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男女》看李安电影中的中华情结和父亲形象
《饮食男女》 给生活加点料
《饮食男女》给生活加点料《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
影片以台湾的饮食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厨师父亲和他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
电影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台湾饮食元素让观众领略到了丰盛的台湾饮食文化,同时也表现了家庭、爱情和美食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饮食男女》中汲取一些启示,给生活加点料。
一、拥抱传统文化《饮食男女》中,父亲是一位具有很高鉴赏水平的厨师,他对食材的认知和烹饪技艺都非常的精湛。
他的三个女儿也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对台湾传统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观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的台湾菜肴,比如红烧肉、卤肉饭、小笼包等。
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一道道香喷喷的菜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电影中的一场场饮食场景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让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往往更加追求新奇、时尚的东西,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同度却逐渐降低。
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饮食男女》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拥抱传统文化,努力去了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延续。
二、用心对待家庭在《饮食男女》中,父亲是一位热爱美食的厨师,他把对食材与烹饪的用心执着融入到了家庭生活中。
尽管在工作上他非常忙碌,但在家庭里他也总是尽心尽力地对待自己的三个女儿。
他不仅亲自下厨为女儿们准备美食,还会不厌其烦地聆听女儿们的心事,给予她们悉心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小圈子,它承载着我们的成长与情感的历程。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都市中,由于生活的忙碌和工作的压力,很多人都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家庭。
《饮食男女》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生活有多忙碌,我们都应该用心对待家庭,给家人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可以在周末亲自下厨,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可以陪伴孩子参加他们的课外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只有用心对待家庭,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幸福和满足感。
五味杂陈的人生宴席——评《饮食男女》
五味杂陈的人生宴席——评《饮食男女》《饮食男女》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之一,李安的电影总带有一股浓浓的中国风情,这部影片就完全把中国的传统饮食融入其中,为我们铺张了一桌关于人生的宴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影片有三条叙事线索,旨在表现朱爸三个女儿的不同人生。
三条线索交叉叙述的同时,又牵出了朱爸自己的人生。
三条线,四个人,一个家庭高度集中在影片之中,描绘了几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首先,从最简单的情节线索说起,即小妹家宁的人生、爱情。
小妹是最单纯的一个人,有着对爱情最懵懂的认识。
她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始终活在自己纯洁的世界里。
她在影片中总是一个稚嫩清纯的乖乖女形象,让人觉得她是最应该受亲情呵护的,最应该最后一个嫁出去的。
但是,李安在此处却打破了我们思想中的常规,他把小妹第一个从家的翅膀中推了出去。
不禁让人在影片中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常。
在影片中,不同的人物塑造即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小妹代表的是一个简单的人生,因为她所遇上的人也是很单纯的,两个人选择的是一种如孩子般纯真的日子。
第二条线索即是大姐家珍的生活。
大姐的人物设计十分有意思,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总是中规中矩的生活着。
在影片前段,大姐的人物形象还是很普通的,只是一个年近三十的恨嫁女,近乎死板呆滞。
但是,李安在后半段却笔锋一转,道出了一个让观众震惊的事实——大姐患有臆想症,她爱了九年的男友竟然全都是她臆想出来的。
这一处情节的转折,也凸显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大姐臆想中的爱人是那么绅士、成功的一个富家子,但是她真正的丈夫却是一个戴墨镜、骑机车的体育老师。
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是大姐幻想和现实的一种对比,旨在表现人生的复杂,表现现实永不可能简简单单的按照自己的思想而走。
梦,终究是要醒的。
在电影中,大姐选择的是一条释放自由、释放天性的人生道路,影片中有一处画面体现了这一点,即大姐坐在周明道的机车后座,长裙飞扬。
这个画面有一种张扬的美感,体现了大姐打开了自己的心门,走出了那中规中矩的人生,逃脱了臆想症的束缚,开始了真真正正的过自己的人生。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篇1】爱情交错的画面……亲情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可是正因为它们是我们都享有的权力,所以我们往往最容易忽视它的宝贵性。
在《饮食男女》中,家珍她们姐妹像天下所有的儿女一样,在父亲辛苦了一整天为她们做好的丰盛的美食面前没有感动,没有欣喜,在那些谗颜欲滴的美食面前,她们显得有些厌恶却又无可奈何。
爱情没有一丝的兴趣,但是在我看来,家珍的内心其实最渴望爱情的吧!在淡然的外表下,她比任何人都渴望有人给她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无可厚非,欲望是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
