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对照的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

中英文对照的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
中英文对照的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

中英文对照的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1.Hello ! 你好!

2.How are you ? 客人好!(叔叔好。/阿姨好。)

3.Good morning . 早上好!

4.Good morning, teacher ! 老师好!

5.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6.Goodbye. 再见。

7.See you later. 一会儿见。

8.See you tomorrow. 明天见。

9.Welcome to our school. 欢迎来到我们学校。

10.Glad to meet you . 见到你很高兴。

11.Welcome here next time. 欢迎下次再来。

12.You first ,please. 您先请。

13.Please walk slowly. 请慢走。

14.Excuse me . 打扰一下。(不好意思。/很抱歉。)

15.I ‘m not intentional. Please forgive me . 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16.Sorry. 对不起。

17.Not at all. 没关系。

18.Can I help you ? 我能帮助你吗?

19.Thank you . 谢谢。

20.Thanks ,I can manage it . 谢谢,但我自己能行。

21.No thanks. 不用,谢谢。

22.Take it easy. 别着急。

23.Could you do me a favor? 可以帮帮我吗?

24.No problem. 没问题。

25.Don’t worry. I will help you. 别担心,我会帮你的。

26.It’s my pleasure t o help you . 我很愿意帮助你。

27.Thank you for your help. 谢谢你的帮助。

28.It’s my pleasure. 这是我应该做的。

29.Please tell me. 麻烦你告诉我一下。

30.May I ask a question?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31.Of course. 当然可以。

32.Let me think over, please. 请让我想一想。

33.Add some trouble to you . 给你添麻烦了。

34.This way ,please. 请这边走。

35.Keep environment tidy,please. 请保持环境卫生。

36.Keep off the grass,please. 请不要践踏草坪。

37.Please take care of safety. 请注意安全。

38.Be quiet, please. 请安静。

39.Wait a minute, please. 请稍等一下。

40.Please queue up . 请自觉排队。

41.Please close the door. 请关上门。

42.Please open the window. 请把窗户打开。

43.Please close the tap. 请关上水龙头。

44.Please be quiet in the classroom. 请在教室里保持安静。45.Don’t combat, please. 请不要打架。

46.May I come in? 我可以进来吗?

47.Who is it, please? 请问你是谁?

48.Come in, please. 请进。

49.Sit down ,please. 请坐。

50.Have some water, please. 请喝水。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主题班会

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主题班会 一、学生对老师的文明用语 1、遇到老师:老师好!老师再见! 2、请求老师帮助: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没有听明白,您能不能给我再讲一讲?谢谢老师。 3、到办公室找老师:(敲门)报告老师,这是我们班的作业本,全部收齐了。老师再见。 4、受到批评、得到表扬,受到冤枉 (受到批评)老师,您批评得对,我一定改正。 (得到表扬)谢谢老师 (受到冤枉)老师,我也有责任,以后我会注意的。 5、教师家访: 老师,您请进。老师,您请坐,请喝茶。 妈妈,这是我们的张老师。张老师,这是我妈妈。 6、在教室、校园里遇到领导或客人、老师来听课或参观 客人好!校长好!老师好!老师再见!客人再见! 7、班干部向老师汇报工作 老师,近来班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您什么时候有空,向您汇报一下。 二、孩子对家长的文明用语 1、上学出门或放学回家 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再见。爸爸(妈妈),我放学回来了。 2、在家需要父母帮助时 妈妈,请您帮助我找一下我的校服,好吗? 妈妈,请您快一点好吗?不然,我要迟到了。谢谢妈妈。

