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za Accord广场协议始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广场协议
所谓“广场协议”,指的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所达成关于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的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因此进入“失去的十年”。
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为冷战战略服务,积极扶持作为战败国日本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尽快从废墟中爬起来,日本政府推行了“产业优先、发展优先、富国富民”的方针。从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七位跃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却面临着经济萧条,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美国自1982年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到1984年对外贸易赤字达到1224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多。在此之前的1980-1988年之间,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0倍,拥有2850亿美元的直接资产和证券资产,控制了超过329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资产等等,日本积累起的巨额经济财富让日本成了世界级的银行家,而同时美国也失去了世界房贷者的地位,当时的sony领袖更是甚至对世界发出了“日本可以说不”的豪言壮语,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
广场协议的具体内容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G5)财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打成一揽子协议,史称“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内容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协作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国对主要货币有序的下调。广场协议自开始实施,日元汇率一路上扬,到1986年5月,美元对日元汇率突破160日元大关,到1987年达2月22日,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七国财长会议,决定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基本稳定,史称“卢浮宫协议”(Louvre Accord)。但是,日元升值却一直持续到1988年末,进入1989年才开始有所回落。
广场协议的影响
本币的升值必将导致以本币计价的资产的升值,特别是虚拟资产,其升值幅度将远远超过本币升值的幅度。其主要原理是本币升值将增强对本国经济的信心,大量热钱将因追逐高额利润而流入本国,而投入到股票市场是热钱得到最快回笼、获得最高回报的场所,从而造成股市的上涨。广场协议签订三个月后,1986年1月,日经指数225指数拉开了四年大牛市,
起点为13000点,到年末升至16400点,相比1983年的平均水平升幅近一倍之多,到1987年底股价指数突破2万点。1988年东京股市总成交额为286亿日元,总市值为477亿日元,分别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1.6倍和1.5倍。到1989年底日经指数达到的38957.44点的历史高点,日本股市总市值为GDP的1.6倍,占全球股市市价总额的42%,估价平均市盈率也到了250倍的惊人水平。
1989年至1990年,面对房地产泡沫与愈演愈烈的投机之风,日本政府收缩银根,采取一些列紧缩性宏观政策,控制不稳定的经济膨胀,最终却导致经济泡沫的破灭与崩溃。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多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被集中释放出来,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日经指数在1989年底高达近39000点,到了1992年,一路下滑到14000点,几乎跌了2/3。2001年3月13日,东京股市暴跌,日经平均股价最终以11819.70日元结束了当天的交易,跌破了12000日元的心理大关,创下1985年2月以来的新低。据经济学家估计,日本泡沫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6万亿美元,日本为泡沫经济付出了惨重代价。
补充:由于德国马克,法郎,英镑等货币实施紧盯美元的政策,造成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美国用提高关税来迫使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首先马克投降,最后日本投降。最终在美国纽约签署所谓的广场协议,让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浮动。
在中国国内,有关“广场协议”的看法在普通人眼中几乎毫无争议,自然是西方国家精心策划实施的聚集日本崛起的一场惊天大阴谋。但有趣的是,中国学术界对此看法却大有不同。大部分学术期刊上关于“广场协议”的研究,即便最接近阴谋观点的论调也承认,“广场协议”本身并不足以导致日本经济持续萧条,最多只能算一个导火索而已。多数研究者认为,“广场协议”至多只能算是诱发日本病的原因之一而已,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根源还在于经济结构的自身缺陷和日本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
具体举例来说,在日元升值之后,日本政府僵化的“升值必然带来萧条”的逻辑导致其做出了一系列不正确的政策决定,以持续性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不存在的出口挑战。实际上,在“广场协议”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对美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
将“广场协议”作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罪魁祸首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和国际贸易关系发展的一个结果,即便没有“广场协议”这样极端的方式,也会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日本银行前副行长绪方四十郎认为,日本本该早做调整,但调整的延迟导致日本最终迫于压力做出了被动性调整,在被动性调整之后,日本又一次次的耽误了其他政策调整,最终产生了日本病。绪方四十郎先生的观点在日本并不孤单,有很多日本人支持这种观点。相反,认为“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病的观点却往往存在于右翼极端主义分子之中。
其实,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前后的政策失当应为日本进入低增长时期负主要责任。老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广场协议”前五年,日本连年顺差,到协议签订时,日本已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近1300亿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日元兑美元合理汇价该是108:1,但1985年的名义汇率水平仅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