我想,家珍之所以对家倩的态度如此不好,恐怕也是出于对她的嫉妒吧,无论是美丽的外表,还是一番风顺的事业,更或者是她认为美丽的爱情……然而,给这个完整的家第一记响炮的却是那个最乖乖的小妹——家宁。
对于家宁,我只能说爱情是自私的,不能说她不对,但是她的做法我却一点也不能认同。
在爱情面前,友情算什么呢?但是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外人无法评断。
总而言之,她在爸爸和两个姐姐的目送下飞快地离开了这个家。
最温暖的心情,因为她做着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而且他们的家仍然保存着,不会消失!看完这个影片,大家或许会觉得痛心,为这个家痛心。
或许大家会想“爱情和亲情能不能找到平衡点”?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学会包容,学会奉献,爱情和亲情能得到统一。
影片也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父亲为女儿们一直奉献着,女儿们也最终接受了爸爸跟锦荣的非一般的爱情。
依赖的地方。
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就算一辈子与之粗茶淡饭亦甘之如饴。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篇2】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弑父娶母。
弗洛伊德由此将男孩的恋母情结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而与它相对应的女孩情结被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
埃勒克特拉是古希腊参与杀害母亲的神话人物。
“埃勒克特拉情结”概括的是女性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恋父憎母情结。
同“俄狄普斯情结”一样,“埃勒克特拉情结”也是儿童一般必然存在的倾向。
饮食男女影评3篇
饮食男女影评3篇饮食男女影评1今天的民间文学课做了个电影与民俗的专题,讲到饮食与情感,代表电影就有徐老怪的《满汉全席》啦,周星驰的《食神》,李安的《饮食男女》,于是乎老师就放了《饮食男女》来看,会放电影给我们看的老师我最喜欢了,哈哈~~~电影一开篇就是诱人得不得了的美食,烟雾缭绕的厨房里,老朱做着他们家所谓的的家常菜... ...所有同学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大叫着不可思议,总之也让我们过足了眼瘾。
吴倩莲在里面我老觉得不搭调,一直浮现出她那黑衣的小龙女,赵文瑄赵蜀黍的出现着实让我惊喜了一把,于是每当有他的镜头,我就陷入了花痴状态... ...幸好最后吴倩莲没有和他在一起!!看了好一会才看出“老巫婆”是归亚蕾,操着一口湖南腔,我和旁边的舍友诧异着她原来也演过如此“不正经”的角色啊!片中老朱最后和可以当自己女儿的人走在了一起,全班都沸腾了!!我瞬间想起了张爱玲的《心经》,父女之恋,最后父亲却和女儿的好朋友私奔了,这文章曾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有种说不出的诡异,李安最后在电影里也来这么个情节,是想怎样啊啊啊老师推荐我们去看《喜宴》和《推手》,以前听说过很多次了,总是提不起兴趣,不过现在我准备要去看了。
我现在才发现李安真是不错,《断背山》原本也是我很喜欢的、鉴于电影中老朱作为五星级饭店厨师的待遇相当不错,所以我决定要让我《模拟人生》里的市民从政府跳槽去当厨师了!饮食男女影评2《饮食男女》是导演李安继《推手》(1992)《喜宴》(1993)后的另一部作品,也是其“家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
在其中,导演李安延续了前两部作品的拍摄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眼光表现着家庭的矛盾与冲突,凸显着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其中父亲这一形象的三种不同对待问题的选择,是对当代父亲的影像表达。
本文从《饮食男女》入手,谈谈对导演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的个人浅解。
首先要谈的就是题目,一个电影的题目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概括。
对于这部电影的题目,导演将“饮食”与“男女”分别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字体。
浅析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父亲形象的异同
浅析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父亲形象的异同电影是世界艺术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地的导演都在别出心裁潜心研究,中国导演也是如此。
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激发和提升人们的思想,李安导演便是一直为此做努力,本文将围绕《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作品展现父亲形象,在三部作品中的异同。
标签:李安;父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绪论“父亲三部曲”是由电影人对李安导演创作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作品的合称。
三部作品都以家庭矛盾所展开,《推手》体现了东西方的矛盾,《喜宴》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矛盾,而《饮食男女》则是家庭中等级的矛盾。
三部电影中,起到起承转合,点燃矛盾的导火索的人物,李安都设置为父亲这一形象,张靓蓓在著书《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所说,“中国父亲是压力、责任感及自尊、荣誉的来源,是过去封建父系社会的一个文化代表。
而都由郎雄扮演的父亲形象,不仅在外表上有着中国父亲的威严,在性格上更体现出中国父亲特有的隐忍,缄默的性格,下文則结合三部电影,分别分析父亲形象,在三部作品中的异同。
一、《推手》——中西文化的对抗《推手》这部作品是李安于1991年拍摄的故事长片,也是李安执导的第一部长篇电影。
《推手》说了跟随儿子在美国生活的父亲,因为忍受不了寂寞和孤独,更忍受不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引发的一系列麻烦的故事。
片中由郎雄扮演的父亲,是一位太极拳高手,可是在生活中,却似乎无力如同太极一般幻化自由。
“拳谱上说练精还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
这练神还虚就难了。
”父亲作为一代太极拳教授,性格极其要强,再看到儿子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对外国妻子的言听计从,使自己有了寄人篱下的落差。
在电影中父亲遇到的陈太,陈太与父亲一样,失去了爱人之后,一直处于独自生活的状态。
两人的性格同样是坚守的自己作为老人的尊严。
