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随着全球经济、人口和城市化的增长,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将继续面临这些问题,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地质环境监管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监管。
加强地质环境监管,需要落实监管责任,确保相关部门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监管部门应采取科学的手段,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和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的情况。
此外,应落实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的惩罚,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态环境权益。
二、加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加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地质环境的现状,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为城市更新和重建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决策依据。
三、加强地质环境保障措施地质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在政策制定和投入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和执行环保计划。
另外,公众也应该了解自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可以提高我国的抗灾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灾后救援和恢复力度,预防工程要立足于科学调查和评估,严格执行标准,遵循科学规律,提高设计的水平。
结语: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地质环境和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是全球性的。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共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质的变化和活动时刻都在发生。
有时,这些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威胁,那就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我们的家园,还可能夺走宝贵的生命。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都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地质灾害名词。
崩塌就像是山上的巨石突然滚落,滑坡则是山体或者斜坡的一部分整体下滑,泥石流则是大量的泥沙、石块和水混合在一起,像猛兽一样奔腾而下。
地面塌陷像是大地突然张开了一张大口,地裂缝让地面出现深深的裂痕,地面沉降则会让地面逐渐下沉。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地质灾害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可能是罪魁祸首。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降雨、风化等。
比如,强烈的地震可能会导致山体松动,从而引发滑坡和崩塌。
长时间的强降雨会使土壤饱和,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风化作用会逐渐削弱岩石的稳定性,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崩塌。
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
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植被等行为,都可能打破地质环境的平衡,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在山区修建道路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可能引发滑坡和崩塌。
大规模的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面对这些潜在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监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地质雷达、位移监测仪等,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让人们能够提前撤离,减少伤亡和损失。
工程治理也是常见的防治手段。
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以通过修建挡土墙、抗滑桩、排水系统等工程措施来稳定山体,防止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滑坡体下方修建挡土墙,可以阻止滑坡体的下滑;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沟道中修建拦挡坝,可以拦截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降低其危害。
加强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让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分析
155绿色矿山G reen mines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分析谢 鸿普定县自然资源局,贵州 普定 562100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要想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就需要从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使资源利用能够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降低开采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防止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具体策略,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念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考虑灾害成因,对开采模式进行创新,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2-0155-3Analysis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XIE HongPuding County Bureau of Natural Resources, Puding 562100,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xtraction and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o that resource utilization can have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reduce the degree of damag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and prev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from causing life and property losses to the peopl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tudying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causes of disasters, innovating mining models, 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words: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收稿日期:2023-11作者简介:谢鸿,男,生于1987年,汉族,贵州普定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用地管理、测绘管理。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息息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环境中,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包括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生态修复等。
一、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指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土壤和岩石进行系统的工程控制和治理。
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
地基处理是指对于土壤地基进行加固或改良,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土体加固、针灸加固、土体改良等。
边坡工程是指对于山体边坡进行加固和支护,以防止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
常见的边坡工程措施包括护坡、加固桩、挡土墙等。
隧道工程是指对于地下隧道进行结构加固和排水处理,以防止地质灾害对隧道的破坏。
岩土工程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于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地震监测仪、地质雷达、水土压力传感器等。
通过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得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基于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判断,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以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自然生态恢复和人工修建的方式修复地质灾害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常常伴随着土石流、滑坡等现象,对于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种植植被、加固土壤等手段,恢复受灾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种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加固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刷和抗滑性能,减轻灾害对土壤的破坏。
