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
石漠化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独特地质现象,被学术界称为“生态癌症”。
贵州省大方县石漠化面积达13.6万公顷,占全县岩溶土地面积的58.2%,且每年都还在以6000—8000亩的速度不断扩展。
2008年,该县被纳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范畴,成为贵州省5个试点县之一。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大方县委政府因地制宜,按照贵州省林业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大方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08—2010年)》,把科学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之路作为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实践,在是旮旯里找出一条综合治理石漠化的“大方经验”,谱写了一曲抗争自然,战天斗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颂歌。
黔东南州石漠化防治政策( 1) 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深化林业改革。
黔东南州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加大当地的生态建设力度,相继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种植牧草等工程.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黔东南地区植被和森林资源面积,对当地石漠化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2) 全面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2008 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2008 - 2015 年) 》,贵州省78 个县中有55 个县被列为第一批试点县。
截至2011 年,贵州78 个石漠化已全部纳入治理范围,而其中黔东南州有3 个县被纳入治理范围。
( 3) 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
该州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石漠化治理紧密结合,因地制宜。
如鼓励雷山县茶农在山上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增加了当地植被覆盖率。
同时,根据黔东南地区农业种植现状,通过实施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坡改梯、配套小型水利设施等工程措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 4) 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减少了植被破坏。
由于黔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农民仍旧靠木材生火煮饭,而近年来,州政府不断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不仅降低了木材的使用率,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植被的保护。
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以及措施
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以及措施
一、土地石漠化的原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二、土地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
游用水比例;
②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与绿洲内部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
③对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的防护体系;
④在防治沙害基础上,采取改良土壤等措施。
云南石漠化1
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树种: 喜钙性:由于石漠化地区土壤以富钙和偏碱 性为特征,喜钙植物可以茁壮成长。 旱生性:因为石漠化地区系干旱环境,只有耐 旱植物才能适应这种环境。 岩生性:石漠化地区植物可以生长在岩石上, , 根系深深地扎进岩石,并穿过岩石的缝隙汲 取水分和营养,只有岩生性植物才能适应这 种环境。
五、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不仅影响农、林、牧多种经济, 更为严重的是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石漠化地区大部分都是贫困县,使 脱贫的难度加大。
危害1 危害
• 可耕地面积减少。 据一些地方调查,2007与l975年比, 石灰岩分布区耕地面积约减少l0%以上。
危害2 危害2
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地下迳流 变化幅度增大,表层带岩溶 泉枯竭。由于松散土和植 被的减少,地面迳流的调 节能力减弱,流失的土壤 一部分充填了地下水道与蓄 水空间,淤积了地表水库及塘 堰,使得可调蓄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年迳流动态变幅加大,部分泉和暗河 枯季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干涸,导 致旱季更加缺水。
注:潜在石漠化面积没有包含在石漠化面积中
三、云南石漠化的类型
• • • • 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区 岩溶峡谷石漠化区 中高山石漠化区 峰丛洼地石漠化区
石漠化类型
所占面积百分比 典型地区 昆明市、曲靖市、 红河州 昭通 丽江、德宏 文山州
12万 岩溶断陷盆地石 111. 12万h㎡ 漠化区 08万 岩溶峡谷石漠化 66. 08万h㎡ 区 中高山石漠化区 54. 03万h㎡ 03万 97万 峰丛洼地石漠化 56. 97万h㎡ 区
四、云南石漠化的成因
► 内因: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 内因: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
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 凸现裸露。 ► 外因: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 外因: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 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 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并且随着时间的 推移,“石漠化” 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 深和发展。 深和发展。
石漠化治理措施
石漠化治理措施
石漠化治理是指对石漠化地区采取措施以减少土壤石漠化和恢复生态环境的过程。
石漠化治理措施包括泥炭护坡、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等。
应在石漠化地区建立泥炭护坡,以减少风沙侵蚀,抵抗风化。
泥炭护坡工程可以有效减少风沙、洪水、雨水和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从而减少石漠化的发生。
应采取植被恢复措施,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植被恢复可以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减少土壤石漠化,从而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此外,植被恢复还可以提供乡土植物的栖息地,减少石漠化的发生。
应采取土壤改良措施,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性质。
在石漠化地区,应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施肥效果,从而减少石漠化的发生。
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水土状况。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湿润度,减少石漠化的发生。