3、家中来了客人 张叔叔,您来了,快请进。爸爸、妈妈,张叔叔来了。 张叔叔,您请坐,我去沏茶。 张叔叔您慢走,再见! 4、随家长外出做客时 王伯伯好!刘阿姨好!王伯伯,刘阿姨再见,请您留步。 5、去爷爷奶奶家时 爷爷、奶奶好!您俩最近身体好吗?我可想您俩了! 爷爷、奶奶,我回去了,您俩要多保重身体,下周我再来看望爷爷、奶奶。 6、老师请家长 妈妈,我们老师请您明天抽时间到学校去一趟,您别着急,没有什么大事,是我的错,我一定改。 三、同学们之间的文明用语 1、上学路上,同学相遇:***,你好! 2、课间,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哎呀!对不起!对方:没关系。 3、在教室,踩着同学的脚了:对不起,看看伤着没有?(对方)没关系。 4、打电话:(接电话)您好!请问您找谁? 文明礼貌用语十三个字: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_王毅敏

2001年9月第9卷 第3期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J o urnal of Xi'an Fo reig n Lang uag es U niv er sity Sep.2001 V o l.9N o.3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王毅敏 (西安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谦逊与客套、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1)03-0055-02 一、中西两种礼貌原则 礼貌是维系人们交际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纽带。为避免由于言语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应使用礼貌原则。 1.Leech的西方式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研究礼貌现象的基础上,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 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原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2.顾曰国的中国式礼貌准则 顾曰国教授对礼貌原则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了五项与汉语文化相关的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即“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指谈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台”、“尊”。 2)称呼准则。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的称呼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3)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如:死亡、性事、排泄、绝症、较低下的职业和犯法行为等。 4)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5)求同准则。指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愿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人们往往是“先礼后兵”,“先褒后贬”。这也就谈到“脸”和“面子”的问题,“脸”主要指与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种社会价值,当人的所作所为符合并加强了这种正价值,他就“有了脸”,或“露了脸”;当个人所作所为与这种正价值相悖,他就“丢了脸”,“没脸”或“不要脸”。从语用角度看,“脸”与“面子”通常与“训斥”、“批评”、“指责”、“邀请”及“请求”联系在一起,如甲在公开场合批评乙,乙会认为“没面子”,“没给他留脸面”。当人们考虑到自己或别人的脸或面子时,礼貌就成了很有用的语用手段,人们追求的往往是“求同准则”。 由此可见,英汉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出。但是,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 · 55 ·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pressions on Politeness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I. Introduction引言 II.汉英礼貌原则 A.中西礼貌原则的共同处 B. 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1.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2.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C.汉英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观念 III.礼貌用语在应用中的差异Differenc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礼貌的内涵差异Different views about polit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2)礼貌的实际语用差异 ●1,称呼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addressing terms ● 2. 问候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greetings ●谦语、敬词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 3. 语言称赞策略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praising strategy

● 4. 致谢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acknowledging thanks ● 5.道歉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apologising terms ●词语文化内容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3)中西礼貌差异的原因 IV、Conclusion结束语 参考文献: 《英汉礼貌用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礼貌用语比较谈》 《中西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基于文化差异的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

常用的礼貌用语

常用的礼貌用语 ————双庙明德学校文明礼仪学习培训材料使用礼貌用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给人一个尊敬舒适的感觉,同时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好感。下面举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供大家参考。 1、问候用语。问候语是交谈的引人阶段,是交谈的第一礼仪程序。一般不强调具体内容,只表示一种礼貌,。它简单明了,不受场合的约束。不论是何种场合,同所有的人见面时都应该省略问候。问候时表情应该自然、和蔼、亲切、面带微笑。不论是何人以何种方式向自己问候,只要对方是善意的,都应给予答复,不可置之不理。常见的问候语有“您好”、“大家好”、“早上好”、“上午好”等等。 致谢用语。感谢是对对方的“付出”最直接的肯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心真意的感谢,至少应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大方。尽管许多人帮助他人并不指望得到回报,但对于接受帮助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时而主动表示真诚的感谢。及时主动,说明你十分尊重他人的帮助,也说明你是一个性格爽直、懂得你情的人,这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感情。当别人帮了你哪怕是一点小忙,应该说“谢谢”、“麻烦您了”、“非常感谢”;当接受别人赠物或款待时,应该说“谢谢”;拒绝时应该说:“不谢谢”,而不应该说:“我不要”或者“我洋喜欢”之类的话语。在历史唯物主义感谢时也可以说明原因,如:“谢谢、你送给我的礼物,我非常喜欢”、“谢谢您借给我的书,我早就想买了”等等。 3、道歉用语。“对不起”是常用的道歉用语。做了不应该做的事

