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

合集下载

《雷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雷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雷雨》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雷雨》2. 教材主题:《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家族悲剧的展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崩溃,同时也表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抗争。

3. 教材目标:通过对《雷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人物角色分析:对《雷雨》中的主要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一步理解剧作的深意。

2. 剧情分析:对剧作《雷雨》进行整体分析,探讨其中的主题和寓意,了解曹禺透过剧作所呈现出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

3. 艺术形式欣赏:结合对剧作的理解,欣赏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演出,感受不同演绎方式对剧作的诠释。

4. 文化背景了解:通过对《雷雨》中反映的封建社会背景的了解,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和性别观念等方面的变革和冲突。

5. 文本解读与讨论:对剧作中的重要场景和意象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剧作的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剧作进行理解和思考。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视听欣赏法:通过欣赏相应的电影或舞台剧演出,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演绎方式对剧作的诠释。

4. 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剧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演绎来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雷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有哪些了解?”步骤二:人物角色分析1. 指导学生阅读剧作,并针对每个人物角色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2.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角色,并展示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这是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第1篇一、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按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第一方面,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戏剧人物鉴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读经典文本,分析任务形象,提高学生协作探究能力。

第二方面,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生协作探究和师生平等对话,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情感及其悲剧根源。

第三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的正确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协作探究周扑园、鲁侍萍的性格及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辨证、全面的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三、学法引导: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整合式、问题式、小组活动式、呈现式、课堂工作式、反思评估式和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借鉴上述教学模式)我采取以激情法、创设情境发、小组讨论法和分角色朗读法,达到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愉悦情感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根据课程标准对构件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程序如下:首先导入新课:做到以教师激情学生情,引发情感共鸣。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走进一幕人生大悲剧,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下层妇女被奴役的悲剧,上层妇女个性受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得不到正常爱情的悲剧,青春幻梦破灭的悲剧,以及劳动者改造失败的悲剧,这一切的悲剧都爆发在一个雷雨之夜,茅盾曾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这就是著名的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响雷——《雷雨》。

环节一“考考你”:《雷雨》里八个人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够考查学生上一个课时的学习情况,而且通过对整个剧情的把握,激发学生对两个关键人物周扑园、鲁侍萍的探究兴趣。

环节二与剧中人物“面对面”——走近人物周朴园、鲁侍萍。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善于运用影视、幻灯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课文雷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课文雷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课文《雷雨》教案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被誉为中国现代剧的巅峰之作。

该剧于1934年发表并于1935年首演,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悲剧冲突和社会现实主义的主题,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热爱。

本教案将以《雷雨》这一经典剧作为核心,结合教材要求和教学目标,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这部经典剧作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并分析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剧情冲突的发展;3. 学会运用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并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4. 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爱情、权力等主题,并加以思考和反思。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你对《雷雨》这部剧作有何了解?- 你认为这个标题“雷雨”与剧情有何关联?2. 阅读和分析剧作学生分组阅读剧作,每组选择一幕进行深入分析,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这一幕中的核心冲突是什么?- 你认为这一幕中的哪个角色形象最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3. 角色扮演和表演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每组演绎剧中的一个场景。

在表演前,学生需要对这个场景的背景、情节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表演结束后,全班进行点评和反馈。

4. 主题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就以下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剧作中所涉及的人性和道德问题;- 作品中的爱情和权力关系;- 你认为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5.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或一个场景,写一篇心得体会或书评,表达对这个角色或场景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和个人的观点来撰写。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表演,教师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的写作任务,教师进行评阅和评估。

3.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展示。

五、教学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雷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并举行相关的观后讨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第一课时(预备课)(一)戏剧和小说两种文学式样的主要异同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剧、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1.相同点: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2. 不同点: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

(台词)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二)与戏剧阅读鉴赏相关的三个重要概念1. 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

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

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有:①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时格外强烈的。