要解决石漠化问题,应采取石漠化治理措施,包括泥炭护坡、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等措施,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石漠化的发生。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1. 引言1.1 石漠化现状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地表覆盖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暴露,地表发育土层薄或无土层,生态环境退化,地表产生大量裸露岩石的一种特殊地貌现象。
在我国,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们生计的突出问题。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石漠化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分布于19个省区市,其中以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占总石漠化面积的90%以上。
石漠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植被覆盖不足,土壤裸露,地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水源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牧草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
而且,石漠化区域多为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差,土地荒瘠,生态环境恶劣,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发展障碍和社会稳定的隐患。
对石漠化问题进行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1.2 治理的重要性石漠化是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生态问题。
随着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和自然环境恶化,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是为了修复植被、保护水土资源,更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减缓石漠化的发展趋势,修复受损植被,恢复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
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气候条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生态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们的生活品质。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真正实现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 正文2.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
参考内容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 挑战。特别是岩溶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规划,以期实现生 态与经济的双赢。
五、结论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 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本次演示通过对石漠化特征和成因的探讨,为制定 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的生态 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政府和企业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 治理措施。首先,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严格限制对岩溶地区的过度开发,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加强了对石漠化地区的 治理。例如,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等工作,改善了农业 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经济 意义。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果。然 而,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仍需不断加强探索与创新,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 赢。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和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共同为建设美丽广西、推动地区 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岩溶地貌 的形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导致岩 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石漠化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减少了土地资源,还 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岩溶 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造林技术措施
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造林技术措施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石漠化治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石漠化是指本应生长着植被的土地上出现高岗、石块或石质残渣覆盖的现象。
它不仅威胁到生态平衡,还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治理石漠化,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和适当的造林技术措施。
一、石漠化治理的对策1.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恢复土地上的植被覆盖,可以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其中,关键的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生态移民等。
(1)植被恢复: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种类,在受损土地上进行大面积植被恢复。
这些植物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增加土壤抗风蚀能力,提高土壤持水能力。
(2)水土保持:采取措施遏制水土流失,如搭建防护林带、建设沟渠和堤坝等。
这些设施能够减缓洪水冲击,防止土壤流失,保护植被生长。
(3)生态移民:对石漠化严重地区的居民进行合理安置,并引导他们转变生产方式,避免进一步破坏环境。
2. 水资源管理石漠化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治理成效。
正确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可以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1)人工补水:对于干旱地区,可以采用人工补水的方式,通过灌溉、涵洞和水库建设等,提供充足的水源。
(2)合理排水: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排除,避免土壤过湿,导致植被死亡。
(3)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径流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3. 政策支持治理石漠化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资金、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造林技术措施1. 适应性树种选择在石漠化地区进行造林时,应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