应及时道歉说:“对不起,实在抱歉”、“真过意不去”、“真是失礼了”,不经意打扰别人应该说“对不起,打扰了、“对不起,打断一下”等等,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说:”对不起“,离开宴会或中途离开会议要说”对不起“,公共场合无意之中打了个“喷嚏”、打了个“哈欠”要说“对不起”,约会迟到了要说“对不起”,上课晚了几分钟要说“对不起”。当一方说“对不起”时,作为被道歉的另一方也不应该横眉冷对道歉者或者觉得理所当然,而应该用“没关系”之类的礼貌用语来应答,发示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4、欢送用语。常用的欢送用语主要包括“欢迎”、“欢迎光临”、“欢迎您的到来”、“很高兴见到您”、“恭候光临”等等。常用的送别语主要包括“再见”、“欢迎下次光临”、“多多保重”、“一路顺风等等。” 5、征询用语。在想求得帮助时应使用征询用语,为他人服务也应该征询在先,这样做既热情又有礼貌,征询用语一般有主动式、开放式和封闭式三种。主动式征徇用语,如“需要帮助吗”、“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您需要什么”、等;封闭式征询用语,如“你觉得这东西怎么样”、“您是不是很喜欢这样做”、“您不来尝试一下吗”、“您不介意我来帮助你吧”等:开放式征询用语,如“您需要这一种还是那一种”、“黑、白、灰喜欢哪一个”等。 6赞美用语。称赞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好的称赞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不好的称赞让人感到芒刺在背,浑身不舒服。称赞不要让人误会为挖苦,。感谢不要让人感到空洞,这是最重要的。赞美用语要表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6700868.html,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作者:陈忠良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1期 摘要:礼貌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性。礼貌用语在英汉语中都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不同文化中,语义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在语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常见的英汉礼貌用语,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它们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对比;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06-02 礼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礼貌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导致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每个民族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本文试图找出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和相似之处,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英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主要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在英语中分别对应thank you,please,sorry(excuse me),goodbye,汉语中分别对应谢谢、请、对不起、再见。英汉语中的这些用语,在语义上基本对应,但它们却具有语用上的差异。 1.致谢语:“谢谢”和“thank you”。汉语中的“谢谢”和英语中的“thank you”基本语义是对应的,但两者有着很大差别。首先,“thank you”的使用频率比“谢谢”更高。在汉语中,家庭成员之间基本不用“谢谢”,熟人、亲戚好友之间,也很少用。而英美人则相反,熟人、亲戚朋友、家庭成员之间均用“thank you”这句话。其次,“谢谢”和“thank you”在使用的范围和场合上也有差别。当讲汉语的中国人得到别人的恭维、赞扬或邀请时往往采用谦虚推让、贬己尊人甚至是否认自己的方式,而英美人在受到称赞或邀请时,会高兴地表示谢意。此外,讲汉语的人在接受服务时,常常向服务员表示谢意,而英美国家则相反,往往是服务员向顾客表达谢意。另外,英汉两种语言对于“谢谢”和“thank you”的回答也存在差异。当受别人感谢时,讲汉语的人会回答“不客气”或“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等类似的话,而讲英语的人则会回答“You are welcome”或“I am glad to help you!”等。如果将汉语的回答“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译成英语为“Never mind. It’s my duty.”而在英语中“Never mind”是在对方表示道歉时才使用的回答语,而“It’s my duty”通常是值班人员或工作人员的用语,表示是职责所在,不得不为之的意思。最后,英语的“Thank you”并不总是表示感谢,有时作为一种窘迫下的解脱之词,还表示要结束 谈话,甚至表示拒绝的搪塞之词。英语中,“thank you”也常用回答别人的恭维和赞美。在英语中,一般遵循“一致准则”。当有人夸奖时,受夸奖者的回答往往是“Thanks!”或“Thank you (very much)!”。但在中国,面对夸奖则遵循“谦虚准则”。中国人通常是“否认”或“自贬”,如:“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一、引言 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 (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因此,汉文化中现代“礼貌”概念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决定着它与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在内涵上完全不同。 2.英语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2.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礼貌作为一种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在英语文化中也能找到其渊源。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英语中“礼貌”(politeness)是和“宫廷”(court)及“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说,“politeness”和“polite”都与词根“polis,polit”有直接联系,这两个词根由希腊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而这两个希腊词根就指城市或城市的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其次,英语中polite的同义词有courteous,urbane和civil。这些词原本都用来指宫廷中或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何兆熊指出:“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礼貌和宫廷及城市之间的词汇上的联系。历史上某个时期城市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时期宫廷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2]如上所述,汉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

