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因子 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实验相关感染以吸入气溶胶最为常见
实验室感染定义
实验室操作人员出现与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相 关的临床症状、体征或者疾病的;
实验室操作人员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或者 疾病尚不能排除实验室感染的;
实验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非实验室人 员感染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等实验室病 原微生物泄漏的;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 。
生物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 从事病原微生物的操作,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
岗证书;
• 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
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 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 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 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 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
• 实验室防护区
—实验室的物理分区,该区域内生物风险 相对较大,需对实验室的平面设计、围护 结构的密闭性、气流,以及人员进入、个 体防护等进行控制的区域。
生物安全实验室
— 指从事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相关研 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实验室。根 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 护措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4 级,1 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以 BSL-1、BSL-2、BSL-3和BSL-4表示实验 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随着SARS 疫情的暴发,以及禽流感、 O157:H7 大肠杆菌感染、猪链球菌感染、 甲型H1N1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不断出现, 各国对病原微生物的监测越来越重视,对病 原微生物实验室的需求越来越高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 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 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 验室安全责任的要求。
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实验室感染是实 验室生物安全的最大威胁,实验室相 关感染大部分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 生物安全意识不强、人为操作错误、 实验室技术欠佳和仪器的错误使用等 原因造成的,所以良好的操作技术规 范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 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 四类:
• 影响实验结果的判定及实验的科 学性和可
信性
• 引起实验室感染或中毒事件 • 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发生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范
• 实验室的运行规范 • 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 • 针对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规范 •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
二、HIV检测实验室相关生物安全
1、范围 艾滋病实验室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艾滋病实验室的安全 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
国务院第424号令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 原则(试行) » 卫生部颁布2004年6月1日起 实施
«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 卫生部发布
3、HIV实验室的生物危害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
HIV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要求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敏
一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与范围
• 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场所 • 按学科领域可分为——生物学、化学和物理
实验室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传染性物质操作
活动的实验室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因为实验活动的特殊性,
其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活动操作对象主要 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其中的大部分生物因子能引起人或动物的 发病,有的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实验室 因实验活动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 物,如果不通过严格的处理或处置,可能 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 成严重危害
2、相关法律和标准 «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
则» (WS233-2002)卫生部2003年8月1 日起实施
«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8)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卫疾控发 子[2006]218号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掌握
各种仪器、设备、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对于 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 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
点。
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染定义 是指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发生与实验活动相
关的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实验室内 环境包括气体、液体和各种固体表面的污染。 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染后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 微生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
• 微生物气溶胶吸入 • 刺伤、割伤 • 皮肤、黏膜污染 • 食入 • 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
……
还有许多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风险评估与控制
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 物因子时,应进行生物风险评估。风险评 估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生物因子的种类、 来源、传染性、致病性、变异性、易感性、 传播途径、潜伏期、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感染剂量、浓度、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 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生物危险
感染性的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 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动物或植物都是一 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
Animals
Humans
Plants
• 实验室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
– 传染来源:感染性生物因子 – 传播途径:径口、经皮肤、经呼吸道 – 易感人群:实验室操作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 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 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 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 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 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 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 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实验相关感染以吸入气溶胶最为常见
实验室感染定义
实验室操作人员出现与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相 关的临床症状、体征或者疾病的;
实验室操作人员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或者 疾病尚不能排除实验室感染的;
实验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非实验室人 员感染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等实验室病 原微生物泄漏的;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 。
生物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 从事病原微生物的操作,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
岗证书;
• 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
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 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 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 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 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
• 实验室防护区
—实验室的物理分区,该区域内生物风险 相对较大,需对实验室的平面设计、围护 结构的密闭性、气流,以及人员进入、个 体防护等进行控制的区域。
生物安全实验室
— 指从事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相关研 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实验室。根 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 护措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4 级,1 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以 BSL-1、BSL-2、BSL-3和BSL-4表示实验 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随着SARS 疫情的暴发,以及禽流感、 O157:H7 大肠杆菌感染、猪链球菌感染、 甲型H1N1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不断出现, 各国对病原微生物的监测越来越重视,对病 原微生物实验室的需求越来越高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 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 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 验室安全责任的要求。
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实验室感染是实 验室生物安全的最大威胁,实验室相 关感染大部分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 生物安全意识不强、人为操作错误、 实验室技术欠佳和仪器的错误使用等 原因造成的,所以良好的操作技术规 范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 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 四类:
• 影响实验结果的判定及实验的科 学性和可
信性
• 引起实验室感染或中毒事件 • 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发生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范
• 实验室的运行规范 • 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 • 针对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规范 •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
二、HIV检测实验室相关生物安全
1、范围 艾滋病实验室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艾滋病实验室的安全 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
国务院第424号令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 原则(试行) » 卫生部颁布2004年6月1日起 实施
«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 卫生部发布
3、HIV实验室的生物危害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
HIV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要求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敏
一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与范围
• 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场所 • 按学科领域可分为——生物学、化学和物理
实验室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传染性物质操作
活动的实验室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因为实验活动的特殊性,
其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活动操作对象主要 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其中的大部分生物因子能引起人或动物的 发病,有的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实验室 因实验活动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 物,如果不通过严格的处理或处置,可能 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 成严重危害
2、相关法律和标准 «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
则» (WS233-2002)卫生部2003年8月1 日起实施
«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8)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卫疾控发 子[2006]218号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掌握
各种仪器、设备、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对于 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 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
点。
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染定义 是指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发生与实验活动相
关的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实验室内 环境包括气体、液体和各种固体表面的污染。 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染后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 微生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
• 微生物气溶胶吸入 • 刺伤、割伤 • 皮肤、黏膜污染 • 食入 • 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
……
还有许多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风险评估与控制
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 物因子时,应进行生物风险评估。风险评 估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生物因子的种类、 来源、传染性、致病性、变异性、易感性、 传播途径、潜伏期、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感染剂量、浓度、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 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生物危险
感染性的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 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动物或植物都是一 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
Animals
Humans
Plants
• 实验室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
– 传染来源:感染性生物因子 – 传播途径:径口、经皮肤、经呼吸道 – 易感人群:实验室操作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 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 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 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 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 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 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 预防措施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