②高度集中:戏剧的冲突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曹禺
“刻画人心灵的戏剧大师”
曹禺
学生时代的第一个艺术生命 《雷雨》
梳文理脉
1.概述情节
昔日情人 意外重逢 父子反目 亲人难认
2.主要矛盾冲突有几条线?
赏读语言
1. 话剧是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源自戏剧艺术。 ——《现代汉语词典》2.“周鲁相逢”
偶遇——试探——相认
赏读语言
从一个词来解读周朴园的心理 “哦”
(解读方法:上下文语境、舞台说 明、标点符号等)
赏读语言
比较阅读
1.比较下列语言在改动前后的不同表达效果。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怎么就用不着了?)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那个人真的现在还活着吗?)
从一个词来解读周朴园的 “怀念”
从一种句式来探究周朴园的 “惊慌”
当周朴园面对眼前离开了自
己30多年的侍萍
“冷酷”
课堂小结
1.戏剧语言 (1)可分为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 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和 人物语言(包括人物对话、独白等)。
(2)戏剧语言的特点:高度个性化,有丰 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
个性化语言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
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 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
外有音。“潜”是隐藏的意思。
动作性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间的交流
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 作用。即从人物内心出发,展示人物丰 富的内心世界。
品读戏剧, 品味人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课文用 “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到: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 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 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 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 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美国记者的意思是: (2)周总理的回答意思是:
曹禺
学案反馈
闪光点:书写工整,态度认真,完成质 量较高 特别表扬: 不足:有些同学审题不清,思考的不够 深入,在思考的时候没有结合语境。
教材内容回顾
(1)课文所节选的这一部分以________出场为界,可 分为两部分。地点都是在________。
(2)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________和________再次 相见。这一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 过去的矛盾。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 _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
探究二
1.周朴园对侍萍身份的探问一共有 哪几次?
你是新来的下人吗?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哦,你,你,你是——
深入探究
2.对于三十年前的往事,两个人 在对侍萍身份和品行的叙述有 哪些不同。 3.周朴园对侍萍怀念的真实性。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文字,说说王熙凤 话中有几层含义,从中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怎样 的人。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 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 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 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从朝鲜战场上 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 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一等奖3篇

1、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一等奖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欢迎各位参考借鉴!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1.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课文《雷雨》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

课文《雷雨》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

1、课文《雷雨》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雷雨教案。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雷雨教案》。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曹禺的剧作《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是高中第一个戏剧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选入课本的是第二幕。

《雷雨》也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说教学目标《雷雨》是现当代戏剧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课内教读课文。

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2)作者曹禺及《雷雨》梗概。

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能力目标:(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戏剧人物的个性特点。

(3)训练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

对于第二课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难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雷雨》的教学是戏剧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戏剧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

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戏剧常识及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知识点拨,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

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初读感知: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

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精读理解: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二)风来的景象读风来的感觉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

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三)暴风雨来了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

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雷雨》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高中语文雷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雷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雷雨这篇小说,使学生了解该篇小说的背景和情节,并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增强对人性沉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特点。

2. 分析雷雨的故事情节,对情节展开分析,并探讨其意义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分析雷雨的主题,理解其中的人性探讨。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预计时间:5分钟)1. 班主任或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雷雨这篇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2. 鼓励学生表达对雷雨这篇小说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步骤二:阅读小说(预计时间: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雷雨这篇小说的全文,建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简单的标注和批注。

2. 教师让学生注意故事情节的展开,好奇问题的引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讨。

步骤三:分析人物形象(预计时间: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雷雨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九叔、季爷、季星磬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人物的品质、行为和与故事情节的关系,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步骤四:分析故事情节(预计时间: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展开、转折和高潮,并探讨每个情节的意义和主题。

2.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进行互动讨论。

步骤五:总结主题和意义(预计时间: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雷雨这篇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学生进行小结和思考,并写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主题的把握等。

2.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思考总结,进行评价和点评。

六、拓展延伸:1. 教师可以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或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情表演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戏剧欣赏》,具体内容为《雷雨》。

详细内容:1. 剧本背景及作者介绍;2. 剧本人物关系分析;3. 剧本情节解读;4. 剧本主题探讨;5. 剧本语言艺术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剧本的背景、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培养戏剧鉴赏能力;2. 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提高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3. 感受剧本的语言艺术,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剧本情节的解读、人物关系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挖掘。

重点:剧本的语言艺术分析、戏剧冲突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雷雨》剧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交加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戏剧氛围;2. 作者介绍及剧本背景:介绍曹禺及其创作《雷雨》的背景;3. 人物关系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4. 情节解读:讲解剧本情节,分析戏剧冲突;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剧本主题,如人性、家庭伦理等;6. 语言艺术分析:选取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分析语言特点;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雷雨》剧本背景、作者介绍;2. 黑板右侧:人物关系图、情节发展线索;3. 中间部分: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本内容,阐述你的观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关系分析;2. 情节解读与戏剧冲突分析;3. 语言艺术分析;4. 作业设计。

一、人物关系分析1. 人物关系图: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直观地展现人物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2.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在剧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冲突;3. 人物关系变化:关注人物关系在剧中的发展变化,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旧情复燃,周萍与四凤的爱情线等。