文明礼貌用语及其使用

文明礼貌用语及其使用 1、十字文明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2、十字礼貌用语的使用: (1)“您好”:是向别人表示敬意的问候语和招呼语。(使用“您好”能使服务对象感到温暖亲切。) (2)“谢谢”:是表示感谢的礼貌用语。别人给你做事和帮忙,无论对你的帮助是大是小,都应面带微笑,目光注视对方,自然的说“谢谢”。 (3)“请”:是表示对他人的敬意。通常在请求别人做某事时、表示对他人关切时、表示谦让时、要求对方不要做某事时、关心或安抚他人时、希望得到别人谅解时,都要“请”字当头。 (4)“对不起”:是表示歉意的礼貌用语。通常是在对别人造成不便或有过失行为时、需引起他人注意时、需要打断他人之间的谈话时都应真诚的说出。(5)“再见”:是人们在分别时说的告别语。说“再见”应面带微笑,目视对方,并借助动作进一步表达依依不舍,希望重逢的意愿,如握手、鞠躬、摆手等 礼貌用语(一)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等候客人用“恭候”,客人来到称“光临” 未及欢迎说“失迎”,起身做别称“告辞” 看望别人称“拜访”,请人别送用“留步” 出门送客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请人休息称“节劳”,对方不适说“欠安”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告辞用“指教” 求人解答用“请教”,盼人指点用“赐教” 欢迎购买用“惠顾”,请人受礼说“笑纳” 请人帮助说“劳教”,求人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用“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赞人见解称“高见” 对方来信称“惠书”,赠人书画题“惠存”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 老人年龄说“高寿”,女士年龄称“芳龄” 平辈年龄问“贵庚”,打听姓名用“贵姓” 称人夫妇为“伉俪”,称人女儿为“千金” 礼貌用语(二) 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 仰慕已久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人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 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 2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 3 玛丽?巴顿的女性意识 4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5 论D.H.劳伦斯诗歌中的救赎意识 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8 对《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及其女儿们的人物评论 9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1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 12 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3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悲剧成因 14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15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 16 庞德对李白诗的误读——《华夏集》诗学探微 17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8 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19 Double Consciousness of Fitzgerald: Nick and Gatsby 20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1 Black Women's Searching for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Sula 22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23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4 An Analysis of Space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25 汽车广告中的双关研究:关联理论视角 26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 27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28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29 30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 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2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33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34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 35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36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7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 38 《隐形人》(混战)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39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40 隐喻视角下的政治新闻语篇分析 41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2论简奥斯丁在《傲慢和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对林语堂的《吾国和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4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5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和情人》的女性主义 6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7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8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9《紫色》中“家”的解读 10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1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12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3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分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14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和翻译 16文类、历史和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7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18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9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20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1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22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23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24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25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26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和情感》中的体现 27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28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9中英文颜色词的非对应翻译 30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31《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32女性主义解读《傲慢和偏见》中的柯林斯 33《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34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35论翻译的艺术 36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37《王尔德童话故事》的翻译美学探析 38《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时髦女郎的对比 39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 40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41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 论文导读: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本文从中英“礼貌”概念的渊源、文化差异、礼貌用语差异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从比较的角度对汉英礼貌用语作一梳理。关键词:礼貌,渊源,文化差异,比较 一、概述 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礼貌语言。正如有些语言学家提出的,人类社会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却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礼貌语言是一个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共同探讨的传统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早在50年代,美国学者E. Goffman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最初的礼貌模式。根据他的解释,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iated)或“丢脸”(losing face)之类的感情概念有关。人们往往会在交际中“给面子”、“丢面子”、“留面子”,故人们要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1987年,英国学者布朗(P. Brown)和莱文森(S. 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中的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因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他们把它分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种:前者指人们期望自己的言行、思维等得到肯定和赞赏,后者指人们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自由不受侵

