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精编版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精编版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

汇总精编版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三)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四)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五)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六)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

一、(1、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我的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酒。 我的方案:1、准备好显微镜。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片,用刀片在麟叶表面轻轻画个井字,用镊子在井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片表皮。 3、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 4、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右边将碘液吸过来,给洋葱表皮染色。 5、将经过上述步骤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6、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我的结论:发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 二、(6、摆的秘密)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线长度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 我的发现:在改变摆锤重量的情况下,10秒内摆动次数相同。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二)、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线长度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 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 我的发现:在改变摆幅的情况下,10秒内摆动次数相同。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幅无关。 (三)改变摆线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 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线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线再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我的发现: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 三、(7、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实验 方法一: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单元 (一)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二)实验(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目镜) (调节旋钮)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2)、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目镜(填物镜或目镜)。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向左下方移动。 (三)、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的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需要先制作成玻片标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材料,请将合适的材料填入括号内。 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滴管清水小刀吸水纸 镊子 (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划一个#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间产生空隙。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并将玻片微微倾斜,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 1、在图(3)空格处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20×;乙;目镜,5×,物镜10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乙(放大倍数小,视野宽阔)显微镜。 3、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步骤是 2、1、 4、3、5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4、请在图(4)中,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并注出细胞核。(见14页) (六)研究题目:研究水中的微生物 方法和步骤:1、取一些池塘里的水 2、用滴管吸取一些池塘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4、把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现象:水中有微生物在迅速运动 结论:水中含有微生物 2、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5分) (6)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5)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二单元 实验一: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系吗 (2)、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3)、实验材料: 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3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与评分表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下册)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完成下列操作 1、讲述仪器用品名称(20分) ①烧瓶(10分)②水槽(或烧杯)(5分)③气球(5分) 2、气球受热的变化(40分) ①在烧瓶口上套一个小气球(20分) ②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20分) 3、气球受冷的变化(30分) ①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15分) ②解释气球大小变化的原因(15分) 4、整理仪器(10分) 仪器用品能整齐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 气球大小变化证明: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 试题: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下册) 学校:班级:考核日期:年月日

监考员签名: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三年下册)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完成下列操作 1.讲述仪器用品名称(20分) ①条形磁铁(10分) ②指出一块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涂色的条形磁铁)(10分)2.观察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35分) ①将两块涂色的条形磁铁两极相互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20分) ②判断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填写实验记录(15分) 3、判断未涂色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35分)

①将涂色条形磁铁与未涂色条形磁铁靠近(10分) ②判断未涂色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用S和N标上记号(15分)4.整理仪器(10分) 仪器用品整齐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 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极相互,异极相互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 试题: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三年下册) 学校:班级:考核日期:年月日

监考员签名: 后白塔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技能操作测试试题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实验目的: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铁架台、测力计、杠杆尺、钩码等。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 2、用定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3分)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6分) 3、整理器材。(1分)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0分)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3分)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6分) 3、整理器材。(1分)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10分)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2分)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2分) 3、用嘴巴尝(无味道)。(2分)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3分) 、整理器材。(1分)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10分)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1分)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3分)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3分)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1分) 、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1分) 6、整理器材。(1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 B、2000 C、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9、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实验步骤: 1、将适量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2、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网,再把蒸发皿放在上面。 3、点燃酒精灯(注意使用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灯帽放置方法),加热至蒸发皿内的盐水基本变干。 4、熄灭酒精灯(注意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火焰,别摸三角架)。 5、实验结论:加热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实验四: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 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达尔文提出的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2.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到,由到,由到。 3.太阳系是由太阳、、、和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4.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能;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会。 5.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和三大类。 6. 是植树节,是世界环境日,是世界水日。 7.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8.北斗七星属于座,北极星属于座,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座。 二、我会选(每小题3分,共36分) 1.科学家在()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A.3.60亿 B.4.08亿 C.5亿 D.1.44亿 2.太阳系中有着巨大光环的行星是()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土星 3.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木星 D.火星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 A.水 B.岩石 C.气体 D.生命 5.流星发光的原因是() A.太阳的反射光 B.闯入地球时与地球上的空气摩擦燃烧产生光 C.星光的照射 D.自己发出的光 6.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集团。 A.星系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7.生物进化演变以及人类的起源最可靠的证据是()。 A.古生物的化石 B.科学家的理论 C.解剖 D.外貌特征 8.下列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大猩猩 B.黑猩猩 C.猴子 D.长臂猿 9.太阳系里有()。 A.银河系 B.火星 C.河外星系 D.仙女大星系 10.秋季,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11.天空中的星星,除北极星之外,其他的都会向() A.东移 B.南移 C.西移 D.北移 12.下列不能证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新版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仪器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实验过程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观察到的图像用铅笔在白纸上描绘下来。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观察及怎样的放大镜倍数大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仪器器材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过程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间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 实验过程 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制做临时装片。 3、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 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39人实验形式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间3月23日实验目的 1. 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2.认识并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仪器器材学生显微镜、植物叶切片 实验过程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4._______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植物的“杀手”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发明的。①牛顿②达尔文③列文虎克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 ①罗伯特.胡克②列文虎克③达尔文 3.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③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6.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9.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填空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而_________,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2.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_。 3.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二、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今天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课题: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结论: 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热水的温度是()。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3、磁铁的性质 实验课题: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2块、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塑料小车2个。 操作步骤: 1、吸铁实验: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同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观察实验现象。 3、异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磁铁能吸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注意事项: 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4、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课题: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器材:指南针 操作步骤: 1、检查指南针是否完好。 2、把指南针盒放平,让指南针自由转动。 3、待指南针的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结论: 用指南针能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注意事项: 1、指南针要轻拿轻放。 2、指南针盒要放平。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5、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课题: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水 操作步骤: 1、将烧杯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高锰酸钾药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 注意事项: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6.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8.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鱼死后〈或者鱼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1〉.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2〉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与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就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与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与蚊蝇嶂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就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备注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一一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 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通知单 课题 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实验一:杠杆平衡的实验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用力点,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斜面省力的实验(六上第一单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斜面1个,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 我的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的磁性 试题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原因