2024年雷雨精彩教案一等奖雷雨精彩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

2024年雷雨精彩教案一等奖雷雨精彩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

2024年雷雨精彩教案一等奖雷雨精彩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雷雨》,主要围绕该剧的第二幕进行深入剖析。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探讨周萍、鲁四、鲁妈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解读剧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理解剧中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

3. 掌握戏剧的基本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戏剧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心理变化,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

重点:剧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特点,戏剧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雷雨剧场的视频片段。

2. 学具:教材,《雷雨》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雷雨剧场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戏剧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一幕的内容,为学生梳理剧情。

(2)学生自主阅读第二幕,分析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讨论人物性格。

(3)教师讲解第二幕的戏剧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探讨其心理变化。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选择剧中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并进行角色扮演。

六、板书设计1. 剧情梳理: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2. 人物性格分析:周萍、鲁四、鲁妈等3. 戏剧表现手法:象征、暗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结合人物性格,探讨其心理变化。

答案:周朴园与鲁妈的冲突体现了封建家庭中父权与母权的对立。

周朴园代表着封建家庭的权威,而鲁妈则捍卫着家庭的传统道德。

在冲突中,周朴园表现出自私、专横的性格特点,鲁妈则展现出刚毅、坚定的品质。

2. 拓展作业: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并尝试为其写一篇心理描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深入剖析《雷雨》第二幕,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表现手法,分析人物性格,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等奖雷雨教案(3篇)

一等奖雷雨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曹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 理解剧本《雷雨》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 掌握剧本的阅读方法,包括对话、场景、动作描写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 通过分析剧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剧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爱情等社会关系的思考。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剧本《雷雨》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

- 分析剧本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曹禺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雷雨》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剧本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剧本,完成以下任务:- 总结剧本的主要情节。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 思考剧本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包括:- 周朴与鲁妈的关系。

- 周萍与四凤的关系。

- 周萍与四凤的父亲周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四、展示交流1.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包括:- 人物关系图。

- 人物心理分析。

- 主题思想阐述。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的亮点和不足。

五、拓展延伸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雷雨》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看《雷雨》的相关影视作品,进一步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剧本《雷雨》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七、板书设计```《雷雨》教案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四、展示交流五、拓展延伸六、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雷雨》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雷雨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雷雨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第5页
满天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叶子一动也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
你从文章开头体会出了什么?
铺垫
“黑沉沉”说明雷雨前云很厚、很黑、很低。 压” 写出了乌云来势凶猛,形象生动。 “一动也不动”指没 有一点风,树叶都静止不动了。“一声也不叫”说明了 暴风雨来之前很平静,为下文突然狂风大作做了铺垫。
第6页
第36页
二、巧填量词。 一( 阵 )大风 一( 片 )叶子
一( 条 )彩虹 一( 只 )蜘蛛
一( 座 )高楼 一( 道 )闪电
第37页
三、依据课文,在恰当字下打“√”。 1.满天乌云,黑沉沉地(飘 压)√下来。 2.突然一阵大风,(吹√ 扑)得树枝乱摆。 3.(打√ 拉 关)开窗户,清新空气迎面(扑 √涌 吹)
第24页
推荐阅读
雨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窗前做作业。屋里显得尤其闷热。 突然,天色暗了下来,刮起一阵狂风,要下雨了。我赶快 关紧窗户。 一会儿,粗大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 响。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 无比宽大珠帘,迷蒙蒙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瓦片上,溅 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2.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雷雨景象。(重点) 3.联络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
景象。 (难点)
第2页
经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已经初步 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关键问 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了解 课文。
第33页
●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子雨,是怎样情景。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教师点拨:首先我们能够经过查阅工具书,再联络实际生 活经验来了解题目中给出不一样雨样子,然后再仿照课文 描写雨方法来说一说。毛毛雨:指形成雨水滴极细小,下 降时随气流在空中飘动、不能形成雨丝雨。通常指很小雨。 阵雨:指降雨时间较短,雨强度改变很大,开始和停顿都 很突然雨。有时伴有闪电和雷声,多发生在夏天。 雷雨: 伴有雷电雨,多发生在夏天下午。 暴雨:大而急雨。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模板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模板

《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模板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雷雨》的情节结构,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探讨曹禺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深刻社会主题。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舞台剧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社会批判精神。

三、教学准备1.《雷雨》剧本及教学参考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生分组讨论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雷雨》的基本情节,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分析人物形象以周朴园为例,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周朴园的描述,分析其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人物进行分析,然后全班分享。