犯。这样,礼貌也就随之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 Leech)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重新进行了归纳和分类,认为礼貌原则由得体、慷慨、赞誉、谦虚、一致和同情等六个准则构成。利奇的礼貌原则注意自身并尊重他人,二者兼顾,更符合言语交际的本质。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古就有“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的说法。近年来,礼貌语言问题更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重视。一些学者引进了西方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如陈融的《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了布朗、莱文森的礼貌模式;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介绍了利奇的理论;钱厚生的《礼貌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一文描述了礼貌语言研究在西方的发展概况。还有不少学者把西方的语言理论与汉语的独特现象相结合。顾曰国撰文深入研究了礼貌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和含义,归纳了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原则: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这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贬己尊人是中国式礼貌的突出特点,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礼貌原则或准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如果各自按各自的礼貌原则行事,就会产生误解或冲突。因此,各社会群体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有共同之处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说,对其差异的探索似乎更为重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学设计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学设计 ——语言文明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但是,我们有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粗俗、傲慢等,严重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1、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和校园礼貌用语 学生对照教材自己学习,深刻领会这些礼貌用语,活学活用。 2、知识问答 要做到语言文明,首先要会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你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吗?现在我们来做个问答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你想别人帮的忙,应该说什么?(请帮个忙) 早上起床后见到别人说什么?(早上好) 平时见到别人要说什么?(您好) 晚上睡觉前对人要说什么?(晚安) 分别应该说什么?(再见) 别人送你时,你应说什么?(请留步) 别人帮了你的忙时要说什么?(谢谢) 不小心碰了别人或打扰了别人,应说什么?(对不起,请原谅,

很抱歉) 对方向你道歉时你应说什么? (别客气,没关系) 对老年人应该怎样称呼?(老大爷、老奶奶) …… 3、语言文明的注意事项 要待人有礼,就要说话文雅,不用粗野庸俗甚到下流的词语。平时多用请求商量的口气说话,少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如“您请坐”、“请打开窗户”、“好吗”、“请你让开点”等。同学之间不要称“小姐、先生、哥们、姐们”。平时,我们对老师,家长以及对他人说话一定要和气,要做到热情而且有礼貌。以前,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说话要文雅,往往会出言不逊而得罪人,或者说话过程中时不时带些粗话、脏话。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要注意克服和纠正。 4、课堂小结 说话文明有礼是我们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讲话文明和礼貌待人,这也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融化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小学生礼貌用语

劳驾了、让您费心了、实在过意不去、拜托了、麻烦您、感谢您的帮助很抱歉、请稍等、请多包涵 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一、客套话 1.“留步”用于主人送客人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2.“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3.“失敬”向对方表示歉意,责备自己礼貌不周;“失陪”表示不能陪伴对方;“失迎”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 4.“费神”“费心”意思是耗费心神、精神,多用于请托或致谢。 5.“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6.“屈就”用于请求别人担任职务;“屈尊”意思是降低身份俯就。 7.“久仰”意思是仰慕已久,用于初次见面;“久违”意思是好久不见,用于久别后相见。 8.“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9.“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10.“麻烦”表示使人费事或增加负担。 11.“幸会”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 12.“包涵”用于请别人原谅。 13.“心领”用于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 14.“指正”用于请别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教”用于请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作品提出批评或意见。二.谦辞 1.“小”用于称呼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常见的如:“小弟”,用于男性朋友或熟人之间称自己;“小儿”,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小店”,称自己的店。 2.“拙”称呼自己的文章、见解等。常见的如:“拙笔”用于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见”,用于称自己的见解;“拙着”,用于称自己的着作。 3.“刍”用于称呼自己的见解等。常用的如:“刍议”用于称自己的议论;“刍见”用于称自己的见解。 4.“家”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常用的如:“家慈”“家母”,用于称自己的母亲;“家严”“家父”,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兄”,用于称自己的哥哥。 5.“敝”用于称呼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的如:“敝人”用于谦称自己;“敝处”用于谦称自己所在的地方;“敝校”用于谦称自己的学校。 6.“过”用于评价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常用的如:“过奖”,意思是过分的表扬或夸奖,用于对方赞扬自己时;“过誉”,意思是过分的称赞,用于对方称赞自己时。