这些树种对干旱、高温、寒冷等恶劣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在恶劣条件下生长。
(1)沙柳:沙柳是一种适应性强的耐旱树种,它的树根能够深入土壤,有效保持水分,并能抵御沙尘暴的侵袭。
岩溶地区石漠化过程
T
壤丢失降水、地表水提供了充分的空隙
场所与空间通道。且由于岩溶作用,土
壤中阳离子交换量高,有机质含量低 ,
土壤肥力不足 ,加之土层薄 、易干旱 ,
因而水土系统较脆弱 。
石漠化成因—自然因素 3
W O
气候
南方地区,高温多雨湿热,有利于强 烈的岩溶化进程。降雨集中,易形成暴雨 发生洪涝灾害,土壤收到严重侵蚀而减量 变薄;旱涝并存,旱使植被枯死,土壤疏 松,遇雨易水土流失。
2
PA R T
石漠化的特点及危害
分布特点
石漠化极易在纯灰岩地 区发育,更易在地势起 伏大、人类活动强地区 发育,且人口密度分布 与石漠化程度存在一定 量的正比关系。
石漠化的特点 2
土壤稀薄易流失,植被覆 盖率低,岩石易裸露;
土壤贫瘠,土地质量差, 生态效率低;
由于岩溶石漠化地区,表 层岩溶系统仅由碳酸岩表 层裂隙、溶沟溶槽组成, 结构简单,环境对降雨的 调蓄能力差。
岩性
碳酸盐岩系抗风蚀能力强 ,母岩造 壤能力差 , 成土过程缓慢 , 因而土壤资 源缺乏 。
3 石漠化成因—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在石漠化中主要为推波助澜,加速 进程的作用。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是火烧、开垦、 放牧和樵采。在喀斯特区域, 人口超载压力大导 致大规模的毁林开荒, 特别是陡坡垦荒及超载放 牧等导致水土流失,发生难以逆转的破坏。
岩溶地区 石漠化过程
目
录 C
O 特点及危害 3 石漠化的成因 4 石漠化的治理与恢复
1
PA R T
石漠化的提出
1石漠化的提出
20世纪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水土保 持工作者根据石山荒漠化是水土流失的一个 重要特点,提出了石化 、石山荒漠化 、石质 荒漠化等概念,随后石漠化的定义被概括如 下:
【中国地理】西南地区:石漠化
海,沉积了石灰岩;地壳抬升,海
水退缩,形成了高原;石灰岩受到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侵蚀和溶蚀随
水流失,高原面变得崎岖不平,地
下岩层多溶洞、暗河;随着侵蚀的
①
③
进一步加强,原面不断降低,只有
一些石灰岩残峰残留在地表。
6.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 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 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 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 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 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貌广 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 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三坑留丌住的地表土壤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位置与范围
①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 原以东;东、南部面临东海 和南海。
② 在 34°N 以 南 , 北 回 归 线 穿过其南部(台粤桂滇), 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大部 分 位 于 98°E~123°E 之 间 ( 注 意 100°E 、 110°E 、 120°E 三 条 经 线 穿 过 的 地 区)。
②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 “天府之国”之称;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溶岩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农业区)。
2.气候
(1)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特点: ①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一月均温在0℃以上(南北差异大), 积温4500~8000℃(亚热带) 和8000℃以上(热带) 年降水量800mm以上,雨热同期。
石漠化名词解释历史地理
石漠化名词解释历史地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石漠化这玩意儿。
你说这石漠化啊,就像是大地得了一场怪病。
你想想看啊,好好的土地,本该是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的,可慢慢地就变得像石头荒漠一样了,这多让人揪心呐!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有着乌黑亮丽的头发,突然就开始大把大把地掉,最后成了秃头,那得多难看呀!石漠化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它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着我们的土地。
就好像是一个偷偷摸摸的小贼,不知不觉地就把土地的财富给偷走了。
它让那些原本肥沃的土壤一点点地消失,留下的只是石头和荒漠。
在那些石漠化严重的地方,你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了。
树木少了,花草没了,动物们也没了栖息的地方。
这可真是让人难过啊!以前那里可能是鸟儿欢唱、小动物们嬉戏的乐园,现在却变得一片死寂。
这像不像一个热闹的集市突然变得冷冷清清的呀!而且啊,石漠化还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呢。
比如水土流失会更严重,一下雨,那些泥土就跟着雨水跑了,这土地不就越来越贫瘠了嘛。
还有啊,水资源也会受到影响,没有了植被的涵养,水就没那么容易留住了,这对我们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可都是大麻烦呀!那我们能做点啥来对付石漠化呢?这就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啦!我们可以多种树,让绿色重新回到那些荒漠的地方。
就像给大地治病一样,一点点地把它治好。
我们还得注意保护好现有的植被,别乱砍滥伐,别让石漠化再继续扩大了。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不重视石漠化这个问题,那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世界呢?难道要让他们生活在一片石头荒漠里吗?那可不行!我们得为他们留下一个美丽的、充满生机的地球。
所以啊,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一起和石漠化战斗吧!让我们的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绿树、花草、小动物们都回来吧!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啊!。
石漠化简介及主要治理技术
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
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 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 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 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石漠
是地表没有沉积物,主要由巨砾 和裸露的基岩组成的地区。有两种基 本类型: ①多石石漠,基岩裸露的山地,植被 稀少,景色荒凉。 ②多砾石漠,切割沉积层,并被一些 基岩岩块所覆盖。
点状 点状+线状 线状+点状 线状+面状 面状 乔灌草植被、土层厚 乔灌草植被、土层薄 乔草+灌草、土不连续分布 蔬草+疏灌、土散布 疏草、土零星分布
广西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科 学思路与对策
1.以地质调查为基础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3.科技引导,高效实施 4.综合治理,优先治水 5.示范先行,经济协调
一羊玉米/黄豆一冬季牧草一猪/羊”一沼
循环生态型模式。 (3)峰丛洼地坡地林一草一畜即“复合人工林一组合牧草一畜”立 体生态循环模式。 (4)峰丛洼地林一粮一禽即“人工诱导封山育林一玉米/黄豆一鸡/ 鸽”复合生态模式。
1-2年后再种树。
规划为园地和生产性林地的坡地,改造为地埂梯田,种植植物篱防治水 土流失,难以客土整地造林的改种藤本。 (3)低洼地整地 平整场地,主要规划为耕地使用,引流修渠,下游建蓄水池,涝蓄旱用。
生态果园模式图