生态修复是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产生的损害。
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
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形变化、岩土体性质破坏等原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增加。
因此,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山体滑坡会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影响农业生产;泥石流会破坏河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质的恶化;地面塌陷会直接威胁到居民的安全,破坏城市的基础设施。
地质灾害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环境保护对地质灾害治理的作用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容易发生塌陷和滑坡。
通过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持适度的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环境保护可以改善地质灾害治理的效果。
在地质灾害治理中,通过植树造林、修复生态系统等手段,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蚀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形成;通过减少人类活动对山区的开发,可以减少山体滑坡的风险。
三、地质灾害治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质灾害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灾后治理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环境的损害,同时也能够对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泥石流进行防治,阻止灾害的扩大和蔓延;修复地表塌陷区域,恢复土地的利用功能。
通过地质灾害治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的恶化,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的统一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并不是孤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环境保护需要进行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和治理工作,而地质灾害治理又需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将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环境及其保护意义
定义与范围
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层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环境。它包 括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要素。
保护意义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 要影响。保护地质环境有助于防止地质灾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水资源安全 ,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责任和义务。
强化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 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和地质环 境保护要求,避免在高风险区域
进行建设。
严格监管执法
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 保护工作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 行严厉打击,确保法规政策得到
有效执行。
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支持科技研发
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 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地下水保护与治理
针对城市地下水污染问题,采取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末 端治理的综合措施。加强污染源监管,控制污染物排放; 建设地下水污染防控工程,阻断污染物扩散途径;对受污 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和修复,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
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 理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恢复 土壤生态功能。同时,通过植被恢复、景观改造等措施,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地质灾害工程防治
工程措施,生态修复
• 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是指通过工程措施对 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和治理。根据地质灾 害的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如加固山体、修建挡土墙、排水工程 等,以增强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抗灾能 力。同时,结合生态修复手段,进行植 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地质环 境的生态状况,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风 险。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
202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CATALOGUE 目录•引言•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案例•结论与展望01引言1研究背景和意义23矿山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危害探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提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策略和建议研究目的和任务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提高地质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0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我国是矿业大国,矿山数量众多,开采方式和条件复杂多样,加之监管难度大等因素,导致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山体滑坡等灾害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采矿活动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更大的灾难性后果,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地区多处矿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采矿方案不合理一些采矿方案没有充分考虑采矿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特征,导致采矿过程中出现各种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开采方式不当一些采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和技术,加上现场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导致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环保意识淡漠一些采矿企业的环保意识淡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环保措施和制度。
0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监测技术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等技术手段,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灾害发生和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活动和外部自然力量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而地质环境保护则是针对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和应对措施。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地质灾害防治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及危险性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尤为严重。
特别是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地质灾害的现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气候异常,雨量集中、强度大等极端天气日益频繁。
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不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不合理的生态建设和破坏,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和破坏,加剧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发生概率。
三、应对措施1.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提升人们对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提前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避免和减少灾害的损失。