学校文明礼貌用语(中英文)

1.上下楼梯,有序右行。 Keep right and in order when using the staircase. 2.轻声慢步,文明礼貌。 Speak gently, walk slowly and keep good manners. 3.不冲撞疯打,不滑行拥堵 Be quiet and in order. 4.课间活动,讲究文明 Cultivate civility when doing activities. 5.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Keep safe when using the staircase. 6.不讲粗话不骂人,不乱丢来不乱扔。 Speak politely and keep clean. 7.防滑防摔防坠防挤 Watch out when walking and running. 8.防磕磕碰碰,防意外伤害。 Keep away the collision and the unintentional injury. 9.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The reason for education is to seek knowledge. The reason for study is to be a true man. 10.你不能改变容颜但可以展现笑容 You can’t change the appearance but you can show the smile. 11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You can’t control the weather but you can change your mood. 12.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You can’t foresee tomorrow but you can hold today. 1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兴趣源于天赋。 Interest originates from genius. 兴趣在于激发培养 Interest lies in stimulating and developing. 14.创新热情在这里激发,创新意识在这里实现。 Innovation enthusiasm is aroused here .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s achieved here. 或者:Here is a place for you to arouse innovation enthusiasm and achiev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15.社会进步靠科学。 Social progress depends on science. 科学发展靠知识。 Scientific development depends on knowledge. 丰富知识靠努力。 Rich knowledge depends on endeavor.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 一。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 例1:问候语 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 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但是不能这样打招呼:“You are repairing your car?”(你在修车吗?)你这样一问,他会莫名其妙地瞪着你,不明白你是什么用意。 英美人互相打招呼时,一般只需说“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如果遇上熟人,需要与对方多说几句,那么可以谈谈天气情况,或者说说即将来临的考试等。 英美人很尊重别人的隐私(privacy),他们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更忌讳问别人的年龄和收入。中国人路见时常问,“你去哪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 别人邀请你到他家吃饭,当然不能吃完就走,总要再等半小时左右。主人谈兴正浓,你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也就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话锋;主人显得疲倦,缺乏谈话兴趣了,或主人还有别的事要做,那么就该早些告别。关于这些礼貌与习惯,中外都是一样的。例2:告别语

中英礼仪差异

中英礼仪差异 BBC地道英语口语:Etiquette 礼仪 Helen: This is Real English from BBC Learning English. I’m Helen. Jean: 我是董征. Helen: Today we’re going to look at words and phrases that are often seen in the newspapers or heard on the television. Jean: 想要跟上时代,不妨收听Real English.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词语是? Helen: Today’s new word is etiquette –E.T.I.Q.U.E.T.T.E. – etiquette. Jean: Etiquette.如今我们很少听说这词语,它非常特别,可以解释一下吗? Helen: Well, etiquette means the formal rules of polite, correct behaviour, in a society. Jean: 礼貌的规则,正确的行为,听起来好复杂 Helen: Not really. For example, Chinese etiquette is very different to American etiquette. Jean: Etiquette 这个词指在一个社会中正确的礼貌的行为,国家不同,标准也不同。举个例子吧? Helen: Well, for example in a British company, 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