有一场戏,陈太与父亲看出儿女们有意撮合二人,却坐在台阶上哭了起来,父亲原以为陈太是对自己的身体不服老的伤心,陈太却说他们年纪大了,却要被儿女们摆布。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影评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性。
看一部电影,读懂一种情怀。
李安极其艺术的手法把中国文化中的微妙滋味,拿捏地恰到好处,并通过一系列的小情节展现在观众眼前,他将中国人的幽默,中国人的自负,中国人的苦恼,中国人的解决浓缩在这部温情的电影中。
在看完影片之后,带给人很多的思考。
《饮食男女》主要讲老朱虽是台北最了不起的名厨,但妻子去世后便要肩负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惟她们性情各异,充满叛逆个性,有着自身的问题。
女儿们都逐渐长大了,老父亲也渐渐力不从心,不过他那一手炉火纯青的厨艺却依旧维系着全家的和睦。
吃晚饭也就成为全家团聚沟通的唯一时刻。
但每顿晚饭都充满了意外:闪电结婚,投资失败,未婚先孕,叙弦娶妻,使这个看似平静的家波澜不断,然而最终,最想搬出去的二女儿反而一个人留在旧居,继承着父亲的宿命,三个女儿和父亲,在各自的生活中,渐渐懂得了父爱和家庭。
这部电影中以插叙的手法向我们平铺了人物各自的故事,看似平淡不惊,实则风起云涌。
父女间的隔阂与矛盾,爱情与婚姻间的问题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父亲爱女儿,这是无须质疑的,父亲的爱挥洒在那些花一天功夫的菜中,融化在每一次为女儿洗衣中,还有那一声声”起床”的呼唤中…然而他的收获让人心寒:菜被女儿挑剔地指出他味觉退化,洗衣却被女儿责怪搞错了彼此的衣服,叫起床面对的却是扭身的背影或是针锋相对的拌嘴…不过我想,也许父亲的乐趣就在于此吧?花一天工夫做的菜也许只是女儿生活的作料,但是它让大家聚在一起,至于起床他更是享受那女儿沉睡的温馨,女儿一醒他就又变回了那个严肃木讷的父亲。
也许女儿对于父亲的爱也就在于那些挑剔与苛求中吧。
应学会珍惜家人的存在及享受生活。
新老思想的碰撞,个性上的对立和冲突,无意间滋生的误会,往往会成为父子或子女间难以逾越的鸿沟,逐渐的疏离冷漠,直到最后家里氛围的死气沉沉,当然,每个人都有保守自个小秘密的权利,但有时家人间需要的就是能敞开心扉的沟通和倾诉,想要和气恭敬的过一辈子,只会呈现出一种虚伪走表面功夫毫无意义的生活景象,很多时候只有在良性的吵闹与争辩声中,才能建立起一种能相互包容、理解和体谅的渠道,让大伙的关系变得更加的亲密和融洽。
饮食男女浅析
韩我想国内人,特别是大陆人认识李安大概是由《卧虎藏龙》“做的媒,牵得线”。
的确,李安用一样的江湖,别样的江湖向我们演示了文艺界的武侠世界,在李安“允文允武”的江湖,处处大写一个“人”字。
李安亦是江湖剑客,看透刀光剑影尔后会心一笑,外表平淡而内心狂野。
在李安手中,生生不息的“人伦”精神如一枚棋子,出剑、收山都灵活自如,东西方交流的瑰丽棋局才因此生动。
透过暖调影响和华丽外衣,我们总能发现这位中国历史清醒的传承者,总要感激他一次清醒的精神沟通中戏的任性与努力。
他忠于传统且信赖中庸之道,游刃于杨德昌内省的理智和侯孝贤饱满的情感之间。
也许正是他的这种对于传统的继承和信赖,使得他在国内外的“中庸之道”一马平川。
在《卧虎藏龙》这枚“金质十字架”之前,“家庭三部曲”也称“父亲三部曲”则是他在国内外电影江湖的“金字招牌”。
“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郎雄饰演的父亲可以说没有任何的改变,无论从他的表演技巧,还是人物的内心特点,都只是从这个影片复制到另一个影片。
但是,不可否认,李安的这三部曲十分巧妙的将中国父辈的困境与无奈,用一种黑色幽默的形式搬上了大荧幕,并且没有太多的夸张手法和猎奇心理。
这种大智若愚的导演手法更多是考验李安的情商,而并非他的智商。
可以说,李安的这三部曲就是拍给国人看得,他用一种水的精神来穿透国人的心理,柔中带刚,润物细无声。
在“父亲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饮食男女》,虽然《推手》、《喜宴》在奖项上似乎都要高于《饮食男女》,但是我觉的《饮食男女》是最能体现李安为人处事性格的一部作品,也是现代国人值得多角度思考的一部影片,他没有《喜宴》同性的隐晦,也没有《推手》东西文化的热烈,更多的是无边丝雨,自在飞花。
一分为三与三剑合一在李安的影片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的鲜明,性格各异独立存在。
例如《饮食男女》中倔强固执而又用于解放的老父亲,压抑自己不敢面对感情的老处女朱佳珍,精明能干但感情生活飘零的朱佳倩,孝顺的乖乖女朱佳宁,自私自利而又自作多情的老巫婆梁伯母,等等。
在文化的冲撞中对“父亲”形象的诠释——李安“家庭三部曲”-精品文档
在文化的冲撞中对“父亲”形象的诠释——李安家庭三部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一)父亲象征着“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国是一体的,家为小国。
家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负载,以“父子”关系为主轴发展繁衍的。
要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家是最好的切入点。
在“君为臣纲”和“父为子纲”的政治、文化压制下,信念中,外界是陌生的,重要的是家庭的稳定与亲人间关系的和谐。
在《推手》中,老朱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为的就是要和儿子团聚安度晚年;《饮食男女》中朱师傅为了维系父女感情不辞辛劳地安排每周一次的丰盛晚餐,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家团聚的和谐气氛。
父子的矛盾便成了父子关系里首当其冲的内容。
在多数中国人的二)父亲是家中的秩序——家长制迄今为止, 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社会的家庭主要是以男性为核心,世系按父系计算,按父系继嗣,从夫而居,尊男性祖辈而不是尊女性祖先, 子女随父姓,这就是父权制社会特征。
其一、父权秩序不可侵犯;其二、传宗接代;其三、孝顺父母。
可以看出,父亲在家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父亲也就是家庭的秩序。
他有权力决定儿子的婚姻、职业甚至生死,这也就是《喜宴》中为什么伟同的父母远涉重洋来催婚、千方百计要举办隆重而传统的婚宴、父亲宁愿接受儿子的同性恋爱人只要儿子不打掉假戏真做中产生的孙子的原因,为的就是亲眼看到家的延续,看到家族被代代传下去。
(三)父亲代表着传统文化在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中,对父亲的职业和人生经历上都有特定的设置。
《推手》中的父亲是一位韬光养晦的太极拳师,不仅深谙中华博大精深的武功,更对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戏曲、饮食文化都有其独到的修养;《喜宴》中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师长,拥有权力、威严,深受属下的爱戴,家庭和睦,生活极有规律规矩;《饮食男女》中的父亲是一位国厨,精通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医学药理。
书法、武术、饮食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这样的三位父亲,集合了李安对一个中华传统父亲的所有特征。
无论在自己的为人处事还是对子女的关怀教养上都完成了一个父亲的社会责任。
