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土的分类标准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 土的粒度成分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种粒度的矿物和有机质的含量和比例,通常用筛分法或沉积分法测定。

根据粒度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土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不同类型。

2. 土的矿物成分土的矿物成分是指土中各种矿物的含量和比例,包括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等。

根据矿物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土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硅质土、碳酸质土、磷质土等。

3. 土的有机质成分土的有机质成分是指土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比例,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骸和微生物等。

有机质成分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含量和性质。

4. 土的化学成分土的化学成分是指土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包括硅、铝、铁、钙、镁等。

化学成分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含量和比例。

5. 土的结构特征土的结构特征是指土中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和孔隙率等结构特征。

这些特征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结构特征。

6. 土的物理性质土的物理性质是指土的密度、孔隙率、含水量、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对土壤的工程性质和环境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

7. 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等性质,包括压缩性、抗剪性、抗压性等。

这些性质对土壤的工程性质和环境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力学性质。

8. 土的环境因素土的环境因素是指土壤所处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环境因素。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国际土壤分类标准是对土壤进行分类和命名的一套体系,旨在统一全球土壤科学研究和土壤管理的标准。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性质和利用特征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壤的特点和功能,并为土壤科学家、农民、环境保护者等提供有效的参考。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土壤阶和土壤亚阶。

土壤阶是对土壤的大致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和性质进行划分;土壤亚阶则是对土壤阶进行细分,更加具体地描述土壤的特征和利用价值。

根据国际土壤分类标准,土壤阶分为十二个大类,分别是:岩石残积土、风化层土、黏土、砂质土、砂质黏土、粉砂质黏土、粉砂质土、粘粒质黏土、粘粒质土、有机质质土、有机质质黏土和有机质质砂。

这些大类是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进行划分的,每个大类下还有具体的亚阶。

在每个大类下,还有更加细致的亚阶分类。

例如,在岩石残积土这个大类下,可以细分为岩石残积黏土、岩石残积砂、岩石残积粉砂等亚阶。

这些亚阶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利用特征进行划分的,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土壤的特点。

国际土壤分类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有助于推动全球土壤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土壤管理和保护的水平。

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分类和命名,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功能,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国际土壤分类标准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土壤科学研究和应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土壤分类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可能会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因此,在使用国际土壤分类标准时,需要关注最新的版本和修订情况,以确保科学性和实用性。

总之,国际土壤分类标准是对全球土壤进行分类和命名的一套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

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土壤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指导,并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土壤科学研究和应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这一标准,以适应不同地区和领域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土壤的划分依据及标准可以有多种,如下所示:
1. 根据土壤的组成:可以根据土壤中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来划分土壤类型,通常包括砂壤土、黏壤土和粉土等。

2. 根据土壤的质地:可以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比例来划分土壤类型,一般包括砂壤土、壤壤土和粘土等。

3. 根据土壤的颜色:可以根据土壤中颜色的种类和明暗程度来划分土壤类型,例如红壤、黄壤、黑壤等。

4. 根据土壤的水分状况:可以根据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饱和度来划分土壤类型,如湿壤、旱壤、水logged土等。

5. 根据土壤的排水性能:可以根据土壤的排水性能来划分土壤类型,例如良排水土、中等排水土和差排水土等。

6. 根据土壤的肥力:可以根据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供给能力来划分土壤类型,如肥沃土、中等肥力土和贫瘠土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土壤划分依据及标准,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应用场景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土壤中颗粒物质的粒径大小和其所占比例来进行分类的。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粉砂、壤土、粘土等颗粒物质的组成比例。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土壤质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十分必要。