预警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监测和预测技术的研发及完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等技术方面的支持。
2. 强化防治治理措施从治理上来看,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
要加强灾后应急救援工作,提升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加强抢险、救援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同时还应培养和引进一批地质灾害防治人才,加强人才储备和服务能力。
3. 推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健康,通过制定数据较高的环保法规和管制措施,促进向更清洁、绿色和智能型的经济和社会进程。
4. 培养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宣传和教育群众防灾意识并指导灾后自救,是提高公众安全知识的关键手段。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的开采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给地质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地质环境的破坏尤为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现象。
崩塌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会给矿山设施和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滑坡则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地下水等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会破坏矿山的道路、厂房等设施,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石等堆积物,如果在暴雨等条件下被冲刷,就可能形成泥石流,造成巨大的破坏。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地质现象。
在矿山开采中,地下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下岩层的变形和破坏,从而引发地面塌陷,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还可能危及周边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内外力作用下开裂形成的裂缝。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地层不均匀沉降等都可能导致地裂缝的产生,影响土地的利用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矿山开采活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下采矿会改变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破坏岩层的稳定性;露天采矿则会形成高陡边坡,增加了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此外,采矿过程中的爆破、挖掘等作业也可能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其次,地质条件是影响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因素。
例如,软弱岩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容易导致岩层的变形和破坏,从而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CATALOGUE 目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地质环境保护实践与案例•结论与展望01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地质灾害定义与类型自然因素不合理开挖、爆破、砍伐植被、堆载等。
人为因素发生机制地质灾害发生原因与机制监测内容变形监测(如水准测量、GPS监测等)、应力应变监测(如电阻应变计、光纤光栅传感器等)、地震活动监测(如地震台网、地震预警系统等)。
预测方法经验判别法(如前兆现象观察)、数学模型法(如概率统计模型、数值模拟等)。
监测目的及时预警、制定应对措施、研究地质灾害发生机理。
地质灾害预测与监测02地质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城市发展、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开采矿产资源、修筑大型工程等,这些活动会改变地质环境的状态,甚至引发地质灾害。
了解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地质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影响地质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措施0102030403总结词详细描述1. 排水措施2. 锚固措施3. 坡面防护措施4. 滑坡预警系统滑坡防治技术泥石流防治技术总结词 2. 拦挡措施详细描述 3. 导流措施1. 排水措施 4. 泥石流预警系统4. 崩塌预警系统详细描述2. 支撑措施在岩石或土体的下方设置支撑结构,如支撑墙、支撑柱等,以防止岩石或土体的塌落。
3. 清除措施总结词1. 加固措施通过监测岩石或土体的变形和应力崩塌防治技术详细描述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包括以下几种方法2. 回灌措施4. 地面沉降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地面的变形和沉降量,预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总结词地面沉降防治技术是针对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 止水措施3. 地基加固措施对于已经沉降的地面,采用地基加固技术进行治理,如注浆加固、碎石桩加固等。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应对的重要问题。
地质灾害是由地球自然力量引发的各种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地质环境保护则是指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震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地震预警和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并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其他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和滑坡,也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植被恢复、防治措施的建设和改善土壤稳定性等。
其次,地质环境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所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效应。
人类的活动,如采矿、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我们应该加强对地质资源的科学利用,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灾区救援和恢复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其次,地质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有时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重视。
此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协调,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法规。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能力,提出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法。
其次,增加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相关的研究和项目。
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促进部门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此外,加强公众的意识和参与,提高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关键信息项:1、协议目的: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
2、责任划分:确定各方在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具体责任。
3、监测与预警:规定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的方式、频率和责任主体。
4、应急响应措施:描述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和各方的行动。
5、保护措施:列出地质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6、资金投入:明确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和分配方式。
7、监督与评估:制定对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以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保护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111 遵循原则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规划、公众参与的原则。
12 责任划分121 政府部门责任政府应负责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政策法规,组织协调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122 企业责任相关企业应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如遵守开采规范、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等。
123 个人责任个人应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遵守相关规定,不进行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13 监测与预警131 监测体系建立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包括专业监测站点和群测群防体系。