【精品】论文李安父亲三部曲
【关键字】精品由亲情衍生的重重羁绊:试解读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摘要】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早期电影作品,三部曲中处处传达着“爱”和“人性”的主题。
李安在三部曲中刻画了中国保守父亲的形象,具有包容性。
而三部曲中涉及到的女性人物也各有性格,电影中还充斥着东西方的文化冲突,体现保守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时的矛盾。
通过分析“父亲三部曲”,不仅可以了解李安电影作品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更深入了解父亲形象、女性社会身份以及中西文化矛盾冲突,感受李安电影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父亲三部曲父亲形象女性身份中西文化冲突人性李安在1954年出生于台湾屏东县,他的家庭是保守的中国式父权制家庭,因此从小便受到浓厚的保守礼教和中国保守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他在1978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戏剧导演专业,两年后取得学士学位。
1981年,他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
因为在国外求学数年,所以李安对西方文化有他自己的独特体悟,可以说是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1990年,李安写的剧本《推手》创作完成,获得了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他获得了第一次独立指导影片的机会。
1992年,李安指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
1992年,李安执导了他的第二部电影《喜宴》。
1994年,李安顺利执导他的第三部作品《饮食男女》。
⑴这三部影片被合称为“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早期电影作品。
《推手》讲述的是朱师傅被儿子晓生从北京接到美国安享晚年,但是朱师傅和外国儿媳玛莎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在文化认知、语言、生活习惯上都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朱师傅与玛莎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选择了愤然出走。
在这部电影里,李安还为朱师傅安排了一段简单的爱情邂逅,对象是来自台湾陈老太太,跟随女儿来到台湾生活。
子女们想要撮合他们,但是两位老人却全然没有感受到这份撮合带来的喜悦感,更多的是一种羞愤。
而《喜宴》讲述的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伟同为了隐瞒父母,和美国男友赛门一起,找到了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来假扮新娘。
《饮食男女》:中国烹饪文化与家庭情感的完美融合
《饮食男女》:中国烹饪文化与家庭情感的完美融合1994年,电影《饮食男女》上映,这是李安担任导演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中的最后一部。
本片将中国美食传统烹饪艺术带入家庭情感中,让观众感受到这是一部极具传统意义的中国电影。
28年后再看《饮食男女》,会发现李安当年就已经拍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影片中对烹饪技艺的展现将中国美食文化的精髓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片讲述了酒店大厨老朱退休后,每个周日都会费心做一桌好菜并将三个女儿拉到饭桌前聚餐,然而已经长大成人的三个女儿,心里却藏了很多比父亲更重要的事。
多年老友的突然离世,令老朱在友情方面也有了缺口,而对厨师来讲最重要的味觉丧失,则将其彻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三个女儿虽各忙各事,却也操心着老朱的晚年生活,计划着为其找个老伴,但她们没料到老朱早已悄无声息地谈起了“黄昏恋”。
吃惊过后,老朱最看重的继承了他做菜天赋的二女儿家倩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父亲和她与父亲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开场便是一段老朱的烹饪技艺展示,煎、炒、蒸、炸、烤、炖、煮样样精通,瞬间就将观众拉入了中国美食的世界。
娴熟的刀工配合行云流水般的厨艺展示,让人大呼过瘾,松鼠鱼、蒸肉、鸡煲翅、蟹黄汤包等传统名菜陆续登场,相信也是看饿了不少人,而这顿丰盛的大餐更体现出了阖家团圆的家宴气氛。
松鼠鱼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名扬苏州。
蒸肉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
顾名思义,就是用蒸的方法做成的肉食。
将肥瘦相间的猪肉用盐、料酒、糖、味精等调味料煨好后,放入锅中蒸熟即可。
本菜肉质松软,肉香扑鼻,营养丰富,可以拌米饭,也可以夹在面食中食用。
鸡煲翅将鸡放入煲内,加入鱼翅丝、葱段、姜片、精盐、料酒、高汤,慢火煨2小时,加味精、枸杞即成。
《饮食男女》中的家庭与传统的碰撞
《饮食男女》中的家庭与传统的碰撞饮食男女中的家庭与传统的碰撞《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该片以饮食为线索,讲述了一家人三代之间的亲子关系和爱情婚姻,同时也揭示了现代生活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碰撞。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电影中家庭与传统的碰撞,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出了传统观念如何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婚姻观念以及家庭的相处方式。
影片中的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三个女儿和他们的伴侣。
父亲周渔(周润发饰)是一位著名的台湾厨师,他执着于传统的烹饪方法,注重食材的新鲜、传统的烹饪工艺和饮食礼仪。
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儿女们的多元化需求使得他渐渐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妻子韩钟(杨贵媚饰)则是一个家庭主妇,她在家中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但她的存在却很容易被忽视。
周渔和韩钟的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不断引发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执。