喀斯特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概念模型
已实现的具体模式
(1)峰丛洼地果一草一畜即“火龙果/牛心李/无籽黄皮一组合牧草
-中国地质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石漠化引发的问题
1、植被退化 2、水土流失家具 3、土地质量下降 由以上问题又直接影响到民生和经济问题
石漠化等级划分
土地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土地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土地石漠化是指在地表覆盖的岩石裸露或土地贫瘠的情况下,植被和土壤的丧失。
这种现象在许多地区都很常见,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土地石漠化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解决土地石漠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石漠化的治理措施,以及对这些措施的观点和理解。
一、植被恢复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有效恢复土地植被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树种、栽植密度和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减缓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植树造林还可以提供木材、防风固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效益。
2. 草地恢复草地是防止土壤侵蚀和保护土壤的重要植被类型。
通过播种、放牧管理和防止过度放牧等措施,可以恢复受损的草地植被,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风蚀能力。
3. 养护绿化养护绿化主要通过修剪和管理已有的植被,保持和促进植被的生长和繁殖。
这可以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施肥、草坪管理,以及定期修剪和修整来实现。
养护绿化有助于保持土地的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并改善土壤质量。
二、土地治理工程1. 建设护坡和梯田护坡和梯田是建设在山坡上的保护和利用土地的工程措施。
护坡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滑坡的风险,保护土壤和水源。
梯田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并防止水土流失。
2.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拦沙坝、沟渠、固沙工程等。
这些设施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减少土壤和水的流失,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
3. 进行人工种植和恢复人工种植和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在土地上种植植被。
这可以使用种子播种、插秧、移植等方法。
人工种植和恢复可以直接改善土地覆盖和保护土壤,但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三、综合治理措施1. 发展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综合治理土地石漠化的方法。
通过采用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土地的压力。
2.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石漠化概念
石漠化概念
《说说石漠化》
嘿呀,咱今天来说说石漠化这个事儿哈。
你们知道啥是石漠化不?简单来说呢,就是土地变得像石头荒漠一样啦。
我给你们讲个事儿啊,有一次我去一个地方玩,那地方本来应该是有山有水有树林的,结果到了一看,哎呀妈呀,好多地方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土也没多少了,感觉就像是大地的“头发”都掉光了一样。
听当地人说,这就是石漠化闹的呀。
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的,以前这里也有绿草如茵,也有各种小动物跑来跑去的。
可后来,人们过度开垦啊,过度放牧啊,这土地就慢慢不行了,就变成现在这副模样了。
看着那一片片的石头,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呀,就好像看到一个曾经健康漂亮的人变得病怏怏的了。
所以呀,我们可得重视这个石漠化问题呀,不能再让土地这样恶化下去啦,不然以后我们的地球不就变成一个大“石球”啦,那可太可怕啦!我们得好好保护我们的土地,让它重新长出茂密的植被,变回那个生机勃勃的样子哟!这就是我对石漠化的一点小感受啦,希望大家都能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大地呀!。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现象。
我国是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集中的国家,因此石漠化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石漠化问题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石漠化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一、石漠化问题的成因1.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导致石漠化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人们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开发利用土地的方式往往是不合理的。
过度放牧、过度开荒、乱砍滥伐等行为不仅导致植被破坏,还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得土地逐渐变成荒漠。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石漠化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升高,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土地的干旱化程度,使得土地更容易发生石漠化。
3. 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土地发生了石漠化,要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往往十分困难。
这就使得石漠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1. 生态环境影响石漠化导致土地植被丧失,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链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坍塌。
2. 人类生活影响石漠化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化和荒漠化,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迫使一些人转移居住。
石漠化还会带来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威胁。
3. 经济发展影响石漠化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石漠化还会导致水资源匮乏、土地荒芜,对当地的工商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石漠化问题的对策和解决办法1.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解决石漠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方式来改善土地的植被状况,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程度,从而达到减缓石漠化进程的目的。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1. 引言1.1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石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地沙漠化和退化的现象,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是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之一。