根据《土壤颗粒分级及其名称》(GB/T 50123-1999)的规定,中国土壤质地主要分为砂质土、粉砂质土、壤土、粘土和其他土质。

具体的分类标准如下:1. 砂质土。

砂质土的颗粒粒径在0.05mm~2mm之间,其中砂的含量在85%以上。

砂质土的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容易渗透,适合于种植旱作作物。

2. 粉砂质土。

粉砂质土的颗粒粒径在0.002mm~0.05mm之间,其中砂和粉砂的含量相近。

粉砂质土透气性和保水性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型,适合于多种作物的种植。

3. 壤土。

壤土的颗粒粒径在0.002mm~0.05mm之间,其中粉砂和粘土的含量相近。

壤土透气性较差,但保水性较好,适合于种植水稻等作物。

4. 粘土。

粘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002mm,其中粘土的含量在40%以上。

粘土透气性差,但保水性好,容易粘结,适合于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

5. 其他土质。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的土壤质地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沙壤土、壤砾土等,它们的颗粒组成和比例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

总的来说,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土壤中颗粒物质的粒径大小和其所占比例来进行分类的。

不同的土壤质地对作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应不同作物的种植需求。

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通过对土壤质地的认识和分类,能够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工作。

土 的 分 类

土  的  分  类

土的分类
一.一般土的分类
注:定明时应根据粒径分组。

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确定,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

075c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黄土按塑性指数分类:塑性指数大于10为黏质黄土,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为砂质黄土。

二,土的密实程度
土的野外鉴别一.土的野外描述
二.土的野外鉴别
三,土的潮湿程度野外鉴别
四.土的密实程度野外鉴定
碎石类土密实程度野外鉴别
﹙注:碎石土锤击数划分仅作参考﹚
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辽阳至哈尔滨段定测钻探技术质量要求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土是土木工程中的基础材料,其性质的不同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有着重要的
影响。

因此,对土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工程土壤分类和土的工程性质分类两大方面。

一、工程土壤分类。

工程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的成因、物理性质、工程性质等特点将土壤进行分类。

按照土壤的成因,可以将土壤分为风成土、水成土、冻土、人工填埋土等类型;按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可以将土壤分为砂土、粉土、壤土、粘土等类型;按照土壤的工程性质,可以将土壤分为可塑土、不可塑土、膨胀土、坍塌土等类型。

这些分类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根据土壤的分类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工程方案,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土的工程性质分类。

土的工程性质分类是指根据土的工程性质将土进行分类。

土的工程性质主要包
括土的承载力、变形特性、渗透性等。

根据土的承载力不同,可以将土分为高强土、中强土、低强土等类型;根据土的变形特性不同,可以将土分为压缩性土、膨胀性土、塑性土等类型;根据土的渗透性不同,可以将土分为渗透性土、不渗透性土等类型。

这些分类对于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根据土的工程性质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土的工程分类标准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的土的分类可以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应当充分重视土的分类工作,确保土的工程性质得到准确的评定和分类,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

土类划分的标准

土类划分的标准

土类划分的标准
土的分类是指按土壤的坚硬程度来划分的,其中干土和湿土划分的标准是以地下水位为准,地下水位以上者为干土,地下水位以下者为湿土。

具体的分类标准如下:
一类土主要包括砂、粘质砂土、种植土、冲积砂土层、泥炭等。

二类土主要包括砂质粘土和黄土,轻盐土和碱土等。

三类土主要包括中等密实的砂质粘土和黄土,含有碎石、卵石或工程垃圾的松散土,压实填筑土,粘土,轻微胶结的砂,天然湿度含砾石、石子等杂质黄土。

四类土主要包括坚硬重质粘土,板状黄土和粘土,密实硬化后的重盐土,高岭土和干燥变硬的观音土,松散风化的片岩、砂岩或软页岩,含有碎石、卵石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天然级配砂。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1. 土纲:将土壤分为岩石性土、砂质土、壤土、黏土、泥炭土、沼泽土和人工土壤等7个土纲。

2. 亚纲:在每个土纲下面,根据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化学成分和生物性质等特征,再分为若干个亚纲。

3. 土属:在每个亚纲下面,根据土壤的形态、结构、成分、颜色、质地和生物性质等特征,再分为若干个土属。

4. 土种:在每个土属下面,根据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成分、肥力和用途等特征,再分为若干个土种。