首先,在饮食习惯方面,周渔坚持传统的烹饪方式,他认为食物的原汁原味才是最好的,他对食材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会亲自去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
与之相对,年轻一代更加注重方便和实惠,他们喜欢快餐和外卖,对食材的选择没有周渔那么讲究。
尤其是周渔的大女儿饭店经营者钻石(杨绮萍饰),在经营餐厅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效益和口味的创新。
这种风格与周渔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并在影片中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和对抗。
其次,影片中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婚姻观念和家庭文化也存在碰撞。
周渔希望女儿能够找到合适的人结婚,并且承担起家庭责任,如照顾丈夫和孩子。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独立,她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家庭的依附者。
影片中,周渔的小女儿淼淼(李绮虹饰)一直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她拒绝嫁给已经有家室的男人,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也引发了周渔和韩钟对于传统观念的反思和对于女性角色的认知的改变。
最后,家庭相处的方式也反映出家庭与传统的碰撞。
周渔在家庭中扮演着一个权威的角色,他习惯于以口头命令和父权制来管理家庭。
从“恋父情结”解析李安电影中的文化内涵
从“恋父情结”解析李安电影中的文化内涵[摘要]李安的影片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摘金夺银,赢得了东西方观众的喜爱和认同,其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细致生动叙事,更在于影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李安通过象征和承载关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家庭”的解构和重构过程,表明了他对置身于现代困境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索。
“从父”的文化和影片中鲜明的“恋父情结”恰恰揭示了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根”的依恋。
[关键词]文化内涵“从父”文本恋父情结李安是90年代初新崛起的台湾导演,他凭借“父亲三部曲”声名鹊起。
并成功执导了《理智与情感》等英文片。
更以《卧虎藏龙》一举囊括2001年第73届奥斯卡四项大奖。
李安以他的作品摘取了国际影坛的桂冠,震撼了西方世界,赢得了全球关注,促进了华语电影的国际化,带动了东方电影评论的长足发展,引起了境外知识界对华语电影的热切关注。
他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看世界。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更平等的对话姿态进入西方主流电影,运用西方通俗家庭伦理剧的模式在中国文化奇观的涵盖下发掘世界性的电影题材,表现在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当下现实境况中东西方人民普遍关注的文化、人性、情感问题。
他的影片成为了华语电影被西方认同的突出范例,不仅受到国外观众和媒体的热烈追捧。
同时也深得华语地区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有人曾评价李安是个“有文化”的导演,而他的电影最为人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的正是其所具有的不可多得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虽然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但在李安的大部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通过浓厚的“恋父情结”和“从父”的文本形式轻而易举的归结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和情感皈依。
李安影片所具有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他个人的成长经验和文化体验息息相关。
出生于台湾传统家庭的李安,自幼接受中国儒学的熏陶,在父亲的庇护和关爱幸福无忧地生活。
联考失败后,在父亲的鼓励下,小小年纪的他离开台湾到美国求学,获得电影硕士学位。
作为一个兼得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精神文化的电影人,李安所处的文化背景是复杂的,然而他毕竟是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精神的人,传统根植于他身上的深度和力度是他自身无法抗拒和超越的。
《饮食男女》电影解说素材
《饮食男女》是一部1994年的台湾电影,由李安执导。这部电影用食物作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台湾传统家庭的故事,展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主题。
影片的主角是赵家,父亲赵启明(由施明德饰)是一位著名的大厨,有三个女儿:大女儿赵秀珍(由郎雄饰)、二女儿赵秀贞(由杨贵媚饰)、小女儿赵秀杰(由吴倩莲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爱情困扰,而家中的每一餐,就像是他们生活的缩影,反映出他们的情感状态和人生观。
大女儿秀珍是家庭的主妇,她默默承受着照顾父亲和姐妹的责任,但她的付出并未得到家人的认同和感谢。二女儿秀贞是一位独立的职业女性,她坚持自我,拒绝婚姻的束缚,直到她爱上了一个比她年长很多的男人。小女儿秀杰则是一个有些叛逆的年轻女子,她追求自由和爱情,最终决定赴美国追求她的梦想。父亲启明是一位执着于传统的厨师,他的烹饪技艺高超,但他无法理解女儿们的现代观念,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他的传统观念与女儿们的现代观念形成了冲突,但他们最终在食物的陪伴下,找到了理解和和解。《饮食男女》是一部深入挖掘人性和家庭关系的电影,它以食物为媒介,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生活困扰。影片的剧情丰富,人物性格鲜明,既有生活的琐碎,又有人生的哲理,是李安导演的一部经典之作。
电影饮食男女观后感
电影饮食男女观后感《饮食男女》是一部刻画出家庭亲情及世代隔阂的电影作品。
是“家庭三部曲”或者是“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饮食男女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饮食男女观后感篇1说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他那儒雅温和的华人面孔,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温文尔雅的男人,却叱咤海外电影市场以及好莱坞。