试题四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原因 2.下面是6、1班的同学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 六、观察与思考(18分) 9分) ①说说它们的用力方向有什么不同。 ②说说它们的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 七、实践与探究题(共23分) 1、写出下列装置的名称和它们所起的作用

(1)(2)(3) 图1是作用是。 图2是作用是。 图3是作用是。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关。根据你的实验: (1)请写出你是怎样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关系的。 我的猜想: 实验方法:我应改变因素,使、等因素不发生改变。 (2)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中电流强度这一因素, 是:。 八、实行 1.在下图中画线,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 2.在图中,用标记标出磁铁的磁极。 实验:谁赶走了杯中的水(三上第四单元)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槽,水,纸巾 实验要求:将纸巾放入水中而不打湿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同学们,我们即将毕业,这是小学的最后一次科学检测,请认真仔细得完成这份检测,记得书写端正,有书写成绩的哦! 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六年级科学试卷(时间40分钟) 题号我会填 (20) 我会选 (20) 我会判 (20) 我会答 (20) 我会用 (10) 得分等级 卷面 书写 得分 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15分。) 1.地球的天然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是。 2. 潜水艇在水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控制沉浮的。 3. 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最早制成的。 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登上的航天员是美国的。 5.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古代有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叫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作的。 6.水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_ 。 7.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8.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9. 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_____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总是指向______方向。 二、我会选。(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26分。) 1.物体燃烧需要空气中的( )帮助才能进行。 A 氮气 B 氢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气 2.用下列杯子装热水,最不容易变凉的是() A.铁杯 B.铝杯 C.塑料杯 3.把纸揉皱后,塞入玻璃杯的底部,把玻璃杯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里,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 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B 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C 空气能流动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 )。 A 导体 B 绝缘体 C 半导体 D 物体 5.自行车的车把,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 )机械。 A 杠杆 B 斜面 C 轮轴 D 滑轮 6.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 )形成的。 A 地球绕地轴自转 B 地球绕太阳公转 C 月球绕地球公转 D 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

2012年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 此套试题兼容了不同教材版本实验,主要涉及一些基本操作 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1个杯子、纸若干。 实验步骤: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手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 2、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 3、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 (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 实验结论: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整理器材: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二、实验名称:给试管里的水加热 实验材料:试管架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试剂瓶石棉网 实验过程: 1、向试管倾倒水;(倾倒方法正确;液体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用试管夹正确夹好试管; (试管夹的夹法、夹试管的部位、手握法) 3、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点燃方法、先预热、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也 不要朝向有人的方向。) 4、加热至沸腾后将水倒入污物瓶,将试管(带夹)放石棉网上冷却 整理器材: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三、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4、现在测得的温度是:() 整理器材: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科学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精彩补白(每空2分,计40分) 1.人的一生要经历()、()、()、()、()等几个阶段。 2.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和()的变化最为显著。 3.()是一种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 4.()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誉为()。 5.青春期是我们由()向()过渡的时期。 6.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 7.要保护生态平衡,应该建设()。 8.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换成()能的装置。 9.()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 10.()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 二、择优录取(每题2分,计20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俗语说明植物有()A 生殖现象 B 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2.我们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 A 青年期 B少年期 C婴幼儿期 3.穿高跟鞋造成的危害有() ①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②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狭窄 ③容易摔倒 A ①② 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 4.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A 克隆羊 B克隆牛 C克隆鼠 D克隆猪 5.下列对恐龙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恐龙的体型都是极其庞大的 B 恐龙时代也有人类的活动 C 发掘、清理恐龙化石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劳动 D 我们今天对恐龙的了解一定是正确的 6.( )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A 鸟类 B昆虫 C哺乳动物 7.化石一般存在于()中。 A 火山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8.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第二部分实验题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重点实验题(10 道) 1、用蒸发法制作晶体(P8)(掌握) 制作材料:食盐、碱面或味精、水、滴管、玻璃片。 制作方法: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就是它们的晶体。 2、自制简易显微镜(P10)(了解) 制作材料:两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纸筒和胶带。制作过程: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3、观察白糖的变化(P28)(掌握) 用长柄的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加热呢? 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白糖逐渐熔化,继续加热,会产生气泡,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实验结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先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4、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会发生什么现象?(P30)(掌握) 颜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蓝色的物质。 5、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P32)(掌握)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看到什 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产生了大量的气体。)(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把玻璃片盖上,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能够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像到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燃着的火焰熄灭了。推断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和比空气重。)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