132 监测内容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位移、地下水动态等指标。
133 预警发布明确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威胁地区的人员。
14 应急响应措施141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详细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和任务。
142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143 临时安置与救援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受灾人员的临时安置和救援工作,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15 保护措施151 生态修复对遭受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开采、利用和管理矿山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地质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事件。
矿山地质灾害给矿区社会稳定和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已成为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地质构造破坏、水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震、地表沉陷塌陷、爆炸冲击、火灾、气体涌出和尘肺等。
1、地质构造破坏矿山地质构造破坏是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地下矿井群的开采过程中,地下膨胀体积变动引起了地下构造物体的移位破坏。
开采时,地表和山体的地层也将产生变位变形。
这些构造破坏往往会导致地表和建筑物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水文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中,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灾害。
在地下开采的过程中不断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引发井涌、漏斗等水文地质灾害。
煤矿开采时,长墙开采和采空区逐渐膨胀,造成地表塌陷和坑陷。
3、崩塌滑坡矿山的崩塌滑坡是指矿山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导致山体产生崩塌滑坡现象。
而这些崩塌滑坡又会引发河流的淤积和砂石堆积,从而影响矿山的水系环境。
矿山的地质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社会稳定的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利用。
4、地震矿山地震是指在矿山区域内部地震。
地下矿井中的矿工发出的人造地震引起的地震现象非常普遍,而其带来的地质环境变化也是导致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5、地表沉陷塌陷地表沉陷塌陷主要是指采空区膨胀引起的地表坍塌,而钻井工程学、集中载荷试验表明,非常充分的采动的膨胀,导致地表塌陷或地表破裂。
地表沉陷塌陷也是影响地质环境并导致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6、爆炸冲击矿山常规工程爆破常导致地下声波冲击,震源震减,工程振动、建筑震颤,地下水位降低。
煤层爆炸常使矿井破坏,地压槽及冲击波。
爆破引起的震动也会引发地质灾害。
7、火灾、气体涌出和尘肺开采煤矿时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和瓦斯,长期积累,容易引起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矿井火灾导致的瓦斯爆炸往往是造成煤矿的重大事故。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条件对矿山开采、生产及周边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的自然灾害。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越来越大、进程越来越复杂,矿山地质灾害也愈发严重。
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环境持续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一、矿山地质灾害分类及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和生态地质灾害。
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出、地下火灾、冻融裂隙等;主要的水文地质灾害有水灾、地下水涌出、地震对地下水系统影响等;主要的生态地质灾害有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
针对这些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要加强矿山开采设计,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区域和方式,避免地质灾害发生。
要做好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和管理,及时补水、补土,避免水灾和土地流失。
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矿山周边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
二、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策地质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矿山周边地质环境,维护矿山周边生态平衡,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地质环境保护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矿山开采会对地下水系统产生影响,破坏地下水资源;二是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矿山开采会导致大量土地资源开发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三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矿山开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推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加强保护和修复;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推动矿山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与环境协调共赢。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是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环境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监测,加强规划设计,加强生态修复,推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矿山生产与环境协调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内部或地表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地质灾害,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一、地质灾害的影响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地震可以导致建筑物倒塌,伤亡惨重;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火山灰,对空气质量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泥石流和滑坡会摧毁土地、居民区和农田,破坏生态系统。
此外,地质灾害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泥石流和滑坡会带走大量的土壤,导致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的肥力和农田的产量。
而地震和火山喷发会破坏水源地,污染地下水和河流,威胁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二、地质灾害防治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地震预警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地发出警报,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此外,还需要建立火山监测系统和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
其次,要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区域。
应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避免在高风险地区建设居民区和重要基础设施。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公众教育和灾害应急演练。
公众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在灾害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灾害应急演练可以提高人们的应急反应能力,提前做好准备,降低伤亡和损失。
三、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对环境的破坏需要我们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来修复和改善。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对于受到泥石流和滑坡破坏的土地,需要进行恢复和整治,防止进一步的土地流失和水土流失。
同时,要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和污染,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修复水源地和净化水质。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的开采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如何有效地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崩塌和滑坡通常是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导致岩石和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滑落。