谁曾想到这个内敛沉稳的男人曾失业6年在家中充当全职家庭妇男,但生活的磨练丝毫没有让他放弃电影梦想,而是如璞玉般经过岁月的打磨渐现价值。
他导演的片子不多,可是几乎部部出色,获得极大的肯定和反响。
他曾三次捧得奥斯卡小金人,带给华人电影人无比的荣誉和喜悦。
他不仅是整个亚洲电影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华人影坛的传奇,他就是李安。
从第一次代表华人站在奥斯卡的舞台上凭借《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外语片奖,捧回第一座小金人时,他就注定开始书写他不平凡的电影人生。
那时我上初中,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一部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场竹海斗剑的戏,以及玉娇龙最后纵身一跃的解脱。
那时候虽极喜爱看电影,但却因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树立完全,很多佳片未能领略其深刻内涵和寓意,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热爱电影,也使得我之后欣赏了许多李安导演的佳作。
大学时候,因为喜爱优质偶像王力宏而去看了《色戒》,这部被媒体炒的脱离作品本身的影片看完后让我感到压抑,也使得我开始好奇李安究竟是个怎样的导演,他的影片为何如此直击人性深处,充满矛盾与隐忍,压抑与释放。
随后看完它的《断臂山》后,我彻底开始折服于李安,他将世俗难以接受的男同性恋拍的如此细腻,整个画面那么唯美,也让我开始理解和感动于同性之爱的伟大和隐忍,与《色戒》不同的是,他将人性与本能的碰撞以及同性间的爱情、异性间的情欲表达的极其细腻深刻,那种不被世俗所接受理解的感情,微妙之处只有看完影片后仔细品味细节的人才能引发思考和认同。
而他的其他作品,如:《理智与情感》丝毫看不出是出自华人导演所导,他竟也能如此融入进西方的文化和视角里拍出完全属于他们的影片,也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刻画的炉火纯青,与西方文化生活形成别样的碰撞。
从《饮食男女》中分析家庭人物的矛盾与抗争
从《饮食男女》中分析家庭人物的矛盾与抗争王文照摘要:《饮食男女》是由著名导演李安执导,于1994年上映的台湾剧情片,它与《推手》和《喜宴》共同构成“家庭三部曲”,是李安最早的三部作品。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的台北,一位每周末都等待三个女儿回家吃饭的厨师,他们所面临的家庭问题与两代人的冲突。
通过三明一暗四段感情的平行发展,使得原来仅仅靠饮食维系的父女关系得以解构和重塑。
本文结合《饮食男女》的人物形象,主题和结构,剧情和情节设置,来分析家庭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抗争。
关键词:家庭;矛盾;抗争;饮食一.影片的背景与内容《饮食男女》的主人公老朱,他是一名台北名厨。
因为早年妻子的去世,所以老朱一个人抚养三个女儿的成长。
但是每个人女儿的性格和脾气都不同,大女儿家珍是一个基督教徒,在一个学校里边教化学,她是一个内向又敏感的人,因为一次初恋失败,之后再未嫁,之后在影片中才得知这次初恋也都是她自己幻想的;二女儿家倩在一家航空公司上班,人美要强,是个女强人,因为与父亲的矛盾,她一直想搬出去住,但是剧情的变换与曲折,让她最终接手了老房子;三女儿家宁是一名大学生,在外边做着兼职,乖巧懂事,但却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未婚先孕的她在一次家庭聚餐中说出了自己要搬走的想法。
全家团聚沟通的唯一时刻便是吃晚饭了,家宴都是在每周日,每一次的聚餐都不是很愉快,三个女儿和老父亲在餐桌上的各自“宣布”,让每顿晚饭都是意外重重:二女儿家倩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投资房地产,结果以失败告终;三女儿家宁的未婚却先孕;大女儿家珍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闪电结婚,最后父亲老朱的续弦娶妻。
一环扣一环的故事情节,使得即将破裂的大家庭再度团聚在一起。
《饮食男女》是李安导演“父亲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它不像前两部那样很直接地表现出年老的父亲对现代文化的不适应和冲突,而是主要写老父亲的无奈,表现出导演对中国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思考以及对传统的中式家庭文化的怀念。
饮食男女观后感
饮食男女观后感《饮食男女》观后感《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
该片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家庭、爱情与美食之间的纠葛。
我在观看这部影片后,不禁对其中所呈现出的饮食文化和人情味深感触动,下面是我对《饮食男女》的观后感。
首先,影片通过各种精美的饮食镜头,生动地展现了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
影片中的饮食场景几乎无处不在,每个角色都与食物有着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对厨师的严格要求,还是对传统美食的珍视,都能从影片中感受到饮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其次,影片中的饮食也成为了人们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媒介。
每个人物在家庭聚餐或外出就餐时,都会有特定的饮食习惯和偏好。
通过这些饮食的差异,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和解得以展现出来。
其中,家庭压力、代际间的隔阂以及纽带的力量等复杂的情感问题贯穿始终,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温暖的家庭世界。
影片中描绘的食物足够丰盛,既有当地台湾的传统美食,也有西方的糕点和甜点。
通过不同国度的饮食烹饪方式,影片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的饮食口味也逐渐多元化。
每当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饮食观念,尝试外国的美食时,也能够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与欣赏。
除此之外,影片通过食物味道的描述和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将饮食与爱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饮食男女》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对美食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通过饮食的碰撞、共同烹饪及共同进食,主人公与配角们相互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升温和发展。