石漠化综合治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石漠化土地的出现会导致水土流失、植被丧失、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减少水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逐步修复土地,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石漠化综合治理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石漠化土地大多位于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通过治理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等,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综合治理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一严峻挑战。
1.2 石漠化问题的现状石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地裸露、植被丧失、水土流失等问题。
目前,我国石漠化问题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约有40%的土地面积受到石漠化的影响,其中北方地区尤为突出。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石漠化造成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土地裸露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植被丧失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了土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石漠化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土地退化造成了农作物减产、草场荒芜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
石漠化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土地的裸露导致了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加剧了河流的污染,对大气环境和水资源保护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石漠化问题的现状十分严重,亟待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来解决。
加强监测与评估,实施生态恢复项目,发展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经济产业等措施势在必行。
2. 正文2.1 加强监测与评估,提前预警加强监测与评估,提前预警是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石漠化、红漠化、盐漠化
其他典型的荒漠化一一石漠化、红漠化、盐漠化一、石漠化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地貌(即石灰岩为主的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典型地区:发生在表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严重的云贵高原区(云南、贵州、广西),不少地区无水可饮,无土可种。
(2)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石漠化与沙漠化有哪些区别?(4)根据以上材料,试从自然(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和人为的角度分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红漠化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或红色土层,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1、分析红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该采取哪些措施治理红漠化?三、土壤次生盐渍化盐碱地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灌溉,促使地下水中的盐分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并在地表积累,由此形成盐碱地的过程。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个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留下盐份,即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的主要矛盾一一水盐运动雨季蒸发旺盛雨水淋技我国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瀚淮海平原、三江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地区。
土壤盐碱化的不利影响:①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②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1、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自然原因:(气候)蒸发量大,频繁的旱涝交替(黄淮海平原);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石漠化程度划分标准
石漠化程度划分标准
石漠化程度划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轻度石漠化: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流失程度较轻,岩石裸露率较低,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2. 中度石漠化:植被覆盖率有所下降,土壤流失程度有所增加,岩石裸露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 重度石漠化:植被覆盖率很低,土壤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率高,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生产力低下。
此外,根据石漠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潜力,石漠化土地可以分为可恢复、部分可恢复和不可恢复三个等级。
这种划分标准有助于确定石漠化治理的优先级和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石漠化程度划分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监测方法和不同的数据来源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当的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表土壤风蚀、水蚀和水盐化,导致土地逐渐变为沙漠或半沙漠的过程。
石漠化的形成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综合治理和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对石漠化的综合治理1.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要想有效地治理石漠化,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其次要进行水土保持工程,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工程,减缓风蚀和水蚀速度。
另外要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地下水位,减轻土地水盐化程度。
2. 政策法规,加强管理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石漠化治理的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
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植被、水资源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同时要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科技创新,提高治理效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效率。
