乐于投保的结论; 结论3中(3)表明,雇主所支付的劳动报酬一 定,完全由工人自己选择支付方式:工资形式 或者失业保障金形式。其分割的最佳比例必将 实现,就业与失业所得收入的边际效用相等, 并且这种分割不会提高效用。
二、隐性合约及其相关问题
隐性合约,又称“隐含合同”,是指风险 中性的雇主与厌恶风险的工人之间存在着 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 隐性合约理论,正是以这种隐含合同的形 式阐明工资和非自愿失业之间的关系。
隐性合约的基本思路: 隐性合约的基本思路:
雇主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低于雇员,因此,雇 佣合同中包含一些保险因素,对雇主而言是 有利的。 例如,雇主在合约中向雇员提供某种保险, 以避免因劳动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引起工资波 动。
工人的期望效用为: L N − L v (b ) EU = u (w ) + N N 企业的期望利润为: E π = pf ( L ) − wL
工人期望被录用的概率为N/L,未被录用的概率为 (N-L)/N。 工人的无差异曲线和企业的等利润曲线如图4-2
w
D
企业的等利润曲线 C
E3 E2 E1 W* A
员工的无差异曲线
0
L
图4-2:隐性合约与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规模比较 :
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水平位于
F`(L)=w/p 决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上,是图 4-2中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AD。 在隐性合约条件下,就业水平处在图4-2中向 右上方倾斜的曲线AC上。 因此,隐性合约条件的就业水平,总是高于完
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规模。
(四)考虑雇主支付失业保障金的隐性合约模型
假定失业时,除政府支付失业保障金b外,企业还支付 失业保障金s,且s随企业产品价格的波动而变化,当产 品价格p为pi时,则s为si。 这样,失业者的效用函数变为:v(b+si) 无论产品价格为多少,企业的利润水平为:
πi = pi f (Li ) − wi Li −(N − Li )si
这是一个有限条件的求极值问题,见书中附录。
雇主选择合约的限制因素: 雇主选择合约的限制因素:
1、工人所期望实现的效用水平(U)至少 不低于在其他企业供职; 2、企业的最佳雇工规模不高于合约,即
Li≤N 这样,企业的最佳就是在N中确定[(wi,Li), i=1,2…n]
(三)模型的重要结论
结论1: 结论 :隐性合约理论中的工资刚性定理:工 资是刚性的,不随企业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定理解释:工人是风险规避者,不喜欢工资随 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雇主是风险中性者, 只关注企业的平均工资。 因此,合约中以一个稍低于平均水平的固定工 资取代随机变化的工资,对签约双方都有益。
上式的基本思想:企业不仅向受雇者支付工资,而且对 那些与企业签定合约但尚未正式雇佣者支付工资。
考虑雇主支付失业保障金的隐性合约模型
MaxE π = ∑ α i [ p i f ( Li ) − wi Li − si ( N − Li )]
i =1
n
限制条件: Li N − Li EU = ∑ α i [ u ( wi ) + v (b + si )] ≥ U N N i =1 ( Li ≤ N , i = 1,...n ) 2
隐性合约理论关于工资的确定: 隐性合约理论关于工资的确定:
阿扎里迪斯在其经典论文《隐含合同和就业 不足均衡》中提出,由于工人与雇主之间存 在的一种基本的不对称———雇主是风险中 性的,而工人是厌恶风险的。 因此,工资的确定,不仅是对劳动贡献的合 理回报,还应有充分规避雇员收入变动风险 的职能。
值得考虑的问题一: 值得考虑的问题一:
在工人就业条件下,来自工资(w)的效用为: U(w)= U(w,1) (4-2) 在工人失业条件下,来自失业福利(b)的效用 为: v(b)= U(b,0) (4-2) 由于热爱劳动并不是人们的天性,因此,当 U(w)> v(b),且w>b时,人们才选择劳动或 工作。
假定w=w*时,U(w*)=v(b),那么,w*即为 保守工资水平。 假定工人是风险规避者,以使U(w)和v(b) 成 为凹函数,即二阶导数为负数。
为什么雇员乐于接受雇主提供的保险, 为什么雇员乐于接受雇主提供的保险,而不求助 专业保险公司? 专业保险公司? 其缘由与员工在劳动力市场面临独特风险有关。 例如,假定雇员因技艺导致失业风险向专业保险 公司投保,当该员工因失业需要保险赔付时,却 很难鉴定其失业的真实原因(是因技艺,还因素 质低下或表现不佳)。 相反,雇主在化解这种劳动力市场风险上,似乎 有更多的信息优势。
两种可能的情况: 两种可能的情况:
若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高于 高于合约规定的工资, 高于 则工人会辞职另谋高就; 若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低于 低于合约规定的工资, 低于 则雇主会解聘现工人另招新人 因此,若雇佣双方事先都不承诺信守合约,只 等于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 有当合约规定的工资等于 等于 平时,雇佣合约才可能继续执行。
n
结论3:考虑雇主支付失业保障金, 结论 :考虑雇主支付失业保障金,隐性合约 的基本结论
(1)雇主支付的工资并不随企业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即:
wi = w,i = 1,2,3...n
(2)雇主支付的失业保障金,并不随企业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即:
si = s,i = 1,2,3...n
(3)无论就业,还是失业,工资和失业保障金都等于工人收入的 边际效用,即:
结论2: 结论 :隐性合约与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所 形成的用工规模比较
不管企业产品价格如何变化,通过隐性合约 所形成的雇工规模,将高于完全竞争劳动力 市场所形成的规模。 解释:不管企业产品价格为多少,企业确定 的工资和雇工规模组合,都应实现帕累托最 优,否则,至少有一方受损。
当工资和雇工规模实现帕累托最优时,产品价格为 p,工资为w,N个工人中有L个被录用,那么,
(4-7)
即此时,该合约所提供的期望效用等于其他企 业所提供的效用。 如图4-1中的E点。
w20 0
αu(w1) + (1−α)u(w2 ) = u
w1
图4-1:理想合约确定的工资水平 :
隐性合约中工资刚性的实质: 隐性合约中工资刚性的实质:
雇主通过对名义工资进行指数化调整,来平 抑工人的实际收入水平。 工资刚性只在合约期内有效。 工资刚性以雇主风险中性的假定为前提。 隐性合约中的工资水平不一定等于劳动力的 边际产出量。
(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工资和雇工规模 当产品价格和市场工资率既定时,雇主确定的 用工规模应满足下式条件: F`(L)=w/p (4-3)
从劳动力供给看
当w>w*时,人们会选择就业。 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产品价格的波动必将 引起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波动,从而引起工资和 用工规模的波动,最终导致工人效用函数不稳 定。 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工人工资w不会低于 w*,导致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不会小于 (w*/p)。
三、隐性合约的简易模型
假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f(L) L表示雇工规模,受收益递减规律制约;产 品价格p是既定的,外生变量;w表示工资。 这样,企业的利润为: π=pf(L)-wL (4-1) 假定雇主是风险中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