泥石流则往往是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崩塌和滑坡所产生的松散物质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
地面塌陷多因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致使上方岩层失去支撑而垮落。
地裂缝则可能是由于开采活动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导致的。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条件。
然而,人为因素在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中往往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如过度开采、无序开采、不规范的爆破作业等,都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此外,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不到位,也使得灾害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防范和应对。
为了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
在矿山开采前,应充分了解矿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灾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优化开采方案和工艺。
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如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强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规范爆破作业、边坡支护等操作,确保开采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再者,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卫星遥感、GPS 监测、传感器监测等,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隐患和征兆,发布预警信息,为采取防范措施争取时间。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的开采在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如何有效地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好地质环境,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崩塌和滑坡通常是由于采矿活动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导致岩石或土体失去支撑而滑落。
泥石流则往往是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崩塌、滑坡所产生的松散物质在沟谷中迅速流动形成。
地面塌陷多是由于地下采矿导致地层空洞,无法承受地面压力而发生下沉。
地裂缝则可能是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或采矿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所导致。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矿山的生产设施和人员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崩塌和滑坡可能会摧毁道路、桥梁和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会淹没农田和村庄,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
地面塌陷会使土地无法耕种,影响农业生产。
地裂缝则可能导致建筑物开裂、地下管道破裂等问题,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合理的采矿方式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矿山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采用过度开采、无序开采等方式,破坏了山体和地层的结构,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其次,缺乏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矿山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无法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隐患,从而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自然因素如地震、暴雨等也可能诱发矿山地质灾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矿山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矿山开采的规划和管理。
在矿山建设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和环境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避免过度开采和无序开采。
其次,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如位移传感器、雨量计等,实时监测矿山的地质变化和气象条件,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通过预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采取避险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人类工程活动,如开矿、挖井、修路等,可能破坏地质环境 ,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加强监测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对可能 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 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工程治理
采取工程措施,如加固岩体、修建 挡土墙等,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进行预防和治理。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 的发生。
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提高公众对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视 程度。
02
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环境的功能与价值
1 2
资源供给
地质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矿产资源、水资源和 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生态服务
地质环境通过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空 气净化等方式,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
3
灾害防控
地质环境具有防控自然灾害的功能,如山体滑 坡、泥石流等。
地质环境保护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作用
改善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 的发生
科学合理地利用地质资源,避 免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提高地质 灾害的防治能力
加强两方面的协调合作
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促进地质灾害防治与地 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 质环境保护的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法律法规
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
科技创新
社会参与
建立健全地质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地 质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 。
制定科学的地质环境保 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 和重点任务,优化资源 配置。
加强地质环境管理,规 范矿产资源开采、土地 利用等活动,防止地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自然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矿山产量和煤矿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附近的居民、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调研和评价,掌握地质情况、地质灾害隐患、地下水、地表水水质等相关信息,为矿山开采和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要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对于已有矿山要进行改造和治理,对于新矿山要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在矿山选址时要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地表植被等因素,避免选择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
对于地表塌陷、滑坡等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要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治理。
还要实施强化的监测体系,通过地质勘查、遥感技术、地面观测等手段对矿山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监测和预警。
当地质灾害隐患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要加强对矿山开采活动的监管和管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加强安全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对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首先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
要加强对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优化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尽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水进行处理和排放,确保不对地质环境造成污染。