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观众更能够感受到饮食带来的情感串联和富有诱惑力的力量。
此外,《饮食男女》还通过精美的肴肉盛宴和人物角色的对话,展示了饮食文化与社会礼仪的密切关系。
从家庭聚餐到商务宴请,每一个场景都给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
餐桌上礼仪规矩的传递和继承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尊重他人、体现社交礼仪的方式。
综上所述,《饮食男女》是一部充满饮食文化魅力和情感真挚的影片。
通过形形色色的饮食场景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线索,观众得以深入感受到美食、爱情和人情的交织。
《饮食男女》观后感
《饮食男女》观后感《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该片以台湾家庭日常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绝顶烹饪天才的父亲和他的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
影片以细腻的镜头展现了家庭中的平凡和温暖,引发了我对人生和亲情的深思。
影片的第一部分展示了一位名叫老爸的主人公对于美食的极致追求。
他无论对于制作菜品的探索、对于食材的挑选都精益求精,几乎可以说是对美食的完美主义者。
然而,在他的追求中,却加重了一家人间的疏离感。
父亲过于追求完美,无法与家人沟通,让人感受到了他在饮食上的困局。
影片的第二部分讲述了父亲和女儿们的关系。
三个女儿性格各异,但却都面临着成长和自我寻找的问题。
大女儿贞淑受到了传统的束缚,小女儿小龙女则在情感上迷失不已,而二女儿贞男则积极寻求自我认同。
父亲通过烹饪表达对子女的关爱,尽管并不擅长表达情感,但这种真情流露却让人感到温暖。
在最后一餐的烹饪过程中,他们共同烹饪出一顿家庭聚餐,从而彼此更加了解和接纳。
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家庭关系中的困扰和美好。
父爱、母爱、子女情,各种亲情在影片中被细致入微地展示出来。
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孤独和孩子的迷茫,也看到了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中,家庭关系所具有的重要性。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原始、最质朴的纽带,而亲情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影片通过烹饪和食物,传递了父爱的力量,表达了亲情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导演以精妙绝伦的方式,将情感融入到食物中,使食物成为一个载体,将家人之间的真情表达出来。
影片最后那一餐的场景是我印象深刻的,他们没有夸张的对白,只用情感和食物来诉说自己的思念和牵挂。
《饮食男女》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台湾的家庭和亲情,在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亲情都是永恒主题。
家人是我们最亲密的陪伴者,无论是经历人生的起伏还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家人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而亲情,并不仅仅只有血缘关系,被理解、被接纳、被爱护,都是亲情的表达方式。
我们也需要学会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与家人保持更多的沟通和互动,感受到这份亲情的温暖。
饮食男女 影评
饮食男女影评
《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一位退休的厨师父亲和他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美食为背景,深刻地描绘了家庭、爱情和人生的复杂关系。
首先,电影中的美食场景令人垂涎欲滴。
每一道菜肴都被精心制作,展现了厨师父亲对食物的热爱和对料理的专注。
观众在看到这些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导演对食物的独特情感,这种情感贯穿整个电影,使得观众不仅仅是在看电影,更是在品味美食。
其次,电影中对家庭关系的描绘也让人深有共鸣。
父亲和三个女儿之间的亲情、矛盾和理解,展现了家庭中常见的纠葛和温情。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对这些人物产生共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故事和情感经历。
最后,电影中的爱情线也很动人。
不同年龄阶段的爱情,不同文化背景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观众会被影片中那些真挚的情感所打动,对爱情和人生也会有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饮食男女》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情感的电影,它不
仅给观众带来了美食的享受,更让人在情感上有了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家庭、爱情和人生的感人之作。
味道 ——赏析电影《饮食男女》
味道——赏析电影《饮食男女》人生不是做菜,不能等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题记《饮食男女》是一部涵盖了人内心几乎所有情感的影片,亲情、爱情和友情,在父亲的老屋里,这些情感得到宣泄得以表达,不管故事的最后是爆发还是继续隐忍,都是这个家里爱的表达。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部关于情感的电影,但同时又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电影佳作。
影片一开场,就是父亲忙碌的身影,接近五分钟的镜头里,各式各样的烹调方法、娴熟的动作及细腻的刀法看得人眼花缭乱,再配之以轻松诙谐的中国民乐,让人立刻萌生了对中国饮食文化更深层次的好奇。
同时,父亲精湛的厨艺让我觉得每一次下刀都是一次艺术品的雕琢,从那些近乎艺术品的佳肴里,似乎更多的看到了父亲的爱和幸福。
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是这个家维系感情的一种方式,父亲在他那个“实验室”般的大厨房里做出一桌又一桌丰盛的晚餐,却也是在这张桌子上听到女儿一次次的“宣布”。
先是二女儿佳倩说要搬出去住,后来是平时最乖的小女儿突然说自己怀孕了,最后又是大女儿结婚的消息……突然之间,这栋老屋就空了,父亲看着两个女儿的离开,眼里是难以言喻的不舍和无奈。
后来,连自己的“味觉”——温师傅也离开了,镜头下,父亲怅然若失的坐在桌子旁,固执地说“我不要喝茶,我要喝白开水”,他说他的味觉死了,实际上是他对生活的迷茫。
爱人的早逝,女儿们的离家,他那些在年轻人眼里早已不适用的观念想法还有最后多年老友温师傅的离世都让他感到了和这个世界间的隔阂,都让他觉得孤独不被理解。
二女儿家倩撑着伞陪父亲坐在雨中,父亲就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内心充满了不知所措。