3.情节解读逐幕分析《雷雨》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转折点。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剧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第二课时1.象征手法解析引导学生关注《雷雨》中的象征元素,如“雷雨”、“花园”等。

分析这些象征元素在作品中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加深作品的内涵。

2.社会主题探讨通过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社会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全班分享。

第三课时1.舞台剧表现学生分组,每组选取《雷雨》中的某一幕进行排练和表演。

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课时1.课后作业回顾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作业,如作文、绘画等。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课堂讨论以“《雷雨》中的爱情观”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第五课时1.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感受和心得。

2.课堂小结学生表达自己对《雷雨》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雷雨》的情节、人物、象征手法和社会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舞台剧表现力。

《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 、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2 、通过揣摩戏剧人物语言来探测人物内心世界。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周朴园的语言品读,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一、导入新课1933 年,一位年仅23 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

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 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 年4 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简介剧情及课文1 、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

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

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痴呆了……2 、点击课文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雷雨》公开课赛课一等奖含课件教案

《雷雨》公开课赛课一等奖含课件教案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2024/1/26
7
情节梳理与角色关系
情节梳理
从雷雨之夜的序幕开始,通过回顾主 要事件和场景,梳理出整个故事的情 节发展脉络。
角色关系图
构建清晰的角色关系图,展示周朴园 、蘩漪、周萍、周冲、鲁侍萍、鲁四 凤等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 理解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
《雷雨》的主题深刻而广泛,涉及家庭伦理、爱情、社 会道德等多个方面,引发了观众和读者的深刻思考。
2024/1/26
4
作者曹禺及时代背景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 宝,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
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的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他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对现实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思考
色彩搭配
运用合适的色彩搭配,突出重要内 容,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21
动画效果增强互动性
2024/1/26
动画设计
01
适当运用动画效果,如渐变、移动、旋转等,增加课件的动感
和趣味性。
交互元素
02
添加交互元素,如按钮、链接、弹出窗口等,提高学习者的参
与度和互动性。
响应式设计
03
确保课件在不同设备上都能良好地展示和使用,提升学习者的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2024/1/26
8
经典片段欣赏与解读
选取经典片段
挑选《雷雨》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片段,如“吃药 ”、“雷雨之夜”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欣赏与解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认真思考 雷雨》品读交流会
• 《雷雨》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 悲剧。
• 三十年前,侍萍被扫地出门, 周朴园另娶新欢。
• 三十年后,骨肉是路人,兄弟 成仇人,工人变冤魂。
• 鲁侍萍勤劳、善良,却人生不 如意。周朴园残忍、麻木,却 一帆风顺。
• 这真是一出情感变质,人性泯 灭的悍人悲剧,是鲁侍萍的人 生悲剧,也是周朴园的人性悲 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 的悲剧。
选)——《雷雨》艺术方法及其悲剧主题的重新 探讨 (杨朴)
• …………
阅读文本 辐 射 阅读相关文本 经典作品 个性解读
教师阅读分享
真正的仁爱不是对好众 生的慈爱,而是对恶众生的 悲悯。——《禅修入门》
以不同形式, 做一个“大阅读”的践行者。
写出“悲”的出路
作业:读书笔记
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 悲剧的原因,在其它你所 读过的作品(文学、影视、 新闻等)中或了解的人物 身上帮他们找到悲剧的出 路吗?
与相关论文碰撞
• 怎么来读周鲁相会这一幕?(《细读<雷雨>》陈 思和)
• 揣之琢之,烛光洞幽——对《雷雨》中周朴园的 精神分析 (张新民)
• 梅侍萍的选择 (《细读<雷雨>》陈思和) • 人性的生存悲剧──谈《雷雨》 (胡 颖) • 周朴园的“侍萍情结”与阶级意识的纠葛与冲突
(节选) (杨朴) • “完形”的方法与悲剧命运原型模式的呈现(节
组内碰撞,全班碰撞
讨论:悲剧的原因
要求:小组内读书笔记碰撞, 讨论出本小组认为最有说服力的一 个“悲剧” 原因,并结合课文内 容找证据,最好是原文。组内做好 讨论记录;派代表全班碰撞。 (10分钟)
同样的台词,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表达
•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 来的。
听别人发言是为了自己能说话。 ——周国平
读别人的评论是为了自己能解文。 ——大阅读
与作者碰撞
• 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 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 击什么。——曹禺
与其它作品碰撞
• 看《圣经》的说,是宗教原因 • 看《古希腊神话》的说,是命运原因 • 看《爱》的说,是爱情观的原因 ………………
视界决定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