对于已经存在的矿山废弃物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要进行治理和修复,恢复地质环境的自然状态。
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中来。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址、规划设计、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摘要: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长期粗放开采,一些矿区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
因此,如何防治地质灾害,恢复地质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面认识矿山地质灾害的形式、成因和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全面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促进中国矿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引言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快速发展了当地经济。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加剧了矿山居民与矿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的加强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只有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实现矿山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意义一般来说,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非常复杂,再加上矿山的特点,局部易出现自然灾害。
如不及时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保作业,将给矿山带来不少严重的安全隐患,或者出现严重治安事件,造成难以衡量的损失甚至死亡。
正基于此,矿山企业就必须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和地质环保。
对于预防水文灾害,维护地质环境稳定有着重大作用。
首先,能够为矿山企业提供了合理的地质环境资料,合理防洪,保护周边员工安全,科学地合理设计采矿路线,进而保证了采矿效果与质量。
其次,能够帮助矿山生产企业节约处理重大安全事故的成本,从而有效维护了矿山稳定,也非常有益于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
2常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分析2.1泥石流在水源的影响下,融冰洪水和暴雨中往往带有大量淤泥和砂石,很容易产生巨大冲击,对人们生产生活构成威胁。
尤其是在河谷地区,更容易发生泥石流。
在上述粗放型采矿方法下,由于采矿的生态环境没有保障,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地质暴露范围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79分
∙ 1.以下哪项不是防治岩溶塌陷的措施?()(单选题3分)得分:0分o A.提高塌陷岩(土)体力学强度
o B.改善岩(土)体的原有结构
o C.增加岩(土)体的水动力作用
o D.控制岩(土)体的应力与荷载
∙ 2.根据流动物质组分,泥石流可分为()。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o B.水川型泥石流和降雨型泥石流
o C.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o D.滑坡泥石流和溃决泥石流
∙ 3.规划地下空间开拓的重要基础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人文环境
o B.地质—生态环境
o C.合理的规划方案
o D.风险评估
∙ 4.世界上生物承载力最大的国家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美国
o B.巴西
o C.中国
o D.俄罗斯
∙ 5.以下水资源中,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孔隙水
o B.裂隙水
o C.融雪水
o D.岩溶水
∙ 6.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效益不包括()。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工程直接经济效益
o B.环境影响方面效益
o C.社会影响方面的效益
o D.治安影响方面的效益
∙7.武隆2001年“五一”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排水不畅
o B.人为原因
o C.预警不及时
o D.连续的降雨
∙8.地震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其中最先到达震中的地震波是()。
(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纵波
o B.横波
o C.面波
o D.剪切波
∙9.工程建设的原则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工程建设的理念,要以人为本
o B.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效率优先
o C.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注重效益
o D.工程建设的理念,要结合实际
∙10.公元79年,意大利的庞贝城毁于哪种地质灾害?()(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地震
o B.滑坡
o C.泥石流
o D.火山爆发
∙11.地下空间开阔要重视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应以考虑大都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原则
o B.应加强科学程序与协作
o C.要注意诱发灾害的防微杜渐
o D.要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12.可诱发岩溶塌陷的人工活动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矿产开采
o B.地下空间开拓
o C.抽水
o D.蓄水
∙13.人类对地球的各种开发与利用,必会影响到原有地球的自身演化,我们需要用科学发展观去认识地球。
根据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合理有效循环利用资源
o B.充分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并杜绝一切自然灾害
o C.积极有效地防治与减轻自然灾害
o D.与自然地球相和谐及
∙14.对于泥石流的发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发生地带多岩石破碎
o B.发生地带多有松散不稳定土、砾石分布
o C.多数是在暴雨中发生大规模滑坡、崩塌后产生的
o D.多数是伴随着地震发生的
∙15.地震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以下曾发生过地震灾害的地区有()。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河北唐山
o B.四川汶川
o C.日本东京
o D.古罗马
∙16.对于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应对地质载体有全面调查研究
o B.应有适时的监测数据
o C.应适时抓住灾情的前兆
o D.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及判断决策系统
∙17.水库诱发的地震类型包括()。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荷载断裂型
o B.气化爆裂型
o C.洞穴坍塌型
o D.岩溶崩塌型
∙18.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对人类不利的灾害性条件,以下属于气候灾害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石漠化
o B.冰蹦
o C.霜冻
o D.雪灾
∙19.天然岩溶塌陷类型包括()。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天然重力岩溶塌陷类型
o B.天然潜蚀岩溶塌陷类型
o C.天然旱涝岩溶塌陷类型
o D.天然地震岩溶塌陷类型
∙20.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禁止构筑梯田
o B.发展植被
o C.拦流挡坝
o D.挡土墙 (小河)
∙21.工程建设要注意两方面的灾害,一方面是已知的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工程施工及运行后诱发灾害对工程安全影响。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2.滑坡的发生有自然因素产生的,不少是人工因素而诱发的。
(判断题3分)得分:0分
o正确
o错误
∙23.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应当使自然遗产地基本上保留自然的景观特点,同时人们的建设不能破坏原有自然景观,而是要与之相和谐。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4.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西部,东部地区不会发生此类地质灾害。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5.地球的四个圈层直接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6.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的沉降。
(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
o错误
∙27.地下空间开拓应综合研究大都市建设的综合地质环境效应。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8.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效应,要依靠建立循环经济的基础上。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9.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关的主要资源性条件指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判断题3分)
得分:0分
o正确
o错误
30.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灾害链,但是地质灾害之间直接并不存在灾害
链。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