目前,中国土壤分类采用的是1986年颁布的《土壤分类与命名》标准,该标准将土壤分为岩石性土、砂质土、壤土、黏土、泥炭土、沼泽土和人工土壤等7个土纲,并在每个土纲下面细分了亚纲、土属和土种等多个级别,以便于进行土壤调查、评价和管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首先,沙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砂粒组成的土壤。

沙土的通透性强,保水性差,肥力低。

沙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植被稀疏,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和沙生植物。

其次,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粉砂和粉粒组成的土壤。

壤土的通透性和保水性适中,肥力较高。

壤土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适合种植大部分农作物。

粘土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黏粒组成的土壤。

粘土的通透性差,保水性强,肥力较高。

粘土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和河流冲积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水生作物。

最后,砂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砂粒和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黏粒组成的土壤。

砂壤土的通透性和保水性都较好,肥力适中。

砂壤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丹霞地貌地区,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类型外,还有淤泥土、泥炭土、盐渍土等特殊类型的土壤。

淤泥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泥炭土主要分布在北极和高山地区,盐渍土主要分布在盐碱地区。

总的来说,土壤的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成分来进行划分的。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了解土壤的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分类标准,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的分类标准.doc

土的分类标准.doc

土的分类标准.doc
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

根据土的性质,可以将其分
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分类标准。

一、按成因分类
1. 硬岩风化土:这种土主要是由于岩石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所形成的。

例如,石英岩、花岗岩和页岩等。

2. 粉砂土:主要由风力和水流作用而形成的,成分较为均匀,质地较细,透气性和
透水性较好。

3. 淤泥土:由于水流或波浪作用,将细颗粒物质带到河口、海湾等地区,经过沉积
作用,形成的一种细颗粒土壤。

4. 红壤:这种土色泽为红色或棕红色,质地松散,酸性较高。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

二、按化学性质分类
1. 酸性土:这种土的pH值小于7,主要由于土壤中酸性物质的含量较高所致。

例如,松针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大多为酸性土。

2. 中性土:pH值介于7-8之间,通常指湿润、适度肥沃,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3. 碱性土:pH值大于8,通常由于土壤中钠盐或碱性盐的含量过高所致。

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不利,通常需要进行浸泡减盐或添加酸性物质来改善土壤。

三、按用途分类
1. 农业土壤:指适用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需要保持一定的肥力、透水性和透气
性。

4. 园林土壤:指适用于城市花园、公园等场所的土壤,需要有较高的美化效果和透
气性,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保水性和肥力。

综上所述,土的分类标准是多样的,可以根据土的成因、化学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
分类。

了解土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和保护工作。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根据土壤的成分、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土分为不同的类型。

土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分类、性质分类和用途分类。

一、成分分类。

1. 矿物质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组成,如砂土、粘土、壤土等。

矿物质土壤的成分主要是矿物质,具有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特点,适合作为农田的肥沃土壤。

2. 有机质土壤,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如腐殖土、泥炭土等。

有机质土壤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适合作为农田的肥料或改良土壤的材料。

3. 混合土壤,由矿物质和有机质混合而成,如粘壤土、沙壤土等。

混合土壤既具有矿物质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又具有有机质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适合作为农田的通用土壤。

二、性质分类。

1. 酸性土壤,PH值低于7的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如松针林下的土壤。

酸性土壤适合松树等酸性植物的生长。

2. 中性土壤,PH值约为7的土壤属于中性土壤,如草地和耕地上的土壤。

中性土壤适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3. 碱性土壤,PH值高于7的土壤属于碱性土壤,如盐碱地上的土壤。

碱性土壤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三、用途分类。

1. 农田土壤,用于农田种植作物的土壤,主要以肥沃的矿物质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主。

2. 林地土壤,用于森林植被的土壤,主要以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矿物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为主。

3. 园林土壤,用于园林绿化的土壤,主要以肥沃的混合土壤和有机质土壤为主,保水保肥性能好。

4. 工程土壤,用于建筑工程的土壤,主要以承载力强、稳定性好的矿物质土壤为主。

总结,土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分类、性质分类和用途分类。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希望本文对土的分类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