同时要鼓励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进行石漠化治理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二、对策及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要加强对石漠化问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石漠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石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2.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石漠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要加强与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漠化问题。
可以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经验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3. 加强产业扶持,促进经济发展在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旅游业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可有效减缓石漠化的发展速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支持当地农民和企业发展适宜的生态产业项目,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漠化
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石漠化
英文名称:stony desertification
定义:逐渐形成石漠景观的过程。
发生在风蚀区或表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高
原区。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沙漠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石漠化地貌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名词解释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石漠化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
分布特征
一是分布相对比较集中。
以我国为例,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81个县,国土面积仅占监测区的27.1%,而石漠化面积却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3.4%。
二是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
发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积达1100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4.9%。
三是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
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3.2%。
四是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
监测区的平均石漠化发生率为28.7%,而县财政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18个县,石漠化发生率为40.7%,高出监测区平均值12个百分点;在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5个县,石漠化发生率高达52.8%,比监测区平均值高出24.1%。
生态问题
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加上地下岩溶发育,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几乎连年旱涝相伴;同时,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而大雨又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大部分地区缺土,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工程性缺水现象。
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已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的山穷、水枯、林衰、土瘦,给西南地区人们的生存亮起了红灯。
石漠化地区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石漠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
治理原则
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
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
石漠化
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
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
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
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典型案例
贵州
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类似贵州省的麻山地区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据调查统计,贵州全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由于生态恶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而需要移民搬迁的有约45万人。
贵州石漠化程度及喀斯特地貌分布
贵州省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3592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39%。
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2733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10518平方公里,强度石漠化面积2669平方公里。
另外,尚有4371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潜在石漠化趋势。
从石漠化在县级行政单元的分布来看,除赤水、榕江、从江、雷山、剑河5县(市)无明显石漠化外,其余都有明显的石漠化现象。
从空间分布看,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发育的南部和西部,以六盘水、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所占面积最多,呈现出南部重北部轻,西部重东部轻的特点。
以县级行政单元分,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40%以上的有9个县,小于10%的17个县,其余均在10%--40%之间。
在贵州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0%以上的有30个县,而且凡是石漠化严重的地方,都是贵州最为贫困的地方。
至2005年底我国的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2.96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28.7%。
广东
在广东,21个县(市、区)受石漠化困扰。
全省岩溶区面积亩,其中石漠化区域占了45.6%,分布在乳源、乐昌、阳山、英德、连平、怀集、阳春等县(市)。
“广东石漠化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东江、西江、北江流域中上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院长薛春泉说,北江流域占全省石漠化区域面积的95%。
对于乐昌市沙坪镇南洞村的村民而言,“石漠化”是个新鲜的词汇。
生活在广东最穷地区之一的沙坪镇,严重的石漠化使村民为改变贫困的努力显得无助。
石漠化导致的严重缺水,使身处南方多雨带的他们只能分到人均少许旱地,年产数百斤的玉米。
和沙坪其它地方一样,南洞村村民大量种植黄烟。
因为海拔太高、水太少以及土地贫瘠,南洞村黄烟的亩产量明显低于其它地区。