对于老温的离世,他心里的难过伤心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人生不像做菜,总不能等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才下锅。
人一生之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有太多难以预料和控制的事情会发生,然后硬生生打乱你的计划。
电影里,三姐妹性格迥异,对爱情有着自己的看法,也因此有过争吵和分歧,但在最后也都有了自己的归属。
“食”中传情,“餐”中表义——从电影《饮食男女》看中国饮食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食”中传情,“餐”中表义——从电影《饮食男女》看中国饮食文化及其社会意义“食”中传情,“餐”中表义——从电影《饮食男女》看中国饮食文化及其社会意义导言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电影《饮食男女》作为中国导演李安的力作,通过对饮食文化的刻画,揭示了中国人对于“食”的情感积淀和对“餐”场合的讲究,从而反映出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饮食男女》中的中国饮食文化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饮食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饮食男女》中,电影通过展现各种传统菜肴的制作过程和品尝场景,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食材的选择与烹饪技巧在电影中,食材成为表达情感的媒介。
角色们通过选用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技巧,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渴望。
例如,主人公的父亲,通过烹饪各式菜肴,向家人们表达他对家庭的关爱和疼爱。
三、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中,餐桌礼仪被视为表达尊敬和关爱的方式,也是社交场合中凸显身份地位和人际关系的方式。
电影中的餐桌场景,揭示了中国人对于餐桌礼仪的讲究。
第二章电影表现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社会意义一、食物与情感的交织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流淌着浓厚的情感,食物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是沟通情感的表达。
电影中,主人公通过烹饪美食、准备食材,传递着自己对家人的爱和关怀。
二、餐桌与社交文化中国的社交文化中,餐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影通过展示各种吃饭场景,呈现了中国社交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和尊重之道。
饮食场合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情谊的重要场所。
三、饮食文化与身份认同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人们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电影中,角色们通过烹饪和品尝传统菜肴,强调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传统价值观。
第三章电影《饮食男女》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思考一、对食物的尊重和感恩电影中,角色们对食物的烹饪和品尝充满敬畏之情,强调对食物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这种思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应该被更多人所关注和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饮食男女》看李安电影中的中华情结和父亲形象
【摘要】本文拟对于著名华人导演李安在“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的收官之作《饮食男女》中,对于中华民族的亲情伦理和在两代人之间处在尴尬的地位的父亲形象的刻画,探讨电影中贯穿的情感主题和中华民族两代人在传统“人伦”与当代生活观念之间冲突与和解的困境与包容,挖掘李安大师电影的艺术魅力。
一、作为“三部曲”收官之作的《饮食男女》的主题
李安导演的家庭伦理作品向来以叙事的清晰和画面氛围的温情著称。
从影片一开始,《饮食男女》的故事主旨就清晰的展现出来。
身为名牌厨师的老父亲,为了全家一桌丰盛的晚餐,可惜的是,美食并没有为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沟通带来帮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餐桌是一家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最好场所,可是饭桌上仅有的两句话却以父亲的权威和女儿的小心而无法进行下去。
简短的餐桌镜头从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家人之间的情感存在着一些沟通上的问题,从而引出了代沟这个主题。
二、《饮食男女》中的中华情结
李安在“父亲三部曲”中,向西方观众从一个非常平凡的视角展现了东方人在亲情和伦理关系中的传统观念和古老情感。
“感觉就如发生在生活中的平常事,通过镜头语言缓缓述来”这种导演风格几乎成了李安在世界影坛上的坐标。
于是我们看到了《饮食男女》中的老父亲生活规律,多年如一日的早上跑锻炼身体,然后一个一个叫醒他的三个女儿,并非常用心地要求孩子们在每周日回家吃大餐。
正可谓家家都有难唱曲,三个女儿各有各的问题:大女儿已经成为大龄剩女,嫁人难;二女儿忙于事业,忽略情感;小女儿因为有两个姐姐过于受到关注,总是活在她们的阴影下。
让我们感受到故事即将在这样一种非常传统的伦理关系和中国式的家庭烦恼中展开。
三、《饮食男女》中的父亲形象
作为“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中的最后一位父亲形象,无论是举止、穿着还是语言,塑造出的人物都是一种非常家常的真实感觉,使观众迅速融入到故事的叙述中。
影片一开头,便紧扣电影片名——饮食,通过厨师身份的父亲一系列娴熟厨艺的特写动作,不着痕迹地表现出父亲在职业上的成功,也反衬出他在做父亲上的“笨拙”这一巧一拙,充分的展现出中国的传统父亲在事业上的追求和对于亲情的珍惜和无奈。
亲情和伦理是李安在影片中反复表达的主题,也是其作品一再打动海内外观众的的心理武器。
这种主题具有泛民族的兼容性,从而使李安的作品在世界得到巨大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刘阳. 《饮食男女》的文化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9)
[2] 董琦琦. 《饮食男女》新老版本比较研究[J]. 中国电影市场.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