系数
和曲率系数
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不均匀系数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 小于该粒径的土 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 小于该粒径的土粒 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二 曲率系数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 小于该粒径的土
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条 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 塑性图的横坐标为
40
30
CHE
20
CLY
MHR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
液限W L , %

特殊土塑性图

条 黄土 膨胀土和红粘土等特殊土的最终分类定
名尚应遵照相应的专门规范 本标准仅规定在塑性图中的基本位
置和相应的学名
第四章 土的简易鉴别 分类和描述
第一节 简易鉴别方法
进行分类定名
半固态时 的干强度 低中
细粒土的简易分类
硬塑 可塑态时的 手捻感和光滑度
土在可塑态时
土条可搓 成的最小
直径
韧性
粉粒为主 有砂感 稍有粘 或
性 捻面较粗糙 无光泽
低中
含砂粒 有粘性 稍有滑腻
中高

感 捻面较光滑 稍有光泽
中高
粉粒较多 有粘性 稍有滑 腻感 捻面较光滑 稍有光泽
中高
无砂感 粘性大 滑腻感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北京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的通知
建标字第 号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
号文的要求 由原水利电
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 土的分类标准 已经有

土的粒组划分界限及范围

土的粒组划分界限及范围

土的粒组划分界限及范围
土壤粒组是指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和组成,根据粒径的大小可以将土壤颗粒分为不同的组分。

通常,土壤粒组按照直径的大小被分为以下几个范围:
粘粒(Clay):直径小于0.002毫米。

粘粒是最小的颗粒,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塑性。

壤土(Silt):直径介于0.002毫米到0.05毫米之间。

壤土颗粒较小,具有中等的吸附性和保水能力。

砂粒(Sand):直径介于0.05毫米到2毫米之间。

砂粒较大,具有较低的吸附性和保水能力。

砾石(Gravel):直径大于2毫米。

砾石是最大的颗粒,通常不会在土壤粒组中考虑。

这种土壤粒组的范围划分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对水分、空气和养分的保持和传输能力。

总体来说,土壤的粘粒含量越高,土壤的吸水性和保水能力就越好,而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粒组的具体划分可能会因不同的标准和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

在土壤科学和农业领域,还有其他粒组分类方法和名称,如黏壤、粉土等。

因此,在特定的研究或应用中,可以使用适合的具体粒组分类标准和命名方式。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一、工程用土分类(一)工程用土分类1.依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涉及的土类,有机土指土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土。

(二)按照土的坚实系数分类1.一类土,松软土:砂、略有粘性的砂土、腐植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2.二类土,普通土:潮湿的黏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碎石卵石及建筑材料碎宵的堆积土和种植土;3.三类土,坚土: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即建筑材料碎宵的潮湿粘性土或黄土;4.四类土,砂砾坚土:坚硬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含有碎石卵石或体积在10%-30%重量在2.5公斤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

5.五类土,软土:一般指外观以灰色为主,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

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粘性土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以上五类土的详细介绍在这里因为用手机码字内容太多就不多解释了。

二、土的工程性质包括:1.土的强度性质2.土体应力应变三、不良土质的危害1.土体中各点的力学性质会因其物理状态的不均匀而不同,以此土体的剪切破坏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整体破坏。

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等。

拓展资料:土的工程性质是在设计和建造各种工程建筑物时所必须掌握的天然土体或填筑土料的工程特性。

不同类别的工程,对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研究重点和深度都各自不同。

对沉降限制严格的建筑物,需要详细掌握土和土层的压缩固结特性;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工程,需要有可靠的土抗剪强度指标;土作为填筑材料时,其粒径级配和压密击实性质是主要参数。

土的形成年代和成因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其力学性质会有很大差别(见土和土体)。

各种特殊土(黄土、软土、膨胀土、多年冻土、盐渍土和红粘土等)又各有其独特的工程性质。

除土的粒径级配外,土中各个组成部分(固相、液相、气相)之间的比例,将影响到土的物理性质,如单位体积重,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和孔隙度等。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的分类标准⼟的分类标准GBJ145—90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程⽤⼟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便于对⼟的性状作定性评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于各类⼯程⽤⼟;不适⽤于混凝⼟所⽤砂、⽯料和有机⼟。

