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中职教育)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中国的制造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背景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低端产品过剩、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倡导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5. 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外资投资和技术引进。
影响与挑战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该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结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制造等举措,中国制造业有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
然而,实施该计划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综合理论课程教育研究292 学法教法研究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高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引导高中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语文课堂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历史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使高中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可以利用具体鲜活的事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其内容、认知其内涵、掌握其要求。
(二)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活动中。
遵循“活动-体验-领悟-内化”的过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策划出丰富多彩的小组兴趣活动,鼓励高中生踊跃参与,缓解学习的压力,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情感的熏陶当中。
(三)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家校合作中。
家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校应积极深入家长中开展工作,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告知家长,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力,达到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等方面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今天的高中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只有在高中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大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制造2025全文计划(细节版)
中国制造2025全文计划(细节版)目标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主要内容1. 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建设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产业结构优化-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3.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提倡绿色制造,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制造业。
4. 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
- 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
5. 国际合作与开放-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 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国际分工水平。
- 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国内外市场对接。
实施机制1.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 加强政策支持,提供财税优惠和创新创业扶持。
3. 增加研发投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
4.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公平竞争。
5. 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及时纠正问题和调整方向。
实施路径1. 制定实施规划和时间表,明确目标和任务。
2.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协调机制。
3.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支持度。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5. 持续评估调整,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
成效评估1. 经济指标: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 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 环境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人才培养: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5. 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研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中国的教育体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重构。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的教育体系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将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1. 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当前中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灌输,而对于实践能力和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各个产业对于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需求大幅增加,而目前的教育内容并未能充分满足这一需求。
2. 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教育体系主要侧重于学术型教育,对于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关注度不高。
而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支撑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教育体系结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3. 教育教学手段滞后当前教育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无法很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带来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依靠纸质教材和教师讲解,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持不足。
二、教育体系重构的路径分析为了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教育体系需要优化教育内容,加大对实践能力和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除了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对于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需要得到提高,学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职业院校和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影响力。
教育体系也需要加强对产业界的对接,积极开展合作,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作者:刘骞沈言锦黎修良来源:《成人教育》2020年第05期【摘要】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融通,实现课程体系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的有机融合;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源特点,分别定制课程体系,实现人才个性化培養;此外,将课程体系建设从专业平台转移到专业群平台,建立跨专业选课与学分互认机制,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后,依托大数据技术追踪产业链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构建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证融通;1+X【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20)05-0074-05【收稿日期】2019-10-2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课题编号为2019B18;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XJKX18A136【作者简介】刘骞(1986—),男,河北定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1+X”证书制度;沈言锦(1980—),男,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机械工程;黎修良(1965—),男,湖南株洲人,硕士,教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高校管理。
目前,世界各国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的步伐逐步加快,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迅速形成。
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困境,中国制造必须快速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才可以在新的工业革命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此背景下,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规划,旨在加快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从世界各国现代工业发展历程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在推动工业产业创新,实现生产方式变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制造2025》下人才需求及对策探析—以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为例
利用低成本优势,加 速承接美国产业“就 地外包”
2014:“制造业 创新3.0战略”, 促进制造业与信 息技术融合
2015:发挥信息 技术作用,转型 为利用大数据的 下一代制造业
2014:推动制造业和信息化融 合两个角度大规模带动经济社 会的发展,打造“印度制造”; 实现“数字印度”
利用劳动力低成本优 势,加速发展低端的 纺织品,服装,家具 和电子产品
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为用户 提供服务的服务型制造业比重低;产业集聚和集群 发展水平不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 “专精特”企业少
短板6: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滞后。2012年我国网 络就绪度指数(NRI指数)为4.03,低于美、日、德、 韩等国,由51位下滑至2013年的58位,80%的高端 芯片依赖进口
纲领。可概括为: “一、二、三、四、五、五、九、十”。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一)《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理念
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 雄厚的产业规模 优化的产业结构 良好的质量效益 持续的发展能力
指导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中国制造2025》下人才需求及对策探析
—以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为例
话题
一、趋势: 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二、协同: 机械工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三、优化: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对策探析
