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讲义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三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2012·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不强大,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省略句。(1)句中“贤”“否”均为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有德才的人”“无德才的人”;“浇浮”同义连用,意为“轻薄、轻浮”;“以”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来”;“治”,指治理得好,可以译为“安定,太平”。(2)句中“东”“西”指东部、西部;“路”古今异义,这里是古代的行政单位;

“与”,给,后面省略宾语“之”,指粮食;“安”疑问代词,哪里;“治”,治理,管理,这里活用为名词,所管辖地区。

2.(2011·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1)整弓,整理弓箭。第一个“之”代指靶心,第二个“之”指何灌。(2)“见”指拜见。这是一个省略句:乞入见(帝),(帝)不许,而令(之)控守西隅。控守,把守。

3.(2010·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陈军猛攻三天都不能攻陷城池,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从船尾爬上城墙的垛口,攻入城中。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途中遇到溃败的军队,船被抢走,人被扔到江中,他们把断木当做船,逃到了长满芦苇的小岛上,靠采摘莲实喂养孩子,历时七天活了下来。

解析 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1)句注意“以”“缘”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遇”“浮”等词的落实。

1.《考试说明》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如何具体要求的?

答案 (1)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放在文言实词里讲解了)

(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2.《考试说明》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如何具体要求的?如何理解“直译”这一要求? 答案 (1)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3.文言翻译需要特别注意之处是什么?

答案 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这样才能表达正确。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4.高考文言翻译在命题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 (1)这一考点是课标卷文言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赋分10分,占总分的一半还多。

(2)选句为两句,句子不长,大都为叙事性的。

(3)考点全面而突出。全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均有所涉及。突出:突出对实词,尤其是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的考查。

(4)赋分点多。几乎一字之译关乎一分,绝对不可马虎大意。

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

⎪⎨⎪⎧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 C.⎩⎪⎨⎪⎧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

D.⎩⎪⎨⎪⎧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答案 D

解析 D 项中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解析 (1)“道……所存也”为判断句。(2)“此……得也”为判断句。

整合点拨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以“……者……也”“……也”“……者也”“……者,……”作标志的判断句;二是以“为”“乃”“即”“则”“皆”“是”等作标志的判断句;三是无标志的判断句。判断句在翻译时一般译成“是”“就是”。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是”一般不作今天的判断动词“是”,而是作指示代词“这”等。

判断句一直是高考翻译题中的重点,每年都有多套试卷考查到。如2010年湖南卷第10题“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这是一个没有标志的判断句,翻译时要考虑到这种句式特点。

(二)被动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A.⎩⎪⎨⎪⎧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

⎪⎨⎪⎧ ①洎牧以谗诛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 ①是以见放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 D

解析 D 项中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一般句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