注:⼯程⽤⼟指⼯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所涉及的⼟类、有机⼟指⼟料中⼤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

第1.0.3条本标准是⼯程⽤⼟的通⽤分类标准。

各⾏业的⼯程部门可根据各⾃的专门需要,编制专门分类标准。

第1.0.4条⼟的各项分类试验,应符合现⾏的国家标准《⼟⼯试验⽅法标准》的规定。

第2章⼀般规定第2.0.1条⼯程⽤⼟的类别应根据下列⼟的指标确定:⼀、⼟颗粒组成及其特征;⼆、⼟的塑性指标:液限(ωL)、塑限(Wp)和塑性指数(Ip);三、⼟中有机质存在情况。

第2.0.2条⼟的粒组应根据表2.0.2规定的⼟颗粒粒径范围划分。

粒组划分表2.0.2第2.0.3条⼟颗粒组成特征应根据⼟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均匀系数,应按下式计算:式中d60——在⼟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于该粒径的⼟粒质量为总⼟粒质量的60;d10——在⼟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于该粒径的⼟粒质量为总⼟粒质量的10。

⼆、曲率系数,应按下式计算:式中d30——在⼟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于该粒径的⼟粒质量为总⼟粒质量的30。

第2.0.4条细粒⼟应根据塑性图分类。

塑性图的横坐标为⼟的液限(ωL),纵坐标为塑性指数(Ip)。

本标准规定有两种塑性图,可根据下列所采⽤的液限标准进⾏选⽤:⼀、当取质量为写76g、锥⾓为30°的液限仪锥尖⼊⼟深度为17mm对应的含⽔量为液限时,应按塑性图2.0.4-1分类。

⼆、当取质量为76g、锥⾓为30°的液限仪锥尖⼊⼟深度为10mm对应的含⽔量为液限时,应按塑性图2.0.4-2分类。

第2.0.5条⼟中有机质应根据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定形物质判定。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doc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doc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的通知(90)建标字第691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土的分类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8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建设部1990年12月30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水利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负责主编,并会同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9个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土分类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执行过程中,希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充实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水利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紫竹院,邮政编码10004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0年10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便于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程用土;不适用于混凝土所用砂、石料和有机土。

注: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所涉及的土类、有机土指土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土。

第1.0.3条本标准是工程用土的通用分类标准。

各行业的工程部门可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编制专门分类标准。

第1.0.4条土的各项分类试验,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doc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doc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的通知(90)建标字第691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土的分类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8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建设部1990年12月30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水利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负责主编,并会同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9个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土分类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执行过程中,希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充实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水利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紫竹院,邮政编码10004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0年10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便于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程用土;不适用于混凝土所用砂、石料和有机土。

注: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所涉及的土类、有机土指土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土。

第1.0.3条本标准是工程用土的通用分类标准。

各行业的工程部门可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编制专门分类标准。

第1.0.4条土的各项分类试验,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土的分类标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土的分类标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的通知
建标字第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由原水利电
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
已经有


月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华北水利水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
建设部

月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由并会同建设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真总结了我国土分类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希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如发现需要修改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水利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北京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以供今后修订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年月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目录
第一章总
则第二章
一般规定第三章
土的分类
第四章
分类和描述
第一节
简易鉴别方法第二节
鉴别分类第三节
土状态描述附录一
基本代号附录二
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总则
第条便于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
第条不适用于混凝土注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所涉及的土类有
第条各行业的工程部门可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
第条土的各项分类试验
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条工程用土的类别应根据下列土的指标确定土的塑性指标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第条土的粒组应根据表规定的土颗粒粒径范
粒组划分表
第条土颗粒组成特征应根据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小于该粒径的土粒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第条
塑性图的横坐标为
土的液限
纵坐标为塑性指数本标准规定有两种塑性
可根据下列所采用的液限标准进行选用
当取质量为写锥角为
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塑性图
图塑性图
当取质量为锥角为
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塑性图
第条土中有机质应根据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
110
液限
WL, %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图塑性图
有弹当不能判别时将试样放入第条一般土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划分为巨粒土和含巨细粒土所含细粒的塑性高低可划分为种土类所含粗粒类别以及有机质多寡可划分为本标准所称的特殊土包括黄土可按第条基本代号及其第条表示土类的代号按下列规定构成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
第一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第三个基本代号表示土中微含的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三章土的分类
第条巨粒土和含巨粒的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的的土称巨粒土试样中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的的土称巨粒混合土
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的注当散布在土内的巨粒其体积对土的总体性状有影响时可不扣除巨
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并应予以注明
第条巨粒土和含巨粒的土分类定名应符合表
巨粒土和含巨粒的土的分类