一 趋势:制造强国战略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乘势求新:不可回避的目标与定 位问题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 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12.009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关键变革时期,在工业4.0、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不断摸索着前进。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又对学生未来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探索出顺应社会发展的且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通过具体实践,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能力、所追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结合时代发展、就业形势、职业环境、组织建设等外部条件进行统筹判断并取舍,从而逐步明确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与途径,通过持续采取有效行动实现目标的动态过程。
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缺失我国传统的民族思想和社会就业压力驱使着学生升学,学校也迫于生存一直追求升学率,提高升学率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素质类课程,据我调查的几所中职学校,学生没有音乐课、美术课、心理健康课,更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把这些课程的时间挪给“主科”,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课时安排,但是落实到我们地方学校时?s变成了多余的课程。
到学生要面临就业时,再对学生进行突击训练,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自己没信心,对自己的专业没信心。
(二)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就不免在课程的配置上有缺失,现在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各班的班主任或者是各系的主任来兼任,讲授这门课的教师大多没有取得职业指导师的证书,也没专业的、系统的职业指导知识,如何为学生提供指导,如何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职业指导观念,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与内容不足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毕业生展开的,对学生气质内涵的分析、就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自我兴趣及性格特长的探索、自我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是欠缺的。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策略。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出了顺应“互联网+”潮流,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建设“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业,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9个新增专业,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是其中的一项,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服务。
由于人工智能专业开办时间较短,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文章从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十分重视。
美国政府提出要“重返制造业”,并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上下功夫。
欧盟提出了“新的工业革命”,以推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日韩也把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列入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并制订了具体的发展规划。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是否能够把握住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契机,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将会影响到我国在全球制造领域的地位。
机器人行业属于“三高”行业,需要高科技、高人才、高投入,而我国目前很多公司仍处在“三低”的状态。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着人才大量短缺的问题,急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数据表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每年增长20%-30%,而人才供给不足10%。
在此背景下,不少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密切联系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人工智能的意义(一)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是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它使人类的生产力得到巨大的提升,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上:首先,人工智能的一项重要意义是减少工人的体力劳动、简化繁杂的工作、提升自动化水平;第二,因为人工智能对劳动者的替代性作用,所以它可以弥补现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使一部分劳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职业培训和其他教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人工智能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行为习惯,还有人们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将会导致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技术的发展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基于《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 杜鸣[1];唐赓[1]
作者机构: [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出版物刊名: 中国成人教育
页码: 49-5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教育供给侧改革;“三级推进”模式
摘要: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对制造类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已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教育供给侧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供给精准性差、实效性低的问题。
因此提出构建"三级推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以通过高职院校教育供给侧改革,对师资、课程、实践三个层面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层层协作、三级推进模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目标是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绿色发展、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以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品质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解读。
一、技术创新目标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2.强化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速技术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4.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加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1.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
2.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供应链结构。
4.增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品质提升目标1.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促进品牌建设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提升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智能制造目标1.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 问题的提出我国制造业正在从用人向用机器方向的智能化改变。
工作环境恶劣,低技术含量的岗位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新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逐步推进与实施,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
专业群建设试图变革传统的专业建设模式和课程体系,突破当前资金短缺、资源过于分散、产学合作不够密切、就业质量不高等发展瓶颈。
智能制造涉及面广,现有的任何一个专业都不完全具备培养智能制造专门人才。
为了汇集多个制造类相关专业的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有必要开展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明晰其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1.2 课题界定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专业群主要是指职业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和产业链,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工程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
由于专业群是按照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近原则构建的,在基础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实验实训项目、教师队伍、社会关系等方面,专业群的各专业许多教学资源存在共享。
专业群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可避免相近专业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从而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专业群概念辨析。
闵[1]认为专业群由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的相近专业组成。
它对应与行业中的职业群。
应[2]认为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合是专业群。
“中国制造2025”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100分
“中国制造2025”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工业基础能力的“四基”之一。
()
A.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B.先进基础软件
C.关键基础材料
D.产业技术基础
用户答案:[B] 得分:20.00
2.下列哪一项不是制造强国的四大特征之一。
()
A.雄厚的产业规模
B.劳动生产率高
C.良好的质量效益
D.优化的产业结构
用户答案:[B] 得分:2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重点工程包括()。
A.工业强基工程
B.智能制造工程
C.质量品牌工程
D.绿色制造工程
E.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用户答案:[ABDE]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中国制造2025》确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激发企业活力。
()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0
2.《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是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0。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策略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策略的研究郭明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摘要】“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职业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规模、规格、质量等方面给出快速的反应。
培养高技能人才,构建“制造业+”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将会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中国制造2025”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以培养“大国工匠”为已任来满足社会对于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专注于职业精神(敬业)和职业技能(精业),而学生主要任务则围绕单一的“产品质量”这一传统命题来展开。
在信息化时代,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显得不合时宜。
如何培养一支能把“中国制造2025”落到实处的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我国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长期以来,国家始终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加快推进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预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对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和结构仍不适应;二是行业企业参与不充分;三是人才培养通道不畅通;四是办学基础能力仍很薄弱。
三、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最显著特征。
从生产方式的变化来看,新的生产方式呈现出智能化特征,打破了原有的工厂集中制造生产模式。
整个产品的制造过程不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变为分散式、若干企业协同的生产模式。
中国制造2025
14
二、德国工业4.0
德国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稳固
其制造业领先地位,正在开始实施一个称为 “工业4.0”(Industrie 4.0)的宏伟计划, 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
创新,被看作是提振德国制造业的有力催化剂。
15
“工业 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 第四次产业变革,“工业4.0”战略将建 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 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改变创造新价值 的过程,重组产业链分工。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 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2025”
2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 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
物质基础。
3
实施《中国制造2025》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
点领域突破
发展 加强质量和 品牌建设 深入推进 制造业结 构调整
发展水平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制造业品牌建设
业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质量为先
质量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的基石。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坚持走以
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 竞争优势转变
9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全面解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战略、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为深入了解这一战略提供详细参考。
一、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1. 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制造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制造业利润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3. 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战略中国制造2025实施“三步走”战略:1. 第一步(2016-2020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第二步(2021-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3. 第三步(2026-203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三、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聚焦十大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硬件、5G等。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
3. 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航空器、卫星、高端装备等。
4. 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
5. 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6.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7. 电力装备: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设备等。
8. 农业机械装备: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备等。
9. 环保和节能装备:大气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10. 新能源与节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四、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下政策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以
销售业务咨询及售后服务等
(设计、制造、管理经营服务)应用能力
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智能设备维护 识读工程图和电气控制图、Plc编程及工 保养、排故检修、智能设备编程调试、 业机器人的排故检修、操作编程、维护保
装备设计或改造升级,设备管理
先进制造产业链通常包含设计、生产、管理、
服务等过程,从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与 零售等环节实现产品运行周期&工业机器人产业 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其相关领域按照产业链可 以分为上游本体及零部件制造、中游智能制造产 品集成、下游智能制造产品应用等环节,通过对 先进制造产业链中各环节企业的调研,了解并掌 握了先进制造业应用型工作岗位的设置以及相 关专业技能要求%
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C-c/2016/03/20) 作者简介:浦毅(1981-),男,硕士,高校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高职教育管理&
2019 !第 4 # -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E- mail: nbtpxb@ 163 .com
府先后出台发布《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盐城 行动计划的通知》《盐城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 划》等智能制造建设规划、推进措施等文件,这些 导向性政策将带动盐城市智能制造人才的爆发 性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加快智能 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才培养步伐,以满足区域 行业的社会需求。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为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 目标,将各种目标要素的课程排列组合,并通过 多种形式进行组织实施,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
结构、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方面组成叫在深入 调研相关企业、同类高职院校及学生就业单位的 基础上,明确了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 就业岗位群及其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岗位职业能 力,并结合学生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 素质),从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问。如图3所示。
中国制造2025规划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中国政府于2024年发布的一项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手段,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
以下为1500字以上的详细内容介绍:一、背景介绍中国自开放以来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巨大工厂。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和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显现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需进行转型升级。
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目标和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进入全球制造业前列,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涵盖了9大重点领域,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交通,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能源装备和智能电网,新材料。
三、主要政策举措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回报。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体系的建设。
2.绿色制造:-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的发展。
-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减少环境污染。
3.智能制造:-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提高智能制造能力。
-加强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4.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技术工人,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四、推动效果和面临的挑战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推动效果。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得到了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个战略支撑和保障
• • • • • • •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 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 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 、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 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 的行业。
中国制造的现状:
我们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
三是资源效率利用比较低,能耗比较高,污染比 较严重;
四是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 剩,高端产品能力比较差。
《中国制造2025》
• 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
印发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文件。
•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其内容及
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可以概括为1、2、3、4、两个5
、8、9、10一组数字。
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 • • • • • • • • •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农业机械装备。
1
2
3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5
8
9
10
八个 十大 两化 四项 五个 五项 战略 一个 三步 九项 重点 深度 基本 基本 重大 支撑 目标 走 战略 发展 融合 原则 方针 工程 和保 领域 障
两化深度融合
和信息化融合深度发展, 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三步走”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
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 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四项基本原则:
•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五个基本方针、五项重大工程
五个基本方针: • 创新驱动、 • 质量为先、 • 绿色发展、 • 结构优化、 • 人才为本
九项战略
• • • • • • • • •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