第条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的第条粗粒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试样中砾粒组质量多于总压量的试样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的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粗粒组砾类土的分类

注或
确定第条粗粒组的级配按表砂类土的分类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细粒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第条当采用图所示的塑性图确定细粒土的类别时应按表
细粒土的分类表
第条当采用图所示的塑性图确定细粒土的类别时应按表
细粒土的分类表
第条含粗粒的细粒土应按表或划并根据所含粗粒类别依据下列规定分类

40

102020
10
30
3040506080
60
50
70
90
100
110
CH
ECL

液限WL, %
塑性指数Ip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应在细粒土代号后
应在细粒土代号后
或在各相应土类代号之后应缀以代号第条当取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对应的含对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作初步判别图特殊土塑性图
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的判别

第条当取液限仅锥尖入土深度为对应的含

40

102020
10
30
3040506080
60
50
70
90
100
110
CHE
CL

MHR
Ip=0.63(m -20)L
液限WL, %
塑性指数Ip
A线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图特殊土塑性图
第条膨胀土和红粘土等特殊土的最终分类定
名尚应遵照相应的专门规范本标准仅规定在塑性图中的基本位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分类和描述
第一节简易鉴别方法


土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本标准第
条中
的各类土

第条以确定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用干强度搓条韧性和摇震反应等定性方法
第条
土中有机质应按本标准第条的规定鉴
第条确定土粒粒组含量时可将研散的风干试样摊成一薄层再按第三
粗粒土

第条风干后根据用力的大小区分为
注当土中含碳酸盐氧化铁等成分时会使土的干强度增大其干强度宜再
用湿土作手捻试验予以校核
第条手捻试验时应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揉根据手感和土片光滑度可区分为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无砂
砂感强
搓条试验时应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湿土块在
根据土条不断裂而能达到能搓成直径小于土条者为塑性高
能搓成直径为土条而不断者为塑性中等
搓成直径大于
第条韧性试验时应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土块在手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的土条再揉成土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
再搓成条
稍捏或不捏即碎为韧性第条摇震反应试验时应将软塑至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反复摇晃土中自球面呈现光泽放松后水又被吸光泽消失可区分为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快
第二节鉴别分类
第条巨粒土和粗粒土可根据本标准第条的目按表表及表
第条细粒土可根据本标准第条和第条至第条的试验结果按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注凡呈黑灰色有臭味的土应在相应土类代号后加代号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三节土状态描述
应按下列内粗粒土巨砂粒组的含量百分数土颗粒形状棱角细粒土成分细粒土巨砂粒组的含量百分数土的湿度土的状态可塑或土的塑性第条土的状态应根据土的不同用途按下列各项分别描述
当用作填料时当用作地基时密实度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基本代号
漂石
卵石


粉土
粘土
细粒土

混合土
有机质土
黄土
膨胀土
红粘土
级配良好
级配不良高液限
低液限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本标准用词说明
执行本标准条文时以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反面词采用严禁
在通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反面词采用不宜
写法为应按执行或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参加单位
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参加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
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勘察院
南京大学
长春地质学院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王正宏徐士峰卞富宗苏贻冰
李生林罗梅云唐大雄饶鸿雁
陶秀珍韩玉明熊兴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